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中央巡视组

2023-06-03

第一篇:中国古代的中央巡视组

中国古代巡视监察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其启示

开展巡视工作是加强党内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举措。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积累了治国安邦的丰富经验,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巡视监察制度,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深入研究我国古代的巡视监察制度,学习借鉴先哲的吏治经验,对于做好新时期巡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巡视制度是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封建帝王或中央监察机构经常性地派遣特定的监察官员巡察地方的巡视制度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行政监察制度史上极具特色的内容之一。从性质上讲,它是建立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基础之上,其直接目的是为以皇权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但是从这一制度实施的客观效果和实际运行过程来看,巡视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对惩恶除奸、匡扶正义、反腐肃纪和吏治清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从历史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为我党今天的巡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中国古代巡视监察制度的历史考察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发展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历史过程,其孕育于原始社会,初步形成于秦汉,逐渐完备于唐宋,强化于明清,历代相沿,经久不衰,自古就是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地位,强化提升其统治能力的有效监察手段之一,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独树一臶,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

巡察制度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尧、舜、禹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巡察方式是天子巡狩制,也就是天子亲自对所属地域范围内进行的巡察,以考察地方诸侯的政绩和公德。尧命舜摄政后确立了“五载一巡狩”制度。这一制度成为后世巡察制度的历史渊源。奴隶社会时期,夏、商、周三代基本上都沿袭这一制度。到了封建社会的战国时期,又有了“巡行”、巡县制度,国君、相国、郡守都可以巡视地方。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也十分重视对地方进行视察,先后五次“巡行”,以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

汉朝时,汉武帝创设了对地方监察的刺史制度,采用巡视的方法监察郡县,开始了中央政府的监察官员巡察地方的先例。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部,每部设立一名刺史,共十三名刺史。刺史的工作方法是“乘传周流”(“传”指公家驿站的马车;“周流”意为到处巡视。刺史的职责被武帝钦定为《六条问事》。刺史定期巡察所辖的郡国,称为“行部”,监察郡守、国相、诸王不法行为。同时,汉代还有督邮察县制度,就是在郡级地方政府中增设督邮一职,采取巡部的方式,掌管县内官吏的监察。

魏晋南北朝时期,御史台成为独立的监察机关。各国的中央政府不定期地派遣御史巡察地方官吏,并赋予御史“风闻言事”的权力。隋朝仍沿袭御史台制度,监察御史代表皇帝出巡地方,监察郡县,保证了中央集权的统一性。

唐朝,巡视制度发展到了成熟时期。随着中央集权的不断增强,监察制度逐步完善,设立了“一台三院”。即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专司监察之职,直接受皇帝控制,任务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共司监察而各有侧重。在“一台三院”的体制内,各部门职责明确,互相配合,对吏、户、礼、兵、刑、工形成分察制度。唐朝巡视制度发展形式多元,分工明确,制度完备,为以后朝代所效仿。

宋朝时期,地方监察机构总称为监司。皇帝可以通过监司出巡制来控制地方官吏。宋代规定,监司要在一年(或二年内巡遍所辖地区,规定出巡时的随从人员以及出巡时在地方上的逗留时间,“无公事不得住过三日”。违反出巡制的监司官要受到处罚。

元朝时期,将全国分为二十二道监察区,每道设提刑按察使一人,后改为肃政廉访使,负责对所属地区路、府、州、县经常性的巡察任务。

明朝的巡视制度在封建专制史上是最完备的。明成祖朱棣正式确立御史巡按制度,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六科给事中,成立六个独立的监察机构,负责监察全国官吏,评论政务,规谏皇帝。全国划十三个监察区,各设监察御史一人,合称十三

道监察御史。清朝沿袭明制,由监察御史和提刑按察使共同负责对地方进行巡视,清顺治时,监察御史被誉为“天子耳目之官、朝廷之心腹”。稍有不同的是监察御史改为十五道,比较精简。巡视制度对康乾盛世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巡察制度产生之初,其结构和作用有别于后来的行政监察,相对而言,巡察制度要简单的多。从汉朝正式建立刺史巡察制度,直到清朝灭亡的两千多年间,历朝历代都十分看重巡察制度。随着监察制度的不断发展,从形式、内容上也逐渐健全。在剥削阶级专制统治下的巡察制度,尽管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并且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弊端,但从总体上看,巡察制度的存在,符合当时的社会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对于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调节统治阶级的内部关系,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中国古代巡视监察制度的特点

