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会展业发展的趋势

2023-02-11

第一篇:杭州会展业发展的趋势

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八大趋势

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八大趋势、四大焦点、六大创新对策

会展经济是第三产业发展成熟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它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会展业以年均近20%的速度递增,行业经济规模逐步扩大,专业场馆建设日臻完善,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然而,与会展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会展业还存在场馆规模小、配套服务水平低、品牌展会缺乏、专业人才奇缺等问题,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较弱。本文将在分析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宏观趋势和四大焦点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会展业发展的六大创新对策,旨在为21世纪中国会展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路。

一、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八大趋势在新的世纪,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会展业将赢得众多发展的契机,尤其是加入WTO会使中国会展业在管理体制及运作机制上发生一系列变革。概括而言,在未来一段时期中国会展业发展将呈现出以下八大趋势:

(一)全球化趋势

加入WTO后,国内各个行业面临的最大现实问题就是全球化,会展业也不例外。与其它行业相比,中国会展业是一个壁垒相对较少的行业。因此,入世后会展业所受到的冲击肯定不会象金融等行业那样强烈,但不强烈不等于没有影响。面对入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会展界应做好两方面的准备,即对内抓紧制定行业法规,对外尽快熟悉国际规则。

(二)信息化趋势信息化既是中国会展业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也是会展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会展业要实现信息化发展还有许多事情可做。首先是加强与国际会展组织或世界知名会展公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便及时掌握全球会展业的最新动态。其次,在会展业中积极推广现代科技成果,逐步实现行业管理的现代化、会展设备的智能化和活动组织的网络化。第三,充分利用互联网,推动国内会展业的信息革命,如开展网络营销、举办网上展览会等。

(三)集团化趋势集团化是国内各个产业部门急需解决的共同问题,它是伴随市场竞争而产生的一种企业经营战略。尽管会展业在中国还是一项新兴的产业,但中国加入WTO已成为铁的事实的背景下,中国会展业必须从一开始就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中国推进会展业集团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会展企业之间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中国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会展行业的集团化可以分三步走:一是采取联合和跨行业合作等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组建会展集团;二是创立知名品牌,实现品牌经营;三是积极实行海外扩张。

(四)品牌化趋势品牌是会展业发展的灵魂,也是中国会展业在21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综观世界上所有会展业发达国家,几乎都拥有自己的品牌展会和会展名城。为增强中国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品牌化经营是必由之路。值得欣慰的是,国内已初步涌现出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会展企业或展会,然而,这些民族化的会展品牌与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国际性会展公司或展览会相比,无论在品牌的知晓度上,还是在品牌的无形价值或扩张程度上,均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由此可以预见,品牌化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上中国会展业发展的日程。

(五)专业化趋势“只有实现专业化才能突出个性,才能扩大规模,才能形成品

牌”已成为国内会展界的共识。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会展业追求的都是综合化,强调小而全,结果造成展会特色不鲜明、规模普遍小、吸引力不强。而且,主要是由于这个原因,我国的国际知名展会才比较缺乏。专业化是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六)创新化趋势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在这样一个追求个性的时代里,中国会展业作为一项新兴的经济产业,惟有不断地创新才能突出自身的特色,最终达到“以弱胜强”的效果。中国会展业的创新可分为四个主要方面,即经营观念创新、会展产品创新、运作模式创新和服务方式创新。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推进创新将成为我国各主要城市发展会展业必须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

(七)生态化趋势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任何一项经济产业要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都必须寻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可以预见,生态化将成为会展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会展业的生态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注重场馆的生态化设计。(2)大力倡导绿色营销理念。(3)强化环境保护意识。随着中国会展业的日益成熟,国内会展产品中必将涌现出大量与环保相关的专业会议或展览,并且这些展会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八)多元化趋势从整体上看,世界会展业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具体包括产品类型的多行业化、活动内容的多样化和经营领域的多元化。首先,会展业的蓬勃发展对会展产品类型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中国会展企业应根据当地的产业经济基础和自身的办展实力,积极开发新的专业性展会。其次,会展形式正在从传统的静态陈列转向融商务洽谈、展会参观、旅游观光、文化娱乐等于项目于一体,这是全球会展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最后,面临激烈的行业市场竞争,我国的绝大多数会展公司都会努力拓展本企业的经营项目,形成“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格局,以分担经营风险,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二、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四大焦点这里的“焦点”实际上是指阻碍我国会展业持续发展的瓶颈。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些缺陷和不足,才能明确我国会展业在今后一段时期的努力方向。

(一)规模过小、竞争力弱目前,国内专业展览会的规模大都在2万平方米以下,规模达到5万平方米的展会每年不足10个。除规模普遍偏小外,展会内容单

一、配套服务滞后等原因也影响了我国会展业的综合竞争力。从整体上看,我国会展业尚未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良性发展格局。

(二)结构失衡、分布不均会展业的结构失衡包括三层涵义,首先是指区域结构失衡,其次,全国的展馆规模结构失衡。此外,由会展活动所带来的收益结构不平衡。以上三点都是中国会展业发展不够成熟的重要表现。

(三)产品雷同、创新不够我国会展业发展目前尚处于规模不大、档次不高的“粗放型”经营阶段,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产品雷同,创新不足,重复办展现象严重。究其根本在于目前我国会展行业的管理体制不健全,企业受短期利益驱动明显,最终结果是制约了我国会展业的专业化和集约化发展进程。

