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阅读随笔

2022-08-11

第一篇:伊索寓言阅读随笔

寓言故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寓言一

一只老鹰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不幸被枪弹击中。这事恰被一只公鸡看见了。它躲在草丛中窥视了半天,发现这只老鹰的确死了,便“勇敢”地冲过去,用喙和爪子与死老鹰战斗,并大喊道:“你们快来看呀,老鹰被我征服了。”

母鸡和小鸡们从四面八方跑来,它们夸不绝口:“公鸡真了不起!”“公鸡是我们的英雄!”公鸡听到这些议论,趾高气扬,十分得意。不料这时又飞来了一只老鹰,公鸡抬头看见,忙失魂落魄地逃命,一头钻进鸡笼里。

狼和狐狸

有一只母狼,生下一只又高大又强壮的小狼,它的力气、身材和敏捷各方面,都超过其他所有的狼,所以狼们送它一个叫“狮子”的外号。这只狼身材虽然高大,头脑却很笨,以为狼们给它“狮子”这个外号是对它的敬意,便离开狼群,去和狮子做伴。一只狐狸看了这事,便说:“我不希望自己学你这种自大自夸的行为,因为你在狼群里,的确像一只狮子,但是在狮子的面前,你仍是一只狼啊!

蚊子和牡牛

一只蚊子停在牡牛的角上,不久,它想飞到别处去,于是它发出“嗡嗡”的声音,问牛是否愿意它离去?牡牛听了,冷然地回答说:“我不知道你来了。你走了,我也不会觉得失去了你。”

小羊和狼

一只小羊站在屋顶上,自以为毫无危险,胆气不禁一壮,刚好一只狼走过,小羊便开口向狼辱骂。狼向上一望说:“噢!我听到你的辱骂了,但这并不是你在骂我,而是你站着的屋顶在辱骂我呀!”

1.寓言,以_______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_________化的动植物或者其他事物。

2.后三则寓言选自《__________》。

3.分别写出四则寓言的寓意。

一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比喻 拟人

2.伊索寓言

3.一则:弄虚作假,喜欢吹牛的人,迟早是要被事实戳穿的。

二则:名实不称的头衔会使人不自量力地妄自尊大。

三则:讽刺了过于看重自己的人。

四则:人偶然得势,不应逞一时之威风;受到侮辱,更应冷静分析,不惊不恼。

(意对即可)

第二篇:片段阅读解题技巧:寓言故事类解题思路

寓言故事类,这类题目必须要进行推断,一般是考查故事的言下之意。何为言下之意,就是要跳出故事表面的意思,引出故事之中的道理。一般要排除过多的纠缠于原文的选项。

【例题】法国著名寓言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一个行路人的大衣吹掉。北风呼呼猛刮,行路人紧紧裹住大衣,北风无奈于他。南风徐徐吹动,温暖和煦,行路人解开衣扣,脱衣而行,南风获胜。这个寓言意在告诉人们( )。

http://kc.offcn.com/general/111/4496/?tg==134_?wt.mc_id=bk12029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方法得当柔可克刚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中公教育解析】由问题可知此题为意图推断题,答案当为寓意深刻的道理。但是细察诸选项,都是大道理,这时与原文的关联性就是解题的突破点了。题干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赛的故事,看谁能把行路人的大衣吹掉,题干重点讲述了南风和北风不同的努力方式,南风柔和,北风猛烈,最终南风获胜。可以看出,同样的目标,但是不同的方法会导致了不同结果,只有方法得当,才能以柔克刚,显出成效来。所以,正确选项是B。

由以上例题可以看出,在面对寓言这种“小故事,大道理”类型的意图推断题时,抓住正确选项的特点,识破干扰选项的特征,我们就能从容,快速而准确地解决问题。

第三篇:培根随笔名著阅读

名著导读《培根随笔》

一、内容简介

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代表作就是他的《随笔》(Essays)。这本书一五九七年初版时只收有十篇文章,一六一二年版增至三十八篇,一六二五年版(即末版)增至五十八篇。

《随笔》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对他谈及的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的独到之见。《随笔》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几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欢迎,据说有不少人的性格曾受到这本书的熏陶。于今天的青年读者,读《随笔》就像听一位睿智的老人侃侃而谈,因为《随笔》里包含着这位先哲的思想精髓。

