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复习重点

2023-01-07

第一篇:道路勘测设计复习重点

道路勘测设计考试重点

道路勘测设计

1.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及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道路运输的作用:(这个得自己总结着来~)

A.道路运输是最便捷也是唯一具有直达功能的运输方式

B.道路运输具有衔接其他运输方式的纽带作用

C.道路运输的通达深度广,覆盖面大

D.道路运输的发展是实现各种运输方式高效、快捷运转的重要手段,起主导作用 E.道路运输成为世界各国发展速度最快和主要的运输方式

3.道路按其用途分为公路、城市道路、林区道路、厂矿道路和乡村道路等。

4.公路按功能可划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和地方公路三类。公路按行政管理属性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四类。

公路按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5.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6.设计速度,是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设计交通量是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时所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7.设计阶段:一阶段设计即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阶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

8.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9.直线最小长度,31页自己看吧.....

10.横向力系数μ=v²/127R—ih

11.城市道路圆曲线最小半径.37页.......也自己看吧..........

12.缓和曲线的作用:a.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 b.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 c.超高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 d.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

13.回旋线的基本公式:rl=A²

14.汽车在缓和曲线上的行驶时间至少有3s。

15.在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线:地面线,设计线。

16.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高程: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高程;

二、

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高程,在设置超高、加宽前地段为设超高、加宽前该处边缘高程。

17.汽车的行驶阻力:空气阻力,道路阻力,惯性阻力。

18.动力因数,是指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每单位车重克服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的性能。

19.位于海拔2000m以上或严寒冰冻地区,四级公路山岭、重丘区的最大纵坡不应大于8%。

20.缓和坡段,63页,也自己看.........

21.最小纵坡不小于0.3%,为保证路面排水,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0.5%。

22.竖曲线要素计算公式,68页,例题71页,计算题

23.纵断面设计的方法和步骤:a.拉坡前的准备工作 b.标注控制点的位置 c.试坡

d.调整 e.核对 f.定坡(不能简单地这么回答,要自己总结的更详细些,80页)

24.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类型: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

25.路肩作用:a.保护及支撑路面结构b.供临时停车用c.作为侧向余宽的一部分,能增加驾驶的安全和舒适感d.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地e.对未设人行道的道路,可供行人及非机动车使用。

26.一侧车道加宽值b=A²/2R

27.超高过渡方式:a.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绕内边线旋转,绕中线旋转,绕外边线旋转;b.有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绕中央分隔带中线旋转,绕中央分隔带边线旋转,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

28.横断面超高值计算,106页自己看

29.视距类型: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

30.各级道路对视距的要求,117页自己看.....

31.横断面面积计算方法:积距法,坐标法。124页

32.调配计算,128页,计算题

33.平曲线的长度,132页

34.平面线形要素的计算,135页

35.组合设计原则:a.在视觉上能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b.保持线形技术指标在视觉和心理上的大小均衡c.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d.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的配合

36.选线的步骤:路线方案选择,路线带选择,具体定线。

37.平原区路线选线要点: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联系,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注意土壤水文条件,正确处理新旧路的关系,尽量靠近建筑材料产地。

38.越岭线指翻越山岭布设的路线。其特点是需克服很大的高差,路线长度和平面位置主要取决于路线纵坡的安排。越岭线选线主要解决垭口选择、过岭高程选择和垭口两侧路线展线三个问题。

39.展线方式:自然展线,回头展线,螺旋展线。

40.大体上沿山脊布设的路线,称为山脊线,又称分水岭。

41.路线布设方式:平坦地带——走直线,较陡横坡地带——走匀坡线,起伏地带——走直线连线和匀坡线之间。

第二篇:道路勘测设计复习

一.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

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的干线公路。其他公路为除高速公路以外的干线公路(

一、二级公路)、集散公路(三级公路)、地方公路(四级公路)分四个等级。这样突出了使用功能,便于选用,便于选用,也有利于与国际接轨,便于交流。

按照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汽车外廓尺寸限界即对汽车的总高、总宽、总长的限制规定,这项规定适用于公路和城市道路运输用的汽车及列车。车高:一般以载重汽车及半挂车的高度决定净空高度,以小客车的高度确定驾驶员的视线高度。车宽:一般2.5m。车长:载重汽车的长度为不超过12m。

设计速度:在气候条件良好,车辆行驶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影响时,具有中等驾驶技术的人员能够安全、顺适驾驶车辆的速度。各级公路按地形条件的差别,从20km/h到120km/h。

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断面的交通流量,即单位时间通过道路道路某断面的车辆数量。

年平均日交通量:用一年的总交通量除以365而得,指的是全年的日交通量观测结果的平均值。

设计交通量是指欲建公路到达交通预测年限时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不宜作为具体设计的依据。

小时交通量是以小时为计算时段的交通量,是确定车道数和车道宽度或评价服务水平时的依据。公路设计小时交通量宜采用年第30位小时交通量。

通行能力是在一定道路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适应车流的能力,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示。 基本通行能力是指在理想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一个车道或一条车道某一路段可以通过的小客车最大数,是计算各种通行能力的基础。

二.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牵引力必须等于汽车运动时各项行驶阻力之和。充分条件:汽车的牵引力必须小于或等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

动力因数: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度上,满载情况下,单位车重所具有的后备牵引力。

横向力系数:横向力与竖向反力的比值μ,决定了汽车横向稳定性的好坏。

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三.直线的最大长度:20V(V:设计速度,km/h)。直线最小长度:1.同向曲线之间:不小于6V。2.反向曲线间:不小于2V。

道路的超高横坡度不应该小于道路直线段的路拱横坡度,否则不利于道路的排水。

圆曲线的最小半径包括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和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是指各级公路对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其安全行车的最小允许半径。一般最小半径是指通常情况下各级公路对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其安全性和舒适性行车的推荐采用的最小半径。。平曲线半径较大时,离心力影响小,仅有路面的摩阻力就可以保证汽车有足够的稳定性,此时不需设置超高。

除四级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处,其余各级公路在其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都应设置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的作用:1.曲率逐渐变化,便于驾驶操作。2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消除了离心力突变3为设置超高和加宽提供过渡段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美化线形。线:ρ*l=C= A^2

