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品牌媒体分析

2022-07-21

第一篇:竞争品牌媒体分析

我国新媒体行业发展状况及竞争格局分析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我国新媒体行业发展状况及竞争格局分析

我国新媒体行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新媒体的演化大势掩映于网络变幻中,传统媒体的崩解和坚守,在融合发展中重塑再生。新媒体则以破竹之势在政务、经济、媒体、社交领域掀起革命性的浪潮,各平台在政策导向、格局塑造、舆论生态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建设属性触发社会进步之机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新媒体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总体而言,新媒体的舆论场属性越来越具有理性和建设性。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的新型主流媒体,在思想解放和政策支持上迈出了关键一步;“微信十条”进一步规范了中国目前最热的社交媒体发展框架;一系列的政策举措凸显出新媒体已是社会运行的舆论基石,传统媒体、企业、政府等多元主体也在此“春风”下积极参与新媒体建设。网络大V在舆论场中的意见表达也以理性建议为主,甚至不少在创业。在媒体发展的肥风瘦雨中关注正能量,就必能出现涵养传统、努力创新、共同奋斗的新局面。

2、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重塑

优秀APP的迭代周期约为22天、微信公号的爆炸性增长、H5等互动微作品的快速扩散„„2014年传统媒体和新技术、新传播形态的“联姻”速度更快、范围更广。人民日报祭奠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网络鲜花抚慰人心;新华社打造《真相》节目,以视频形式展现原创深度报道,和优酷合作实现主流媒体和市场化媒体的外部融合;央视新闻在两微一端的新媒体用户合计超过1亿;新华网、财新网、网易等突破数据新闻穹顶,以可视化的产品形态改造业务流程。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的碰撞和尝试中,超级编辑部初露端倪,以新媒体为本位,形成两微一端、视频、户外屏等多态化发展模式,若以新融旧,则必定大成。今日头条的个性推荐,澎湃新闻的内容微创新,可以管窥出定制化、可视化、数据化、移动化已成为媒体发展的大方向。

3、政务媒体的风云再起

由下而上、由上而下双向推动的政务微博浪潮之后,政务媒体迎来了智能自助服务的新势头。政务新媒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政务机构不断“试水”各类新媒体平台。经过多年的发展,政务微博在时效性、服务性和互动性上都有较大提升;政务微信公众号也正崭露头角,借微信即时传播力和社会动员的优势,进一步加深了政民沟通深度和渗透率;政务APP整体发展规模较小,但交通出行、警察、气象类政务APP已渐成新宠,APP集成的高效政务办公模式也成为各级政府的关注点。各地政府在探索政务创新、网络群众路线的工作中主动贴近新兴媒体发展方向,重塑政府在网络舆论场的形象与主导权。国资委新媒体品牌账号@国资小新开通APP“壹站”,引领央企实现“信息+服务”的模式。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实现了政务微博的服务化新形态,共产党员、最后一公里、上海发布、中国政府网则堪称政务微信发展的四大标杆,12306官方版APP下载量一家独大,成为政务APP典范。以@陈里、@刘五

一、@中一在线为代表的官员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微博积极倡行网络群众路线。技术和需求驱动政务新媒体在服务性、互动性、创新性上不断升级,新媒体的政务信息发布和与公众服务交流功能日益凸显。风恬浪静中,见服务之真谛;味淡声希处,识民生之本然。

4、社交服务和媒体的喧闹繁盛

社交媒体的富饶土壤滋养了一批自媒体。新浪微博自媒体计划让不少大V获取了原创红利。微信自媒体也有爆炸性茁壮成长,幽默类微信账号在各类型微信账号中保持传播优势,阅读量位居第一。经新媒体指数(微信:IndexMedia)大数据平台测算,排名前500名的微信公众号每条信息的平均阅读量达1万以上,微信平台的服务和传播价值不断放大。微信连接一切之后的愿景之后必然实现服务爆发。此外,2014年微视频社交风起云涌,美拍等APP领跑短视频社交的新格局,分享、互动、交友构成视频应用的三大综合社交模式,微视频也将逐渐成为社交媒体发展的一种主流形式。随着4G网络、各种可穿戴设备和视频社交发展,将推动社交平台专业化、智能化、服务化、全媒体化、垂直化和地方化,自媒体也将逐步自商业,社交媒体的传播价值、商业价值、服务价值、营销价值将进一步提升。

5、垂直媒体的拓展提升

2014年是垂直媒体在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元年,微商微店的模式吸引了大量创业者,传统行业与新媒体的结合初体验激发了各行业从业者的兴趣,移动互联网和各个行业的结合将是未来数年最大的技术层面的底层改造运动。自媒体黄金时代,服务化与商业化并重,垂直媒体利用新技术改变商业模式,通过商业化创新生成全行业解决方案,为打造智慧生活提供无限可能性。至2014年12月,10%的垂直媒体已经贡献了微博70%的流量,跨平台的虚拟垂直媒体对门户网站的频道解构已成趋势。新农人用微博众筹、私人定制、大数据等新方式营销农产品也是“萌萌哒”。移动互联网正在实现医疗咨询服务、挂号功能,从医疗电子商务、线上询诊到O2O医疗解决方案,移动互联网医疗的新前景不断被拓展。科技、房产、汽车、财经及时尚类产业已成为垂直媒体的主流,从深耕行业信息到完善交易服务将成为垂直媒体发展的总体趋势。一些不引人注目的细分领域也在聚合碎片,智能推送,实现最短支付路径,从信息流、支付流、互动流改造着社会面貌。

新媒体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新媒体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随着视频、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开始在奥运会期间大显身手,门户网站的争夺也进入到新的阶段。据零点研究咨询数据显示,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搜狐以32.7%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四大门户之首,成为网民获取奥运信息主要来源。这也将改变新媒体的市场格局。

搜狐视频抢得先机

搜狐奥运视频的满意度、流畅度均高居榜首,超过86%的网民曾在搜狐观看相关视频。

搜狐赛时共推出七大系列策划,总计期数超过150期,这一数量比腾讯、新浪、网易三家对手的总和还多。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2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搜狐奥运报道团队制作的《奥运观察》和《伦敦眼》两个系列从赛事本身、社会影响力等进行了全方位解读,不随波逐流,从纷繁众多的比赛、奖牌中冷静思考,作为权威网络媒体,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这一点在其他门户中没有见到。

而搜狐重金打造的、瞄向差异化竞争的《西游伦敦记》、《奥运早新闻》、《奥运背后的故事》、《狐侃奥运会》、《前方背后》等多档奥运专题节目,彻底引爆了流量狂潮。其中,《西游伦敦记》不仅在播放量上稳坐门户自制视频节目的冠军宝座,广告销售情况也同样傲视群雄。

打造“三屏合一”模式

数据显示,77.2%的网友曾使用手机获取奥运信息,其原因则是便利性,同时在深夜期间,有超过62%的网友曾使用过移动设备终端关注奥运。

搜狐“跨平台无缝传播”计划成为此次亮点,传播渠道横跨电脑、手机和电视三大屏幕的初衷就在于移动端的突破,搜狐出产的视频、资讯内容,通过门户、视频、搜狗、新闻客户端、电视台、平媒等渠道全面开花。

除了此前已经披露的搜狐的自制奥运节目在全国40多家省市台、IPTV落地,并成功进军海外电视市场,搜狐体育团队出产的报道、图片内容也进入平媒,当然更重要的,这些内容还全面移植进了手机搜狐和搜狐新闻客户端。

搜狐新闻客户端在及时性和推送频率的人性化程度方面的突出表现为其赢得了广泛和稳定的用户群。奥运期间,搜狐新闻客户端与手机搜狐除了与门户同步推进即时的图文、视频内容之外,还针对不同人群推出了两大“奥运定制版APP”,并且独家、全面移植门户里连通奥组委的“搜狐奥运赛事信息系统”,用户满意度有很大提升。

奥运营销成功卫冕

除了沿袭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搜狐所拥有的品牌优势,本届伦敦奥运会上,搜狐体育的营销成果优势明显。凭借在网络视频领域的运营优势,搜狐在此次奥运赛事视频方面不仅在流量上大获全胜,更是获得广告主的高度认可,其视频广告规模位居行业之首。

以搜狐奥运自制节目《西游伦敦记》为例,吸引了王学兵、曹云金、鲍春来等多位大腕明星出演,成功获得MOTO的品牌植入广告单,还首次将二维码技术融入观片答题赢活动,实现了视频、互动与无线营销的创造性结合。

在网友参与的互动营销方面,搜狐推出的两大活动“金牌竞猜”和“金牌大赢家”,参与人数均突破200万,携手中粮我买网和奇瑞缔造了出众的传播效果。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3页

第二篇:企业文化对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摘 要:对于企业来说,提升品牌竞争力是在激烈的竞争活动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提升品牌竞争力的方法很多,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至关重要。企业文化本身就是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对品牌竞争力的管理造成一定影响,同时还会促进品牌竞争力的累积。本文就从企业文化入手,分析其对品牌竞争力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企业文化;品牌竞争力;影响;企业管理

提升品牌竞争力的关键就是突出品牌的个性。商品只有具有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而文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个性。将文化的个性转化为产品的个性,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品牌竞争力,并无法被其他品牌复制。因此企业文化对品牌竞争力的影响巨大。

一、企业文化对品牌竞争力的影响

(一)企业文化是品牌竞争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的文化与技术、管理、核心价值观等指标共同组成了企业综合能力。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经营哲学和企业价值观。品牌竞争力的形成与企业文化的内化有重要的联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会对企业的经营理念造成一定的影响,而这种经营理念会规范企业的运行管理,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推动力。正如同海尔集团信奉的“海尔的企业文化就是海尔的品牌竞争力”,海尔的企业文化有三个层次,一是表层,也就是表面展现出来的文化现象,二是中层,企业文化对企业和员工的内在影响,三是深层,对企业和员工意识形态造成影响。

(二)企业文化影响品牌竞争力的管理

品牌竞争力需要随着市场策略、市场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因此对品牌竞争力进行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品牌竞争力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对人的管理,这与企业文化会对员工造成影响有机地联合在了一起。对品牌竞争力的管理大致有三个阶段,首先需要整合、扩散品牌竞争力。个人行为通过不断地学习会发展成为竞争力,而组织的文化会对个人行为的方式、性质造成影响。文化会影响知识传播,而竞争力的扩散从本质上来讲也属于知识传播。企业文化逐渐成为一种思维模式,影响竞争力的生存与发展。

(三)企业文化决定着品牌竞争力的累积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品牌的竞争力也会出现累积。也就是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决定企业的意义和根本目的,并确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确定短期内的目标,并充分结合外界环境和自身条件探索与自身价值观相符合的行为方式。在不断重复以上环节的过程中,企业的核心竞争也应运而生。企业的精神支柱是价值观,而价值观也指导着企业的经营行为,而核心能力积累的方向也影响了企业努力的方向,最终会对品牌竞争力造成影响。因此不难看出,企业形成品牌竞争力深层次的原因来自企业文化。

二、借助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对策

(一)面向全球化和网络化制定品牌竞争对策

首先,企业与顾客间的沟通渠道可以借助网络信息得以建立,通过这种更加高效的沟通方式的建立,可以更有效地向消费者传递信息,以维护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购买力大大提升,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是,消费者对于商品信息的了解十分缺乏,急需信息媒介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另一方面,营销的重点转向品牌的差异化,品牌战略可以将品牌的社会含义赋予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以获得消费者的忠诚度。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之下,多元文化的碰撞挑战了企业的传统价值观念,企业必须加大力度来宣传企业文化,在维护企业内部员工凝聚力的同时展现自身的品牌特色。企业的管理已经由原有的外在控制逐渐转化为以号召力为中心的文化管理模式。

(二)提升品牌忠诚度以整合管理

为了提升消费者的忠诚度,品牌必须与消费者建立长期的交易关系。这种交易关系不仅仅以产品的功能作为关键,更重要的是掺杂了消费者的情感与信念。通过品牌整合管理,可以有效地提升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而企业文化则为品牌整合管理提供了创新思路。企业建立起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可以从企业文化上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这一点在网络营销中显得尤其明显,作为淘宝女装的领军品牌“衣品天成”十分重视文化营销,每卖出一件衣服,还会随衣服赠送一个笔记本,笔记本上有企业的标识,还借助精美的设计展现了企业文化。同时,派送衣服的包裹上还有设计师的个人微信,消费者可以领取红包,咨询穿衣搭配等。这在以往的营销中不可能出现,也正因为如此,许多抱着试试看态度购买该品牌的消费者,感受到了品牌的用心,并成为了忠实的消费者。

(三)目标具体化与整体化

企业文化对于目标的追求应当是具体的,一方面企业在特定时间段要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在此过程中还要保证精神成果的建设以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员工也获得了自身价值的体会。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可以鼓励员工积极实现企业目标,展现自我价值,从而推动企业内部建设的良性发展。此外,企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文化仅仅围绕着生产,都属于企业目标的范畴。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文化进一步融入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来,为企业管理提供动力。

三、结束语

通过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渗透体现在方方面面,无论是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激励、企业目标的实现,还是企业文化对于消费者的影响,以提升消费者的忠诚度,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林辉.体验品牌文化内涵与变迁[J].东方企业文化,2011(11).

[2]邱文华.提升我国企业品牌竞争力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7(09).

[3]胡子岚.基于公司政治行为视角下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

第三篇:以品牌建设提升潍坊农产品竞争力的路径分析

以品牌建设培育潍坊农业发展新优势的路径分析

崔 立 勇

(中共潍坊市委党校,山东 潍坊 262406)

[摘 要] 潍坊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农业传统优势正在逐步消失,依靠同业、同质竞争已经难以彰显潍坊农业优势。必须根据市场的变化,群众需求的提高抓好农业品牌化建设。通过加强领导与考核,抓好宣传与培训,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加快农业园区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深化农业产业化升级,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步伐等途径,推进品牌农业发展,培育潍坊农业发展新优势。

[关键词] 农业 品牌 路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消费进入了讲营养、讲安全的新阶段,农产品品牌观念大大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已从价格竞争发展到品牌竞争。品牌意味着市场,品牌意味着效益。

潍坊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农业传统优势正在逐步消失,依靠同业、同质竞争已经难以彰显潍坊农业优势。必须根据市场的变化,群众需求的提高抓好农业品牌化、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竞争力,培育潍坊农业发展新优势。这些年来潍坊在农产品品牌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目前潍坊市共有1200多个农产品在工商注册了商标,在有效期内的“三品”品牌1463个,地理标志登记农产品28个。但仍存在着部分农业生产经营业户品牌意识不强,农产品品牌杂、规模小,品牌企业整体实力弱,品牌保护工作力度不够,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面小,政策扶持与支撑力度不够等制约品牌农业发展的问题。因此,必须从解决这些制约因素入手,抓好农产品品牌建设,培育潍坊农业发展新优势。

一、加强领导与考核,切实重视农业品牌建设

潍坊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家庭经营收入仍是潍坊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业生产经营如何,农产品价格高低,直接关系农民的收入,关系农民生活水平,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利于提升潍坊市的知名度。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潍坊农业品牌的建设。但是,虽然这些年来潍坊市委、市政府把培育潍坊农业发展新优势作为一项重大决策,但随着农村提留、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的取消,部分领导对农业的重视程度明显不高,对农业品牌的建设关系度不够,这成为制约潍坊农业品牌建设的主要因素。对此,一定要加强领导与考核,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关于培育潍坊农业新优势的重要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二、抓好宣传与培训,提升农产品品牌意识

提升农产品品牌意识,培育农产品品牌,主体是内因、是核心、是关键。要以提高农民的科技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为重点,加大各层次农民的培训力度:一是搞好农村带头人和实用人才培训。要发挥农广校的优势,以提高社区干部学历教育为突破口,搞好培训招生和管理;要组织搞好对农业园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社区

分管农业负责人、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村带头人和实用人才的培训。二是加大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对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掌握一定专业技能、拥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的农民开展培训。三是搞好社区新型农民培训。充分利用社区服务平台,发挥农业科技远程视频培训系统作用,根据农时季节,组织农业首席专家或外聘专家教授举办技术讲座,每年举办大型培训班、社区培训班,大规模培训农民。四是认真实施农民培训项目。组织农民参加阳光工程培训、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等各类培训活动。

三、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引导发展农业品牌

培育潍坊农业发展新优势,是市委、市政府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事关我市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事关我市农业能否继续领跑全国。对此,一定要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关于培育潍坊农业发展新优势的重要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充分发挥各级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用活用好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将其优先安排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带动金融、民间、企业、外资等社会资本及人才、技术等因素进园入区,着力破解示范基地发展担保难、贷款难问题。重点引进一批实力雄厚、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企业投资示范基地建设。在破解土地制约瓶颈方面,既要在依法、自愿、有偿前提下合理引导土地流转,又要积极对上争取用地指标优先用于示范基地建设。同时,认真研究制定税收减免、示范基地企业出口创汇及人才引导等优惠政策,为示范基地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加快农业园区建设,打造品牌农业发展载体

