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2024-05-14

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精选8篇)

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第1篇

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两极分化”严重大学生群体中,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过着与其身份不符的奢侈腐败生活每月生活费花销动辄几千元吃、穿、用都讲究名牌名牌笔记本电脑、高档智能手机等成为他们的必备品;闲暇时经常光顾高消费娱乐场所请客吃饭挥洒自如;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校园“有车族”也越来越多。这部分学生所占比例虽不大,但对其他同学的负面影响却非常之大,他们的盲目消费、赶潮消费,会令一些同学追随他们而形成攀比消费、超前消费等现象的产生。而高校中还存在很多家庭条件相对较低的学生群体,这部分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很少,甚至部分学生月花费不到300元,每月除了正常吃饭费用,其他方面的花费几乎没有。这些学生除了要满足自己学习的需要,大多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其中有不少学生感到生活压抑,心理负担沉重,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使这个群体心态失衡,造成他们的自卑感这也是大学中潜在危险因素最多的群体。(一)交际消费偏高

1.手机、电话交际消费随着手机的普及,多数学生都是通过电话或者短信息与别人沟通交流。每月电话消费也成了月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超过半数的学生每月手机花费在100元左右,少数学生每月的手机花费高达三四百元。在课堂上或者自习室中经常会看到学生不断接打着电话,部分学生每次打电话都要聊上几十分钟,甚至个别学生与隔壁宿舍交流沟通都要打电话解决,手机己经成了学生日常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之一。短信业务的普及也极大满足了学生的需要,经常会看到学生手拿电话不停的发短信,个别学生每月的手机短信能达到上千条。这样,每月高额的话费不得不节省其它项目开支或伸手向父母要了,这种消费一部分是为了交际与生活的需要,即满足实用型的消费

;一部分则可能是为了达到精神上的一种满足感(如展示身份、显示潇洒等),而实际上并非对手机的通讯功能有较强需求,这部分的消费是为了满足炫耀型的消费,它超越了学生自身支付能力,应引起家庭和社会的关注。

2.网络交际消费在当今时代,上网己经成为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学生作为最先接受新技术的群体之一,对电脑更是情有独钟,电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与外界联系的重要工具之一。由于大学生正处在情感体验的高峰时期,他们的成长过程需要“喜”、“怒”、“哀”、“乐”、“爱”、“恨”这种大起大落,平时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情感能在网络中实现,他们能无拘无束的畅谈,释放自我,从而达到心理的平衡。网络游戏是大学生与其他人进行虚拟沟通的重要途径,也是网络交际的一种形式。在网络迅速发展的环境下,网吧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侵占校园环境,放眼望去,各个高校周围都是大大小小的网吧林立。这些网吧在为学生上网获取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的同时,也在给学生制造种种诱惑。网吧内除了正常的聊天、收发邮件功能以外,各种游戏、电影占了绝大部分。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宿舍内配置了电脑。二年级以上学生中平均每2-3人就有一台电脑,一些特殊专业学生(如计算机专业)更是达到人手一台。丰富的电脑资源是对大学生消费的极大诱惑,相关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平均每月上网消费在10-50元之间,更有67.%的学生平均花费在100元以上。这不仅一种无意义的、有害的消费行为,还造成了时间的极大浪费。

3.同学、朋友交往人情消费

相关调查中我们发现,现在学生的每月交际消费也占有很大比重,各种形式的聚会成为在校大学生消费的一个重点。大学生请客消费名目繁多,逢年过节、老乡相识、放假归来、过生日、得了奖学金等都要请客吃上一顿或者请大家出去娱乐一番,否则被视为不够交情。这种互相的请客吃饭逐渐形成循环,这次你请我,下次我请你,最终成为学生无奈但又必不可少的消费项目。另外,学生之间互相赠送礼品的消费也逐渐成为学生消费的“大头”,现在学生之间过生日、节日、纪念日已经不满足一张卡片、一封短信的简单形式,礼物越送越贵重,动辄几