从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巡视监察制度具有以下特点: 第

一、出巡官员具有很大的权威性。汉代刺史的秩位只有六百石,却能监察二千石的地方长官。他们代表皇帝行使监察权,能够“以小监大”、“以卑督尊”。

第二、出巡时间有充分保证。汉武帝时的刺史,每年8月下去巡察,年底结束,有 4个月的工作时间。唐代监察御史出巡时间可达半年之久。明代巡按御史有大半年的时间在各自的巡视区工作。从发展的趋势看,愈到后来,出巡的时间愈长。

同时,长期流动,不长驻一地。无论是汉代,还是唐、明,巡视官员都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不是地方一级的行政机构。

三、拥有完善的巡视制度规定。包括:巡视人员的选拔、任命、任期、巡视时间、职权,巡视机构的组织、归属等等。如宋代规定,监司要在一年(或二年内巡遍所辖地区,规定出巡时的随从人员以及出巡时在地方上的逗留时间,“无

公事不得住过三日”。违反出巡制的监司官要受到处罚。这样的规定有利于保证巡视队伍本身的廉洁性,避免其受到腐蚀。

第四、订立完备的监察法规。把巡视制度上升至法律法规的层面,有利于巡视工作的开展。例如,汉代的《刺史六条问事》、隋代的《刺史巡察六条》,两个六条成为自汉以来历代刺史和中央派到地方进行巡察的监察官员必须遵循的原则。唐代《巡察六条》比汉六条、隋六条的范围还要广泛。明代则进一步完善了出巡法规,先后制定有《出巡相见礼仪》、《奏请差点》、《巡历事例》和御史回道考察法规,划定了监察范围。这些做法既是对出巡官员职责的明确也是对出巡官员的约束。

第五、注重对巡视官员权限的设臵。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人众、秩卑、权重、职广、位显”。所谓“人众”,不仅是指监察官员在政府机构编制中占有相当比例,而且兼负监察职责的官员往往更多。所谓“秩卑”,指监察官员品级较低。明代的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同地方的芝麻县官,给事中则仅仅只有从七品;“权重”则是说监察部门的权限较大,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职广”则是说监察的职责、对象、范围十分广泛;而“位显”是指监察官员的地位显要。“人众、秩卑、权重、职广、位显”的好处是保证监察官员能够无所顾忌,不畏权贵,独立行使监察、惩处大权。

第六、注重对巡视官员的考核和奖惩。如西汉对官吏考核分为两大系统:一是纵向的,中央考核郡、国,郡、国考核县,县考核乡、里、亭,这是上下级的层层负责制的考核,称为“上计”制度;二是横向的,是中央各部门,地方的郡、国、县的长官对所属僚佐的部门负责制的考核。而考核伴随的就是奖惩。如明代考满法规定:称职者升,平常者复职,不称职者罢。“考察”后的处臵是:贪、酷者削职为民,情节严重者依法惩办;疲软、不谨者免职,但可以保留官员身份,“冠带闲住”;老、病者致仕;浮躁、才力不及者降职使用,或保留品级调闲散部门任职。这样做有利于改善吏治、改善政治,对惩治贪污、惰政等腐败现象无疑了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 中国古代巡视监察制度的启示

深入研究我国古代的巡视监察制度,从中挖掘借鉴其有益的治吏安邦经验,对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我党的巡视监督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一、巡视监察是历代整肃吏治的重要举措。治国必先治吏,治吏必须从严。对官吏的管理,除了道德约束外,很重要的是加强制度监督。我国历代对官吏的监督,主要一条是巡视监察,这是整肃吏治、施行廉政的重要途径。从秦汉到明清,历代王朝都建立了专门负责对朝廷及地方官吏巡视监察的机构,如御史台、肃政廉访司等。在监察机构的设官上,专司巡视监察的官员大多是高规格配备或赋予高于同级的职权。在巡视监察制度建设上,历代均有所创制发展,经不断探索实践、调整充实而日臻完善,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分工细致、职责分明、程序严密的巡视监察体系。负责监察事务的官员每年定期分赴中央各衙门及地方巡视,省察治状,布政宣德,考绩群吏,黜陡藏否,强化对官吏的监察。

由此可见,巡视监察作为一种行政体制,是维系统治阶级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历代统治者对此莫不极为重视,并从机构设臵、官员配备、制度建设等方面不断予以强化,形成对官吏的有效监督机制。历史启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巡视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做好巡视工作。

第二、独立监察是行使巡视职权的重要原则。历代监察机构行使巡视监察职权所采取的方式虽略有不同,但都遵循一个共同的原则,就是独立监察。监察机构直接对皇帝或上级机关负责,独立开展巡视监察,不受任何机关和任何人员的牵制。为了确保独立监察权得到落实,历代均赋予巡察官员相当实权,在程序上也采取不少措施。如明朝规定,到地方巡视的监察官员由皇帝亲自圈点,回京后要接受都察院考核。在监察机关内部,还特别规定下级官吏巡察奏事不受其直接上司的约束。实行独立监察制度,使巡视监察职权得到极大强化。元朝时有官员把巡视监察官员比喻为“卧虎”,“虽未噬人,人尤畏之”,足见其威慑作用。历代独立监察的做

