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化有害生物防治论文

2022-04-10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城市园林绿化有害生物防治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林业绿化有害生物防治技术问题越来越重视。生物灾害是危及林业资源的重要杀手,要加强季节性和常规性的技术防治,达到减轻或降低我国生物灾害的目的。但是,目前我国林业绿化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还面临很多困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探究关于林业绿化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措施,对于现实生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城市园林绿化有害生物防治论文 篇1:

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绿化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就目前来说,绿化与城市的发展还存在着不小差距。究其原因,与各地的环境意识差和绿化专业投入少有直接关系。基于此,分析了城市园林绿化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处理对策。

关键词 园林绿化;问题;政策;对策

三十多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猛,但由于城市经济总量和决策者的角度不同,各地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状态,特别是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城市,环境意识不强,绿化投入不足,在实际绿化进程中出现不少问题。

1 存在的问题

1.1 绿地结构过于单一,结构层次欠缺

有些城市绿化树种虽然比较非富,但没有注意在色彩、季相上的变化,难以体现活力及不同的观赏性;同时,植物多以成排或成片的形式出现,并以丛植、片植、孤植为主,而在垂直绿化等方面的应用模式较少。如近年来,城市园林绿化中大面积种植草坪,虽然绿化面积提高了,但绿化的生态效益不明显。清一色的草坪,街道两侧的行道树,都是单一空间的利用。人们生活在一个立体空间中,绿化也应该是立体的、多层次的。

1.2 绿化与城市建设不同步

城市的建设日新月异,而绿化的配套却往往是道路或是综合体建好了才开始绿化的配置设计和施工,无整体规划。此外,在进行规划时,各部门不能进行有效沟通,施工管理混乱,导致成年树木被砍伐,“砍了栽、栽了砍”,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世大浪费。

1.3 管理水平低下

植物栽培有“三分种七分养”之说,而众多城市建设者都把养护的任务交给了施工方,一但施工方养护期结束又转包给一些个体经营者,无统一规范的经营管理措施,粗放养护,技术含量低。该修剪而长期无人修剪、该除草而长期无人除草,致使花园、绿地杂乱无章,病虫害无人防治,并且许多该间苗的苗木因没有及时间苗,导致种植密度过大,树木严重生长不良。此外,部分居民法制观念淡薄,侵占绿地、破坏树木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城市绿化执法队伍不健全,管理手段滞后等问题,都是造成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落后于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1.4 不尊重科学

在一些地区,城市绿化完全把专家学者的意见放在一边,不考虑当地的实际地理环境特点和树木生物学特性,盲目跟风引进外地树种而轻视乡土品种,最终给国家经济造成重大损失。但部门体制的缺失(部门体制一般是指将职能相同或相近的部门整合归并为一个较大的部门,或者将相同相近的职能结合起来由一个部门管理为主,以减少机构重叠、职责交叉、多头管理,增强政府履行职能的能力)是不争的事实。当前,城市绿化多归城市绿化处管理,包括建筑学、植物学、地理学、美学、工程技术等,绿化的管理与林业、水利、环境、城建等部门的职能都有密切的关联,但都不归属任何一部门的专职职能。

1.5 绿化植物检疫环节薄弱

随着运输的发展和经济的交流,世界各地植物频繁交流,而由于交流的途径不同,植物检疫不能面面具到,致使侵入型病虫害不断传入我国的很地区。如美洲斑潜蝇、黄斑星天牛等,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就蔓延到全国大部地区,对植物造成严重危害。这些都是由植物检疫环节薄弱和引种不当引起的。

1.6 城市环境污染、生态恶化

城市环境是以由人工建造为主而形成起来的特殊生态系统,地上部分容易受工业废气和生活污水的污染以及人为的破坏;地下部分往往是填埋的建筑垃圾或生活废弃品,透气性差、土质低劣,致使植物生长空间狭窄,直接导致树木长势衰弱、抗逆性差,为有害生物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如果养护管理再长期跟不上,作物病虫害就相对容易发生。此外,气候异常导致的冻害、旱灾、酸雨、抽条、涝灾、烟尘等自然灾害,也会使树木长势减弱,导致病虫害暴发。近年来,在长春、云南、贵州等地的大面积虫害和冻害,都是由灾变性气候引起的。