十、上百元的礼物在学生中有很大的市场。4.恋爱消费

当下很多大学生认为要获得爱情就必须要有物质投入,但是他们又很难把握住物质投入的尺度,往往会为了讨对方的欢心而不计后果地花费。恋爱学生每月用在这一方面的钱多在100-200元,高者达到几百元。多出的这部分钱一是找各种理由向家长要,另外就是把自己本应用于其他方面的钱消费在恋爱上,即所谓的“省钱”,甚至有部分学生故意拖欠学校学费把学费用在支出两个人日常的各种生活消费上。从相关调查看,大学生恋爱日常支出主要在吃饭、零食、逛街、娱乐等方面,而礼品消费则是恋爱消费中绝对“大头”,逢年过节(情人节、圣诞节等)或是俩人过生日及特殊的纪念日,恋人之间必要互送礼物,此项花费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甚至有几千元者。如果在校外租房,每月还要支付100-600元的房费。

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第2篇

一、基本情况

我家利村乡石头圩,位于县境西南部。其四邻为:东梓山镇、禾丰乡,南靖石乡、盘古山镇,西小溪、新陂乡,北贡江镇。总面积148.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15754.825亩,山地面积160245亩。全乡辖15个行政村,206个村小组,7450户,总人口31634人,设有利村、里仁两个圩镇集贸市场。乡政府驻利村圩,我乡距县城仅17公里,交通方便,于都至盘古山、利园战备公路纵横其间。

利村乡人民勤劳智慧,历来有经商传统。众多商人在赣州市、吉安市经商,赣州市龙都商城、贸易广场被人们称为“利村一条街”。

二、乡村教育

回到二十多年前自己就读的小学校园,发现变化很大,修了新围墙,盖了新校舍,换了新桌椅,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环境优良,图书、文体器材、等也都有相应的配套。可是越来越好的教学环境并没有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热情,目前初中毕业,高中没念几天就辍学在家的农村学生特别多,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抬头。

在全国高校都紧锣密鼓扩招的大潮中,老家的孩子们为何在升学的路上停止了脚步呢?仔细想想,这与农村教育长期被定位为城市教育的延伸,而没有立足乡村生活与乡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关系极大。除了为升学做准备,农村教育并没有发挥其他更多的功能。乡村教育的发展该何去何从?我想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上,立足乡村社会与乡土文明,除了为乡村孩子提供现代性价值中必不可少的发展机会,更应该给他们提供乡村社会的精神滋养,促进他们对乡村文明与乡土价值的内在理解,增进他们的乡土认同,厚实他们的乡土精神底气,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使他们获得一种在与现代化接轨的过程中又不失乡土精神资源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乡村教育也可以为浮躁的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增加一份源自乡村大地的质朴与宁静,为置身现代化之中的每个人提供一份乡土自然的清心与慰藉。

三、乡村公路

老家发展最大的希望和瓶颈都在路。“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喊了不知多少年,借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乡里那条夏天泥泞、冬天颠簸的土路终于真正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一条宽阔敞亮的水泥路也终于姗姗来迟。别看只是一条水泥路路,自从修了水泥路,村里通了公共客车,人们出行方便了,货物运输也容易了,村里超市的老板再也不用自己开三轮车去县里进货,公共汽车可以直接捎货上门;来往商贩也可以直接深入到乡里进行买卖,乡亲们再也不用为手里有好东西卖不出去发愁了;另外,村里有些年轻人买了车,搞短距离载人载物运输等等。路修好之后,乡亲们致富的途径更加宽广了。

但与新建村路功能发挥不相适应的是村路管理养护方面的滞后。路修好不久,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可是,乡村道路管养的主体责任与路政管理工作并不到位,谁来谁负责协调管理?谁来组织维修队伍?谁支付维修资金?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俗话说,“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养护”,真不知这条承载着乡亲们美好愿景的希望路能发挥多久作用?