一是搞好规划引领。要按照规划设计科学、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物质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综合效益显著的要求,集聚人才、科技、资金等要素,大力发展农业种植园区、科技园区、种苗园区,形成园区化发展新格局,园区内农产品要求通过认证,提升农业品牌化水平。要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要求,在设施农业发展较好镇街,培育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高科技农业创新园等现代农业园区,重点规范完善千亩以上农业示范园。通过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每处镇街新建2处以上规模大、水平高、配套完善、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二是鼓励加大投入。积极争取出台相关扶持奖励政策,鼓励引导各类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形成以社会工商资本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高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实现农业规模化、品牌化经营。三是培育特色农业社区。要立足社区产业发展,积极培植社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社区经济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提升社区新建园区建设质量和档次,打造种植业特色品牌社区。

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夯实品牌农业发展基础

要围绕发展品牌农业,以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为目标,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实现全域、全品种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健全监管体系机制。健全完善市、镇、社区三级监管体系,逐级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和包靠人员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责任清晰,监管、检测、执法、服务“四位一体”的农产品质量监管网络。全面落实和完善农业

投入品市场准入、连锁经营、质量承诺等制度,逐步建立有奖举报和质量可追溯制度,为全力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提供体系机制保障。二是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加强对农产品从农业投入品销售使用、田间生产到采收上市的全程监管,尤其加大农业投入品源头监管力度。深入开展“放心农资进社区”活动,狠抓大要案查处,严厉打击各种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不法行为。三是加强生产基地管理。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投入品购进使用、技术规范、生产档案、质量检测、包装销售等方面管理,逐步实现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提高各县市区检测中心实验室建设水平,争取通过省级资质认定,增加对叶菜类、可生食类农产品及认证农产品的抽检数量和频率;按照“七有”标准,完善镇街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建设,加强检测人员技术培训,确保检测工作正常运行,实现市镇检测数据共享,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发展品牌农业奠定良好基础。

六、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积极培育农业品牌

一是加大农业品牌培育力度。借鉴先进县市的做法,尽快研究出台我市鼓励农业品牌创建的相关扶持政策,促进我市品牌农业快速发展。充分挖掘我市区域优势和传统优势,筛选具有地方鲜明特色的优势农产品,采取整合资源、改造工艺、加大品种选育力度等措施,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新特农产品,努力打造档次高、叫得响的高端农业品牌。二是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发挥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在认证中的主体作用,搞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证,在严把质量的基础上,努力增加认证数量,促进农业品牌总量膨胀。三是搞好农业品牌运营。加强指导与协调,鼓励龙头企业联合打造区域集合品牌,形成整体优势,提高竞争力。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农业品牌的公益性宣传,使生产者创品牌、消费者识品牌、用品牌的意识不断增强,进一步提高农业品牌的社会知名度及社会影响力,提高我市农产品知名度。四是创造公平的农业品牌市场竞争环境。规范“三品”基地管理及标志使用监管,组织开展打假治假、保护品牌专用权、查处虚假广告,运用法律保护名牌产品和知识产权,规范市场竞争,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营造有利于培育和发展农业品牌的市场环境。

七、深化农业产业化升级,提升品牌农业整体实力

一是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纽带作用。要以国家级、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和省种植大户补助政策为切入点,加大种植业专业合作社、农场建设鼓励力度,规范完善一批粮食、蔬菜、果茶等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培育具有典型指导作用的农产品生产合作农场或合作社。要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园区(生产基地)”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高端、高质、高效农产品基地或园区建设,夯实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坚持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路子,进一步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纽带作用,组织分散的农民参加产业化生产,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意识。二是大力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为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要积极开展种植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统计调查和梳理摸底工作,并加强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指导和服务,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创新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以建设“国

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为抓手,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打造“中国食品谷”农产品加工基地。鼓励龙头企业下沉农村社区,设立原料生产基地,开办加工车间,以企业先进理念,带动社区产业发展壮大,订单农业覆盖面达到60%以上,农户参与产业化生产经营的比例达到85%以上。围绕新兴的花卉、苗木、果茶等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龙头。加快龙头企业升级,培强做大现有龙头。引导、鼓励发展前景好、产业集中度高、市场潜力大的中小型农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抱团合作、品牌嫁接、资本运作等方式,膨胀规模,做强实力,形成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集群。组织龙头企业建立定期联系、沟通交流机制,实现技术、信息、市场等资源共享,形成规模竞争优势,共同拓展国内外高端市场,促进品牌农业发展。

八、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步伐,为品牌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一是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要按照上级关于农技推广机构人财物“三权归县”、“县乡共管”的要求,主动工作,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争取在镇街设立农业技术服务站、农产品质量监管办公室,履行其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二是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要围绕种源农业、生物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信息农业等重点领域,加强科技创新,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占领农业科技制高点。要坚持种业为先,大力实施种业科技创新工程,加大种质资源保护和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选育力度,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种业企业竞争力,加快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管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三是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步伐。充分发挥农业首席专家在各领域的领军作用,走进农村社区,走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四是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发挥农业科技远程视频培训、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农业影视点播、测土配方施肥信息查询、检测数据同步共享等“五大平台”的作用,大力推进农业科技特派员巡回坐诊服务、农业信息网服务、农业专家在线视频服务、“三农”热线服务、农业科技直通车现场出诊服务“五位一体”联动的农业科技进社区服务模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第四篇:《品牌竞争策略》

专业:广告学(本科)

课程:品牌竞争策略(统设)

主讲教师:赵莉城

广州电大东方分校

1 课程性质与任务

品牌竞争策略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广告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本课程3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形式。 形成性考核的类型主要以练习题、小论文、专题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出现。平时作业由中央电大统一布置,共安排4次,每次均按百分制评阅。平时成绩按卷面实际分数记载,未完成作业者或有抄袭行为者均计为0分。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 考试时间

品牌竞争策略的期末考试时间应根据每学期中央电大考试中心下发的正式通知为准;笔试闭卷考试时间长度为90分钟。

第一章: 品牌竞争概论

第一节、品牌渊源 (一)中国品牌的发展历程

进入现代中国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从闭关锁国到一系列抵御外辱战争、内战,从建立新中国进入计划经济时、进行改革开放,到经济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时代。我国的品牌也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按时代划主要经过了大致以下三个阶段:

1、计划经济时代(1949 - 1978年)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因为物资短缺现象随处可见,因而这种经济被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称为“短缺经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市场作用被否定,竞争被看作是资本主义尔虞我诈的产物。企业成为政府的附属物,品牌失去了生长的土壤,也失去

2 了应有的活力。由于商品供给不足,人们在购买产品时没有挑选的余地。例如手表只有上海的“海鸥”,自行车只有“飞鸽”“永久”“凤凰”“红旗”,收音机只有“红灯”“红梅”,服装以“老三色”为主,等等

2、市场经济时代(1978年至今)---品牌自由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企业渐渐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竞争意识贯穿于企业整个经营决策过程中,品牌进入了自由发展阶段。1982年,江苏盐城燕舞公司进京展销首先在《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和北京电视台投放广告,继而在中央电视台也连续播出广告,拉开了品牌营销的序幕。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广东健力宝集团出巨资购买了此次运动饮料的专卖权,并出资1,600万元赞助第十一届亚运会,成为国内最大的广告赞助商。健力宝的公关赞助活动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推动了我国市场营销的发展,增强了国民的品牌意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品牌意识日益增强,品牌竞争也日渐突出。在竞争中,我国各个行业都涌现出了一些著名品牌。 (二)外国品牌的发展历程

西方国家品牌的发展历史似乎与市场经济的历史一样久远。品牌产生的具体年代没有确切记录,难以考证。不过在美国,最早的品牌发起者是专门卖药的生产商,而品牌命名的真 正发展始于南北战争之后。那时,全国性的公司和广告媒体迅速发展,形成了一些至今仍然 存在的早期品牌,如凡士林、象牙牌香皂、博顿牌炼乳、魁克牌麦片等。 世界著名品牌的大规模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 第一,生产发展。 • 第二,市场发展。

我们将西方国家品牌的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初的品牌发展和20世纪中后期的品牌发展。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品牌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生产力发生了实质性变化,电力的出现使电动机代替了人工和蒸汽机作业,生产效率提高,公司规模扩大,企业界掀起合并热潮。一大批强势品牌,其中包括一些与电力应用有关的新品牌,就产生于这个时期。

2、20世纪中后期的品牌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资本主义逐渐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一批著名品牌伴随着商品输出和资本流动走向世界的各个角 落。 例如,肯德基问世于20世纪30年代,麦当劳创立于40年代,它们在1955年之后才以特许经营的方式走向世界,于60年代奠定其世界品牌的地位;1965年,杜邦公司发明了一次性打火;日本的一些品牌,如丰田、日立、松下、索尼等都是在20世纪中期才成世界品牌的。

二、有关品牌学说

品牌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brand”或“trademark”,原本是指中世纪烙在马、牛、羊身上的烙印,用以区分属于不同的饲养者。到了今天,品牌的内涵早已超出这个含义。 品牌的概念是在产品(或生产环节)和消费者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

(一)品牌符号说

着眼于品牌的识别功能,它从最直观、最外在的表现出发,将品牌看作是一种标榜个性、具有区别功能的特殊符号。

1、品牌符号说的优点:

①将企业作风、个性以统一方式渗透于VI中,如麦当劳。

②能整合和强化一个品牌的认同,一个完整品牌的符号或标志,有着重要的识别和区分功能。 识别一个品牌依靠的不仅是它的名称或标志,更重要的是依赖其体现出来的理念、文化等核心价值。

2、品牌符号说不足之处:符号说只是将品牌看成单纯的用以区别其他品牌的标志或名称,而没有揭示品牌的完整内涵,相比以下几种说法较为片面。 (二)品牌综合说

从品牌的信息整合功能上入手,将品牌置于营销乃至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中加以分析。认为品牌不仅包括品名、包装、标志等有形的东西,而且还将品牌放入历史时空,作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指出和品牌密不可分的要素,如历史、声誉、法律意义、市场经济意义、社会文化心理意义等,这些东西都是无形的,且很容易被人忽略,但他们又是确实存在的,是构成品牌的必要部分,只有将这些要素最大限度地加以整合,品牌才是个完整的概念。

1、品牌综合说优点:对品牌作了较完整的概括。

2、品牌综合说不足:只是关注品牌的产出方或品牌本身,而对品牌的接受方、评价方——消费者却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事实上,“真正的品牌存在于关系利益人的想法和内心中”(汤姆·邓肯,桑德拉·莫里亚蒂。《品牌至尊》,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三)品牌关系说

从品牌与消费者沟通功能的角度来阐述的,强调品牌的最后实现是由消费者来决定的 。

1、品牌关系说优点:

认定领域更广阔,充分肯定了消费领域对品牌的决定性作用。

2、品牌关系说的不足:

1、忽视了品牌自身因素的功能,只偏重说明产品与消费者间的关系。

2、忽略了其他关系利益团体的影响。 (四)品牌资源说

认为品牌是一种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产品而存在,可以买卖,具有一种获利能力。

1、品牌资源说优点:

5 品牌资源说的定义着眼于品牌所具有的价值,它站在经济学的立场上,从品牌的外延如品牌资产方面进行阐述,突出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财产给企业带来的财富和利润,给社会带来的文化等价值意义。

2、品牌资源说的不足:

仅从济学的视角阐释,忽视了品牌的其它要素。

品牌是继人力、物力、财力、信息之后的第五大经营资源。品牌定义出我们是谁,而且还向与我们有关的人发出这样的信号。 ——彼德·布莱贝克

三、品牌界定:

品牌是①能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②它的载体是用以和其它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设计及其组合③增值的源泉来自于在消费者心智中所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

“产品是工厂所生产的东西,品牌是消费者要购买的东西。,产品可以被竞争者模仿,品牌却是独一无二的。产品极易过时落伍,但成功的品牌却能长久不衰” ——史蒂芬金

(一)商标与品牌的异同(要点)

一、商标与品牌的异同

1、共性:①无形资产

②专有性 ③识别性(区别竞争者)(注册商标是法律认可的品牌标

6 识。)

2、区别:

① 品牌是传播产品,销售单位,商标则是标记 ② 品牌与商标可以合二为一,也可区分开来。 ③ 品牌比商标更有内涵及个性,商标只是个标记。

(二)商品(产品)与品牌的区别(要点) (1)概念完全不同 (2)所处位置及世界不同 (3)形成方式不同。

二、品牌的构成要素 品牌的构成要素;

一个完整的品牌不只是一个名称而已,它含有许多信息,只有将这些信息最大限度地整合起来,品牌才是完整的。品牌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品牌构成的显性要素

品牌外在的、具象的东西,可直接给消费者带来较强的感觉上的冲击,主要包括品牌名称、标识与图标、标记、标志字、标志色、标志包装、广告曲等。

(二)品牌构成的隐性要素

品牌内含的因素,不可以被直接感知,它存在于品牌的整个形成过程之中,是品牌的精神与核心。它包括品牌承诺、品牌个性和品牌体验这几个部分。

(一)品牌构成的显性要素

1.品牌名称:品牌名称是一个基本且十分重要的构成要素,它往往简洁地反映产品的中心内容。品牌名称不仅能将产品本身的内容加以概括,而且还反映着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

7 文化等。它在整个品牌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是消费者记忆品牌和品牌传播的主要依据。从某种意义上讲,它还是象征货真价实的标志,是一种产品的保证。

2.标识与图标:这是品牌用以激发视觉感知的一种识别体系,它能给人以更具体、更清晰的形象记忆,帮助消费者更好地识别和记忆品牌。

3.标记:这是品牌图标的一个特殊类型,它不但具象,而且往往取材于现实生活。标记通常是通过广告推出的。在广告和包装设计中,标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标志字:标志字是品牌中可以读出来的文字部分,它常常是品牌的名称或企业的经营口号、经营理念、广告语等。

5.标志色:标志色是指用以体现自我个性以区别于其它产品的色彩体系。它一般选用鲜明的色彩,将愉悦的、欢快的、活力的、积极向上的情绪传达给消费者。例如柯达的黄色、可口可乐的红色、百事可乐的红蓝相间。

6.标志包装:具体产品的个性包装,如喜之郎水晶之恋果冻的心形外壳,恰恰瓜子的纸包装。 7.广告曲:用独特音乐的形式描述品牌。通常由职业作曲家创作,曲调与产品理念相互和谐,其朗朗上口的旋律与和声往往伴随着广告语长久地留在听众的脑海中。

以上的品牌要素不一定全部出现在品牌当中,但品牌的外在形象依赖于这些显性要素的组合,不同的组合塑造出不同的品牌形象。

(二)品牌构成的隐性要素 1.品牌承诺(属性、价值、文化)

企业生产者要对消费者做出产品质量、产品理念等的承诺。一个品牌对消费者而言是一种保证,企业生产者要始终如一地履行他们的诺言。产品本身不可能保持不变,许多优秀的品牌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但仍受消费者钟情,那是因为企业生产者是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将产品变化了,而灌注在产品中的经营理念、价值观、文化观始终保持稳定一致。

8 2.品牌个性

Stephen King 曾指出:“用人作比喻很容易使消费者接受品牌。”就像每个人有自己的人格一样,每个品牌也都应该有它自己的“风格”,品牌不同于商标,它不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个性的展现。大卫·奥格威在《品牌经营法则》中就提到过品牌有五大个性要素:纯真、刺激、称职、教养和强壮。将品牌个性化更容易使消费者接近并接受这个品牌。企业创造了品牌的个性,而这种个性带来的相关情感暗示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使品牌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关系。通常,相对于那些死气沉沉、毫无个性的产品而言,绝大多数消费者还是愿意与那些有灵性、有情感、有个性的品牌打交道的。 3.品牌体验(利益、使用者)

消费者是品牌的最后拥有者,也是最直接、最严格的产品体验者和检验者。在品牌的整个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消费者扮演了一个重要把关人的角色,他们对品牌的信任、满意、肯定等正面情感,直接提高了他们对产品的忠诚度与支持度,这能够使品牌历久不衰;而他们对品牌的厌恶、怀疑、拒绝等负面感情,则降低了他们对产品的信心,必然使品牌受挫甚至夭折。使用一个品牌的主观经验不同于使用同类没有承诺产品的感觉,很明显的例子就是人们往往喜欢挑选一些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但若面对同样两种没有标识的品牌时,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就不够明确了。所以,品牌确实能改变人们对产品的感情,而这些感情所导致的消费行为往往会形成一种无形的价值。

三、品牌的特征

(一)品牌是产品的综合象征。品牌本身不具有独立的物质实体,是无形、抽象的。品牌不具有物质实体,但是它有物质载体,可以通过一系列物质载体来表现自己。直接的载体有图形、标志、文字、声音等,间接载体则有产品的价格、质量、服务、市场占有率、知名度、亲近度、美誉度等。

(二)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品牌所代表的意义、个性、品质和特征能产生品牌价值,这种价值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能为品牌拥有者创造大量的超额利益。很多无法提高品牌价值的企业亏损或倒闭,而拥有最有价值品牌的企业在市场中却有着越来越高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三)品牌是企业市场竞争的工具。品牌代表一个企业在市场中的形象和地位,是企业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是企业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从某种意义上说,品牌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法宝、武器和资本。

(四)品牌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品牌潜在价值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它可以使企业取得很高的附加值,但如果企业产品或服务出现意外,则会使品牌迅速贬值。

