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大全

2023-06-04

第一篇: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大全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大全

割肚牵肠

蜀后主刘禅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蛮王孟获联合金环三洞兵马反叛,建宁三郡也归附了孟获,永昌危急。

为了平息后方的叛乱,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首先用离间之计平息了建宁三郡的叛乱,解了永昌之急。又用激将之法破了三洞人马。最后诱敌设伏,在锦带山活捉了孟获。诸葛亮让战俘们吃饱饭,然后全部释放,说:“你们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都靠在门上等着你们呢;如果听说战败了,一定会割肚牵肠,眼中流血。你们都回去吧。”诸葛亮又问孟获:“你今天被捉,心服吗?”孟获说:“我不小心中了你的鬼计,怎么会服!你放我回去,让我整“割肚牵肠”形容非常牵挂,很不放心。

(出自《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河清海晏

天竺国下郡的白米四钱一石,麻油八厘一斤,可是三位王子借孙悟空三人的兵器去打造时却被人偷了。八戒说:“定是这伙铁匠偷的!快拿出来!略迟了些儿,就都打死!”铁匠们说:“我们连日辛苦,夜间睡着,到了天明起来,就不见了。而且我们是凡人,怎么拿得动?希望爷爷饶命!”国王说:“这城里军民匠作,也很懂得法度,一定不敢欺心,希望神师再思。”行者顿军马,来决一死战;如果再能捉我,我才心服。”诸葛亮就把他放了。 道:“不用再思,也不须赖铁匠。我只问殿下:你这城池四面,可有什么山林妖怪?”王子道:“城外北,有一座豹头山,山中有一虎口洞。有人说洞内有仙,有人说有妖。我们不知到底是什么。”„„孙悟空三人经过苦战,收降了九头狮子精,夺回了兵器。

国王大开素宴答谢唐僧一行,又将狮子肉分与百姓瞻仰。王子说:“感谢神僧施展法力,扫荡了妖邪,除了后患,现在海晏河清,天下太平了!”

“河清海晏”指黄河水清了,大海平静了,比喻天下太平。

(《西游记》第九十回)

不拘一格

龚自珍是清朝乾隆末年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龚自珍的年代,清朝开始急速衰败,贫富两极分化,社会问题丛生,危机四伏。龚自珍主张移民屯垦新疆,以发展西部经济、巩固边防(《西域置行省议》);给林则徐写信,希望禁绝鸦片。道光十九年,正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夕,由于得罪了军机大臣穆彰阿,龚自珍不得不弃官离京南行。

龚自珍南行路过镇江时,但见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抬着玉皇、风神、雷神在虔诚的祭拜。这时,有人认出了龚自珍。一位道士马上恳请龚自珍写篇祭文,龚自珍挥笔写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大意:中华倚仗风雷般的变革才会有生机,这般死气沉沉确实令人悲哀。我希望天公重新振作起来,不要拘泥于常规,赐给我们有用的人才。)

“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出自龚自珍《己亥杂诗》)

刮目相看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武艺高强,战功卓著,可是不爱读书。起初,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身当居要职,要多读些书。”吕蒙说军务繁忙没有时间,孙权说:“我难道是要你精通经史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要你读点书,增长一点见识,开阔一些视野。你说军务繁忙,难道比我还忙吗?我常常抽时间读书,感到收获很大。”吕蒙于是开始利用空余时间读

书。

不想去见他。有人劝他说:“吕将军已经今非昔比了,应该去看看他。”于后来鲁肃要到陆口,路过吕蒙的辖区时,鲁肃觉得吕蒙是个大老粗,是鲁肃来见吕蒙。大家喝酒喝得高兴时,吕蒙问鲁肃:“现在将军重任在身,吕蒙说:“现在吴蜀虽然结成了联盟,但关羽是虎狼之人,怎么能不早作准备呢?”于是给鲁肃筹划了五条计策。

鲁肃非常惊奇,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吴下的阿蒙了!”

“刮目相看”比喻重新认识事物。 (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回天之力

.张玄素任景州录事参军时,唐太宗召见他,询问他为政之道。张玄素说:最终走向了灭亡!陛下要是能够谨慎选择大臣,观察和考核他们的政绩而加要与关羽为邻了,要怎么防备他呢?”鲁肃说:“还没想过,到时候再说吧。”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了!”“隋炀帝喜欢专断大小事务,不信任大臣,以一个人的智慧来决断天下的事,以赏罚,何必忧虑国家治理不好呢!另外,我观察到隋末战乱不止,其实真正想夺取天下的不过就那十几个人,为非作歹的很少,大多数都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乡,等待着归附有道的明主。很少有人了解百姓为什么作乱,只是人君不会安抚而已!”太宗就擢升他为侍御史。

贞观四年,唐太宗要重修洛阳宫乾阳殿。张玄素说:“我曾经见过隋朝修宫殿,在豫章(今南昌)伐木材,两千人拉一根大木,铁做的车毂走不了几里就坏了,需要几百人抬着备用的车毂跟着,一天走不上三十里地。从前阿房宫修成了,秦朝就灭亡了;章华宫修成了,楚国也衰败了;乾阳殿完工了,隋朝也解体了。现在我们国力不及隋朝,百姓刚刚遭受战乱──我恐怕陛下

魏征知道了,说:“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 “回天之力”比喻能挽回严重局势的力量。

(出自《新唐书?张玄素传》)

倚门倚闾

朝,母亲总要再三叮嘱他早些回来。如果他回家晚了,母亲就会焦急的倚在

门口等他回来。

公元前284年,燕国的军队很快攻下了齐国都城临淄。齐王仓惶出逃,这天王孙贾没有在齐王身边,听说齐王出逃,急忙前去追寻,没有找到齐王,只得回家了。他母亲见了,问他:“燕兵来了,你为何不保护齐王?”王孙贾说:“我不知道大王在什么地方。”他母亲非常生气,说:“你每天回来晚的过错比隋炀帝还大。”太宗说:“你说我还不如隋炀帝了吗?”就停修了。王孙贾15岁被召进王宫当齐王的侍臣。王孙贾的母亲很爱王孙贾,每当他入了,我都会倚在家门口等你。你既然是大王的侍臣,竟然不知道他去哪儿了,“倚门倚闾”比喻长辈对子女的盼望和爱护。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公元550年,北朝的东魏大将军高洋逼迫东魏孝静帝退位,建立了北齐王朝。次年又毒死了孝静帝和他的三个儿子。有一年出现了日食,高洋担心自己的皇位不保,问一个亲信:“王莽夺了刘家的天下,为什么后来刘秀又能把天下夺回去?”那亲信说:“陛下,这要怪王莽自己了:他没有把刘氏家族斩尽杀绝。”高洋马上又开了杀戒:把东魏姓元(原姓拓跋)的二十五家直系皇族700多人全部杀光,连婴儿也无一幸免。

消息传来,东魏的元姓都很害怕,他们赶紧聚集起来商量对策。有个名叫元景安的县令说:眼下要保命的唯一办法,是请求高洋准许他们脱离元氏,改姓高氏。元景安的堂兄元景皓坚决反对,他说:“怎么能用抛弃本宗、投靠他姓的办法来保命呢?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得保全!我宁

死也不改姓。”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比喻宁愿为气节牺牲。

(出自《北齐书?元景安传》)

背水一战

韩信是楚汉战争中的军事奇才。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一万新招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攻打项羽的附属国赵国。赵王和大将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占据了太行山以东的咽喉要地井陉口,准备迎战。井陉那你还回家干什么!”王孙贾听后,很惭愧,马上离家去打听齐王下落。

口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道,两边是山,道路狭窄,是韩信的必经之地。赵军谋士李左车献计:正面死守不战,派兵绕到后面切断韩信的粮道,把韩信困死在井陉狭道中。陈余不听,说:“韩信只有几千人,千里袭远,如果我们避而不击,岂不让诸侯看笑话?”

韩信探知消息后,迅速率领汉军进入井陉狭道,在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扎下营来。半夜,韩信派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旗帜,从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后方埋伏,韩信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其余汉军吃了些简单干粮后,马上向井陉口进发。到了井陉口,大队渡过挠蔓水,背水列下阵势,高处的赵军远远见了,都笑话韩信。

天亮后,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率众开出井陉口。陈余率轻骑精锐蜂拥而出,要生擒韩信。韩信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陈余下令赵军全营出击,直逼汉军阵地。汉军因无路可退,个个奋勇争先。双方厮杀半日,赵军无法获胜。这时赵军想要退回营垒,却发现自己大营里全是汉军旗帜,队伍立时大乱。韩信趁势反击,赵军大败,陈余战死,赵王被俘。 居然打胜了,这是为什么呢?”韩信说:“兵法上不是也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 “背水一战”比喻处于绝境之中,为求生路而决一死战。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负荆请罪

战国时代,强大的秦国常常欺负赵国。在代表赵国出使秦国中,蔺相如智勇双全,把和氏璧安全带回赵国,在渑池大会上又保全了赵国的荣誉,被拜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战后,有人问:“兵法上说,要背山、面水列阵,这次我们背水而战,上卿,地位跃居大将军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说:“我为赵国立了多少汗马功劳,才有今天。蔺相如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倒爬到我头上来了。哼!见到蔺相如,我一定要给他点颜色看看。”为避免和廉颇见面,蔺相如就称病不上朝。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门,远远的瞧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过来,赶快退到小巷子里,让廉颇的车马先过去。蔺相如的门客们觉得蔺相如胆小怕事,请求离去。蔺相如劝阻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比,哪一个厉害些?”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些。”蔺相如说:“对呀!秦王我都不怕,我怎么会怕廉将军呢?秦国不敢来侵犯赵国,就是因为我们赵国文臣武将团结一心。如果我们两人不和,秦国就有机可乘了。”廉颇知道了,赤着膀子,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家里请罪,他说:“我是个粗人,见识少,气量窄。哪儿知道您竟如此容忍我,请您处罚我吧。”