(四)市场无序、人才缺乏与会展业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会展业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国内会展业尚未形成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与分工协作体系,配套服务水平还普遍较低。许多会展组织者没有实力却又想全权承揽参展商的一切活动项目,最终导致精力分散和服务效率降低,既影响了会展活动的质量,又制约了会展规模经济的形成。会展业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国内许多会展主办者对会展经济还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会展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都亟待提高。

三、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六大创新对策由上述分析可知,面临加入WTO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和良好机遇,国内会展业应从单纯的总量扩张转向规模扩大和结构效益并举,从表面的“全面繁荣”转向会展品牌化与培育会展名城并举。为此,可采取以下六大发展对策,以切实增强我国会展业的综合竞争力及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加快超常规发展进程对于一项产业而言,超常规发展首先指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入的超常规。鉴于会展业对国民经济的巨大带动作用,国家应对会展企业给予大力扶持的优惠政策,以提高他们投资会展业的积极性。其次,会展业的超常规发展还包括场馆建设的规模化和会展活动国际化。其三,为推动国内会展业的超常规发展,迅速制定并健全会展行业法规。这里的“游戏规则”应主要涉及会展评估体系、市场准入机制、主办者的资质条件、参展商的行业标准、展会地点与频率、招展程序及各项费用标准、配套服务管理等事宜。

(二)实施市场运作战略走市场化之路是加入WTO和深入改革开放对中国会展业的必然要求。首先,我国应设立权威的会展管理机构,并成立全国性的会议及展览协会。其次,必须尽快形成一套合理的会展业利益共享机制,以提高会展活动的配套服务水平。另外,国有企业改革也是我国会展业实现政企分开和资产重组的重要突破口。国内有实力的会展公司应该以资本为纽带,通过收购、兼并、特许经营等多种形式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组建大型会展集团。以提高会展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优化会展产业结构我们可以从资源、产品、市场、区域、供给和组织六个因子出发分析会展产业结构调整并探讨我国会展产业结构的优化途径。对全国会展业的总体布局进行优化有两种基本方法。第一种是依据点-轴渐进扩散理论,明确会展业布局的重点开发轴和主要发展点。可以预见,上海、北京、广州、大连等12个城市将会成为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区域中心:其中,上海、北京和广州将成为国家级的会展中心。第二种方法是建立城市会展业发展潜力评价体系,计算国内各主要城市的会展业发展潜力。

(四)提升经营服务理念要增强中国会展业的总体竞争实力,除了必须有计划地兴建大规模的现代化场馆外,还有一项基础工作便是提升会展企业的经营服务理念。我国会展企业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转变经营观念。其次,树立明确的企业目标。第三,在突出自身特色的同时,要不断提高服务品质。

(五)实现会展资本运营中国会展业面临的最大现实问题是在加入WTO后如

何尽快培育自身会展品牌,并迅速增强产业竞争力。国内会展企业必须走资本运营的发展道路,以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增强综合实力,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根据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国内会展界可以着重从三个方面来实施资本运营战略:首先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其次,要大力推进会展企业的集团化进程。第三,应积极鼓励会展企业上市。通过实施资本运营战略将有利于拓宽融资渠道,增强资本实力,扩大会展企业经营规模。

(六)强化产品创新意识对于会展企业而言,产品创新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积极开发新的展会,二是培植并不断提升品牌展会。我国会展企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时推出新的专业性会议或展览,并从内容、形式甚至配套服务等方面,对那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传统展会进行完善和创新,并在此基础上精心培育品牌展会和打造国际会展名城,以实现中国会展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马勇现任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湖北省旅游与会展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同时兼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教育部工商管理(MBA)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旅游学会理事长、海南、福建等省市旅游发展顾问,香港《中外酒店》杂志顾问、《旅游管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世界地理》等杂志编委。

第二篇:基于SWOT分析的杭州会展旅游及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各类以会议、展览、奖励为特征的商务旅游在我国各大城市发展迅速。杭州作为会展旅游的典型代表,休博会的成功举办为杭州及其周边带来了巨大的客源市场和商业魅力。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在新形势下探讨杭州会展旅游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SWOT分析 杭州 会展旅游 对策

1引言

近年来我国会展旅游业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业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因此就有跟多的地区和城市加入到日趋激烈的会展旅游市场中来,会展旅游也受到国内外旅游业界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

面对会展旅游迅猛发展态势,杭州应审时度势,应积极向国内外会展旅游发展较好的城市学习,如巴黎、上海、广州等,并制定会展旅游发展对策。

2 杭州会展旅游SWOT战略分析

2.1优势(strength)

2.1.1独特的区位优势所谓区位条件是指特定区域的空间位置,资源状况、地理条件是否满足会展活动的需要,优越的区位条件是开展会展活动的基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东方的日内瓦”这已足以表明杭州的地位。杭州市是浙江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杭州在“长三角”地区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在国际上也享有较高的声誉,具有发展会展旅游的地缘优势。杭州历史悠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海内外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五代吴越国和南宋定都于此,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

2.1.2 杭州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来,杭州GDP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作为浙江省省会城市其消费能力和消费层次较高,这更符合会展旅游消费的特征,必将吸引国内外客商。杭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会展旅游的发展,努力为杭州市会展旅游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也鼓励国内外客商来杭举办各类展会。2006年,杭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布了《杭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杭州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来为会展旅游保驾护航,2008年杭州市政府推出《关于加快杭州会展旅游业的意见》鼓励扶持