四、存在问题

留守儿童成长有疏忽。留守人员占比分别为留守老人占60%,留守妇女占10%,留守儿童占30%。打工者全都是青壮年劳力,村内多以老弱妇幼为主。其父母长年在外,由爷爷奶奶抚养,这些孩子缺乏父爱、母爱,个别孩子性格内向,在外打工的父母也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无能为力,只得任其发展。

五、意见建议

当前的农村,虽然有上述种种问题,但这只是个别现象,不是主流。总体上,农村面貌日新月异,村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事实上,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十分关注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各种问题得到逐步解决。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医疗的投入。建议政府进一步整合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在新农合方面,对一些慢性病的农合费用也应予以适当报销,同时提高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

从“散点”中发现的问题 第3篇

体育教学即要发展学生身体素质, 全面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 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更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建设和开发富有活力的体育课堂教学。无论在传统体育课还是新课程下的体育课堂中, “散点练习”这种练习模式始终被课堂所需要。而且, 如何利用这一形式来有效展开体育教学内容对一堂体育课是否成功起着重要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二、案例情景

在一次体育水平二备课会议后, 体育教研员专门安排了两堂体育观摩课, 一堂是李老师的《神奇的报纸》, 另一堂是陈老师的《原地运球趣味接力》, 通过阅读他们在课前发给我们的教案, 结合现场观摩发现“散点练习”的形式已经深深烙印在体育课堂中, 除了小组竞赛之外几乎所有内容都可以用上这种形式, 不失为一种经典教学手段。我在此间突然发现要真正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在教研观摩中, 被听课的班级的学生必然是要相对收敛一些, 因为范围限制所以“散点”成了一种容易控制的形式, 而回想我们在平时体育课教学中的散点练习, 曾经出现的问题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说完的, 下面是在听了陈老师的篮球运球课后, 自己在校内给四年级学生上课, 并尝试用类似方法教学—运用“散点”时发现的一些问题:

案例1

我示范运球动作后, 尝试使用“运球比多”的游戏让学生进行练习, 要求学生在篮球场中间进行散点练习。

我在学生游戏时巡视并指导, 突然发现操场的边缘有两位小个子女生蹲在篮球边聊天, 便上去询问:你们都会了吗?你看大家都在认真练习, 你们怎么不比一比运球谁多呢?

学生1:我们不喜欢打篮球, 我们喜欢踢毽子, 运球没意思, 而且我们个子小, 就算投篮也投不进的。

学生2:我们是好朋友, 她不打那我也不打了。

教师:谁说个子小就不能打篮球?篮球赛场上打球厉害的小个子比比皆是, 而且我们运球就是为了熟悉篮球这个朋友, 只要愿意和篮球交朋友就一定能投进篮筐, 你看××× (我用手指向一个比她们个子更小的正在认真与伙伴练习运球的学生3) , 她个子比你们小, 但是篮球技术很不错。

接着我把学生3叫到她们面前, 问:×××, 你喜欢打篮球吗?

学生3:喜欢, 篮球就像我的朋友, 你们看, 我拍它的时候, 它像兔子一样会蹦起来呢, 嘿嘿!

教师:那你们愿意一起让这只“小兔子”蹦得越来越快吗?

学生1、2、3:愿意!

教师:那好, 你们就分成一组, 比一比, 谁的小兔子蹦得快!

学生 (齐声) 说:好!

然后, 新分成的小组就开始练习了。尽管这个课堂依旧是散点练习, 但是在课堂中“散点练习”结合小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案例2

在解决两个女学生对运球兴趣的问题的同时, 我耳边响起了一阵喝彩:“好球!好球!”

原来四五个在班级里篮球算是过得去的篮球爱好者 (男生) 没有进行运球比赛, 而是投入到他们喜爱的篮球比赛中去了。

(我很清楚, 如果这个时候马上制止, 学生会听从命令, 继续进行“运球比赛”, 那样我也就不是“引导者”角色了。)

我走了过去, 并不阻止他们, 而是主动要求加入战斗:我也来和你们打比赛吧?

男生们:好哦!

在比赛中, 我迅速抢断了好几个球, 同时对被抢断的学生进行提醒:你运球太高了, 高过腰部就比较难控制了。你怎么用手掌直接去运球?老师不是说过尽量用手指和手腕的力量吗?

……

在我第六次断掉一位学生的球时, 我突然停了下来, 望着有点垂头丧气的他们问:你们觉得运球运好了重要吗?