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的大小需要考虑:1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a(s下标)=v^2/(Rt),离心加速度将随着缓和曲线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得过快,将使乘客有不适的感觉,取Ls,min=0.036V^3/R。2驾驶员的操作及反应时间,Ls,min=V/1.2。3超高渐变率Ls,min=BΔi/p。4视觉条件R/9≤Ls≤R。 S型:两个反向圆曲线用回旋线首尾连接的组合。卵型: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形式称为卵型。C型:同向曲线的两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衔接的组合形式。

行车视距:1停车视距:汽车在单车道或有明显分隔带的双车道上行驶中,当驾驶员发现前方障碍物后,立即采取制动措施,至汽车在障碍物前安全停下来所需要的最短距离。2会车视距:指两对向行驶的汽车能在同一车道上及时刹车所必需的距离。3超车视距:在双车道公路上,后车从驶离原车道开始,在对向车道上完成超车,再回到原车道止,所需要的安全距离。

行车视距标准: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

2二、

三、四级公路,一般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

四.最大纵坡:是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控制指标。根据动力特性、道路等级、自然条件、车辆安全行驶以及工程、运营经济等因素合理确定。

最小纵坡:挖方路段以及其他横向排水不良的路段所规定的纵坡最小值称为最小纵坡。由①路基的纵向排水; ②路面的纵、横向排水确定

缓和坡段的纵坡不应大于3%,且坡长不得小于最小坡长的规定值

平均纵坡:指由若干坡段组成的路段所克服的高差与路线长度之比,是衡量线形质量的重要指标,目的是为了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及缓和坡长的规定,以保证车辆安全顺利地行驶的限制性指标。

合成坡度:指由路线纵坡与弯道超高横坡或路拱横坡组合而成的坡度,其方向即流水线方向。I=√(i22h+i) 凸形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主要影响因素是行车视距问题1.(1)L≥S:采用停车视距Lmin=S2Tω

/4 ,R2采用会车视距L2= S2

min=ST/4min= SHω/9.6 ,RminH /9.6。(2)L

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最好是使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

线内,即平包竖

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1准备工作。2标注控制点3试坡4调整5核对6定坡7设置竖曲线

五.路幅是指公路路基顶面两路肩外侧边缘之间

的部分。路幅布置类型1)单幅双车道,适用于二级路、三级路和一部分四级路2)双幅多车道,适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3)单车道:交通量小、地开复杂、工程艰巨的山区公路或地方性道路

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布置类型:1单幅路:俗称一块板断面2双幅路3三幅路4四幅路

平曲线的加宽: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250m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在右侧硬路肩宽度内设右侧路缘带,其宽度为0.5m

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的形式。

超高的过渡形式:1)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a绕未加宽前的内侧车道边缘旋转。有利于路基纵向排水,适用于新建工程。b绕中线旋转。可保持中线标高不变,多用于旧路改建工程。c绕外边缘旋转。仅用于某些为改善路容的地点。2)有中间带公路的超过渡:a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b绕中央分隔带边缘边缘旋转。c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

超高值:指设置超高后路中线、路面边缘及路肩边缘等计算点与路基设计高程的高差。

新建公路的路线设计高程: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高程;

二、

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处边缘高程;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超高、加宽前的路基设计高程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整体式路基以中央分隔带中心线为平面设计线

道路用地是指为修建、养护道路及其沿线设施而依照国家规定所征用的土地。

城市道路用地范围为城市道路红线宽度。城市道路红线指划分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生产用地及其他备用地的分界控制线。

道路建筑限界又称净空,是为保证车辆、行人的通行安全,对道路和桥面上以及隧道中规定的一定的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限。它由净高和净宽两部分组成。

横断面设计步骤:1点绘横断面地面线。2填写路基设计表3示出土石界线4绘横断面的设计线,俗称戴帽子5计算横断面的填挖面积6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

横断面设计成果:两图两表,即路基横断面设计图,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路基设计表与路基土石方计算表

土石方调配…在半填半挖的断面中,应首先考虑在本路段内移挖作填进行横向平衡,然后再作纵向调配,以减少总的运量。

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借方=填方。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弃方=挖方。挖方+借方=填方+弃方

平均运距:土石方调配时,从挖方体积重心到填方体积重心的距离。

计价土石方数量=挖方数量+ 借方数量

六.山岭区选线路线特征:走向:顺山沿水方向和横越山岭方向。顺山沿水的路线,按其线位的高低,从低到高又可分为沿溪线、山腰线和山脊线。路线布设时一般以纵面线形为主安排路线,其次才是横断面和平面 沿溪线是指道路沿河谷方向布设的路线布线要点:1河岸的选择2线位的高度3桥位的选择

越岭线是指公路走向与河谷及水岭方向横交时所布设的路线。布线要点:1垭口的选择2过岭高程的确定3展线布局:越岭展线的形式:自然展线、回头展线、螺旋展线

八.交通岛类型: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方向岛、分隔岛、安全岛、中心岛

交叉口的类型:1加铺转角式2分道转弯式3扩宽路口式4环形交叉:在交叉中央设置中心岛

交叉口的交通分析:车辆行驶方式不同,交错方式也不相同,交错点的性质不同。分流点: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合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冲突点:来处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

渠化交通:在车道上画线,或用绿带和交通岛来分隔车流,使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像渠道内的水流那样,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这种交通称为渠化交通。

视距三角形: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

相交道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R=V2

/127(μ+-ib) 交织:就是两条车流汇合交换位置后又分离的过程。交织长度:进环和出环的两辆车辆,在环道行驶时相互交织,交换一次车道位置所行驶的距离。

交织角:是进环车辆轨迹与出环车辆轨迹的平均相交角度。

题样

一、填空题

1、汽车通过弯道时,由于横向力系数的存在,它不仅影响到乘客的舒服度,还增加了(燃油)消耗和(汽车轮胎)磨损。

2、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有(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惯性阻力)。

1、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2、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同向)曲线,而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反向)曲线。

3、在转向相同的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直线长度一般不小于(6倍设计车速)。

4、在转向相反的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直线长度一般不小于(2倍设计车速)。

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可分为(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和(不设超高最小半径)三种。

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米。

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当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应设缓和曲线。但(四级)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用直线径相连接。

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其方程表达式为(R·L=A2)。

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高速和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