法,对我们今天在开展巡视工作中,如何从制度安排、程序设计上更好履行职权提供了有益启示。巡视监督是一种新的监督机制,被巡视方都是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为政一方,位高权重,巡视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强化监察职能,采取有效的巡视方式和手段。特别是对如何落实巡视组内部组长负责制、直接对派出的党委负责;如何独立开展巡视、维护巡视组的权威性等方面,许多都可以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第三、察纠并举是确保巡视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察就是考察官员的施政实情,纠就是纠察官员的失范言行。历代在开展巡视监察时,始终坚持察纠并举的方针,以确保巡察成效。历代均制定了巡察条例,规定巡察的重点内容,明确巡察的职责范围。巡视官员要按照巡察条例,全面考察群吏的治绩,对于勤政廉洁的官员,代表朝廷予以褒奖,并负责向上举荐;对于德行不彰者,给予申责训诫;对于严重违法者奏报有关部门弹劾,这些都对官员的升黜关系极大。为了掌握官员政声人品的真实情况,巡察官员出巡时还注意深入民间里巷,明查暗访,称之为“风闻访知”。察纠并举实质上是运用了褒扬与惩治两手并用的做法,保证了巡察能收到真正成效,避免流于形式。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实事求是、客观全面地反映情况,既是做好巡视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巡视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针对当前一些干部不讲真话、欺上瞒下等突出问题,借鉴历代察纠并举的做法,在开展巡视工作时,要按照中央规定的五个方面要求开展监督检查,全面了解干部在当地施政情况。要坚持既听“官”声、又察民意,善于从基层和群众中收集意见和反映,明辩是非,主持公道。要客观评价领导干部政绩,注重看干部政绩观是否正确、看过去的工作基础、看当地发展后劲、看人民生活水平的实际提高、看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进一步探索巡视方式,授权巡视组更实际的监督内容,赋予巡视组督查、处臵的必要权力,提高巡视工作成效。

第四、以下临上是巡视监察机构自身建设的重要特点。巡视监察机构专司监察职责,位高权重,对其自身的监督也为历代所重视,并为此采取了不少措施,其中

一条便是“以下临上”,这是古代巡视监察机构内部自我监督的重要特点。在监察机关内部,一方面,下级或普通的监察官员可以对其直接上司监而察之,并可提出弹劾。另一方面,下级官吏向上弹劾官员可以不受其直接上司的约束。除此之外,监察官员之间也有互相监督的义务,对不称职的官员随时予以罢免。历代所采取的这种“以下临上”的做法,强化了监察机构内部的相互监督,颇收自我净化之效,从而也就确保了监察机构在世人心目中公信道义的形象,防止了监察功能的异化变质。今天我们开展的巡视工作,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强,肩负着重大责任,加强巡视机构及巡视员队伍自身建设,对于正确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能至关重要。巡视组去监督别人,同时也应加强自身监督,以保持清正廉洁、操守高尚的良好形象。

总之,巡视制度是我党新时期党内监督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它的完善和发展是我党必须长久坚持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立足于现实,借鉴历史经验,力争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巡视制度。

第二篇:中国建筑中央巡视组整改报告

X公司“党群组织弱化”整改报告

(用数据和案例说话,写“干货”,力戒空话、套话)

一、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一)党群组织覆盖方面

目前X公司在党群组织覆盖方面的简要情况: …… 当前存在的问题有: 1. 2. 3. …… (以下同)

(二)机构设置方面

(三)人员配备方面

(四)制度规范方面

(五)运行机制方面

(六)其他方面

二、整改落实计划

针对以上“党群组织弱化”问题,制定整改计划如下:

(一)党群组织覆盖方面

针对每项具体问题列出整改计划和时间表,注明责任人。完成全部整改的最后时限为7月15日,要突出重点,倒排工期,强化执行,立查立改。

(以下同)

(二)机构设置方面

(三)人员配备方面

(四)制度规范方面

(五)运行机制方面

(六)其他方面

X公司党委(党总支)书记:本人签字X公司党委(党总支):盖章

第三篇:中央第十巡视组向中国科学院反馈巡视情况

2014年11月03日 11:57

来源:中纪委网站

原标题:中央第十巡视组向中国科学院反馈巡视情况

根据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中央第十巡视组向中科院反馈巡视情况。11月2日,中央第十巡视组组长令狐安,副组长胡新元、刘实向中科院党组书记、院长白春礼传达了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反馈了巡视情况。11月3日,令狐安代表巡视组向中科院领导班子作反馈,白春礼主持会议并讲话。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2014年7月31日至9月5日,中央第十巡视组对中科院进行了专项巡视。巡视组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这个中心,把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作为主要任务,广泛开展个别谈话,受理群众来信来访,调阅有关文件资料,深入了解情况,顺利完成了巡视任务。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听取了巡视组的巡视情况汇报,并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报告了有关情况。