2 发展的对策

2.1 因地制宜

城市绿化从一开始设计上就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四季相适,风格多样,有的放矢”,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尽量保留原有植物配置,引入的植物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根据不同城市气候、立地条件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在直观的视野中,注意纵向和竖向层次的划分,明确不同四季的主打品种,在努力打造四季有绿、三季有花、两季有果、一种风格的同时,注重植物的宜养护性。

2.2 科学选用植物

依据城市类型的不同,对各城市适宜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弄清花草树木、动物微生物等与环境的关系,总结出适应性、生存性、生长发育之间的规律,做出科学决策,选用合适树种。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可供选择的常用植物种类,包括有花植物近30 000种、树木近8 000种。

2.3 建立立体绿化模式

多选用耐污染、宜养护、能改善生态环境的植物种类。在配置时,要采取乔木、灌木、花草相结合的立体式绿化模式,并通过垂直绿化实现阳台、院墙、围栏的竖向绿化,努力建成绿化的多层次性。此外,尽量多的使用常绿型绿化树种,以加大道路、小区、公园、广场等的常绿效果;同时,适量配置彩色树种,增强感观效果,打造景观优美、绿化丰富、环境宜人的生活环境。

2.4 选用多种植物类型

植物尽量采用多种类型,不仅可以植树,还可种草、种花、种果、种药,亦可利用江河湖面等鱼养鸭,在林中养鸟养禽,使人、植物、动物甚至微生物共同和谐相处,形成良性循环,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进行有特色的绿化栽植,注重发掘文化底蕴和内涵。在城市主要路口和繁华地段,营造一批个性绿化景观,并结合当地的人文历史,适量布置有特色的雕塑、小品、游憩、健身等设施,展现出城市的地方特色,弘扬风土人情,提升城市品位。在绿地面积有限的老城区,其绿化布置应以小型乔木或灌木花卉为主,结合当地居民生活休闲的需要,做精做细,以小见大,营造不同的绿化风格。此类地区应优先合理配植成本低、适应性强的本地乡土树种和抗旱、节水、易养护的植物。

2.5 抓好绿化队伍建设

抓好绿化队伍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素质,把绿化工作抓到实处,真正实现绿化目标要求。严格按照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规定,进行市、区、街道等三级配备,强化管理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并对绿化体系进行专业设计。政府需要做好自身工作,加强园林绿化法制建设和宣传教育,推动并实行全民养护管理和奖罚制度,包干分区,把绿地管理维护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绿化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充分调动各相关管理部门协调统一进行,避免各自为政。以绿化执法为例,依法治绿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但目前园林管理部门没有执法权,这就要求政府协调,城市公共绿地的监督管理部门和工商、城管、公安、林业、交通、建筑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对毁坏城市园林绿化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起到威慑的作用。就当前园林绿化管理体制来讲,要全面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无论在人数上还是职能权限上,都严重不足,这就需要适时设立新的行政管理部门或机构,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功能。

2.6 提高园林植物抗逆性

由于绿化工作一般都是在城市基础建设完成后进行的,绿化的土壤多数是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大多已经被污染,因此,在绿化栽植前要进行必要的换土,充分考虑土壤的肥力,避免贫瘠土壤的种植。通过换土、除草、灌溉、追肥、修剪、引入有益的植物品种和昆虫、微生物等措施,提高树木长势,增加树木抗逆性(抗涝、抗旱、抗病、抗寒、抗虫等)。同时,对树木进行有效监测,及时掌握生长动态,制定相关应急预案,防止隐患的发生。

2.7 加强植物检疫力度

控制对植物的盲目引植,特别注意对毁灭性病虫害检疫对象及容易造成危害的病虫害的检疫力度,做到及时防范、及时处理,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多采用生物防治,以减少造成污染。同时,需加强绿化植物检疫工作的力度和宣传,严格执行调运检疫、产地检疫、复检这三关。在绿化施工单位进行施工时,检疫部门要主动联系,必要时到现场进行植物检疫等相关服务,积极开展绿化植物检疫法规的宣传,增强苗木经营者及绿化施工单位的法律意识,全面做好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服务保障。

2.8 端正思想,科学种植

对于已经发生的失误要正确对待,不回避、不推责,亡羊补牢,即时控制损失并吸取教训,做到“吃一堑长一智”,把城市绿化做成一个生态的、能持续发展的绿色空间。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吕南柏