第三节: 品牌竞争

新时代的品牌竞争体现了市场竞争的新趋势。

当代市场竞争的新趋势:一是高新技术、管理、人才等的竞争,集中体现在品牌竞争上。高新技术产业的新名牌层出不穷、不断更新,反映了品牌竞争的新趋势。二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发展,跨国兼并和收购、大名牌的强强联合形成更大实力的名牌,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时代品牌竞争的新特点、新趋势。三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品牌竞争会出现新的竞争内容和竞争方式,具有新的竞争特点,例如在网络上已经出现了很多网上新名牌、新名店,它们的运作方式和规律就存在着一些与传统品牌不同的特点。

一、 品牌竞争的特点

品牌竞争是全方位的竞争。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毫无疑问竞争已经无处不在。凡是与产品、企业经营有关的事物都可成为竞争工具和竞争手段。

(一)技术的竞争

品牌竞争力所体现的品牌竞争优势,首先集中在品牌技术领域的优势上。技术领先优势使品牌拥有永不枯竭的动力和永葆青春的活力。技术驱动名牌产生和发展。技术是名牌的保护神。

10 有人说,创名牌容易,保名牌难。驰名商标不是一朝一夕的产物。它的成长、发展和扩大,需要不断创新,尤其是技术上的创新。

技术是完善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名牌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以新取胜是一些企业屡试不爽的竞争武器,以新取胜是指企业依靠技术进步,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满足市场的新需求,从而把顾客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把潜在的市场转化为本企业所占领的市场。

(二)人才的竞争

品牌竞争包括产品竞争、价格竞争、服务竞争、技术竞争、市场营销竞争等,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人才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型,从层次上分有高级人才、中级人才和初级人才;从机构上分有决策人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经营人才和操作人才。一个优秀的企业,应该人人都是人才。

1、人才应具备德、识、才、学、体五方面的素质。

①德,即品德,就是要拥有健康的道德观与做人原则,要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等思想素质。

②识,即见识,这是一个人知识与智力的统一体现。

③才,即才能、能力,主要包括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公关能力,以及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预测力、判断力、决策力等。

④学,即文化素养,包括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文学知识、广告学知识等。

⑤体,即身体素质,包括健康的心理与健康的体魄。

品牌的人才战略首要的是善于发现和识别人才,只有发现人才,才能合理使用人才。

2、发现人才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有求才之心。

11 ②有正确的选才观。 ③有发现人才的正确方法。

一个优秀的企业还要注意对员工的培训。社会在发展,人才的各方面知识素养也要不断更新和提高,所以,员工培训是一个名牌企业必不可少的保持企业实力的重要环节。纵观国内外知名品牌,都非常重视职工的培训,并且是全员化的职工培训。

发展品牌,不仅要提高产品品质,更要提高职工的素质,必须加强职工教育。品牌的竞争,也是教育的竞争。受教育的时间应成为职工工作时间的一部分。

三、品牌竞争的内容

品牌竞争的内容大体上分为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两大类,此外,还有二者相结合的品牌综合竞争。

(一) 品牌价格竞争

品牌价格竞争是指品牌及其所代表的产品或服务在价格水平和定价策略方面的竞争。品牌价格竞争一般是同品种、同质量(或相近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在不同品牌之间的价格竞争。

1、低价竞争

品牌价格水平竞争又包括高价竞争和低价竞争,低价竞争也叫降价竞争。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这种价格竞争的内容和方式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是品牌价格水平竞争的主要形式。“物美价廉”永远是消费者追求的目标。

降价竞争的基本手段是在保持质量稳定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一个企业的成本低于同行业同种产品的平均成本,它就有较大的降价空间而保持赢利,而企业成本高于同行业平均成本,则降价就会出现亏损。因此,降价竞争实际上是降低成本的竞争。

企业降低成本的根本途径是加强管理。主要包括:采用先进的科学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以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提高劳动者素质以降低成本;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降低能耗、

12 物耗、劳耗以降低成本;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实施成本控制计划,制定降低成本目标,采取多种措施降低成本。

在成本降低的基础上实行降价竞争才有获胜的可能。运用降价竞争策略时,要把握好分寸,如果把握不好,出现过度降价、恶性降价竞争则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和后果。过度降价或恶性降价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不顾成本,使行业内的价格水平低于平均生产成本,行业内大多数企业都无利可图,甚至严重亏损,这无异于是饮鸩止渴。其附带的恶果可能引发产品质量降低、以假充真,最终对消费者不利,也毁了这个行业的前程,参与竞争的企业可能两败俱伤,全体受损。

市场行情是经常变化的,所以品牌的定价策略也应根据市场变化而灵活变化。定价策略应既有利于开拓市场,也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根据品牌价格竞争的不同情况,具体定价策略可分为以下几种: (1)成本加成定价。

(2)目标利润定价。这种定价策略的优点是能激励企业为实现销售目标而努力,其缺陷在于目标利润的确定很难与市场发展趋势相一致,不易实现。

(3)市场需求导向定价。在消费者心目中处于高贵、豪华形象的品牌应定高价,如果价格定低了反而会失去顾客;反之,大众化品牌则切忌定价过高。 (4)竞争取向定价。

(5)折扣定价。短期促销定价。

(6)心理因素定价。主要有尾数定价法、整数定价法、谐音定价法。 (7)公开透明定价。价格标签上标明进价、销价、毛利。

(8)差别性定价。它是指对不同对象、不同时间实施不同价格待遇的定价方法。例如教师节期间对教师购物打折等。

(9)运距差价法。它是指根据运输距离的远近和货物的性质实行不同差价定价。

13 此外,还有溢价销售策略、让利定价策略、领先定价策略、跟随定价策略、甩卖定价策略、产品组合定价策略等,应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3、在对新产品定价时,因为其情况特殊,故方法也很多。主要有两种定价策略:

一是速取策略,即利用消费者求新、好奇心理,将新产品价格定得偏高,满足“新潮派”顾客的需求;

二是渗透策略,即薄利多销策略。它是利用消费者求廉心理,将新产品定价较低(微利甚至保本即可),以最快速度将新产品渗透到市场的每个角落,争取市场领先地位。

(二) 品牌非价格竞争

品牌非价格竞争是指除了价格竞争以外的一切竞争,诸如品牌的产品质量竞争、产品功能竞争、品种规格竞争、服务竞争、品牌形象竞争等。这一切非价格竞争可以归结为产品差异化竞争。

在非价格竞争中,产品质量、原材料、设计、容器、结账条件、销售网络、服务项目、销售促进、广告宣传、形象策划等,从有关产品形成和实体的所有要素,到该企业为品牌提供的所有服务,以及各种传媒、公关活动,都作为竞争手段而发生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品牌的非价格竞争日益成为比价格竞争更重要的竞争方式。 品牌的非价格竞争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品牌的质量竞争。 (2)品牌的功能竞争。 (3)品牌的品种竞争。 (4)品牌的服务竞争。 (5)品牌的形象竞争。

三、品牌竞争的策略

14 企业常用的品牌竞争策略有产品组合品牌竞争策略、多品牌竞争策略和联合品牌竞争策略。

(一)产品组合品牌竞争策略

企业可采用三种不同的产品组合品牌竞争策略: (1)不同的产品种类采用不同品牌。 (2)公司名称结合产品名称。 (3)统一使用公司名称。

(二)多品牌竞争策略

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多品牌竞争策略来提高总销售额。对于相同产品,企业可能针对同一目标市场或特定目标市场采用数种品牌。例如,针对某一细分市场,企业可能以某一品牌建立一种销售诉求,又以另一品牌建立另一种销售诉求,宝洁公司的汰渍洗衣粉和卓夫特洗衣粉便是如此。有人认为汰渍可洗净脏工作服,但不可用来洗内衣和其它高级衣料,因此,宝洁公司的卓夫特品牌就以“比汰渍温和的洗衣粉”为诉求点。

有时候,企业要采用多品牌竞争策略来渗透不同的目标市场。例如,百得公司的百得品牌对DIY细分市场具有强烈的诉求,但专业人士不喜欢这类产品,因此,针对专业人士的电动工具市场,该公司就去掉原有公司的名称,改用得伟品牌,该品牌是百得公司数年前并购的生产高级固定式锯子的公司名称,专业人士都很熟悉。

(三)联合品牌竞争策略

不同公司或不同单位将各自品牌一起放在特定产品或企业名称上的情形也越来越多,我们把这种方式称为联合品牌或双品牌竞争策略。联合品牌在食品行业和特许行业中比较普遍。家乐氏公司的Kellogg’s Pop-Tarts品牌的谷物食品宣称添加了Smucker水果片。另外,在特许授权行业,当两家企业同意共同使用零售货架空间时也常采用联合品牌。

和其它营销策略一样,联合品牌也有其优缺点。这种合作方式可以建立差异化优势,为参与

15 企业增加收益。例如,通用磨坊公司(General Mills)付费给新奇士果农公司(Sunkist Growers),以便贝蒂·克洛克(Betty Crocker)的柠檬汁包装饮料使用Sunkist品牌名称。两家特许企业合作可能创造比个别经营更高的业绩。联合品牌最大的缺点在于品牌名称过度曝光,更严重的是,如果合作失败,可能毁坏多方品牌的商誉。 第四节 品牌竞争力的提升

品牌竞争力是品牌的内在实力及其在市场上取胜并获利的能力。品牌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品牌竞争力是高度的产品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以及产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品牌竞争力最终要体现为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在开放的世界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只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才真正具有竞争力。

一、影响品牌竞争力的因素

影响品牌竞争力的因素很多,集中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水平和技术先进程度; (2)规模经济的比较;

(3)开拓、占领国内外市场的能力; (4)决策、管理和获得利润的能力; (5)品牌的知名度;

(6)品牌信誉度与品牌忠诚度; (7)品牌受到法律保护的程度; (8)品牌的成长和发展预期; (9)品牌与购买力的结合度。

二、品牌竞争力的衡量标准

品牌竞争力的衡量标准主要有两点:

16 1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2、品牌的利润率

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伯特认为,决定竞争强度的结构因素,即竞争作用力主要有三种:进入威胁、替代威胁、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

替代产品一般是指采用其它成相对本较低材料制成的具有与原有产品同样功能、可以取而代之的新产品。

竞争对手状况是指现有竞争对手间争夺市场与利润的激烈程度。现有竞争对手主要是指那些正在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企业,但这些企业生产或经营的同类产品却具有不同的品牌。现有竞争对手之间,人们争夺市场的主要竞争战术和方式通常是价格竞争、广告战、产品引进、增加顾客服务及保修业务等。

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 (1)竞争对手的数量和实力对比。 (2)产业增长速度。 (3)价格与服务水平。

(4)产业规模与供求平衡关系。 (5)战略利益的考虑。 (6)推出壁垒的大小。

三、品牌竞争的基本策略

在选择竞争策略、开拓国际市场时,还有一个选择目标市场的问题,即是选择在全球范围内竞争,还是在一个或几个国际的市场上竞争。

基本竞争策略有以下一些方案: (1)全面展开的全球竞争。

17 (2)全球性集中竞争。 (3)国家性集中竞争。 (4)受保护的市场竞争。

第二章 创建个性品牌

第一节 品牌个性

一个人的个性指的是这个人所独具有的稳定而持久的特征,它包括能力、气质、性格和兴趣等,即能体现个体之间差异的那些独特的特征。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个性。

品牌就像一个同样有个性的人,品牌都有它特殊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气质,有它的性格,这就是品牌个性。品牌个性是区分品牌与品牌之间差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品牌个性的内涵

将个性的概念运用于品牌,就形成了所谓的品牌个性。品牌个性是一种拟人化的说法,将品牌人格化。品牌个性是品牌内涵的外在表现,是一种特殊境界品牌力的集合。品牌个性是品牌形象的核心,是品牌形象中最能体现差异、最激进活跃、最具生命力的部分。

1、品牌个性就是企业。

品牌个性是企业经营理念、顾客消费理念与社会价值文化理念的辨证统一体,深刻体现了品牌真正的人性化与哲理化。

在市场上,企业将浓缩为品牌,品牌也将成为企业征战市场的旗帜。企业的属性,包括企业的员工、文化、价值观、产品等各个要素,都是表现品牌个性的重要内容。品牌个性使企业

18 的形象个性化,而且在市场中,易于被消费者感知、认识、理解和接受。

2、品牌个性就是身份的象征。

品牌不仅仅意味着产品 (质量、性能、款式)的优秀,突出、明显、健康、积极向上的个性也是品牌的重要部分。

品牌个性代表了特定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消费观念,目的是与目标消费者建立有利更深厚的情感。

3、品牌个性就是差异性。

突出和发展品牌个性,对企业而言是制造差异、增强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对消费者来说则是有效识别和选择产品的重要依据。缺乏个性的品牌很容易被市场所淹没。

4、品牌个性存在的基础: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那些随大流、毫无性格、试图争取所有人的产品,实际上将被所有人所不屑。这也是绝大多数产品至今仍默默无闻的原因之一 。

5、品牌个性是消费者购买动机的原动力。

有了品牌个性,就使品牌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也赋予了品牌人性化的特征,让人们想接近它、得到它。品牌个性切合了消费者内心最深层次的感受,以人性化的表达触发了消费者的潜在购买动机,从而使他们选择那些独具个性的品牌。

品牌个性可以超越品牌的物理性能和使用价值,创造品牌感知,丰富品牌意象,促进品牌联想,提升品牌的理性诉求,强化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从而提高产品销售量。

品牌个性使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人性化,从而使消费者消除戒备心理,较易接受企业的产品或服务。

品牌个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够抓住潜在消费者的兴趣,不断地保持情感的转换。这种品牌的感染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强大的品牌推动力,使消费者成为该品牌的忠实拥护

19 者,这也是品牌个性的重要价值所在。

二、品牌个性的形成

品牌个性是品牌价值的核心。作为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个性是构成品牌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品牌管理人员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塑造品牌个性。品牌个性的形成是长期有意识培养的结果。

品牌个性可以来自于与品牌有关的所有方面。以下是品牌个性来源的几个重要方面。

1、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

2、品牌的使用者

3、品牌代言人

4、品牌的创始人

三、品牌个性的塑造

(一)品牌个性塑造原则 第一,以人为本原则

1、品牌设计的目的是为人而不是为物。所以企业在进行品牌个性设计时,要以人为本展开各种设计。

2、要注意研究人的生理、心理和精神文化的需求和特点,用设计的手段和品牌的形式予以满足。克服形式主义或功能主义的错误倾向。 第二,沟通协调原则

1、要使品牌设计充分发挥协调个人与社会、物质与精神、技术与艺术等方面关系的作用。

2、要充分发挥品牌设计的精神文化价值,把产品和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素养、陶冶情操的目标结合起来。

3、用丰富的造型和功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提高产品的人情味和亲和力,以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并把品牌设计看成是沟通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环境、物与社会的桥梁与手段。

第三,适用提高原则

1、要把设计的创造性、主动性发挥出来,要用主动的、积极的方式深入研究人的各种需求,探索各种潜在的需求欲望。

2、品牌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目标市场和目标消费者的民族性问题及风俗习惯。

3、品牌人性化的设计观念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性化设计观念要不断地加以充实和提高。

(二)品牌个性的共同性

创造品牌个性是一种艺术性的活动,每一个品牌都会有属于自己不一样的背景和历史,每个品牌都希望能建立一个独一无二的个性特征。

在品牌个性的建立过程中,以下工作是具有共同性的: 第一,关注消费者的期望(了解消费者抱有何种期望) 第二,赋予品牌真情(情感是树立品牌个性的重要工具。)

第三,考虑品牌定位(从品牌定位及核心价值出发考虑品牌个性。) 第四,追求简单至上。(单纯,始终如一) 第五,敢于标新立异(不同的才是吸引人的。)

21

第六,创造 “超凡魅力”。

第七,持续的投资。品牌个性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品牌从一开始就需要做出正确的规划,可能在开始的第一年里,投资并没有带来明显的好处,但经过长年累月的个性投资积累,就会最终形成一个鲜明的独一无二的个性特征,这才是品牌的持久竞争力。 第二节 品牌命名 一个好名字,千金不换。 ———《圣经》

千万不要轻视产品的命名,不要让它天生就是一个形象或竞争力残缺的“产物”。要像给你的孩子取名一样,注入你的关爱和期望,并赋予它一个美名。好的命名,可以让人一目了然、一见钟情、一呼百应;好的命名,可以深入人心,立竿见影地为企业赚取大把大把的钞票;好的命名,容易被识别,可以为企业传达出正面的企业形象,使消费者对其产生超越理性的忠诚;好的命名,可以令商品复活甚至为品牌抢尽商机。

第二节:品牌命名

一、品牌命名的意义

1、品牌名称是品牌最重要的信息之一。

①品牌名称是品牌的代表,是品牌的灵魂,体现了品牌的个性和特色。

②好的品牌名称,本身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对于企业而言,好的品牌命名还可以提高自己和产品的形象,它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 ③品牌名称可以提供该品牌最基本的核心要素。

