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昔洛韦注射液

2024-06-10

阿昔洛韦注射液(精选8篇)

阿昔洛韦注射液 第1篇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56岁, 因冠心病、病毒性脑炎入院。入院后医嘱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 每日1次;阿昔洛韦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 每日1次。银杏达莫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后为淡黄色液体, 阿昔洛韦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后为透明澄清液体。静脉滴注完银杏达莫溶液后接续阿昔洛韦溶液后, 茂菲滴壶中淡黄色液体颜色较前明显加深, 为黄色, 考虑配伍禁忌, 即刻更换输液器, 未输入患者体内。

2 试验资料

笔者查阅《400种中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和相关文献, 银杏达莫注射液与阿昔洛韦注射液的药物说明书, 均未见有关这两种药物配伍禁忌的说明与报道。

试验方法:将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 阿昔洛韦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 用两支20ml注射器分别抽取银杏达莫溶液、阿昔洛韦溶液各10ml, 将两种液体混合, 立即出现淡黄色液体颜色较前加深, 静置10分钟、20分钟、30分钟、1小时, 液体颜色仍然较深。实验多次, 反应及结果均一致。实验结果表明, 银杏达莫注射液与阿昔洛韦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3 建议

注射用更昔洛韦说明书 第2篇

【汉语拼音】ZhuSheYongGengXiLuoWei

【主要成份】更昔洛韦。

【性状】德洛好为白色粉末或疏松块状物。

【适应症】治疗巨细胞病毒,人类孢疹病毒感染的首选药物,高效低耐药性,广谱抗病毒。

1、适用于免疫缺陷患者(包括艾滋病患者)并发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的诱导期和维持期治疗。

2、亦可用于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及用于巨细胞病毒血清试验阳性的艾滋病患者预防发生巨细胞病毒疾病。

【用法用量】

1、诱导期静脉滴注按体重一次5mg/kg,每12小时1次,每次静滴1小时以上,疗程14~21日,肾功能减退者剂量应酌减。肌酐清除率为50~69ml/分钟时,每12小时静脉滴注2.5mg/kg;

肌酐清除率为25~49ml/分钟时,每24小时静脉滴注2.5mg/kg;肌酐清除率为10~24ml/分钟时,每24小时静脉滴注1.25mg/kg;肌酐清除率〈10ml/分钟时,每周给药3次,每次1.25mg/kg于血液透析后给予。

2、维持期静脉滴注按体重一次5mg/kg,一日1次。

【药理毒理】

更昔洛韦是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在体内可抑制疱疹病毒的复制,包括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等,尤以对缺乏胸苷激酶的耐药毒株及巨细胞病毒的作用显著;此外,德洛好对乙肝病毒,腺病毒及疱疹Ⅵ病毒亦有较强作用。

在作用机理上,德洛好进入宿主细胞后主要由敏感病毒诱导的一种或多种细胞激酶磷酸化为更昔洛韦三磷酸,其在病毒感染细胞内的浓度可以高于非感染细胞100倍,并通过两种方式抑制病毒复制。

1、竞争性抑制病毒DNA聚合酶;

2、直接掺入病毒DNA,终止病毒DNA链延长。

【不良反应】详见说明书

【禁忌】对更昔洛韦或阿昔洛韦过敏者禁用。

【警告】

1.对更昔洛韦或阿西洛韦过敏者禁用。

2.如果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少于500个细胞/μl或血小板计数少于25000个细胞/μl不能使用德洛好。

【注意事项】

患者须知:

所有患者需被告知更昔洛韦的主要毒性为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并易引起出血和感染,必要时需进行剂量调整,包括停药。应强调在治疗中密切接受血细胞计数检查的重要性。需通知患者更昔洛韦与测定血清肌酐水平有关。

应警告患者更昔洛韦在动物引起精子生成减少并可能对人类造成生殖力损害。

应警告可能妊娠的女性更昔洛韦可能造成胎儿损害,不建议妊娠使用。建议可能妊娠的女性在使用德洛好治疗时需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建议男性在德洛好治疗期间和治疗后至少90天应避孕。

