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的创新教育

2022-09-13

“创新”是创立或创造新的东西的意思, 同时还包括将已有的东西予以重新组合、引入产生新的效益。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 思考教育问题就不能离开这个重大的课题。武术作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课程中最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一门课程, 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教学内容在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优秀道德品质和树立民族自尊心及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方面, 有着其他体育项目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因此, 怎样把创新教育更好的运用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武术教学中, 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是广大武术教师的神圣责任。

1 武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武术教学是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体育课形式。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中国武术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流派众多, 拳种由古至今发展到百余种, 就是最好的证明。武术是在不断的创新中发展, 既要保持民族特色, 又要结合时代, 就需要不断的创新。而“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的关键是使他们具有求新的意识和相应的能力, 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从培养创新精神入手, 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 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

1.1 武术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

1.1.1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和前提。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 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师首先要认识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作用, 教与学的关系,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 借助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构建而获得。因此,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 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不要把教师的意识强加于学生;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参与者、探索者、合作者, 他们的学习动机、情感、意志对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首先转变观念, 其次再突破思维、开拓思维。

1.1.2 运用武术运动自身的特点, 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心理学指出, 人的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种, 武术的直接兴趣是武术活动本身和武术知识内容的特点直接引起的;间接兴趣是意识到武术的目的, 掌握武术知识和技能的结果而间接产生的。缺乏直接兴趣, 会使武术课成枯燥无味的负担;没有间接兴趣, 则使练习者丧失学习的毅力和恒心。良好的武术兴趣必须是这两者的协调统一。因此, 针对兴趣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笔者认为, 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众所周知, 武术是通过攻防格斗的身体练习来改善和发展体能、增强体质的一项运动。它以跌、打、摔、拿、击、刺等动作为运动特点, 以套路和搏斗为其运动形式。技击乃武术区别于其他项目的显著特点。在教学中应突出这一特点。在讲解动作要领、规格的同时, 应结合讲解动作的用途, 剖析动作的攻防含义, 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动作的内涵, 较快的掌握动作的技法, 培养武术意识。通过武术练习, 使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上的满足, 而且产生了愉快的情绪体验, 建立起武术与运动的直接兴趣;同时, 随着上述情绪体验的深化, 有进一步产生了学习的需要。

1.2 武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透视当前武术运动的发展, 出现了练套路不能实践, 练散打不会套路的现状, 造成了能武不能用误解, 学生对学习套路没有兴趣也在所难免, 戚继光曰“既得艺, 必试敌”, 提高武术水平必须将其所掌握的技法用于实践, 在实践中提高自身对其的理解和运用的水平。可见套路与散打在武术运动中是不容分割统一体, 套路的形成是源于散打技术, 是多个的散打招式按一定的规律串联而成的, 可以说套路中的每个动作都是由散打招式演变而来, 因此套路中的每个动作应具有其攻防含义, 有攻防含义就具有技击价值。教学要挖掘套路中丰富多彩的技击方法来滋养武术的发展, 是武术教学走出困境的最佳选择。各种自由组合运动都需要套路来支持, 做到套路与实战训练相结合。例如:太极拳可以和太极推手相结合, 拳术与散打相结合等。再例如通过“学以自用”不但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而且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 在武术教学中要深挖武术套路的技击价值, 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1.3 武术教学中创新人格的培养

创新人格, 主要包括创新责任感、使命感、顽强的意志、毅力, 能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 以及坚韧顽强的性格, 它是坚持创新、作出成果的根本保障。因此, 在武术教学中, 有必要加强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人格的培养, 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中国武术有着浓厚的民族传统特色。包含有传统文化特色和传统运动特征。从文化形态上说,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从运动形态来说, 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中的一个主干项群。浓厚的“传统”, 给生活在这一传统环境中的人们一种认同感、自豪感。于是, 继承传统、振兴传统、弘扬传统, 成了普受武术传习者乃至国人关注的问题。人们用自己认为得当的方式、从个人的角度为继承、振兴和弘扬武术履行着责任和义务。因此, 在教学中, 可以多向学生介绍武术的概念、特点、作用与发展史, 以及各级学校和社会对武术师资的需求及国内外武术爱好者对学习武术的渴望, 以唤起学生学习责任感、紧迫感。

2 改进教学方法是根本

传统的武术教学模式和方法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其武术教学内容是以整套规定套路为主, 课堂结构始终是“开始—准备—基本—结束”, 以“讲解—示范—练习—纠错”较为固定的程序进行规定套路教学, 可所谓“灌入式”教学。教师只专注教会学生套路, 忽略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和技能掌握。学生为了记忆和掌握整套技术动作要反复的琢磨和练习, 如此以来长时间练习规定套路, 学生会产生枯燥、厌倦的情绪, 导致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下降。教学本是教师和学生双边的活动, 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互动的过程。然而教学中“灌入式”教学仅重视教师“教了什么”, 而忽视了学生“学到什么”或者对学生的潜力发展置之不理, 教师讲的过多, 模式化、刻板化, 学生学习就缺乏活力, 教学气氛紧张, 就达不到教学效果。传统的“罐入式”教学尽管在教学新动作阶段有一定的效果, 但却忽视了学生主动锻炼能力的培养和自我潜能的开发。因此要深入的研究“教”与“学”的规律,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认为,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多采用“直观法”教学, 教师多做示范, 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手段, 采取类比教学法是学生知其所以然, 为培养学生积极性思维奠定基础;多采用“情景法”, 有意识的创造设计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体场面, 加紧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体验;同时, 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基本功的基础上, 运用科学的方法手段, 正确的引导学生独自创编武术套路动作,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3 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是保障

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方法手段的实施, 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 都应该围绕着服务于学生创造能力与创造思维的培养这一重要目标来进行。教学结果评价体系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 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估体系应科学合理化, 力求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体育专业学生通过对武术课程的学习都得到发展,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 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 笔者认为, 对于学生成绩考核的评定, 可以由原来多侧重于技术达标逐渐过渡为重视学生未来发展的基本素质和多种能力, 特别是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例如, 可以让学生在规定动作类型的基础上自己编排并表演成套基本动作进行考试;以及平时学习过程中的提问、讨论发言、学习进步的幅度等等, 均可在考核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力求通过考核, 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的创新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怎样有效的将创新教育与武术教学更好的结合?怎样去突破教师原有的定式思维找到更多、更好、更新的切入点, 理出创新思路, 完善创新方案?还有待于更多的教师去深入的研究。总之, 我们要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 在武术教学改革的道路上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 争取在武术的教学的方法和效果上有更大的进步, 继续把中国武术发扬光大!

摘要:本文主要从如何在武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出发, 围绕武术教学的创新, 提出武术教学和创新教育结合的对策和建议, 为武术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创新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 蔡纲.武术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武术科学, 2008 (6) .

[2] 郭思危.体育教育专业加强武术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可行性探究[J].体育世界, 2008 (9) .

[3] 吴耀锋.浅谈高校体育教育中武术教学的创新与改革[J].网络时代, 2009 (7) .

[4] 张春红.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等职业教育, 2005 (6) .

[5] 郑大明.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教书育人, 2005 (14) .

[6] 康戈武.论武术科研的创新意识[J].武术科学, 2005 (4)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牢记职责精细服务高标准地完成国际会议接待任务——郑州绿地JW万豪酒店“上合会议”接待工作总结下一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