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学论文

2022-04-19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了解内窥镜系统在耳鼻咽喉科学临床见习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128名学生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传统临床见习结合内窥镜系统学习的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见习带教方式。应用随机问答、考核分析、课后问卷调查三种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学论文 篇1:

加强学生临床能力培养在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是中医学临床课程,是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结合紧密的一门学科,对学生临床能力培养是中医耳鼻喉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主要目的之一,研究对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医学生的临床能力的具体做法进行了有效探索。

【关键词】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教学 临床能力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B-b/2009/01/032。

现代中医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临床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医德人文素养的提高。我们结合多年从事中医耳鼻咽喉科教学和临床实际工作,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临床能力,结合专业特点,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注重临床能力培养,进行中医耳鼻咽喉科学课程改革

中医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坚实的中医学基础理论,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较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较扎实的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的临床中医人才。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我们注重临床能力的培养,我们遵循中医临床课程必须以“实践为本”,进行课程结构改革,规范教材,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技能培养,设立临床实验技能课,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基础性和普遍性的诊疗操作技能,并对学生进行规范的操作训练,训练内容可包括常见的诊疗技术、常见手术的基本操作等,从整体上提高学习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学生的专业技术素质。

2.改进教学方法,尝试开展PBL教学[1]、案例式教学

以临床问题为中心,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情景,引导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习得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主张在中医耳鼻咽喉科教学过程中要开展PBL教学、案例式教学改革,其教学过程分为3个阶段,首先是知识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要求学生加强对于中医耳鼻咽喉科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采用传统的大班集中讲授的方式。如对耳鼻咽喉各个器官的应用解剖与生理特点等章节内容进行强化学习,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基本概念、理解工作原理,這是学生进入案例式学习阶段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其次我们采用案例式教学,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理想的、综合性强的典型病案,提出有针对性的各种问题,选择中医耳鼻咽喉科临床工作中真实存在的病例问题,问题涵盖相关章节的全部知识点。尽早地把问题呈现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寻求问题解答方案。然后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主分析讨论、报告病例,教师即时指导解答疑难,并评定学生病例报告的质量。本过程要把大班教学分成不同的小组,实行小班化教学;最后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通过病例分析、讨论,强化课堂所学的知识,不仅对理论授课内容进行了领会、思考和再记忆,而且对中医耳鼻咽喉科临床工作获得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训练了中医临床诊断思维能力,掌握了正确的中医思维方法,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中医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理论指导依据。

3.学习上尽早引入学生标准化病人模拟教学

标准化病人又称模拟病人或病人指导者,是从事非医技工作的正常人或病人,经培训后,发挥扮演病人、充当评估者和教学指导者三种功能。[2]我们在中医耳鼻咽喉科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效引入学生标准化病人,既避免了标准化病人选择、培训以及不能完全适应教学时间等问题,又可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巩固作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掌握,还节约聘请和培训社会上其他标准化病人所需的大量资金。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具有生理器官体积小、解剖结构复杂等特点,其疾病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和诊疗方法均有别于其它临床学科,学生常常觉得知识抽象,难以理解,在学习上容易产生厌学和抵触情绪。为此,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模型和标本等教学工具,将难懂和难理解的知识点形象化,充分利用解剖实验室和各种网络视频影像资源,而且可以借助实体标本和模型进行讲解,并针对临床专科实践技能培训与考核的需接受较全面的临床综合技能培训,例如:中医耳鼻咽喉科疾病的病史采集、症状体征演示演技及考核培训等方面内容来培训学生标准化病人,让其感受某种耳鼻喉常见疾病,并通过模拟临床教学场景,给学生以直观印象,进行学习交流讨论。在模拟教学过程中,标准化病人的角色扮演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学习需要,可以安排标准化病人与其他学生角色互换,互相提问,熟悉相应部位和形态,不仅可以加深对中医耳鼻咽喉科“三基”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和对病人尊重和爱护的医德人文素养。

4.开展形成性评价,调整考核侧重点,注重临床能力评价

课程考核评价方面,我们尝试开展形成性评价在评价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强调对能力考核的评价,更加强调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改进提高的评价。[3]比如在课程PBL教学过程中,首先给同学多次首先学生根据问题已提供的信息(如病史、症状等),结合原有知识对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的方法,列出待解决的问题和待收集的资料;再通过看书、上网、咨询专家等多种途径进一步收集信息和资源以完善假设;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探索得出结论,提出解决办法;最后各小组陈述解决问题的方案。其中的评价与反思是在每一个问题完成之后和每个课程单元结束时,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并回顾、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最后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在整个评价过程中,重在过程和环节的评价,轻结论、结果性评价;重在指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与不足,并帮助分析原因和改进提高,轻直接给出优良中差这种结论;重在考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轻只注重理论和知识掌握的考查。

