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钴铵穴位注射

2024-06-10

甲钴铵穴位注射(精选3篇)

甲钴铵穴位注射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内三科2007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的4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 均符合《临床皮肤病学》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3], 其中男24 例, 女16例, 年龄50岁~70岁 (62.34岁±13.56岁) 。均为带状疱疹褪去, 无皮肤破损。

1.2 研究方法

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疏血通联合甲钴铵治疗组 (治疗组) 和甲钴铵对照组 (对照组) , 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病情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1) 。

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 mL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友搏制药厂提供) , 加入生理盐水250 mL, 静脉输注, 每日1次;弥可保500 μg, 静脉推注, 每日1次。对照组用弥可保500 μg, 静脉推注, 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2周。患者在接受神经病变治疗的同时, 禁止用止痛药及其他治疗营养神经病变药物。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疼痛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4] (VAS) 10分法评分, 从0分~10分疼痛程度逐渐增强。治疗效果以治疗前后VAS下降程度来评定。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 VAS下降率为80%;有效:临床症状减轻, VAS下降率为20%~8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VAS下降率为20%。并且评价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不影响睡眠、偶尔痛醒、影响睡眠。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计算机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见表2)

2.2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 (见表3)

2.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粪常规, 肝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带状疱疹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 导致神经节炎性反应, 出现以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呈带状排列的集簇样豆疱疹, 并伴剧烈疼痛的病毒性皮肤病, 为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病毒侵犯, 损伤神经, 导致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5], 如初级传入伤害感受神经元的异常冲动, 周围神经干炎症、中枢突触再生、中枢致敏, 因此, 使周围神经对刺激呈超常的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疼痛信号传递神经元的活动性异常增高, 造成患者发生疼痛和异常性疼痛[6]。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虽然对人生命没有直接威胁, 但由于疼痛难忍, 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为三大顽痛之一, 治疗效果欠佳, 有患者甚至合并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7]。

近十余年, 临床以阿昔洛韦抗病毒为主, 其已被证明是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药物, 能选择性抑制病毒的DNA 聚合酶, 从而阻断病毒合成[4], 阿昔洛韦早期用药可抑制新损害形成, 制止病毒的播散, 加速愈合过程。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 即使是足量应用阿昔洛韦, 也不能迅速缓解带状疱疹的神经痛, 而疼痛难忍是带状疱疹患者最强烈的主诉。甲钴胺为B12的衍生物, 在中心的钴分子上结合了一个甲基 (CH3) , 这个甲基参与身体中甲基转移作用, 对神经组织中的核酸、蛋白质及脂肪的新陈代谢有促进作用[8]。甲钴胺能转入神经细胞, 对用于组成轴突的蛋白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甲钴胺还能刺激雪旺细胞卵磷脂的合成, 修复受损的神经, 改善神经病变症状, 增加神经传导速度[9]。疏血通注射液是一种动物类中药复方制剂, 其主要成分是水蛭和地龙等, 水蛭中含有水蛭素、肝素、抗血栓素等, 水蛭有抗凝作用, 抑制凝血酶活性, 延长凝血酶原等时间, 阻碍血液凝固, 水蛭还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地龙能增强纤维蛋白原的活性, 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降低血液黏稠度, 抑制血栓形成和溶栓作用。因此疏血通注射液具有抗血小板聚集, 降低血液黏稠度, 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中医讲“通则不痛”, 止痛效应即缘于此。

本研究用疏血通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其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明显减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安全性好。

参考文献

[1]李昌美, 郑勇萍, 陈稚瑶.带状疱疹神经阻滞的对比性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05, 24 (9) :95-96.

[2]黄冰, 孔杰, 陆雅萍, 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特征及其预防[J].中国临床康复, 2005, 9 (6) :117.

[3]赵辩.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302.

[4]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疼痛学分册)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1.

[5]陈扬, 郑茂荣.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理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2, 28 (1) :49.

[6]高地, 李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及其防治[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2, 28 (3) :182.

[7]王汉兵, 杨承祥, 赵伟成, 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综合治疗策略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5, 15 (5) :761-763.

[8]柯涓, 庄曼茹.依达拉奉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6, 5 (7) :747-749.

