临床诊断与放射线检查论文

2022-04-17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临床诊断与放射线检查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目的通过对儿童CAP(社区获得性肺炎)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探讨X线检查此症状的具体影像表现,致力于为提升儿童CAP的诊疗水平提供有效的帮助。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9月到2012年6月间治疗的儿童CAP患者30例,对其X线检查诊断的工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临床诊断与放射线检查论文 篇1:

临床诊断与放射线检查的相互协调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174

临床诊断是治疗疾病的首要条件,而疾病的治疗只有作出正确的诊断,才能进行正确的治疗。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过去未能及时发现的病例,在先进诊断手段的互相配合下得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放射线诊断是用科学的方法对人体疾病的表现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进行逻辑推理的结果,是对病史资料、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结合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再经综合分析,推理思考所获得的有关健康信息和疾病本质的判断。诊断能否正确,来源于检查是否准确和周密细致的思维是否符合疾病本身的发展程度和表现形式。诊断的常规方法主要是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放射线、心电图、内窥镜及超声仪器和其他相关的仪器检查。放射线检查由于他的实用性和独特性,已经普遍运用于我国城乡各地的所有医疗结构,在临床检查、教学、科研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依其自身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应用,对临床诊断检查的手段不断拓宽,对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较为准确的信息。

放射线检查是通过X射线把人体内脏器官及骨骼组织、软组织形成相应的图像,构成黑白对比的形式,则看到其解剖结构、组织形态和相应的功能状态。我们在做放射线检查、诊断、结论时,必须认真系统、周密、细致地综合其他检查及病历资料,和某种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通过分析,尽可能地提出详尽的准确的诊断。临床诊断工作中抱以急躁、敷衍不负责任的态度,忽视病历、体检和其他实验室检查,完全依赖放射线诊断作为诊治疾病的依据,那是极端错误的,也是不科学的。

自1895年伦琴教授发现X射线的100多年中,医学影像模拟平片记录不断发展,新的机器及计算机软件不断问世并运用于临床。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CT及MRI的先后问世和运用,给传统的X线平片、成像技术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医学影像学及其与临床各学科之间产生的广泛互动推动着各学科发展与进步。然而,不论仪器设备多么先进,都有其适用范围和一定的局限性,完全依赖仪器检查而不重视病史资料及体格检查这两项最基本的诊断原则,是对医学科学的践踏,也是自己的渎职。

在我们的日常医疗活动中,忽视医疗文献的书写,忽视填写放射线检查申请单,只开交费单,上面只写“拍片费”,放射科医生不知投照部位和检查目的,要了解病历资料也只能向患者或陪员询问,给放射线诊断不能提供任何些许的参考资料。临床诊断与放射线诊断的相互协调是尽快、尽早、尽好地治愈疾病的根本。要做到这些,我们认为临床医生应当认真填写放射线检查申请单,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简单病历、病史、检查目的等。

对某些特殊病情的患者,临床医生应陪同其前来放射科共同完成检查和诊断,并通过交流讨论,达到相互协调配合,提高临床和放射诊断水平,既有益于患者又有益于社会。

例1:患者双肾结石并发肾盂积水,临床医生拟做肾盂造影检查,经给患者做过敏试验后无不良反应,随即测血压,在1小时内测血压5次均较高,当天未能做成,嘱其休息2天后再来重做。两天后在主管医生的陪同下于40分钟内连测血压4次均在正常范围之内,该患者在临床和放射科医生及护士的共同参与配合下顺利地做完了检查。

例2:女,65岁,因食管有梗阻感,间断性即食即吐近3月,思想沉重,情绪低落,药物无效,欲弃治疗。后经劝导在临床医生陪同下来放射科行食管气钡双层造影检查,诊断为“食管下段憩室”,确定了病变的利害性质,患者如释重负。经共同疏导和综合性治疗,至今2年有余,未见前述症状再现。由此可见,患者的心理、精神因素与我们医务人员精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和相互配合是多么的重要。