“负荆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防微杜渐

.汉和帝即位后,窦太后专权,窦宪兄弟把持了国家的军政大权,朝政混乱不堪。窦氏家族仗势横行乡里,鱼肉百姓,人们敢怒不敢言。 有一年发生日食。司马丁鸿上书汉和帝说:“太阳是君王的象征,月亮是代表臣子的。日食现象象征君王的权力被臣子侵夺,陛下千万要小心。在历史上,日蚀出现过三十六次,国君被臣子杀死的有三十二人,都是因为臣子的权力太大了!”“日蚀的出现,是上天在警告我们,我们应该引起重视啊。穿透岩石的水,开始时都是涓涓细流,参天的大树,也是由刚发芽的小树长成的。人们常常忽略了微小的事情,而造成祸患。如果陛下能亲自处理朝政,

“防微杜渐”在不良事物刚露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其发展。

(出自《后汉书?丁鸿传》)

鹤归华表

.在苍凉古迈的关东大地,山峦无尽,岭岱莽莽。在这连绵的山岭中,有近千座状似莲花的奇峰组成的千山。千山,古称为千朵莲花山,又名千华山,

归来的传说而得名。

据晋陶潜《搜神后记》中记载,汉朝时,辽东人丁令威,在灵虚山学道。后来,经过多年的苦修,丁令威得道成仙。千年后,他化成一只仙鹤飞回到辽东,落在城门前的华表柱上。有一少年,见此,就拉起弓弦想射他。丁令威就飞到空中,徘徊良久,不肯离去,并说道:“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说完后,他冲天飞去。

后世常用“鹤归华表”感叹人世的变迁。

半途而废

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时,心中平静淡然,叫做“中”,但喜怒哀乐是人人都有而不可避免的,它们必然要表现出来。表现出来而有所节度,大家心平气和,社会秩序井然,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

孔子说:“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俸禄可以放弃,雪白的刀刃可以践踏,从小地方着手,在祸患刚露头的时候防止它,这样国家就能够长治久安了。”也叫积翠山。千山第一高峰是仙人台,海拔708.3米,它以丁令威成仙化鹤叫做“和”。二者协调和谐,这便是“中和”。人人都达到“中和”的境界,中庸却不容易做到。”“专走极端,做些怪诞的事情来欺世盗名,后世或许有人会记述他,为他立传,但我是绝不会这样做的。有些品德不错的人按照中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废,不能坚持下去,而我是绝不会停止的。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无闻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这只有圣人

才能做得到。”

“半途而废”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止,有始无终。

(出自《中庸》)

安身之地

刘备投奔荆州刘表,刘表派刘备驻守新野。在新野,刘备诸葛亮巧用火攻,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将夏侯??。刘备担心曹操会来报复,诸葛亮说:“新野是个小县,不能久居,最近听说刘表病在旦夕,可乘此机会,夺取荆州作为安身之地,也许可以抵抗曹操。”刘备说:“你说得很好,但是我受刘表的恩,怎能忍心呢?”诸葛亮说:“你今天不取,过后一定会后悔的!”刘备说:“我宁可死,也不忍心作忘恩负义的事情。”

“安身之处”喻指建立事业的根基。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五里雾中

.张楷,字公超,是东汉人,对道学很有研究,门徒常常上百人。每天造访他的人车马盈门,填塞街巷,有人便在他家附近开办旅舍饭馆赚钱,张楷只好搬家。张楷很穷,以摆摊卖药维持生计。

永和年间,被推荐出任长陵(今咸阳市东)县令,张楷不就,搬到华山峪隐居,一时到华山峪求道者很多,致使华山峪成了集市,人们索性把华山峪叫成公超谷。张楷能在五里范围内弥漫云雾,人们把学道叫“学雾”。元和三年,皇帝召他,他又推脱了。张楷活了70岁。

“五里雾中”原指修道,现形容迷离恍惚、不知所从的状态。

(出自《后汉书?张楷传》)。

原宪桑枢

原宪是孔子的弟子。他的小屋是茅草搭的,门是蒿草编成的,门枢是桑树条。柱着藜木拐杖开门迎接他。子贡问:“您生病了吗?”原宪说:“我听说,没有财产叫贫困,学道而不能身体力行叫病,我是贫困不是生病。”子贡听

了面有愧色。

因为生命胜于饮食,身体胜于衣服。”

“原宪桑枢”喻指安贫乐道。 (出自《庄子?让王》和《耶稣传》)

文章憎命 子贡穿着雪白的衣服、驾着高大的马车来拜访他。原宪戴着破裂开口的帽子、耶酥对门徒们说:“我告诉你们,不要为吃什么担忧,也不要为穿什么忧虑。.唐宪宗元和初年,30岁的诗人贾岛抱着“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的豪被人称为“举场十恶”。到后来,贾岛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到田野里去摘野

菜充饥。 气,来到长安参加科举,然而时运不济,屡试不中,考到60岁了也没考上,唐代诗人孟郊一生贫困潦倒。41岁入长安赶考落榜,心情非常沮丧,说自己的心被刀割伤了。43岁再考又落榜了,晚上睡不着觉,要起来感叹多次,连梦都不能作完整。46岁时才考上,高兴的写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可是由于不善交际,四年后才得了个县尉的小官,64岁时贫病而

死。

“文章憎命”形容有才能的人遭遇不好。

(出自《天末怀李白》)

朝三暮

四、

.通达事理的人知道天下就是那么一回事,因此不会为了得到什么而特别追求,做起事来总是心平气和。总是心平气和去做事的人,会渐渐体察到这个道理,体察到了,也就离道不远了。做而无求。

不知道这个道理而劳心费神的人,叫做‘朝三’。什么叫‘朝三’呢?有一个养猴子的人给猴子喂栗子吃,说:“早上三颗,晚上四颗。”猴子都非常生气。主人便说:“既然这样,那么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好了。”猴子们都很高兴。实质没有什么差异,只是情绪发生了改变。

“朝三暮四”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表面假象蒙骗。现指人说话、办事反复无常、经常变卦。 (出自《庄子?齐物论》)

圣人之勇

.孔子周游列国,到了卫国匡城,被人包围了好几圈,孔子的琴声和歌声一孔子说:“仲由,让我来告诉你吧!我想摆脱困境已经很久了,可还是不能杜甫说“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说命运要磨练磨练文章写得好的人。

所以圣人没有高兴和不高兴的,只是随自然规律而行,我是我,事情是事情。直没有停过。子路跑进去见孔子,说:“老师怎么还有闲情弹琴唱歌呢?” 避免,这是天命啊。我想寻求通达已经很久了,结果还是不行,这是时运不碰上了桀纣那个时代,天下没有得意的人,这也并不是人们的智慧低下,是时势造成这样的。那在水里行走不怕蛟龙的,是渔夫的勇气;在陆地行走不怕犀牛、老虎的,是猎人的勇气;雪白的刀子架在面前,把死亡看做和生存没有区别的,是壮士的勇气;知道穷困是命运,知道通达需要时机,面临大灾难而不会畏惧的,需要圣人的勇气。仲由啊,安静些吧!我的命运已经上

天已经安排好了。”

没有多久,带领士兵的将官进来了,抱歉的说:“我们以为您是阳虎,所以把您围了起来;现在我们知道您不是的,很对不起,我们在此向您道歉并撤

退士兵。”

(阳虎是鲁国贵族季氏的家臣,曾经侵犯卫国匡城百姓,当地百姓痛恨他。孔子面貌像阳虎,所以发生误会。)

(出自《庄子?秋水》)

闻所未闻

刘邦刚刚平定天下,汉人尉他在南越自立为王。刘邦派遣陆贾出使南越。尉他傲慢的坐着接见陆贾。陆贾说:“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纷纷而起,汉当时强大无比。但是汉王只用五年时间就平定了中国。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现在大汉天子不愿百姓再受战争之苦,派遣我来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捣毁你的祖坟,诛灭您的宗族,再派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自己就济啊。碰上了尧舜那个时代,天下没有失意的人,这并不是人们的智慧高明;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纷纷归顺他,您理应到郊外远迎,拜倒称臣,但是您却如此桀傲不驯。倘若让朝廷知道了,会杀了您而投降汉朝。”

尉他立刻站起身来,向陆贾道歉。通过交谈,尉他说:“南越人当中没有一个和我谈得来,等到你来到这里,使我每天都能听到了以前从没有听到过的

事。”

“闻所未闻”形容事物新奇罕见。 (出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沐猴而冠

项羽说:“读书有什么用,只能记名姓而已。学剑也只能抵挡一个人,我要学能抵挡万人的本事。”

后来项羽带兵攻入咸阳,杀了秦二世子婴,烧了秦朝的宫殿,收拾了秦朝许多宝贝财物就准备回去。有人劝他说:“关中这个地方很险要,土地肥饶,可以建都称霸。”项羽见宫殿都烧毁了,又想著赶快还乡,说:“富贵了不回家乡,就像穿著锦绣衣服在黑暗中行走一样,谁会知道呢!”劝说的人叹道:“人家说项羽像只戴著帽子的猕猴,徒有虚名,果然不错。” “江东虽然小,也有方圆千里的地方,几十万人口,也可以称王啊。”项羽.项羽小的时候,不好好读书,后来改学剑,也不肯用功,他的叔父很生气。后来项羽在垓下打了败仗,逃到乌江,乌江亭长有一只小船,劝他渡江,说:说:“是老天要亡我,我为什么要渡江呢!开始我和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而来,

“沐猴而冠”比喻虚有其表,没有真正的能力。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现在无一生还,即使江东父老可怜我、让我称王,我又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

穿井得人

了让老百姓懂得乐舞,舜派夔到各地去传播音乐。有人建议再派些人去协助.鲁哀公问孔子说:“听说舜的乐师夔只有一只脚,可信吗?”孔子说:“为他,舜说:‘音乐之本,贵在能和。像夔这样精通音律的人,一个就足够了。’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每天要有一个专人负责出外打水。后来,他家凿了一口井,用不着再派人出去打水了,告诉别人说:“我家开了一口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消息,立即把它传出去了,说:“丁家开井,挖出了一个人。”很快,全国各地都在谈论着这件事。终于传到了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国君派人到丁家去查问。丁氏说:“我是说省出一个打水的人,家里多了一个劳力,不是说在井中挖出了一个人呀!”