甲钴铵穴位注射 第2篇

关键词:银杏达莫注射液,甲钴铵针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我国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为85%, 迄今为止尚无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 笔者采用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甲钴铵针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均为我院内科住院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治疗组50例, 男34例, 女16例, 年龄 (57.3±5.2) 岁, 糖尿病病程 (10.2±3.1) 年,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 (4.6±1.7) 年;对照组50例, 男28例, 女22例, 年龄 (56.7±5.4) 岁, 糖尿病病程 (9.8±3.2) 年,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 (4.7±1.2) 年。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选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符合[1]: (1) 有糖尿病史; (2) 有肢体感觉、运动神经病变表现:肢体麻木、针刺样、烧灼样疼痛, 肌萎缩无力, 感觉减退、异常, 腱反射减弱; (3) 肌电图检查有神经传导速度减退; (4) 排除能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其他疾病, 如维生B缺乏、酗酒、尿毒症等。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物、使用胰岛素等, 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施治。治疗组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15mL (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每支5 mL) 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 甲钴铵针剂500μg (商品名为弥可保, 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 500μg/mL) 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 均每天1次, 连用3周。对照组单用甲钴铵针剂, 用法、用量同治疗组。两组均以治疗3周为1个疗程, 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3 观察项目及方法

(1) 记录所有病例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的改善; (2) 治疗前后周围神经功能测定, 应用Medtronic公司Keypoint肌电图机测定腓神经、胫神经和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1.4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自觉症状消失, 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 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m/s或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 腱反射未完全恢复正常, 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m/s;无效:自觉症状好转, 腱反射无改善, 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应用SPSS 13.0软件包处理,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采用t或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及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为82.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疗效比较:Hc=4.415, P<0.05;vs:χ2=4.960, 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腓神经、胫神经和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且以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 (P<0.01) , 两组治疗前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的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大便隐血等检测指标均正常, 用药期间未见过敏、皮肤黏膜及其他部位出血等。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也是使糖尿病患者致残的最常见原因, 其发生率与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和病程有关, 以糖尿病男性患者发病率高, 主要由微血管病变及山梨醇旁路代谢增强以致山梨醇增多等因素所致[2]。病理变化主要为周围神经轴突变性和 (或) 脱髓鞘, 电生理变化为神经传导速度下降和失神经改变[3]。甲钴铵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神经修复剂, 为维生素B12在体内的活性代谢物,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甲基能反应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促进核酸、蛋白质、脂质代谢而促进神经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以及神经髓鞘的合成从而修复受损伤的周围神经[4]。临床上甲钻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虽然较以往传统治疗疗效有提高, 但仍不能令人十分满意。本研究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0%, 与相关文献的结果相似[5], 可能与甲钻铵改善循环障碍和神经缺血有关。

中医学认为, 本病病机为经络阻滞, 气血运行不畅, 不通则痛。如《诊治要诀》日:“三消久之精血即亏或目无见或手足偏废如疾, 非风也”。究其原因, 实属气阴两虚, 血行不畅, 气滞血瘀, 脉络瘀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血液黏稠度高和微循环障碍, 为中医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6]。银杏达莫注射液为国产第四代银杏叶提取物, 并在此基础上加入双嘧达莫的复合制剂。其主要成分为银杏黄酮甙, 银杏法苦内脂, 白果内酯, 双嘧达莫。银杏达莫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效能可以清除氧自由基, 防止自由基对神经的损伤;降低血黏度。仰制血小板的聚集, 改善微循环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刺激前列环素和内皮舒张因子。仰制细胞内钙超载;仰制血栓栓子形成。因此银杏达莫具有多方面的治疗功效, 可以对抗血管痉挛, 扩张血管作用,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血液黏度, 防止缺血时氧自由基及血小板活化因子对组织细胞破坏, 提高缺血组织对氧的利用, 改善组织细胞活力[7]。

银杏达莫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应用能够起到叠加和互补作用, 银杏达莫注射液能够更好地改善机体缺血缺氧状态, 增加神经血管的营养血供;促进甲钴胺损伤神经纤维修复功能和轴浆转运速度的恢复。

本实验结果显示,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但以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 (P<0.01) , 且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说明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甲钴铵针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单纯采用甲钴铵针剂相比, 具有更好的疗效和促进患者感觉神经功能的恢复, 且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洁, 李秀钧.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诊断和处理[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2004, 24 (2) :92

[2]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797-798.

