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论文范文

2023-05-22

高校会计论文范文第1篇

在2017年,专门针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出台了新型的政府会计制度,这一制度的出台,为高校会计核算工作提出了新的标准和制度要求。目前高校在迅速发展的过程总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我国部分高校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缺陷,不仅对高校的发展财务管理产生了严重影响,同时也不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基于此,高校一定要充分借鉴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优势,对校内传统的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改进,从而大幅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基于此,本文通过重点分析当前部分高校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新型的会计制度提出相应的对策,期望对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一、当前阶段高校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普及范围较小

根据调查分析可知,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履行的会计核算制度多以2013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为主,虽然也有部分高校对自身的会计核算制度进行了优化和改革,但是进行改革的高校毕竟是少数,由此导致新政府会计制度普及范围较小,而其中的一些新型条款也难以落实。

(二)高校会计科目设置有待改善

由于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管理层缺乏对财务管理的深刻认识,从而导致部分高校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较为简单,难以满足大范围的核算要求。除此之外,部分高校并没有对高校的内部固定资产以及会计核算项目进行全面的盘点和清查,从而导致最后和核算数值和实际的核算数值存在巨大差异。

(三)高校内部资产核算不明

当前,我国一些名校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这类高校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历经了政治变革,导致高校在在内部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巨大差异。同时,由于高校的发展历史悠久,在核算部分内部资产时难免会产生无法对账或者账目丢失等现象,为高校的资产核算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四)会计核算规划管理过于粗放

目前新政府会计制度之下,高校会计核算实务发展中面临以下问题:1.组织结构不合理导致的会计核算管理粗放,对于高校而言,会计核算规划中应该包括高校未来发展规划和设计,需要包括高校发展过程中分阶段的计划,以便合理控制企业会计核算分布,会计核算规划标志着高校对自身业务和业务内容的基本设计,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没有真正关注到高校会计核算规划中企业发展的长远性,缺乏专业人员对高校发展进行设计和规划;2.部分高校现阶段统筹管辖范围杂,导致的会计核算规划粗放。部分高校经营范围过度庞杂,导致在发展过程中,缺乏高校核心业务,业务模式过于分散,造成会计核算规划工作在现实环境中无从展开,从而导致会计核算规划过于粗放。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优越性

(一)对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进行了优化

新政府会计制度和传统会计制度的区别在于新会计制度一方面可以和传统的会计制度有机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还可以弥补传统会计核算制度的不足。除此之外,利用新政府会计制度不仅可以提高核算的精确性,同时也可以满足不同核算主体的需求,一举多得。可以说,新政府会计制度有效化解了传统会计核算模式的弊端,对于加快会计核算效率有重要意义。同时能够进一步推进高校会计信息和会计审计信息的发展,促使高校会计信息系统构建更加完善,鼓励高校会计审计工作走向更加透明和合理道路。

(二)可实现行政事业单位与会计制度的统一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采用的会计核算制度与传统的会计核算制度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较多,从而导致不同部门的会计核算制度也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不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分类和报表的类别存在区别,为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困难,而新政府会计核算制度不仅可以弥补不同部门之间的核算差异,同时还可以提高会计核算效率。以统一衡量制度单位和标准,将行政部门工作和高校会计工作划分到同一水平,帮助会计工作衡量尺度在统一标准线上,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整体准确性和效率,鼓励会计核算工作朝着正规透明方向发展。

(三)提高了财务会计的核算效率

新政府会计制度和传统的会计制度不同,新政府会计制度分为两个主体部分,其中一个主体主要解决事业单位中的财务权责划分问题,而另外一个部分主要解决一些新型项目的会计核算问题,从而可以大幅提高财务会计的核算效率。新政府会计制度在高校会计管理核算中的有效运用,能够有效地缓解高校财务会计核算中存在的权责不分等问题,改变会计制度下衍生出责任问题的判定方式,帮助会计工作本身和核算事宜展开过程中各项问题得到解决,极大地提升了财务会计的核算效率和速度,这对于高校财务会计工作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进步。

(四)精细会计核算规划

多数高校对于新政府会计制度环境的认知不够深刻,新政府会计制度环境的核心是核算方式的演变,会计核算规划问题不需要高校在发展中如同以往会计核算管控工作展开一般,需要漫长时间摸索高校核心实务和核算形式。新政府会计制度环境支撑下,高校甚至可以將制度和现代技术相结合,借助互联网纪录企业动态支出,大数据实时核算高校会计核算分布情况,从而能够确定高校会计核算基本分布情况,能够为各大高校的会计核算规划提供切实数据支撑和参考。而针对目前部分高校组织结构扁平下的会计核算规划和管理问题,高校需要进一步借助不断发展和完善,平衡校内内部组织结构。对于高校会计核算平衡发展的重点是高校管理者和经营者要学会利用新政府会计制度环境下的制度变革内容和技术工具,借助科学合理的方式解决现有问题。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会计核算产生的影响