二、

三、四级公路应保证(会车)视距的要求。

10、平曲线上行车视距的检查有两种方法,一是(解析法),另一是(几何法)。

11、平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型是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起来的线形形式。

1、在公路路线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地面线);另一条是(设计线)。

2、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直线(均坡线))和(竖曲线)组成的。

3、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纵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线(高差)和(水平距离)之比的百分数来度量的。

4、新建公路路基设计标高即纵断面图上设计标高是指:高速、一级公路为(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

二、

三、四级公路为(路基边缘)标高。

5、纵断面线型的布置包括(设计标高)的控制,(设计纵坡度)和(变坡点位置)的决定。

6、缓和坡段的纵坡不应大于(3%),且坡长不得(小于)最小坡长的规定值。

7、

二、

三、四级公路越岭路线的平均坡度,一般使以接近(5%)和(5.5%)为宜,并注意任何相连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5%)。

8、转坡点是相邻纵坡设计线的(交点),两坡转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坡长)。

9、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避免插入(小半径)平曲线,或将这些顶点作为反向平曲线的(拐点)。

10、纵断面设计的最后成果,主要反映在路线(纵断面设计)图和(路基设计)表上。

二、选择题

1、横向力系数的定义(A 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力

2、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D横向力系数

3、汽车转弯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D回旋曲线

1、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B 2%

2、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A 1:1:1

3、技术标准规定各级公路最大容许合成坡度的目的是(A 控制急弯和陡坡的组合

4、不使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感到困难的平曲线最小长度为设计车速的()行程。C 6s

5、横净距是指视距线至()的法向距离。C行车轨迹线

6、各级公路超高横坡度的最小值是(D 直线段路拱横坡度

1、

二、

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C 路基边缘标高

2、设有中间带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为(D 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

3、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地确定,主要根据()来选取其中较大值。A 行程时间,离心力和视距

4、竖曲线起终点对应的里程桩号之差为竖曲线的(C 曲线长

6、最大纵坡的限制主要是考虑()时汽车行驶的安全。B下坡

7、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D 排水要求

10、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的整数倍桩号处。B 10m

12、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设计成果。D 平、纵、横

三、名称解释

1.缓和曲线:是指有超高的平曲线中,由直线段的双向横坡过渡到圆曲线的单向横坡所需设置的渐变段曲线。 3.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自驾驶员看到障碍物时起,至在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4.超车视距:在双车道公路上,后车超越前车时,从开始驶离原车道之处起,至在与对向来车相遇之前,完成超车安全回到自己的车道,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1公路的纵坡度:是指公路中线相邻两变坡点之间的高差与水平距离比值的百分比

四、问答题

1.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什么?答: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①有利于驾驶员操纵方向盘;②消除离心力的突变,提高舒适性;③完成超高和加宽的过渡④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

2.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需从哪几个方面考虑?答:①控制离心加速度增长率,满足旅客舒适要求;②根据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所需经行间;③根据超高渐变率适中; ④从视觉上应有平顺感的要求考虑。

4.简述平面线形的组合形式。S型:两个反向圆曲线用回旋线首尾连接的组合。卵型: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形式称为卵型。C型:同向曲线的两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衔接的组合形式。

3.确定竖曲线最小半径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答:⑴对于凸形竖曲线应考虑:①缓和冲击;②经行时间不宜过短;③满足视距要求。⑵对于凹形竖曲线应考虑:①缓和冲击;②前灯照射距离要求;③跨线桥下视距要求;④经行时间不宜过短。

第三篇: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

一、交通运输的特点:

1、交通运输具有其自身特有的运转过程;

2、染,安全性好;

6、可远程控制,自动管理,维修量小,因而劳动生产率高;

7、运送货交通运输业的投资比较大;

3、交通运输中材料消耗基本是所使用的运输工具和设施的消耗,而不是运输对象的消耗;

4、交通运输具有明显的流动性;

5、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有较强的替代性。

二、现代交通运输是由铁路、道路(含公路与城市道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构成的系统。

水运是以船舶在江、河、湖泊、人工水道及海洋运送客货的运输方式。特点是:

1、载运量大,内河单船载货质量达几百至上万吨,海运货轮载量几千至数万吨,相当于铁路200~300节车皮的载量,且适宜进行长途运输及特大件货物运输;

2、耗能少,成本低;

3、投资省,尤其在节约土地方面较铁路与道路运输经济效益明显;

4、劳动生产率高;

5、不足之处是会受到通航水道与航线的制约,并受天气因素的影响,航行速度较慢。

铁路运输是利用列车运输客货的运输方式。特点是:

1、客货运量大,尤为适宜大宗的笨重货物长距离运输;

2、运送速度快,火车时速一般高于船舶与汽车,特别在长途运行中发挥充分;

3、一般不受气候和季节影响,连续性强,高速、准时,可靠性强;

4、运输成本不高。

航空运输依靠以飞机为主的各类航空器实现客货运送。特点是:

1、运送速度快,运程直捷,并可抵达地面运输方式难以到达的地区;

2、运载量小,营运成本高,故只适合于远距离的客运和急需物资、贵重物品、时间要求紧等情况的小批量货运;

3、具有显著的舒适性和相对安全性;

4、基建周期短,投资少,不需像地面交通线路建设那样大量的基建费用。

管道运输是利用封闭管道,以重力或气压动力连续运送特定货物的运输方式。特点是:

1、运量最大,连续不间断,一条输油管道的运量相当一条铁路全年的运量;

2、运距短,占地少,因埋设于地下,现形的灵活性较大;

3、耗能与费用低,接近于水运;

4、受气候和季节影响小;

5、沿程无噪声、污

物类别单一。

道路运输广义讲是指货物和旅客借助一定的运输工具(如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沿道路某个方向做有目的的移动过程;狭义讲是指汽车在道路上有目的的移动过程。(具有广泛性、机动性和灵活性)特点是:

1、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

2、机动灵活,运送方便,适应性强,商品流通周期短,资金周转快;

3、可实现“户到户”的直达运输,且运输损耗少;

4、随着高速公路的出现,运输速度显著提高,运量明显增大。

三、道路运输的优点:

1、机动灵活,直达门户。这是其他运输方式所不具备特点;