他们突然若有所思, 而后异口同声道:重要。

学生4:老师我们还是继续练习运球比较好。

教师:对, 打好基础才能在比赛中取得胜利。老师相信, 你们现在好好练习基本功, 以后一定可以打败老师。你们现在就比一比, 谁运球比较快吧, 我来给你们看时间, 一分钟……

三、案例反思

1. 散点练习与小组合作结合, 体育课堂才能生机勃勃

我们在体育课堂中现在最常用的就是散点练习与小组合作两种形式, 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也为了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我们的学习氛围中来, 首先必须对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 (主要是体育类活动的偏好或特长) 加以了解, 从而更好地安排分组, 异质分组与同质分组需要在不同的环境中适时地转换, 散点练习中的分组尤为重要。案例1中, 学生1与学生2从体态特征到对体育的爱好都属于同质分组, 而这次由于处在散点练习中, 她们无法感受到其他小组进行运球竞赛的乐趣, 加之本身对篮球并不爱好, 导致了课堂上没有进行教师希望看到的活动, 而在教师的引导与重新分组后, 她们先从学生3身上看到了自己体态特征的类同点并从意识上减弱了“小个子”打不好篮球的印象, 接着把“运球”这个体育活动从表面意义上阐释为“小兔子蹦高”的游戏, 兴趣也大大增加, 欣然进入到这个体育活动中来。通过体态同质而技能异质的分组, 可以彻底改变先前由于兴趣、信心等方面构成的负面影响, 从而升华了“散点”练习的意义, 我们的体育课堂也变得更加生机勃勃。当然, 这种散点中的分组方法并非独一无二, 要视具体教学目标与教学环境所定, 可以分为技能同质、技能异质、兴趣同质、兴趣异质、体态同质、体态异质等六个单项以及24个双项组合和8个混合项组合, 这与体育教师对学生是否了解有直接关系。所以, 事实上如果要做到“散点”练习时“形散而神不散”地完成体育教学内容与目标, 就可以在散点中加入此类分组元素, 相信可以获得意外的收获!

2. 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善于掌控教学氛围

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第4篇

一、公安、司法两部门工作交接不规范,脱管、漏管现象严重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至少应有7名未成年犯依法应当正在接受社区矫正。出现严重的脱管、漏管现象,原因主要是在社区矫正执行主体过渡期间,司法所和派出所的交接工作存在问题。我县的社区矫正工作,2012年1月以前对判处管制、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均由公安派出所执行。2012年1月份后,我县开始执行社区矫正制度,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3条的规定,由我县司法局下属的各基层司法所执行。在公安派出所将其正在执行社区矫正的人员向基层司法所交接工作中,有的根本没有进行交接。有的公安派出所有意“一脚踢”,但由于原来建档手续不全或人员不在家,而基层司法所在没有收到完备的建档手续且未见到矫正对象的情况下拒绝接收。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由公安派出所执行的部分缓刑人员目前已经执行到期,没有到期的事实上一直处于脱、漏管状态。

二、帮教措施针对性不强,矫正效果差

如办理的未成年人宋某抢劫一案,2009年宋某因犯抢劫罪被县法院从轻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1000元。在缓刑执行期间,由于缺乏必要的矫正帮教措施,该宋因伙同他人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最终被县法院依法裁定撤销缓刑,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3000元。

三、专职帮教人员短缺,参与帮教人员缺乏必要的指导

一是司法所人员配备不足,部分司法所存在“一人所”现象。而司法所承担着人民调解、政府法律顾问、普法教育等多项工作,其不可能把全部精力倾注到社区矫正工作上,更不可能把未成年矫正对象与成年矫正对象分别管理、分别教育。二是经费保障不足。据我们调研了解的情况,部分基层司法所只有一间办公室,还挂的是司法(民间)调解室的牌子,没有专门的社区矫正办公室。三是参与社区矫正专职工作人员不足,更无专门从事未成年人矫正工作的专职人员。虽然目前我县建立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但志愿者大多数以大学生村官、离退休人员或其他人员为主,这种辅助性协调机制在实践中困难较多,矫正帮教效果不佳。同时,社会結构的变革,城乡基层政权管理职能的弱化,一定程度上也成为制约社区矫正工作健康发展的症结。