5.注重加强医德医风、医学人文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无论在课堂教学上还是在科室实习过程中,我们始终注重构建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强调学生“三基”培养的同时,注意加强学生医德医风及专业思想教育。始终让学生明白医学是一个发展性的学科,而医生职业是一项高风险职业,从事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技术素质、医德和人文素养,才能更好地为病人解除疾苦。作为一名医生,必须牢记救死扶伤,终身践行人道之义。恪守医学道德的最基本原则,与人为善,与患者为善,虚心学习,团结同事,加强合作,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既赢得患者的赞誉,又赢得同行的尊敬。医德培养的实质就是医德语言修养、语言表达及医生专业素质、道德素质、交际能力等的综合培养。具备良好的医德人文素养,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的首要条件。因此,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进行有效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到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必要性,以及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现代医学要求医生应具备四个要素: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有效的沟通能力并熟知医疗法律法规。[4]因此,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学的任务在于通过优化教学模式、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形成性教学评价、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医德人文素养的提高,来训练学生掌握临床知识的理论和技能技巧,同时注意培养其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等各方面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慧娟,袁芳,武宇明.PBL教学的开展条件和模式探索[J].教育战线,2009,(7):93-94.

[2]刘亚伟,戴兵,姚定康,等.标准化病人在实习前基本技能强化训练中应用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94-95

[3]卢敏.形成性评估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1): 130-131.

[4]Jan C. C. Borleffs, Eugène J. F. M. Custers, Jan van Gijn. Clinical Reasoning Theater: A New Approach to Clinical Reasoning Education [J]. Academic Medicine,2003,(78):322~325.

作者簡介:

吴拥军(1973-),男,汉族,江苏扬中人,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副教授,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作者:吴拥军 李爱民 严道南 耿晓文 张世中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学论文 篇2:

内窥镜系统在耳鼻咽喉科学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摘要】了解内窥镜系统在耳鼻咽喉科学临床见习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128名学生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传统临床见习结合内窥镜系统学习的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见习带教方式。应用随机问答、考核分析、课后问卷调查三种方式评估教学效果。结果:随机问答、考核分析优秀率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良好率、及格率与不及格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课后问卷调查教学效果满意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窥镜系统教学在耳鼻咽喉科学临床见习中的应用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更有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显著。

【关键词】内窥镜;耳鼻咽喉科学;临床见习

实习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前的一个重要学习阶段,把所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临床能力,为将来毕业后的医疗实践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故而如何做好实习生的临床带教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耳鼻咽喉科学是研究听觉、平衡、嗅觉、呼吸、吞咽、发音、语言诸器官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现象的一门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解剖部位隐蔽、管腔狭窄弯曲、窦腔多等特点,往往需要特殊的器械和照明设备才能窥清,与其他临床学科相比,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和特殊性[1]。随着耳鼻咽喉内窥镜系统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我们采用耳鼻咽喉内窥镜系统用于耳鼻咽喉科学学生临床见习,试图解决耳鼻咽喉科学临床教学面临的困难,取得良好效果。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昆明医科大学2013级临床专业本科见习生128名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4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为(20.19±0.56)岁;对照组64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为(20.12±0.53)岁。两组学生均为高考统招生,入学年龄、高考成绩、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仪器设备:临床授课教室拥有一系列高清耳、鼻内窥镜及显像系统,电子喉镜、纤维鼻咽喉镜及显像系统,配套计算机辅助系统及相应检查治疗器械。

3.方法:将128名学生进行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临床见习教学方法。实验组:实验组采用临床见习结合内窥镜系统教学方式,先用耳鼻咽喉内窥镜进行示教,进行辅助教学,再进入临床见习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见习教学法。两组教学时间分配相同,带教老师相同。

4.评估教学效果:采用以下3种方式评估教学效果:(1)随机问答:每组课堂随机选取20名同学进行课堂问答,了解课堂理解、掌握知识的效果。(2)考核:采用书面测试及操作技能考核,检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记忆情况。(3)课后问卷调查:课后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教学效果的满意度。