令狐安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科院党组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专项巡视中干部群众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不够到位,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方面违纪违法问题和国有权益损失问题比较突出,基本建设领域违规违纪问题多发,擅自改变科研用地用途搞经营性开发;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仍有发生,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和干部监督制度不够严格。同时,巡视组还收到反映一些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已按规定转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及有关部门处理。

令狐安代表巡视组提出四点意见和建议。一是院党组要切实担负起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政治责任,围绕总书记提出“四个率先”的目标,加强班子建设,增进班子团结,增强整体合力和执行力。二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组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纪检组要认真履行监督责任,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认真整改会议和出国(境)管理不严、公务用车超编、未按规定开展政府采购等问题。三是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建立完善选拔任用工作机制,规范在职干部兼职行为。四是完善科研资源管理使用办法,加强对院(所)属企业的科学管理,强化基本建设项目和国有划拨土地使用监管。

令狐安强调,中国科学院党组要严格按照中央要求,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高度重视巡视反馈意见,特别是对指出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分析、分门别类处理,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纪检组要聚焦党风廉政建设中心任务,切实履行监督责任,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整改任务落实。党组主要负责人要抓好班子,管好队伍,抓早抓小,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对巡视整改落实情况,党组要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开,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将适时组织开展监督检查。

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白春礼表示,中央第十巡视组的巡视意见客观评价了中科院党组和领导班子的工作,严肃指出了中科院在党风廉政建设、班子建设及选人用人、科研经费管理使用、院所企业管理和国有权益损失、基本建设和国有划拨土地使用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这些意见全面客观,剀切中肯,既有一针见血、切中要害的严肃批评,也有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整改要求,针对性和指导性很强。中科院党组和领导班子成员诚恳接受巡视意见。

白春礼指出,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进一步表明了党中央从严治党的鲜明态度和坚强决心,也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王岐山书记在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也强调,要始终保持清醒冷静,始终坚定信心决心,持之以恒改进作风,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精神和新要求,认真抓好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工作,推动中科院党风廉政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白春礼强调,抓好整改落实工作,一是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紧迫感。要对自身存在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复杂性,有更加严肃、更加清醒、更加充分的认识,对自身的责任担当有更加真切、更加紧迫、更加深刻的理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两个责任”上来,统一到对做好巡视工作和抓好整改落实的各项要求上来。

二是要政治坚定,立场鲜明,进一步增强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责任感。院党组要把落实主体责任作为“牛鼻子”来抓,坚决按照巡视反馈意见的要求,切实担负起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政治责任。政治上必须坚定,不能动摇;态度上必须鲜明,不能含糊;行动上必须坚决,不能观望。党组要全面履行主体责任,班子成员要落实“一岗双责”。纪检组要认真履行监督责任,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院属各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和纪监审部门也要认真落实好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三是要雷厉风行,务求实效,认真抓好专项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工作。要把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精心组织部署,全面扎实推进,认真抓好落实。要认真做好中央巡视组转来的信访举报线索调查处理工作;及时研究制订整改方案,明确责任,抓好落实;针对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组织开展系统研究和专项整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强和改进纪监审和巡视工作。抓好整改落实,需要敢于担当,动真碰硬。院党组和领导班子成员要对巡视意见提出的问题主动“对号入座”,反躬自省。从院党组到各单位领导班子都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态度,落实巡视意见,抓好整改工作。 四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实施“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环境。这次专项巡视是在中科院启动实施《“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的关键时期进行的。巡视期间,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对《“率先行动”计划》作出重要批示,对组织实施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必须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中科院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围绕坚持“三个面向”、实现“四个率先”这一中心任务,统筹做好各项工作,着力加强和改进院党组班子建设,着力加强和改进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不懈整治“四风”,为实施《“率先行动”计划》营造更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及巡视组其他成员出席反馈会。中科院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会议。中科院老领导,院机关各部门负责人,京区院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京外各分院、合肥研究院、中国科大党政主要负责人,院机关离退休党支部书记等列席会议。