(一)高校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落实新政府会计制度

为了整体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核算效率,全国高校必须响应国家政策,从2919年元月起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高校应该认真分析自身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照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来有效改进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高校也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财务核算要求尽快落实该项政策。在以往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中,总有一部分高校漠视国家政策,采用传统的会计核算制度,不仅难以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同时也不利于高校发展。基于此应该对高校加以引导,让其充分认识到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优势,并敢于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改进。相比传统的高校会计核算制度,新政府财务制度具有很多优势,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传统的会计记账方式和方法进行优化和改革,不仅提高了核算的准确性,同时也提高了高校的财务管理效率。

例如在高校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后,原有的会计记账要素会产生了一定的变化,高校原有的会计记账要素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1.固定收入;2.固定支出;3.固定资产;4.负债;5.净资产。在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之后,还增加了如高校预算收入、支出和盈余这三部分,传统的记账模式也转变为平行记账模式。借助新政府会计制度,不仅可以充分反映高校当前的财务状况,同时也可以提高资产核算的准确性。记账要素的精确和变化都能够为现实中高校账目出入和记录,提供核算指标,将高校中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反馈出来,帮助高校信息核准。

(二)高校会计科目的核算方式得以优化

新政府会计制度和传统的会计核算制度存在一定差异,借助新政府会计制度,可以充分反映高校的实际收入情况。当前,我国高校的收入主要由以下四部分构成:1.财政补贴;2.学费收入;3.科研收入;4.其他收入。高校在对财政补贴收入进行核算时,往往会采用实际的财政补贴金额作为核算标准,并没有采用完全的收付实现制,由此导致实际的核算金额存在一定差异。同时,高校在对学费收入进行核算时,由于学费收入的波动性较高,高校只能等到财政拨款后才能进行核算,但是新政府会计制度不同,高校可以在获得学费收入之后就对其进行核算,如果存在欠费项目,则应该按照会计科目分类将其纳入应收账款科目。除此之外,高校在对其科研收入进行核算时,会对当时的收入进行确认核算,但是这种核算方式粗壮一定弊端,由于我国大部分的科研收入都采用滚存使用制度,当时确认制度很难充分反映出高校的科研收入情况和科研收入使用情况,从而对高校整体的会计核算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高校有必要采用新政府会计核算制度,将科研收入设置为预收账款,等到年末核算时在对其进行转结,从而检验高校的科研收入使用情况。最后,高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度对高校内部的其他收入进行核算。

(三)可以充分反映高校的财政状况

高校之所以会采用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自有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检验高校实际的财政状况,高校可以根据实际的财政状况对当前的财政项目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在对高校资产进行核算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科目进行核算,同时也要对坏账准备以及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进行核算,从而反映高校实际的收入情况。同时,在针对一些历史悠久的资产进行核算时,高校还要采用市面上流行的折旧价值估算方法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预估,从而为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新政府会计制度还可以全面反映高校实际的负债情况。在传统的高校会计记账制度下,高校对一些已经产生但没有支付费用的项目并未进行记账,而是将其划分到了支出项目之中,虽然这种记账方式较为便捷,但是却难以真实反映实际的负债情况。基于此,高校一定要采用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以上项目进行核算,從而有效规避潜在的负债风险。高校在新政府会计制度采取过程中,会计核算制度和核算方式能够帮助高校账目信息更加明晰,在条理分明的框架体系之下,高校会计核算实务信息造假风险也被降低。可以说,新政府会计制度为高校财务工作实践提供了新的范本和正确的模板,能够最大化地化解现存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得高校财务难题得以化解,有效地提升财务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综上所述,为了整体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高校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采用新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并从中发现一些高校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同时,合理的应用高校会计核算制度不仅可以提高高校的财务核算质量,同时对高校会计制度改革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作者单位:南阳农业职业学院)

高校会计论文范文第2篇

近些年来,我国对改革优化会计工作高度重视,由国家提出的“会计强国”的重要战略要求成为了高校管理会计工作的发展目标,这也就促使我国很多高校会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了十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但是,由于高校在此方面的经验尚且不足,在管理会计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举措来改变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是高校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本文通过对现阶段高校管理会计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而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促使我国高校管理会计能够获得更加高效地应用提供一些参考帮助。

一、现阶段高校管理会计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管理会计的应用条件尚且不足

1.高校管理会计应用中缺乏内生动力

首先,高校主要经费的来源是依靠财政拨款,由于高校的运营属性并非为获利型,其在开展与财务相关的管理工作过程当中没有注重去有效控制成本还有充分管理经费的利用效率,因而也就未着重关注高校在正常运作时是否获利的问题,这就造成高校管理会计中十分缺乏内生动力。其次,当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评价标准依然是预算执行率,而财务管理的绩效考核还没上升到核心位置,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校难以实现管理会计的有效运用。

2.高校管理层尚未足够重视管理会计工作的有效应用

就高校当前的现状来看,很多管理者并未重视和关注对校内财务的高效管理,也未形成高校在未来发展中应用管理会计的重要意识。首先,高校各级管理工作者没有对财务工作的责任内容提出严格的要求,未采取有效举措来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甚至于未意识到当前高校的管理会计数据内容对于高校未来的发展规划以及实现高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缺少科学规划和部署高校管理会计的具体应用。其次,高校上层管理工作者对管理会计的具体应用没有足够的认知,财务风险的意识过弱,加上缺乏管理会计的知识,从而与高校财务部门难以进行一致协作,也就致使难以实现对管理会计的高效应用。