应警告患者更昔洛韦在动物可以引起肿瘤。虽然没有对人类进行相关研究的资料,更昔洛韦应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

所有HIV阳性患者:这些患者可能正在接受齐多夫定(Zidovudine)治疗。需警告患者同时使用更昔洛韦和齐多夫定在一些患者不耐受,可能引起严重的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AIDS患者可能正在接受去羟肌菅(Didanosine)治疗。需警告患者同时使用更昔洛韦和去羟肌苷可能引起血清去羟肌苷浓度显著提高。

HIV阳性伴CMV视网膜炎患者:更昔洛韦不是CMV视网膜炎的治愈药物,免疫损伤的患者在治疗中和治疗后可能持续经历视网膜炎的发展过程。需建议患者在接受更昔洛韦治疗期间少4至6周进行1次眼科随访检查。有些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的随访。

器官移植受体:应警告器官移植受体,在对照临床试验中,接受德洛好的器官移植受体肾损害的发生率高,特别是合并使用肾毒性药物者,如环孢素和两性霉素B。

虽然此毒性反应的特异性机制尚未确定,且大多数病例为可逆反应,但在同—试验中接受德洛好的患者比接受安慰剂的患者肾损害的发生率高,提示德洛好起重要作用。

实验室检查

由于接受德洛好的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的频率高,推荐定期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检查。

特别是以往使用更昔洛韦或其他核苷类拮抗剂出现白细胞减少或在治疗开始时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1000个/μl者,应每天进行血细胞计数检查。

如中性粒细胞计数在500/μl以下或血小板计数在25000/μl以下时应当暂停用药。直至中性粒细胞增至750/μl以上时方可重新给药。

在评价更昔洛韦的临床试验中均可观察到血清肌酐水平增加。在肾功能不全患者需密切监测血清肌酐和肌酐清除率以进行必要的剂量调整。

更昔洛韦不能治愈巨细胞病毒感染,因此用于艾滋病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时往往需长期维持用药,防止复发。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更昔洛韦在人类用药的推荐剂量水平可能引起致畸和胚胎毒性。没有对妊娠妇女的足够的、良好对照研究。故仅在充分显示治疗益处超过对胎儿的潜在危害的情况下,方可在妊娠期使用德洛好。

对更昔洛韦是否分泌入人类乳汁的情况未知。由于许多药物可分泌入人乳,且更昔洛韦治疗可引起动物致癌和致畸效果,考虑更昔洛韦对乳儿可能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哺乳期妇女慎用。如哺乳期必须接受德洛好,则应在治疗期停止授乳。使用后一剂德洛好后至哺乳前少的安全间隔尚未知。

【儿童用药】

德洛好对儿科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未确定,由于潜在长期的致癌性和生殖毒性,故在儿科人群使用德洛好应特别谨慎。仅在仔细评价且认为潜在的获益超过风险时方可给儿科患者用药。

接受德洛好治疗的所报道的儿童不良事件与成人报道的事件相似。粒细胞减少症(17%)和血小板减少症(10%)是常报道的不良事件。

【老年用药】

德洛好在老年患者的药代动力学资料尚未确立。由于老年个体通常肾小球滤过率低,故在德洛好治疗前和治疗中应特别注意评价肾功能。

对德洛好的临床研究中未包括足够的65岁或以上患者,不能确定他们的反应是否与年轻个体不同。其他的临床实践亦没有确定老年患者和年轻患者反应差异。

一般来说,由于老年患者肝、肾或心脏功能降低,以及合并其它疾病或药物治疗,所以对老年患者选择剂量时应特别小心,通常从剂量范围的低点开始。

【药物过量】

静脉注射德洛好过量可致包括不可逆转的各类血小板减少症,持续性骨髓抑制,可逆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粒细胞减少症,肝、肾功能损害和癫痫。对于用药过量患者,透析能降低药物血浆浓度。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673