“穿井得人”比喻话传来传去而失真。 (出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风起云飞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经过连年的征战,刘邦后来居上,战胜了项羽,赢得了天下。可是没几天,淮南王英布造反,军势极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在得胜回朝途中,刘邦顺路回了趟故乡沛县,和昔日的朋友、邻里叙旧畅饮了十几天。一次在热闹的酒席上,想起天下的安危,刘邦伤感

的唱道: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所以说‘夔一足’(夔一个人就够了),不是‘一足’(夔有一只脚)啊。”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风起云飞”喻天下大乱,有时也指触景伤情。

(出自《汉书?高帝纪》)

前程万里

.汉朝的贾逵家里很穷,他姐姐每天都抱着5岁的贾逵隔着篱笆听邻居家的生,你怎么会知道天下有《三坟》、《五典》这些古书,而且背诵起来不漏一句呢?”贾逵答道:“当年,你抱着我隔着篱笆旁听邻家读书,至今仍没有忘记其中的任何一句。”不到20岁就有许多人来跟着他学习。 唐朝的宰相崔铉从小就很聪明。一次他跟父亲去拜访名士韩?辍:??曛缸欲拟飞腾未有因。万里碧霄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人。”韩?晁担骸罢飧龊⒆涌梢运涤型蚶锴俺贪。?

“前程万里”比喻前途远大,不可限量。

(出自《太平广记》)

开门揖盗 孩子们读书。10岁时,贾逵能背《六经》。姐姐问:“我们家从没有请过先偶苌系挠ソ兴?歌咏。崔铉接过纸笔,很快就作了首诗:“天边心性架头身,.三国时代,江东的孙策遭了暗算,重伤而死。他的弟弟孙权这时才15岁,“现在天下大乱,豺狼满道,如果你只顾悲啼,不理国事„„这好比大开着朝服,登朝理事,视察军队,安定了军心、民心。 天天啼哭,无法处理朝政。大臣们劝说没用,都很着急。谋士张昭对孙权说:房门,拱着手把强盗请?M来,必将自取其祸。”孙权觉得说的对,马上换了吕布被曹操大军围在下邳城。谋士陈宫建议吕布屯兵于城外,自己领兵守城,以形成犄角之势,只等曹操粮食用尽。吕布回去收拾东西,他的妻子说:“你一个人孤军远出,如果一旦有变,我可怎么办呀?”三天后陈宫来催,吕布说:“我想还是死守城池为好。”陈宫又献计说:“听说曹军的粮草早晚将“曹操诡计多端,我们最好不要轻举妄动。”后来城破,吕布被杀。 “开门揖盗”的意思是开门请强盗?M来。比喻引?M坏人,招来祸患。

(出自《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和《三国演义》)

难能可贵

子路、子贡和冉有都是孔子的弟子。

内乱,孔悝被劫持,子路知道消息后,马上赶往京城救难。到了城外,遇到卫国大夫高柴由城内逃出,高柴劝子路不要进去,子路说:“我拿孔悝的俸禄,就应该救孔悝的难。”进城后被杀。 至。请将军准备引精兵去断其粮道。”吕布又被妻子劝住了,出来对陈宫说:子路很勇敢。子路63岁时是卫国大夫孔悝的家臣。鲁哀公十五年,卫国发生子贡的言语绝世无双。叔孙武叔说:“子贡比孔子贤能。”子贡知道后,说:“拿围墙来做比喻吧,我的墙齐肩高,站在墙外,就能看到我家里富丽堂皇;进得去门的人太少了,叔孙先生这么说,也是可以理解的!” “冉有多才多艺,从政有什么不可以的?”季康子就请冉有辅佐自己。鲁哀公十一年,齐国军队攻打鲁国,冉有力排众议,帅领鲁国军队抵抗强敌,获

得了胜利。

宋代的苏东坡说:“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子者,皆天下之孔子的墙几丈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就看不见雄伟壮观、多姿多彩的景象。冉有有治国才能。鲁国的大夫季康子问孔子:“冉有可以从政吗?”孔子说:

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

“难能可贵”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了不起。

(出自《论语》和苏轼《荀卿论》)

食言而肥

春秋时代,鲁国有个大臣叫孟武伯,他最大的毛病是说话不算数。有一天鲁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参加了。在宴席上,孟武伯不喜欢另一位大臣郑重,便故意问他:“郑先生怎么越来越胖了?”哀公听见了,说:“一个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诺言,当然会胖起来呀!”

晋朝有个人叫殷羡。曾经做过豫章郡的太守,当他卸任离开豫章回京城时,很多人托他带信,他都答应了。当他走到长江边时,便把这些信全部扔到水里,说:“都请到水里去吧!要沉要浮随你们自由,我殷羡不当太守了,可也不能给人家当信使啊!” “食言而肥”指不守信用。

(出自《左传?哀公二十五年》和《世说新语》)

对症下药

.华佗是东汉名医。有一次官吏倪寻和李延都感到头疼发热,找华佗看病,华佗诊断病情后,给倪寻开了下泻药,给李延开了发汗药。两人感到奇怪,问华佗问什么同样的并用不同的药,华佗说:“倪寻的病是由内伤引起的,李延是因为外部受凉而引起感冒。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一样。”他们回去后按药方服药,第二天病都好了。

孔子是春秋时代的思想家。学生子路问孔子:“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是不是应该马上去做呢?”孔子说:“家里有父亲兄长在,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再说,哪能马上去做呢?”学生冉有也这样问,孔子说:“听到了就去做。”学生公西华就问孔子:“您老人家为什么给他两个不同的答复呢?”孔子就说:“冉有做事退缩,所以我要鼓励鼓励他;子路胆量有两个人的大,做事果敢,所以我要抑制抑制他。”

“对症下药”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 (出自《三国志?魏志?华陀传》和《论语?先?M》)

白驹过隙

.人的生命太短暂,庄子说:“在天地间,人的生命就像白色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跃而过。”但是要是不明白生命的真正意义,再长寿也是枉然。苏轼说:“曾经有三个老人相遇,问他们的年龄。一人说:‘我记不清我的年龄了,但记得少年时和盘古是好朋友。’一人说:‘海水变成桑田时,我就放下一个筹码,现在我的筹码已经堆满十间屋子了。’一人说:‘我吃蟠桃时,把桃核扔在昆仑山下,现在桃核已经和昆仑山一样高了。’以我来看,这三人和蜉蝣朝菌(都只能活几个时辰)也没有什么区别。”

“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出自《庄子?知北游》和《苏轼集?志林五十五条?异事》)

暮夜无知

五十多岁杨震被逼不过,只得出来做官。他去东莱出任太守,路过山东昌邑时,他以前推荐的秀才王密,正好担任昌邑县令。王密夜晚抱着十斤的?S金来要送给杨震。杨震说:“我深知你的为人,为何你对我却一无所知?”王密说:“放心吧,三更半夜的,没人知道这件事。”杨震说:“天知、地杨震是东汉时华阴人,以教授学生为生,由于正直、博学,人称“关西孔子”。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王密很羞愧。

他在太尉任内,中常侍李闰为了他哥哥升职,通过汉安帝的舅舅耿室和后兄阎显先后向杨震说情,都被杨震谢绝了。原来李闰又请国舅耿宝向杨震推荐,而且这也是皇上的意思”。杨震说:“既然是圣旨,请出示尚书府的文书,这样才有根据。”耿宝被驳得哑口无言。

杨震虽然坐了高官,可是他的子女还吃着家常饭菜、出门没有车坐。有人劝这个遗产不是很丰厚吗?” (出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温人之周

战国时代,诸侯并起,周朝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

有一次魏国温城有一个人要去周朝,周朝边境不准他入境,问他:“你是外于是官吏就把他拘留起来。这时周天子派人来问:“你既然不是周朝人,却又不承认自己是外国人,这是为什么呢?”