(二)目前高校管理会计体制不完善,存在很多漏洞

管理会计体制主要分为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两大主要内容。现阶段,我国高校现有的管理会计仍旧存有方式不够正规和理论不够完善还有制度不够完整以及机制不够健全等一些问题,而会计实践缺少引导,高校管理会计应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较为薄弱。另外,当下高校所运用的管理会计体制还存有很多管理漏洞,其中存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在对财务工作实行监督时所构建的评价体系还不够成熟,高校获取运营费用的来源是国家财政部门,因而其在制定投资计划与实行经费管理方面还尚且经验不足,加上缺乏较为权威规范的监管评价体系,最后必将出现所投入经费得不到有效利用的状况。

(三)高校管理会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水平较为低下

在当前,我国高校正处于尝试建设信息化管理会计工作的时期,由于在信息化理念上的认知不够,就致使建设水平比较低下,因而现阶段难以满足高校财务的工作需求,更无法构建出实用性强和效率高的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应用体制。此外,高校在利用信息化技术建设管理会计工作的过程中尚且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现有管理会计系统的数据处理强度低,难以达到高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二是在现有的管理会计体系中对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归类的效率比较低下,一旦面临财务数据信息来源路径繁多的情况下,易发生数据信息重叠的状况;三是部分高校由于在创建管理会计的网络平台过程中投入经费不足,就致使高校建设信息化管理会计的工作进度得到了延缓。

(四)高校缺少管理会计方面的专业人才

目前,高校财务工作者还善于采用过去传统的会计核算的工作方式,对重视有效应用管理会计的意识尚且不强,而且高校从事财务管理的工作者较为缺乏管理会计中所包含的理论知识重点,也没有完全掌握高效应用管理会计的具体方法,这就导致一旦高校管理者需要利用管理会计的财务数据来实行决策和评价时,财务工作者难以进行有效地配合。

二、高校管理会计应用的改进建议

(一)增强高校管理工作者应用管理会计的意识

首先,作为高校的管理者要增强其重视应用管理会计的认知,也要形成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充分结合管理会计的意识,还要善于融入国家会计工作改革发展中所提出的的理念内容,以做到合理规划,从而为促使有效发展和应用高校管理会计的工作提供更多有利的支持。其次,从事高校财务管理的工作者要始终围绕实行会计改革的工作原则,彻底摒弃轻管理和重核算的传统落后的工作思维,在新形势下始终围绕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开展工作,同时加强在高校宣传一些相关知识内容,促使各个工作部门能够形成协作意识,从而全力支持高校对于管理会计的改革发展工作。

(二)创建健全完善的高校管理会计体制

在创建高校管理会计的体制时,需做到以其理论知识作为开展工作的导向,在构建过程当中努力探索能够满足当前高校实际发展需求的相关体制,并形成一套同步的工作体系,还要精细查找管理缺陷和整理与经济相关的业务活动,同时,基于此对相关的工作环节进行一些适当地调整,从而促使形成一套既科学又实效的管理会计体制。

(三)提高高校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之下,在互联网技术不断提升的基础上,高校的财务部门引入了海量丰富的数据信息,而这对高校财务信息的管理系统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严格要求。现阶段在我国高校会计工作不断改革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有效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来对高校管理会计实行信息化建设是必然的结果。高校需将提升应用信息数据的效率和数据关系的梳理为目标,将自身的发展特征联系起来,来摸索出一套效率高、功能强的会计管理信息体系。此外,在信息化建设工作过程里还要特别注意几个方面:一是充分掌握信息化建设的综合特征,制定的工作内容要涵盖到控制成本模块和绩效审核模块还有成本预算管理模块,而管理的大致范围要涉及高校所有的工作部门,通过这一手段来达到会计数据可随时满足高校管理者多维度要求的工作目标;二是通过提升信息化建设的关联度来促使构建的管理会计体制能够与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内容充分结合起来,然后利用统一整合和改进还有重建等方法来促使管理会计的数据内容能与多个部门实现合理衔接,从而促使管理会计在高校的中得以高效地应用。

(四)重视建设高校管理会计的专业人才队伍

当下,高校管理者应提升对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意识,致力于为高校的管理会计工作打造出一支思维理念活跃和专业能力强还有工作质量高以及工作态度严谨的专业人才队伍。首先,需引导财务工作者形成管理会计的正确认知,这不仅能提升财务工作者的工作能力,也能促使其从一名最基础的会计师转变为专业的管理会计工作者;其次,高校要经常组织开展一些培训管理会计工作水平的讲座或者学习交流的活动,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来促使高校管理会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最后,创建一套健全完善的管理考核机制来对财务工作者实行标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其工作责任感,并要求其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不断追求工作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管理会计的普及运用和高校管理会计制度的优化改革,管理会计有效运用到高校中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这也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改革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当前我国高级院校管理会计的应用依然处在尝试阶段,很多方面还不够完善,致使高校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基于高校管理会计当前存在的应用问题来进行相关的改进优化是势在必行的,要加强高校管理工作者的管理会计应用意识、加快创设健全的高校管理会计机制、提高高校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重视建设高校管理会计的人才队伍,以此来从根本上化解当前高校管理会计存在的問题,实现高校管理会计应用的有效改进。(作者单位:南阳农业职业学院)