【规格】0.125g/支

【贮藏】密封。

【有效期】三年。

【生产单位】广东百科制药有限公司

阿昔洛韦注射液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水痘患儿80例, 均符合《儿科学》认断标准[1]。其中男48例, 女32例;年龄1~3岁26例, 4~6岁32例, 7~9岁20例, 10~13岁2例;病程1~3d。经临床确诊为水痘, 患儿家长积极配合并同意纳入本次观察。大多数患儿发病前2周左右有与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接触史。发病突然, 当天可出现多形性皮疹, 有较典型的发疹顺序, 分批出现, 伴有发热。下列情况之一者不选择为纳入病例: (1) 患儿全身症状较差或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者; (2) 继发性感染或其他并发症者; (3) 中途复诊时病情恶化者; (4) 家长不予配合不能坚持隔离观察输液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男26例, 女14例;对照组男24例, 女16例。2组性别、年龄、发病日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均用阿昔洛韦10~15mg·kg-1·d-1分3次口服, 连用7d。观察组用热毒宁注射液 (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0.5~0.8ml·kg-1·d-1 (最大量不超过20ml) , 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 每天1次。2组均根据临床情况给予对症疗法:如疱疹未破者予0.25%炉甘石洗剂外用, 疱疹已破者予1%龙胆紫外涂, 同时注意保持皮肤清洁, 避免搔抓。皮肤瘙痒严重者给予盐酸异丙嗪0.5~1.0mg/kg口服治疗;体温>38.5℃者口服退热药, 以后观察治疗期间不使用退热药, 高热者可物理降温, 合并细菌感染者使用抗生素。治疗期间详细记录症状及体征缓解情况。

1.3 疗效标准 治愈:皮疹和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好转:皮损部分消退, 症状减轻;无效:皮疹及症状治疗期变化不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 (39/40) 高于对照组的87.5% (35/4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皮疹停止出现、热退及皮疹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水痘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儿童期出疹性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也可以通过接触患者胞浆而感染, 人是主要的感染源, 从水痘出现前1~2d至皮损结痂前都有很强的传染性[2]。该病可发生水痘肺炎、心肌炎、脑炎、皮肤感染等并发症, 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因此早期积极治疗水痘患儿, 可以减轻症状, 避免并发症, 并使疱疹尽早结痂而降低水痘传染性。阿昔洛韦是一种抗核酸生物合成的抗病毒药, 其通过对病毒DNA多聚酶的抑制和直接渗入病毒DNA链中, 抑制病毒DNA合成而显示抗病毒活性。具有低毒、高效、对炎性细胞选择性好的优点。热毒宁注射液由青蒿、金银花、山栀子3种植物药组成。青蒿辛、苦、寒, 辛以解表、寒以清热, 是解表清热、宜郁散热之良药;金银花以清热解毒为主;山栀子清利三焦之火, 导热毒下行, 诸药合用, 共祛表里、上下之邪。热毒宁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抗菌作用, 对多种呼吸道病毒株至培养细胞病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对多种细菌菌株的生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有较好的抗炎、解热作用, 能有效地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3]。本结果显示,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水痘患儿疗效满意, 其退热退疹快, 且临床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有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水痘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水痘患儿随机分为2组, 观察组40例静脉滴注热毒宁注射液及口服阿昔洛韦治疗, 对照组40例口服阿昔洛韦治疗, 5~7d为1个疗程, 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皮疹停止出现时间、热退时间及皮疹全部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水痘疗效显著, 优于单纯阿昔洛韦口服。

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阿昔洛韦,水痘, 小儿

参考文献

[1]杨锡强, 易著文.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22-223.

[2]李志瑶, 邓建军.几种常见儿科感染性出疹性疾病的诊治进展[J].西部医学, 2005, 6 (2) :102.