那人说:“我读过《诗经》,书上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如今既然周天子君临天下,那么我就是天子的臣民,又怎么能说我是外国人呢?”周王听了,便把他放了。 “温人之周”比喻对的事情要坚持到底。

月怀一鸡 耿宝对杨震说:“李常侍?F在是皇上眼前红人,希望对他哥哥能从优提拔,他要为子孙后代考虑考虑。杨震说:“让后世知道他们都是清白人家的子孙,“暮夜无知”原指夜里做的事情,?]有人知道。后人用来比喻暗中贿赂。

国人吗?”那人说:“我是周朝人。”可是问他的周朝的住处,却答不上来,.孟子善于运用比喻来说明自己的主张。孟子说治理天下是很容易的事,只是君王想不想做的问题,并不是他能不能做。齐宣王问:“想不想做和能不是真的做不到;若是为长辈折条树枝,告诉人说:‘我做不到’,是不愿意做,不是做不到啊!治理国家没有挟太山超北海那样难,只是折条树枝那样简单。赡养我的父母,从而赡养别人的父母,爱护我的孩子,从而爱护别人的孩子,那么治理天下就像翻一下手掌那么容易„„”

宋国大夫戴盈之决定减免百姓的部分捐税,但又说:“今年年内还办不到,请让我先稍微减一些,等到明年再彻底实行,怎么样?”孟子说:“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劝他说:‘这不是正派人的行为!’他便说:‘好吧,我知道这不好了。这样吧,请允许我少偷一点,原来每天偷一只,以后改为每月偷一只,到了明年,我就彻底洗手不干了’—如果知道这种行为不合于道义,就应该赶快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出自《孟子》) 树欲静而风不止

一次孔子在路上见到一个人坐在路边哭得很伤心,便问他为何如此伤心。那人说:“因为我犯过三个错误,想起来就伤心。年轻时忙着做学问,没有好好侍奉父母,反而要他们照顾我。我自命清高,做事不够尽心尽力,妨碍了树欲静而风不止,现在我想好好弥补这一切,可是岁月已经过去了,父母去能做有什么区别?”孟子说:“挟着太山跨越北海,告诉人说:‘我做不到’,“月怀一鸡”指那些明知道自己错了,却故意拖延时间,不肯及时改正的人。我的升职。从小对朋友不友善,大家都不愿亲近我,现在年纪大了觉得孤单。世了,朋友不再来了,我年龄也大了。每每想起,我就禁不住伤心。”

“树欲静而风不止”比喻客观环境不以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

(出自《韩诗外传》)

歧路亡羊

.杨朱是战国时代的人。有一天,杨朱的弟弟杨布穿了一件白衣服出门。回来时,因为天下雨,就在朋友处借穿了一件黑衣服回来了。他家的狗追着他狂叫。杨布很生气,拿了棒子要打狗。杨朱劝他说:“不要打狗了,你平心静气的想一想:假使你的狗出去的时候,是一条白的,回来时变成了一条黑狗,你是不是就能认出来呢?”

杨朱的邻居走失了一只羊。邻居全家出动去找寻,又来找杨朱的学生帮忙。杨朱说:“只是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要那么多人去找呢?”邻居说:“因为岔道太多。”晚上大家空手回来了,杨朱问:“怎么去了这么多人还找不到杨朱一整天都没有说话。

“歧路亡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高三成语备考:成语故事汇编

(二) 高三成语备考:成语故事汇编

(三)

/www.xwbs.com33

何去何从

楚怀王由于听信谗言,将直言進谏的屈原流放,三年后也不召回。屈原去找呢?”邻居说:“哎,岔道上还有岔道,我们不知道羊跑到哪条路上去了。”长沙市雅礼中学徐昌才辑录2004-8-17来源|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http:/算卦的郑詹尹说:“我心里有不明白的,想请先生指教。”詹尹拿起龟策(算卦具)说:“您想知道什么?”

屈原问:“我应该刚正不阿保持我的忠诚呢,还是迎来送往安享天年算了?是去田地里努力耕作呢,还是与士大夫往来求取名声?是为了進谏忘记身家性命呢,还是苟且偷生保持富贵?应该像千里马一样桀骜不驯呢,还是像水中的凫一样随波上下?这些哪个好哪个坏?我应该何去何从?” 詹尹放下龟策说:“对不起!用您的心去做您想做的事吧。龟策算不出来您

问的。”

“何去何从”指在重大问题上方向性的选择。

(出自屈原《卜居》)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历史典故即出于此。

公元316年,西晋王朝灭亡。公元357年,苻坚称大秦天王,灭前燕、前凉及代国,最终统一北方。在南方,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建立东晋王朝。东晋占有今汉水、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这样,形成了秦晋

南北对峙的局面。

公元383年五月,苻坚不顾群臣反对,决意攻取东晋。八月,苻坚率步兵六十余万、骑兵二十七万、“羽林军”三万余骑;前后千里,旌鼓相望,直逼东晋。苻坚骄狂地说,以此强兵百万,“投鞭可以断流”,何愁东晋不灭?晋武帝则采纳了谢安、桓冲等人的主张,坚决抵抗。他派将军谢石、谢玄等率兵八万沿淮河西進,以拒秦军;又派将军胡彬率领水军五千增援战略要地公元383年东晋与前秦在今安徽寿县一带進行了一场大战,史称“淝水之战”。

寿阳(今安徽寿县)。

同年十日十八日,秦军前锋攻占寿阳。胡彬所部水军走到半路,得知寿阳失守,退守硖石(在寿县西北二十五里〕。秦军为了阻挡晋军主力西進,又派兵五万進至洛涧(今安徽怀远县以南之洛水),并在洛口设置木栅,阻断淮河交通。胡彬因困守硖石,粮食用尽,处境十分艰难,写信要求谢石增援。不料胡彬的信被秦军進获。苻坚认为晋军兵力很少,粮食十分困难,应该抓紧進攻,遂把主力留在项城(今河南项城县境),带了八千骑兵赶到寿阳。苻坚先派尚书朱序到晋军劝降。朱序原来是东晋防守襄阳的将领,襄阳失守时被俘。朱序到晋军以后,不仅没有劝降,反而透露了秦军情况,并且建议说,如果秦兵百万全部到达,晋军难以抵抗,现在应趁它还没有到齐,迅速出击,打击它的前锋,大军就会溃散。晋军将领谢石、谢玄听从了朱序的建议,于十一月派刘牢之率精兵五千進攻洛涧。刘牢之分兵一部到秦军侧后,断敌退路,亲自率兵强渡洛涧,夜袭秦军大营。秦军抵挡不住。主将梁成战死,五万秦兵大溃,抢渡淮水,淹死一万五千余人。洛涧的胜利,鼓舞了晋军的土气。晋军乘胜追击,一举推至淝水东岸,与秦兵隔河对峙。苻坚登上寿阳城头,望见东晋军队布阵严整,心中暗暗吃惊。又见淝水东面八公山上洛涧失利后,秦军沿着淝水西岸布阵,阻止晋军反攻。晋军将领谢玄派人对苻坚的弟弟苻融说;如果你把军队稍向后撤,让出一块地方,使晋军渡过淝水,两军一决胜负!秦军诸将都认为不能让晋军渡河,但符坚却说:可以稍退一步,等到晋军兵马渡河至一半时突然袭击,再用铁骑数十万攻击,一定可以取胜。于是苻融指挥秦军后撤。秦军本来内部不稳,这一撤,秦军以为草木摇动,以为都是埋伏的晋兵,不由连连感叹:“此亦劲敌涧谓弱也”。 前锋被打败了,顿时大乱,一溃千里,不可遏止。晋军以精锐八千涉渡肥水,展开猛烈攻击。符坚中流箭,临阵斩苻融。晋军乘势迫击,秦军人马相踏,投水死者不可胜计,肥水为之不流。其他军众弃甲,昼夜溃退,听到风声鹤唳,以为是东晋追兵,草行露宿,饥寒交迫,死去十分之七八。及至洛阳,

只剩下10余万人。

后世用成语“草木皆兵”来形容人在极度恐慌时,一有风吹草动便疑神疑鬼的样子;以“风声鹤唳”来形容人极度恐慌以致于自相惊扰的样子。

(出《《晋书.谢玄传》)

枭将东徙

汉代的刘向为了说明“知己者不怨人”的道理,举了个寓言故事:枭(一种猛禽)遇到鸠(一种水鸟)。鸠问它:“你要去哪里?”枭说:“我要搬到东方去住。”鸠问它为什么,枭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所以我要搬到东方去。”鸠说:“那你就改一改你的叫声吧,如果你不改的话,你到了东方,东方的人也会讨厌你的。” “枭将东徙”比喻解决问题要从根本上着手。

(出自刘向《说苑?谈丛》)

一手遮天

李斯原是楚国上蔡人,后来到了秦国,劝说秦王,用金钱收买六国的诸侯大臣,收买不了的,就派人刺杀;离间六国的关系,然后派兵攻打。二十多年后,秦王统一了天下。李斯又上书说:“天下会大乱,是因为有各种学说流派,人听進去了,心里就会想别的。现在天下统一了,请制订完备的法令,请将诸子百家的书全部毁掉,天下就太平了。”秦始皇照办了。 晚唐诗人曹邺说:“用欺骗挑拨来获取国家利益是不对的,用法律来限制人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一手遮天”形容仗势弄权,欺上瞒下。

(出自曹邺《读李斯传》)

风吹雨打

杜甫在长安过了十年寄人篱下的生活,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了,潼关失守,四十五岁的杜甫去投奔肃宗皇帝,半路被抓,半年后逃出,在彭原郡见到肃宗,被封为左拾遗。不久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三年后,关中大饥荒,杜甫的孩子被饿死了好几个,生活难以维持,只好弃官逃难到成都,在朋友帮助下盖起了草屋,过了几年比较安定的生活。 有一次,杜甫在江边散步,忽然闻到阵阵馨香,原来是江边的楸树零零星星已经开花了。杜甫叹道:“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不久朋友死了,蜀中战乱不止,杜甫又开始了四处漂流的生活。 “风吹雨打”比喻对弱小生命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

(出自杜甫?《三绝句

(一)》)