高校会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文章首先对建立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现实意义和现状进行了阐述,进而对当前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各种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对有效进行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应对措施做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 制度建设 制度执行 监督检查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的加快,高校发展所需的经费来源日趋多元化,高校各种活动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化,高校内部会计控制面对新的形势,面临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势在必行,是当前高校面对的一个迫切而重要的课题。

一、建立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现实意义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院校已经脱离了单靠国家财政拨款的办学状况,步入了多渠道筹资的办学模式。高校自主权逐步扩大,在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同时,高校还开展对外投资、合资、租赁、创办校办企业等经济活动。资金使用已经涉及到教学科研、物资采购、基本建设、后勤保障、产品生产等方方面面。要使大量的资金筹集和使用活动健康和有序的进行,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然而,我国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现在还不够健全,一些违法违纪和管理混乱带来的损失浪费等问题,事实上都可以在内部控制方面找到原因。因此,高等院校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已经势在必行。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高校规模迅速发展相匹配的内部管理及控制手段却显得相当薄弱,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高校财务工作面临财务管理多层次、经济利益多元化、财务关系复杂化的局面,高校的财务风险日益显现,如何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建立严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堵塞漏洞、化解风险,确保高校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成为高校财务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1.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部分高校对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缺乏足够重视,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缺乏正确的预算控制意识、风险控制意识以及内部报告控制意识。目前,许多高校只重视学校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的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基本建设的投入,对各项风险没有充分的认识,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高校的基建资金大部分依赖贷款,借入资金总是要还本付息的,一旦单位无力偿付到期债务,便会陷入财务困境。高校属于非盈利单位,还贷资金从何而来?没有过多的考虑过,任凭管理者的感觉盲目决策。缺乏对举债融资的还贷能力进行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可行性论证,忽视了内部风险管理。自我防范意识较差,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缺乏风险意识。

2.高校内部会计控制不全面。(1)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不全面,如有些高校未建立对外投资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导致对外投资决策程序不合规范,风险增大。(2)内部会计控制约束的对象不全面,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时,有些高校约束的主要是对事业经费进行会计处理的人员,而对各校办产业及后勤实体等进行会计处理的人员约束得很少。(3)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不全面,如高校往往强调对财政性经费的内部会计控制,而弱化对预算外,特别是创收经费等的内部会计控制;有些高校未将二级财务纳入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或控制不严,监督不力;对各项收支账款有较明确的内部控制措施,并严格地执行,而对各项往来款项的审批手续不全、控制不严,由于基建财务的处理是以其行业会计制度为依据,很多会计人员对基建的情况又不够熟悉,导致难以对基建进行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

3.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有些高校虽然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不够科学,不够健全,不够严谨,过于简单和条文化。有些高校往往把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当作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并未建立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程序。缺乏自我防范与约束机制,试用范围狭窄,实际操作性差,重视了某一方面的控制而忽视了另一方面的控制。忽视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业务运行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严重影响了执行的效果。

4.高校内部监督流于形式。我国现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许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执行情况差。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未能真正发挥监督作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考核和奖惩力度疲软。从而人为地削弱了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自觉性和警觉性。

三、当前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有待转变。“高校经营”对许多人而言还是陌生观念。部分高校对内部会计控制在认识上有差距,思想上还不够重视,生怕内部会计控制会束缚、控制他们分管的事务,使自己难以施展才能;甚至还有人认为,强调内控是相互不信任的行为。因而造成监督环节薄弱,执行力度不大。虽然制定了相关制度,但贯彻不力,执行不严,有的形同虚设,甚至控而不制,没有起到应有的控制作用,出现差错互相扯皮、推诿。

由于经费来源以财政拨款为主,很多高校长期以来重计划而轻执行和考核,并衍生了重财轻物的观念,对我国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另外,高校在后勤社会化改革、校办产业发展中,在重大支出项目安排中,缺乏相关的决策程序及责任制度,少有专家科学、谨慎的论证,也没有相关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2.内部会计控制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由于没有专门针对高校的内部会计控制法律法规,高校各行其是各自为政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不健全,从而妨碍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作用的发挥。

3.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控力度需要加强。有些高校未设置专门的机构或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而由内部会计控制执行部门自己进行监督检查;各级财政部门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及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等,导致了监控力度的欠缺,影响了内部会计控制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的发挥。

4.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不能违法,也不能只为应付上级检查或工作达标。高校的内部会计控制没有真正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中去,特别是内部会计控制执行的监督缺乏力度。有的高校虽然制定了一些比较切合实际的内控制度,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措施,职能部门不愿执行,将其束之高阁。内部会计控制跟不上外部环境变化,存在滞后性,不能随着业务职能的调整和要求的提高不断完善。

5.内部会计控制内控环境堪忧。某些高校还未设置专门的机构或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而由内部会计控制执行部门自己进行监督检查。高校虽然设置了相关的审计部门,但事后审计模式,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各级财政部门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及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也不够。高校管理层从各自立场出发,认为只要与己无关,就不再坚持原则,按制度办事。这些环境因素,导致了监控力度的欠缺,影响了内部会计控制在高校中作用的发挥,导致内部控制系统陷于瘫痪。

