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妈妈工作计划

2022-07-02

在人生的每一阶段,我们都需要提前去做好计划,以免在新的征程中困惑与迷茫,是时候为自己拟写一份新的计划了,你知道如何写好吗?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爱心妈妈工作计划》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爱心妈妈工作计划

爱心妈妈工作总结

灵石一幼爱心妈妈工作总结

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园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充分认识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我园从实际出发,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工作,使留守儿童把幼儿园当成了自己的家,为切实做好关注教育,关注留守儿童的这一工,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 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幼儿园十分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中层干部和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各负其责,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留守儿童留得下、学得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 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幼儿园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1、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幼儿园对所有幼儿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幼儿园的留守儿童,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并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

2、建立代理监护人队伍,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幼儿园还多方面联系社会上的爱心妈妈,至今有四名留守儿童找到了爱心社会妈妈,社会妈妈负责孩子的全年的学习开销,还定期到学校看望,节假日领回到自己家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3、建立“家园”联系制度 为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幼儿园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幼儿园对代理监护人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

三、营造关爱氛围,开展关爱活动

幼儿园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利用元旦、六一等节日契机,开展了“校园爸爸、校园妈妈——关爱留守孩子”座谈会,为每个孩子送上学习用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让这些“留守孩子”体会幼儿园对他们的关爱。使每一个留守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心理充满阳光与欢笑。

四、感受温暖,快乐成长

幼儿园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留守儿童活动室,配备了电脑、亲情电话、活动器材、图书等设施设备。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幼儿园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使他们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五、取得可喜成效

通过各种关爱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幼儿园、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护网络并取得较好成效,留守儿童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不仅学会了自理、自立、自强、自律,还培养了坚韧、独立的个性,出现了广大留守儿童安心学习,家长放心工作的喜人局面。

六、今后工作打算

1、倡导全校师生,为留守儿童献出自己的爱心。开学典礼上,为贫困留守儿童搞一次校园爸爸妈妈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2、结合教师开展的“教师帮扶”活动,在师生之间开展“手拉手、同成长”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

3、实行代理家长制,满足留守儿童的心理需要。各教师代理两位留守儿童的家长,定期与学生交谈,了解其生活和心理上的需要,给学生以家庭般的温暖,从而使其安心学习。

4、各班组织本班“留守儿童”开展“两地书亲子情”活动,让学生把学习、生活中的乐趣和困难告知父母,能与父母更好地沟通。(学校免费提供信封)学校在五月份将开展一次“给远方父母一封信“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5、打开留守儿童心灵之窗,每月上一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心理咨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6、关注留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每位教师需帮扶一位留守儿童,做到随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

七、存在的问题

总之,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我园在这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我们也感到这一工作单靠幼儿园的努力,是不够的。目前,“留守学生”人数增加,给幼儿园,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其次,家庭教育观念错误,家长教育没有方法,给幼儿园教育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作用。所以我们应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

2015.12

第二篇:爱心妈妈工作总结

巩义市第三小学爱心妈妈工作总结

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巩义市教体局“爱心妈妈”的有关工作要求,从实际出发,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工作。切实解决了这些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家教缺乏、监护不力等实际问题,给予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亲情等方面的帮助和关爱,营造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深入、持续地开展了一系列“爱心妈妈”关爱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现将这一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为确保“爱心妈妈”关爱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的有序、健康地开展,我校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爱心妈妈”团队。

组长:李惠莹

成员:秦月霞

武爱贤

王便利

王凯鸿

各班班主任

(二)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板报墙报、校园网络、主题班(队)会等宣传教育阵地,大力宣传开展“爱心妈妈”活动的现实意义,积极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发动广大女教师争先、主动参与到“爱心妈妈”的活动中来,切实为广大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规范管理,认真总结。领导小组要认真做好“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材料整理归档工作,凡是与活动有关的材料,包括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等都必须规范整理,妥善保管。“爱心妈妈”也要做好各自的工作活动记录,准确掌握结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做好帮扶工作总结。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幼儿园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1、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幼儿园对所有幼儿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幼儿园的留守儿童,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并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

2、建立代理监护人队伍,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幼儿园还多方面联系社会上的爱心妈妈,至今有四名留守儿童找到了爱心社会妈妈,社会妈妈负责孩子的全年的学习开销,还定期到学校看望,节假日领回到自己家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3、建立“家园”联系制度