感戴二天 苏章是东汉时扶风人。

他当冀州刺史时,与属下清河郡太守是同窗好友。有一次,苏章巡察到了清河郡,查知郡守贪赃枉法,而且证据确凿。晚上苏章请清河郡守来吃晚饭。席间,郡守见苏章和他叙述往日的情谊,渐渐地将紧张的心情放下了,说:“人人头上都只有一个青天,而我却有两个。”苏章说:“今天喝酒,全是民的思想是自取灭亡。一个人的手要掩住天下人的眼睛,这怎么可能呢!(难私交;明天办案,却是公事,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第二天在公堂上,苏章在历数了清河郡守的罪行后,依法将他免职了。 “感戴二天”比喻对他人的帮助感激不尽。

(出自《后汉书?苏章传》)

猛志常在

《山海经?北海经》中记载: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游泳时不幸淹死了。她死后变成了叫精卫的鸟,常常从远隔千里的西山衔来木石,投到东海里,想把它填平。《山海经?海外西经》中讲:刑天与黄帝争天下,最后被砍了头,扔到常羊山。刑天没了头,就把自己的乳头变成眼睛,把肚脐变成嘴,挥舞着盾牌和斧子,要和黄帝继续战斗。

晋代诗人陶渊明写道:“精卫衔来小树枝想填平东海,刑天死了还挥舞着盾牌和斧子,他们的雄心壮志真是可歌可泣。” “猛志常在”比喻雄心壮志,至死不变。 (出自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汗牛充栋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后世尊他为圣人,当时就有三千人跟随他学习。当时也就是要用《春秋》来让人们明白“义”。但是孔子一生没有写什么自己的著作,只是“述而不作”。

《论语》中说,有一次子贡向孔子请教“天道”的问题,孔子说:“我不想说这个。”子贡说:“夫子如果不说的话,我们如何能照着去做呢?”孔子说:“天道怎么能说得清呢──四季因它而运行,万物因它而生长。天道怎为了教学的需要,孔子曾经整理和修改过《春秋》等。孔子说“春秋以义”,么能说得清呢?”这也许是孔子不写的原因吧。

唐代柳宗元说:“自从孔子修改过《春秋》以后,给它作传的人就多起来了,后来历朝历代,都有成百上千的人为它们作注讲疏,写出了很多见解不一的著作。这些书堆起来能塞满屋子,运出去要使牛马都累得出汗。”

“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 (出自唐?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

冻浦鱼惊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有行孝道成仙的东晋道士许逊,还有晋时为母卧冰求鲤的王祥,等等。后来,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演变为成语“冻浦鱼惊”,为孝亲之典。

王祥,字休征,琅邪人,是个至孝之人。他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待他不慈,数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不好,于是失去了父爱。他每天被责命清扫牛房。父母有病,他衣不解带地事奉他们,毫无怨色。

有一次,继母重病,要以鲤鱼做药。当时天寒冰冻,王祥不顾严寒,来到河中,解开衣服,卧冰求鲤。这时,冰忽然自动裂开,一双鲤鱼跃出河面,王祥持鱼而归。一片孝心,如愿得偿。 乡人惊叹,以为是他的一片孝心感动上天所致。

(出《晋书?王祥传》)

卖刀买牛 龚遂是汉朝平阳人。

汉宣帝时,渤海各郡收成不好,盗贼纷纷出现,官府无法制服。宣帝就任命当时就有五家《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邹氏传》、《夹氏传》。龚遂为渤海郡太守。龚遂走到半路,郡中就派出军队来迎接他。龚遂打发他们回去,命令郡中各县:那些拿着锄头镰刀的都是良民,官吏们不得查问;拿着兵器的才是盗贼。等到龚遂来到郡府时,许多抢劫的都散伙了,丢掉他们手中的兵器,纷纷拿起了锄头镰刀。于是龚遂打开地方的粮仓,赈济贫苦百姓,选用廉洁的地方官吏,安抚百姓。

渤海一带风俗奢侈、不喜农业生产,龚遂就下令:郡中每个人要种一株榆树、他说:“为什么把牛带在身上呢?”春夏农忙季节鼓励百姓下地劳动,秋冬时督促人们收获庄稼,又教百姓多种植瓜果。不久人们都有了积蓄,犯罪和

打官司的都没有了。 “卖刀买牛”比喻弃恶从善。 (出自《汉书卷八十九》)

饮鸩止渴

东汉的霍諝,从小就很有胆识。他十五岁时,他舅舅宋光由于秉公执法,得不可能干这种事,就给大将军梁商写信,为舅舅辩白。信中说:“宋光身为州郡的长官,一向奉公守法,以便更好地为朝廷效力。他怎么会冒着死罪去篡改诏书呢?这不就是人为了充饥去吃附子(一种草药,有剧毒),为了解渴去饮鸩(“鸩”的羽毛泡过的毒酒)一样吗?如果这样的话,还没有進入肠胃,到了咽喉处就已经断气了。他怎么可能这样做呢?” “饮鸩止渴”比喻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其严重的结果。。 一畦韭菜;每家养两头猪、5只鸡。百姓有佩带刀剑的,劝他们卖掉刀剑买牛。罪了一些权贵,被他们诬告篡改诏书,关進了监狱。霍諝知道舅舅为人正直,梁商读了信,觉得说得有道理,把信拿给皇上看。不久,宋光被无罪释放。 (《后汉书?霍諝传》)

来处不易

朱柏庐是明末昆山人。他父亲在抵御清军时遇难,他扶着母亲、带着弟妹辗转流离,极是辛苦。清朝统一天下后,他无心为官,在乡里教授学生,潜心做学问,说“读书志在圣贤”。

他的学识很渊博,但他更重视人的品德培养。他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看见富贵而嫉妒的人最可耻,遇到贫困而骄傲的人最下贱。”“做了善事想要人看见,不是真正的善良,做了恶事害怕人知道,就是真正的恶。” “来处不易”表示事情的成功经过了艰苦努力。

(出自《朱子治家格言》)

同心同德

商纣王宠信妲己,过着酒池肉林的生活,谁要敢反对他,就会被挖心或受火烙之刑。老百姓被逼得活不下去了。周武王决定讨伐他,在盟津会师各路诸侯,举行了誓师大会。武王说:“将士们,请听我说!善良的人做善事,只把大臣当成贼人,把朋友当成仇敌。说自己代表天,作恶多端却无所畏惧。老百姓只能祈求上天让自己远离他。从前夏桀很强大,但是倒行逆施,上天就派成汤来将他流放。今天他们虽然有千万人,但是离心离德,我们虽然只有十个人,但是同心同德,上天一定会看见百姓的心愿、一定会听到百姓的声音。请让我们为老百姓讨伐他,请让我们把成汤的事业发扬光大。” 武王的军队势如破竹,在牧野打败了强大的商朝军队,商纣王自杀,商朝灭怕时间不够用。凶恶的人行起恶来,也怕时间不够用。现在商纣王荒淫无道,

亡了。

“同心同德”是指为同一个心愿,同一目的而努力。。

(出自《周书?泰誓中》)

心灰意冷

在去西天取经途中,唐僧不识妖怪红孩儿变化,不听孙悟空再三劝阻,非要

去得无踪无影。

等行者甩去重负,风已经停了。只见白龙马战兢兢嘶叫,行李丢在路下,八八戒说:“好大的风,我们各自掩面低头,师父也伏在马上吧。”行者说:“兄弟们,我们自此散了吧!”八戒说:“正是,趁早散了!想那西天路无穷无尽,几时到得了!”沙僧吃惊道:“师兄,你都说的是那里话。我们因千辛万苦到此,今天半途而废,岂不是违了菩萨的好意,坏了自己的德行,惹人耻笑!”行者说:“兄弟说的也是,我火眼金睛,奈何师父不听我的,故我有些意懒心灰,说各人散了。八戒,你说说看?”八戒说:“我刚才失口乱说了几句,其实也不该散。”行者喜道:“兄弟们,还要来结同心,收拾行李马匹,上山找那妖怪,搭救师父去。” “心灰意冷”指失去希望和勇气,意志消沉。

(出自《西游记?第四十回》)

为善最乐 搭救。红孩儿乘机使神通压住孙悟空,弄起一阵旋风,走石扬沙,摄了唐僧,戒伏在崖下呻吟,沙僧蹲在坡前叫唤。行者忙上前扯住二人问道:“师父呢?”为前生有罪,蒙观音菩萨劝化,皈依佛门,保护唐僧上西方取经,将功折罪。刘苍是刘秀的儿子,建武十五年封东平公,十七年進爵为王。刘苍博学多才,汉明帝对他很器重,每次外出巡视,都把京城交给他管理。刘苍虽然地位很高,却毫无骄奢淫逸的贵族习气,而且很关心百姓的生活,还常常提醒汉明帝,为东汉初年的“太平盛世”作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他品德浑厚、待人至诚,声望也越来越高,他非常不安,多次请求辞去回东平后,刘苍仍对国家大事提了许多有益的见解。汉明帝很关心他,有一次问他在家里做什么最开心,刘苍说:“为善最乐”。

“为善最乐”是说做善事是最快乐的事。

(出自《后汉书?卷四十二》)

草木皆兵

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职务,想回他的封地东平国(今山东东平县),汉明帝拖了很久才答应。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

疑鬼的惊恐心理。

第二篇:《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读后感[大全]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篇1

《中国寓言故事》这本书,里面的寓言故事可多了:掩耳盗铃、南辕北辙、拔苗助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8篇,欢迎借鉴参考。今天晚上,我读了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题目叫《狐狸、狼与狮子》。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狼和狐狸是最好的朋友。一天,他俩捉到一只小鸡,狐狸出于礼节,把小鸡让给狼吃;狼为了面子,把小鸡让给狐狸。可是到了关键的时候,来了一头雄狮,狼连忙把小鸡送给狮子吃;而狐狸不但把小鸡送给狮子吃,还把自己的好朋友狼也送给狮子吃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狼和狐狸并不是什么真正的朋友,它们都很狡猾、虚伪。平时,它们捉到可口的食物,出于虚假的“礼节”和“面子”互相谦让。可是到了关键的时候,威胁到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时,就原形毕露了。狼为了讨好狮子,连忙把食物送给狮子吃;而狐狸更狡猾,不但把食物送给狮子,还把自己的好朋友狼也“送”给狮子吃。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篇2