四、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工作开展乏力

根据“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精神,司法机关在不断积极探索、创新各种“和解”、“调解”等机制,根据案件事实、犯罪情节和危害后果,对犯罪未成年人予以宽大处理。但现实是党委、政府对此项工作的考核评价不积极、不主动,评价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甚至无任何的评价机制。本想将此项工作做好做实、做出成效的职能部门,由于政府“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的评价机制,也就不愿再“自找麻烦”、“没事找事”了。

五、职责部门协作沟通不到位,监督管理缺乏系统性

未成年人的矫正帮教工作,现实是,公、检、法、司各机关均是“自扫门前雪”,缺乏必要的配合和沟通,不能形成帮教合力,各自采取所谓的缺乏人情味的僵化的帮教措施,不能使涉罪未成人真正受到教育,使其认为自己受到从轻处罚是理所应当,有的甚至有意钻未成年人犯罪可以得到从宽处罚的空子,帮教效果可想而知。同时,由于缺乏“一体化”的未成年人矫正帮教检察法律监督体系,监督管理缺乏系统性。

六、矫正帮教法律规定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

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第5篇

深入基层搞调研 上下结合找问题 求真务实谋发展

曹秀明到顺河镇驻点调研 倾听一线声音 了解一线矛盾 掌握一

线情况 解决一线问题

新形势下基层党内民主存在的问题及建设

——以安徽省肥西县调查为基础的研究

大下基层大调研

找准问题解难题

我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第一阶段是学习调研,仅就调研来说,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调研发现问题、找出不足、解决问题、推进发展。这也是本次学习实践活动与以往的学习教育活动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突出实践特色,解决突出问题和难题。注重实践、解决问题,前提是要找准问题。而要找准问题,调查研究是前提性工作。为此,市领导纷纷率先垂范下基层解难题,为全市树立了榜样。我们一定要在大下基层、大调研和找准问题、解难题上下功夫。

真知来自实践,创造来自基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是总结运用实践经验、制定完善发展措施、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等环节相结合的过程,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是不是科学发展、有没有科学发展,群众感受最深切,基层认识最直接,实践最有说服力。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既是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又是集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智慧,形成科学发展思路措施的有效形式,更是体现党的根本宗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渠道。而调查研究作为一种载体和措施要取得实效,就必须紧扣科学发展主题,紧紧围绕“下基层、解难题,鼓干劲、谋发展”,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和发展实际,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当前,要全面务实认真地抓好正在开展的“百名领导进企业、扶持企业保增长”、“千名干部下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万名党员结对子、帮助群众办实事”和“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服务水平”系列活动。通过大下基层、大调研,真正把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状摸清摸透,把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找准找好。特别是要紧密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就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影响、如何实现“两率先、四确保”目标开展调研,深入查找本地本单位在防范国际金融风险、抵御外部冲击和保持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以及在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清醒认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把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精神上来。同时,深入分析研究提出有效应对的思路和措施,努力实现跳跃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大下基层大调研、找准问题解难题,就必须要紧扣活动主题和实践载体来进行。市委确定的“深入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建设龙江强市”主题和“实施“358”规划,推动跳跃式发展”实践载体,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我市发展的实际,符合全市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抓住了事关全市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各部门各单位要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和载体,紧密结合本部门本单位职能特点,具体要着重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水平、着力改善民生等方面开展调研;要着重围绕建立健全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科学发展提供有效服务等方面开展调研。领导干部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撰写出有内容、有见解的高质量调研报告。调查研究要与剖析典型案例相结合,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努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下基层大调研、找准问题解难题,就必须广泛了解群众意愿。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影响科学发展的难点问题,安排足够时间,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带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轻车简从,身入心入,广泛接触群众,看群众生活,听群众呼声,查存在问题,想自己责任,理发展思路,认真汲取群众的创新智慧和实践经验,全面了解掌握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从而切实解决问题。同时,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请群众参与、让群众知情,请群众监督、让群众检查,请群众评价、让群众满意,推动形成科学发展的共识和合力。进而把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找准找好解决好,达到解难题、保发展的目的。