希望临床医生在日常工作中,能充分考虑到放射科的工作特点,提供尽可能详尽的临床资料,科学的选择检查方法,做好患者的沟通工作,使我们能够做出与临床更为切近的诊断意见,为临床诊疗工作更好的服务。

作者:张君苍

临床诊断与放射线检查论文 篇2: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诊断与放射线检查

【摘要】目的通过对儿童CAP(社区获得性肺炎)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探讨X线检查此症状的具体影像表现,致力于为提升儿童CAP的诊疗水平提供有效的帮助。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9月到2012年6月间治疗的儿童CAP患者30例,对其X线检查诊断的工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采用X线检查儿童CAP症状,可以清晰地看到肺纹理加深、斑片状浸润、气肿(常伴有小片状阴影)以及间质改变等问题,从而能够确证为儿童CAP症状。结论X线在检查儿童CAP病症时,具有极高的检查精准度,应当为临床优先诊断方法。

【关键词】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诊断;放射线检查

儿童CAP症状作为肺炎病症的新型分类,是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极其常见的病症,多由细菌、病毒的感染所诱发,比如,RSV(合胞体病毒)、IVA(流感病毒),常发生于儿童感染气管支气管炎或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之后,婴幼儿在此病症方面的发生率极高,且非常容易出现并发症,致使患者死亡[1]。因此,努力做好对于儿童CAP相关理论的分析,借助于有效的诊断方法,对儿童CAP进行及时精准的诊断治疗,刻不容缓。我院选取接受X线检查的儿童CAP患者30例,对其检查诊断结果进行回顾分析,得出X线在检查诊断该症状方面具有较显著的优势。其具体分析结果大致如下文所示:

1儿童CAP的相关理论分析

1.1含义儿童CAP是CAP的新类型,它所指示的患病对象为处于医院的外部环境或入院不超过48h的儿童患者,该病症从本质上讲为感染性的肺实质炎症,而在病理学方面进行分类,可分为间质性与实质性两类。社区获得性肺炎在当前的临床上,已经成为一种肺部感染炎症的常见病症,且新时期抗生素类药物的胡乱使用,使得该病症的严重程度日益提升,治疗的困难也逐步加剧,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2]。

1.2分类目前,临床上对儿童CAP进行诊治,主要以病理学理论、病原学理论以及患者的病程与病情为依据,来划定病症的具体类型。①从病理学方面进行划分,为间质性以及实质性两类,支气管肺炎以及叶性、段性、局灶性的肺炎也被归为实质性一类,吸入性肺炎等特殊的肺炎也常常单列出来。②以病原学来分析,可将其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两类,细菌性、病毒性、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嗜肺军团菌、真菌、原虫等类型的肺炎均被归于感染类,而过敏性、吸入性、化学性、放射性等则被归为非感染类。③从病程进行划分,包括小于一个月的急性肺炎,大于三个月的慢性肺炎,以及处于二者之间的迁延性肺炎。而且,根据病情还可以患者分为轻中度的轻型以及重度的重型肺炎,患者的病情由轻到重的表现为轻微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呼吸暂停[3]。

1.3病原病毒为儿童CAP患者的重要病原,且在初发阶段对婴幼儿造成严重的影响,比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的葡萄球菌、百日咳杆菌等细菌也是重要的病原,以肺炎链球菌为例,初生时间不过20d的婴儿,以此病原为首位CAP病原。此外,肺炎的衣原体、支原体、嗜肺军团菌等非典型并的原体,也是儿童患CAP病症的关键病原。

2儿童CAP诊断及放射检查

2.1诊断方法临场诊断儿童CAP病症,多是从患者的咳嗽、呼吸、发熱等呼吸道的症状进行初步检验,再以X线胸部放射检查方法对肺部的实质浸润阴影进行检查,以作为病症的综合判定标准。目前,临床上诊断儿童CAP症状,还加入了从病理学理论、病原学理论以及病程、病情等方面判断的方法,以充分提升诊断的精准性。