会展旅游。

2.1.3 会展旅游的硬件设施较为完善截至2007年底,随着杭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10万平方米)、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4.5万平方米)等大型场馆的建设完成,杭州会展业已突破了场馆瓶颈,现在全市已拥有近15万平方米标;隹展馆,已拥有星级宾馆200余家,共有客房25万问,床位4.8万张,宾馆、餐饮服务配套设施完善。会展设施的接待能力大大提高,可为国际大型会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1.4 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城市形象一般会展组织者都会把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作为选择会展地点的重要因素。杭州作为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以西湖山水为核心,吴越文化为代表的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拥有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国际级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首个国家级湿地。杭州作为南宋古都,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的美誉,并吸引了国内外大量的游客,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成逐年上升的趋势。

2.2劣势(Weakness)

2.2.1 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行业约束机制 纵观旅游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日本、新加坡和香港等在旅游管理机构下设有专门的会展局。而杭州市至今没有一家会展组织机构,会展的举办往往是政府临时筹备,从而缺乏会展的管理、协调和领导,缺乏约束机制。杭州市对参展商的要求、对举办会展层次都应该有自己的要求。

2.2.2会展专业人才缺乏杭州以至于“长三角”地区至今没有一个在国际上叫得响的PC0(专业会议组织者)或DMC(目的地管理公司)品牌,说明了专业会展组织人才的缺乏。杭州真正受过专业培训并能完全胜任会议上的同声翻译的人才几乎没有。会展旅游组织者、管理者、从业人员或是其他基础服务的人员,大多是“半路出家”未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因此很难满足会展活动组织与接待的特殊需要。人才短缺已经是制约杭州会展旅游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

2.2.3会展企业不成熟杭州近几年随着西博会等一系列会展的举办,涌现了一批会展企业,但与上海,北京等相比杭州会展企业规模小,经验积累较少,资金实力不足,整体竞争力不强。而且,由于杭州市的旅游企业尚未能真正的加入到会展业中。杭州的会展企业往往亲自安排在会展过程中参展人员的食、住、行、游、娱、购等活动。这不仅降低了会展活动的效率,还会因为对旅游业的不熟悉而降低参展人员在会展活动中对举办地的满意程度,影响会展活动效果。

2.3机遇(Opportunity)

2.3.1上海世博会给杭州带来了发展会展旅游的良好机遇杭州距上海仅170余公里,又同属长三角地区,杭州市将全面接收上海世博会的辐射。据专家预测,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中,将有35%的与会者会做延伸旅游,而杭州不仅靠近上海,并且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显然使会展旅游发展面临着有利机遇,而且今年的世界休博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3.2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关系的建立刺激了杭州会展旅游的发展2003年7月,杭州市举办“长三角旅游城市15+1高峰论坛”联合发表了《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合作宣言》,标志着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关系的正式建立。从而进一步扩大了长三角区域旅游市场规模,提高了长三角旅游企业管理水平。这一切必将极大促进杭州市旅游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会展必然会落户杭州。同时,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正在开展的旅游合作和人才无障碍流动也必然会促进杭州地区的会展经济发展。

2.4威胁(Threat)

2.4.1其他城市会展竞争的压力各大旅游城市为开展会展旅游活动,竞争十分激烈。作为我国三大会展中心的北京、上海、广州,无论从展馆水平,办展质量,还是知名度都忧于杭州,在邻近区域会展业发展的竞争对手中,最大的竞争对手来自于上海。它庞大的经济、商业实力,世界知名的城市形象,以及富裕的人才、经验必然会对杭州的会展旅游发展形成威胁。其他如宁波、无锡、苏州等具有较好经济条件的旅游城市也会对杭州市发展会展旅游带来冲击。

2.4.2国外大型会展公司的进入 目前,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巳经瞄准了中国会展市场,并开始大举进人。这虽然有助于刺激和促进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同时也给处于发展初期的国内会展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些公司往往资金实力雄厚、关系网庞大、信息灵通、技术先进。而在短期内杭州的会展公司还无法与之抗衡,会展旅游业将形成更加激烈的竞争局面。

2.4.3市场化运作机制存在缺陷 由于杭州市的会展旅游活动尚未真正进入旅游市场,因此行业内缺乏统一的管理体制,会展市场运作机制也存在缺陷。目前杭州市大部分会展没有按市场机制运作,低水平、小规模多头办展现象普遍,恶性竞争严重,极大的阻碍了会展业的发展水平。

3杭州市会展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

SWOT分析提供了四种策略,即S0战略(增长型战略)、WO战略(扭转型战略)、ST战略(多种经营战略)和WT战略(防御型战略)。结合杭州实际情况,我认为可以选择SO和ST两个战略。SO战略就是依靠内部优势去抓住外部机会的战略,将杭州打造成国际会议目的地和中国节庆之都。ST战略就是利用内部的优势,

去避免或减轻外部威胁的打击。杭州可利用自身优势,与长三角地区城市开展联合经营的方式来解除威胁。

3.1.确立会展经济“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发展思路 所谓国际化,是指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规则来建立自己的会展业经营管理模式,充分运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资源,逐步建立适合国际市场运作的经营管理体系。所谓市场化,就是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培育会议和展览项目,逐步确立自己的会展品牌。而专业化,就是指展览服务专业化与展览项目的专业化。

3.2 打造品牌展会目前杭州市的西博会、茶博会、国际动漫节、休博会等一批展会已经初步成型,发展前景较好,应重点加以扶持,稳定会展产品质量,塑造一流的会展旅游企业形象。应加强展览品种的开发、国际招展的力度、展会的宣传和国内国际横向的合作,逐步树立有国际影响的名牌展。同时积极加入有关国际会展组织,借助这类平台与国际会展主办机构进行深入沟通,吸引他们到杭州办会办展。

