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2022-09-10

美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而体育教学是推行素质教育重要途径之一。体育是健与美的结合, 因而富于美的教育。审美教育参与塑造人的个性与品格, 参与促进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进实施审美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高校体育教学中美育教育的内涵与功能

1.1 高校体育教学中美育教育的内涵

从性质方面来看, 美育是一种培养人美好心灵的情感教育。从体育美学的角度来看, 美育是指协调发展的身体、匀称的体态、有力、敏捷、优美的动作、开朗的胸怀、坚强的性格, 和高尚的情操。简而言之, 体育教学中的美育主要在于培养人健美的身体, 即通过严格、科学的体育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体格的发育, 这也是人类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重要内容。

1.2 高校体育教学中美育教育的功能

(1) 塑造人的形体美。在现代社会中, 随着物质的高度发达, 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 人的身体是否健康已经成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在美的规律引导下, 体育运动一个最直接、最明显的作用就是对人体的塑造,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通过体育运动促使人体各种潜在的生理机能充分展现, 人体变得更加健康与强壮;二使人体最终成为“健、力、美”的有机结合体。因此, 进行体育审美教育, 有利于引导受教育者参加体育活动, 遵循美的规律, 从而塑造出健康完美的形体。

(2) 塑造人的情操美。除塑造人的形体美外, 体育美育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作为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着以人为中心的原则, 有体现在对人的精神健康、灵魂高尚产生影响, 即塑造人的情操美。体育美育教育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体育美的感受、认识和理解, 从中获得愉悦、受到教育。我国高水平、高风格的运动竞赛是审美教育课深冬的范例, 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以勇猛顽强的拼搏精神在世界比赛中屡屡夺冠, 这大大激励人们的爱国热情, 大学生也从中吸取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引起他们心灵的震撼, 使他们受到感情的熏陶, 实现了思想上的升华, 从而培养了坚定刚毅、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品德。由此可见, 体育美育教育在塑造优良的品质、灵魂有巨大作用, 因此, 要利用各种审美教育形式、教育途径发挥体育的美育功能, 使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重塑自己的精神品质。

(3) 提高人的审美能力。虽然人们对美的享受与感悟受审美对象和客体存在的限制, 但是最终还是取决于审美主体——人所具有的审美能力。教育是培养人审美能力最基本的手段, 而审美教育又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 它可以使受教育者认识什么是美以及美的规律, 从而培养人们对美的感受与欣赏的能力。掌握了这种能力, 人们充可以从生活的各个角度去捕捉美、享受美, 进而塑造美的形体、锤炼美的心灵、陶冶美的志趣, 使人在自觉的“对象化”的过程中, 克服片面性, 实现人的物质、肉体的存在和精神的存在趋向和谐的状态。

2 高校体育教学中美育教育的现状

2.1 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不重视审美教育

现代体育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向学生传授运动技术技能, 使学生掌握体育健身的知识。具体来说, 就是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健身锻炼, 以培养其良好的健身态度、健身意识、能力和习惯, 使其掌握丰富的健身知识与健身理论, 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 高校体育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体质, 还要使其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习惯。在此, 审美教育势必不可少的, 只有让学生真正了解、感受体育之美, 才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但在体质教育的影响下, 高校体育教学非常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能、强调竞技运动, 致使高校都以运动技能的掌握作为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审美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2.2 高校体育课程设计中审美教育的缺失

体育课程教学设计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依据,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 体育课程教学是依照运动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和要素特征进行设计的, 教学活动中的变量都是规范化了的, 造成体育教学的公式模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教师只关心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 而作为体育教学的主体——学生却被完全忽略了, 如此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活力与个性, 更失去了培养人和教育人的价值。如此按部就班的体育课也毫无美感可言。体育审美教育是一个双向的对话过程, 体育教师仅是教学的引导者, 学生才是主体, 所以体育教学必须以学生的适应为前提, 通过教学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并满足其审美需要。但在实际的教学中, 规范化、格式化的教学设计限制了体育教师, 教学的过程就是课程设计的重现, 环环紧扣、步步有序, 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样的体育不会真正地体现出体育的美, 因而体育审美教育更无从谈起。

3 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策略

3.1 体育教学内容结合美育教育

体育教学的内容丰富多样, 应有意识地与审美教育相结合, 不同的运动项目有不同的美学因素, 如球类项目中有战术美、智慧美、协作美、意志美等。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进行系统的体育理论与运动技术教学, 以促进学生有关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掌握, 使之了解某些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与运动特点, 逐渐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除此之外, 体育教师还应把体育审美能力和教育态度提高到实现体育美、创造体育美的高度。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传授健与美的基本知识, 使学生正确认识美的内涵, 逐渐培养其的体育审美意识与审美情趣, 进而激发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 增强器体育审美能力, 把握体育运动中的美。

3.2 教师应积极贯彻审美教育

(1) 教师要牢记教学要求, 积极实施审美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 在传授体育技术技能的同时, 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只有把体育和审美教育结合起来, 才能使学习、锻炼、陶冶情操融为一体, 进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2) 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只有教师能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学生才能在学习和锻炼过程中进行体育美的创造。学生的审美创造无处不在, 如学生学习技术动作, 不会—粗略掌握—全面掌握—运用自如的过程就是创造美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身心也得到全面的发展。

(3) 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美学修养。在教学过程中, 体育教师是体育技能展示的典范, 是学生审美的对象, 所以体育教师要穿着得体、举止大方、语言优美、行为文雅。体育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 挖掘教学环境和运动技术内在的美的因素, 创造更大的美学价值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摘要:随着体育学改革的发展, 美育教育的作用逐渐显现, 但是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 美育教育的实施不容乐观。本文从美育教育的内涵与功能出发, 在深入分析了美育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现状, 并提出高校体育教学的美育教育实施方案。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美育教育

参考文献

[1] 祝志.浅析大学生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 2010 (9) :246~247.

[2] 张龙.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福建论坛, 2008 (4) :135~137.

[3] 崔健, 袁慎峰, 高俊.大学生体育审美教育的意义及实施方法[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 (5) :164~165.

[4] 黄观.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7 (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河南省民营上市公司投资现状与对策分析下一篇:小学语文读赏式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