城市园林绿化有害生物防治论文 篇2:

林业绿化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探讨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林业绿化有害生物防治技术问题越来越重视。生物灾害是危及林业资源的重要杀手,要加强季节性和常规性的技术防治,达到减轻或降低我国生物灾害的目的。但是,目前我国林业绿化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还面临很多困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探究关于林业绿化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措施,对于现实生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由此,结合美国白蛾成灾特点,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林业绿化;生物灾害;防治技术

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建设“美丽中国”,林业绿化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各个城市都在不断扩大森林面积,美化环境的同时,直接给林业有害生物提供了寄生与繁衍的物质条件。林业有害生物在很多地区频繁爆发,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和林业生产。林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不仅依靠资源的储备,更重要的是对加强林业资源的日常保护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的防治方针,将生物灾害化解在萌芽状态,从根本上杜绝病虫害滋长,为林业生长提供有效的保护措施。

1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指导思想分析

在对林业绿化有害生物进行防治时,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保护生态、优化环境和建设生态园林区域为最终目标,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依法治理”的防治方针,遵循“重点突出,分片防治,联合防治”的原则。在林业绿化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加强各部门之间协作,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防治工作中来,明确责任制度,谁经营,谁防治。

在美国白蛾灾害防治措施中,坚持以预防与治理并重,强化监测、检疫,实行以无公害防治为主的治理措施。防治过程中,坚持以生物制剂农药普防第一代,重点突出防治第三代,有效结合专业防治(飞机防治)和群防群控,通过实地考察,压缩疫区范围,降低美国白蛾密度,减缓灾害的传播速度和扩散速度,实现有效治理美国白蛾灾害的目的。

2 林业绿化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现有难题分析

近年来,我国绿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林业绿化面积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病虫害也在不断增加,为我国林业绿化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有害生物危害与灾情加重

有害生物在随着我国林业绿化面积的逐年增加而不断增加,使越来越多的林业面积遭受生物的威胁。尤其是单一树种森林面积的增加,给有害生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滋生空间,加剧了森林危害,给园林管理人员的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同时,在防治有害生物时使用化学药物,不久生物体内就会产生越来越强的抗药性,大量繁衍,威胁森立植被;种类不断增长的有害生物和一些罕见的物种,同样加剧了工作人员的防治难度。

2.2 生物灾害潜在危险

合理的生物数量和种类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一旦某一种生物大量繁衍,便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严重威胁林业生产,治理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对于林业绿化有害生物的防治,必须要加强预防为主,将潜在的危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2.3 虫害灾情反复

我国林业绿化有害生物防治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于有害生物的根治还是有很多困难。没有被根除的有害生物,依然会借势繁衍,造成灾情的反复爆发。例如松毛虫、美国白蛾、杨小舟蛾等虫害就难以彻底性根除,甚至一些虫害在一些地区年年都会爆发成灾,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防治难度。

3 林业绿化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分析

3.1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采用生物手段,干预林业绿化有害生物,从而达到虫害防治的目的。被广泛应用于林业绿化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但是,生物防治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由于技术水平限制,目前我国生物防治大多只限于对某一种生物实施天敌防治。要求虫害防治工作人员对病虫的生物特征和其天敌的生物进行详细的考察和研究,在林间合理建立病害的天敌种群,遏制病害的快速繁殖。在防治过程中,建立种群不能给原有生态造成负面影响,否则就达不到应有的保护林业的目的,是虫害防治工作者面临的工作难题之一。

3.2 生态防治技术

生态防治是针对环境干预,通过对有害生物和寄主之间的相互影响因素的变化实现对病虫害的防治目的,它与上文提到的生物防治技术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例如,对于美国白蛾的防治,就是根据美国白蛾自身的生长周期,在5月中旬,7月下旬,9月上旬,即各代幼虫孵化末期,针对这一时期的美国白蛾进行杀灭,对于虫口密度较高的寄主树干进行树干打孔注药,最好使用内吸性杀虫剂按照1:1浓度稀释注干毒杀幼虫。打孔和注药数量要充分结合树干大小的实际情况既定,一般胸径5 cm打1个孔,小于5 cm不打孔,打孔方法及注药量:按角度45度打孔深3 cm、平均每孔能注药3毫升,胸径每增加3~5 cm增加打一个孔(注药量按每公分胸径