四、有效进行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应对措施

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意识。一是要加大新《会计法》中的有关内部会计控制内容的宣传力度。高校必须维护《会计法》的权威性,加大《会计法》的宣传教育力度,同时坚决贯彻实施与《会计法》相关的财经法规和制度。二是全员参与,提高高校各级干部、教职工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高校的领导和各单位的负责人及财经工作有关人员,都必须充分认识会计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主动参与到会计控制工作中来,为学校会计控制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高等学校办学和要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就需要发动全校教职员工参加,注意控制好每一个环节,才能出效率。三是高校内部应建立校长责任制,加强总会计师在会计工作中的地位,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认真履行《会计法》赋予的职责,增强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加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不以个人意志左右内部会计控制,保证其正常有效运行。

2.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逐步建立一个符合国情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不仅要求我们对国内已有的内部会计控制理论进行总结,还要求我们学习和理解国际上包括COSO报告在内的内部控制先进理论,汲取其精华。同时,对国内外内部会计控制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在现有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其他具体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及相关操作规范,从而逐步形成一个较完整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

3.遵循各种原则,确保内部会计控制有效实施。高校在具体实施内部会计控制中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全面性原则。内部会计控制应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部门及人员,即对一级财务部门、二级财务部门、校办产业及后勤实体等部门及其会计人员都按照统一的内部会计控制标准进行控制。合理性原则。高校应将财政性经费和包括创收经费在内的预算外经费都统一纳入到内部会计控制的范畴中来,摒弃按经费来源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及标准的做法。高校负责人负责制原则。(《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则进一步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因此,高校负责人是内部会计控制中的一个重要主体,不能也不应该独立于内部会计控制之外,应将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领导真正落到实处。内部牵制原则。有效的牵制、制衡能保证决策程序的公开、公平、公正,保证决策内容的准确。因此,高校应通过建立重大投资决策的集体审议联签及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责任制度、对预算内限额以上资金实行集体审批的内部牵制方法等,对内部会计控制的主体及内容进行有效的内部牵制。

4.树立三种内部控制意识。当前,高校应着重树立三种内部控制意识,即预算控制意识、风险控制意识、内部报告控制意识。首先,高校应加强预算控制,硬化预算约束,实行以预算为轴心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各高校应围绕实现财务预算,落实财务决策,严格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的控制和约束能力。其次,要提高风险控制意识,一些高校由于大规模的银行贷款,出现了财务危机,各高校要引以为鉴,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第三,要加强内部报告控制意识,建立合适的内部报告体系,以反映经济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5.建立和完善高校风险指标评价体系。市场经济为高校提供了多渠道、多领域的筹资方式,同时又使高校面临着高效益、高风险的复杂局面,凡是那些一味追求学校规模的扩张,大量征用土地,大兴土木,大量置办家业,大量从银行贷款的高校,各种风险必然接踵而至。在这样的背景下,全面考核和评价高校的发展潜力,评估学校在负债和风险方面的承受能力,就成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内容。利用学校的财务表和相关数据,全面、系统地分析高校财力资源的配置情况,办学效益,检查和检测学校的财务风险,以便对出现的各种问题作出及时地反馈,尽早采取有效措施,把风险降至最低。

6.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要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否则将是一纸空文。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对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内部审计在评估内部控制有效性中充当着重要的监控角色。既要监督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提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见;又要检查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督促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各高等院校的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担当起这个重任,使整个学校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另外,由于学校内外部环境和条件不断发生变化,引起控制风险的不断变化,内部控制也应该作相应的改变,这就需要有相应的机制来监测环境条件的变化,并指明内部控制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监督机制就是内部控制审计。内部审计通过监督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的有效性,监督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并及时反馈有关执行结果的信息,帮助学校更有效地实现预期控制目标。同时,在监控过程中,内部审计可以促进控制环境的建立、为改进控制制度提供建设性建议,为学校成功实现既定的控制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佩佩.加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2.林雪丽.试谈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3.陈宝农.加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J].当代,2007

(作者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81)

(责编:贾伟)

高校会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与学年制相比,学分制改变了学费计量尺度以及学生交纳学费的结构与方式,保障了学校的财务收入。从产权视角分析,学分制的实施显现了高校会计目标,强化了会计收付实现制基础,使得会计持续经营及会计分期假设具有了可验证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配比性与可比性质量特征。

关键词:产权;学分制;会计;高校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Credit System to Accounting of an University Based on the Property Rights Perspective

ZHAO Cheng-li,LIU Zeng-qi

(Financial Division,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n 710048,China)

Key words:property;credit system;accounting;university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要针对现存的弊端,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各种试验,例如改变专业过于狭窄的状况,精简和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实践环节,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制,增加自学时间和课外学习活动”,由此学分制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其基本特征是弹性学制,它不仅促使了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制度模式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而且由于改变了学费的计量尺度、结构和缴纳方式,也更有利于优化会计信息质量。