第四篇:中国纪检监察杂志--中央巡视办负责同志就学习贯彻《中央巡视工作规划(2018-2022年)》答记者问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中央巡视办负责同志就学习贯彻《中央巡视工作规划(2018-2022年)》答记者问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中央巡视工作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为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学习、理解、贯彻《规划》,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同志就学习贯彻《规划》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党中央高度重视巡视工作,专门印发《规划》,请你介绍一下《规划》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答:巡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这是巡视工作的政治定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巡视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力度、广度、深度和效果大幅提升,成为党之利器、国之利器。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形成了习近平巡视工作思想,为做好新时代巡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巡视巡察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强调“深化政治巡视,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不动摇,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在市县党委建立巡察制度,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新修改的党章专列一条对巡视巡察制度作出规定。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规划》,经党中央同意,由中央办公厅在党内印发。

《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章和巡视工作条例为依据,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成功经验,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巡视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明确了今后5年巡视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是巡视工作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总方案。《规划》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巡视工作的高度重视,释放了全面从严治党一刻不停歇的强烈信号,对健全完善党内监督体系、推动巡视工作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问:请问《规划》对巡视工作指导思想是如何规定的,实践中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

答:《规划》在总体要求部分首先对巡视工作指导思想作出规定,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视,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不动摇,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夯实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规划》指导思想部分是做好今后5年巡视工作的“纲”,每一句话背后都有深意,具体可从以下八个方面理解把握:一是必须坚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二是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三是必须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四是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五是必须坚持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六是必须坚持贯彻巡视工作方针,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视。七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不动摇。八是必须坚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这“八个坚持”,既是对十八届巡视工作经验的继承发扬,也是对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落实,必须深刻领会、坚决贯彻。

问:党的十九大对巡视工作作出明确部署,请你介绍一下今后5年巡视工作的总体目标。

答:《规划》提出,坚持巩固、深化、发展,通过5年努力,使巡视制度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支撑。具体有“五个进一步”:一是政治巡视进一步深化。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政治监督作用,保证全党更加自觉维护核心、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二是巡视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在市县党委建立完善巡察制度,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三是全覆盖质量进一步提高。坚决完成一届任期内全覆盖任务,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巡视监督质量和效果。四是成果运用进一步强化。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的责任更加明确、机制更加健全、督查督办更加有力,用好问责武器,推动整改落实,发挥标本兼治的战略作用。五是监督合力进一步形成。把巡视监督与纪检、组织等党内其他监督有机结合,与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效贯通,增强监督合力,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

问:《规划》明确了巡视工作基本原则,对此应该如何理解把握。

答:《规划》根据巡视工作条例和实践经验,强调了三条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巡视巡察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各级党委(党组)承担巡视巡察工作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巡视巡察机构负责组织实施。被巡视巡察党组织积极配合巡视巡察组开展工作。二是坚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准确发现问题、客观分析问题、如实报告问题。严格把握政策,不干预被巡视地区(单位)正常工作,不履行执纪审查职责,提高依规依纪监督水平,使巡视工作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三是坚持人民立场、依靠群众。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重点巡视什么、整改什么,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问:请你介绍一下如何准确把握巡视工作方针。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巡视工作方针,实践证明完全正确,必须一以贯之、长期坚持,指导推动巡视工作健康发展。《规划》强调,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坚决贯彻习近平巡视工作思想,认真落实巡视工作方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严的标准不降、严的尺度不松、严的力度不减。要把发现问题作为巡视工作的生命线,牢固树立有重大问题应当发现而没有发现是失职、发现问题没有如实报告是渎职的观念,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着力发现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做到利剑高悬、震慑常在。要把推动解决问题作为巡视工作的落脚点,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强化整改落实和成果运用,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深化标本兼治,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让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问: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深化政治巡视,请问《规划》对深化政治巡视有哪些要求?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一个突出转变,就是坚决落实党章要求,强调巡视是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的政治监督,是政治巡视不是业务巡视。十九届中央巡视必须坚守这个职能定位,突出党的全面领导,突出党的建设,突出全面从严治党,以“四个意识”为政治标杆,把坚决维护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根本政治任务。

《规划》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视,聚焦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从严治党,突出关键少数,查找政治偏差,督促各级党组织强化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体有“六个围绕”:一是围绕政治建设,重点检查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情况。二是围绕思想建设,重点检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情况。三是围绕组织建设,重点检查选人用人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四是围绕作风建设,重点检查整治“四风”情况。五是围绕纪律建设,重点检查党规党纪执行情况。六是围绕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重点检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情况。

问: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规划》有哪些具体安排?