2.2诊断指标①初步诊断:原有的呼吸道疾病症状加剧,比如,咳嗽加剧、痰变为脓性痰,还出现发热、胸痛等症状。②X线胸部检查,肺部的纹理加深、气肿并且伴有小片的阴影、胸腔积液、斑片状的浸润影出现、间质改变等。这几个诊断项目均为儿童CAP的诊断指标,任一项出现问题,且并非肺部肿瘤、肺结核、肺水肿、肺栓塞等病症,均可初步判定为CAP症状。诊断人员进一步通过对儿童的病原、病程、病情等因素进行分析,即可断定为CAP症状。

2.3诊断完善方法使用X线对儿童CAP症状进行诊断,相当于医疗人员对儿童进行直接望诊,可以清晰地看出儿童内脏器官的具体结构、变化状况等,但是,放射线检查只针对活体的器官来开展,并通过影像进行分析,在检查完成后,还要提出相关的诊断意见,以便于医疗卫生人员对患者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因此,在使用X线对儿童CAP症状进行检查诊断时,检查人员必须要最各种资料进行全面、认真、详细的综合分析,以保证其判定结果的准确性。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诊断工作的实施,是为了及时、精准地判定病情,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它的精准性还依赖于辨别人员思维状况与疾病本质发展状况二者的相符程度,医疗卫生人员必须要努力找准自身思维的切入点。

3结论

医疗卫生人员借助X线及其他方式,对儿童CAP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检查,可以精准地判定该症状的具体状况,从而能够为医生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使患者得到及时可靠的救治。

参考文献

[1]潘文桥.中西药联合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7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v.9;No.12521:117-118.

[2]余洪亮,伦志勇,戴剑红.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及治疗[J].当代医学,2012,v.18;No.28118:79-80.

[3]赵春梅.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诊断及治疗[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v.24;No.25508:5080-5081.

作者:陈胜江

临床诊断与放射线检查论文 篇3:

探讨腹部超声对精神病患者并发肠梗阻诊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对精神病患者并发肠梗阻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我院精神科收治22例肠梗阻患者采用腹部超声检查和放射线检查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8例的腹部超声诊断结果和放射线检查结果相符,3例患者的腹部超声诊断显示早于运用放射线检查,2例患者经放射线诊断为肠梗阻。讨论:患者运用腹部超声检查和放射线检查及诊断肠梗阻的相符性方面表现良好,而运用超声诊断患者的早期肠梗阻结果优于运用放射线检查。

关键词:精神病;肠梗阻;腹部超声;放射线;

引发肠梗阻的因素有很多,通常是肠内容物通过发生障碍,常见因素为的肾衰、电解质紊乱、发生感染、手术介入、药物因素及肠道血管病变等。临床表现为便秘、腹胀、腹痛或者呕吐等,属于临床最为常见的急腹症,具有病情发生快及病情多变等显著特点,如未能及时的干预治疗可造成严重的后果[1]。因此,早期的准确的诊断及积极有效的干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腹部超声检查及腹部放射线检查均为临床诊断肠梗阻的常用方法。笔者为探讨探讨腹部超声对精神病患者并发肠梗阻诊断的应用效果,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22例肠梗阻患者采用腹部超声检查和放射线检查的相关临床资料,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精神病患者经超声及放射线共计诊断出22例肠梗阻患者,其中包含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在32至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6±5.3)岁,精神病病程:1至36年,平均病程为(18.6±5.8)年,住院次数为1至5次;22例患者中包含16例精神分裂症者,3例分裂样精神障碍者,2例躁狂症者及1例老年痴呆症患者。临床表现:13例患者主诉无食欲及腹胀,6例患者出现严重的便秘及腹痛症状,3例患者无主诉(经检查发现其腹部出现均匀的膨胀)

1.2方法

运用回顾性法,对入选的22例精神患者检查出肠梗阻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入选的22例患者均运用腹部超声及放射线透视的方法进行检查。腹部超声检查:探头频率为3.5MHz,腹部超声诊断患者肠梗阻的主要判断患者肠袢的液体回声情况,引导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检查患者的脾部、肝部、胆部及胰部,同时进行全腹连续性的多切面扫描检查,检查正适当对患者的腹部加压。发现患者的肠管显著扩张、肠壁发生水肿、肠中容物出现杂乱的光点及回声、肠腔中液性回声性差,患者的肠蠕动显著减弱甚至消失,患者肠管随着其体位的变化而蠕动。腹部放射线:患者取立位,检查中发现腹中的液气平面呈现倒 U型的肠袢扩张现象,出现典型的肠梗阻征象[2]。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的一般情况