2、、品牌名称是一种文化现象。

22 ①好的品牌不仅可以引起消费者的独特联想,还可以准确反映产品的特点,又具有强烈冲击力,能够刺激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②对企业来讲,拥有名牌商标,就有了企业发展的依托和保证。在现代社会,品牌的用途已远远超过早期的“识别范畴”,经济的发展赋予了它新的含义,它已逐渐成为消费者与商家沟通感情的纽带,成为增强产品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③品牌名称具有民族性和国际化要求。

二、品牌命名的构思来源、注意事项及程序和步骤

(一)品牌命名的构思来源

品牌命名的构思来源通常有以下几种: 1.从企业、产品的角度出发

(1)以企业名称命名,即借助企业的良好名声,以企业的名称命名。 (2)以企业理念命名,即以企业经营思想或经营观念为产品命名。 (3)以功能命名,即用以修饰性的语言来喻指产品功能的方法为产品名。 2.从客观事物的多角度出发

(1)以地方地区命名,即以产品的产地或名胜地命名。

(2)以植物类比命名,即以具有象征意义的名树、名花、名草、名果来为产品命名。 (3)以动物类比命名,即以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来为产品命名。

(4)以自然现象命名,即以某种自然现象的名称作为产品名称的一种命名方法。

(5)以名人效应命名,即以企业创始人或历史上和现实中知名度和美誉度较高的人的名字作为产品名称的命名方法。

23 3.从文字、数字角度出发

(1)以组合字首命名,即以企业名称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成缩写命名。 (2)以数字组合命名,即以有规律的数字组合命名。 (3)以外来语命名,即以外国语言进行命名。

(4)以新词语命名,即以脱离辞典中现成的词,用西文字母或汉字组成新的词作为品牌名称。其特点是独树一帜,很容易给消费者留下较深的印象。

(二)品牌命名的注意事项 第一,名称简单。 第二,名称独特。 第三,名称适合产品。 第四,名称启发品牌联想。 第五,名称富有情感。

(三)品牌命名程序和步骤

品牌命名要经过一个系统的过程,虽然在品牌命名上并不存在必须遵守的程序和步骤,但人们一直提倡科学的品牌命名,品牌命名不能被看成是一种随意性的名称选择,而是要经过一些科学性的分析,考虑多种因素、又经过全面筛选等程序最终确定下来的。在当今这个品牌营销高度发展的时代,科学的命名法是必需的。

在进行品牌命名时,许多公司都遵循一些预先设定的程序和步骤。在开始给产品命名时,下列这些阶段性问题是品牌命名中首先必须回答的常见问题:

(1)企业希望其品牌在哪个地区、哪些市场上销售?地理范围覆盖越广,决策就越复杂。 (2)即使本国消费者能读出这个名称,那么该名称在不同国家或地区是否会有其他含义或联想?

24 (3)该品牌名称在跨国营销时是否可用,是否能受到保护? 一个科学的品牌命名方式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典型的步骤和过程:

市场客体→品牌审核→品牌客体→品牌策略选择→制定品牌准则→创造品牌名称选择方案→测试并筛选品牌名称。

第一,市场客体。企业必须保证其品牌名称有助于其市场客体,品牌在命名之前就必须确定其目标市场和消费者群体,要有明确的品牌定位,做到有的放矢,应当把从消费者的角度去考虑名称。

第二,品牌审核。它是指研究影响品牌的内外因素,如公司资源、竞争程度等。

第三,品牌客体。品牌客体即产品。在品牌命名时,必须考虑产品自身的因素,设计与产品特点相符的品牌名称。

第四,品牌策略选择。企业必须制定正确的品牌策略:是单一品牌策略还是多品牌策略;是制造商品牌还是销售商品牌,这些必须在设计品牌名称之前就要确定好。 第五,制定品牌准则。品牌命名有着它的基本准则,简短易记等。

第六,创造品牌名称选择方案。对品牌命名的各种要求和条件都有了清楚的了解之后,就可以开始设计品牌名称了。当然,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设计,也可以委托专业人士进行设计。 第七,测试并筛选品牌名称。品牌命名一般会设计出几个、几十个甚至上万个符合命名条件的可选名称,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在它们之中挑选出最佳名称。这就需要试用和测试,并且需要有一套客观的评估方法。遵循以上原则,经过精心筛选和测试就可以得出最佳品牌名称了。

三、品牌命名的原则与规则

(一)品牌命名的原则

根据美国品牌专家、杜可大学营销学教授凯文· 凯勒的观察,品牌设计应遵循五个原则:。

25 第一是可记忆性。 第二是有意义性。 第三是可转换性。 第四是适应性。 第五是被保护性。

(二)品牌命名的规则

俗话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衬”,一个好的产品一半是名称烘托出来的。一个好的名称必须做到:易读,易记,鲜明独特,简洁明了,朗朗上口,不易产生歧义和混淆,不能违反道德和文化习惯。

设计品牌名称需要有灵感和创造力,同时也需要有总的规则。

规则一:好说、好念、不拗口 、好说、好念、不拗口,是品牌命名最基本的原则。品牌名称只有为消费者所熟悉,才能进一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就要求品牌名称要尽可能简单明了,以便高效地发挥它的识别功能和传播功能。 规则二:容易辩识和记忆

品牌命名里,最重要的法则之一就是让消费者能够在一秒钟内对名称进行辨别与记忆。

由于人类的语言存在发音雷同的现象,特别是汉语发音,一个声调的读音可以写出许多个字,比如ji(第四声调)的读音就会出现记、纪、技、季、济、祭、系、际、继、寄、寂等10多个字。因此,“听”品牌名称和“读”品牌名称一样重要。然而,影响听读效果的往往是品牌名称的发音,如果品牌名字发出来的声音很难听、模糊、平仄不协调,读起来很拗口,就会使消费者很难识别和记忆。一定要考虑汉语的组合习惯,这可以杜绝和减少听者理解错误的现象发生。

规则三:具有自己的特色

26 品牌名称贵在标新立异,决不步人后尘,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与其他的品牌能区别开来,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和感受。 规则四:反映出文化内涵

品牌的名字是品牌形象的“实体”,消费者是通过认知品牌名称来感受品牌魅力和号召力,最终实现购买的。 “品牌的一半是文化”,这主要体现在品牌本身的创意和命名的设计水平上。创造和设计具有文化内涵的名称是品牌走向成功要过的第一关。有文化内涵的品牌名称,有利于巩固和提高企业的信誉,有利于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好感。例如美国的“ESPRIT”,来自法文,其含义是才气、精神、生机,很好的体现了其寄托的品牌文化。 规则五:命名要避讳

在命名的过程中,还是要躲过一些忌讳,毕竟人们对此就像对待“非典”一样抱有戒备心理。在命名时,一定要注意字词的发音,看看有无与之相近的词,这些字词的发音是否是人们所忌讳的。如果有这方面的现象,就要对这个名称进行局部或全部的改动,否则商品流通到市场后会带来很多麻烦。 规则六:迎合消费者的意向

这个规则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按照市场定位与市场细分的行销观点,品牌命名必须迎合消费者的喜好。 规则七:命名要突出产品的特征

一个成功的品牌命名,应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突现商品的独特个性,让消费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商品。以卖点刺激行动,同样是一种好的命名策略。这种策略如果运用到位,消费者就很容易根据品牌名称看出商品的特征信息,就有可能产生购买的欲望,从而作出立即购买的决定。

27 第三节 品牌标志设计

作为“视觉语言”的品牌标志,它可以通过一定的图案、颜色来向消费者传输某种信息,以区别不同的品牌。

一、品牌标志的作用

品牌标志与品牌名称都是构成完整品牌概念的要素。品牌标志自身能够创造品牌认知、品牌联想和消费者的品牌偏好,进而影响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和支持度。品牌标志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品牌标志能够引发品牌联想,尤其能使消费者产生有关产品类别属性的联想。 第二,品牌标志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兴趣,促使消费者产生喜爱之感。 第三,品牌标志是公众识别品牌的“指示器”。

品牌标志能加强消费者和公众对品牌的印象,使其将不同品牌的产品区别开来。

二、品牌标志的设计形式、风格及方法

(一)品牌标志的设计形式

品牌设计并非一个简单的艺术加工,它还涉及到品牌设计的形式品牌设计形式包括品牌的具象设计、抽象设计、文字设计等方面。 1. 具象品牌设计

具象品牌设计是指把标志设计成具有高度概括性、象征性的具体形象。但不是指自然形态的形象。

具象型品牌设计,不能采用用自然主义的表现手法。设计者如果只是描写了原有形象,不能称之为设计,只能说是初步的思路。只有对形象进行高度的变化、提炼、组合、变形、符号化,才能成为品牌标志。因此,在具象型品牌设计中必须注意:(1)形象以自然形态为基本原型,进行具象处理,构成所需的设计图形;(2)形象的变化突出个性,不求完整,但求个性

28 特征,即形象要典型;(3)文字、图形群体要有良好的组合。 2.抽象品牌设计

抽象品牌设计是品牌设计的另一种形式,也是现代品牌设计的一种趋势。

品牌设计中的抽象是相对于具象而言的,也是具有一定的长度、宽度、面积的形象,品牌的抽象设计不能具体地告诉你是什么东西,也不是客观形态的反映,它是一种感觉的意象表达。

抽象品牌设计的基本元素主要是几何图形,利用几何元素体现设计者的某种感觉意象。 一般来说,优秀的品牌设计总是注重具象与抽象的完美结合。巧用具象与抽象的图形特长,将会进一步开拓我们的设计思路,丰富设计的表现手段,增强图形意义的深刻性和适应性,使简洁的图形具有更大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文字品牌设计有汉字品牌、罗马字品牌和数字品牌三种形式。

(二)品牌标志的设计风格

了解品牌标志设计的风格有助于使设计出的标志符合时代潮流,也能因时而变,跟上时代步伐、充满活力。从艺术的角度看,20世纪以来,标志设计的风格经历了这样两个演变阶段:现代主义(Modernism)风格和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风格。 1.现代主义风格

现代主义艺术风格盛行于20世纪初的欧洲,代表人物有毕加索、蒙德里安、哥本等。现代主义风格以圆、长方和立体等几何造型为基础,反对装饰,把装饰部分减少到最基本的圆、方和水平或垂直线等几何造型。他们强调和谐统一,歌颂简洁的几何体,认为“简单就是美”“美在比例”“越少就是越多”等。标志设计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强烈的影响,表现为所有的标志一律用圆规、直线尺、三角板等制图,著名例子有IBM、顶新集团、中国银行、999。 2.后现代主义风格

29

3.文字品牌设计 设计风格常随社会背景、人性需求、社会文化、市场导向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主义风格暴露了其自身的缺点:过于方正或圆滑,缺乏美学情感,造成识别上的模糊不清。于是在50年代萌芽了后现代主义,到60年代发展出了清晰的轮廓。后现代主义强调的是感官愉悦、随心所欲、漫不经心,注重的是暂时性、片刻性、不严肃性和无关联性。到了80年代初,后现代主义风格明显地反映到标志设计领域。它摒弃了现代主义和谐统一的原则,追求包容、繁杂、模糊、暖昧,而不求明朗、利落、清晰、单纯,追求二单元并存但又不统一。这些后现代主义风格呈现出一种有趣而且丰富的复杂性,造成视觉上的多样性和活力性,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例如世界贸易组织、红塔集团、美的空调。

(三)品牌标志的设计方法

所谓品牌标志设计的方法是指在一定的品牌策略原则指导下,选择特定的表现元素,结合创意手法和设计风格等去创造品牌标志的方法。典型的设计方法有两种:文字和名称的转化、图案的象征寓意。它们产生三类设计标志:文字型、图案型以及文图结合型。

三、品牌标识语的设计

品牌标识语在品牌传播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它为品牌传播提供额外的联想和信息、树立良好口碑,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在今天的网络时代,相对品牌名称和标志来说,标识语更加灵活,更易传播沟通。在不同的国家里,品牌标识语可以受商标法、著作权法,或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的保护。

一般情况下,品牌标识语的使命首先是沟通性,然后才是识别性,比较而言,沟通性的获得更依赖于品牌标识语本身的内容,即策略水平;而识别性的获得主要靠创意,还依赖于广告媒体的强度。

品牌标识语的创意导向基本上可归为四类:理性特色导向、感性心理导向、语言特色导向和具有成为大众流行语的潜质。

30

(一)理性特色导向

理性特色导向是抓住产品的特殊卖点进行创意,是理性诉求策略中的一部分。它多用于消费者需要经过深思熟虑才能决定购买的产品或服务。

(二)感性心理导向

感性心理导向是以消费者的心理需要为依据,运用感性的诉求手法进行创意,唤起受众的认同。常借助爱情、亲情、友情、乡情、同情、生活情趣和个人的其他心理感受来传达感性诉求。

(三)语言特色导向

语言特色导向是在语言修辞技巧上下功夫,使标识语充满特色、充满识别力,达到闻其“声”而知其“人”。

(四)具有成为大众流行语的潜质

这种标识语创意难度较大,传播速度快,往往可遇不可求,但我们要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态度,尽最大努力去创造流行语。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态度和要求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文案人员、创意人员学习的。

第三章 提高产品品质

第一节 产品品质的概念

在某些情况下,质量与品质是同一个概念,但在一般情况下质量和品质有着细微的差别,品质包括品格和质量。对于商品的评价,既可以用质量,也可以用品质,如电脑笔记本的品质,茶杯的质量。

人们对质量有着不同的定义,狭义上的质量是指产品质量;广义上的质量包括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工作质量等。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普遍地把质量解释为符

31 合性,即产品或服务符合规定要求。直到20世纪的60年代,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提出质量就是实用性的基本定义后,这个定义才在世界上被普遍接受。其出发点是企业需要从用户或消费者的立场上来看问题,而不应当仅仅从企业本身来思考问题。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83年7月提出的ISO DP8402文本中,对质量下的定义是:产品、服务或过程满足规定或潜在需求的特性的总和;在1986年6月在出版ISO8402正式文本时删去了“过程”一词,将质量定义为产品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能力的特征或特性的总和;在1994年ISO又对质量的定义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用实体代替了产品和服务,将质量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的总和。

ISO的质量定义,是广义质量的概念,不是狭义的质量概念。我们在理解这一质量定义时,需要足够注意以下几点: (1)质量不仅包括结果,而且还包括质量的形成和过程

(2)质量不仅是指最终产品质量,而且也包括其形成和实现过程的质量。

(3)质量不仅满足顾客的需要,还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并且使顾客、企业、职工、社会都能受益。

(4)质量不仅存在于工业,而且存在于服务业,还存在于其他各行各业。 (5)质量不仅指静态质量,而且还指由时间决定的动态质量。

狭义的产品质量是指产品的性能及其达到的水平。一般有两个基本衡量尺度,即级别和一致性。

(1)产品质量级别。它是指产品的性能质量,即产品发挥作用的能力。它包括产品的耐用性、可靠性、精密度、使用和修理的简便程度,以及其他有价值的属性。

(2)产品质量一致性,它是指产品质量要符合标准质量以及目标性能质量标准的前后一致性。高质量就是高水平的质量一致性,如果质量前后不一致,就会缺乏稳定性,质量就难以衡量并

32 失去信用。稳定的具有前后一致性的高质量产品是消费者可信赖的优质产品,有很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当今市场营销学提出了整体产品概念。整体产品包括三个层次:

(1)核心产品。核心产品位于整体产品的中心,是整体产品的最重要部分,即实质部分。 (2)形式产品。它是产品的具体形态,包括质量水平、特色、款式、外观造型、商标图案、包装等。形式产品是围绕核心产品制造出来的产品。

(3)附加产品。是围绕核心产品和形式产品而附加的消费者服务和利益,包括运送与安装、使用培训与维修、咨询服务、卖方信贷保证等。附加产品是一种外延产品。

根据整体产品概念,产品质量应该包括核心产品质量,形式产品质量、附加产品质量。其中,核心产品质量是最重要的部分。

二、 产品品质对于品牌及企业的重要性

产品质量是名牌的根本保证,任何名牌都以上乘的质量作保证,丢失了质量就丢失了名牌。美国商界有句诫言:“倒了牌子的名牌商品东山再起,就像下了台的总统希冀再度入主白宫一样绝无可能。

第一,质量是提高企业内部凝聚力的核心。 第二,质量是企业开拓市场的根本法宝。 第三,质量是企业效益之源。 第四,质量是创新的结果和动力。

第五,质量是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基石。

质量是品牌的灵魂,也是企业之魂,这是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产品质量过硬是名牌产品的一个必要条件,任何不注重产品质量而搞旁门左道的企业都是注定要失败的。例如,南京冠生园月饼事件,使得一个有着八十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一个长期以来在消费者心中有着良

33 好印象的优质品牌,顷刻间轰然倒塌,在顾客眼中良好形象荡然无存。

三、提高产品品质的基本方法

第一,选用优质原材料。(原材料质量——品牌的灵魂) 第二,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第三,优秀的人才。 第四,严格的管理。 第五,实现消费者的心愿。

第六,创新(创新——领跑的主旋律)

时代在变,消费者在变,企业也需要变,变字当头是创新。文化创新强调企业要把文化做足,再去影响行业,赢得市场主动权。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弘扬企业的价值观,用创新观念和企业文化进行整合,开拓市场,方能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科技创新强调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并以此获得质量的提高和生产效率的提升。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是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所以产品创新是第一位的。