2、运送速度快,适应性强。公路运输可避免中转重复装卸,能满足各方面多种运输需要,不受批量限制,时间不受约束,对贵重物品、易碎物品、防腐保鲜货物的中短途运输尤为适宜;

3、为其他运输方式集散,接运客货。如果缺少公路运输的这种作用,其他运输方式功能的发展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4、道路运输的技术特性简单,车辆易于驾驶,投资回收快。

5、道路运输在客运上又很大优势。这不仅表现在道路运输的机动灵活和直达门户方面,还表现在客运成本低、投资小、收效大和舒适方便等。

四、公路等级划分: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根据公路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公路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1、四车道,平均日交通量25000~55000辆;

2、六车道,45000~80000辆;

3、八车道,60000~100000辆。

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1、四车道,15000~30000辆;

2、六车道,25000~55000辆。

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双车道,5000~15000辆。

三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双车道,2000~6000辆。

四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

1、双车道,2000辆以下;

2、单车道,400辆以下。

五、城市道路划分:我国根据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建筑物服务功能的不同,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即快速路、筑的工程设施。如挡土墙(一般见于高山)、

护坡、护栏等。

特殊构造物:如隧道是穿越山岭为改善现形、缩短路线长度所修筑的山洞;半山桥(洞)是山区路基悬出一半所修筑的桥梁或所开挖的部分路宽的山洞;悬出路台是在悬崖峭壁上所修筑的悬臂式构造物。

交通服务设施:

1、照明设施(灯柱、弯道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除快速路外,各类道路按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的不同又分为三级,总共四类十级)

六、公路是布置在大地表面供各种车辆行驶的一种现行带状结构物。

公路设计有现形设计和结构设计两部分。 公路路线是指公路的中线,为平面现形和纵面现形构成的立体空间现形。 平面现形由直线、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组成。

纵面现形由坡度线及竖曲线组成。

立体空间现形的图形显示分解为平面图、纵断面图。

公路的结构组成主要包括:路基路面工程、排水工程(桥涵、渗水路堤、过水路面等)、防护工程(挡土墙、护坡、护栏等)、特殊构造物以及交通服务设施。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设计时必须保证其稳定、坚实并符合规定的尺寸,以承受汽车和自然因素的作用。公路断面形状一般有路堤、路堑、半填半挖三种路基形式。

路面是用各种坚硬材料铺设于路基顶面的单层或多层供汽车直接形式的结构层。路基由基层及面层两部分组成。路面划分:按其使用品质、材料组成和结构强度可有高级、次高级、中级、低级之分;按其力学性质可分为柔性路面和刚性路面。常用材料有:沥青、水泥、碎(砾)石、砂、黏土等。 排水构造物:常见有边沟、截水沟、排水沟、桥涵、盲沟、渗井等。山区及宽浅水流处有时修筑渗水路堤及过水路面。

桥涵:公路在跨越河流、沟谷和其他障碍物时所使用的构筑物。当桥涵的单孔跨径大于或等于5m,多孔跨径总长大于或等于8m时称桥梁,反之称涵洞。 防护工程:为保证路基稳定或行车安全所修

反光镜等);

2、交通标志(警告标志:指明前面有行车障碍物和行车危险的地点,促使驾驶员集中注意力;禁令标志:指明各种必要遵守的交通限制,如车速限制、不准停车等;指示标志:指示驾驶员行驶的方向、里程等;指路标志:表示行政区划分界、地名、预告出入等);

3、服务设施(加油站、汽车站、养路道班、食宿站等);

4、植树绿化与美化工程(是美化工路的不要组成部分,为道路使用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行车环境。环境绿化有利于净化空气、舒畅人们的心情,且可提高人民的行车安全)。

七、道路勘测设计程序:

1、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

2、计划任务书;

3、勘测设计阶段的划分;

4、设计文件编制。

公路基本建设程序(根据我国《公路工程基本建设管理办法》):

1、根据长远规划或项目建议书,通过视察,进行可行性研究;

2、根据可行性研究,通过踏勘,编制计划任务书;

3、根据批准的任务计划书,进行现场初测,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和概算;

4、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进行现场勘测,编制施工图和施工图预算;

5、列入基本建设计划,进行招标、投标,确定施工承包单位、监理单位;

6、进行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7、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开工报告,报上主管部门审批;

8、严格执行有关施工的规程和规定,坚持正常施工程序,做好施工记录,建立技术档案;

9、编制竣工图表和工程结算,办理竣工验收。

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

1、总论:论述建设项目的任务依据、历史背景和研究范围,提出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

2、现状及问题:调查及论述建设地区综合运输网的交通现状和建设项目在交通运输网中的地位与作用,论述原有公路的工程技术状况及

不适应的程度;

3、发展预测:进行全面的交通调查和经济调查,论述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经济特征,研究建设项目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预测交通运输量的发展情况;

4、后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通过补充测量编制施工图。三阶段设计:对于技术上复杂而又缺乏经验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殊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公路建设标准和规模:论述项目建设规模和采用的等级及其主要技术指标;

5、建设条件和方案选择:调查建设项目所处地理位置的地形、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特征,建设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进行路线方案的必选,提出推荐方案的走向和主要控制点;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包括主要工程数量、公路建设用地和拆迁、单价拟定、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等;

7、工程建设实施计划:包括勘测设计和工程施工的计划与要求、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等;

8、经济评估:包括运输成本等经济参数的确定,建设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和费用的估算,进行经济评价敏感性分析,建设项目的间接经济效益分析;收费公路还需进行财务分析。

可行性研究应附图表:包括路线方案(及比较方案)图、历年工农业总产值与客货运量统计表、公路客货运量、交通量预测表、效益计算表等。

设计任务书一般由提出计划的主管部门下达或由下级单位编制后报批。包括:

1、建设的依据和意义;

2、路线的建设规模和修建性质;

3、路线的基本走向和主要控制点;

4、工程技术等级和主要技术标准;

5、勘测设计的阶段划分及各阶段完成的时间;

6、建设期限,投资估算,需要钢材、木材、水泥的数量;

7、施工力量的原则安排;