阿昔洛韦注射液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205例, 年龄<1岁75例, 1~6岁130例;男110例, 女95例;病程<7d者138例, 7~10d者67例。所有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0年版) 的诊断标准, 均出现发热伴手、足和 (或) 口腔黏膜散在疱疹, 呈圆形或半圆形小水泡。体格检查:患儿体温37.5~38.9℃, 血常规示白细胞 (WBC) 正常或降低, 多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 X线检查36例患儿有支气管炎或肺炎征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2组, 观察组103例, 男57例, 女46例, 年龄 (1.8±0.5) 岁, 病程 (4.6±1.8) d;对照组102例, 男53例, 女49例, 年龄 (1.9±0.6) 岁, 病程 (4.5±1.9) d。2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休息、退热、支持及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10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 每天1次, 连用5d;阿昔洛韦10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 每天1次, 连用5d。对照组仅给予阿昔洛尔治疗, 剂量和疗程同观察组。

1.3 检测指标

治疗前后均采集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2~3ml, 常规处理并去除杂质, 然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 法液相芯片技术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 (IL) -2、IL-6、IL-10、C反应蛋白 (CRP)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等多重细胞因子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儿治疗前血清IL-1β、IL-2、IL-6、IL-10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2组血清IL-1β、IL-2、IL-6、IL-10及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 (P<0.05) , 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3 讨论

手足口病为临床常见的肠道病毒引发的出疹性疾病, 具有感染性强、传播快等特点, 主要发病人群为儿童, 主要为5岁以下儿童。若未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危及患儿生命健康[4]。且近年来临床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数量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应引起临床的重视。目前, 西药治疗手足口病为常规疗法, 疗效有限, 且不良反应较多。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穿心莲性苦、寒、归肺、胃、膀胱经, 具有清热解毒、澡湿、凉血消肿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穿心莲内酯是有抗病毒、抗菌、解热、增强机体免疫的作用, 使反映炎性程度的CRP等指标下降[4];同时也能提高血清备解素水平, 增强白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提高脾内T细胞B细胞密度, 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形成[5]。喜炎平注射液是穿心莲提取物, 是一种中药制剂的广谱抗病毒抗菌药物, 对多种病毒有灭活作用, 对炎症的渗出、水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对各种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有明显解热作用, 它能增强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 提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对病毒细菌吞噬能力[6]。

细胞因子是一类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蛋白质或小分子多肽。近年来, 研究者对各种疾病患者的各细胞因子的水平与健康人之间的比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不少研究者均认为发病的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与健康人的水平差异显著, 且相对多数的研究者均通过研究验证了此观点[7]。有研究显示, 细胞因子IL-2、IL-6、IL-10、TNF-α等细胞因子的血液免疫学指标可以准确地反映疾病急性期病理状态, 并可作为重症手足口病临床分期的实验指标之一[8,9]。CRP是一种全身性炎性反应急性期主要的非特异性标志物, 在临床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10]。本研究结果显示, 2组患儿治疗前血清IL-1β、IL-2、IL-6、IL-10、CRP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2组血清IL-1β、IL-2、IL-6、IL-10、CRP及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 (P<0.05) , 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提示喜炎平注射与阿昔洛韦联合治疗液可明显改善手足口病患儿的血清IL-1β、IL-2、IL-6、IL-10、CRP及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

综上所述,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疗效确切, 可显著改善患儿血清IL-1β、IL-2、IL-6、IL-10、CRP及TNF-α等各细胞因子水平, 改善全身炎性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对患儿血清白介素 (IL) -1β、IL-2、IL-6、IL-10、C反应蛋白 (CRP) 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小儿手足口病患儿205例, 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2组, 观察组103例给予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昔洛韦治疗, 对照组102例给予阿昔洛韦治疗, 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2、IL-6、IL-10、CRP及TNF-α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儿治疗前血清IL-1β、IL-2、IL-6、IL-10、CRP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2组血清IL-1β、IL-2、IL-6、IL-10、CRP及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 (P<0.05) , 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疗效确切, 可显著改善患儿血清IL-1β、IL-2、IL-6、IL-10、CRP及TNF-α水平及全身症状,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足口病,喜炎平注射液,阿昔洛韦,血清细胞因子

参考文献

[1]农少云, 梁娟英, 杨晓泉, 等.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检测的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 (11) :1287-1288.

