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的成因及矫正分析论文

2022-04-17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近视的成因及矫正分析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的内容是初中物理的基础,概念性比较强,结合生活实际的题目比较常见,注重了知识的应用、从探究过程中领悟知识的考查,光的反射与折射等综合性强的知识的比例也在增大。

近视的成因及矫正分析论文 篇1:

加强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措施

摘 要: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的身心健康问题直接关系着整个社会全民身心健康素质,更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各高校、家庭及社会都应当高度重视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采取有关措施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使他们不但拥有强健的体魄,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新时代赋予的各种挑战。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身心健康教育; 重要性; 措施

所谓健康,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由此可以看出,健康不仅仅指身体没有任何疾病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健康及对周围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够经受得起生活、学习和工作所带来的各种考验和挑战。然而,近年来各种有关当代大学生身心问题事件的报道表明,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都处于亚健康状况。首先,身体健康问题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现象就是当代大学生的视力和体能问题。据有关统计数据报道,当代大学生近视发生率占90%,而学校体能测试不过关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前些日子,还有高校大学生体能测试出现替考的现象曝光。其次,心理健康问题也不乐观,有的大学生成绩优异,但缺乏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不会与身边老师、同学及朋友很好地相处;有的大学生智商过人,但心理不够成熟,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会情绪失控而大发雷霆;有的大学生在各方面不如别人就产生自卑心理,遇到自己不称心的事情就会失眠甚至抑郁。因此,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已经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高校、家庭及社会都应当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来关心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

一、当代大学生身体健康现状及成因

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更是建设祖国的中流砥柱,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应当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身心健康意识,为以后的拼搏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就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我们的高校、家庭及社会引起足够的重视,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代大学生视力普遍下降

无论是漫步在大学校园,还是穿梭在大街小巷,我们都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很多同学都带着眼镜,这就证明我们的当代大学生近视现象日趋严重,视力普遍下降,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比如,运动、夜间行走、实验操作等方面都极为麻烦。造成当代大学生视力普遍下降的成因,不妨包括:

(1)电子产品长时间使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当代大学生接触最多的东西就是电脑和智能手机,这些电子产品辐射性较强,极容易使人的眼睛产生疲劳,长时间使用的话,就会导致近视的产生。

(2)看书的光线、姿势不正确。当代大学校园为了统一管理,往往教室和宿舍都实行定时熄灯制度,有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看一些自己喜欢的小说竟然偷偷在过道昏暗的路灯下熬夜苦读,这种弱的光线对视力伤害极大;有的大学生养成躺着看书的习惯,长期这样就会形成斜视、弱视等眼病;还有的大学生坐车、走路时也在看书,看起来是节约时间,其实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用眼习惯,主要是由于车子的颠簸和走路时的书在抖动,时间久了就会造成眼睛疲劳,进而视力下降。

(3)偏食而导致营养失衡。在当今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下,许多大学生较为偏食,尤其喜欢一些又麻又辣的重口味食品,比如,火锅或者各种海鲜食品,长期食用会对人的味觉产生影响,对清淡的蔬菜食品感觉索然无味,从而造成各种维生素缺乏,人体的代谢就会受到影响,身体状况也会慢慢变得糟糕,视力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4)户外活动减少,眼睛肌肉不能很好得到调节。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人才济济的激烈竞争时代,他们一方面要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还要为考研作准备,因此,他们常常是起早贪黑拼命学习,每天关在小小的教室里,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根本没有时间去到户外走走或者远眺绿色植被,长期这样,眼睛的肌肉不能得到很好的调节,慢慢就会形成近视。

(5)高校、家庭及社会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学生自从踏入校园以后就脱离父母的监管,高校相对比较自由,大学老师不可能像中学老师一样的全程陪同,因此,他们在大学里养成一些不良的用眼习惯后就不能及时被发现和纠正,导致视力不能更好得到保护。同时,社会医疗机构也没有形成一个体制,定期到各个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视力摸底检查,发现问题视力及时矫正或防治近视度数加深。