5.评比标准:课堂随机问答:每人4题,每题25分,60~69分为及格,70~90分为良好,90分及以上为优秀。考核:由教研室统一出题,共100分:书面试题50分,检查操作技能考核50分。60~69分为及格,70~90分为良好,90分及以上为优秀。课后问卷调查:主要从教学形式的直观形象性、课堂气氛的活跃性、是否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是否激发学习课堂内容的兴趣、能否调动学习积极性5个方面进行调查,每项半定量为A、B、C3个考核等级,综合B级及以上为满意。

6.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采用χ2检验。

二、结果

1.随机问答:实验组优秀42人,良好15人,及格5人,不及格2人;对照组优秀23人,良好30人,及格6人,不及格5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不及格率、及格率及良好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表1)。

2.考核分析:实验组优秀49人,良好10人,及格4人,不及格1人。对照组优秀32人,良好22人,及格7人,不及格3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及格率及良好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表2)。

3.课后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的满意率实验组95.31%,对照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三、讨论

由于耳鼻咽喉科学具有解剖部位隱蔽、管腔狭窄弯曲、窦腔数量多等特点,往往需要借助特殊的器械和照明设备且能熟练操作才能窥清,增加学生对疾病认识的难度[2]。因此,与其他临床学科教学相比,耳鼻咽喉科学教学具有特定的难度和特殊性,不利于学生对基本解剖及疾病的认识。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中的耳鼻咽喉科见习教学是耳鼻咽喉科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建学生的兴趣、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正确的思维方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视耳鼻咽喉科见习教学,不断探索见习教学改革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3]。自19世纪初叶以来,耳鼻咽喉科学的教学从绘画时期,逐渐发展到照相时期,内窥镜下直视时期[4]。内窥镜系统教学法在耳鼻咽喉科学临床见习中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上难题。近30年来与临床医学发展相适应的耳鼻咽喉科学内窥镜外科技术与电视摄录系统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作为现代耳鼻咽喉科学技术的代表被广泛应用,成为重要的诊疗手段。通过内窥镜系统可形象、直观地展示耳鼻咽喉科学解剖的结构与病变的关系,认识各种病变的特点,对一些典型的病例认识深刻[5]。我们利用内窥镜系统进行见习教学,该系统将内镜、计算机、网络和数字摄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耳鼻咽喉科学见习课程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观念与形式等发生巨大的变革。利用内镜及数码多媒体系统可以将检查所见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并对操作进行实时演示,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对正常及病变的解剖形态、病理特点的辨认,同时方便老师采用互动形式对之进行详细而具有实践性的指导。例如用鼻内窥镜及多媒体系统显示鼻咽癌,老师除了让学生从显示器上见到鼻咽癌的形态、发生部位及颜色,还可以引导同学深入思考下列问题:鼻咽癌的好发部位在哪里?鼻咽癌的首发症状有哪些?鼻咽癌表面与正常鼻咽部黏膜有什么区别?从而引导同学思考鼻咽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加深同学对鼻咽癌相关疾病的理解;另一方面可节约示教时间,又减小了病人的痛苦及诊病时间,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和教学过程中医患关系的和谐处理。总之,内窥镜系统教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使学科应用化、临床医学临床化、理论教学实践化,为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为临床提供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富有创新的高级医学人才服务。我们认为运用内镜影像系统辅助耳鼻咽喉科见习教学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手段,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6]。

参考文献

[1]胡辂,陈东风.内镜规范化教学的临床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7):890.

[2]魏金龙,陈广柱,宋霞,等.内窥镜病例库系统在耳鼻喉临床见习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6):870-871.

[3]熊观霞,张伟红,苏振忠.利用内镜数码系统提高耳鼻咽喉见习教学质量[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12):167-169.

[4]张湘民,甘嘉裕,郭洁波,等.数码图像系统在耳鼻咽喉科医疗、科研和教学中的应用[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4(11):521-522.

[5]王明,高碗丽.利用内窥镜数码系统提高妇科见习教学质量[J].中国医疗前沿,2012,7(23):86-87.

[6]温晗光,陈缪安,林婷婷,等.内镜影像系统在耳鼻咽喉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2,28(4):92-94.