3.3 加强会展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会展旅游的关键是要有一支活跃在会展旅游市场上的专业的会议组织者。会展旅游的成功离不开专业人才,因为会议展览旅游是集现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综合服务产业,它要求会展服务人员具备多种特殊的能力。会展旅游人才一是靠培训,二是靠引进,在实践中培养既熟悉会议、展览、旅游业务,又掌握国际惯例,富有运作经验的专业人才。

3.4.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快会展市场的对外开放。应按照市场运行规则和国际惯例,鼓励外商投资杭州会展,吸引国际大型会展公司、著名会展服务公司以及会展经济协会前来杭州设立分公司或办事机构,开展人才培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把国际展览业的运作规范、先进经验和理念以及管理人才引进来,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整体上提高会展经济的层次和水平。同时,加强与国内外会展同行的交流合作,发挥杭州区域中心城市的优势,增强中心城市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赵春霞.会展旅游管理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2]胡平.会展旅游概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

[3]樊小兰.会展旅游研究综述[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8(4).

[4]宣平.基于SWOT分析的杭州会展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J].区域经

济,2010(6).

[5]汪灵.南京市会展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J].区域经济,2011

[6]陈爱宣.杭州会展旅游发展定位与战略思考[J].产业经济.2007

第三篇:云南会展旅游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摘要:受全球化的影响中国的会展旅游业发展飞速,云南的会展旅游业也跟随着国家发展的趋势在不断进步。近年来云南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及云南本身优良的旅游资源不断深入发展会展旅游业。这些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而我们从这些成绩和问题中也可看出云南会展旅游的一些发展趋势。

一、 发展状况

(一)成绩

1.会展旅游做的越来越大已初具规模。云南会展旅游不管是次数还是规模从上世纪90年代后,都不断增大,云南会展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以昆明为龙头,向周围辐射的形式。1999年昆明世博会后,云南跃升为我国发展会展旅游经济的热点地区,进入2000年以后,云南的会展形势越来越好,各种节庆会展活动不断,形成了云南会展的高峰期,并且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近几年每年在昆明地区举行的100人以上的中型会议近千个,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节、会、展每年都有10个以上,直接产生经济效益10多个亿,拉动包括旅游业在内的间接经济效益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占云南省GDP的百分比越来越大。除昆明这云南龙头老大外,云南其他州市地区的会展旅游业发展也很迅速,如腾冲、普洱、西双版纳、大理、丽江都以当地的民族节日和特产等丰富旅游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会展旅游。

2、办展设施越来越好,越来越多。以昆明为首的云南各大主要城市在能源、交通、通讯、城建等方面取的了飞速发展,宾馆、酒店、餐饮等设施也逐步完善。专用会展会馆数目规模都在增大,酒店可利用的会展中心也越来越多。大型的会展中心有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世博会场馆、云南省科学技术馆等。其中昆明国际会展中心更为云南发展会展旅游提供了直接保障,因为其隶属于云南省人民政府。会馆占地1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余平方米,展场面积达7万平方米,可搭建3000个国际标准展位。拥有当今国内外领先水平的单位大空间展厅以及可容纳2000人宴会、3000人会议的大型多功能厅;可容50-3000人的各类国际国内会议;拥有多功能厅、写字楼、商务酒店、健身中心以及1000余个泊车位。而中小型展会更是众多,如:茶博会、物流博览会、能源展、电力展、冶金展、保健品展、教育展、婚庆展、工业用品展、花卉展、酒店用品展等等。

3.办展人才积淀到一定人数,办展经验越来越丰富,云南会展旅游的名声也越

来越响。云南举办过许多大型会展,截止2011年末,已先后举办的7届“昆明国际

农业博览会、全国药品交易会、5届昆明石博会、6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

易会、第三届泛珠论坛、第三届中国艺术节、第五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

29届国际民间艺术节暨第6届亚洲民间艺术节、99世博会、19届昆交会、5届中国

昆明国际旅游节、6届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首届中国民族服装服饰博览会、首届中

国舞蹈节、首届马铃薯大会、.世界烟草展、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展、东亚城市市长论

坛等数百个国际性.全国性活动,极大地锤炼和提高了云南举办大型展会的能力和水

平,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举(承)办各级各类大型展会的专门人才,也更增添了举办

展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特别是2005年7月举行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六国首脑及亚行行长聚首昆明,这是云南历史上最高规模的一

次盛会,云南省交出了合格的答卷,充分展示了云南办展办会的高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1.会展旅游中心地形象不明晰,对会展旅游尚缺乏认识。对于国际国内市场而

言,云南的旅游产品仅只是自然山水景观和民族风情,并没有树立起知名会展旅游

中心的形象。多数人把会展活动视为一般意义上的商业活动、文化交流,认为旅游

活动仅仅是个副产品,因而常常只重视会议或展览活动本身,而没有将其与旅游活

动相联系。

2.会展市场运作机制、统一管理体制等组织管理方面存有缺陷。在发达的市场

经济国家,会展旅游在运作上有一套成熟的市场化机制,而在我国,这种机制还远

未建立起来,在云南则仅仅处于探索阶段。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手段,使云南在发

展会展旅游时更多依靠政府介入,这与旅游经济市场化程度日益加深的现实不相符。尽管自2000年以来,云南越来越多地依靠市场运作举行会展活动,但离成熟的旅游

市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3.会展旅游专业人才缺乏。云南本省会展从业人员大多数总体业务水平不高,