第二节 产品品质与品牌竞争的关系

名牌战略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名牌形成、成长、发展和保护的总体战略,具体可以分为名牌的创建、推广、发展和保护等战略。

品牌质量是名牌战略的核心,是名牌竞争战略的灵魂。

一、产品品质是品牌竞争获胜的决定因素 第一,质量是名牌的内在本质。

构成名牌的要素很多,但高质量则是名牌的第一要素,是名牌生死存亡的关键。企业要

34 想实施名牌战略,打造名牌产品就必须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把品牌质量战略作为名牌战略的核心。

品牌的“果树理论”:如果把品牌当作一棵果树,那么产品就是树上的果子。消费者要是在一棵品牌树上摘下一颗果子,吃了是甜的,那么他也会相信这棵树上的另一些果子也是甜的。因此,企业要倾力打造卓越的质量,通过质量树立品牌,品牌成功之后,再推出新的产品,这时只贴上品牌的标签就OK了。 第二,质量是名牌的出发点。

从质量入手,从产品质量出发,才是打造企业名牌产品的正道。有人可能会认为强大攻势的广告宣传是打造名牌产品的灵丹妙药,但也必须是以产品质量过硬、值得消费者信赖为核心基础,广告宣传才能起到提高企业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正面效用,否则,只会起到负面作用。

质量是品牌的基础,没有质量肯定就没有品牌。且不管是在品牌的初创阶段还是成熟阶段,产品质量永远都是品牌赖以存在的生命线。品牌与质量是“皮”与“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品牌最主要的价值是它的产品,对于品牌来说,产品的品质最主要表现为功效与质量。质量是品牌核心力来源的功能性要素,质量既是商品在市场上实现交换的最根本的前提,也是企业实现价值的决定性因素。质量作为品牌的本质、基础,会影响到品牌的生存和发展。真正的品牌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能提供更好、更高、更可靠的质量。 第三,产品质量创新是名牌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消费者的法宝。

质量是动态发展的,它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变化、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而不断改进、不断创新,质量创新是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结构创新、材料创新、工艺创新、知识创新,企业文化变革的结晶。质量是名牌的生命,而创新又是质量的生命。只有质量不断创新,名牌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第四,质量是名牌成长发展的动力。

35 名牌要成长,要发展和扩张,其内在动力还是质量。质量过硬,消费者就会信赖,就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会不断扩大名牌的市场份额,自然而然在市场扩张中不断成长壮大。高质量、高质量作为一种发展动力,使非名牌变成名牌,小品牌变成大名牌,弱品牌变成强名牌,这就是名牌发展的辩证法;而忽视质量,大名牌就会变成小品牌,名牌变成非名牌,被市场淘汰,销声匿迹。武汉荷花洗衣机一度是名牌,后来就是因为不注意质量而陷入困境。 第

五、产品质量是品牌的生命之源

1、产品品质与品牌竞争力的提高

产品质量是品牌的生命之本、之源。高质量的产品可以赢得较高的市场信誉,从而提升品牌质量,品牌的知名度会逐渐增大,市场占有率也会提高,企业获利能力增强。在其它情况相同或相当的条件下,如果企业产品的质量较之竞争者的产品更胜一筹,消费者肯定会购买质量较好的产品。同样是小轿车,为什么进口车比国产车的价格高,且还好卖呢?除去诸如档次级别等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是因为国外进口汽车的质量过硬,质量有保障。

2、产品品质对品牌竞争的决定作用

质量是品牌的生命,是品牌的灵魂。没有质量,品牌就如无源之水,失去了根本的立足点。世界上知名品牌无不体现着高质量,质量是品牌的灵魂,名牌从来都是以优质为基础,许多顾客青睐名牌,甚至不惜高价购买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名牌所体现的质量优势。品质是企业创品牌的根本,是使顾客产生信任感和追随感的最直接原因,是品牌大厦得以建立的根基。没有高品质,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品牌,甚至可能会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近年来,日、德等国的企业,为了提高其产品的竞争能力,特别注意加强产品的质量管理。在这种情况下,质量管理不仅仅是生产组合的一部分,还是市场营销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品牌竞争是提高产品品质的根本动力(品牌满足目标市场对产品品质的需求) 前面我们提到产品质量对品牌竞争力提高的积极作用。大家都知道要保持和提高品牌竞争

36 力,产品质量过硬是最根本的。如果产品质量低于通行的质量标准或者是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肯定是不行的。但是,产品质量是否越高就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产品的质量过高,就会造成产品质量过剩。

质量过剩可以理解为产品的基本性能和辅助性能超过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要求,这些超出部分是用户不需要的,因而是多余的、过剩的。产品质量应该存在一个临界点,当达到临界点时,品牌质量的提高会使产品的成本增大,盈利减少。且过剩的产品质量在市场上是得不到实现的。

一方面,过高的产品质量必然要耗费过多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料。在材料的选取上过于讲究,加工制作过程也将耗费更多的人工成本,从而产品成本必然很高,产品价格也自然居高不下。

另一方面,从消费者角度来讲,过剩的产品质量是消费者所不需要的,消费者也不会出过高的价钱购买用不上的产品。在市场经济中,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质量就是最好的质量。适用性是产品质量的关键,不顾消费者的需求,盲目追求高精度、高性能,以至于价格昂贵,消费者是不会接受的。过剩质量是一种不良现象,如早些年,有些书店销售用纯金制成的所谓的天价“金书”,价格不菲,如果消费者买书只是仅供阅读的话肯定是不会买。

产品质量是反映产品耐用性、可靠性、精确性、安全性等一系列特性的综合指标。生产企业在生产产品之前,就必须确定其产品的质量水平,使产品质量符合目标市场的需求,并确保其产品品牌在目标市场上的相应地位。其质量水平的确立是以目标市场的具体需求为转移的。当目标市场是高消费人群时,产品的质量应当是高水平的;目标市场是中低消费人群时,则应定位中、低档质量。但不管是高档还是中档亦或低档商品都必须是符合使用要求和安全目标。比如服装的质量无论高低都必须具有保暖、耐用等基本质量要求,但高档质量服装则还必须满足面料、做工、时尚、华丽和体现身份高贵等附加要求。企业对品牌质量可针对不同消费

37 档次人群分别确定不同质量水平,实施高中低档的不同质量决策。过高的质量必然导致价格过高,从而抑制中低档消费层人群的购买,缩小市场覆盖面。

企业的质量水平确定以后,随着市场情况的变化,可适时进行调整,其可供选择的对策有三种:

(1)提高产品质量。这是一般的趋势,尤其是在技术进步和消费者消费档次普遍提高以后,应及时提高品牌质量以适应消费者的新需求,这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增加效益。

(2)保持产品质量。在一定时期消费者需求变化不大时,可保持质量不变。

(3)降低产品质量。当消费者购买力下降时采取这种办法,例如在经济紧缩或衰退时期,高档质量产品销不出去,可以将产品质量水平变为中低档,并同时相应的调低产品价格,以促进购买,但这种方法只是权宜之计。

第四章 巧用价格策略

第一节 运用价格策略的基础

一、需求价格弹性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争夺尽可能大的市场份额,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使用价格竞争策略(主要是降低价格),但由于不同商品有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并不是每一种商品随着价格降低,企业的收入都会增加。什么是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呢?我们知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有些商品价格的一个小小变动,就会引起其需求量的大变动,另外有些商品价格的一个较大变动,却只能引起其需求量的一个小小变动。弹性分为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而需求弹性又可以分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与需求交叉弹性。

38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含义

需求的价格弹性又称为需求价格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也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各种商品的需求弹性是不同的,一般用需求弹性的弹性系数来表示弹性的大小。弹性系数是指需求量的变动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的比值。

同时我们还要特别注意到,由于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所以价格增加,即价格上升时,价格变动为正,需求量减少,需求量的变动为负值;同理当价格变小,即价格变动为负值时,需求量增加,需求量的变动为正值。所以,需求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应该为负值,但为了方便,一般都去其绝对值。

(二)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

各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五类:

(1)需求完全无弹性,即无论价格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商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线。

(2)需求有无限弹性,即需求量是无限的,商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既定价格水平下的水平线。 (3)单位需求弹性,即这时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相同。 (4)需求缺乏价格弹性,即需求量的变动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5)需求富有弹性,即需求量的变动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三)影响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大小的因素

影响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第一,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程度, 第二,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39 第三,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性 第四,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 第五,商品在家庭开支中所占的比例。

二、企业成本控制

企业要具有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在产品或服务相同的情况下,制定低于竞争者的销售价格,而降低价格,势必对企业的利润追求构成威胁和损害。要做到既能满足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又能满足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就只能在成本上做文章。

(一)一般生产企业的成本项目

一般生产企业的成本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市场调研成本。 第二,产品研发成本。 第三,采购原材料成本。 第四,生产成本。 第五,储存成本。 第六,销售成本。 第七,管理成本。

此外,还有其它难以预料的杂项费用。

(二)企业的低成本能有效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第一,低成本能使企业制定低于竞争者的市场价格。

第二,产品和质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低成本能够为顾客提供更多的利益,增加顾客对企业的满意度,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第三,低成本能使企业获得较高的利润。

40 总之,企业成本控制无非是想通过一系列措施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三)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

第一,企业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直接服务于企业的目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降低成本都可以增加利润。

第二,企业成本控制是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 。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和增加产销量是企业抵御内外压力的武器。 第三,企业成本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

三、价格竞争

品牌竞争的内容很多,但归纳起来,大体上就是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两大类,此外,还有二者相结合的品牌综合竞争。

品牌价格竞争是指品牌及其所代表的产品和服务在价格水平和价格策略方面的竞争。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形势以及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灵活机动的价格。

价格策略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新产品定价策略 第一,高价策略。 第二,低价策略。 第三,折中策略。

(二)心理定价策略

这种策略时从心理学角度,根据不同顾客的心理动机来确定自己产品价格,从而引导消费者购买的一种价格策略。 第一,尾数定价策略。 第二,余数定价策略。

41 第三,声望定价策略。 第四,打折定价策略。 第五,偏好定价策略。

(三)差价策略

差价策略是根据销售地区、销售季节和产品质量的差别,将同样的产品以不同价格出售的定价策略。

第一,地区差价策略,即企业以不同的价格策略在不同地区营销同一种产品以形成统一产品在不同空间的横向价格策略组合。

第二,季节差价策略,即对相同产品,按销售时间上的差别而制定不同的价格。这种差价策略适用于销售淡旺季明显的节令性商品。

第三,质量差价策略,即根据产品质量的不同,在价格上体现出一定的差异。高质量产品,如名牌产品,一般实行较高的价格。此种策略的运用一般需要企业实施其他一些措施,如广告宣传,公共关系来相配合。

(四)价格竞争并非价格战

品牌竞争的内容很多,大体上分为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两大类,价格竞争是指品牌及其所代表的产品和服务在价格水平和价格策略方面的竞争。价格竞争一般是同品种、同质量(相近质量)的产品及服务的不同品牌之间的价格竞争。“一个便宜三个爱”,在品种相同、质量相近的情况下,人们总是愿意购买更便宜的商品,物美价廉永远是消费者追求的目标。一般来说,企业会在条件相同时制定比竞争者产品更低的价格,但这并不等于一味地降低价格,有时企业为了通过高价格显示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反而在相同的条件下制定比竞争者产品更高的价格。

降价竞争的基本手段是在保持质量稳定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实行成本领先的战略。一个企业的成本若低于同行业同种产品的平均水平,它就有较大的降价空间而保持赢利,而企业成

42 本高于同行业平均成本时,降价就会出现亏损。在正常情况下,合理的、适度的降价竞争,有利于鼓励先进,淘汰落后,促进企业加强管理,降低成本费用,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水平等,并给消费者带来长期的实惠,同时,降低后的价格水平仍然高于平均成本水平,使行业的先进企业也都有利可图。但是,降价竞争如果运用不当,出现过度降价、恶性降价竞争则会带来不良的后果。平常生活中,我们所谓的价格战是指企业之间为了抢夺市场或打击竞争对手而进行过度降价和恶性降价的活动。20世纪90年代中国市场上风起云涌的品牌价格战,尤其是家电产品价格战,以彩电最为典型,还有服装价格战,都是一种降价战,有关企业纷纷降低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水平来迎合消费者,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由于企业之间的价格战不顾成本,使行业内的价格水平低于平均成本以下,大多数企业都无利可图,甚至严重亏损,这无异于饮鸩止渴的自杀政策,其附带的恶果甚至可能引发质量下降,以滥充好,最终对消费者不利,也毁了这个行业的前程,参与竞争的企业可能两败俱伤,全体受损。究其原因,价格战的根源在于产品的供过于求,同类产品过剩,各个生产企业之间产品雷同,外观,造型、质量与性能没有大的区别,同质化现象严重等。

价格竞争并非价格战,企业之间进行价格竞争并不一定非得采取降低价格的策略。当价格战无法避免时,企业可以根据其自身产品的市场定位,市场竞争状态,竞争对手的情况以及市场需求状况,灵活地采取适当的价格竞争策略,比如降低部分商品或者服务的价格,采取分级定价策略,增加售后服务内容,提供超值赠品,提供折扣等等。

案例分析:美国西北航空公司在面对太阳乡村航空公司的挑战时,就采取了部分降价的策略。当时,太阳乡村航空公司准备以超低价的往返机票,用 16 架商用飞机,从西北航空公司手中夺取飞行全美 14 个城市的航线服务。西北航空公司马上对自己的票价作出了局部调整。此外,西北航空公司料定势单力薄的对手除了降低机票价格外,不可能玩出其他新花样,所以还加强了与旅行社的合作。果然不出所料,没多久,西北航空公司就击退了对手。

43 第二节 价格竞争的市场竞争地位

一、价格的适应性

价格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合适与否。名牌产品质量高,信誉好,价格也比同类产品高出许多倍,消费者却认为值,例如一辆奔驰轿车的价格就是比一般普通桑塔纳要高许多倍,反过来如果桑塔纳的价格比奔驰轿车的价格还高,消费者肯定是不会认同的。

商品的价格定位是影响创立名牌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必须慎重决策,既不能因价格过高而让大部分消费者瞠目结舌、望而却步,又不能因标价太低而自降了身份。

二、价格竞争是企业市场竞争的基本形式

价格竞争是企业市场竞争的极端手段。对称为“价格杀手”的乐华集团,在其所进军的每一个领域,几乎毫无例外的选择价格武器,依靠低价格来敲开门槛。在彩电、空调市场,乐华凭此一战成名,成为人见人怕的“敢死队”。可是价格战从长远来看是饮鸩止渴,虽然很快打开了市场,但最终也伤害了自己。

企业需要根据名牌产品的特点制定有效的价格策略,从而达到充分发挥价格策略的优势,扩大市场,提高品牌竞争力的目的。

由于名牌价值的模糊性,使得名牌产品的定价成为许多企业关心的问题。许多企业在名牌产品的定价方面往往有一种误区,认为名牌等于高价,但事实上,名牌只是独具特色的产品,而不一定是价格最高、档次最高的产品。所以名牌产品的定价不能一味追求高价位,而是要根据市场细分和产品定位来定价。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除了考虑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外,价格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价格太高,即使是名牌,也无人问津。当然不可否认,我国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大款”,但这个阶层的整体购买力只占一个很小的份额,绝大多数的消费者仍是普通工薪阶层和知识分子,尽管他们的单个购买力是较小的,但其整体购买力却占整个市场购买力的绝大部分。绝大部分消

44 费者选择商品时将“货真价实”放在首位,因此名贵的产品也只能让消费者闻名牌而生畏,望名牌而却步,敬而远之。其实企业在名牌定位时应紧盯老百姓,让广大消费者消费得起,才能实现名牌战略的目的。那种天方夜谭的价格,如果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就肯定没有市场。 [四] 小结

1、需求价格;

2、价格的适应性;

3、定价的具体策略。

第五章 注重品牌创新

第一节 品牌创新的涵义与种类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20世纪初提出了“创新理论”,首先用于阐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经济周期。熊彼特把创新定义为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企业家实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结合。它包括: 1.引入一种新产品;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3.开辟新市场;

4.获得原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 5.建立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也开始研究并且发展了创新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门施、弗里曼、克拉克等用现代统计方法验证熊彼特的观点,并进一步发展创新理论,被称为“新熊彼特主义”和“泛熊彼特主义”。

一、品牌创新的内涵

45 品牌创新是指品牌寻求自我发展以适应时代变化和科技进步的过程。品牌创新是一种理念创新,是对消费者头脑中的品牌形象进行更新的过程,它并不是对原有旧品牌形象的否定,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扬弃,发觉品牌价值的更新因素。

唯有创新才能保证品牌的经久不衰,一成不变的品牌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

在今天企业竞争中,品牌的竞争已经提升到了最高层面,那么品牌的创新无疑是提升品牌竞争强有力的武器。品牌创新取决于科技进步、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变化。

(1)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导致从产品创新到行业革命等一系列变化,例如信息产业从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到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通讯产业从电话电报到手机出现和普及。

(2)市场竞争会导致品牌执行差异化发展,例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经过多年的竞争发现,品牌生存必须实行差异化策略。