一、学分制有利于实现高校的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研究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出发点,也是会计工作的最终落脚点。会计信息要素、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等均是以会计目标为核心设计的。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一般原则中提出,高校会计目标是“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适应预算管理和有关方面了解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及收支情况的需要,并有利于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经营管理”。[1]显然,适应预算管理是高校会计目标之一。 目前,学费收入是学校预算收入的一部分(公办高校)或者全部(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等),是保障高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费来源之一(或唯一),是高校财力的基础,也是财务收支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学费管理与高校会计目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缴费选课这种教育管理方式充分体现了享受教育资源的公平性、优先性和权责利的统一性。从产权视角观察,在教育资源稀缺条件下,学生缴费是享受高等教育资源的前提和义务,缴费之后,学生才具有了享受高等教育资源的权利,表现为履行义务之后,义务转化为权利;收缴学费是高校的基本权利,是高校法人财产权维权行为,收费之后,学校则应承担施教的责任和义务,表现为权利得以实现后,权利则转变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学分制改革了学费的计量单位,打破了学费按照学年缴纳(收取)的时间概念,分割了学年学费,将以学年为计量单位的学年学费改变成以学分为计量单位的学分学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经济能力和学习能力确定选课门数和学业时限;学校和教师尊重学生的自由择学权利,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安排(调整)教学计划。这样有利于减轻家境经济困难学生一次性交纳学年学费的压力。同时交费选课这种产权交易方式有效地抑制了恶性欠费,有利于将财政性资金及时纳入国库。

弹性学制是学分制的基本特征之一,其表现形式即学生可以在三学年至六学年内毕业,打破了四年制固定学制。这为一部分家庭经济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了半工半读的机会,利于学生通过劳动获得学费从而完成学业。所以学分制看似一种制度或者一种行为程序,其本质是教育产权的流通和交易,是高校教育产权的配置过程,是高校教育产权契约的建立过程。它保障了财务收入的及时性和真实性,保障了学校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产权契约关系得以有序、有效履行;有利于实施预算管理和实现会计目标。

二、学分制显现了会计核算基础——收付实现制

高校教育投资是直接的消费性投资,间接的生产性投资。之所以如此,因为教育投资不能够直接通过教育系统本身获得补偿。要保障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则必须保障教育资源——财务收入的实现。高校财务收入主要包括财政拨款收入、学费收入、产业上缴收入、科研收入以及捐赠收入等,在相当一部分高校中,学费所占比例较高,在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中,学费则几乎成为全部的教育运行资源。然而由于多种原因,高校学费欠费现象比较严重。光明日报2006年7月29日第二版载“海南1.3万名大学生欠费7 336万元,欠费的并不都是贫困生,恶意欠费正困扰海南各高校”。纵然国家加大助学贷款力度之后,这一比例也仅略有下降,效果并不明显。而且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助学贷款还贷情况欠佳,专业银行停止贷款或续贷的状况时有发生。

现行高校预算会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收付实现制在学费欠费核算中,其缺点表现在:一方面欠费作为学生对学校的债务或学校对学生的债权不能客观反映在财务会计报表中,不能够揭示学费欠费的真实信息和财务状况;另一方面,学费欠费将影响到高校教育战略计划的实施,加重教育寻租而发生的社会成本。可见收付实现制的使用是有客观条件或前提的,即收入必须全面实现,有会计假设的特性。在国家全额拨款时代,高校会计使用收付实现制具有得天独厚的经济制度条件,收付实现制的作用也发挥得淋漓尽致;高校实施了教育成本补偿分担机制或全成本机制后,随着学费欠费和高校大量举债进行基本建设等经济行为的出现,收付实现制的会计环境发生了变迁,其软肋则不堪一击,它给高校会计信息质量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根本性的。

收付实现制的优点在于收入或者支出以是否收到现金或付出现金为确认标准,高校财务收入是否能够得以全部实现并由此而确保财务支出预算的落实是以能否收到现金作为分界点的。学分制的实施抑制了恶性欠费加剧教育资源稀缺矛盾,有利于财务收支预算的执行和落实。所以学分制优化了会计环境,使得现行高校预算会计制度会计确认基础“收付实现制”得以实施有了坚实的内部制度基础,并且弥补了收付实现制在欠费情况下不能够客观确认高校债权的制度缺陷。

三、学分制成为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得以成立的会计环境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五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活动持续正常地进行为前提”[1],属于持续经营假设;第六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决算报表。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会计年度、季度和月份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1],属于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与持续经营假设密切联系在一起,它们是会计理论基本构成内容,是会计程序和方法可以在预期正常实施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然而会计假设也是有条件的,即会计环境。

持续经营假设的会计环境必须是高校可持续发展,而要保障高校可持续发展则必须保证高校教育资源的供给体制得以顺利实现。学费收入是高校获得教育资源的主要方式,一旦学费收入不能保证,那么由此引起的恶性循环和陋习,将威胁高校的发展和会计持续经营假设。学分制人性化特点使得学生在充分考虑经济能力情况下,有计划、有选择地在3-6年内修完学业要求的课程即可。这样,既减轻了学生按照原学年制交纳一年学费的压力,较好地解决了高校学费欠费问题,同时也遏制了恶性欠费,从而保障了会计持续经营假设的成立条件。

会计分期假设使得会计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段内报告会计主体的相关会计信息,使得产权主体(教育产权经营者——高校管理层)能够验证高校教育战略计划实施情况和结果,使得产权主体(教育产权提供者——国家、学生、捐赠人以及合作办学者等)了解高校财务状况和产权运营业绩,评价高校履行教育资源受托责任的情况和绩效,使得产权主体(教育产权提供者)及时做出人员聘用、教育产权交易、教育产权结构治理、教育产权制度安排等决策。