为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幼儿园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幼儿园对代理监护人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

三、营造关爱氛围,开展关爱活动

幼儿园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利用元旦、六一等节日契机,开展了“校园爸爸、校园妈妈——关爱留守孩子”座谈会,为每个孩子送上学习用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让这些“留守孩子”体会幼儿园对他们的关爱。使每一个留守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心理充满阳光与欢笑。

四、感受温暖,快乐成长

幼儿园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留守儿童活动室,配备了电脑、亲情电话、活动器材、图书等设施设备。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幼儿园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使他们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五、取得可喜成效

通过各种关爱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幼儿园、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护网络并取得较好成效,留守儿童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不仅学会了自理、自立、自强、自律,还培养了坚韧、独立的个性,出现了广大留守儿童安心学习,家长放心工作的喜人局面。

六、今后工作打算

1、倡导全校师生,为留守儿童献出自己的爱心。开学典礼上,为贫困留守儿童搞一次校园爸爸妈妈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2、结合教师开展的“教师帮扶”活动,在师生之间开展“手拉手、同成长”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

3、实行代理家长制,满足留守儿童的心理需要。各教师代理两位留守儿童的家长,定期与学生交谈,了解其生活和心理上的需要,给学生以家庭般的温暖,从而使其安心学习。

4、各班组织本班“留守儿童”开展“两地书亲子情”活动,让学生把学习、生活中的乐趣和困难告知父母,能与父母更好地沟通。(学校免费提供信封)学校在五月份将开展一次“给远方父母一封信“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5、打开留守儿童心灵之窗,每月上一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心理咨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6、关注留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每位教师需帮扶一位留守儿童,做到随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

七、存在的问题

总之,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我园在这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我们也感到这一工作单靠幼儿园的努力,是不够的。目前,“留守学生”人数增加,给幼儿园,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其次,家庭教育观念错误,家长教育没有方法,给幼儿园教育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作用。所以我们应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

2015.12

第三篇:爱心妈妈助困帮扶结对计划

城关中心小学余玲娣

为了更好地发挥育人的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并结合我所结对了对象的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特制定本计划。

通过对曾思佳同学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她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她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将目标落到实处。

一、关心她的心理,做到和她心理相容

教师的工作离不开爱的教育,她最缺乏的不是物质上的享受,而是精神上的安慰。

作为教师,其责任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她,还要教育怎样做人。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抽象的一个字,而是一种具体的教育过程、一种心理相容,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体现平等和尊重,才能体现出我们人民教师优秀的师德,那么教育的效果也就会象我们所希望的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关心她的身体健康

她由于远离父母,在学校当寄宿学生,作为教师又是爱心妈妈的我,要常多留心,细心观察她的细微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加以引导,迅速和家长联系,关心她的身心健康成长。

总之,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教师无小节,事事皆楷模。我不但要关心曾思佳同学,还要多关心我班上的留守儿童,让我班的全

体学生健康成长,让家长放心。尽职尽责地教好每一个学生,用全部的爱关心他们的成长。

2009年1月

爱心妈妈助困帮扶结对计划

城关中心小学余玲娣

曾思佳同学是我结对的学生,我和她结对子有四年之久了,为了更好地促进她健康、快乐、全面成长,特制定爱心妈妈助困帮扶结对计划如下:

1、提高曾思佳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健康心理品质、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增强她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适当求助、健康成长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使她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学习上多辅导。在学习上,定期向班主任了解她的学习情况。

(2)生活上多照顾。比如:对她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她开心、家长放心。患病时,及时带也诊治,悉心照料。指导她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使其愉悦身心,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3)常与她外公、外婆、姨姨等亲人联系。多了解她在家的生活习惯。

2010年1月

爱心妈妈助困帮扶结对总结

城关中心小学余玲娣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教师就必须要有爱心,关心每一位学生,尤其要关心留守儿童。现在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娇生惯养,这就给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目前学校的留守儿童这么多,无形中给老师在教育教学上增添了许多麻烦。至于这些重重的困难摆在我们老师面前,大家感到十分困惑 ,也是教育工作上的一种挑战,

