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养心舒郁汤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疗效观察

2023-01-16

心脏神经官能症又称功能性心脏不适, 是由于神经功能紊乱所引发的一系列心血管症候群。其临床症状多样, 主要表现有:心悸、心慌或心前区不适, 心前区疼痛, 部位常不固定, 但理化检查常无特异性指标, 且一般无器质性病变。患者通常合并有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 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本病多发生于青年和壮年, 以20~40岁者最多, 女性多于男性, 尤其是更年期妇女多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生活节奏的加快, 工作压力的增加,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治疗本病西医一般以对症处理为主, 远期疗效欠佳, 而中医注重从整体出发, 辨证施治, 具有独到的优势。笔者在近几年来用养心舒郁汤对120例辨证为气阴两虚、肝气郁结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进行治疗, 疗效不错,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至2010年我院内科门诊的120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法, 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各60例。其中治疗组男性21例, 女性39例;年龄最大60岁, 最小30岁, 平均41岁;病程2个月~3年;对照组男性24例, 女性36例;年龄最大56岁, 最小28岁, 平均39岁;病程2个月~2年半。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依据《实用内科学》第12版中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诊断标准: (1) 主要表现为心悸、心前区痛、气促, 或有失眠多梦、手掌汗多、烦躁焦虑等。 (2) 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检查无明显异常, 排除器质性心脏病, 并经血清FT3、FT4、TSH等检查排除内分泌疾病者。 (3) 排除标准:合并冠心病、心肌病、风心病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1]

1.3 中医辨证

临床症见:心悸、胸闷或胸部隐痛, 气短, 时叹息, 情志抑郁, 心绪不宁, 口燥咽干, 舌淡苔薄, 脉细弱而数, 辨证属于气阴两虚、肝气郁结。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以自拟养心舒郁汤为基础方。方药组成:党参15g、麦冬12g、五味子8g、茯苓12g、白术10g、炙甘草6g、枳壳10g、柴胡10g、白芍10g、瓜蒌皮15g、酸枣仁12g、知母10g、川芎10g。加减:肝郁化火加丹皮、栀子各12g, 气虚甚加北芪20g、桂枝9g, 失眠多梦加柏子仁、合欢皮各12g。以上述方药煎服, 日1剂。

2.2 对照组

口服谷维素10mg, 1d3次;倍他乐克25mg, 1d2次。2组均治疗30d为1个疗程, 治疗1个疗程后即作疗效评估。2组治疗期间均由医师进行心理疏导, 鼓励患者畅情志, 忌嗔怒, 进行适当体育锻炼, 正告患者病无大碍, 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情况 (主要是指心悸、胸闷、气短、胸痛等) 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如下:所有症状分为无、轻、中、重三级, 分别记0、1、2、3分。严重而频繁发作者3分, 其次2分, 轻而间歇时间长者1分, 无症状0分。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 (治疗前总分数-治疗后总分数) /治疗前总分数×100%。

注:与对照组比较, ﹡表示P<0.05

注:与治疗前比较, 表示﹡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表示▲P<0.05

3.2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 用秩和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效果

4.1 疗效标准

参照1993年卫生部颁布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心脏神经官能症疗效判定标准制定[2], 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采用症状积分法评定。显效: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 疗效指数≥70%;有效:治疗后症状改善, 疗效指数30%~69%;无效:疗效指数<30%。

4.2 治疗结果

(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2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比较, 见表2。治疗后2组总积分均显著减少, 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01) , 说明2组治疗均有肯定疗效。治疗后治疗组总积分减少较对照组更为显著, 2组治疗后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 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1、2) 。

5 讨论

心脏神经官能症在中医学中无直接对应的病名, 根据临床表现, 本病可归入中医学中“心悸”、“胸痹”、“郁证”等范畴。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紧张, 工作压力增加, 长期用脑过度, 缺乏体育锻炼, 渐致心气耗伤, 心阴不足, 心失所养, 神失所藏;或由于过度的精神刺激, 或因所愿不遂, 使情志不舒, 肝气郁结, 五脏气机不和, 也渐耗伤心气心阴, 使心失所养, 神失所藏而发病。如《丹溪心法·六郁》:“气血冲和, 百病不生, 一有怫郁, 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 多生于郁。”故本病以心气阴两虚为本, 肝气郁结为标。所以本病治法应以益气养阴为主, 兼以舒肝解郁, 滋养安神。

笔者以自拟养心舒郁汤治疗, 养心舒郁汤系由生脉散、四逆散及酸枣仁汤加减化裁而成。其中党参补益元气, 麦冬养阴生津, 五味子收敛耗散之心气, 三者共奏益气养阴补心之功;柴胡疏肝舒郁, 白芍益阴养血, 两者合用, 则疏肝而不劫肝阴, 柔肝而不敛邪;枳壳行气宽中, 瓜蒌皮宽胸利气, 合用而疏肝行气之力倍增。肝气郁结, 则可横逆犯脾, 故用白术、炙甘草以健脾助运。酸枣仁养肝血, 敛心阴以安神, 川芎调养肝血, 茯苓宁心安神, 知母滋阴清热除烦, 四味药配伍, 共奏养血安神, 清热除烦之效[3]。且经现代药理研究, 酸枣仁、茯苓、知母均有镇静作用, 故能改善睡眠,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4]。

经临床疗效观察, 自拟养心舒郁汤有益心气, 养心阴, 疏肝解郁, 滋养安神的功效, 用于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 疗效明显, 能较快缓解患者痛苦, 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养心舒郁汤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 采用自拟养心舒郁汤口服;对照组60例, 口服谷维素、倍他乐克, 2组治疗1个月后作疗效评估。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2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 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自拟养心舒郁汤对心脏神经官能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显示了中医药对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肯定疗效。

关键词:心脏神经官能症,气阴两虚,肝气郁结,自拟养心舒郁汤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589.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398.

[3] 刘湘敏.补心活剂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32例[J].新中医, 2005, 37 (4) :77~78.

[4] 杨永良.中药学[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220~22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析660MW超临界机组锅炉燃烧及调整下一篇:服装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