真正的朋友是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不讲条件的。当朋友有困难时,主动伸出双手去帮助,一心为朋友着想,这才是真正的友情。我和同班的龚怡诺就是这样真正的朋友。我们一起上学,一起回家,形影不离。生活中我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无论我们谁遇到什么困难,对方都会给予真诚的帮助。

相信大家都看过或听过《伊索寓言》里的故事内容。它主要写一些富有哲理性、教育性的故事。其中《蛇与农夫》这个故事让我受益匪浅。这个故事是说:一位农夫发现一条快冻死的蛇,于是他就想救它。蛇在农夫的怀抱里苏醒后,反而把农夫咬死了。这个故事说明了: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篇3

由此记起曾经一次,我在公共汽车上看见一个人,他鬼鬼祟祟,在本不是很拥挤的过道上故意前推后挤。我心想:他一定是扒手。于是,我特意看了他一眼,示意他:绝不能胡作非为,不然我就报警了。谁知不一会儿工夫他就从我的视线里消失了。不久,到了一个站台,一些乘客匆匆下了车,另一些乘客又急急忙忙涌了上来之后车门又关上了。这时一个乘客大声喊道:“我的钱包不见了!我的钱包不见了!”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小偷还是不怕我的警告,偷了别人的钱包。这件事和《蛇与农夫》一事是多么的相似、雷同啊!从这两件事里使我明白了:对恶人不能心慈手软,不能讲仁义,不然好人就会受到损失、伤害,正义就会受到威胁。

《胡闹的驴》讲的是驴学猴子跳到屋顶上乱蹦,讨了主人一顿好打,它还不明白自己哪里做错了。驴不实事求是,只知道模仿别人,好心却办了错事。

《公牛和青蛙》这个故事我在幼儿园时就听老师讲过,但妈妈没听过,我就又给妈妈讲了一遍。讲的是一只小青蛙不小心被公牛踩死,另一只却告诉妈妈:哥哥被大怪兽踩死了。妈妈不明白到底是什么,也不问清楚,就以鼓肚皮来比量怪兽大小,结果最后肚皮都胀破了。这说明不了解清楚情况,冒然行事就会得不偿失。

《披着狮子皮的驴》讲的是调皮的小驴披着狮子皮吓唬动物们,结果被狐狸一下就识破了。小驴冒充别人,欺骗别人是不对的,它就是一头驴怎么也变不成狮子的。狐狸很聪明,很有主意。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篇4

《狐狸和蛇》讲的是狐狸看到河里缠住荆棘在漂浮的蛇,就在岸上笑话蛇而不是想办法救它。狐狸很自私,没有爱心,这样做是错误的。蛇很勇敢,也很坚强,遇到危险时不放弃,努力想办法自救,这种做法和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伊索寓言》是一本经典名著,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翻开了它。

《伊索寓言》来自民间,所以社会低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得到了较突出的反映。如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鞑;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对社会不平等的抨击;对懦弱、懒惰的讽刺;对勇敢斗争的赞美。还有许多寓言,让我懂得了如何处世,如何做人,怎样辨别是非好坏,怎样变得聪明、智慧。

让我来向大家举几个例子吧。

《牧人和驴》:一个牧人在打猎的时候,发现了一只小狼,他见它可怜,就把它抱回家,和狗一起养着,它们长大后,就看护羊。有一天,一匹狼夜里来叼走了一只羊,狼就去追,可这羊已经被咬死了,它就和那一匹狼一起吃羊,它这时候才发现,羊肉是那么好吃。回家后,它什么都不想吃了。又有一天,狼又来偷羊,家狼就假装去追那只狼,跑出去后,就和野狼又一起吃羊。野狼好几天都不来了,狼就把羊叼来和狗一起吃。这一切都被牧羊人尽收眼底,第二天,他就把狼给杀了。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人不能相信恶的东西,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胆小鬼》这个故事,他讲了一个人,胆子很小,生活条件不好,却很贪财,总想得到不劳而获的财物。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累极了,背着柴下山回家去了。在山脚下的一条小路上,看见了一头金色的狮子,他不敢碰,心想:这到底是活的,还是雕像呢。那狮子一动不动,也不出声音,一定是雕像,这是神恩赐给我的,看我这样的穷,想让我卖一个好价钱。他向四周巡视了一遍,确定没有人,就抓起“狮子”的前爪和后爪,可它太重了,拿不起来。他好像很聪明似的想:人多力量大吗,我回去把家人找来一起搬。之后,他就跑回家去了。等他把家里的,男女老少都找来时,那个金狮子已经不见了。

它告诉我们做事一定要果断,不能拖拖拉拉的。否则,什么事情都变的很糟糕的。有一句话说的好,“效率就是金钱”。做事要讲究效率,如果做事慢了,就什么事情也办不好了。这就叫做“一事无成”。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篇5

《伊索寓言》我一定会好好收藏,因为它让我收益终生。

《中国寓言故事》是一个个奇妙的小故事组成的。他的里面有很多的好词好句。妈妈告诉我,里面的写作手法也很多,有拟人的,有比喻的,我认真地看着,虽然还不是很明白,但是我也很喜欢看。

这本书里也有几个小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重饵钓大鱼》说的有一位公子下了决心要钓一条大鱼,于是他精心的准备了几十斤重鱼饵,在海边等待鱼上钩。其间有人嘲笑他,有人议论他,有人甚至挖苦他。都说他异想天开。但他不为所动继续钓鱼。终于有一天,他钓到了一条很大很大的鱼。那条鱼咬住鱼钩就往深海里游去!公子最终战胜了大鱼。大鱼的肉也分给了所有的乡亲。读完这个故事,我懂得了一个人要干一件事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要不怕任何打击与困难才能成功!

《书呆子》这个故事在我看来有些幼稚。那书呆子为了吃羊肉和穿狐狸皮的衣服,竟然把这两个小动物请到家里来吃饭,并且告诉它们请吃饭的原因。当他说完原因以后,两只小动物都跑了。这个书呆子也太傻了,要是我我就不会这么做的。怎么也要讲点计谋啊!

《楚王葬马》说的是楚王非常喜欢马。对马的照顾无微不至。有一次一匹马死了,楚王很伤心。下令要用最高的级别来埋葬这匹马。他的想法引起了所有人的不满。大家都劝他。一匹马不用这么浪费。但是他却很生气地说到;“我的主意已定,谁再干出面说,我就杀了他!”就在这关键的时候,有一个大臣出面说了话,他说:“既然这样,我们就风风光光的来埋葬这匹马。我们让所有的百姓,所有的士兵都出来安葬这匹马!让所有的人都知道大王爱这匹马胜过爱自己的士兵,自己的百姓!大王不语了!关键的对话这是出现,大王问道:“那么你认为如何处置?”大臣说道:“自然是为将士和百姓们改善生活了!”

读完这个故事,我有些感触。原来说话办事也要注意方法。我和同学说话的时候,就往往很厉害,还爱着急!有些事情本来可以好好说就能办好的,我却很着急的不讲方法就去办这件事,结果却并不好。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篇6

这本书我还没有完全看完。但是这些故事对我的触动很大很大。妈妈总说让我做一个高尚的人,善良的人,诚实的人。虽然我还不能完全明白妈妈的意思,但是我却从心底深处知道,无论如何,一个男孩子,要有良好的修养。我知道自己有很多很多不足。这个暑假,在妈妈和爸爸的帮助下,我也读了不少书。我希望自己,也时刻提醒自己,做一个高尚的人,善良的人,诚实的人!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有许多寓言故事组成的,书中的每一个寓言故事看似很普通,但却都隐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好书。

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寓言故事是守株待兔,故事的原文是:“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解柱折颈而死。因耜其来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这则寓言幸辣的讽刺了那一些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像这样的寓言还有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掩耳盗铃比喻自欺欺人,拔苗助长比喻欲速则不达,这些寓言虽然都只是人们编造出来的,但却又让人觉得无比真实,从中的道理十分耐人寻味。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篇7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中心思想其实就是儒家教思想,忠义仁孝小弟为中心,教育我们有个好的品质,读完了这一本书后,更今我感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所在。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里面包括人们喜欢用的成语,如:“揠苗助长”、“黔驴技穷”、“叶公好龙”、“一叶障目”、“螳螂捕蝉”等等。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它讲的是齐宣王特别喜欢听别人吹竽,所以他着急了很多吹竽的高手来给他演奏。齐国首都临淄城外有一位复姓南郭的先生。他的生活非常拮据,经过朋友介绍进得宫中为齐宣王吹竽以养家糊口。尽管他不会吹竽,不过装模做样的也未被别人察觉。后来齐宣王去世了,新国王喜欢听独奏,便下令乐队每天一人值班为国王演奏,其余队员放假休息。他们都很高兴,只有南郭先生愁眉苦脸的,同伴们问他怎么了,他不好意思的说出了原因。原来啊,南郭先生他不会吹竽。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篇8

这篇成语故事告诉我,不要耍小聪明,总有一天会被发现的。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中间凑数是不行的,只会闹出笑话来。我以后一定会脚踏实地,好好学习不能像南郭先生一样滥竽充数。