会展教育跟不上,特别是专业研究会展的理论研究人才更缺乏。国外会展旅游发展

的成功经验表明,要开发会展旅游市场,关键是要有一批整体素质高的会展旅游人

才。就云南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会展组织者、管理者还是从业人员或是为会展

提供其他服务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云南还没有专业的会展服务队伍,很

难满足会展组织和接待的特殊需求。

4.全世界知名度大的品牌会展不多。在云南除世博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较高外,能长期发挥效应,其他的会展都还不具有品牌优势,品牌会展的数量少,多数会展的档次低,吸引力有限。品牌的缺乏,加上一直存在的市场不规范、低水平重复办展等不良现象,必然会制约云南会展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影响云南会展旅游的竞争态势。

5.会展场馆存在很大问题。

(1)数量过多,规模小。云南较大的会馆就只有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世博会场馆、云南省科学技术馆。其他的会馆其规模都不大,基本上都处于一个展馆的规模,且部分展会以会养会的目标很难实现,云南省中小型展会存在的问题在于规模小、档次底、投入少、招展难、招商力度不够(参观观众少)等等。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很难提高云南省展会的档次, 另外礼品、家具、珠宝,还有玉器、服装等好多种不相干的东西往往会同时出现在同一展览会上,把展览会变成了大杂烩,降低了展览会的专业性。现在连本应是书画展示的艺博会,也挂上个什么工艺品、珠宝的头衔。珠宝展上卖皮包、小百货、服装等等让专业参展商忍无可忍。

(2)布局不合理,展馆使用率低。自云南会展业兴起起,有许多投资商盲目投资,大家一哄而上兴建展馆,致使展馆建成后造成后闲置浪费。出现大型展馆少,而小型的会馆却很多的现象,致使大型会馆不够用,小型会馆使用率低的局势。

(3)配套设施不足,服务水平低。云南省目前的会展场馆从硬件上来看,展会相关配套设施不够先进完善。一个会展中心不仅需要与展会规模相适应的展厅,还应具有一定容量的停车场、会议中心及餐饮服务场所。而目前云南省的大部分展馆都没有停车场,大量的车辆都停在展馆附近,影响道路畅通。展馆内的设施智能化水平还比较低,使用的电子登陆系统的场馆很少。从软件上看,云南省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经营经验都与广上海及国外存在很大的差距。

6.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近年来全国各地相出台了针对会展经济发展的专门法规、意见。但由于缺少国家级别的统一法律,地方立法正逐步暴露了它的局限性——地方政府“各自为营”。

全国范围内的市场缺泛统一的标准规制,会展经济正面临着“无法可依”和“有发不依”。的双重困境。云南会展旅游业也一样不能列外。

(1)会展市场的运作无法可依

1) 云南省地方的立法环节遭遇瓶颈,数据表明,在缺乏全国性会展法律的情形

下,地方立法在2005年达到高峰后, 颁布的数量明显减少

2) 市场运行缺乏有效规制。云南的会展业起步晚,发展快,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市场在高速膨胀,而有效的运行机制没有及时配套。主要体现在:会展缺乏对主办方资格、参展标准、会展展馆资质认证等方面的明确的规定。

3) 市场主体法律责权不明。现今的会展有许多都政府的影子,办展主体有着不

对等的权责,甚至不明确的权责关系,往往随意解释权责关系。

(2)会展经济的管理有法不依。

1) 市场监管“严进宽出”,展会内容良莠不齐。云南会展出现多而杂、重复办

展、办展过热扥的现象,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落后。

2) 知识产权保护“有法无律”侵权行为屡见不鲜

3) 会展合同“一纸空文”,法律纠纷难以解决。会展合同没有引起重视,订立

水平还不够高,考虑的问题还不够细致,很多问题没有事先做好约定,以

致会展纠纷难以解决。

二、 趋势

(一)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强。云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门户和对外经济的重要枢纽,处在中国西南经济圈、东南亚经济圈和南亚经济圈三大圈区域交汇的中心处。近年来云南省积极参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中印缅孟区域”和“泛珠三角区域”等区域合作,主动参与昆(明)河(内)、昆(明)曼(谷)、昆(明)仰(光)3条经济走廊建设,是区域性的国际城市,有较强的向外辐射的能力。

近年来在云南举办了一系列中国一东盟之间的国际会议与论坛,以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节和国际旅游交易会等为平台的国际商务活动在云南举行,为国际和区域商务活动搭建了平台。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云南会展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加上云南政府的引导,如:昆明市委、市政府就提出要不断提升会展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超区域性国际会展城市迈进。所以说云南会展旅游的国际化趋势会越来越强。

(二)云南将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导下,借鉴国际国内经验,建立较完善的会

展管理机构和法律法规制度。云南省乃至全国会展业都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重复办展、多头审批,展会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的根源都在于没统一的、权威性的会展管理机构,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使会展业形成了行政色彩浓厚、多头审批等特色。这制约了云南省的会展旅游的发展也制约了我国的会展旅游的发展。所以云南将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导下,借鉴国际国内经验,建立较完善的会展管理机构和法律法规制度。

(三)会有越来越多的旅行社参与进来。目前会展旅游的主办方一般是政府和会展策划公司,而旅行社只是会展的一个供应商,旅游活动仅仅是个副产品,为会展后提共旅游服务,因而常常只重视会议或展览活动本身,而没有将其与旅游活动相联系。会展这是一块大蛋糕必定会吸引更多的旅游企业参与进来,今后旅游企业将会成为会展的主要主办方,而政府将会转变职能向服务和管理转变,退居二线。这也将是旅行社业发展的一个新的潜力点,所以会越来越多的旅行社参与进来。