答: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是完善党内监督体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各级党委(党组)和巡视巡察机构的共同政治责任。《规划》从4个方面,对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监督网作出部署。一是健全上下联动的领导体制。坚持和完善中央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领导体制。完善党委(党组)书记听取巡视巡察汇报情况报备制度。建立巡视巡察工作规划、年度计划报备制度,下级巡视巡察机构定期向上一级巡视巡察机构报告工作制度。建立巡视巡察工作约谈制度、考核评价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二是建立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坚持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做到全覆盖上下联动、专项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成果运用上下联动、巡视宣传上下联动、信息化建设上下联动,实现全国巡视巡察“一盘棋”。三是完善上下联动的制度体系。坚持实践探索在前、总结提炼在后,完善中央巡视工作制度。指导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巡视机构建立完善配套工作制度。研究制定规范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等巡视工作分类指导意见。推动市县党委贯彻《关于市县党委建立巡察制度的意见》,制定实施细则,着眼上下联动,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巡视巡察制度体系。四是强化上下联动的组织保障。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担负起巡视巡察工作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党章和巡视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要求,建立健全巡视巡察机构,明确巡视巡察办公室作为党委(党组)工作部门。配齐配强相应专职人员,充实工作力量。加大培训力度,通过“以干代训”、“上挂下派”等方式,提高巡视巡察干部履职能力。

问:《规划》对新一届巡视全覆盖作了哪些部署?

答:党的十九大把巡视全覆盖要求写入党章,彰显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体现了党内监督无禁区的鲜明立场。根据党章规定,《规划》明确了新一届巡视全覆盖的任务、内涵和实现路径。一是坚决实现一届任期内全覆盖目标。对中央巡视、省区市巡视、中央单位巡视、市县巡察全覆盖分别提出要求。各级巡视巡察机构要准确把握、科学谋划、统筹安排,确保如期实现一届任期内全覆盖目标。二是明确全覆盖实现路径。统筹安排常规巡视,深化专项巡视,强化“机动式”巡视,加大“回头看”力度。三是深化全覆盖质量。坚持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相结合,坚决防止巡视表面化、形式化,做到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全覆盖,推动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全覆盖,增强党的意识、严明党的纪律全覆盖。

问:请问《规划》对深化市县巡察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答: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市县党委建立巡察制度作出部署,新修改的党章以党内根本大法的形式,将市县党委巡察制度确立下来。根据党的十九大部署和党章规定,结合市县巡察工作实际,《规划》对市县巡察工作作出3个方面部署。一是明确巡察范围。要求市县巡察全覆盖,向村(居)和基层站(所)党组织延伸,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二是创新巡察方式。鼓励市县党委结合实际探索“提级巡察”、“交叉巡察”等方式,破解基层熟人社会监督难题。三是突出巡察重点。深化政治巡察,加大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力度,把利剑直插基层,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问:请你谈谈如何强化整改落实和成果运用,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

答:巡视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不解决,比不巡视的效果还坏。《规划》明确要求强化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具体有4项举措。一是强化整改责任,把巡视整改作为检验“四个意识”强不强的“试金石”,督促被巡视党组织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担起整改主体责任,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真改实改、全面整改。二是强化整改督查,把督促巡视整改落实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日常监督的重要内容,把巡视结果作为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三是强化成果运用,对巡视发现的问题和线索,分类移交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意识形态主管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处理,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四是用好问责武器,对敷衍整改、整改不力、拒不整改的,严肃追责,公开曝光,以问责促整改,以整改促发展、促改革。

问:打铁必须自身硬,请你介绍一下《规划》对巡视队伍建设提出哪些新要求。

答:巡视工作担负着特殊使命和重大政治责任,巡视干部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规划》提出,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纪律建设一支让党放心、人民信赖的高素质专业化巡视队伍,具体有5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加强政治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定理想信念宗旨,做到对党绝对忠诚。二是加强能力建设。熟悉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法规,掌握所监督领域专业知识,准确把握政治和业务的关系,增强巡视监督专业本领。三是加强作风建设。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坚持求真务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维护巡视队伍良好形象。四是从严监督管理。探索建立“巡视后评估”制度,严明纪律要求,坚决防止“灯下黑”。五是发挥巡视熔炉作用。把巡视岗位作为发现、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突出政治标准,按照“三个不固定”“一次一授权”原则,选好配强巡视组组长。建立巡视人才库,严把入口、畅通出口,增强队伍生机活力。