2.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正在日益下降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生的饮食不健康而且不规律。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靠自己安排,他们一改中学时代的一贯制生活方式,过着自由散漫的生活,甚至一日三餐都不能很好对付。很大部分大学生是这样一种生活状态:有的学生早上赖在床上迟迟不起来,直到课前半小时才起来匆匆洗漱,然后去食堂随便买一点简单的早餐就边吃边跑进教室;有的学生,如果上午没有课程的话干脆就一觉睡到中午,早饭连同午饭一起吃。在平常饮食中,很多同学也不注意营养均衡搭配,午餐直接喊外卖,还有的随便吃一些零食当午餐。晚餐更是五花八门,有的学生不上晚自习,邀约身边的三朋四友一起下馆子,吃一些时尚的烧烤、火锅等辛辣刺激食品,长期这样很容易导致胃病;还有的学生所谓的爱美,不按照科学的方法减肥,干脆不吃晚饭,长期这样导致营养缺乏,身体抵抗力下降,健康状况出现问题。

(2)大学生的作息无常且极其不规律。古话说得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由此可见,良好而规律的作息是古人就遵从的,然而,当代大学生熬夜现象非常严重,已经到了凌晨一两点钟他们的夜生活还在进行着,有的时候他们并不是在忙学习,只是用“忙”来作为熬夜借口,更多的时候是对自己的时间没有一个有效而合理的分配,长期以来无形之中养成了熬夜的作息习惯,導致睡眠时间严重不足,这样一来,一方面,他们第二天学习起来就会无精打采,学习效率极低,更重要的是如果人在夜间不能按时睡觉,身体各个器官就不能得到很好地修复,正如机器一样一刻不停地运转,终究会出问题,而人的免疫力就会慢慢下降,各种疾病也会乘虚而入,影响着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3)大学生缺乏各种锻炼。当代大学生缺乏的锻炼主要包括体育锻炼和劳动锻炼两个方面。一方面,长期以来,各高校受“重智轻体”的教学理念的影响,高校所具备的体育锻炼场地、体育锻炼的形式以及体育教学管理模式等资源都相当有限,这些因素或多或少阻碍着大学生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多数都是90后,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就没有参与家庭劳动的好习惯。而今的许多大学平时也没有组织学生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参加各种生产技术劳动、社会公益活动及生活服务劳动,使当代大学生失去了劳动锻炼的机会,慢慢地使他们养成好吃懒做、过于依赖享受他人劳动成果的不良习惯,甚至从思想上轻视劳动,把劳动看作是卑贱的行为。因此,各个高校在狠抓大学生知识文化本领的同时,还应当结合自身学校实际制定相应的措施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劳动锻炼,使当代大学生在劳动中去亲身体验生活,从劳动中获取更多社会知识,最终使他们在拥有过硬科学文化知识本领的同时还拥有健康的体魄,为将来建设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4)大学生的营养健康意识淡薄。大学时期是学知识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独立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的重要时期,这就要求他们掌握一些营养知识,逐渐培养一些健康意识,才能更好地时刻关注自身健康,才能更好的完成时代赋予的责任。然而,当代大学生出生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他们从小就养成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的习惯,对营养的搭配可以说是漠不关心,根本不会重视自己的膳食行为对自己健康的影响,直到身体出现状况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成因

1.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思维、积极的心态、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优良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行为举止等等。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2.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最为突出的心理素质普遍较低,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为意志力薄弱、经受不起挫败和打击、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较差、依赖性较强、缺乏自控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安全意识、缺乏自信心等方面。

3.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原因,不外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从主观来说,当代大学生都是经过严格高考选拔出来的天之骄子,在心理上有很强的自豪感和优越感,但面对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又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往往自视清高的心态下,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就很容易受到挫折,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就会发生。从客观来说,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以及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在学习方面,学习的内容增多、学习的难度增加、学习的方法也发生改变,往往许多大学生就不适应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变得焦躁不安。在生活方面,大学生活远离父母,许多生活琐事都要靠自己独立打理,然而,那些从小过于依赖父母的同学就会觉得是个难题,无形之中就会形成心理压力。在人际关系方面,大学生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素昧平生,甚至语言和习俗都各不相同,尤其对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极不习惯,往往导致孤独感、自卑感的产生。

二、各个高校、家庭及社会对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1.高校对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起着主导作用

各个高校是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应当发挥主导作用。目前高校应当把当代大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上来齐抓共管。