二、培根随笔的名言整理 1.知识就是力量。

2.只知哲学一些皮毛的人,思想会导向无神论。但是,深入了解哲学,会把人带回宗教。 3.一个机敏谨慎的人,一定会交一个好运。

4.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类记忆中的),没有一个因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情。

5.礼节要举动自然才显得高贵。假如表面上过于做作,那就丢失了应有的价值。

6.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7.内容丰富的言辞就像闪闪发光的珠子。真正聪明睿智的却是言辞简短的。 8.美的至高无上的部分,无法以彩笔描出来。 9.一般来说,青年人富于直觉,而老年人则长于深思。

10.因结婚而产生的爱,造出儿女;因友情而产生的爱,造就一个人。

11.机会先把前额的头发给你捉而你不捉之后,就要把秃头给你捉了;或者至少它先把瓶子的把儿给你拿,如果你不拿,它就要把瓶子滚圆的身子给你,而那是很难捉住的。 12.在开端起始时善用时机,再没有比这种智慧更大的了。 13.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

14.炫耀于外表的才干陡然令人赞羡,而深藏未露的才干则能带来幸运。15.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培根随笔》名著阅读题

一、 选择题 1.《培根随笔》的作者是( )

A.列夫·托尔斯泰 B.雨果 C.弗兰西斯·培根 D.高尔基 2.作者是什么国家的人( )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中国 3. 《培根随笔》体裁以及类型是( ) A. 哲学散文随笔集B.戏剧 C. 小说 D.诗歌 4.培根最重要的成就是在那两个领域的建树( )

A.思想和政治 B.精神和劳动 C.思想和哲学 D.哲学和政治 5.作者还倡导通过( )解释自然的奥秘。 A.总结归纳 B.经验归纳 C.实验 D.看书

二、填空题

6.《培根随笔》为(

)十七世纪著名(

),(

)和经验主义哲学家(

)所著. 7.本书分为:(

)(

)(

)(

)(

)(

)(

)等多篇随笔. 8.(

)是培根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首次发表于1620年。

9.从 《培根随笔》的 “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 (

)的培根。

10.从《培根随笔集》“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

)的培根。 11.从《培根随笔》“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

)的培根。

12.从《培根随笔》“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

)的培根。 13.从《培根随笔》“论作伪与掩饰”、“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

)的培根。 14. 《培根随笔》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

) 15.《培根随笔》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

) 16.《培根随笔》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 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可见(

)。 17.培根的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他自称“以天下全部学问为己任”,企图“将全部科学、技术和人类的一切知识全面重建”,并为此计划写一套大书,总名(

),虽然只完成

1、2两部分,但已造成重大影响。

18. 《培根随笔》主要内容:涉及(

)、(

)、(

)等,其中多数与个人省会密切相关,比较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

)”。 19.《培根随笔》中《谈美》:这是一篇(

)的文章,作者主要阐述了“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道理。短文笔墨不多,但却十分精彩,说理透彻,且语言优美。他在培根的随笔中颇有代表性,集中体现了培根善于用诗话的语言阐述精辟的哲理的特点。

20.《培根随笔》中《论拖延》:这是培根谈论(

)的哲学小论文。作者用举例子、作比喻的论证方法,告诉我们要善于当机立断、迅速行动,不要拖延时间而延误机会。文章论述层次清晰,表达手法多样,语言简洁有力、形象生动,体现了培根论说文的又一特点。 21.《培根随笔》中《谈读书》:这是培根谈论(

)的一篇议论文。作者在文章中明确指出:“读书足以悦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并指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22.《培根随笔》共有(

)篇.