大下基层大调研、找准问题解难题,就必须在深入上下功夫,在找准突出问题、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突出实践特色,很重要的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体现。我们要把深入调研的过程作为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调研题目确定、调研活动组织、调研成果运用都要着眼于查找和解决问题。要通过深入调研,认真梳理科学发展的经验得失,既充分肯定发展的成绩,又客观看待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努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精选调研课题,要突出针对性、突出群众性和实效性。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要有的放矢,下大力度破解制约发展的难题,为今后的科学发展找准理论武器和破题举措。

“三甲复审”自查中发现的问题 第6篇

本着认真细致的检查态度,在这次自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科室的“迎评”准备工作都做得很好,病案质量高,文件齐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整理如下:

一、病案方面

1.发热病人体温单打印不及时。各科室护理上普遍存在上交病案时最后打印体温单的现象,导致大夫不能根据体温变化曲线进行病情诊治。希望医院在这方面出台制度,规定护理上要及时打印发热病人的体温单并放到病历夹里。

2.既往史与现病史相混淆。正在治疗的疾病(如某些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不能放在既往史里。

3.病案书写流水化,缺乏深度和逻辑。上级医师的查房记录缺少病情的分析治疗和国内外最新进展记录,不能很好反映出病情的变化和上级医师的查房意义。

4.诊断病名欠确切。某些疾病的诊断病名不符合其诊断条件。

5.病程记录打印不及时,尤其是首次病程。建议首程写好后马上打印并放入病历夹。

6.个别抗生素使用不规范。

7.病案工作不够认真。一位病人的病程页放在另一位病人的病历夹里。

8.知情同意书诊断不全。

二、记录本方面

1.记录本填写不完整。有的不是每月一次,有的缺分析总结,有的缺时间地点、上级医师签字和记录人等,有的没有及时更新填写,有的填写过于简单。

2.记录本不全。有的科室缺少转科交接本、值班本、传染病登记本、工作记录本等。大多数科室的值班表都是电子版。

3.科室制度不全。对于一些制度和方法,如查对的制度方法和程序、身份识别的制度和流程、三基培训考核的制度和流程、自查病例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方案、抗菌药的相关制度、科室住院日要求和缩短措施、医疗15项核心制度,各科室普遍不够了解,希望医院能够将相关制度整理好并发放到各科室中,以供大家学习并据此制定本科室的相关制度。

在检查过程中,我们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详细的告知各科室相关人员,督促其尽快改进,在大家的良好配合下,检查工作顺利完成。

第四组肖伟主任、李兴福主任

联络员:邢艺凡

铁通实习中发现的若干问题 第7篇

一个好的企业,必须制定适合自己的战略,明白自己所处的战略地位,并依据自身的战略地位来做市场定位,寻求自己的市场。发展市场后,要做市场的维护发展计划,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市场。最后要预测市场前景,并依据预测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及储备计划。当然这一切都是在一个企业文化的氛围内进行的。

在铁通实习一年来,我对沪北铁通的结构有了一些基本认识。沪北区局设市场部,建设部,运维部。市场部具体没有去过,没有深刻体会;建设部主管建设方面;运维主管原有网络的维护管理,包括区分运维人员,重点机房值班人员。

下设六个区分公司,每个区分公司设有运维,市场两大块。区分公司的运维受区局运维领导,可以说是一个统一的板块。区分公司市场营销人员基本是各自为政,与区局市场部没有交集。

第二章 实习初期的发现的战略问题

一个好的企业,必须制定适合自己的战略,明白自己所处的战略地位,并依据自身的战略地位来做市场定位,寻求自己的市场。

在铁通实习初期,我发现铁通战略定位上有问题。数数挂中国字头的电信运营商,目前国内有6家,依次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和中国卫通以及中国铁通。在这六家电信运营商中,不论是运营规模、市场份额,还是品牌的影响力、美誉度,几家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作为中国第六家电信运营商,中国铁通的小也是出了名的。

简单的算,抛开相当特殊的中国卫通不说,中国铁通与中国移动、中国电

信的收入差距在20倍以上,与中国网通、中国联通的收入差距则在10倍左右。当然这一切都是历史形成的,但对中国铁通来说,这种先天上的差距是难以逾越的。

铁通做的是固网业务,但固网业务从近年开始已经大幅度下降,利润率极低,实力雄厚如中国电信都在因为固网业务的下降造成收入的锐减,而不得不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更何况铁通!好在电信和网通还有小灵通的爆炸性增长,而铁通呢?