[2] 周艳, 徐元宏.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与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和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1, 13 (1) :27-29.

[3] 周林妫, 陈丽.手足口病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1β、IL-6和IL-10水平的变化[J].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2 (2) :52-54.

[4] 付圆.喜炎平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手足口病及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与心肌酶的影响[J].北方药学, 2015, 12 (5) :44-45.

[5] 张华英.手足口病治疗中联合应用喜炎平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 21 (22) :96.

[6] 刘海华.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昔洛韦软膏西瓜霜喷剂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 (6) :210.

[7] 钟志远, 丁蓉芳.喜炎平对儿童手足口病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 21 (1) :75-77.

[8] 刘炜, 周崇臣, 包丰昌, 等.手足口病患儿血液免疫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J].河南医学研究, 2011, 20 (4) :406-409.

[9] 吴烨, 沈建强.喜炎平注射液对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药物与临床, 2013, 51 (7) :81-82, 85.

阿昔洛韦注射液 第5篇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UV–210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

1.2 试药

更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71203、070307、080126,规格:100 ml,含更昔洛韦50 mg,氯化钠0.9 g);更昔洛韦对照品(批号:100380-200301,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双重蒸馏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更昔洛韦对照品16 mg,精密称定,置100 ml量瓶中,加水适量,于30℃水浴中加热溶解,放冷,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得浓度为0.16 mg/ml的对照品贮备溶液。精密吸取对照品贮备溶液5.0 ml,置100 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浓度为8μg/ml的对照品溶液。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吸取更昔洛韦注射液2.0 ml,置100 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2.3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

按处方比例称取氯化钠适量,用水溶解制成阴性样品。精密吸取阴性样品2.0 ml,置100 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2.4 测定波长的选择

分别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和阴性样品溶液。另照分光光度法[2],分别以水为空白,在200~400 nm波长范围内进行紫外扫描,得吸收光谱。结果显示,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在252 nm波长处均有最大吸收,阴性样品溶液在此波长处几乎无吸收。故选择252 nm作为更昔洛韦的测定波长。见图1。

(A.供试品;B.对照品;C.阴性对照)

(A.Sample;B.Reference substance;C.Negative control)

2.5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吸取对照品贮备溶液2.0、4.0、6.0、8.0和10.0 ml,分别置于100 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7],以水为空白,在252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浓度(C)为横坐标,吸光度值(A)为纵坐标,计算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更昔洛韦在3.2~16.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52 4C+0.041(r=0.999 9)。

2.6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2.1”项下对照品溶液,连续测定6次,按上述条件测定吸光度,RSD为0.19%,结果表明本法精密度良好。

2.7 稳定性试验

取“2.2”项下供试品溶液,分别于放置0.5、1.0、2.0、4.0、6.0、8.0 h后,测定吸光度,RSD为0.57%,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8 h内基本稳定。

2.8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样品(批号:071203),按“2.2”项下方法制备6份供试品,按对照品比较法测定吸光度,结果以标示量计算,平均含量为99.6%,RSD为0.22%(n=6)。结果表明本法重复性良好。

2.9 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处方比例80%、100%和120%的更昔洛韦对照品,其他成分按处方100%比例模拟配制更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共9份,按“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测定吸光度,计算回收率。结果更昔洛韦平均回收率为99.8%,RSD=0.78,见表1。

2.1 0 样品含量测定

取不同厂家的样品3批,按“2.2”项下方法制备样品溶液,测定吸光度,按对照品比较法计算。同时与按“更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药品标准”测定结果比较,见表2。

3 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法(紫外法分光光度)测定更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的含量,重现性好,辅料对其测定无影响,结果准确可靠。本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具有仪器更普及,操作更简便快速,省时省力,不需特殊试剂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医院用药部门或药厂生产过程中的快速分析。

参考文献

[1]刘晓玲,杨亚荣,常荣芬.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50例[J].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83-84.