留守儿童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论什么原因,留守儿童的教育不能因此而停止,于是,留守儿童的教育任务历史地落在了教师的肩上,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开展结对关护系列活动中,我积极主动与留守儿童结对子,成为留守儿童——曾思佳的“代表妈妈”,使远离父母的她“心有人爱、身有人护、学有人教、难有人帮”。 平时,对她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全日制寄宿服务等。学习上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始终注重她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周末常把她带回家,经常与她一起散步、拉家常,了解她的具体情况。每当逢年过节,就接她到家一起过。默默地对她进行情感投资,让她充分感受到“师爱”胜过“母爱”。让她能安心地生活和学习,让她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他们在家一般都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看管,所以留守儿童往往存在这样一些共同特点:

1、缺少

父母的辅导,学习成绩不太理想;

2、缺少父母的温暖,人际交往差,性格孤僻,不合群;

3、缺少父母监管,养成了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个人卫生差。

所以我在面对留守儿童的问题时,给予曾思佳同学更多的关爱,在她的情感世界中我不应成为旁观者,评判者,而应成为她情感的寄托、倾诉的对象,心灵的港弯。有了我的关爱,她便不再感觉到与其他同龄人有所不同,她再也不会感觉孤独。多对她进行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培养她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留守儿童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呵护,教师在教育留守儿童的过程中,只要能多付出一份爱,留守儿童就会多一份快乐。

2009年10月

第四篇:爱心爸爸、爱心妈妈活动情况汇报

巴塘县措拉九年制学校

关于对寄宿制学生实施“爱心爸爸、爱心妈妈”的关爱活动

实施情况的汇报

尊敬的刘书记:

您好!

根据我县群众工作全覆盖的相关要求,扎实推进群众工作,同时为了加强对寄宿制学生的管理,对寄宿制学生的关心爱护,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会学校大家庭的和谐、温暖。在校长的倡导下,我校开展的了“爱心爸爸、爱心妈妈”的关爱活动。现将活动具体的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我校共有80名寄宿制学生,分住在7个男生寝室和和6个女生寝室里,分别由13名老师担任这13个寝室的“爱心爸爸”或“爱心妈妈”。

我们的13名“爱心爸爸”或“爱心妈妈”要求要像学生自己的爸爸和妈妈一样爱护和关心他们。这主要体现在生活方面,要求“爱心爸妈”们加强对自己的“孩子”的作息情况的监督,教育“孩子”要遵循学校的作息时间;监督自己的“孩子”每天要洗脸、洗脚、漱口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每晚就寝时,要看自己的“孩子”是否盖好被子,待学生进入梦乡才回家睡觉。平日里,为了让学生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我们的爱心爸爸妈妈们,教他们叠被子,洗脸、刷牙等基本的生活知识;指导孩子们要学会整理寝室内务,塑造整洁、舒

适的寝室环境。作为爱心爸爸、妈妈每天还要必做的是为自己的孩子烧一水壶开水,随着天气逐渐变冷,一些爸爸妈妈们已经在给孩子们另准备一水壶开水,让孩子们早上能洗上热水。

当然,作为“爸爸或妈妈”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孩子们在同一个寝室里能和睦相处,兄弟姐妹之间要互相帮助,关心爱护。这也是我们爱心爸爸妈妈们的责任。我们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年龄大小相差也较大(最小的学生只是7岁),这就要求“爸爸妈妈”们平时加强教育引导。发挥大哥哥(大姐姐)的作用,教育他们主动承担关心小弟弟(小妹妹)的责任,主动帮助小弟弟(小妹妹)们叠被子,打洗脸水等事情,小弟弟(小妹妹)也要对大哥哥(大姐姐)们尊重。从而形成融洽和睦的兄弟或姐妹关系。

我们的“爱心爸爸、爱心妈妈”活动已开展近两个月的时间,我们的“爱心爸爸、爱心妈妈”都比较认真负责。都能够承担做爸爸或妈妈的基本责任,都能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照顾。本着让学生学会生活,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真正起到锻炼孩子的作用,我们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做,如何自己照顾自己,了解基本的生活常识。为学生将来的独立生活和学习打好基础。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所在。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们的一些孩子平时懒惰成性,家里父母娇惯溺爱,特别是男孩子,从来不干事的,在爱心爸爸妈妈的教导下,开始会生活自理了,学会了自己叠被子了;不爱卫生,不讲究卫生的学生很少了,反之,衣服穿得整洁,手脚洗得干干净净的学生多了。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我们的孩子们的一点一滴的改变,相信,在我们“爱心爸爸、爱心妈妈”活动的深入开展后,更多的学生将有较大的改变。我们也将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工作,在学习上和思想教育方面做较大的努力,为我们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我们作为“爸爸、妈妈”的最大心愿!