三、中考题回放

23、一位同学读了培根的《谈读书》,做了一则读书笔记,请你帮他在②③处分别填上一个句子来概括后文内容,(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句式不限)(4分)

①读书价值颇多: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②: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③: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 ② ③

24、《培根随笔》以其透彻的说理和隽永的警句打动一代代的读者,请写出两句你所积累的《培根随笔》的名言警句。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阅读下面内容,完成后面各题。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 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1)以上内容选自英国哲学家、作家________的___________。(2分)

(2)句子进行仿写。(2分)

书是人类知识的宝库,书是人类精神的殿堂。在书里我们认识多彩的世界,在书里_____ _____,在书里___________________。每一次读书,我们都心存感动;每一次读书,我们的灵魂都得到一次净化。

26、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4分)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辩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节选自培根《谈读书》)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三、简答题

27.概括介绍《培根随笔》的主要内容。

四、主观题

28.主要艺术特点以及成就:

29、.在本书中任意选一篇文章,谈谈它的文章主旨和艺术特色。

名著阅读参考答案

一、1-5 CAACC

二、6.英国 思想家 政治家 弗兰西斯·培根

7. 《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 8. 《新工具》 9. 热爱哲学

10. 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 11. 富有生活情趣 12.自强不息

13. 工于心计、老于世故 14 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

15. 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16. 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 17 《伟大的复兴》也可以称为“论文集”

18 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任写3个) 人生哲学 19 论美

20. “时机”于“拖延” 21 读书的作用 22. 58

23、②不同品性之人对待读书的态度亦有不同;③不同的书读法亦不同

24、知识就是力量。

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

25、(1)培根;《谈读书》(《随笔》、《培根随笔》) (2)在书里我们感受喜怒哀乐,在书里我们触摸历史沧桑。

26、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三、27 本书亦以大地万物为主角,呈现人生百态。通过精炼的语言、紧凑的情节、贴切的比喻将深刻的哲理寓于浅显的故事之中,使人获取借鉴,受到启迪。

四、281)、这些散文关注现实,其中议论官场生涯的篇章和探讨修身持家的文字都得力于他深入的观察和亲身的体验。他力图以不带先入之见的“客观”态度来审视和考察各种现象和 行为,很少从传统的宗教道德观念出发简单化地评判是非。 2)、从培根的散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者是如何在旧的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日趋瓦解之际,致力于探讨并树立新的信念、规范和道德。

3)、培根的散文,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知识、人生的至理名言,对我们有多方面的启发。如“知识就是力量”等。

4)、培根的散文结构严谨,论证合理,语言形象生动;常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论说通俗易懂。对我们写作议论文有一定的启发。

29、《培根随笔》中《论美》:这是一篇(论美)的文章,作者主要阐述了“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道理。短文笔墨不多,但却十分精彩,说理透彻,且语言优美。他在培根的随笔中颇有代表性,集中体现了培根善于用诗话的语言阐述精辟的特点。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随笔

我认为阅读教学应注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掌握语文工具的知识和学会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并重点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我觉得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意语文教学反思以下几点:

一、 阅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操练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末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

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

二、学会合作学习。

例如我在教《小稻秧脱险记》这一课时,尝试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个小组四个成员组成: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两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和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桌椅也跟着进行调整。在小组讨论中我提出了各小组要解决的四个问题:(1.“脱险”在文中指什么意思?2.是从几方面来写“脱险”的?3.是怎样写出这种“险”的?4.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内容多读一读,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大家踊跃加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积极地进行讨论,各抒已见,合作解决问题。我也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并适当的点拔,引导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当学生讨论结束后,我让各小组派代表来向老师汇报自学的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已的意见和看法。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适时进行指点、帮助。在讨论汇报中,有的还提出了学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也有的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激烈的争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学会团体协作的能力。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沉闷,被动的了。而乐于去学,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三、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语文论文库主渠道,但我们也要充分运用课外的学习资源,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门,走向社会,靠近自然,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增长才干,学会做人。例如:我在教《航天飞机》这一课时,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上网去查阅有关天文知识,让学生通过上网了解自己感兴趣内容,和解决课文中的疑惑。再让学生在班上把上网后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汇报,各小组互相交流讨论。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同时也大大激发对天文知识的浓厚兴趣,课外我还让学生组织一个天文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再上网或到图书室借阅课外书及观测天体,进一步让学生去认识、探索宇宙的奥秘。

(四)注意阅读教学中人文内涵的渗透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人文性的渗透。

如《掌声》这课是一篇人文内涵十分丰富的课文,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讨论做人的道理。在学习中领会了不仅要珍惜别人的掌声,也要付出自己的掌声,去鼓励别人。在教学中渗透了人文内涵,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五、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法指导 1.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传递——接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受”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我建立了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2.交还自主权,提供学生创新的时空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转换角色,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 (1)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