8、路线示意图。

公路勘测设计的划分:根据路线的设计和要求,可分为一阶段设计、两阶段设计和三阶段设计。(一阶段设计:适用于设计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公路工程,即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进行一次详细定测,编制施工图设计和工程预算。两阶段设计:为公路预测一般采用的测设程序,步骤为:先进行初测、编制初步设计和工程概算;经上级批准初步设计后,再进行定测、编制施工图和工程预算,也可直接进行定测、编制初步设计;然

必要时应采用三阶段设计,即分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技术设计阶段主要是对重大、复杂的技术问题,落实技术方案,计算工程数量,提出修正的施工方案,修正设计概算。) 设计文件根据《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规定,组成和内容为:

1、初步设计文件:由总体说明书、总体设计、路线、路基路面及排水、桥梁涵洞、隧道、路线交叉、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环境保护、渡口码头及其他工程、筑路材料、施工方案、设计概算等13篇和附件所组成,其表达形式有文字说明、设计图、表格三种。

2、施工图设计文件:由总说明书、总体设计、路线、路基路面及排水、桥梁涵洞、隧道、路线交叉、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环境保护、渡口码头及其他工程、筑路材料、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预算共13篇及附件所组成。

八、P23

第四篇:道路勘测复习

一.填空题

1.公路按使用任务、功能及适应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高速、

一、

二、

三、四级公路。

2.汽车行驶稳定性从不同方向来看,可有纵向稳定性和横向稳定性。从丧失稳定的方式来看,可有滑动稳定性和倾覆稳定性。

3.同(反)向曲线间的最短直线长度以不小于

4.平面线形的组合有基本型、S型、卵型、凸型、复合型、C型。

5.道路建筑界限又称净空,由净高和净宽组成

7.

6.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

8.纵断面设计线由竖曲线和直坡线组成

9.山岭重丘区的选线:山腰线,沿溪线,山脊线,越岭线

10.

三.名词解释

1.纵断面:沿着道路中线竖直剖切然后展开得到的断面即为路线纵断面。

2.横断面:道路的横断面,是指中线上各点的法向切面,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所构成的。

3.路拱:为了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将路面做成由中央向两侧倾斜的拱形,称为路拱,倾斜大小用百分率表示。

4.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的形式,这就是曲线上的超高。

5.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指各级公路对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其安全行车的最小允许半径

一般最小半径:指通常情况下各级公路对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其安全性和舒适性行车的推荐采用的最小半径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曲线半径较大,离心力较小,靠轮胎与路面的磨檫阻力足以保证汽车安全稳定行驶所采用的最小半径

6纵断面设计要素

合成坡度:指由路线纵坡与弯道超高横坡或路拱横坡组合而成的坡度,其方向即流水线方向

平均纵坡:指由若干坡段组成的路段所克服的高差与路线长度之比,是衡量线形质量的重要指标

行车视距:汽车在行驶中,当发现障碍物后,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事故所需的最小距离

7公路行车的限制因素:

设计车辆:是一种选定的机动车,作为道路新建和改建中制定各项道路设计指标以保证车辆安全和顺利通行的依据

设计速度:在气候条件良好,车辆行驶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影响时,具有中等驾驶技术的人员能够安全、顺适驾驶车辆的速度。

设计交通量:是指欲建公路到达交通预测年限时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基本通行能力:是指在理想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一个车道或一条车道某一路段可以通过的小客车最大数,是计算各种通行能力的基础。

四、简答

1.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的形式,称为超高:作用:合理地设置超高,可以全部或部分抵消离心力,提高汽车行驶在曲线上的稳定性与舒适性。

2.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①步骤:全面布局,逐段安排,具体定线②方法:实地选线,纸上选线,自动化选线

3.平曲线加宽的原因: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各轮轨迹半径不同,其中以后内轮轨迹半径最小,且向曲线内侧,故曲线内侧应增加路面宽度,以确保曲线上行车的顺适与安全

4.山岭重丘区的定线步骤 ①定导向线:拟定路线方案,绘均坡线,定导向线,平面试线②修正导向线:点绘纵断面草图,纵断面修正导向线,横断面修正导向线③定线④设计纵断面

5.基本平曲面加宽平面图

6.超高的过渡方式(有中间过渡带和无中间过渡带)画图并说明形成过程(课本144)形成过程——⑴无中间过渡带的: ①内侧车道边缘旋转:先将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绕未加宽前的内侧车道边缘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值②绕外边缘旋转:先将外侧车道绕外边缘旋转,与此同时,内侧车道随中线的降低而相应降低,待达到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仍绕外侧车道边缘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度③绕中线旋转:先将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绕中线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度

⑵有中间过渡带: ①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先将外侧行车道绕中间带的中心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一同绕中心线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度值②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将两侧行车道分别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使之成为独立的单向超高断面③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将两侧行车道分别绕各自的中心线旋转,使之各自成为独立的单向超高断面

7.横断面图(课本122)8.路径设计表的横断面图(最后附表)五·计算平断面设计或纵断面设计

第五篇:道路勘测与设计

现在交通运输系统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及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铁路运输远程客货运量大,连续性较强,成本较低,速度较高,但建设周期长,投资大。水运通过能力高,运量大,耗能少,成本低,投资省,但受自然条件限制大,连续性较差,速度慢。航空运输速度快,两点间运距短,但运量小,成本高。管道运输连续性强,成本低,安全性好,损耗少,但其灵活性较差,运输对象单一,通用性差。道路运输机动灵活,批量不限,货物送达速度快,覆盖面广,但养护,运营费用较高。