1 mL计算:例如胸径10 cm的杨树需要注药10毫升那么就要打孔3个),最后将注过药的打孔用粘泥封住。防治效果非常好。

3.3 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办法可以结合病虫害的种类,选择合适的化学药物,其针对性较强,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林业有害生物治理中,是治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化学防治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种类病害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化学类制剂和药品,配置出特定的药理学特性的杀虫剂或防治剂。化学防治方式是林业绿化有害生物防治中一种常见的防治方法,大多数的生物病害都可以通过化学方式进行杀灭。现行的化学制剂必须要保证其低毒性不能毒害到其他生物物种,还要保证虫害防治的高效性。在对林业绿化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要不断提升化学防治的效果。在保证林业苗木生物安全的前提条件下,根据病害的致命机理对其进行化学手段干预,充分实现对林业内有害生物的持续防治,是取得较好防治效果的有效方式。

例如美国白蛾防治过程中,常用两种化学防治技术:(1)对于片林和3行树以上郁闭林,在各代幼虫网幕期采用烟雾机或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超低容量喷雾施药。使用烟雾机施药时,选择植物源农药1.2%苦,将烟乳油与柴油按1:3~5的比例混合,然后喷施烟雾。使用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施药时,选用25%灭幼脲Ⅲ胶悬剂用水稀释3~5倍进行超低容量喷雾施药。对4龄后的幼虫,使用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选用触杀性强的1.2%,烟乳油、1%阿维菌素乳油、溴氰菊酯等进行超低容量喷雾施药。(2)对于3行以下的行道树、村内四旁树和孤立木等,在各代幼虫危害期,采用常量喷雾施药。在4龄前的幼虫网幕期,利用仿生制剂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用担架式或手推式高压机动喷雾机稀释1 500倍进行常量喷雾或稀释500倍用车载式高压喷雾机进行低量喷雾防治。对4龄后的幼虫扩散期,选择触杀性强的1.2%苦,烟乳油、1%阿维菌素乳油等药剂按照稀释倍数的不同,分别进行常量喷雾或者进行低量喷雾防治。

在美国白蛾防治过程中,还采用了人工物理防治。包括:(1)在美国白蛾各代成虫发生期,结合幼虫的繁殖时间,适时打开频振式杀虫灯,诱导杀除美国白蛾;(2)在美国白蛾各代成虫羽化初盛期,对于趴在树上不擅于活动的成虫,组织大量人工进行捕捉,集中销毁会直接捕杀。剪除网幕方法,在各代美国白蛾幼虫网幕期,剪下发现的网幕,装袋集中烧毁或者埋深。比较常用的方法还有在美国白蛾各代老熟幼虫化蛹前绑草把,涂药环,在越夏蛹和越冬蛹集中的地方,组织人工挖蛹并销毁。

4 结语

探究林业绿化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对于林业生态安全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要以科学、有效的组织保障措施作为辅助。首先,要成立林业虫害防治组织指挥部,建立相应的指挥协调机构,对林业虫害防治做出科学有效的指导,责任到人,全面加强林业虫害的防治工作,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加大资金投入,提升防治能力与防治管理水平;其次,建立联合防治机制,被虫害威胁的林业在岁园林绿化面积范围的扩大而逐步增多,林业绿化有害生物防治已经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其防治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部门之间全力协作,互相交流防治经验,共同推进防治工作更高效、更全面得进行;最后,要加强防治队伍的专业性,严格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的要求开展防治工作,通过媒体、广告宣传,鼓励全民动手,营造共同防治的良好氛围。科学组织保障措施,辅助先进林业绿化有害生物防治技术,高效有害生物,实现林业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刘昀)

作者:邱雪芹

城市园林绿化有害生物防治论文 篇3:

携手打造青山绿水的生态空间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京津冀林业生态建设的率先突破,我们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细化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努力率先推进、统筹谋划,不断加强协同合作,携手打造京津冀青山绿水的生态空间。