剩下可作的业务增长只有宽带了,按照中国铁通的计划,其今年固定电话用户,宽带用户要翻倍增长。宽带是个叫好不叫座的买卖,还是以中国电信和网通为例,他们在宽带上的投入巨大,业务增长也十分迅速,但对他们的业务收入总盘子的贡献相当有限也是不争的事实。

其实战略问题就是:铁通无核心竞争力依靠什么市场生存?依靠什么市场发展?

第三章 实习前期发现的维护问题

一在前期的实习中,我在一程控度过了将近3个月.在这三个月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1,程控室之忙.程控室每天除了要做50-300张电话工单外;还要跳通若干电话,若干宽带;沟通若干调令;看若干告警.忙反映了管理的混乱,以及责任的不明确.在其他运营商,程控室的活被分成了若干项.譬如:监控看告警属于监控范畴,有专门的网络监控;沟通调令属于运维,在其他运营商,大部分是外包的;跳通宽带,电话属于运维,也是外包的;作工单属于营业厅,有专门的计算机输入,省时省力.责任的不明确,使得程控室忙的不可开交,高科技应用的匮乏,使程控

室越走越累.2,程控室之落后.程控室除了每天作一些索然无味的事情外,还要跳一个弹性编码,这个东西还要每天被无数的区分装机人员打电话查阅.程控室没有一个自己的服务平台,没有自己的数据库,许多东西不可能快速的输入,更不可能被相关人员快速查询.3,程控室之快乐.毋庸置疑,程控室是最快乐的地方,人多嘴多,大家一言一句,好不热闹.在铁通没有什么企业文化,在程控室,却让我感到了家的温暖.而后,我在数传室又实习了一段时间,在那里总体是没有什么感觉的.数传室的活其实是技术含量最高的,可是大家没有什么培训机会,对着几台高科技设备,似乎是有一些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机房人员的总体培训偏少,以及高科技运用的匮乏,导致机房的落后,被动.给运维带来很大的隐患.二后来到区分公司做运维,问题更多.1,运维人员之累 ,我在虹口,每个月要清扫45个机房,这在其他运营商是不可能出现的,一个运营商花大力气在灰尘清扫上,还不如成立保洁公司.2,运维人员之没文化.一个团队,就代表了一个企业的气质.君不见运维人员汇聚一堂,乌烟瘴气,整个一个流氓团伙.加强运维人员素质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了解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是运营商,不是维护商.3,运维人员收入之微薄.区分公司,运维人员24小时待机,不可关机.可得来得报酬 ,却低的可怜.设想,当一个人付出与收入成反比的时候,这时工作还能做好吗?

4,运维人员工作之复合.虽然已经是21世纪,讲究复合型人才,但是运维人员搞

二次营销却是有些欠妥,要知道,利润与安全是永远的敌人.当一个收入微薄的运维人员去搞营销的时候,风险就应用而生了.第四章实习中期发现的营销问题后来,我到区分公司做营销人员,更是啼笑皆非.营销人员的问题很多,主要来说有以下几点:

1,营销员没有营销经费.在中国做营销,其实就是看谁能够拉的住关系,在大上海钱是一切关系的基础,没有钱就意味的什么都无法做到,更别说营销拉关系了.我们的营销人员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出去搞营销,除非自己掏自己的腰包,要么,没有任何机会.2,营销员没有自己的营销团队.现代中国的营销人员基本和国际接轨,都是团队营销,大家在一起,群起群作,有规模性的抢夺市场.这样有利于大家分享各自的资源,整体水平会有极大的提高.实际情况是,营销人员早上在区分公司报个到,然后就散了,各自做各自的,好不逍遥.3,营销人员没有特有的营销手段.营销人员从来没有什么专业的培训机会,所以对自己所推销的业务也就不怎么理解了,自己都不理解,怎么来做营销.4,营销人员地位低下.首先,铁通由于宣传力度太小,导致铁通在民众中的感觉总体不好.我方营销人员去洽谈业务时都打的电信的名号,否则连大门都进不去.其次,营销人员在铁通内部地位低下,看看铁通领导,都是运维建设出身,没有几个是做市场出生的.要知道,在其他运营商,营销人员的收入是最多的,也是地位最高的.在铁通,恰恰相反.好的营销员都知道,在铁通没有什么作为,所以就出现了营销人员一年一茬的壮观场面.第五章实习末期发现的管理,文化,人才储备问题