(3)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则会使品牌的认知度下降,导致品牌老化。例如恒基伟业推出的商务通直接瞄准大多数商务人士管理名片和电话号码的需要,打出“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而随着手机功能的拓展和笔记本电脑的普及,人们已经不需要商务通记录,以掌上电脑模式出现的商务通逐渐退出市场。

品牌创新是一个动态过程,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周围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技术更替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自身变化来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换取顾客对于品牌的忠诚度,同时能为公司带来巨额收益,维持公司的利润增长。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与以往缓慢的品牌更新过程相比,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品牌创新还要结合高速的信息传播手段才能迅速达到效果。但可以肯定的说品牌创新已经成为了提高品牌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二、品牌创新的种类

品牌创新可以根据创新方式的不同分为品牌形象创新、品牌定位创新、品牌文化创新、品牌营销创新、产品和技术创新等等。

(一) 品牌形象创新

品牌的形象创新是品牌销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品牌创新最直接的体现,是对消费者视觉冲击、影响最大的方面,也是“瞬间消费”的重要决定因素。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期待的不断变化,企业的品牌形象必须不断完善和升级。品牌的形象创新是品牌创新中能够对消费者发生最直接影响的部分,也是消费者对品牌追随的根本所在。

(二) 品牌的定位创新

品牌的定位创新是指品牌在不同时期内,向其特定的目标消费者进行重新定位的过程。从另一方面来说,品牌定位创新就是从消费心理,市场变化和社会文化角度对品牌定位的调整和修正。

(三)品牌文化创新

企业从创立品牌之初,就不断的将自己的企业文化融入品牌之中,使其在竞争中更显示出独特的性质。现如今品牌文化已经逐渐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品牌文化的创新可以创立企业的价值观,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塑造企业独有的气质等等。

(四)品牌营销创新

46 品牌的营销创新源于不断追求顾客价值的理念。按照传统营销管理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是厂商理论,即企业利润最大化,将厂商利润凌驾于满足消费者之上。传统经济体系中的消费者,只能以购买企业生产的产品的方式,来实现需求的满足,品牌本身的价值没有体现,因为它并不是对每一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的设计。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消费者掌握选择的主动权。他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以低廉的费用,通过某种信息传播渠道同任何一个企业进行双向、全面的信息沟通。消费者不是在企业能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中做出取舍,恰恰相反,企业应该生产经营什么产品,是以消费者的选择为取舍。这就迫使企业必须针对品牌进行营销方式的创新,只有立足于顾客价值这一中心,帮助他们实现其价值追求,企业才能有效地迎合顾客千差万别的需求,最终求得品牌自身的发展。

第二节 技术创新是品牌竞争力的源泉

一、技术创新的定义和分类

(一)技术创新的定义

熊比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将技术创新的概念定义为:技术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的组合包括①引进新产品;②引用新技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对几十年来在技术创新概念和定义上的条件主要观点和表述,缪尔塞(Mueser)在80年代中期做了比较系统的整理分析:即当一件新思想和非连续性的技术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发展到实际和应用程序,就是技术创新。在此基础上,他做了如下定义: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表达了两方面的特殊涵义: (1)活动的非常规性,包括新颖性和非连续性, (2)活动必须获得最后成功实现。

将技术发明所阐明的技术新思想转变成可以投入市场的产品和工艺,在此基础上,通过功能、结构、市场三方面的分析,将技术原理上的可行性转变成为具有一定能够市场占有的可行性,完成这个过程就是技术创新。

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在《国家竞争力》中认为竞争优势的持续力取决于三项重要条件:特殊资源优势、竞争优势的种类与数量、持续的提升与自我改善能力。他指出,竞争优势的持续力就是一种持续的改善与自我提升。“企业要持续竞争上的优势,本身必须成为一个不定向的飞靶,在竞争者赶上旧的优势前发展出新的优势”。熊彼特虽然提出了企业持续创新思想,但并没有提出和使用“企业持续创新”概念。美国的V.K,纳雷安安在《技术战略与创新》一文中认为“持续获得和使用技术(知识、观点和技能)都将成为持续创新组织的中心特征”。

目前绝大多数人对技术创新的认识具有明显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这些混乱的认识基本上可以归结为如下两种极端观点。一种是把技术创新看作纯粹的技术行为。实质上,技术创新在这里被等同于技术的开发。这一观点理论上的危害是将技术创新的一个环节——技术开发——当作技术创新。

另一种观点,将技术创新看作是纯粹的经济行为。相对于技术开发的观点而言,经济行为的观点弥补了不足之处,强调了技术开发中市场的导向作用,强调了技术开发成果在市场中的

47 成功,但是只强调技术创新中的经济行为,不仅存在理论上的缺失,而且会导致实践中的错误取向。

对技术创新的全新理解是:技术创新是一个从产生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这样一系列活动,本质上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过程,它包括技术开发和技术利用这两大环节。由此可以看到,从科技与经济一体化过程来理解技术创新,在理论上吸取了上述两种观点之精华,这一理解应成为实践指导。

(二)技术创新的分类

按照技术创新的时间和效力的不同,可以分为一般性技术创新和持续性技术创新。 一般性技术创新是指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在短时间内实现利润和经济效益。

持续技术创新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不断地推出新的技术创新(含产品、工艺、原料、组织管理和市场等方面的创新)项目,并不断地实现创新经济效益的过程。持续技术创新旨在揭示技术创新本质特征,因此相对于一般的技术创新研究而言,更注重创新的领先性、创新的系统性、创新的制度性、创新的效用性。

二者相比较一般创新性组织特征是具有较少的形式化和集中化,一定强度的创新资源投入,对外开放式的交流模式,对内自由式的环境氛围。而持续的技术创新则是具有独立的创新活动单位,追求长久的技术优势; 基于项目的组织形式,创造更新换代的新产品;新创业部门,引入风险创新机制;产品平台的进一步完善巩固成本和性能优势;新技术+重大投资=重大创新等等的渐进演化过程。

技术创新的持续,是发展目标和发展导向的延续性,保证技术创新过程和阶段的有效的递进,创新动力和机制起关键作用。企业创新应该追求竞争的时效性。不是指一个产品和技术的存续性,而是指产品和技术的持续先进性。阶段性产品和技术的淘汰,也是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技术创新的持续,不是指单个企业一个接一个的循环往复的创新,而是指创新集群下的共同提升,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企业持续技术创新(Enterprises Sustainable Technology Innovation)可视为技术创新的本质要求。持续技术创新即指企业技术创新目标的延续性、创新动力机制的持续性、创新过程的能动性、创新战略的适宜性、创新活动的时效性、核心技术的领先性和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性。持续创新是指高新技术企业以技术或产品为核心,通过制度演进和要素优化,在优化的体系中实施有效技术创新,并适时步入新的螺旋上升通道,实现持续发展的活动过程。 持续技术创新活动同样有这样几个特点: 1.系统性。持续技术创新是一个过程,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某一种单项活动或某一个环节。持续技术创新能力不仅包括技术能力,还包括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工程能力、生产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2.阶段性。持续创新是分阶段的链式过程,初期阶段是思维性的观念创新;中期阶段是实践性的动作创新;后期阶段是产出的绩效阶段。三个阶段依次接力不断推动创新。

3.周期性。创新与经济大周期相伴随,它以科技创造为动力,驱动经济循环中的涨落。持续创新的频度和强度影响经济周期的长度和经济发展的高度。 4.风险性。持续技术创新系统是一个由诸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网络构成的非线性系统,因而技

48 术创新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这表现在:缺乏已知的与事件发生有关的信息;企业经验管理的惯性;在创新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尚不知道的如何解决的技术经济问题;准确地预测和追踪行动的结果是不可能的。此类不确定性就是技术创新的风险。

5.开放性。持续创新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创新成果不局限于在一国一地范围内传播和共享,重点的创新将迅速扩散到全球,许多重大的创新活动及其成果本身就是多国合作、各方协力、联合开发创造的结果。

6.市场性。技术的开发、生成同技术的有效应用与市场紧密联结。持续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来自市场需求的拉动和技术发展的推动,又以市场应用的成功作为项目实现的重要标志。 7.更迭性。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必须把握创新的生命周期,不断淘汰原有的创新、推陈出新。这就使得企业的持续创新具备无穷无尽的更迭性。这种更迭效应对于推进企业持续技术创新有重大意义。

二、驰名品牌对技术创新的依赖

技术创新是一个品牌维系生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尤为重要。纵观国内外知名品牌,无不在不断的技术创新中获得生机和活力。

案例分析:吉利公司自主研发出汽车发动机CVVT技术。这项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在世界汽车发动机行业也处于前沿,被誉为“中国芯”。 这是吉利在汽车核心零部件研发方面一个新的里程碑,也标志着我国汽车核心零部件研发已经与世界接轨。新技术不仅全面提升了国产汽车发动机的各项性能,而且使同类型的发动机成本大大降低,还不到以前国外引进价格的三分之一。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款发动机最大功率可达到103千瓦,升功率为57.2千瓦,这一数字与丰田前不久对外宣布的世界最高水平持平。

2008年1月17日吉利集团在又底特律北美车展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一项长期困扰世界汽车安全行驶的技术难题----车辆高速行驶中突然爆胎的安全控制在中国吉利成功破解。这项技术的运用将彻底化解汽车在高速行驶中突然爆胎所引发的车毁人亡灾难。消息一经发布就在北美车展引起轰动,被当地媒体誉为“中国人成功破解汽车安全技术的‘哥德巴赫猜想’,中国的汽车研发技术给了世界一个惊喜”。据调查统计发现,车辆在高速行驶中突然爆胎而导致的车毁人亡事故被列为高速公路意外事故榜首,占高速公路意外事故死亡人数的49.81% ,为彻底解决这一全球性的汽车安全技术难题,吉利汽车公司于2003年率先提出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吉利这次发布的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技术有效解决了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轮胎气压的实时监测和快速行车制动,使汽车在爆胎后能及时采取制动措施,增大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并在ABS的支持下,使车轮滑移无法产生。制动同时使爆胎车轮对应一侧正常车轮产生的制动力大于或接近爆胎车轮的滚动阻力与制动力之和,有效防止爆胎方向偏航,从而使汽车行驶速度在数秒钟后快速降低,并在尾灯即时发出报警避让信号,彻底化解爆胎风险和由此而带来的碰撞和追尾。中国吉林大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反复试验和分析证明,吉利这项防爆胎技术从技术上讲具有完全的合理性和先进性,这是中国汽车工业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也是世界安全技术的一项重大发明。

从设计生产第一辆汽车至今,吉利控股集团在不到10年时间,凭着一股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在欧美汽车工业霸居天下的大潮中,毅然扛起了民族工业的大旗。

49

二、技术创新对品牌竞争力的作用

技术创新是品牌制胜的法宝。技术创新带来了产品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给品牌赋予科技生命力,可以向顾客展现品牌的特征,同时表现出品牌是否尊重客户利益,并表现出品牌的创新精神和活力,不断更新品牌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

第三节 技术创新的实现

技术创新的时间过程一般包括以下阶段:

第一阶段,是创新思想的形成。创新思想的形成环境主要包括市场环境、企业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

第二阶段,是创新技术的获取。创新技术的获取也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是企业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技术创新活动;

二种是企业与其它部门合作培养,主要是与科研部门、高等院校等合作;

三种是从外部引进。就第三种方式而言,企业引进技术软件和引进硬件的效果和条件也是不相同的。

第三、第四阶段,是企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组织、管理阶段。主要包括企业的人力、物力、资金、技术、信息等基本要素的投入与组织管理。资金的投入与管理,一般来说要把握好几个比例关系:

一是研究与发展费用占企业销售额或利润的比例;

二是在研究与发展费用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各部分的资金比例; 三是引进技术的费用与吸收费用的比例。

第五阶段,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效果展示阶段。企业技术创新的效果可以在经济指标和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能上得到反映,改进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能也常常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在现实中,往往也只有在改进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能方面取得成果后,才能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50

第五篇:2005中国电视媒体竞争报告

谢耘耕

内容摘要: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省级电视台纷纷上星,“央视为主,一家独大”的旧的电视单极格局被打破,逐渐形成央视、省级卫视、省级非卫视频道、城市台和境外电视媒体五足鼎立,多元发展的新格局。本文试图用用大量的统计数据来探讨在多元的中国电视竞争格局中不同层级电视媒体的博弈及其发展趋势,希望给广大电视媒体工作者和研究者一些启迪。

关键词:电视媒体 不同层级 竞争

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2004年在全国84个样本市县基础调查结果,平均每户可以接收频道32.9个,比2003年增加了4个频道;但全国人均收视时间从2003年的179分钟减少到2004年的173分钟,受众市场稳中有降。[1]观众市场容量饱和,标志着电视市场进入收视份额竞争阶段,一个频道收视份额的上升就意味着其他频道收视份额的下降,品牌战和淘汰赛打响。

2005中国电视媒体的竞争进一步升级。国内不同层级电视媒体的竞争悲壮而惨烈,中央电视台在金字塔的顶端,省级卫视在中间,地面台和城市电视台,则构筑在金字塔的底端,大家都想在这种“战国”竞争格局中分得一杯羹,有的求发展,有的只是求生存。各级媒体都绞尽脑汁,纷纷出招,筹划着自己的发展和生存策略。可以说,不同层级电视媒体在中国电视市场的残酷博弈是21世纪中国的一大独特的社会现象。

一、中央台、凤凰、省级卫视:抢夺全国电视市场

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中国电视传播,一直是“央视为主,一家独大”,各省、区、直辖市以及之下的各级地方电视台长期处于相对分割与封闭的状态下,它们在保质保量转播好中央台电视节目的前提下面对本地区的有限数量的观众制作有限数量的自办节目(主要是新闻节目)就已经算是无过即功了。

80年代末,为解决部分偏远地区由于地形复杂电视节目覆盖不到本省区的困难,国家有关部门允许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台的节目通过卫星进行传送。但后来,随着地方有线电视网的崛起和迅速扩大,其他省台很快发现上星在扩大节目影响和广告经营上的好处,纷纷提出上星申请。[2]到1999年我国上星地方电视台有北京电视台一套,上海卫视等31个。

省级电视台纷纷上星,为地方媒体进军全国市场提供了可能。从1989年西藏电视台第一个节目上星,到1999年天津台、海南台最后一批上星,中国省级电视台用了10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地方媒体向全国性媒体的战略转变,开始冲出地方视野,将区域、全国甚至全球作为了自己拓展市场的目标地,成为挑战央视的新生力量。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电视市场对境外媒体的陆续开放,中国电视媒体还要面对境外电视的冲击。截止到2004年底,经中国政府批准可以进入三星级以上酒店和涉外小区的境外卫星电视频道达到31个。2003年,境外卫星电视在我国的发展相当迅速,全国市场占有比上年扩大了2.4倍,目前其所占全国收视市场份额为0.7%。

电视剧、新闻、专题、综艺、电影、体育等六大类节目是中国电视观众收看最多的电视节目,2004年这六大类节目合计市场份额超过了74%。其中,电视剧占有36.28%,依然是最大的一块收视蛋糕。中央台在全国电视收视市场上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在各地域收视市场上,当地省市电视台占在绝对优势。如上海电视收视市场,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所属各频道在各类节目市场竞争中优势明显。中央台除了在教学(72.1%)、电影频道(58.2%)上具有竞争优势,在体育节目(47.6%)上和上海本地台稍能抗衡外,在其他类型节目上的竞争都要明显弱于上海本地台。上海市场72.4%新闻/时事节目的收视份额、61.8%的综艺节目收视份额在在上海本地台手中。外省卫视等其他频道在上海市场上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力。[3]

2004年不同节目类型各频道全国电视收视市场竞争状况(表一)

数据来源: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

下面我们就用一些统计数据来探讨中央台、境外电视、省级卫视在新闻、电视剧、综艺、体育等主要节目市场和广告经营方面的竞争情况。

1、新闻

在20世纪末,中国电视节目的竞争是以省市电视台对央视的综艺娱乐节目冲击为开始的,近年来电视的竞争逐渐由以往的电视剧的比拼转变为电视新闻的较量。

央视作为国内几乎是唯一的国家级电视媒体,具有遍布全国甚至全球的记者网络,而且拥有与世界各主要电视机构建立的新闻交换机制和两个国际频道的资源优势,同时作为政府的喉舌,许多重大的国家政策和权威消息的发布首选央视,相当于独家享有诸多重大新闻事件的第一手报道机会。如“神六”发射的电视直播权由央视一家独享。央视“神六”发射全程独家直播优势吸引超过5亿观众的同时,广告的收入5个多亿。央视广告部直播“神六”的套播广告价格分别为5秒146万元、15秒266万元和30秒532万元。

过去,在中央台新闻节目的绝对优势下,地方台的新闻节目一直处境艰难。2002年元旦,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直播60分钟的栏目定位于“民生的内容、民生的习尚、平民的视角”。这类新闻,央视不可能详尽报道,但它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而且在报道角度与报道手法等方面更符合地方观众的口味。经过两年历练,栏目从内容到形式逐步成熟完善,2004年广告以1.088亿元的价格被买断而成为国内身价不菲的电视新闻栏目。