寒风呼啸的寒假里,我又怀着激动的心情再一次畅游在书的海洋中,而现在我却被一本书深深地迷住了,那就是《中国古今寓言》。

我拿起这本书时,心中不由燃起激动之情。我再也按耐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于是就认真的阅读起来,我的眼睛简直就无法从书中的世界转移!突然我的眼睛一亮,翻到了《买椟还珠》这一个小故事,而这也让我受益匪浅,讲的是: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个颗珍珠和一个精美的盒子,后来他就拿去卖,只是有一个人来看,可是他却不看那颗价值连城的珍珠,而小心翼翼地捧起那精美的盒子,爱不释手。之后,顾客就花了大价钱买了这个盒子。这个寓言告诫我们:无论说话还是做事都要恰当,不能没有眼光。听到这里,我的心不由的一颤。原来,这一则小小的寓言故事竟让我懂得了如此的道理。我得出道理后,又像身负使命的使者一样,继续往下看。我接着又看到了《掩耳盗铃》、《高山流水》、《亡羊补牢》等等。这些寓言故事都让我记忆犹新,难以忘怀。其中《高山流水》是我们学过的课文《伯牙绝弦》中的词:形容乐曲高妙或知音难觅。而我们所要做的则需要用心看这本书。

《中国古今寓言》它就像一位教书育人的老师一般,带领我学到世界的真谛,而它又像一个与我形影不离的小伙伴一样,那样贴切。它也是我在书的天空下翱翔……

第三篇:古代勤学故事 中国古代勤学故事

1、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2、高凤流麦

后汉时,南阳有一书生名叫高凤,少时,家以农亩为业,他却专精诵读,昼夜不息。有一次,高凤的妻子下地干活,而庭院里又凉晒着小麦。为了防止鸡、豚糟蹋粮食,妻子让高凤在家看护。突然,天降暴雨。此时的高凤仍手持赶鸡的竹竿诵读经书呢。不知不觉中雨水将庭院中的小麦冲跑了。一会儿,高凤的妻子从地里赶回来了,一看,啊呀!简直是糟透了,小麦都被雨水冲走了,而自己的丈夫却悄然不知,仍在书中神游。在妻子的责问声中,高凤才恍如从梦中醒来。后来,人们用流麦、中庭麦等称美读书专致,用流麦士称书呆子。

3、苏秦刺股

战国时期的著名社会活动家、外交家苏秦,一次因多次游说秦王失败而返回故里。回家后,他的妻子不下床迎接他,嫂嫂不给他做饭,父母亲和他连话都不说。苏秦为之大耻,乃发奋读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后人用刺股、锥股、握股等形容勤学苦读,刻苦自励。

4、截蒲为牒

汉代有一位名叫路温舒的人,小时候他的父亲叫他去放羊。路温舒在放羊的同时,割取一些蒲草,回家后用蒲草编成蒲简,用蒲简来写字,后人用截蒲、削蒲、编蒲、题蒲等指苦学。

5、三余读书

三国时,有个名叫董遇的人,常常教育他的学生利用三余时间读书。所谓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后用三余泛指空闲时间。多用来指读书,有惜时之意。

6、陶侃运甓

晋时,有一个官至太尉的人陶侃,闲来无事时,常常是早上把砖(甓)从屋子里搬出去,天黑了又搬回来。循环往复,不知疲倦。一些人看见后不解其意,便问其缘由。陶侃回答说,恐怕攸闲惯了,将来不能干一番大事。后来,人们用运甓表示励志勤力,不畏往复;用运甓瓮、运甓人等指不安攸闲,发奋功业之人。

7、闻鸡起舞

《晋书middot;祖狄传》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祖狄和他的好朋友刘琨俱为司州主簿,二人常常互相勉励,立志为国效力。他们二人常常共被同寝半夜听到鸡叫,即起来操演武艺。后人用闻鸡起舞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发。

8、临池学书

古代一位书法家张芝,练习书法的时候,将其家中的衣帛都写上字,而后再洗净煮白,反复为之,尽将池水都染黑了。终于练就了一笔漂亮的草书。后人用临池学书、书练等形容刻苦学习书法。

9、悬梁苦读

古时后有一个刻苦好学的人叫孙文宝,他不分白天黑夜,总是在孜孜苦读。等到晚上疲劳不堪需要睡觉的时候,孙文宝仍然怕睡过头,耽搁太多的时间,于是他就用绳子把头发和屋顶上的大梁拴在一起,只要头一晃动即可醒来继续用功苦读。终于成为当世大儒。后人即用悬梁、悬头等指勤学苦读,奋发向上。

10、宋大祖赵匡胤

宋大祖赵匡胤建立宋王朝的时候,各地还存在着一些割据政权。统一全国的任务,直到他的弟弟赵光义当皇帝后才完成。赵光义即位后改名赵光灵,史称宋太宗。宋太宗统一全国后,立志宏扬传统文化,下令整理各种古籍。同时,又重视各种古代文化资料的收集。在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下令编纂《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三大类书,从而为保存和发扬我国的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太平御览》中引用的古书,十之七八现在已经无法看到了。所以,又可以说它是北宋前文化知识的总汇。这部书原名《太平编览》。编成后,宋大宗对它非常重视,规定自己每天看三卷,一年后全部看完;因而改名为《太平御览》,意思是太平兴国年间皇帝亲自阅读的书。宋太宗的政事非常繁忙,经常因处理其他事情而未能按计划阅读这部书,于是就在空暇的日子补读。侍臣怕他读得时间太久,影响身体健康,太宗说:只要翻开书卷阅读,就会有收益,所以我不觉得疲劳。

11、 韦编三绝

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夹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他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12、一日曝之,十日寒之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得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接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盼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日曝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曝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13、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有一天,李白在逃学的路上,看见一位老妈妈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棒,李白很奇怪,不明白老妈妈磨这根铁棒干什么,于是他就走上前很有礼貌地问:老妈妈,您磨这根铁棒干什么呀?老妈妈头也不抬,还在一个劲地磨:我的绣花针丢了,我要把它磨成一根针!李白一听吓了一跳,说:这可太不容易了!老妈妈抬起头来:铁棒磨成针是不容易,可是,时间长了就可以磨成针了。

14、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踉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便笑着对他开玩笑说:

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 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15、凿壁借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16、车胤囊萤夜读

车胤是东晋的的大臣,小时候勤奋好学,刻苦读书。他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可是家境贫寒,常常无钱买油点灯夜读。一个夏天的晚上,他正坐在院子里默默背书,见到许多萤火虫在空中飞舞,象许多小灯在夜空中闪动,心中不由一亮,他立刻捉上一些萤火虫,把他们装在一个白布袋里,萤光就照射出来。车胤每夜就用这个方法来读书。

车胤由于长年累月地日夜苦读,长大后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17、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

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马绍良的人在朝中做官。他年轻气盛,自以为博学多才,满腹文章,经常在同僚面前卖弄自己,因此得罪不少人,皇帝对他的所作所为也时有耳闻。

这天,皇上把马绍良召进后殿,闲聊几句后拿出一首诗对他说:听说爱卿才学出众,且看这首诗写得怎样?

马绍良不知道这是皇上的诗作,只草草看了一眼,见其中有两句是:明月上竿叫,黄犬宿花蕊,他不假思索地说:这诗不通!明月怎么会上竿叫,黄犬怎么能宿在花蕊中呢?

那么,以爱卿高见,这句诗改如何改呢?皇上不露声色地问。

马绍良说:就改为lsquo;明月上竿照,黄犬宿花荫rsquo;。

皇上听了,微微一笑,说:爱卿才学疏浅,不配在京为官。于是,马绍良被贬三级,发落到福建漳州做太守去了。

马绍良自认晦气,但也满肚子不服气,无奈圣命难违,只好带着家眷到漳州去赴任。

一天,他来到闽南一座山岭下休息,忽然看见山道旁野花团簇,争奇斗艳,便随手折了一枝花,他往花蕊中一看只见一条黄绒绒的小虫儿在花蕊中蠕动,便问身边的轿夫:这是什么虫子?

轿夫一瞧,笑着说:它叫黄犬虫,专爱往花蕊中钻。马绍良一听,一下子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

天很快黑了,马绍良心事重重,无心赶路,便找了一个小店歇了下来,回想起白天的事情,他久久不能入睡,就到窗口赏月,这天晚上,碧空如洗,只见一轮明月照着在晚风中摇曳的翠竹,缓缓升上了天,正当月儿挂在半空的时候,不断传来鸟儿悦耳的叫声,他听了好长时间,似有所悟,叫来店主,问道:这是什么鸟在叫?店主回答说:这是明月鸟,这只有在月亮当空时才叫,所以人们叫它lsquo;明月鸟rsquo;。

马绍良听了,心里惭愧万分,这时才明白皇上为什么把自己贬到闽南做官。

马绍良年逾古稀后,辞官回乡,他特别后悔自己年轻时的狂妄浅薄,便时常对人们说: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我生在北方,不知南方事,到了南方,才知天之高,地之厚,自己所知道的,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一个人最大的过错,莫过于自以为是啊!