[2]孟庆云.更昔洛韦治疗疱疹病毒性脑炎15例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8,31(1):81.

[3]黄铁花,陈刚.3种更昔洛韦注射液稳定性比较[J].医药导报,2008,27(2):235-236.

[4]王玉梅,肖隽.梯度洗脱HPLC法测定更昔洛韦的有关物质[J].药学与临床研究,2008,16(2):150-152.

[5]孙大赢,张传霞,张杰.HPLC法测定更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中更昔洛韦的含量[J].齐鲁药事2007,26(4):220-221.

[6]王德蓉,魏柳珍,王晓岚.HPLC法测定更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中更昔洛韦的含量[J.中国药师,2003,6(10):643-644.

阿昔洛韦注射液 第6篇

关键词:带状疱疹,喷昔洛韦,临床疗效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 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 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 常伴有明显神经痛。本文选择我院带状疱疹患者, 给予喷昔洛韦治疗, 观察其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带状疱疹患者82例, 以上患者诊断均符合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以上患者皮损出现时间<72 h。同时排除三叉神经眼支皮疹受累患者;排除局部合并有严重细菌或者真菌感染患者;排除免疫功能低下或者有免疫性疾病患者;排除精神障碍性疾病;排除对试验药物过敏患者。以上患者对本试验均知情同意。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 其中男19例, 女23例, 年龄17~65岁, 平均 (42.3±8.6) 岁, 病程为0.5~3 d;对照组患者40例, 男20例, 女20例, 年龄16~66岁, 平均 (41.1±9.5) 岁, 病程为0.5~3 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喷昔洛韦注射液0.25 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 2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昔洛韦注射液0.5 g+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两组患者应用其他辅助用药均相同。

1.3 临床疗效评定方法

对患者出现的红斑、水疱、糜烂、结痂、疼痛、瘙痒、灼热感等临床症状进行评分, 采用4级评分:0为无, 1分为轻, 2分为中, 3分为重。治疗指数= (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 /治疗前评分×100%。患者临床症状和体重全部消失, 治疗指数大于90%为痊愈;患者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 治疗指数大于60%为显效;患者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 疗效指数为20%~60%为好转;患者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没有明显改善或者加重, 治疗指数小于20%为无效。总有效率= (痊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 /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对两组患者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评估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讨论

带状疱疹是由水疱-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疱疹病毒对体外环境的抵抗力较弱, 在干燥的痂内很快失去活性。对此病毒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 发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 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 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发烧, 生气上火等, 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 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 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剧烈的炎症。

患者在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 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 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 持续1~3 d, 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 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 带状疱疹丘疹, 簇状分布而不融合, 继之迅速变为水疱, 疱壁紧张发亮, 疱液澄清, 外周绕以红晕, 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 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 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 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 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病程一般2~3周, 老年人为3~4周, 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单纯疱疹的常规治疗主要是缩短患者病程, 减少疱疹复发。目前临床治疗多采用抗病毒以及抗病毒免疫治疗。喷昔洛韦属于抗病毒药, 是一种无环鸟嘌呤衍生物。在病毒感染细胞中, 病毒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激酶将本品磷酸化为喷昔洛韦单磷酸盐, 然后细胞激酶将喷昔洛韦单磷酸盐转化为喷昔洛韦三磷酸盐[1,2]。临床研究表明, 应用喷昔洛韦软膏涂抹患处, 皮损处的愈合情况良好。

在本文中,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说明喷昔洛韦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症状,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王蕾, 廖列辉, 池凤好.喷昔洛韦乳膏治疗面部复发性单纯疱疹的疗效观察.现代医药卫生, 2006, 22 (15) :2299-2300.