(四)会展会馆建设将呈现大型化、智能化。随着云南举办越来越多的大型的全国性国际性的会展,会展展馆的建设也将会大型化、智能化。

(五)办展将更加专业化。专业化不仅指会展项目更专业化,办展操作人员也更具有专业化水平。在国际上,专业性的会展已成为会展业发展的主流,代表着会展经济的发展趋势。云南也将会顺应国际发展趋势,因为与一般会展旅游相比,专业会展旅游将更具有针对你性、参观的观众质量更高、效果更好,对会展旅游业的发展也更有利。在人员上,云南也将会培养、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

(六)会展旅游将品牌化。参加会展的人员作为会展旅游的潜在旅游者。具有不同于一般旅游者的特点,他们的商业意识强,强调舒适性,文化素质高,消费力度大,且时间观念强。他们参加旅游活动,通常有很强的独立性,旅游也只是发生在参展之后,放松身心的一张方式,休闲成为他们的一种重要的辅助目的。会展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把握住这个特点,将休闲与会展旅游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互补性发展。

云南独特气候优势,造就了休闲的的生活气息,多元的文化,发达的旅游业,众多的娱乐场所和设施,为云南城市休闲与会展的结合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云南在会展业和休闲业都相对发达,可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开发会展旅游产品。包括康体休闲会展旅游产品,放松娱乐休闲会展旅游产品,乡村旅游休闲会展旅游

产品,度假休闲会展旅游产品。

云南省会展旅游品牌的建设,可依据云南的丰富资源开发相应的会展旅游品牌,比如,凭借云南的“植物王国”、“药物宝库”、“香料之乡”、“天然花园”的美誉,推出绿色经济会展旅游品牌;充分利用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建设民族文化会展旅游品牌,开发民族服饰,民族工艺品和民族节庆等的会展旅游活动。

(七)会展公司将并购、联盟、重组趋向集团化。当前,购并、联盟已席卷了全球经济的各个领域,会展业业不列外。由于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小会展企业将很难生存,而大型会展旅游公司也为了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抢占市场份额,而进行收购重组小型会展公司。所以会展旅游公司集团化趋势将日益加强。

结束语:

云南会展旅游业初具规模,软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场馆规模也在扩大,会展管理人才的培养也在进一步得到重视,加之云南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些内部因素都为云南会展旅游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外部因素中有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扶持,还有国内外会展旅游城市的竞争威胁,这些机遇和挑战对云南会展旅游的发展起到外部的助推作用。云南会展旅游业的发展前途一片大好前景。

参考文献

【1】刘宏伟.中国会展经济报告. [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2

【2】崔益红.会展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9

【3】游海斌. 2011年昆明展会发展概况浅析——以第十九届昆交会为例.[D].2009

【4】王干湘.云南会展经济发展及评价及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

【5】王华、韩斌. 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的研究_以昆明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10.3

第四篇:杭州市会展业引进国际化、品牌化项目的奖励办法

(讨论稿)

为提升杭州会展业的国际化品牌化水平,推进杭州作为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和国际会展名城建设,充分发挥好会展业专项资金的宏观导向和激励作用, 根据《杭州市委办公厅、杭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委办〔2006〕2号)与《杭州市发展会展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会展办[2005]14号),特制定本办法。

一、对于引入国际品牌会展项目的奖励措施

1、引进国际品牌展览,展览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的,给予50万元奖励;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的,给予30万元奖励;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给予10万元奖励。

2、凡引入世界和全国500强企业、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占整个参展比例30%以上的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展会,将给予15万元的奖励,参展比例人数每增加10%,奖励金额增加5万元。

3、引入国际大型会议项目,有国际机构主办,参会人数在1000人以上,境外参会人数在500人以上的,给予30万元的奖励;有国际机构主办,参会人数在500人以上,境外参会人数在200人以上的,给予10万元的奖励。

4、世界和全国500强企业、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副总裁以上人员参会比例达到50%以上的会议,给予10万元的额外奖励,比例每增加10%,额外奖励金额增加2万元。

二、带动杭州市会展业的周边产业链的奖励措施

1、会展业企业购买并实际使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该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5%可从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结转抵免。

2、对于参会人数达300-5000人(不含)的大中型会议,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奖励:住宿五星级宾馆达500-800间夜数(不含)的,给予2万元奖励;住宿五星级宾馆达800-1400间夜数(不含)的,给予5万元奖励;住宿五星级宾馆达1400-2000间夜数(不含)的,给予10万元奖励;住宿五星级宾馆达2000间夜数及以上的,给予15万元奖励。住宿

四、三星宾馆的间夜数可分别按0.6和0.3的系数折算成五星级宾馆住宿间夜数。

3、对于参会人数达300-5000人(不含)的大中型会议,若主办方有安排在杭州市内集体奖励旅游的,给予5万-15万元的奖励。

三、宣传、包装、提升我市会展业相关形象的奖励措施。

1、对单位和个人举办展览活动,代参展单位支付的场租费、展台搭建费、广告费和参展者的食宿费,可凭合法有效凭证在计征营业税时扣除。

2、对市会展办利用国内外主流媒体、推介会等形式进行我市会展环境和重点会展项目宣传推介等为提升我市会展业总体形象而发生的宣传经费,市会展办组织开展申办国际性、全国性知名会展活动等的必要支出,市会展办开展的会展行业资质评审、统计、人才培训等促进我市会展业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性工作支出进行补助。