率先推进 着力实现区域生态协同合作良好开局

多年来,北京与津冀两地生态建设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早在2009年,北京市就实施了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森林防火基础设施、林木有害生物联防联治等林业重点项目,为推进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是携手张承地区积极推进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建设。张承地区是阻挡西北地区风沙侵袭首都的前沿生态屏障和重要的水源汇集区。为了加快密云、官厅两库上游荒山治理步伐,提高森林植被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能力,缓解首都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09年7月,北京市、河北省两地政府按照区域合作协议,启动实施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合作项目。项目规划2009~2020年,由北京市投资,在张家口市、承德市范围的官厅水库、密云水库上游重点集水区营造100万亩生态水源保护林,项目涉及张家口市怀来、赤城、涿鹿、崇礼、沽源5个县(区)和承德市丰宁、滦平、兴隆、承德4个县,共计9个县(区)。截至目前,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合作项目累计投入资金6亿元,在张家口、承德两市范围的官厅水库、密云水库上游主河道第一重山脊范围的重点集水区营造70万亩生态水源保护林,连同原有植被,已初步形成了护卫京冀水源的绿色生态带。与此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张家口坝上地区退化林分改造试点项目,完成了退化林分改造122万亩,栽植各类苗木2900万株,提高了坝上地区退化林分更新改造的质量,提升了生态环境防护效能。

二是联防联治积极完善区域合作体制机制。为加强京冀接壤地区的森林保护,在启动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合作项目的同时,北京市和河北省开展了森林防火合作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合作项目。森林防火合作项目主要是支持河北省环京9个县市(包括丰宁、滦平、兴隆、承德、怀来、涿鹿、赤城、涞水县和三河市)。北京市与河北省环京9个县市共同开展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和防火物资配备,加大林火宣教、监测、信息指挥、扑救四大系统建设,建立京冀接壤地区森林保护联防联动机制,提升京冀交界区域森林火灾的应急能力,保障首都周边森林资源安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合作项目支持河北省环京5市25个县(北京市界外围25公里范围内所有市县)开展飞机防治、药品药剂供给等林木病虫害联防联治工作。森林防火合作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两个合作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北京与津冀两地联合制定了《京津冀林业有害生物协同防控信息平台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联席会议制度、林业有害生物资源信息和监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了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较好实现了森林资源保护联防联治。同时,京津冀三地共同搭建了京津冀林业生态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综合管理、林业资源、林业产业、绿化工程、行业发展和空间信息6大类136种业务数据的信息共享;开展了京冀林业碳汇跨区域市场化机制重大项目调研,较好促进了工作相互融合、机制紧密衔接。

三是协同合作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京冀生态林业重点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张承地区的生态功能。京冀生态林业重点项目区域森林覆盖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建成万亩以上的工程地块14处、千亩以上地块51处。新增林地平均每亩涵养水源114立方米、减少泥沙2吨,每年吸收二氧化碳 635.7千克,释放氧气464.1千克,吸收二氧化硫11.8千克,阻滞降尘1.8吨。该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一方面,通过参与工程建设与管护,每年吸纳2000余名农民绿岗就业,参与工程建设的农民人均增收超过5000元,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另一方面,造林绿化工程推动了当地种苗、林果、旅游、采摘等绿色产业的发展,优化了当地的林业产业结构,维护了森林资源的安全。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合作项目的实施,使北京市边界火灾发生次数从11次下降到2次,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环北京地区美国白蛾有虫株率由2006年的30%,下降到了10%。

率先谋划 共同构建互联互通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围绕推进“十三五”京津冀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我们提出,加快落实“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的整体功能定位,着力构建“一南、一北、一环、多廊”的区域生态格局,形成东南绿块相融、西北绿屏相连、周边绿环相绕、区域绿廊相通的生态网络体系。

一是协同构建京津保森林湿地群。在城市之间、城市与功能区之间,京津保三地通过大片森林、湿地的规划建设,构建绿色生态隔离地区,形成良好的城市群生态体系。到2020年,使北京平原地区森林湿地与天津、廊坊、保定三市规划建设的森林湿地有机连接,形成京津保地区大尺度绿色板块和森林湿地群。开展永定河、北运河、大清河、潮白河沿线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到2020年,在与天津、保定毗邻地区新建湿地3000公顷;使全市湿地保有量达到5.44万公顷。新增大兴长子营、北运河2处国家湿地公园,使全市国家湿地公园总数达到5个。