问:请你谈谈如何抓好《规划》的学习贯彻。

答: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中央办公厅印发《规划》时,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印发通知,对学习贯彻《规划》提出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党中央部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规划》,推动巡视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把学习贯彻《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将《规划》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列入各级党校和干部培训计划,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准确理解把握《规划》的精神实质和任务要求。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充分运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深入宣传阐释《规划》新精神新要求,交流学习贯彻《规划》的经验做法和体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三是狠抓贯彻执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中央单位党委(党组)要根据《规划》精神,抓紧制定或修改完善本地区本单位巡视工作规划,报中央巡视办备案。各市(地、州、盟)和县(市、区、旗)党委要制定或修改完善巡察工作规划,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巡视办备案。各级巡视巡察机构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结合实际细化工作措施,明确任务图、时间表,分解到年度和阶段巡视巡察工作计划,加强跟踪督办,确保见到实效。各级巡视巡察干部要按照《规划》要求,忠诚履行职责,恪守党性原则,从严从实监督,以实际行动践行“四个意识”,为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2018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岳麓版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汉初的郡国并行制与“七国之乱”;唐朝中叶的“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明朝废除丞相,内阁、军机处的设立及作用;“七国之乱”爆发的必然性;“安史之乱”的影响;宋初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后果;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与斗争的发展历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实际蕴涵看中国封建制度衰败的因素 教学重点:汉武帝、宋太祖的集权措施;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立与作用。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特点,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导入新课:

自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国家以来,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君权与相权的斗争长期延续,成为中国政治史上的重要的一幕,各朝各代的中枢权力体系也不断变化。地方势力有时导致中央机构的瘫痪甚至废弃,酿成全国的**局面,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西汉的“七国之乱”,东汉末年的政局长期动荡不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更是战火连天,几百年来人民苦于战乱,虽经隋唐统一全国,并出现了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但是“安史之乱”之后中国又进入小国林立的局面,大一统的局面不复存在。那么古代中国为什么会经常出现如此的局面?中央政府怎样才能有效地克服地方分权并加强集权,从而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如何看待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和地方分权问题,这将是我们这一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 1.西汉王朝的分权集权 ⑴汉高祖巩固政权

秦朝被农民起义的暴风雨埋葬之后,汉朝建立,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为巩固刘氏王朝能时代延续,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因此,汉初的政治制度被称为郡国并行制。那么,刘邦推行郡国并行制以后,其统治效果到底怎么样呢?

(学生答)诸侯国逐渐不服从中央,后来发生了“七国之乱”。

1 刘邦大封同姓王,以为依仗刘氏“天下一家”的格局,就能巩固皇权,稳定天下。刘邦认为秦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分封子弟作为王侯来拱卫中央,所以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一爆发,秦王朝就覆灭了。所以他分封同姓诸侯王的土地面积甚至超过中央直接管辖的土地面积。结果在他死后不到18年,诸侯王就发动了叛乱。

面对诸侯国的尾大不掉的隐患,西汉的有识之士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学生答)晁错等人主张削减封国实力,强干弱枝。 ⑵汉景帝平息叛乱

于是汉景帝决定“削藩”,结果引发了“七国之乱”。 面对地方叛乱的威胁,惊恐万状的汉景帝怎样收拾残局呢? (学生答)诛杀晁错,命周亚夫、窦婴等平定叛乱。

平定叛乱之后,汉景帝下令废除诸侯王的政治权力。这样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地方势力一定程度上被削弱。到汉武帝时,中央采取了更为有效的措施,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到汉武帝时,他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呢? ⑶汉武帝加强皇权

(学生答)实行“推恩令”。

过渡: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成功,应该得益于汉景帝“削藩”和自身的雄韬伟略。地方势力对中央的服从,也是建立在中央政府的权威和有力统治之上的。唐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然而当唐玄宗晚年沉迷于享乐、对地方统治疏于监管和监管无效的时候,地方对中央政权的威胁和冲击又一次卷土重来,出现了安史之乱。盛唐时期出现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的原因之一是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败坏,只图享乐,任由奸相当权。另外还应该有很多原因,这里我们要研究的是他没有处理好中央与地方上的关系,或者说他疏于对地方的监督,造成地方势力过于膨胀,地方威胁中央所致。

2.唐中叶后的割据分裂 ⑴盛唐的“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对社会造成了那些严重的影响?(根据唐代后期藩镇割据图进行分析) (学生答)造成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局面,最终导致唐朝的灭亡。 ⑵藩镇割据的形成

尽管唐大将郭子仪、李光弼最后平定了叛乱,但藩镇割据的局面已经形成。在唐朝后期的140多年里, 河北三镇的57各节度使中,真正由朝廷任命的只有4人。唐朝内地许多节

2 度使也效法三镇,各占一方,唐朝的统一局面遭到破坏,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过渡:乱世中崛起,剧乱中窃权的赵匡胤,深知武将专权和腐败政治的危害,因此他黄袍加身后,采取了严格而特别有效的措施来进一步削夺地方实力,以强化中央集权。

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⑴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夺权后的赵匡胤是彻夜难眠啊!他整日担心别人也效仿“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做法。因此,他千方百计地筹划稳固政权的办法,那他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采取了那些措施?