3、制定会展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对会展的培育、引进、使用并作出总体安排。将会展专业人才教育培训纳入继续教育体系建设,鼓励杭州市内各类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开设会展相关专业,培养专门人才。

四、关于品牌会展奖励措施

1、鼓励国内外品牌会展来本市办展。鼓励杭州市本地品牌会展进行商标注册保护,申报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 对于成功申报省级与国家级驰名商标的会展项目,给予申报认证费资助。

2、建立品牌会展名录,对经市会展行业协会评选列入名录的会展优先宣传,并给予宣传费用资助。

3、鼓励杭州会展项目和会展企业加入国际展览业协会,取得国际认证。对取得国际展览业协会相关认证的会展项目和会展企业,给予认证费和会员费资助。 对于来杭举办的国家级知名会展项目,或行业知名的领军型品牌会展项目

2、

第五篇:内蒙古会展业发展的现状

旅游学院08级酒店经营与管理系

[摘要] 会展经济是指以现代化的会展场馆为基础,以完善的城市设施和健全的服务体系为支撑,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或展览活动等,吸引大批与会、参展人员及观众前来进行参观访问、经贸洽谈、文化交流等,从而在获得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带动城市一系列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经济现象。

[关键字]发展现状会展与旅游关系问题前景

据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全区文化产业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内蒙古会展业的平均增速达26%。2007年,以总投资4亿多元的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为代表,一批高档会展场馆和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使内蒙古大中型展馆达10余座,室内展览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全年共举办会展40多场,各种参会客户和观众累计390多万人。

(一)内蒙古会展业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内蒙古共举办了大大小小的集文化娱乐、经贸洽谈、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群众节庆文化活动上千次之多,知名的大型节庆文化活动有30多个。如分别在呼包两市举办的两届中国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节、呼和浩特市举办的六届昭君文化节、呼伦贝尔市举办的四届成吉思汗草原文化节、阿拉善盟举办的国际生态旅游文化节、通辽市举办的七届科尔沁艺术节、乌兰察布市举办的三届全国蒙古族服装服饰展等等,都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按照国际博览会联盟(UFI)提出的标准,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已初步具备了形成区域性会展城市圈的条件。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在“增长竞争力”指标上分别列全国前三强;这一城市圈积聚了内蒙古35.1%的城镇人口,45%的工业固定资产,73%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52%的生产总值;“十五”期间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23.4%;有较发达的公路、铁路、民航立体交通运输网和通讯信息网;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8%;产业结构升级较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强劲;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全区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达85%以上,外贸出口额占全区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达76%以上,经济外向度显著提高;

在内蒙古属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匹配条件、投资环境和发展基础最好的经济区域。目前,这三个城市的大型展馆建设速度和规模在我国西部城市中居于领先地位,正在形成功能互补、竞合互动、布局合理、相对集中的区域性会展城市圈。

会展业作为第三产业,其独特的经济带动作用日渐显现,被国内外经济界称为“无烟工业”。在会展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少城市借“展”借“会”既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区会展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会展业在我区也只是有“展”无“会”。硬件设施落后,会展人才的匮乏,还有专业化、国际化程度不高是我区会展业发展的“瓶颈”所在,同样也是内蒙古展览馆所面临的问题。据测算,会展业的最大带动系数为1:9,即如果会展场馆的收入是1,那么所带动的相关行业的社会收入则是9。所以,会展业在我区如何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有前景也有挑战的重要课题。

(二)会展业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 会展业和旅游业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产业联系,这种内在的联系也就是会展业和旅游业之间的一种与身俱在的和固有的局部组合。而我们现在讲的会展业和旅游业的结合就是将这种结合从初级的、被动的和局部的阶段提升到高级、主动和全面的阶段。

1.旅游业的被动收益阶段:

会展业与旅游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交融的关系使二者有一种固有的内在的局部结合。这种结合是一种初级阶段的被动结合。它主要体现在会展业给旅游业带来了大量的客源即来自异地的会展主办者和参与者,而这些客源所带来的旅游需求又使旅游业中的饭店业和旅游公司得益丰厚。但会展业为旅游业带来的客源面前,旅游业没有充分认识、准备不足,十分被动,无论是它们的数量、质量还是服务项目都不能满足会展业发展的需求,更不要说主动推出会展服务项目或去开发会展业发展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了。在这一阶段,会展业的发展常常受制于旅游业。

2.旅游业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阶段:

指会展业与旅游业的结合突破了原有的那种内在固有的局部联系,会展业的发展给旅游业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旅游业开始认识到会展业对旅游业的重要性,从而使旅游业从被动消极地局部结合转入积极参与和配合阶段。这第二阶段的主要表现为:会展业发展产生的大量特殊需求给旅游业创造了许多的商机,旅游业从仅对来自异地的会展主办者与参与

者,即会展旅游者提供服务而转向对各种会展活动的全面接待服务即整个会展业。会展成为旅游业新的兴奋点,旅游业纷纷推出为会展业服务的产品,即满足了会展业发展过程的需求,推动了会展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旅游业自身的发展;旅游业受益水平比第一阶段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众多的旅游企业仅以提供服务这种相同的方式进入会展业,势必导致产品雷同,形成过度竞争,重演价格战的恶梦。由于旅游企业在这一阶段还没有承担会展的策划和组织功能,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旅游业的被动受益。这一阶段的结合还是局部和浅层次的;

3.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完全融合阶段:

这是两者结合的高级阶段,是指两者的结合突破了原来内在固有的那种局部联系,旅游企业不仅突破了对异地会展活动举办者与参与者的接待服务,也突破了对整个会展业服务接待局限,开始承担会展的策划和组织工作。