二是协同构建京津冀西北部生态涵养区。进一步加大张承地区密云、官厅两库上游重点集水区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持力度,加快荒山治理进程,“十三五”期间完成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40万亩,切实提高张承地区整体生态建设水平;在张承生态功能区范围内的永定河、潮白河、官厅水库区域恢复湿地8000公顷。

三是协同构建环首都国家公园环。以雾灵山、海坨山、松山、百花山等自然保护地为重点,进行资源整合,积极探索构建一体化保护管理的环首都国家公园体系。同时,北京与津冀两地协同开展了生态红线划定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森林防火、林木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生态保护执法等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打造環京生态安全网。

四是协同构建林水相依、互联互通的生态廊道体系。重点对贯穿全境并通向津冀的30余条交通干线和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拒马河四条重要水系进行绿化建设,加大九大楔形绿地的建设力度,通过加宽加厚、改造提高河道和干线道路两侧绿化带,全面提升绿色廊道生态防护林质量和景观效果,并与津冀绿色廊道实现跨区域互联互通,共同构建平原生态廊道骨架。

率先突破 推进生命共同体协调发展

2017年,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进一步推进京津冀生态建设领域率先突破、协同发展。

一是继续实施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合作项目。加大张承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持力度,在张承地区的密云、官厅两个水库上游重点集水区内继续实施造林10万亩。重点在2022年冬奥会赛区周边加大生态景观环境建设,在张家口赛区实施造林绿化5.5万亩,在延庆赛区安排4类工程,新增造林1300亩、改造提升1.3万亩、建设森林湿地1170亩、森林经营17万亩。

二是全面完成京津保地区造林绿化合作试点项目。围绕构建京东南城市群大规模森林湿地板块,以“三路两片一河”(即:京台、京港澳、京昆高速;涿州、定兴片林;拒马河上游水源保护)为重点,投入资金1亿元,支持廊坊、保定毗邻北京的地区开展重点生态廊道绿化和拒马河上游荒山绿化,实施合作造林绿化4万亩。

三是启动永定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全面落实国家关于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的精神,根据永定河综合治理及修复方案,启动永定河流域绿化建设,在永定河大兴、房山段河床裸露区域实施播草盖沙8300亩;在永定河山峡段完成人工造林2.75万亩、林分改造提升3.54万亩、森林健康经营5万亩,启动实施野鸭湖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工程,新建湿地1170亩。

四是高标准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园林绿化建设。全面完成2016年开工的续建工程42个,新建林地绿地6.5万亩,改造提升4万亩;新启动项目25个,新建林地绿地2.7万亩,改造提升4.5万亩。实施行政办公区绿化建设,完成先行启动区(1.2平方公里)绿化56公顷、办公区南侧示范段绿化36公顷;推进副中心建成区绿化,完成东六环西辅路、新华大街、京榆旧线等8条重要城市道路绿化,加快13条河道的绿化景观提升建设,启动永顺上营等一批公园绿地建设;实施副中心外围大尺度森林湿地建设,完成广渠路东延和通燕高速两条景观大道的绿化,积极推进东六环、京哈、京津、京沪等通往外埠的绿色通道建设;全面推进环城和环区界两条生态隔离带绿化。

五是继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太行山绿化等国家级重点生态工程,完成人工造林6.5万亩,封山育林19万亩。围绕提升森林质量,进一步加大山区森林健康经营,完成低效林改造26.5万亩,林木抚育70万亩,彩色树种造林2万亩,公路河道绿化180公里,优化森林结构,提升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碳汇能力。大力推进平原地区绿化建设。坚持力度不减、标准不降,把平原造林的重点向冬奥会以及京津冀生态廊道和京津保地区等重点区域集中,新增平原綠化8.43万亩。加大湿地保护恢复和建设。恢复湿地1600公顷,新增湿地600公顷,累计建成10个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

六是进一步完善区域合作体制机制。统筹推进京津冀“十三五”时期森林防火发展规划,完善三地森林防火信息共享、联防联控、应急扑救等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生态保护执法等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推进环首都国家公园建设试点,协同构建森林资源一体化保护的环首都生态安全圈。

(作者:邓乃平,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局长)

责任编辑 / 宋明晏

作者:邓乃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合作式教学模式的足球教学论文下一篇:优化经济核算提升医院竞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