(1)面对上面所述的有关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积极采取措施,比如,从改善学校的体育锻炼场所、更新学校体育锻炼教学理念和改进学校体育锻炼教学模式等方面着手,不断增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积极性。

(2)面对如上所述的有关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問题,可以采取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让他们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循序渐进的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譬如,高校可以从帮助当代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开始,增设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定期开展一些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针对性的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调适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也可以开展一些必要的挫折心理教育和挫折心理训练,提高他们抗挫败的能力;还可以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处理,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2.家庭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的起着重要作用

家庭的教育是指父母或长辈及家庭成员对当代大学生自觉或不自觉、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言行对他们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身心健康问题,比如,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就会导致孩子情绪不稳定,长期那样就会出现身心健康问题;父母离异,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产生孤僻、自卑的情绪,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心理障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是极端错误和危险的教育行为,孩子长期在打骂声中度过,容易使他们产生暴力倾向,对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危害很大;过分溺爱是一种惯的教育方式,家长包揽他们的吃穿住行,导致孩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无法快速融入到大学的新环境、新生活,从而引发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等等。因此,父母之间应当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平时多与孩子交流沟通,了解和关心他们身心健康,使他们真正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健康发展的新时代强人。

3.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也不容忽视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各行各业的竞争是越来越激烈,而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社会的重要转型期,就业环境变得越来艰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诸多的社会因素无形之中会给当代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久而久之就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较大的影响。而社会这个大家庭应当更多的关注当代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分析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和压力,采取相应措施为他们排忧解难,比如,采取多种渠道增加当代大学生就业机会;建立社会机构去高校了解、关心和帮助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使他们的身心能够得到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需要高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帮助他们成长为同时拥有健康的身心和过硬本领的新时代接班人。

参考文献:

王海菲.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

作者:苏凤娟 唐明群

近视的成因及矫正分析论文 篇2:

声光合一考点凸现 层次分明胜券在握

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的内容是初中物理的基础,概念性比较强,结合生活实际的题目比较常见,注重了知识的应用、从探究过程中领悟知识的考查,光的反射与折射等综合性强的知识的比例也在增大。

部分地区中考试卷知识点分布情况统计

(一)解读基础——声、光概念

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声音的三个特征、控制噪声的方法、声音的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光速、光的反射、光的三原色、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的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等。

例1“……驻足倾听,隐隐传来‘威风锣鼓’的节奏,渐渐地,鼓声、锣声变得雄壮、喧腾起来,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对文中“隐隐传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空气可以传声B.锣鼓声响度很小

C.观察者离声源很远D.锣鼓声传播速度很小

解析:“威风锣鼓”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声音不断向外发散,所以声音的响度逐渐变小,离声源越远,分散得越多,所以才会出现“隐隐传来”的现象。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种类有关,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答案为D。

中考题型总结与预测:在2008年的中考中,涉及到此知识点的考题有:哈尔滨市第10题(填空),孝感市第1题(填空),扬州市第11题(填空)、株洲市第14题(选择),广安市第17题(填空)等。掌握基础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注重对基础知识(包括概念、规律、原理、特点等)的考查也将是2009年中考的重点,一般以选题、填空题为主,分值大约为4~6分。

(二)抓住关键——光的三种现象

正确辨别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现象是学好光学的关键。应区分并明确各种光现象的原理及规律,可以把看似相同的问题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分析,理解现象的实质。比如,以“影”为例,将“皮影,手影,立竿见影等”作为一类;将“水中倒影等”作为一类;将“电影,摄影,投影等”作为一类,进行对比、分析,理解光的三种现象。

例2下列4种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人的影子

B.蜡烛通过小孔成像

C.荷花在水中的倒影

D.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解析:影子的实质是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铅笔弯折的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出现的。答案为C。

中考题型总结与预测:在2008年的中考中,涉及到此知识点的考题有:贵阳市第2题(选择),成都市第6题(选择),南京事第5题(选择)等。在2009年中考中,主要以填空题、选择题为主,其分值大约为2~3分。

(三)把握重点——三个探究实验

探究与声有关的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这三大实验是本部分内容的重点。

1.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方法:放大法、转换法、科学推理法和类比法等。

2. 探究声音的三个特征的决定因素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和分析归纳法等。

3.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应明确实验器材、实验环境、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方法(如等效替代法),多次实验获得普遍性规律。