阿昔洛韦注射液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160例带状疱疹患者, 其中男90例, 女70例;年龄20~75 (45.2±5.5) 岁;病程1~7d。将其随机平均分成A组与B组各80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患者给予更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进行治疗, 更昔洛韦0.5g/d加入0.9%氯化钠溶液中, 复方甘草酸苷120mg/d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 静脉滴注, 1次/d;B组患者单纯给予更昔洛韦进行注射治疗, 用法用量同A组。对于合并有感染的患者可静脉滴注给予适量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对局部皮肤进行处理时, 有红肿渗出的患者给予适量呋喃西林溶液湿敷, 在症状缓解或消退后可给予夫坦乳膏涂抹。两组患者均给予治疗5w。观察两组患者的皮肤损伤消退时间及疼痛变化时间[2]。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皮损部分完全脱痂, 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皮损部分完全脱痂, 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皮损部分脱痂, 疼痛症状未消失;无效:症状未得到改善。总有效率为痊愈率与显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A组患者痊愈30例, 显效36例, 有效13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82.5%;B组患者痊愈19例, 显效24例, 有效27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53.7%, A组患者效果明显优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两组患者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

A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消退时间明显短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出院时, A组患者6例伴有神经痛症状, B组12例, 一个月后症状均自动消失。其余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症状。

3 讨论

更昔洛韦属于广谱核苷类抗病毒药物, 其药性主要通过自身的竞争性抑制病毒的DNA聚合酶, 可进入病毒及宿主细胞的DNA中, 阻断病毒DNA的延长从而终止病毒合成DNA。经研究发现, 更昔洛韦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能够有效抑制疱疹病毒, 具有高效、低毒、对炎症细胞具有较高的选择性等优点。复方甘草酸苷属于白色或类白色疏松块状药物, 主要成分是甘草酸素, 具有糖皮质激素作用, 但却不表现出糖皮质激素的毒副作用, 可用于治疗湿疹、皮肤炎及荨麻疹等皮肤疾病。本研究中, A组患者痊愈30例, 显效36例, 有效13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82.5%;B组患者痊愈19例, 显效24例, 有效27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53.7%, A组患者效果明显优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另A组患者中6例伴有神经痛症状, B组12例, 一个月后症状均自动消失。其余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症状。总之, 临床应用更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 其效果较为显著, 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冯玉娟.更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4 (8) :74-75.

阿昔洛韦注射液 第8篇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更昔洛韦,含量测定

更昔洛韦是继阿昔洛韦之后开发的广谱抗病毒药, 是第一个治疗人体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有效抗病毒药物。它特异性强, 起效快, 适用范围广。更昔洛韦的化学机构与阿昔洛韦相似, 在体内可被转化为三磷酸更昔洛韦, 通过竞争性抑制三磷酸脱氧鸟苷嵌入延伸的病毒DNA, 从而抑制单纯疱疹病毒与巨细胞病毒的DNA聚合酶。与阿昔洛韦不同, 更昔洛韦不是单纯的DNA链终止剂, 其抗病毒作用系抑制巨细胞病毒DNA的合成。本文建立了注射用更昔洛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RP-HPLC) 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可靠, 灵敏度高, 重现性好。

1 仪器与试药

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Dikma C18色谱柱 (4.6mm×250mm, 5μm) ;MS105型精密电子天平 (梅特勒) ;更昔洛韦对照品 (批号:100380-201103, 含量为97.7%,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注射用更昔洛韦 (规格0.25g, 自制) ;甲醇为色谱纯, 水为注射用水。

2 含量测定方法

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色谱柱: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甲醇-水 (5:95) , 检测波长为252nm;流速为1.0ml/min;柱温30℃;进样量20μl。

2.2 测定法

取本品5支, 分别加流动相溶解并全量转移至同一量瓶中, 混匀, 精密量取适量, 用流动相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更昔洛韦40μg的溶液, 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更昔洛韦对照品约25mg, 精密称定, 置25ml容量瓶中, 加0.4%氢氧化钠溶液1ml溶解, 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 摇匀, 精密量取适量, 用流动相定量制成每1ml中约含更昔洛韦40μg的溶液, 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20μl, 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 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 即得。