我国政府预算会计的会计分期、预算年度、决算年度按照《预算法》、《会计法》以及《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均与公历年度一致。高校为了保障教学计划的实施,财务收支预算应当和教学计划在时间上保持一致,会计分期也应当与预算年度、教学计划期间保持一致。然而在高校,学年、教学计划期间、学费收入是跨年度的,产生会计分期、预算年度与教学计划期间不一致。主要问题在于学生缴纳的一次性学年学费收入按照收付实现制全部确认为当年的财务收入,财务收支预算也只能附和。从产权角度分析,学生缴纳的学费所购买的是当年9月份至次年8月份这一时间段的受教育权,学校确认收入时间、应尽义务时间、教学计划时间、发生支出时间也同样属于这一段时间。因此,学生所缴纳的学年制学费一半属于当年财务收入,另一半应当属于当年负债,在次年才可以确认为财务收入。将学年制学费全部确认为当年财务收入与现实权利、责任与义务的形成、权责转变、契约解除以及财务支出的确认与计量在会计分期上相矛盾。实施学分制以后,由于选课制特征,一次性交纳的学年学费收入分解为每学期学分学费收入,收支预算可以分解开来,从而使得财务预算、会计分期、财务决算能够保持一致。

四、学分制使得会计信息具有了可验证性、配比性和可比性

高校会计报表主要分为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附表——支出明细表三个报表。未实行学分制之前,从财务报表上来看,资产负债表与财务收支表上半年没有学费收入,依靠国家拨款艰难度日。若不考虑上年结余,1至8月份收入支出表一直出现赤字,财务状况看似恶劣;到9月份,由于集中收费不但消灭了赤字,而且产生了余额,财务状况看似好转。其实这种会计信息所反映的财务状况都属于假象,不仅没有任何价值,反易造成报表使用者误解。学分制使得会计确认与计量在时间上具有了客观性,统一了会计分期与公历年度、预算年度、决算年度的一致性,教学关系与产权关系在时间上具有了一致性,财务收入和财务支出具有了配比性,揭示高校财务状况信息的会计报表具有了可验证性和可比性。

五、学分制给会计信息带来的问题

由于选课制和弹性学制特征,学生可以比较自由地选修学校规定的课程,可以在3-6年内完成学业。学校教学安排与学生选课情况密切相关,与学年制比较起来,学分学费收入与相应的教学支出具有了不确定性,加剧了财务收支会计信息与财务收支预算之间的差异方差,对于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带来了难度。高校预算从产权视角来看,它是对高校收入——教育资源的使用权的分配或配置制度,构成高校教育契约的一部分。预算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战略计划的实施,是完成学校当年教育战略的产权经济基础。 要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措施就是要在预算调整上下功夫,及时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和收费标准调整预算。另外,在零基预算的基础上按照预算项目的必要性、重要性结构、预算层次实施弹性预算。

参考文献:

[1]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Z].财政部财预字[1997]286号.

高校会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实施,我国高校的会计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阶段。在会计核算中,会计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但在新时期我国高校会计核算仍旧存在较大不足,在具体的会计工作中易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强高校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加强高校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净资产的折旧、减值核算,应用权责发生制,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对新时期我国高校会计核算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促进我国高校会计核算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一、新时期高校会计核算工作的变化

2014年1月1日起,為了满足高等学校经济业务发展需要,规范高等院校的会计工作,修订并实施《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全面规范高校财务管理等经济业务。该项制度的实施,促使高校会计核算工作发生较大的变化,对具体的变化内容进行分析。

新制度创新引入了“虚提”固定资产折旧规则,通过旧资产的折旧核算更加真实的反映高校资产的实际价值;明确规定了基建投资业务相关数据定期并入高校会计“大账”,增强高校会计信息的完整性;进一步细化事业支出的分类和核算,更为清晰地反映高校支出结构,为高校的内部成本费用管理提供信息支持;统一要求将校内独立核算单位会计信息纳入高校年度财务报表反映,增强高校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比性;全面规范了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的会计核算,提升高校资金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突出强化了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全面完善了会计科目体系和账务处理规定,更好指导高校实务操作;系统完善了财务报表体系,优化了财务报表结构,进一步提高财务报表的通用性和有用性。这些核算规则的应用,能够全面提高高校会计核算的质量。

二、新时期我国高校会计核算存在的不足

第一,会计核算人员专业素质低下。新时期对高校会计核算人员的要求更高,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快速适应新制度,能够转变高校会计核算的思想,而这一要求很多高校会计人员不能够达到,难以使用新的工作要求,以至于工作效率低下。互联网时代下,高校会计核算工作要求从业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熟练应用各种会计软件,能够主动按照新制度进行会计工作,能够主动适应网络化发展的客观趋势,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在这一过程中,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坚实的专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求具备信息网络知识,能够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但很多高校的会计人员难以达到这一要求。

第二,资产核算不适应教育成本核算的需要。随着高校新会计制度的出台,高校的资本管理上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本核算不适用于现代教育成本核算工作。简单来说,高校的资本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品牌资产)以及负债资产等,在实际核算上,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要求固定资产等旧资产要求折旧,这种要求与现代高校的会计核算工作不相适应,在品牌价值、教育价值等无形资产的核算上就有较大的困难。