[3]盛春燕, 尹玲, 韩勇, 等.同型半胱氨酸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J].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2003, 19 (3) :190-193.

[4]北京弥可保临床观察协作组.甲钴铵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华内科杂志, 1999 (38) :14-17.

[5]陈文实, 李仁柱, 王欣辉.身痛逐瘀汤联用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实用全科医学, 2007, 5 (10) :882-883.

[6]陈剑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思路[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1, 7 (9) :21.

甲钴铵穴位注射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6例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48例)。入选患者排除标准:(1)创伤性面神经损害、中枢性面瘫;(2)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所致的面神经麻痹;(3)继发性面神经麻痹:如腮腺炎或腮腺肿瘤、中耳炎以及后颅窝肿瘤所致的面神经麻痹;(4)格林-巴利综合征、莱姆病。2组患者病史、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取穴:颊车、地仓、翳风、阳白、下关。治疗组用甲钴胺(弥可保,卫材公司)早期穴位注射,对照组用维生素B120.5 mg早期穴位注射,每日1次,均用2周。2组患者均测定血常规、血压、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血脂、血糖及心电图等,治疗前后记录患者主观症状改善情况并比较2组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面部各部位运动功能正常;显效:静止时面部左右对称,张力均等,额纹基本对称,眼睛轻用力即可完全闭合,口轻度不对称;有效:静止时面部对称,张力均等;上额轻微运动,额纹不对称,用力闭眼可完全闭合,口角轻度下垂;无效:静止时面部不对称,上额无运动,用力闭眼不能完全闭合,口明显不对称,只见轻微运动[1]。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 组总有效率比较见表1。

2 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χ2=9.84,P<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甲钴胺对周围神经病变有显著疗效,优于维生素B12。2组治疗期间血压、血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血脂、心电图等均未见异常改变,无明显毒副作用。

3 讨论

面神经炎是指急性非化脓性的炎症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或称Bell麻痹。确切病因尚未明确,但多数认为局部神经血管因受风寒而发生痉挛、微循环障碍,导致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而致病。病理变化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或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在茎乳突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为显著[2]。祖国医学称“面瘫”,以口眼歪斜为主,祖国医学认为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侵入阳明、少阳之脉,以致经气阻滞,经脉失养,肌肉怂缓不收而发病。颊车、地仓、翳风、阳白、下关为治面瘫主穴,有祛风活血之效,甲钴胺(甲基维生素B12)系活性维生素B12,容易进入神经细胞内。陈氏等研究发现,面神经损伤后第3天,面神经内压即可明显升高,伤后1周末达高峰,为正常的4~5倍,面神经内压的升高与神经水肿有关[3]。甲钴胺早期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炎的机制:一方面甲钴胺是蛋氨基合成酶的辅酶,此酶对神经细胞合成用于组成轴突的结构蛋白至关重要,其另一重要作用是促进髓鞘的主要成分卵磷脂的合成,该磷脂与髓鞘、核糖体膜、线粒体、突触及各种受体有关。因此,神经的发育与再生及脱髓鞘病变的修复必须有卵磷脂的合成。甲钴胺作为辅酶,它能实现甲基的转移,可促进卵磷脂的合成,从而修复损伤的髓鞘,加速神经元的修复,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使麻痹的神经恢复。面神经炎初起时一般以疏散风邪为主要方法,后期由于久病风邪与痰、瘀互结,甚至伤及正气,因此后期多以祛风化痰、益气活血等治法为主。面神经损伤的早期大多为生理性或功能性麻痹,为可逆性传导阻滞,此时,神经冲动的传导被阻而远侧段轴索无变性,刺激病损的远端神经,仍能产生正常的神经动作电位,引起肌肉收缩。甲钴胺注射液可抑制神经组织的异常兴奋传导[4],可刺激轴突再生,促进突触传递的恢复,早期给予甲钴胺可有效防止有髓鞘纤维的变性和脱髓鞘。本组资料表明,甲钴胺组治疗2周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笔者认为Bell麻痹治疗应用甲钴胺早期穴位注射可显著加快患者的恢复过程,疗效可靠,作用快,并且无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孙怡,杨任民.实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36

[2]史王泉,周孝达.实用神经病学[M].第3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35

[3]陈兵,王正敏.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内压的变化[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6):339

上一篇:药品销售论文下一篇:中国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