4.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注意调高、注意两个特殊点(焦点与2倍焦距点),以及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等。

例3图1为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

(1)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

(2)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 ;

(3)如果在图a中蜡烛的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 (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

(4)把蜡烛B放到A蜡烛的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 。

解析:在实验操作中,玻璃板应竖直放置,否则在后面的试验中,蜡烛不能与像完全重合;在选择器材时,要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并且一支点燃,另一支不应点燃,这样才能研究像的大小关系并且使看到的像更清晰;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从玻璃板的一侧看上去,蜡烛A的像与蜡烛B重合,根据等效替代法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答案:(1)竖直放置(与水平面垂直);(2)形状相同(大小相等);(3)没有;(4)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中考题型总结与预测:在2008年的中考中,涉及到此知识点的考题有:上海市第20题(实验题),北京市第30题(实验题),鸡西市第22题(实验题),南通市第25题(实验题),柳州市第28题(实验题)等。由于此类题能够很好地考查实验探究能力,因此仍将是2009年中考的重点和热点,一般以实验题为主,分值大约为4~10分。

(四)突破难点——光学作图

光学作图大体分为光的直线传播作图、平面镜作图、光的折射作图、透镜作图等。掌握相应的原理是作图的根本,同事应注意:

1.画光线时,一定要带有箭头。

2.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时,法线应是经过入射点并且与镜面垂直的虚线。

3.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时,要注意等大、等距、物像连线垂直镜面,即物像对称。

4.利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图时,应特别注意角的大小,根据“空气中的角大”的原则来判断。

5.透镜作图涉及到成像问题,应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或利用“虚拟法” 确定折射光线、入射光线、透镜、像以及焦点的位置等,必须掌握特殊光线的做法和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例4如图2所示,一束光沿AO方向从水中射向空气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解析:在作图时要注意各种规律、原理、性质的运用,可根据几何知识、建模等方法来分析;要注意光线的虚实、箭头的存在、角度的大小等细节。对于本题,首先过入射点O做出法线,然后根据光的反射规律作出反射光线,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和“空气中的角大”的特点作出折射光线。值得注意的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答案:如图3。

中考题型总结与预测:在2008年的中考中,涉及到此知识点的考题有:辽宁市第20题(作图题),柳州市第32题(作图题),恩施市第25题(作图题),上海市第11题(作图)等。作图题可以考查基本作图能力及分析、建模能力,并且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因此仍将成为2009年中考的热点和重点,分值大约为4~6分。

(五)防范易错点——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光的反射类别

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其影响因素不同。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与漫反射,要正确区分生活、生产中这两类反射。

例52008年CCTV青年歌手太奖赛中有一道辨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歌手的判断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C.响度 D.三者均可

解析:在声音的三个特征中,音调是由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是由振动的振幅决定的;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依据音色的不同可以辨别出乐器的不通。答案为B。

中考题型总结与预测:在2008年的中考中,涉及到此知识点的考题有:厦门市第3题(选择题),扬州市第11题(填空题),淮安市第16题(填空题),长春市第1题(填空题)等。这部分知识常常被选做基础题,在2009年中考中仍是重点,一般以填空题、选择题为主,分值大约为2~4分。

(六)追踪热点——透镜的应用

生活中的透镜包括照相机、放大镜和投影仪、显微镜等,应学会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去解释相应的现象,比如可解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

1.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调节的原则“物近像远像变大”。

2.投影仪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调节的原则是“物近像远像变大”。

3.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调节的原则是“物远像变大”。

4.显微镜是通过凸透镜两次放大后成像,而望远镜是通过凸透镜一次缩小一次放大后成像。

5.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凹透镜矫正。

6. 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要凸透镜矫正。

例6下图是有关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的示意图,其中表示近视眼矫正的是( )。

解析: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的折射能力过强,所以应戴凹透镜起到使光线发散作用,延迟光的会聚,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A表示近视眼的成因;B表示近视眼的矫正;C表示远视眼的成因,D表示远视眼的矫正。答案为B。