此项活动是我们推动群众工作,搞好群众工作的一个实现途径的探索,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和称赞。我们将坚定不移地继续做下去。活动还处在探索实践阶段,许多地方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改正,敬请书记对我们的“爱心爸爸、爱心妈妈”的关爱活动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

措拉九年制学校

2012年10月25日

第五篇:爱心妈妈

“爱心妈妈”先进事迹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加,留守儿童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他们远离了直接监护人的关爱照料,跟着爷爷、奶奶,他们只能管孩子的一日三餐,对于教育他们是力不从心, 孩子远离了父母,成了有父母的“孤儿”,造成了儿童教育的真空,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我班的留守儿童做了如下的工作:

一、深入家庭,了解留守儿童的所想所需。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由于其具有特殊性,已不能只局限于学校里文化知识的传授。我多年的经验让我懂得,深入到他们的家庭,全面的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对他们有目的地进行教育,效果会事半功倍。通过调查,我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由于这些老人大多数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陈旧,而且都比较惯孩子,所以造成了这些孩子中有极大一部分有放纵现象。发现这个情况后,我就经常去留守儿童的家里家访, 一方面是督促他们学习,另一方面是了解他们的所想所需。有一次,我去一个经常迟到的、且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家里家纺,到了他家才知道近段时间和他相依为命的奶奶病了,不能料理家务,这个学生就承担了整个家务,洗衣、做饭、拉奶奶打掉水,况且他还是个男孩子,了解了情况后,我想也真难为了这孩子,我随时给他一些钱,孩子说啥也不要,他说爸爸妈妈走的时候给他们留了足够的钱,只是他这是想让妈妈回来,可是不小心把妈妈的电话号码丢了,我想方设法找到了他妈妈的电话,他用我的手机拨通了妈妈的电话,我看他激动的脸都红了,通话结速后,他甜甜地对我说:“谢谢老师,我妈妈马上就回来了,我以后也就不会迟到了,也不会不完成作业了。”听到这话,我感到特别开心。

二、多多激励,帮助留守儿童树立自信心。

平常,老师们在一起谈论时,总是爱说某某孩子不听话,不爱学习等,归结起来就是因为他们是留守儿童,更有人称他们为问题儿童。我认为留守儿童不能和问题儿童划等号, 在他们身上之所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是我们平时没有很好地激励他们,导致他们缺乏自信心所致。我想,我作为老师,应该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更多地关注他们,多向他们竖起大拇指,让他们知道自己能行,也让同学们知道他们能行。我班学生陈琪基础较差,在家无人辅导,他经常不完成作业,有一次大课间,我让他到办公室,事先给他布置好了作业,并辅导他把作业写完。第二天,我就拿着他的作业在班上表扬了他,结果从那天起, 他天天都按时完成作业了。看到他的转变,我更坚信: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

三、经常开展主题教育等活动。

在留守儿童中开展“自理、自立、自强——争做合格小公民”主题教育,“我心中的爸爸妈妈”征文活动和“我成长、我快乐”演讲比赛,并把自己写的内容贴在展示台内,让大家阅读,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他们独立自主能力, 促进了身心健康。

四、细致入微的关爱留守儿童。

留守学生最需要亲情,特别是生病的时候,我班留守学生李腾龙,平时学习马虎,作业不认真,我找他谈了几次,对他进行耐心的教育,效果甚微,有次课间我找他改作业,发现她的脸红红的,我用手一摸,有点烫,于是我便把他的带到学校附近的医院,测量了体温,果然有热,医生给他打了退热针,我又陪着他打了掉水,这时已经放学了,我又把他送回家。从那以后,他像变了认识的,懂事多了,学习也认真多了。用心灵筑起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阶梯是我们工作的信条。我们深知关爱留守儿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我会无怨无悔的做下去,把关爱洒到每个留守儿童身上,为他们解决成长中的困难和问题,使它们能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安全致家长一封信下一篇:爱祖国爱家乡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