3 方法学试验

参照拟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 并对该方法进行方法学研究。

3.1 准确度试验

取已知含量的供试品、更昔洛韦对照品, 配制80%、100%、120%测试浓度溶液各3份, 按加样回收率测定法测定。

结果表明: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9.18%, RSD为0.58% (n=9) , 准确度试验符合测定要求。

3.2 线性范围试验

储备液的制备:称取对照品约含更昔洛韦40mg, 置50ml容量瓶中, 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 作为储备液。

精密量取上述溶液3ml、4ml、5ml、6ml、7ml, 分别置100ml容量瓶中, 加水稀释至刻度, 作为线性试验溶液。分别精密量取20μl, 注入液相色谱仪, 记录色谱图。以更昔洛韦浓度与相应峰面积计算线性回归方程, y=255120x+113.1, 相关系数r=0.9991。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 更昔洛韦浓度在0.024mg/ml~0.056mg/ml范围内, 浓度与峰面积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3.3 重复性试验

取供试品, 照含量测定项下方法试验, 重复测定6次, 计算其平均值。

结果表明:按该含量测定方法对注射用更昔洛韦进行含量测定, 6次测定的平均含量为标示量的99.58%, RSD为0.46% (n=6) , 平行性好, 重复性试验符合测定要求。

3.4 溶液稳定性试验

取供试品, 照含量测定项下方法试验, 每隔1小时测定一次, 共测定5次, 计算其平均值。

结果表明:注射用更昔洛韦平均含量为标示量的99.44%, RSD为0.46% (n=5) , 供试品溶液在室温条件下5小时内稳定。

3.5 进样精密度试验

取供试品, 照含量测定项下方法试验, 精密量取20μl, 注入液相色谱仪, 连续进样6次。

结果表明:注射用更昔洛韦测得峰面积RSD为0.71% (n=6) , 该方法进样精密度良好。

3.6 中间精密度试验

取供试品, 照含量测定项下方法试验, 变动因素为不同日期, 不同人员。计算其平均值以及相对标准偏差RSD, 考察该测定含量方法的精密度。

结果表明:注射用更昔洛韦平均含量为标示量的99.48%, RSD为0.32% (n=6) , 该测定方法中间精密度良好。

3.7 定量限

取3.2线性范围试验中对照品储备液, 分别进行梯度稀释, 制备成梯度浓度的对照品溶液, 分别进样20μl, 直至信噪比S/N=10时浓度进行计算, 测得结果该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下更昔洛韦的定量限为12ng。

4 样品含量测定

取三批注射用更昔洛韦供试品, 分别按含量测定方法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40μg的溶液, 作为供试品溶液, 精密量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 记录色谱图, 另取更昔洛韦对照品, 同法测定, 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

三批供试品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99.9%, 100.4%, 100.1%。拟定本品含量限度为90.0%~110.0%之间, 三批供试品含量测定结果均符合规定。

5 讨论

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准确度试验、线性范围试验、重复性试验、溶液稳定性试验、进样精密度试验、中间精密度试验及定量限等方法学试验, 表明我们拟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注射用更昔洛韦含量测定方法具有准确、可靠、灵敏度高等特点, 可有效控制注射用更昔洛韦的含量。

参考文献

[1]毛建新, 杨卫, 马锦星.HPLC测定注射用更昔洛韦的含量[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6) :11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阿昔洛韦注射液】相关文章:

注射液配伍论文05-25

丹参注射液灌注06-18

巴曲酶注射液06-20

天麻素注射液06-21

奥扎格雷注射液06-22

复方丹参注射液07-03

脂肪乳注射液07-07

岩黄连注射液07-20

血必净注射液05-10

磷酸肌酸钠注射液05-16

上一篇:医院企业化市场化管理下一篇:写作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