中考题型总结与预测:在2008年的中考中,涉及到此知识点的考题有:成都市第1题(选择),杭州市第12题(选择),宜昌市第31题(实验题)、福州市第19题(填空题),义乌市第31题(填空题),济宁市第2题(填空题),潍坊市第16题(填空题),淮安市第30题(实验题)等。近年中考物理试卷中高频率出现的“透镜的应用”问题不仅考查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应用能力,而且考查了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类试题仍将是2009年各地中考命题的一个方向,且出现的几率有上升趋势。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崔胜春

近视的成因及矫正分析论文 篇3:

陕西省五年(2011年—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分析

摘 要: 本文对陕西省近5年的中考物理试卷进行了梳理,对试卷的整体结构及近5年各题型中考查的知识点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陕西省 中考物理试题 知识点

1.试卷总体结构分析

表1 2011—2015年试卷结构

从表一的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到,从2011年到2015年,陕西省中考物理试卷总的结构没有发生变化,试题的题型、题号、题量及总分都没有改变。只是在填空题与实验探究题及计算题中的各个小题的分值分配稍有变动。

2.试卷各部分知识点分布情况比较

2.1选择题部分

表2 选择题部分知识点分值分布情况

从表二中我们可以看到,选择题中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但难度较小。重点主要分布在热学、力学、电学三个部分。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声学中的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超声波与次声波、噪声的控制及声音的利用等;光学中的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凹凸透镜及其应用等;热学中的物态变化、分子热运动、做功与热传递、比热容、热机、热值;力学中的质量的测量、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重力、弹力、摩擦力、杠杆、压强、重力势能及其与动能的相互转化。电学中的电路分析、安全用电常识、家庭电路故障分析及电磁感应等。

2.2填空题部分

表3 填空题部分知识点分值分布情况

这一部分主要考查的是光学、力学、电学三部分的知识,各部分所占分值比例有所变动。2013—2015年没有对热学的内容进行考查。光学部分考查的内容有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及其应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反射、色光混合等;力学部分考查的内容涉及密度的计算、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力、重力、杠杆的分类、滑轮组、大气压强、流体压强、浮力的大小计算及物体浮沉条件、功等;电学主要涉及串联电路的电流与电压的规律、欧姆定律的应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安培定则、电磁继电器的原理、电动机的原理、发电机的原理及构造、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等。

2.3作图题部分

表4 作图题部分知识点分值分布情况

作图题主要考查的是光学、力学、电学三个部分的知识。光学部分主要考查反射与折射光线的作图、凹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图;力学主要考查力的示意图、杠杆中的力臂作图、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等;电学组要考查电路图的设计与连接、滑动变阻器的连接、通电螺线管的极性的判断等。

2.4实验与探究题部分

此部分考查的重点内容是力学与电学的知识,涉及的实验题型有实验初步认知题、实验基本操作题、实验故障分析排除题、实验方法探究题等四类实验题型。初步认知类实验题有声音的产生原理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现象的考查、分子热运动等;基本操作类实验题有温度计的读数、固体密度的测量、量筒的读数方法、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平均速度的测量等;故障分析排除类实验题主要是电路的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探究题主要以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为主。

表5 实验与探究题部分知识点分值分布情况

2.5计算题部分

计算题涉及力学与电学两部分的知识,力学部分主要是重力、浮力、密度、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电学方面主要是电流、电功率、热量的计算。

表6 计算题部分知识点分值分布情况

3.结论及关于中考复习的几点建议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近五年陕西的中考物理题稳中有变,知识点覆盖较广,考查重点集中在力学、电学两个部分。关于中考复习有以下几点建议:

3.1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

从试卷的分析来看,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尤其是声学、光学、热学三个部分,在复习时应该牢记教材中涉及的基本概念、物理现象、物理规律。

3.2在复习时加强将物理规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试题的素材大都来源于生活,因此平时应注意这方面知识的积累。

3.3注重科学探究与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

试题突出了对实验原理、物理过程和方法、实验结果分析的考查,特别重视实验研究的方法。因此,在复习时应加强对物理实验过程、方法及原理的训练。

参考文献:

[1]兰志华.中考物理试题题型分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4(2):59-60.

作者:邢明静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质量监控体系轨道交通论文下一篇:鞋靴设计纹样剪纸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