入选的22例患者均为多次入院接受治疗的精神病合并肠梗阻的患者,患者在发生肠梗阻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便秘,发现其合并患肠梗阻,主要是临床一线医护人员观察到患者出现腹胀或者卧床不动等临床表现,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时发现其肠内的鸣音显著减弱,因此及时为其展开了腹部超声和放射线透视干预检查,确诊为合并患肠梗阻。

2.2检查结果

对22例均运用了展开了腹部超声和放射线透视干预检查,取得的结果如下:22例精神病合并肠梗阻患者中有18例的腹部超声诊断结果和放射线检查结果相符,3例患者的腹部超声诊断显示早于运用放射线检查,2例患者经放射线诊断为肠梗阻,而其的腹部超声结果仅显示其腹部有大量的肠腔积气,其中2例患者的腹部超声检查显示的肠梗阻,而放射线的检查结果显示的征象不具有典型性,腹部肠管扩张及充气症状均不显著,气液平面较少。因此,患者运用腹部超声检查和放射线检查及诊断肠梗阻的相符性方面表现良好,而运用超声诊断患者的早期肠梗阻结果优于运用放射线检查。

3讨论

精神病患者长期需要进行住院干预治疗,患者长期使用抗精神病的药物进行干预,虽然可有效控制的患者的发病次数,但该类药物的副作用较大,通常为导致患者发生锥体外系的反应,通常见患者的肝及肾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导致患者的肠蠕动显著减缓,便秘现象明显,最终导致肠梗阻的发生。临床医学认为引发麻痹性肠梗阻的常见因素为的肾衰、电解质紊乱、发生感染、手术介入、药物因素及肠道血管病变等[3]。精神病患者长期服用的控制精神病的药物中多会引起抗胆碱能的显著副作用,极易导致患者的肠蠕动减缓,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精神衰退、运动减少及食欲不振等症状,误导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精神病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的药物干预治疗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严重的便秘、腹部胀满或者肠鸣音减弱明显甚至消失的现象,应该高度怀疑患者长期服用药物导致其患麻痹性的肠梗阻。仅仅根据肠梗阻的临床症状很难判断患者合并患该疾病,临床诊断的常用方法为腹部超声检查及放射线检查。运用放射线诊断肠梗阻的基础标准是患者肠腔内有大量积气并显示肠管显著扩张,运用腹部超声诊断肠梗阻的基础标准是将患者肠腔内大量积液并显示而其肠管选择扩张,因此运用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肠梗阻更加具有准确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2例精神病合并肠梗阻患者中有18例的腹部超声诊断结果和放射线检查结果相符,3例患者的腹部超声诊断显示早于运用放射线检查,2例患者经放射线诊断为肠梗阻,而其的腹部超声结果仅显示其腹部有大量的肠腔积气,其中2例患者的腹部超声检查显示的肠梗阻,而放射线的检查结果显示的征象不具有典型性,腹部肠管扩张及充气症状均不显著,气液平面较少[4]。

由此可见,超声检查和放射线检查在诊断精神病合并肠梗阻的临床诊断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相符性,而早期肠梗阻有肠腔内大量积液渗出显著病理特点,决定了运用超声诊断患者的早期肠梗阻结果优于运用放射线检查。

参考文献:

[1]刘影.腹部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05):68-69.

[2]刘玉娟.腹部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探讨[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04):174.

[3]杨磊,徐巍,李永伟,严超英. 腹部超声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6,18(02):108-112.

[4]梅红,王霞,程广婷. 探讨腹部超聲对人工流产术后宫内残留的诊断价值[J]. 黑龙江医药,2015,28(04):909-911.

作者:马字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舞台主持视角下传播学论文下一篇:期刊项目进度计划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