《南京零距离》的成功给许多地方台以启示。近年来,“新闻立台”逐渐成为全国众多地方电视台的一项发展战略,各家电视台都加大了新闻节目的投入,许多省市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收视率超过央视新闻节目,成为广告创收的重要平台,改变了电视新闻“央视为主,一家独大”的局面。以安徽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为例,2003年6月该频道18:30-19:30时段的平均收视率不到1%,中央电视台这个时段的平均收视率基本在15%以上;2003年7月经济生活频道在18:30-19:30推出《第一时间》节目,在合肥的平均收视率达到26%,年广告收入突破5000万元人民币,而中央电视台在合肥的平均收视率则下降到8%左右。[4]在上海电视市场,上海本地电视台不断加强新闻节目,抢占了当地72.4%新闻/时事节目的收视份额,中央台只占有22.9%的收视份额。如今在许多城市,电视人可以自豪地说:地方电视台已经不再是单靠电视剧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了,新闻节目可以取得超过电视剧和娱乐节目的收视效果。新闻节目不再是赔钱的买卖,而是能赚钱的节目。

与此同时, 地方卫视也开始了跨区域挺进,在电视新闻方面作一些探索。2003年10月23日晚6点,原来的上海卫视得到批准,开始改变呼号,以上海东方卫视全新开播。东方卫视每天17档新闻,7个小时新闻播出量,不仅对上海的新闻,全国的新闻、国际新闻也全力拼抢。短短两年间,东方卫视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新闻直播和深度报道相结合―显示出不少可圈可点之处。从开播之初发展至今,东方卫视力求在各个大事件中都做到“我在场”,就是这样一次次的大事件的直播报道才使得东方卫视能在短时间里名声大震。

近几年,随着我国电视市场对境外媒体的陆续开放,央视新闻不仅要面对国内电视媒体的竞争,还要面对境外电视的挑战。

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的几个小时内,香港的凤凰卫视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惟一信息来源。国家电视台CCTV只在袭击之后做了简报,直到午夜之前没有提供任何其他的信息。而另一方面,只有5年历史的凤凰则对此进行了36小时的重大事件直播和连续报道。所有中国人都在寻找能够看到凤凰电视节目的朋友,许多大学生把他们的储蓄拿出来到宾馆租房间,因为这样他们可以看到全面的报道。

凤凰卫视自从抢得了全程直播"9.11"事件的先机后,频频在国际重大新闻事件报道方面得手,并形成了凤凰卫视最大的卖点和竞争优势,他们以独具风格的新闻及时报道,吸引了大批观众,在国内的观众中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和深刻的印象,成功培养了内地观众“有大事,看凤凰”的收视心理,这也是“9·11”事件后许多内地观众喜欢收看凤凰卫视的原因。央视在国际重大新闻报道上的疲软和缺席,给凤凰卫视争夺内地观众提供了可乘之机。

没有竞争对手并不是件好事,没有危机感就不会有发展的动力,正是有了凤凰卫视这个强大的威胁者,一向安枕无忧、坐享天下的央视终于有了危机感,加快了新闻改革步伐。2003年五月一日央视正式开播新闻频道。从开播到现在,新闻频道展现了自己的特色。比如,加大了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力度,中央电视台2002年全年直播的新闻时间为60小时,而新闻频道在一年中大大小小的现场直播报道累计达到了700个小时。但是许多观众仍感觉新闻频道像是一个“超长版的新闻联播”。央视新闻频道除了24小时滚动的《整点新闻》之外,其它时间都是靠栏目来支撑。突发新闻的处理没有得到强调和重视。比如2004年9月1日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发生的恐怖事件,凤凰资讯台立即进行现场直播,随后又制定出一系列的跟踪报道安排。当天央视的新闻频道也搞了一个直播,内容是一艘轮船的下水仪式。再比如,2004年夏天北京的那场大雨,多家媒体大篇幅作了报道。新闻频道没有及时直播,更不用说现场直播。CNN靠的是对伊拉克战争的大量现场直播打出天下的,凤凰卫视咨询台也是靠对突发新闻的及时报道赢得观众的。可以说,“新闻”频道最大的特点是对突发新闻事件的迅速报道。没有这个,“新闻”频道名不副实。 [5]

凤凰卫视的存在改变了中国电视的格局,但凤凰卫视在大陆成功的惟一前提是大陆官方对它网开一面,使它有更宽松的新闻政策,凤凰面临的最大危机是大陆新闻改革的加快,大陆新闻放开一步,凤凰卫视的先天优势就缩减一分。

由于我国政策上限制像CNN、BBC等国外电视新闻媒体的节目在大陆落地。所以,在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水平上,大陆观众没有机会来比较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与国外电视新闻媒体之间的差距。但是,实力尚属薄弱的凤凰卫视的电视新闻节目已经令内地电视台感到岌岌可危,更不要说CNN、BBC、FOX那些航空母舰型的电视新闻媒体了。

从境外频道首先落地的传媒特区广东市场的电视格局,我们可以看到本地频道在境外频道的冲击之下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一旦境外电视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国内电视媒体唯一可守的资源就是新闻,唯一可用的策略就是本土化。广东电视珠江频道《630新闻》是广东省新闻资讯节目中收视率最高的电视栏目,《630新闻》收视持续走高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第一时间报道的南粤新闻内容是任何境外频道都没有的。

2004年1O月,南方传媒集团在全省收视市场份额首次超过了香港无线和亚视两台,第一次位居全省境内外所有频道排名首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目前,广州地区的电视收视市场,目前基本上是内地频道与境外频道各占半壁江山。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境外频道只有屈指可数的七八个,而内地频道却是铺天盖地的40多个。

我们认为,在新闻领域,央视新闻的垄断地位将逐步被消解,省市电视台将有更大的表现空间。

(1)、地方台新闻优势凸显,将会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地域、地区的新闻方面,地方台不仅仅拥有信息渠道、发现制作上的快捷性与便利性,而且在报道角度与报道手法等方面更符合地方观众的口味。这种地理和心理的接近性,让一批栏目脱颖而出,吸引大批观众的目光,收视率大幅上升,与那些靠新闻事实的重要性和显著性吸引观众的节目相比毫不逊色。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电视新闻情况也印证了电视新闻的这一趋势。 1997年哈佛大学的一个调查发现,20世纪70年代美国电视网的国际新闻占新闻报道的45%,但到1995年仅占13.5%,下降了70%。[6]专家认为,这种趋势同社区在人们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关。省级非卫星频道和城市台在节目题材与视角的选择方面,与自身直接服务的对象更为贴近,可以实现气息相通,并有更多机会让观众直接参与节目制作,在许多城市,一个热线电话“就能把记者召到身边”,也能很快地把观众请到演播现场,谈论老百姓的话题。这种地理和心理的接近性,让一批栏目脱颖而出。2001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广告额只有0.28亿元,2002年元旦,城市频道推出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开播第2周就进入AC尼尔森南京地区电视排行榜。2003年7月,《南京零距离》平均收视率为8.3%,最高点收视率达到惊人的17.7%。2004年和2005年,《南京零距离》的广告拍卖价格都在一亿元以上。这些优势都是中央台以及各省上星台所不可替代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方台新闻将会更加成熟,将在收视市场上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2)、中央台在国际新闻方面缺少独家产品,容易受到境外频道和地方台的冲击。

目前,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是由美国等西方国家垄断。西方50家媒体跨国公司占据了世界95%的传媒市场,其中,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国内电视媒体严重依赖于西方的信息源。无论是出身央视CCTV还是凤凰卫视,其国际新闻节目的信息来源大多是西方的通讯社、电视台,没有多少独家产品。

虽然由于政策原因,境外频道在并不完全开放的中国电视媒体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性;但央视并不能就此安枕无忧。近几年,上海、北京、广东等地的电视台都加强了国际新闻节目,而且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如广东电视珠江频道《630新闻》每年花费百万获取最新国际新闻,国际新闻成为《630新闻》节目一大特色。成为广东省新闻资讯节目中收视率最高的电视栏目。东方卫视《环球新闻站》2003年开播后,邀请前中国驻法国大使吴建民等著名外交人士、国际问题专家担任特约评论员,一些重大的国际新闻都做了连线,有的还派出了记者。在国外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在东方卫视每年要向CNN提供一百多条时长超过两分钟的英语新闻节目,在CNN每年进行的优秀新闻节目评奖中,东方卫视都有节目上榜。德国和新加坡的一些媒体,也正在抓紧和东方卫视洽谈节目输出事宜。

中央电视台要摆脱这种尴尬,就必须建立独自的国际新闻信息采集系统,只有在信息源上“先声夺人”,才能真正确立媒体地位。如同半岛电视台一样,有独家的新闻、独家的画面,才会在新闻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3)、新华社加强音像业务,将动摇央视在国内重大新闻报道上的垄断地位。

目前由于没有专门的音像通讯社提供全面的国内新闻,中央台在国内重大新闻报道还居于垄断地位。城市台只能在新闻节目插播几条从中央台收录的重要新闻,或者干脆放弃国内、国际新闻,专做本地新闻。所以很长时间中央台新闻能够“一家独大”。

目前在海外,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已经成为各大通讯社中影响最大、市场前景最令人看好的业务之一。世界五大通讯社都设有专门机构,来采制声像电视新闻,以供电台和电视台使用,有的通讯社还同广播电视公司合作建立电视新闻社,共同采访制作声像新闻。

中国新华社具有国家通讯社的权威,有近10000名工作人员,触角是最广泛的。1993年,新华社设立音像中心,为各级电视台和广大音像制品订户提供新闻、专题类节目。目前,新华社建立起了功能强大、数据存储量巨大的多媒体数据库;在数据库中,仅音视频(电视)资料即超过1万小时。目前,新华社音像新闻编辑部力量还很薄弱,但实力不容低估,一旦国家政策有所突破,新华社能为各地方电视台提供较全面的国内、国际的音像新闻,城市台新闻的竞争力将大大增强,央视新闻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2、电视剧

电视剧拥有最多、最稳定的观众。继2003年5月后,中央电视台于2004年9月再次对一套节目进行较大版面调整,“剧场化”仍然是中央电视台调整的主要方向。2005年5月,中央电视台八套将晚间黄金剧场扩充为三集连播,上午剧场扩充为六集连播,使得许多大剧、精品剧等优质电视剧资源在往央视集中。根据CSM的统计,2004年,全国电视剧单集收视率排名前15位电视剧全部是央视播出的。7月20日,在上海举行的“央视八套改版说明会”上,中央电视台影视部主任汪国辉就曾透露,2006年央视将不惜高价购入高品质电视剧,买断其独播权。而仅此一项购买独播剧的支出,央视将至少超支2亿元人民币。[7]但回报却更为惊人。随着《汉武大帝》《大宋提刑官》《亮剑》《京华烟云》等大戏连续播出,今年央视一套的“黄金剧场”收视份额增长了两成以上。11月底,央视出卖2006年“电视剧特约剧场”的一年冠名权,轻松揽得1.88亿元巨款。

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2006年中央电视台不再将优秀剧集二轮播放权卖给地方台,所以今后央视高收视率的剧集都很难在地方台看到重播。央视凭着财大气粗,许多优秀剧目都被其“收归”,现在不再发放二轮播放权,在目前优秀剧目稀缺的情况下,地方台更是卖少见少。因此,现在出现为了争夺一部优秀剧集,电视台开始“拼价”的现象。为了争夺刘烨的《血色浪漫》卫视播放权,安徽卫视和江西卫视就“杠”上了,两家电视台互相攀比开价,最终安徽卫视夺下《血色浪漫》,价格也被炒到14万元一集,比一般的6万元一集高出不少。对于这种现象,资深的电视人认为,电视台抢“独播剧”是好事,但是为了一部电视剧盲目开价很有可能让整个电视剧行情产生泡沫,最终会让电视剧购买价格越炒越高。[8]

面对央视八套海外剧场在全国的红火,湖南卫视花费约800万元买下《大长今》内地独家播映权和内地市场音像发行权。其中创维得到独家冠名权,费用为660万元,仅此一单就基本收回了购买独家播出权的成本。另一方面《大长今》其他插片广告的收益在3000万元左右。因为播出时间与央视八套海外剧场一模一样,等于说是从央视口中硬生生地挖走了一部分观众。

2005年底,浙江卫视重拳出击,独家买断《雪山飞狐》《芙蓉花开》《车神》《地下铁》《深情密码》《屋顶上的绿宝石》《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7部连续剧,借助电视剧打造好的收视平台。王晶即将开拍的《雪山飞狐》,浙江卫视创纪录以每集85万元、总价3400万元的价格购得其首家播映权。这也是第一部将首播权卖给上星电视台的电视剧。据悉,浙江卫视接下来还要花巨资购买张纪中制作的《鹿鼎记》和广东强视制作的《楚留香》,欲以“武侠剧”为突破口叫板央视。

浙江卫视还同时推出是“4+1”联合购片模式,加强竞争实力。除了自身外,浙江卫视还将联合三家卫视以及上海文广一起购买电视剧,这样5家电视台同时拥有了全国首播权。“4+1”模式,“1”固定就是上海文广,所以文广同时拥有了全国首播权,以后在此模式下购买的新剧,上海观众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

浙江卫视推出“4+1”购剧模式,对一直靠花重金买剧的安徽卫视而言无疑是釜底抽薪。之前,同样的剧,浙江卫视一集五万元购买,安徽卫视仅需两三万,随着市场份额的扩大,它的购剧价格并没随之提高。“4+1”将化解安徽卫视5个亿的广告优势。

央视和湖南台、浙江台推出的“独播剧”制度,实则是一种“强者恒强、强者通吃”的制度。使得许多原本缺金少银的地方卫视频道得以生存和壮大的空间越来越小。倘若“独播剧”发展下去,许多原本缺金少银的地方卫视频道将失去大量忠实观众、收视率大幅萎缩,地方电视频道得以生存和壮大的可能性甚微。[9]

3、娱乐节目

娱乐节目曾经是省级卫视与央视进行竞争的重要阵地,省级卫视一度凭借娱乐节目在收视份额上异军突起。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两张周末娱乐牌的打出,使湖南卫视迅速抢占了周末娱乐节目的制高点。2003年,湖南卫视更名为“中国湖南卫视”,更是彰显了其打造全国性频道的决心。

1998年底,央视开始进行“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改革,使中央电视台频道发展从“跑马圈地”转向了“精耕细作”。各个频道相应推出的一系列改版举措,直接推动了中央电视台电视娱乐节目的创新和发展。2004年,中央台在综艺节目的收视份额由43.7%上升到49%,上升5.3%。省台44.4%下降到38.5%,下降5.9%。在这一变局中,中央电视台的高端优势进一步得以凸显。

但时间到了2005年,中央电视台的诸多娱乐王牌开始进入审美疲劳期,新创节目的影响力未形成,“超女”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突然杀出,使中国电视娱乐再次面临洗牌。

2004年,湖南卫视首次推出《超级女声》,反响强烈。2005年《超级女声》影响迅速扩大,报名人数飚升到了12万。在湖南卫视公布的广告价格单看,今年《超级女声》总决赛的报价更高达每15秒11.25万,而央视一套的3月报价,最贵的电视剧贴片的15秒价也只有11万。至于短信方面的提成收入,更是不可小觑。在《超级女声》面前,央视的一些同类真人秀节目如《梦想中国》等也相对黯然失色。2005年11月18日,“梦想中国”的冠名商青岛啤酒与湖南卫视签署了未来三年的战略合作协议。这一幕是在湖南卫视北京2006年广告招商会上出现的。青啤的决定无疑让前不久大打口水战的“梦想中国”与“超级女声”出现了戏剧性的结果,也真正让CCTV这个中国“广告霸主”意识到,它与地方媒体的真正PK赛已经拉开战幕。

2005年7月14日,东方卫视推出《创智赢家——全国青年创业精英大赛》,这是中国第一档采用现场直播的才智创业真人秀节目。被业内评价为“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财经真人秀”。和此前风靡一时的娱乐真人秀节目《超级女声》相似,《创智赢家》也以“海选”和“PK”为噱头,吸引电视观众眼球。经过为期三个月共13个环节的考验,23岁的天津青年陈曦终于战胜了来自四川的选手彭震,赢得了百万风险创业资金。陈曦说,他将用这笔风险投资开发手机游戏和其他移动通讯增值服务业务。

娱乐节目的制作成本越来越高,制作难度越来越大,有的周播的娱乐节目的年制作费都高达2000万元。这种“竞争成本的升级”,真正有实力在全国平台上玩下去的省级卫视并不多。我个人认为,未来的电视娱乐资源将越来越集中。在理论上,拥有行业垄断地位的央视、以娱乐为主打的湖南卫视,以及背靠180亿本地广告市场的上海东方卫视,将最有可能成为一段时期内全国电视娱乐市场上的固定角色。

4、体育节目

在体育节目竞争上,多年来人们习惯于收看中央电视台直播体育大赛的情形现在逐渐改变了。2003年,由于在转播价格上与中国足协出现分歧,央视在和东方卫视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失去了中超联赛的转播权,这是央视第一次无法转播国内顶级赛事。接着,CBA联赛,以及东亚四强赛的转播权先后被地方电视联盟夺走。