这种方法往往是教师创设某种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的方法。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的过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某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好,教师就可以让他当小老师去教其他的同学学习;如果谁的课文朗读得好,就可以请他范读;如果谁理解得深刻,就请他来表演。这样在学习中角色不断地转换,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挖掘创新的潜质。 (3)学生与学习内容中的角色转换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往往凝聚着作家的灵感、激情和思想,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及多元化的角色,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教学中可以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的方法,让他们与这些角色同喜同悲,这样,学生内在的情感与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鸣,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学生的再创造中得到延伸,学生学习语文的时空得到了拓展,学生创新的潜质也可以发挥了。

我觉得语文阅读教学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和思想道德修养。

第五篇:阅读的力量的杂文随笔

《傲慢与偏见》里,风轻轻柔柔地吹着伊丽莎白的头发,吹过书页。她就这样边读边走着,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假如你遇见她,一定会被这份温柔而专注的模样打动,仿佛她经过的地方,都弥漫着阳光。《爱情与灵药》里,杰米和玛姬依偎在沙发上,各自读着一本书。这一刻两个人沉默着,各自投入在书中截然不同的世界里。但书之外,却紧紧相连,拥有者彼此。这样的画面,是我能想到爱情里最默契的样子。

《明亮的星》里,小女孩坐在窗边读书,猫咪毛绒绒的小脑袋探过来,窗纱轻动。有书可读,与猫相伴,任窗外阴晴雨雪又何妨。

读书和很多美好的词汇关联,希望、梦想、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映射着我们的生活状态。

读书本身并不神奇,它不会让我们立即变得强大,立即掌握赚钱的诀窍,立即找到理想的伴侣。但是持续读书的状态却是神奇的,这样的状态会让个人成长产生时间复利的效应。

一个人还在持续阅读,说明他还有向上的动力,还在有意识地提升自己,还有自我进化的可能。这样不断向上的状态,会让他的每一天都充满阳光,充满希望,每天都向上提升一点,最终成为更好的自己。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真正有意识地开始读书了呢?不是小学初中高中,那时候读的课本是老师布置的硬性任务,是为了考试,还处于懵懂时期;也不是大学,那时候小说看得多一些,一天一本或是一天好几本,悬疑、言情、历史等等题材,多是为了打发时间。

真正有意识地读书,并且自主地去思考,已经是大学毕业之后了。公务员考试复习备考的时候,一度压力很大。做题看书累了,想玩手机打发时间,又觉得没办法心安理得地玩下去,为了减轻自己的焦躁情绪,网上找了一张所谓的“推荐书单”,买了几本书回来读。

那时候自己一个人住,没什么行李物品,房子收拾起来超快。一个人做饭吃饭也是怎么简单怎么随意就怎么来,最敷衍的时候几包速冻饺子往冰箱一扔,今天煮饺子,明天吃煎饺,只管喂饱自己就成。

抱着读点“闲书”换换脑子的想法,“正课”学习结束又没家事做的时候,就窝在沙发上看书。有时候一下午能看完一本书,有时候读上几个章节书签一夹再回去做题。我看书的速度很快,虽做不到一目十行,但一目三四行还是有的,怕自己漏掉书中的某些细节,我总是一遍一遍地翻同一本书,真真的是“温故而知新”,每一次阅读都有新的感悟。

独居的时光其实还是有些寂寞的,可是看得书多了,感悟的心情多了,也就不觉得难熬了。然后再将自己的心得或感悟写出来,一下子便觉得忙碌起来了。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还挺庆幸的,也感谢那个时候选择阅读的自己。它让孤僻胆小的我在远离父母、没有朋友的遥远地方再不觉孤单;它让我摆脱依赖迅速的成长起来,内心渐渐变得强大;也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和更有可能人生。

总有人问,读书有什么意义呢?

有一句我很喜欢的诗意回答:“阅读,让我们在这个人人低头赶路的时代里,抬起头便能仰望星空。”

当然,我还愿意这样回答,读书的时候,我在别人的人生中反省自己,愿能成长的更好。

最近,我在读《人间草木》,跟着汪曾祺老先生去品味一草一木,一食一味。书还未读完,这段旅途还在继续行进,也愿它永远没有终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医生援藏半年总结下一篇:运输企业安全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