一管理混乱局面.管理的混乱是由于人员的不断调整造成的,企业在不停的人员调动中变的权力很微弱,除了几个一把手外,其他的职位好像是公共汽车,一个上了一个下,谁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每个人都感到一种危机感,没有一种平稳的心态去工作,当然,大部分人员还是很敬业的.二企业没有任何的企业文化.来一年多,感到最深刻的就是铁通的文化匮乏,员工没有一个欢乐的心态,都是在压抑中生存.只有在组织的旅游中才略感快乐.文化是一个企业生存的血液,没有文化的企业就如同一个雕塑一样,永远不会自我发展.三企业人才储备匮乏.一年多来,周围的大学生走了不少,似乎铁通留不住人.每个人来铁通干的活都不少,但得到的却很少.这样付出与回报的不平等性,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才出走.第六章 敢问路在何方?

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第8篇

一、“发现问题”是指头脑中产生疑问, 但这种疑问未必非常明确

首先, 我认为教师自身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有些教师会反映:“如果花一些时间让学生提问题, 就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其实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本身就是重要的教学任务.也不是每一堂课都必须安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时间, 首先要保证教材上有关提出问题的技能训练、习题等内容的完成, 再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课时情况适当安排一些就可以了.同知识教学一样, 提出问题也要重视内在的质, 而不是表面的数量.

其次, 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发现问题的氛围, 创设情境.如果是生硬地说:“好吧, 现在你们提问题吧.”学生是很难张口的.总的来说, 问题是来自于实践活动的.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有多种, 总之是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老师创设问题情境的办法就是设法让学生将要学习的概念与他们的经验建立联系.比如教学“圆”这一单元时, 可以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看到圆.有时, 问题情境就存在于学生的活动过程中, 不需要老师刻意创设.

最后,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当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能解释面临的情境或问题时, 学生的头脑中就会产生认知冲突教师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 有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困境, 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回忆和建构, 在探索新知识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 我在教学“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时, 先出示这样一些比较大小的题目:

然后出示例题:

再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找答案, 发现分母大的数反而小于是激起了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 问题油然而生: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到底有什么样的规律呢?

二、“提出问题”则是指将头脑中产生的疑问用明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这中间往往要经历逻辑思维和组织语言的过程

有时有这样的情况, 老师让学生提问题, 可学生提不出来, 或者提出的问题不伦不类, 老师应该怎么办呢?留给学生提问的时间与机会, 这是非常必要的.要提出问题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教师在上课时要给学生创设观察的情境和思考的余地, 让学生有机会提出问题我经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有效引发学生有价值的提问.

1. 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课堂上的演示实践我尽量让学生去参与.学生在快乐地“玩”———这个互动过程中, 体验了成功与失败, 积累了改进提高的技巧, 急于表达交换自己的得失经验.

2. 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 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中鼓励学生相互提问题

我经常利用下课前的5分钟, 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相互提问, 如还有不懂, 再在全班同学面前提出来, 往往会有意外的惊喜.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经历亲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 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新课程提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的效率, 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能使学生“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 学会宽容和沟通, 学会协作和分享”.

3. 鼓励学生在作业本上设置问题

我要求学生每次在写作业时至少提出一个问题, 所提的问题可以是对习题的提问, 也可以是对课堂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的提问, 这样可以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

4. 给学生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中, 学生有问题而不敢问的现象非常普遍.发扬教学民主是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的重要前提.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分析和评估.老师要放下架子, 不去扮演学术权威, 倒是可以扮演天真好奇的孩童.要让学生知道, 老师不是万能的.有些问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或其他探究活动来解决, 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寻求答案.

上一篇:开学第一课高中英语下一篇:读《鲁迅先生珍惜时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