公路按功能可划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和地方公路三类。干线公路:应为用路者提供高效的通过性,尽量减少或消除平面交叉,出入口和支路汇入。集散公路:为干线公路与地方公路的连接公路,以汇集地方交通、疏散干线交通为主,应控制平面交叉、出入口和支路汇入。地方公路:应直接与用路者的出行端点连接,以提供通达性为主,开放平面交叉、出入口和支路汇入。公路分级:高速公路,一至四级公路。公路技术标准是指在一定自然环境条件下能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能所采用的技术指标体系。各级公路的技术指标是根据公路在公路网中的功能、设计交通量和交通组成、设计速度等因素确定的。其中设计速度是技术标准中最重要的指标。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设有中间带,双向四车道以上,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车辆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主干路:在城市道路网中起骨架作用,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线道路,以交通功能为主。非机动车交通量大时应设置分隔带与机动车分离行驶,主干路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次干路: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城市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支路:为次干路与居民区、工业区、市中心区、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等内部道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区域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设计车辆是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车辆。作为道路设计依据的车辆可分为四类: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铰接车。鞍式列车适用于大型集装箱运输。确定路缘石或交通岛的转弯车道半径时,一般应以鞍式列车的转弯半径作为控制。设计速度又称计算行车速度,是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车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对一条道路设计速度是一个固定值,设计速度对极限值指标的选用,如最小半径、最大纵坡等,具有控制作用,但对飞极限指标无控制作用。运行速度是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良好的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保持的安全速度。交通量是指单位实际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其计量单位常用年平均日交通量或小时交通量。设计交通量是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所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通行能力是在一定的道路、环境和交通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某个断面上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是特定条件下道路能承担车辆数的极限值,用辆/小时表示。道路通行能力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三类。基本通行能力是指在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某一车道或某个断面上,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小客车的最大数量,是计算各种通行能力的机车。理想条件包括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可能通行能力是在实际道路和交通条件下。服务水平是车辆在道路上运行过程中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的质量量度。服务交通量是指在普通的道路、交通和管制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周期内能保持规定的服务水平时,道路某一断面或均匀路段所能通过的最大小时交通量。公路网规划是依据经济发展预测未来路网结构形式并安排建设项目实施的过程或行为。公路网规划的目的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公路交通的需求,确定公路网建设的合理规模及其合理布局。公路网规划的主要内容:收集资料和调查分析,现状剖析和评价,社会经济发展与公路交通需求预测,合理规模确定,路网布局优化,建设序列安排和方案实施计划,综合评价,资金筹措及跟踪调整等。城市道路网有四种形式: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道路红线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确定道路红线宽度,确定道路红线位置,确定交叉口形式,确定控制点坐标和高程。道路建筑限界是为保证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规定在道路的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设施及障碍

物侵入的空间范围。道路建筑限界又称净空,又净高和净宽两部分组成。

道路建设项目具体可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设计、开工准备、施工、竣工验收、通车运行、后评价。道路勘测设计阶段:一阶段设计即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可行性研究阶段重点对公路技术标准、技术方案和环境影响等进行评价。设计阶段重点对公路总体评价以及对路线、路基路面、桥梁、隧道、路线交叉、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专项设计进行评价。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中线上任一点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断面。行驶中的汽车其重心轨迹在几何性质上有以下特征:轨迹是连续的,即轨道上任一点不出现折转和错位;轨迹的曲率是连续的,即轨迹上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值;轨迹的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即轨迹上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变化率值。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平面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是根据汽车行驶的力学性质和行驶轨迹要求,合理确定平面线形三要素的几何参数,保持线形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并注意使线形与地形、地物、环境和景观等协调,对车速较高的道路,线形设计还应考虑汽车行驶美学及驾驶员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直线的特点:汽车在直线上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驾驶操作简易,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直线难与地形相适应,产生高填深挖路基,破坏自然景观。若长度运用不当,会影响线形的连续性。过长的直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倦和急躁,易超速行驶,对安全行车不利。同向曲线是指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中间用直线或缓和曲线或径相连接而成的平面线形。这种线形当直线较短时,在视觉上容易形成直线与两端曲线构成反弯的错觉;当直线过短甚至把两个曲线看成是一个曲线,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形成所谓“断背曲线”,易造成驾驶操作失误,应避免。反向曲线是指两个转向相反的圆曲线之间以直线或缓和曲线或径相连接而成的平面线形。汽车行驶稳定性是指汽车行驶过程中,在外部因素的作用下,汽车能保持正常行驶状态和方向,不致失去控制而产生滑移、倾覆等现象的能力。影响汽车行驶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汽车本身的结构参数、驾驶员的操作技术以及道路与环境等外部因素的作用。极限最小半径是指为保证车辆按设计速度安全行驶所规定的圆曲线半径最小值。一般最小半径是指各级公路对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其安全、舒适的最小圆曲线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是指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圆曲线的特点:圆曲线上任意点的曲率半径、曲率是常数,故测设和计算简单;圆曲线上任意一点都在不断地改变着方向;汽车在圆曲线上转弯时各轮轨迹半径不同,比在直线上行驶多占用路面宽度;汽车在小半径的圆曲线内侧行驶时,视距条件较差,视线会受到路堑边坡或其他障碍物的阻挡,易发生行车事故。缓和曲线是道路平曲线形要素之一,它是设置在直线上与圆曲线间或半径相差较大、转向相同的两圆曲线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缓和曲线的作用: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超高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回旋线是曲率随曲线长度成比例变化的曲线。 在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线:一条是地面线,它是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而点绘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反映了沿中线原地面的起伏变化情况;另一条是设计线,它是设计者经过技术上、经济上以及美学上等多方面比较后定出的一条具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反映了道路路线起伏变化情况。纵断面设计线是由直坡线和竖曲线组成。直坡线有上坡和下坡,其大小用纵坡和坡长表示,纵断面上同意坡段两点间的高差与其水平距离的比值称为纵坡,以百分数计。不同纵坡转折处称为变坡点,为平顺过渡要设置竖曲线,按纵坡转折形式的不同,竖直线有凹有凸,其大小用半径和水平强度表示。汽车的行驶阻力:空气阻力,道路阻力,惯性阻力。空气阻力:汽车迎面空气质点的压力、车后的真空吸力及空气质点与车身表面的摩擦力阻碍汽车前进。道路阻力是由弹性轮胎变形和道路的不同路面类型及纵坡而产生的阻力,主要包