从此,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便在人们中间流传开了

18、司马光警枕

相信你一定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吧,可是你知不知道他曾经也有爱睡懒觉的坏习惯呢?曾经这个坏习惯抑制了他学习上聪明才智的发挥,可是勤奋好学的他却特地用石头制作了一个枕头,名为警枕,目的是让自己枕在上面不舒服,避免睡懒觉。由于坚持不懈,严谨治学,经过多年的努力,使他在宝元元年进士,曾出任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士等职。

19、葛亮好学

葛亮从小就显示出了过人的聪明才智,他很小的时候便开始读书了,可是每次老师讲到尽兴的时候,公鸡便会大叫,表示要下课了,为了能够多听一会儿课诸葛亮便用米来喂鸡,使它不会叫起来。看来诸葛亮小就有着过人的智慧。

20、手不释卷

光武(刘秀》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释义 卷指书。手中的书不肯放下来,比喻抓紧时间勤学,或看 书入了迷。故事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家 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 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 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 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 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 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 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 处。 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你们 年轻人更应该勉励自己多读点书。

第四篇:中国古代历史小故事

三皇五帝始 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黄帝尧舜禹 约170万-4000年前 黄帝尧|舜夏朝 前2100-1600 启 阳城 商朝 前1600-1100 汤 盘庚→殷 西周 前1100-771 武王 镐 东周 前770-256 周平王 洛邑 春秋 前770-476 / 洛邑 战国 前475-221 / / 秦朝 前221-206 秦始皇 咸阳 西汉 前202-公元8年 汉高祖 长安 新朝 8-23 王莽 长安 东汉 25-220 光武帝 洛阳 三国

/

魏 220-265 曹丕 洛阳

蜀 221-263 刘备 成都

吴 229-280 孙权 建业

西晋 265-316 司马炎 洛阳

东晋 317-420 司马睿 建康

十六国 304-439 / /

南北朝 420-581 / /

隋朝 581-618 杨坚 大兴

唐朝 618-907 唐高祖 长安

五代十国 907-960 / /

宋朝 北宋 960-1127 赵匡胤 开封

南宋 1127-1279 高宗 临安

辽朝 916-1125 耶律阿宝机 上京

西夏 1038-1227 李元昊 兴庆

金朝 1115-1234 阿骨打 中都

元朝 1271-1368 忽必烈 大都

明朝 1368-1644 朱元璋 南京→北京

清朝 1644-1911 努尔哈赤 北京

原始社会

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 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70万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5000——7000年前 河姆渡 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 传说中的炎帝 黄帝 尧 舜 禹时期

奴隶社会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1世纪 禹传子启 夏朝建立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 商汤灭夏 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 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11世纪 周武王灭商 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共和元年 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镐京 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国学×参考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 东周开始

封建社会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 秦始皇确立郡县制 统一货币 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陈胜 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 刘邦攻入咸阳 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 119年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 改国号新

17 18年 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 东汉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

184年 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 官渡之战

208年 赤壁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国建立

221年 蜀国建立

222年 吴国建立

263年 魏灭蜀

265年 西晋建立 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 西晋灭吴

316年 匈奴兵攻占长安 西晋结束

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 东晋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南朝的开始

439年 北魏统一北方

485年 北魏实行均田制

494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534年 北魏分裂东西

577年 北周灭北齐,北方统一

隋(581年到618年)

581年 隋朝建立,继承北周 北朝结束

589年 隋统一南北方 南朝结束

605年 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 隋末农民战争开始 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 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

7世纪前期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8世纪前期 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权 以渤海为号

同一时期 南诏首领皮罗阁合并六诏为南诏

8世纪中期 骨力裴罗统一回纥

713年——741年 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

780年 实行两税法

875年——884年 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后梁建立 唐亡 五代开始

916年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979年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005年 宋 辽澶渊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 毕晟发明活字印刷术

1069年 王安石变法 国学×参考

1115年 完颜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灭辽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灭北宋 南宋开始

1140年 宋 金郾城大战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1227年 蒙古灭西夏

1234年 蒙古灭金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 元灭南宋

1351年 刘福通等领导红巾军大起义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 盟军攻占大都 元亡

明初 开始修建明长城

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1421年 明成祖迁都北京

明朝中后期 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开始出现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

1581年 实行一条鞭法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1636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 农民军攻占北京 明亡

清(鸦片战争以前)(1644年到1840年)

1644年 清军入关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5 1686年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696年 昭莫多战役

1727年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18世纪中期 维吾尔贵族大和卓 小和卓发动叛乱

1771年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初中需要掌握的朝代线索: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东汉-----三国(魏蜀吴)-----两晋(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辽西夏)-----南宋(金)-----元-----明-----清

帝谱

【远古】 盘古氏 有巢氏 女娲氏 燧人氏 伏羲氏 神农氏 黄帝 颛顼 帝喾 尧帝 舜帝 禹

【夏朝】 启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杼 槐 芒 泄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发 桀

【商朝】 商汤 外丙 仲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庚丁 武乙 太丁 帝乙 商纣

【西周】 周武王 周成王 周康王 周昭王 周穆王 周共王 周懿王 周孝王 周夷王 周厉王 周宣王

周幽王

【东周】 周平王 周桓王 周庄王 周釐王 周惠王 周襄王 周顷王 周匡王 周定王 周简王 周灵王

周景王 周悼王 王子 周敬王 周元王 贞定王 周哀王 周考王 周威烈王 周安王 周烈王 周显王

周慎靓王 周赧王

【春秋五霸】 齐国 晋国 楚国 吴国 越国

【战国七雄】 齐国 楚国 秦国 燕国 赵国 魏国 韩国 【秦朝】 秦始皇(嬴政) 秦二世(胡亥) 秦三世(子婴) 【西汉】 汉高祖 汉惠帝 汉文帝 汉景帝 汉武帝 汉昭帝 昌邑王 汉宣帝 汉元帝 汉成帝 汉哀帝 汉平帝 孺子婴 【新朝】 王莽

【东汉】 汉光武帝 汉明帝 汉章帝 汉和帝 汉殇帝 汉安帝 汉少帝 汉顺帝 汉冲帝 汉质帝 汉桓帝

汉灵帝 汉少帝 汉献帝 【三国】 魏国 蜀汉 东吴

【西晋】 晋武帝 晋惠帝 晋怀帝 晋愍帝

【东晋】 晋元帝 晋明帝 晋成帝 晋康帝 晋穆帝 晋哀帝 晋废帝 晋简文帝 晋孝武帝 晋安帝 晋恭帝

【十六国】 前赵 后赵 前燕 后燕 南燕 北燕 前秦 后秦 西秦 前凉 后凉 南凉 西凉 北凉 文夏 成国

【隋朝】 隋文帝 隋炀帝 隋恭帝 秦王 越王 【唐朝】 唐高祖 唐太宗 唐高宗 武周圣神皇帝 唐中宗 唐殇帝 唐睿宗 唐玄宗 唐肃宗 唐代宗

唐德宗 唐顺宗 唐宪宗 唐穆宗 唐敬宗 唐文宗 唐武宗 唐宣宗 唐懿宗 唐僖宗 唐昭宗 唐哀帝

【五代】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十国】 吴 南唐 吴越 楚 闽 南汉 前蜀 后蜀 南平 北汉

【辽朝】 辽太祖 辽应天后 辽东丹王 辽太宗 辽世宗 辽穆宗 辽景宗 辽萧太后 辽圣宗 辽兴宗

辽道宗 辽天祚帝 【北宋】 宋太祖 宋太宗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宋神宗 高太后 宋哲宗 宋徽宗 宋钦宗

【南宋】 宋高宗 宋孝宗 宋光宗 宋宁宗 宋理宗 宋度宗 南宋谢太后 宋恭帝 端宗 帝昺

【大理】 太祖 文经帝 文武帝 广兹帝 应道帝 昭明帝 宣肃帝 秉义帝 圣德帝 天明帝 孝德帝 上德帝

上明帝 保定帝 文安帝 宣仁帝 正康帝 功极帝 亨天帝 神宗 孝义帝 天定贤王

【西夏】 李元昊 李谅祚 李秉常 李乾顺 李仁孝 李纯佑 李安全 李遵顼 李德旺 李睍

【金朝】 金太祖 金太宗 金熙宗 海陵王 金世宗 金章宗 卫绍王 金宣宗 金哀宗 金末帝

【元朝】 太祖 太宗 昭慈 定宗 钦淑 宪宗 世祖 成宗 武宗 仁宗 英宗 泰定帝 天顺帝 文宗 明宗

宁宗 顺帝

【明朝】 明太祖 明惠帝 明成祖 明仁宗 明宣宗 明英宗 明代宗 明宪宗 弘治皇帝 明武宗 明世宗

明穆宗 明神宗 明光宗 明熹宗 明思宗 南明弘光帝 南明隆武帝 绍武帝 监国 永历帝 定武帝

【清朝】 清太祖 清太宗 顺治皇帝 康熙皇帝 雍正皇帝 乾隆皇帝 嘉庆皇帝 道光皇帝 咸丰皇帝

清穆宗 清德宗 清逊帝

第五篇:中国古代经典故事

1、 猴子捞月亮

2、 小马过河

3、 司马光砸缸

4、 孔融让梨

5、 凿壁借光

6、 守株待兔

7、 掩耳盗铃

8、 东郭先生和狼

9、 愚公移山

10、神笔马良

11、曹冲称象

12、龟兔赛跑

13、盲人摸象

14、亡羊补牢

15、狼来了

16、小马过河

17、小猫钓鱼

18、兔子背包

19、敲屁股

20、萤火虫找朋友

21、小猪和十二只蚊子

22、请忙警察抓笨小偷

23、梨子提琴

24、三只蝴蝶

25、一个哭出来的故事

26、池塘里的狼尾巴

27、小雪人的红鼻子

28、长鱼的树

29、小耳朵飞象

30、一只被吵醒的鸡蛋

31、小手屋

32、小蝌蚪找妈妈

33、三个和尚

34、小熊请客

35、没有牙齿的大老虎

36、咕咚来了

37、猴子捞月亮

38、小猴摘桃

39、野猪的经验 40、鼠美人

41、老雕借粮

42、狐狸、刺猬和青蛙

43、小白兔和狮子

44、房子里的小房子

45、风娃娃做客

46、桥那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国纪录片产业化研究下一篇:中国宏观经济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