会展业与旅游业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相互推动。

(三)内蒙古会展业发展前景

从长远看,发展内蒙古的会展经济必须面向全国、面向国际,规范市场形成品牌。只有打造知名度高、信誉好、优质的品牌展览会才能将内蒙古的会展产业做大做强,内蒙古的会展经济也才能够真正发展起来。

要打造会展经济优质的品牌,必须确立好自己的定位。内蒙古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俄罗斯、蒙古国边境接壤,广阔的天然草原,占全国产量第一的羊绒生产企业,丰富的煤电和天然气资源,迅速发展的奶牛养殖业等众多推动自治区发展的资源和产业,是可造就我区品牌展览会的无限资源。内蒙古在今后应下大力气培育自己的品牌展览会。利用我区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的便利条件和边境贸易的发展,培育“中蒙俄三国边境贸易洽谈会”,培育“中国奶业产品博览会”、“中国草牧业博览会”、“中国羊绒及皮毛博览会”,发展“内蒙古民族商品交易会”、“内蒙古文化产业博览会”、“内蒙古旅游交易会”、“内蒙古药交会”,从形式上创新,改革做大做强“内蒙古那达慕大会”等具有地区特色的品牌展览会,并通过培植专业化的展览公司和聘用专业的展览人才来推动会展业的发展,改善现有场馆的办展条件,提高办展和管理水平,提供优质服务。从而确立内蒙古会展业品牌展会的发展方向,真正使21世纪的朝阳产业——会展业,成为我区城市的一个经济增长点。

(四)内蒙古会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内蒙古会展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发展的现实又让我们忧心忡忡:目前,内蒙古

会展业发展水平与内蒙古在全国的经济实力排名极不相符,处于落后位置。据《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8)》公布的数据,从展会数量上看,在第16位徘徊,内蒙古位居全国会展业二类地区倒数第二,我区会展业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展会规模小,场馆利用率低。近年来,场馆设施建设为内蒙古会展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但是场馆在投入使用后,又遇到了难题,会展规模小,数量少,场馆的利用率普遍偏低。据了解,自治区60周年大庆过后内蒙古各场馆普遍冷清。

第二:缺乏特色和品牌。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郭晓川分析道,目前,全国会展业发展趋势分化,具体体现在一线城市以国际性、全国性会展为突破口,

二、三线城市则以地方特色资源优势为基础展开会展营销。仍处于初级阶段的内蒙古会展业在特色和品牌的打造上需要进一步努力。

第三:会展服务质量低,缺乏专业人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焦志强认为,内蒙古会展和旅游、交通、住宿等配合仍是老大难问题,会展的服务和管理跟不上形势需要。为展览提供配套服务的技术、信息等水平相对滞后,这制约了内蒙古展览规模经济的发挥。内蒙古东昭展览策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永文则表示,从目前来看,内蒙古会展业的发展需求与专业会展人才供给处于供小于求的状态中。同时,人们对会展业的模糊认识,也导致会展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使得内蒙古会展业缺乏竞争力。

(五)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

根据内蒙古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便于发展国际贸易。广阔的天然草原、丰富的煤电和天然气等资源,为内蒙古品牌展会的诞生提供了先决条件。而且,近10年来,内蒙古培育出了自己的民族品牌,形成了煤炭、化工、电力、羊绒、乳业等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在国内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表现在会展业上,这些产业集群有可能成为内蒙古会展业中的品牌项目。此外,内蒙古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依托这些特有的旅游资源,可以实现会展业和旅游业的优势互补,发展会展旅,我个人认为针对会展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可以做以下四点分析来解决问题:

第一: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加快展馆建设,避免会展企业小而散,搞恶性竞争,力争走专业化、大型化之路。

第二:创建自治区特色品牌,用品牌效应推动会展业的发展。《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发展会展业列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明确指出:“培育会展主体和会展品牌,发展草原文化节、药交会等各具特色的文化节庆和会展活动,搭建经贸合作平台,提高展销活动的知名度和会展业的影响力。”内蒙古优美的草原风貌、深厚的

民族文化和浓郁的风土人情的有机融合必能使“内蒙古草原文化”概念闻名于世,所以要主打具有比较优势的“内蒙古那达慕大会”、“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节”和集会展、经贸、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昭君文化节”及“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加速会展经营的品牌化,创立特色会展品牌。

第三:通过培植专业化的展览公司和聘用专业的展览人才来推动内蒙古会展业的发展。无论是从会展业发展趋势的要求上,还是从存在问题的解决上,都从方方面面对会展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概括的说会展人才指的是策划和实施层次的人才,其中包括会展核心人才、会展辅助性人才与会展支持型人才。会展核心人才是会展策划组织的核心、也是会展设计制作服务的核心,他们在行业中层次最高,知识面最广,专业性最强。我们可以利用自治区的各大高校来培养人才,同时区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来支持会展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现代服务业之一的会展经济正在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会展经济所生产的效益及其强大的带动功能,已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重视。争当会展名城、打造城市“名片”、兴建大型会展场馆、举办各种会议和展览已成为许多城市政府的主要工作内容,因此,加快我区会展业的发展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马勇、肖秩楠:《会展概论》[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8

(2)刘大可、王起静:《会展经济学》[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8

(3)内蒙古建党网,外宣栏目,经济发展,内蒙古会展业发展思路分析

(4)内蒙古日报数字报刊,2010年2月10日第07版,区会展业发展走势解析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弘扬民族精神主题班会下一篇:会议活动主持词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