第三,新的高校财政制度增大了高校会计核算的难度。按照现行的《高校财政制度》的新要求,高校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产生很多的新规定,这些规定一方面是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工作总量。现阶段,高校会计核算逐步实行“营改增”的制度,将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增值税对于高校来说,就是教育产品或者是教育服务的增值部分的附加税,通过高校增值税的缴纳,可以减少重复交税的环节。针对新制度的要求,高校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复杂度上升,传统工作形式难以满足新的会计核算要求。整体来说,高校会计核算工作的工作效率明显下降,整体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也所下降。

三、新时期我国高校会计核算的对策

(一)全面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

新时期,我国高校要想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就要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另外,高校也可以逐步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会计人员,构成高素质、高水平的会计队伍。高校在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时,要从会计专业知识、会计核算制度、责任意识以及信息技术三方面展开,让会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应用会计核算相关信息软件,按照会计核算相关制度进行工作,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另外,还要着重培养会计核算人员的职业人素养以及责任意识,让工作人员能够按照规范、标准进行工作,对于会计工作具有责任心。

高校在会计人员的选拔上,要严格限定会计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尽可能地选择具有较高专业素质以及专业技能的会计人员。同时,高校会计核算队伍应该及时引进新鲜血液,能够不断提高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职业热情以及专业素养,让会计人员能够胜任新时期的会计核算要求。

(二)引导领导群体以及工作人员转变工作理念

我国高校在新时期《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要求下,高校领导群体以及会计人员都要转变工作理念,能够全面提高工作质量。高校要不断完善现有会计核算监管体系,按照新制度的要求对监管体系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同时也根据高校会计工作现状,建设适合高校会计核算的制度。

1.高校会计核算工作要推行“权责发生制”,落实责任到人,明确会计人员核算任务以及责任,同时也要对高校的财政支出或收取进行核算,明确财产归属责任,确保会计核算的顺序以及质量,做到科学支出、规范收入。

2.高校领导要转变观念,对新制度进行具体分析,全面把控高校会计核算工作,能够为核算工作提供着正确的意见或建议,会计人员转变工作理念,做好会计核算工作,积极配合高校领导工作,全面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

3.高校还要对本校现有的会计科目体系进行改革,例如高校可以增设一些特殊的成本核算项目,对高校财务支出以及收益进行具体的核算,提高我国高校会计核算的全面性。

(三)加强资产的核算管理

新时期,我国高校要加强资本核算管理,能够全面展开会计核算工作。高校的资产核算包括两部分,分别是固定资产的核算合和无形资产的核算。

1.固定资产核算。高校财务组成情况(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高校的资产中,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的占比最大,基本占比维持在60%、23%左右,以此在高校的会计核算中,要重视这一部分资产的核算。

高校固定资产包括房屋、教学设备以及教学基地等,在资产核算上,要按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要求,對固定旧资产进行折旧核算,要将折旧费与账目记载的实际费用进行比较,将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明确表现在学校账簿上,以此来获得更加准确的资产数据。在具体的折旧核算上,高校应根据本校固定资产的性质、使用方式、科技发展以及环境因素等,选择合适的资产折旧方法,并结合固定资产的市场价值进行核算,确定最终的核价值。固定资产的折旧核算上,高校可以建设“固定资产折旧”账面来记录、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的变化过程。

固定资产清理主要是指固定资产报废或不能够使用,要将其按照报废价值进行核算。在这一核算过程中,高校要将固定资产清理过程表现在账面上,如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清理费支出、清理收入,要计算清理净损益。在固定资产的清理上,高校可以建设“固定资产清理”账面来记录固定资产清理情况,同时也将资产清理中的损益情况表示出来。

2.无形资产核算。高校无形资产包括高校品牌价值、教育名师价值以及教育价值等,本质上属于高校的长期资产,能够在长时间内给高校带来经济效益。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的价值不同,其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价值具有有效期限,整体价值会发生较大的变化。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在进行无形资产核算时,要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进行,一旦超过这一期限,就要及时进行更新补充。如,高校品牌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随着高校教育水平的提高,高校的品牌价值也不断提高,会计人员在具体核算上,要中充分考虑不稳定因素。

四、结语

新时期,通过系统分析高校会计核算工作中不足支出,制定相对应的制度,全面提高高校资产的管理水平,推动现代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新时期,高校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要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培训,让工作人员熟悉新会计制度的流程,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另外,要完善高校会计核算监管体系,提高监管力度;还要加强资产核算,应用权责发生制,对高校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流动资产等进行具体核算;创新高校会计核算理念,发挥高校领导作用,让财务主管能够为会计核算工作提供正确的指导。新时期,高校会计核算应克服困难,迎接挑战,转变理念,全面提高高校会计核算质量。

参考文献:

[1] 余士果.浅谈我国高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5,(9):132.

[2] 王兵.浅析我国高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商,2015,(23):161-162.

[3] 骆忠平.新时期我国高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3):153-154.

[责任编辑 吴明宇]

上一篇:工程项目财务审计论文下一篇:电大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