作者简介:钮燕(1974.01.07-),男,云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耳鼻咽喉科学。

作者:钮燕 白忠 吴海莺 吕操 曹守明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学论文 篇3: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变态反应性鼻炎”说课设计方案

摘要:本文针对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变态反应性鼻炎”这一教学内容,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设计说课方案,以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变态反应性鼻炎;说课

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研活动,它为备课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上课提供了理论指导[1]。说课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能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在高校教师中开展、推进说课活动,能充分调动青年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是一门解剖结构复杂、专业性强的临床二级学科,又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均较强的学科,近年来该学科发展迅速,三级学科不断拓展,使教学内容有了很大的扩增和变化[2]。由于课程体系的专业性,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备课缺乏理论依据、重难点把握不到位等现象。我院外科、五官科教研室近年进行说课活动,显著提高了教师的备课质量和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以《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教材“鼻部疾病”一章中“变态反应性鼻炎”为例进行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本课选用的教材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主编为田道法教授。“变态反应性鼻炎”为该教材第八章内容。根据我院中西醫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本部分共安排1.5课时,教学内容包括变态反应性鼻炎的概念、西医病因病理、中医病机、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鉴别诊断、中西医治疗及其预防和调护。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变态反应性鼻炎的病名概念、诊断要点、主要鉴别诊断;熟悉变态反应性鼻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西医病因病理、中西医治疗要点;了解变态反应性鼻炎的疗效评价标准,中医治疗本病的优势体现、相关临床研究进展及预防和调护。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运用以理论知识对变态反应性鼻炎进行准确诊断。常规治疗及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树立良好的科学观,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变态反应性鼻炎的诊断要点及主要鉴别诊断。教学难点:变态反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应性鼻炎是鼻部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及机理改变极其复杂,涉及大量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是多因素、多环节的共同作用。学生较难理解,因此为该节的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以“临床病例引出—讲授新课—病例总结”为主线进行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将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演示法和练习法几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接受情况,灵活应用这几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说学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在学法指导上,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通过逐层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使教学模式由传统的教师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让学生“会学”、“乐学”。

四、说教学过程(60分钟)

(一)通过临床病例,巧妙导入(5分钟)

从门诊的一个实际病例导入今天的课程——变态反应性鼻炎。用多媒体展示临床病例,提问“根据病例资料可以考虑哪些疾病,如果要确诊需要做哪些检查?”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紧密联系临床实际。

(二)讲授新课,攻克知识点(50分钟)

1.首先讲述变态反应性鼻炎的概念。结合导入病例切入病名概念,概括为“三联征”或“四联征”:鼻痒+喷嚏+清水涕或鼻痒+喷嚏+鼻塞+清水涕,强调随着大气污染,本病发病率逐年递增,系临床高发。介绍中医病名时,板书“鼽”字,引入注音(qiu),中医典籍注解及相关论述,加深学生对生僻字“鼽”的记忆和理解。

2.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变态反应的相关知识,并重点介绍Ⅰ型变态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图片结合临床病例介绍变态反应的西医病因,利用动画动态演示其发病机制,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发病过程,减少基础理论的枯燥感。

3.与学生讨论并回顾前面总论基础部分已讲述的鼻与脏腑经络关系及鼻的主要病因病机,通过提问、启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中医基础理论来分析本病可能的病因、涉及的脏腑、经络;并据此展开本病相关病因,如何涉及并影响肺、脾、肾三脏,最终导致脏腑亏损而发为临床上的鼻鼽——本病的病因病机进行系统讲述。

4.重点讲述本病诊断要点:病史+症状+专科局部检查,主要鉴别诊断,鉴别要点(包括辅助实验室检查),对专科检查部分以临床鼻内镜下典型图片辅助讲述。案例讨论:回到本节课开始引入的临床病例,按主诉+病史+症状+专科检查,全身四诊所得描述典型病例,提问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内容:①四诊所得你觉得还需补充哪些内容,问诊的重点是什么;②本病可能的中西医诊断,应主要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鉴别要点是什么;③本病例如何辨证,简述你的辨证思路与辩证结果。学生讨论结束后,对变态反应性鼻炎的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进行总结。

5.回到病例讲授变态反应性鼻炎的中西医治疗,通过图片展示临床常用药物,根据病机要点讲解中医辨证论治,并介绍主要的方剂及其加减;最后将学生引入到日常生活,简要介绍变态反应性鼻炎的预防和调护,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

(三)总结归纳,布置作业(5分钟)

教学内容结束后,通过课前导入的病例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的要点,同时及时提问,适当布置作业,强化知识点。最后,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请学生思考变态反应性鼻炎与血管运动性鼻炎的鉴别要点是什么,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参考文献:

[1]王晶晶.“说课”对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思考与探索[J].中医教育,2012,31(1):36-38.

[2]邓安春,杨桦,陈立颖,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临床教学改革初探[J].医学教育探索,2010,9(6):795-797.

[3]贾书建.说课论要[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3:1-3.

作者:范婧莹 戴娜 何迎春 田道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论文下一篇:课程整合教学基础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