括滚动阻力和坡度阻力。汽车行驶的充分条件是驱动力小于或等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力。理想最大纵坡是指设计车型在油门全开的情况下,持续以希望速度等速行驶所能克服的纵坡。希望速度对小客车为设计速度,对载重汽车为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不限长度最大纵坡是指设计车型在油门全开情况下,持续以容许速度等速行驶所能克服的纵坡。容许速度一般为设计速度的1/2,1/3,高速路取低限,低速路取高限。坡长是纵断面相邻变坡点的桩号之差,即水平距离。对一定纵坡长度的限制称为坡长限制,包括最大坡长限制和最小坡长限制。最大坡长限制是指控制汽车在坡道上行驶,当车速下降到最低容许速度时所行驶的距离。最小纵坡是为纵向排水的需要,对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所规定的纵坡最小值。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路段两端点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值。合成坡度是指道路纵坡和横坡的矢量和。竖曲线是指在道路纵坡的变坡处设置的竖向曲线。竖曲线的最小半径满足缓和冲击,行驶时间不过短,满足视距的要求。凹形竖曲线最小长度满足一是保证夜间行车安全,前灯照明应有足够的距离,二是保证跨线桥下行车欧足够的视距。爬坡车道是指设置在陡坡上坡方向右侧供慢速车行驶的附加车道,可以将载重车从正线车流中分离出去,以提高小客车行驶的自由度,确保行车安全,提高路段的通行能力。避险车道是指在长陡下坡路段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供速度失控车辆驶离正线安全减速的专用车道。纵断面设计的方法步骤:1.拉坡前的准备工作2.标注控制点的位置3.试坡4.调整5.核对6.定坡

单幅路占地少,投资省,但各种车辆混合行驶,对交通安全不利。双幅路断面将对向行驶的车辆分开,减少了对向行车干扰。三幅路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开,对交通安全有利。四幅路不但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开,还将对向行驶的机动车分开。路肩的作用:1.保护及支撑路面结构2.供临时停车之用3.作为侧向余宽的一部分,能增加驾驶的安全和舒适感,减少行车事故4.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底下管线的场地5.对未设人行道的道路,可供行人及非机动车使用。路肩从构造上可分为硬路肩、土路肩。硬路肩是指进行了铺装的路肩,可承受汽车荷载的作用力,在混合交通的公路上便于非机动车、行人通行。土路肩是指不加铺装的土质路肩,起保护路面和路基的作用,并提供侧向余宽。为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将路面做成中央高于两侧具有一定横坡的拱起形状,称为路拱。路缘石是设在路面与其他构造物之间的标石。加宽过渡分为比例过渡、高次抛物线过渡和回旋线过渡。对设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加宽过渡应采用与缓和曲线相同的长度。对不缓和的曲线,但设有超高过渡段的平曲线,可采用与超高过渡段相同的长度。既不设缓和曲线,又不设超高的平曲线,加宽过渡段应按渐变率1:15且长度不小于10m的要求设置。为抵消或减小车辆在平曲线路段上行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做出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形式,称为平曲线超高。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绕内边线旋转,绕中线旋转,绕外边线旋转,绕内边线旋转因行车道内侧不降低,利于路基纵向排水,一般新建工程多用此法。绕中线旋转可保持中线高程不变,且在超高值一定情况下,外侧边缘的抬高值较小,多用于旧路改建工程。而绕外边线旋转式一种特设设计,仅用于某些改善路容的地点。有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绕中央分隔带中线旋转,绕中央分隔带边线旋转,绕各自车道中线旋转。视距类型,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驾驶员自看到前方有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会车视距:两辆车相向行驶,驾驶员自看到前方车辆时起,至安全会车时止,两辆汽车行驶所需的最短距离。错车视距:在没有明确划分车道线的双车道道路上,两队向行行驶汽车相遇,自发现后来取减速避让措施至安全错车所需的最短距离。超车视距:在双车道道路上,后车超越前车时,自开始驶离原车道处起,至可见对向来车并能超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横净距:在弯道各点的横断面上,驾驶员视点轨迹线与视距曲线之间的距离。横断面设计方法:1.在计算纸上绘制横断面地面线2.从路基设计表中抄入路基中心填挖高度等数据3.根据综合排水设计,画出路基边沟、截水沟等的位置和断面形式。土石方调配方法有多种,如累积曲线法,调配图法及土石方计算表调配法等1.土石方调配是在土石方数量计算与复核后进行,标注禁调位置2.作横向

平衡,确定利用、填缺与挖余数量3.定出合理经济运距4.具体拟定调配方案5.纵向调配6.复核检查: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借方=填方,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弃方=挖方,挖方+借方=填方+弃方。

平曲线一般由前后回旋线和中间圆曲线三段组成。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原则如下:1.在视觉上能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2.保持线形技术指标在视觉和心理上的大小均衡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平、纵线形有六种组合形式:1平面为直线,纵断面是直坡线——构成恒等坡度的直线;2.平面为直线,纵断面是凹形竖曲线——构成凹下去的直线;3.平面为直线,纵断面是凸形竖曲线——构成凸起的直线4.平面为曲线,纵断面是直坡线——构成恒等坡度的平曲线;5.平面为曲线,纵断面是凹形竖曲线——构成凹下去的平曲线6.平面为曲线,纵断面是凸形竖曲线——构成凸起的平曲线。平、纵线形结合的基本要求:平曲线与竖曲线宜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要保持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均衡;要选择适当的合成坡度。应避免:1.避免竖曲线的顶、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2.避免将小半径的平曲线起、讫点设在或接近竖曲线的顶部或底部3.避免使竖曲线顶、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4.避免小半径的竖曲线与缓和曲线重合。

选线是根据路线基本走向和技术标准,结合地形。地址条件,考虑安全、环保、土地利用和施工条件,以及经济等因素通过全面比较,选定路线中线的全过程。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1.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2.选线应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3.保护原有自然状态和重要历史文物遗址4.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查清其对道路工程的影响。选线的方法和步骤:1路线方案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间路线基本走向问题