(学生答)收精兵、削实权和制钱谷。 ⑵改革权、钱、兵

在中央,设三衙、枢密院,兵权互相牵制;行政权归宰相;财权属三司。在地方,州郡属中央,设通判监视;文臣做知州,转运地方财赋。宋代初期中央政府本着“强干弱枝,守内虚外”,“重文轻武”等方针,从权、钱、兵三个方面分散军权、分化事权、割弱地方,达到强化中央集权的目的。

⑶“三冗”积重难返

宋朝初期强化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达到了预期效果,基本上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这也存在着弊端,造成了权力过于集中,导致人浮于事,机构臃肿,形成“冗官”;军队制度混乱,形成“冗兵”,战斗力衰退;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造成北宋中叶的积贫积弱的现象。

与历朝开国之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的做法相比,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等举措高明在什么地方?

宋太祖用怀柔的政策解除了朝中大将的兵权,既避免了历代开国皇帝用杀戮的手段对待功臣所造成的社会动荡和矛盾激化,又顺利地削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加强了皇帝的权力,达到了不激化社会矛盾而巩固政权的目的。

过渡:自汉代以来,通过打击诸侯王势力、削弱武将军权、分割地方官权力,中央集群日益加强。到了宋代以后,中央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政治制度上体现出新的特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变得突出起来。

二、皇权的不断加强 1.废除丞相

明朝时,明太祖朱元璋诛杀了胡惟庸(胡惟庸(?—1380),安徽定远人。1355年投奔朱元璋。1370年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后任丞相七年。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威胁,以

3 “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将其处死,牵连致死者达3万余人,史称“胡狱”。 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极大加强。)后废除丞相制度,你同意他的做法吗?

积极方面: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消极方面: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社会的兴衰完全维系在皇帝身上,有利于君主的独裁专制,同时也使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过渡: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8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2.设立内阁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批意见;批红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的认可与否。 假如你是明太祖,面对废除丞相后日益繁杂的国家事务你将如何应对? (学生答)设立殿阁大学士帮助他处理政务。

这样,皇帝就能够直接控制自己的最高权力不受侵犯了。只是道口后来也出现了问题,那就是阁臣的权力过大而出现专权的现象,这一问题直到清朝才彻底得到了解决。

3.设立军机处

军机处设置的时间及其原因?

(学生答)军机处设置于清雍正年间,是为了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又在皇宫隆宗门内设立军机处。

军机处的职能是什么?

(学生答)军机大臣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职权不断扩大,可以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政务。

但他们的地位比较低下,因为他们本身品级不高,不得私自和官员交往,日夜轮流在军机处值班。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奏笔录。

那么,军机处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学生答)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无专官,军机大臣、军机章京都以原官兼职,皇帝可以随时令其离开军机处,回本衙门。军机大臣既无品级也无傣禄。其任命也无制度上的规定可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无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所以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军机处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军机章京的值房,最初仅屋一间半、后来才有屋五间。军机处

4 能够迅速处理各地呈送的各种文书,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时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趋势和特点可以通过以下知识结构图示来加深理解: 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变化示意图:三公九卿制(秦朝)→三省六部制(隋唐)→二府三司制(宋朝)→中书一省制(元朝)→废丞相、设内阁(明朝)→增设军机处(清朝)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遭到压抑。其本质是加强皇权,维护专制统治。

讨论: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消极作用:皇帝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对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的风气。而皇帝的权威成为维系社会统一稳定的精神力量,社会对皇帝的崇拜造成了对个人自然权利流失的麻木,结果导致近代民主共和制的建立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所以这种皇帝崇拜使人们缺乏民主思想,对中国人的性格,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有很大影响。

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的相关习题。 课堂小节:

概括总结本课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两条主要线索: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关于第一条线索,同学们应认识到:自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之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直持续不断,到宋朝时地方对中央的威胁基本解除。而且从中国古代历史看,中央集权强盛时期往往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势强盛的时期。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古代中央集权往往和皇权专制制度紧密结合,因此中央集权制度也会因皇权的专制带来一些问题,而且这一问题随着皇权专制的加强越来越严重。

关于第二条线索,同学们应认识到,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发展变化的趋势是相权逐渐被削弱,到明朝被废除;皇帝的权力不断扩大,专制皇权不断加强,到明清达到高峰。相权逐渐被削弱被废除、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本质是维护统治。

板书设计:

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1.西汉王朝的分权集权

5 ⑴汉高祖巩固政权;⑵汉景帝平息叛乱;⑶汉武帝加强皇权 2.唐中叶后的割据分裂

⑴盛唐的“安史之乱”;⑵藩镇割据的形成; 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⑴陈桥兵变,黄袍加身;⑵改革权、钱、兵;⑶“三冗”积重难返

二、军权不断加强

1.明朝: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⑵明成祖设立内阁 2.清朝:⑴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⑵雍正设立军机处

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国的新时代新在哪里下一篇: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