2.在路线基本走向选定的基础上,按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选定出一些细部控制点,连接这些控制点,即构成路线带3.定线是根据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结合有关条件在有利的路线带内进行平、纵、横综合设计,具体定出道路中线的工作。平原区路线选线要点:1.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2.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3.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河岸选择:1.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地形宽坦,支沟较少,地质条件良好,选择阳坡和迎风的一岸。沿河线按路线高度与设计洪水位的关系,有低线和高线两种。低线是指高出设计水位不多,路基临水一侧边坡常受洪水威胁的路线,高线是指高出设计水位较多,基本不受洪水威胁的路线。开阔河谷布线:1沿河线:纵坡均匀平缓,线形好,临河一侧受洪水威胁,须做防护工程。2借山线:路线略有延长,纵面有起伏,但不占或少占良田。3中穿线直穿田、线形标准高,但占田最多,在稻田地区,为使路基稳定,有时还需换土。山嘴或河湾布线:1沿山嘴自然地形绕行2以路堑或隧道取值通过。陡壁峭壁河段:绕避和穿过。越岭线指翻越山岭布设的路线,其特点是需克服很大高差,路线长度和平面位置主要取决于路线纵坡的安排。越岭线选线主要解决垭口选择、过岭高程选择和垭口两侧路线展线三个问题。垭口是山脊上呈马鞍状的明显下凹地形。垭口是体现越岭线方案的主要控制点。过岭高程选择:1浅挖低填2深挖垭口3隧道穿越。展线是为使山岭区路线纵坡能符合技术标准,利用地形延伸路线长度用以克服高差的布线方法。展线布局从纵坡的安排开始:1拟订路线大致走法2试坡布线3分析、落实控制点、决定布局方案。越岭线的展线方式:1自然展线是以适当的纵坡,顺着自然地形,绕山嘴、侧沟来延展距离,克服高差的布线方式。优点是方向符合路线基本走向,行程与升降统一,路线最短2回头展线3螺旋展线。山脊线:大体上沿山脊布设的路线。优点:土石方工程小,水文和地质情况好,桥涵构造物较少等优点。丘陵区的地貌特点是:山丘连绵,岗坳交错,此起彼伏,山形迂回曲折,岭低脊宽,山坡较缓,丘谷的相对高差不大。重丘区与山区无明显界线,微丘区与平原地区也难于区别。特点:局部方案多,且为充分适应地形,路线纵断面有起伏,平面也以曲线为主。路线布设方式:平坦地带走直线;较陡横坡地带走匀坡线;起伏地带走直连线和匀坡线之间。

定线是根据既定的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结合地形、地址等条件,综合考虑路线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具体定出道路中线的工作。定线方法:纸上定线,现场定线和航测定线。纸上定线是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确定道路中线的具体位置,再将纸上路线通过实地放线敷设到地面上,供详细测量和施工之用。平原、微丘区定线步骤:1定导向点2试定路线导线3初定平曲线4定线。

道路与道路在同一平面上的相互交叉称为平面交叉,又称交叉口。主要内容:1选择交叉口的交通管理方式和交叉口的类型;2进行交通组织、布置各种交通设施,包括设置专用车道和组织渠化交通;3交叉口的平面设计,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包括行车道的宽度、转角曲线的转弯半径、各种交通岛及绿化带的尺寸等;验算交叉口的行车视距,保证安全通视条件;交叉口立面设计与排水设计。一股车流分为两股或多股车流的交通现象称为分流;两股或多股车流合为一股车流的交通现象称为合流;交叉口内各方向车流固定行驶轨迹的交汇点称为冲突点。分流与合流在任何交叉口都存在,而冲突点在有些交叉口没有。设计时应尽量采取措施减少冲突点和合流点,尤其是要减少或消灭冲突点。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方法如下:1交通流在时间上分离2交通流在平面上分离,措施:在交叉口设置专用车道,合理组织交通路线,组织渠化交通3交通流在空间上分离。平面交叉类型:1加铺转角式:形式简单,占地少,造价低,设计方便,但行车速度低,通行能力小。适用于车速低、交通量小、转弯车辆少的次要道路或地方道路,若斜交不大时,也可用与转弯交通量较小的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交叉。设计时主要解决合适的转角曲线半径和足够的视距要求2分道转弯式:是指采用设置导流岛、划分车道等措施,使转弯车辆分道行驶的平面交叉,适用于车速较高、转弯车辆较多的主要道路。设计时主要解决分道转弯半径、保证足够的视距和满足导流岛端部半径的要求3扩宽路口式:是指在接近交叉口的道路两侧展宽或增辟附加车道的平面交叉,车速较高、事故率低,通行能力大,但占地多,投资较大,设计时主要解决扩宽的车道数和位置,也要满足视距和转角曲线半径的要求4环形交叉:是指多条道路交汇处设有中心岛的平面交叉。机动车交通组织的目的是保证交叉口上车辆行驶安全、通畅,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方法有:设置专用车道,组织渠化交通,实行信号管制,调整交通组织。左转弯车辆交通组织方法:1设置专用左转车道2实行交通管制3变左转为右转。在交叉口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岛等,引导车流和行人各行其道的措施称为渠化交通。交通岛设计,为控制车辆行驶方向和保障行人安全,在车道之间设置的岛状设施称为交通岛,功能分为方向岛,分隔岛,中心岛,安全岛。方向岛又称导流岛,用以指引行车方向,在渠化交通中起着重要作用。分隔岛又称分割带,是用来分隔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快速车和慢速车,以及对向行驶的车流,保证行车速度和交通安全的长条状交通岛,有时也用画线代替。中心岛是设在交叉口中央,用来组织左转弯车辆和分隔对向车流的交通岛。安全岛供行人过路时避让车辆之用。交叉口立面设计时通过调整交叉口范围的行车道、人行道及附近地面等有关各点的设计高程,合理确定各相交道路之间及交叉口和周围建筑物之间共同面的形状,以符合行车舒适、排水迅速和建筑艺术三方面要求的设计工作。原则:1相同等级道路相交时,一般维持各自的纵坡不变,而改变其横坡度。通常改变纵坡较小道路的横断面形状,将路脊线逐渐向纵坡较大道路的行车道边线移动,使其横断面的横坡度与纵坡较大道路的纵坡一致。2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时,主要道路的纵、横断面均维持不变,而将次要道路双坡横断面,逐渐过渡到与主要道路纵坡相一致的单坡横断面,以保证主要道路的交通便利。3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方向背离交叉口,以利于排水。如遇特殊地形,所有道路纵坡方向都向着交叉口时,必须在交叉口内设置雨水口和排水管道,以保证排水要求4交叉口范围布置雨水口时,一条道路的雨水不应流过交叉口的人行横道,或流入另一条道路,也不应该使交叉口内产生积水。雨水口应设在人行横道之前或低洼处5交叉口立面设计高程与周围建筑物的地坪高程协调一致。对简单的沥青路面交叉口,通常采用特征断面法;水泥混凝土路面交叉口和

大型、复杂的沥青路面交叉口,一般采用高程图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对联欣赏古今名人名联下一篇:多媒体通信蔡安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