目前在体育赛事转播方面,央视有三大对手:ESPN、东方卫视、广东卫视。ESPN的最大优势是,他们拥有英超和冠军杯在亚洲地区的版权,虽然不能直接面向中国内地转播,但ESPN通过把自己的节目卖给内地各地方有线电视台的方式,让自己的节目进入到中国市场。由于央视只有德甲、意甲、西甲的转播权,ESPN给内地观众带来的英超和冠军杯。英超是1997年进入中国的,冠军杯还要晚两年。英超最早在国内只有北京、广东和上海三个地方有转播,现在全国已经有20多个城市的有线电视台购买了ESPN的英超和冠军杯节目。央视索福瑞(CSM)的调查表明,英超联赛在中国包括广州、深圳、上海以及四川等十几个电视台所有的体育节目中平均收视率都排在第一位,对央视国际足球的转播形成强大冲击。

5、广告经营

从目前来看,电视广告收入已经成为各电视台的主要经济来源,即使在多种经营比较发达的电视台,广告收入在全部经营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高达90%以上(个别广播影视集团的总体经营收入比例有例外)。各级电视台的发展颇不均衡,中国广告协会电视委员会统计,2004年全国电视广告收入291.5亿元,其中,中央电视台广告收入80.03亿,占有27.4%的份额;上海文广新闻集团广告收入24.45亿元,占有8.38%的份额;北京电视台广告收入15.4亿元,占有5.28%的份额,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广告收入12亿元,占有4.11%的份额。有的电视台广告收入只有几

十、百把万元。

近年来,在地方电视台和境外电视的冲击下,央视广告营业额在全国电视广告营业额中的比例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基本维持在1/3与1/4之间,其绝对值依然远远高于任何单家的省级卫视,成为中国电视业的巨无霸。在11月18日落棰的2006年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上,仅仅是中央一套的时段和资源,就拍出58.69亿。

央视广告营业额在全国电视广告营业额中的比例(表三)

2004年省级卫视新增的广告投放量中的60%都集中在了全国排名前五位的卫视台,2005年上半年,省级卫视总体刊例广告量(不计折扣)平均上涨12.6%,其中16家在平均线以上,而另有14家处于明显的下滑状态。

2005年上半年省级卫视的广告投放和播出量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与去年同期相比,2005年上半年,省级卫视总体刊例广告量(不计折扣)平均上涨12.6%,其中16家在平均线以上,而另有14家处于明显的下滑状态。去年省级卫视新增的广告投放量中的60%都集中在了全国排名前五位的卫视台,今年这一趋势会更加明显。2005年,湖南卫视的广告收入超过6亿元。根据湖南广电集团给湖南卫视定下的指标是,每年的广告收入增长幅度不低于15%。故据此粗略计算,湖南卫视2006年的广告收入指标为7亿元左右。而某些排名靠后的省级卫视台全年的广告收入甚至只能达到几百、千把万的水平。[12]

面对地方卫视崛起,央视开始变革。从今年春节过后,央视在频道改版、名牌栏目建设与维护、战略资源掌控、重大节目与特别节目组织策划等方面加大力度,加快了频道结构的合理化以及栏目的推陈出新和优胜劣汰。并在今年年中开始进行了自身品牌形象的对外投放,在《商业周刊》(中国版与亚洲版)中首次出现了央视的形象广告,央视还委托奥美广告为其设计CI。在2006年招标说明会上,央视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广告口号更改为“相信品牌的力量”,该广告口号的相关广告最近正在全国主流媒体大幅刊登,也在诸如机场候机大厅这样的商务人士聚集区大量投放。[13]

2005年11月18日,央视黄金时段广告招标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拉开帷幕;11月19日,湖南卫视的广告招商会在北京天伦王朝饭店也粉墨登场;而同一天安徽卫视也在北京的五洲大酒店进行广告招标。贴身的竞争有些“肉搏”的味道。

二、省级非卫星频道和城市台:博弈区域电视市场

1、省台非上星频道

在省级电视台的频道布局中,卫视一般是"旗舰",市场既有省内也有省外,而其他频道则以本省受众为核心群体。在我国,一般一个省份都有5-8个非上星频道,总共约有200来个。值得注意的是,在许多国家的电视市场上,原则上是没有或少有省域频道的,都是以全国频道和城市频道为主体。中国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形成了大量的省级频道,在上一轮的竞争中,绝大多数省域频道都有良好的发展,在本地区形成了强势地位。然而,在许多省份,城市台特别是省会城市电视台与省级频道的市场争夺是极其激烈的。在前面的中国电视广告市场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少省会城市电视台的广告收入只比省台少一半左右。

省级非卫星频道上有央视和省级卫视的挤压,下面临着地方城市台的威胁,多年来就在这种两头受迫的境地中寻求生存空间。要突破这种尴尬境地,省级非卫星频道的竞争策略主要有二:

一、有实力的省级非卫星频道力求争夺最大的覆盖率,做强做大,争夺本省市场,占领卫星频道向外拓展而忽视的本地市场。如湖南经视、都市、娱乐生活等其他几个频道在湖南的影响力不亚于湖南卫视;

二、争夺最佳的有价值的受众群体资源,这也是省级台着力城市频道的动机。目前来看,大多数省级非卫星频道走的是第二种竞争路线,走“强势城市台”的再版,争夺省会城市以及本省经济重点城市。

2、城市电视台频道

中国目前有666个城市,有2000余个城市频道。相对于省级非卫星频道不大不小的尴尬地位,城市台作为中国电视网中覆盖面积最小的一级电视媒体,其优势在于拥有本土化资源优势,以地缘上、心理上的接近性赢得本土观众,瓜分全国性电视媒体的地方市场。

城市台在引进节目和自制节目方面均拥有独特的资源,一是拥有电视剧首播的先发优势,大部分电视剧通常遵循“先地方后中央”的交易、发行模式,无形中为城市台创造了巨大先机。二是拥有当地新闻的“地缘性”优势,城市台以本地新闻为主,靠近受众的信息消费习惯,共同的地域空间为这类节目型态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和中央台、省级台高昂的广告价格相比,城市台广告成本低廉,每秒广告花费仅150元左右。一定意义上说,只要占领了主要城市,也就基本上占领了该省的核心市场。因此,企业一般都针对单个城市进行精耕细作,“质优价廉”的城市台反而成为广告商投放广告的首选媒体,赢得了大量的广告预算。据中国广告协会电视委员会统计,2004年中国广告经营额超过2亿的省会城台有六家。

2004年省会台广告收入排名表(表七)[14]

省台收入与省会台收入比较图(表八)[15]

3、省市电视台之间的博弈

省级非上星频道和市县级频道的电视剧总量较为接近,播出比重逐年增加,在20%-30%之间;收视比重几乎达到其节目总收视量的一半。许多省级非上星频道和市县级电视台不仅众多的综合性频道进行着“剧场化”的改版,而且将越来越多的频道直接改设为电视剧或影视专业频道。在这些新设的专业频道当中,多数都获得了显著的成功。某省级电视剧频道在2004年一经推出,不到一年便在省会城市晋级为第一频道,并从央视一套、省卫视、省第一频道和省会台主频道手中稳定地划分掉比例可观的收视份额。[16]

在娱乐节目市场,许多省市非上星频道办的娱乐节目在当地都占据优势地位。2005年上半年上海市场综艺栏目排名(不含晚会)排名前10的节目中,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所属频道就占了九席,中央台仅占一席。

2005年上半年上海综艺栏目排名(CSM)[17] (不含晚会)

排名前10的节目中文艺频道占了七席

由于娱乐节目需要强大的资金投入。省级地面台、城市台由于受覆盖面的局限和制作成本的相对巨大,使节目的投入产出不成比例。比如同样一台演唱会,其制作成本大同小异,但在中央台或省级卫视播出和在城市台播出,其得到的广告效益和经济回收却有天壤之别。

许多城市台自制娱乐节目每期节目的综合费用都要几万元,而相类似的节目引进只需几千元,并且节目质量和收视率远不如人家。所以,目前大部分城市电视台除了新闻、新闻专题外,其他节目(包括生活类栏目、娱乐类栏目、电视剧等)都是购买或交换的。

在新闻节目方面,省级非上星频道、城市台虽然没有实力参与重大新闻较量的游戏,但是他们也不甘落后,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新闻道路。

近两年“民生大战”在江苏电视荧屏上可谓是进行得如火如荼。在南京市晚间18:00-20:30这个时段,南京电视媒体出现7档自制新闻栏目。江苏电视台有《星网传播》、《南京零距离》、《江苏新时空》;南京电视台有《直播60分》、《南京新闻》、《社会大广角》;本省的上星频道也不甘寂寞掺和到这场本地新闻之争中来,江苏卫视也开办民生新闻品牌栏目《1860新闻眼》。

2004年江苏省新闻类节目收视市场和全国新闻类节目收视市场相比,中央级频道和省级频道市场份额都有所增加,市级频道等其他频道的市场份额缩小,省级频道的市场份额达到38.2%,比全国市场高出6.4个百分点。n民生新闻在地方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省、市台之间的新闻大战以及背后隐藏的两者的经营利益纠葛,这种矛盾在江苏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n2004年3月8日,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地有线网络统一停播江苏省收视率最高的江苏城市频道和江苏综艺频道,而把两个频道纳入数字电视信号,取而代之的是央视的

9、

10、11收视率不高的三个频道。

省台在资源实力、政策体制方面普遍优于城市台。就政策体制上来说,省台做地方新闻更具优势,所受的政策限制小。省台属于省委宣传部领导,不受制于地方领导,这样更容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监督的力度更大。

在地方新闻类节目收视市场的博弈中,省级台与市级台的较量究竟鹿死谁手,我的看法最终取决于各台的新闻理念和实力。

与南京市级频道在南京市新闻节目收视市场的略显失意有所不同,2004年杭州市级频道在杭州市新闻类节目收视市场中有不俗的表现,可以说杭州市级频道的“春风得意”也是托了民生类新闻的福杭州市台的两档民生类新闻栏目。《阿六头说新闻》(西湖明珠频道)和《我和你说》(生活频道),开播不久就在杭城创下了当地的收视新高。

《阿六头说新闻》是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2004年元旦开办的本地新闻栏目,栏目不仅在形式上用杭州话方言播报新闻,得到本地观众青睐,而且新闻内容的选择上尽量贴近老百姓的生活,贴近他们的情感,开播不久就深受好评。2004年,《阿六头说新闻》的时段贡献达到11.8%,对于日播节目16个小时的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这档不足20分钟的新闻栏目已经形成了品牌拉动效应。

2004年杭州市 电视新闻类节目收视率排名前10位(表九)[18]

在央视和省级卫视以及省级地面台三座大山的压迫下,一些城市台也开始推出应对策略。如深圳电视台的新闻综合频道改为深圳卫视,成为全国第一家上星的副省级电视台综合频道,据说广州电视台、厦门、大连电视台也在积极筹备上星播出事宜。,目前全国有15个副省级城市,在未来一两年再增加几家副省级城市上星频道,应该是很有可能的事。

三、中国电视发展趋势

1、整合为上。我国目前电视体制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20世纪80年代初确立的“四级办电视”的政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虽有利于电视的普及,但已经潜伏了“散”与“滥”的危机。1980年,全国仅有无线电视台38座,1985年为202座,1988年达422座;截至1994年,经原广播电影电视部正式批准建立的县级以上无线电视台982家,有线电视台为1202家,经国家教委和各地教育部门正式批准建立的教育电视台有941家。也就是说,得到“官方”正式承认而建立的电视台已经有3125家(这还不包括各地未经批准而私自建立和筹备建立的数以万计的有线电视台、站)。这一数字,超过美国一倍,是日本的25倍,是英国的260倍;超过了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和巴基斯坦等11个电视产业大国的总和(2606座)。[19]1996年国办发出37号文件《关于加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业管理的通知》),提出“由于规模数量增长过快,重复建设,人员素质和管理工作跟不上,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影响了精神产品质量。”为落实37号文件精神,原广播电影电视部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开始治散治滥,此后,电台、电视台的数量开始逐渐减少。尽管如此,中国电台电视台的数量仍然居世界前列。根据《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04年)》的统计,截止2003年底,全国共有电视台363座,承载着2,165套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其中国家级电视台有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每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每个地级或以上城市基本都有至少一座电视台。除此之外,全国还有51,517座发射台和转播台,只承担播出功能,没有自办频道的许可和能力。在上星电视方面,除了中央台的12套节目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的2套节目上星外,我国大陆所有的省、自治区或直辖市都有一套节目上星,内蒙古、西藏和新疆的上星节目还不止一套。。

电视是一个高投入、高消耗、高产出的产业,建立一家电视台并维持其运转,除各种正常办公开销外,节目制作费、卫星租用费。微波传送费、设备购买维护费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广播电视一向被称为高技术、重装备、高投入、高消耗的事业,不但基础设施(包含技术装备)耗资甚巨,维持日常的运行也需消耗大量的资金。比如上海教育台创办时,注入资金5000万元,之后每年还要投入2500万元才能维持正常运转。浙江绍兴市建设的广播电视大楼投资7000多万元;浙江萧山市建设的广播电视大楼亦投资5000万元。[20]除去中央电视台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电视台,很多电视台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资金短缺问题。既没有足够的节目自制能力,又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购买节目,很多电视台节目播出的时间很短,也就是说,大量的频率资源处于实际闲置状态。

相当多的电视台的频道和节目都存在着专业化不专、定位不准确或相互重叠相互“越位”的现象有人曾经利用遥控器搜索,发现在1999年春节前后,全国竟有15个省级卫视台同时播放电视连续剧《绍兴师爷》,18个卫视台同时播放系列电视剧《天龙八部》,造成了对卫星频道资源的极大浪费。从各地的情况来看,中央电视台和发达省市电视台的日子好过一些,大量的地、县电视台甚至西部的部分省级电视台基本上没法正常维持生存。

中国的电视正在重复20年前中国工业小型、分散的老路,残酷的竞争洗牌成为必然。近几年,中国电视媒体的总体形态已经逐渐从“行政布局”主导过渡到“市场格局”主导。

从全国来看,省级卫视已成为挑战央视的新生力量;从各地来看,省级卫视纷纷在各城市落地,对落地城市的广告市场的蚕食和收视份额瓜分已经显现,如湖南卫视在武汉、重庆等中部地区收视率已在赶超当地频道。央视和外省卫视对本地市场的冲击,已引起各地方电视台的重视。由于央视是国家台,地方有线网不得不转,而外省卫视则没有央视的政策优势。地方电视台对付外省强势卫视一般采取以下三种办法:一是拒绝对方落地;二是对已经入网的卫视,通过掐播广告,实现盈利,避免该频道对本地广告市场的冲击(广州、深圳电视台掐播香港电视的广告就属此类);三是抬高入网落地的门槛,把对方从本地网络中“清除”出去。[21]

2004年,杭州、宁波、泉州、成都等地的有线电视网络先后进行省级卫视落地权拍卖。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重点城市的落地费用在2005年已经飙升至200万元及以上,西部相对偏远地区的省会城市落地费用也在100万上下。一个省级卫视要保证在全国重要城市的有效覆盖,每年必须付出5千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成本,并且这个成本还在逐年增加。依照目前电视节目制作成本,要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卫视频道,除落地费以外,还要在黄金时段电视剧购买和自办栏目等方面投入一亿五千万,这样广告投入达到两个亿才能实现收支平衡。而2003年,全国卫视单频道广告收入愈两亿的卫视只有北京、山东、广东、湖南、安徽、浙江、黑龙江、江苏、辽宁9家。所以有专家认为,根据现有态势和实力比较,未来中国电视市场上只会剩下大约五家全国性省级卫视频道。一些资金相对匮乏的卫视无疑将在这场竞争中面对更大的挑战,甚至有可能退回到地方电视台的地步。

在这种转型中,“中央-省-市”三级电视布局的主导地位,将逐渐为“全国-区域-地方”三级市场格局所取代。一些卫星频道逐渐“晋级”到全国性频道行列,另外一些卫星频道则逐渐成为“区域性频道”,其中包括未来可能以某种形式上星的副省级城市,而另外一些电视媒体,则逐步被市场定位为地方性媒体。[22]

在激烈的的市场竞争中,各家电视媒体稍有懈怠,便会失去受众,失去广告。这对于在经济上几乎完全依赖广告收入的电视台,结果就是在惨烈的竞争中艰难度日。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任何媒体都有被淘汰的可能。然而“淘汰”并不表示这个电视台不存在了,因为它还要承担宣传任务,只是在市场上它已经无足轻重了。

2、独家为王。现有各层级电视台要想在这种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首先是发掘自身的优势。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以此来确立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因为找到自己的优势,远远比找到对手的劣势更加重要。找到优势意味着找到了生存的硬道理,找到了超越同质化竞争道路。而对手的劣势,只是为我们的优势构筑充分的理由。

份额竞争时代电视媒体间竞争实质就是资源战。各电视媒体应认清自身在全国竞争格局中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通过对频道特色化的改造,来强化频道特色,发挥既有优势,形成更富竞争力的新优势。

目前,对内容资源的争夺战已经在电视剧购买方面先行打响,对独家上星、首批三家上星权的争夺越来越激烈。东方卫视从电视剧生产制作的源头上下功夫。,利用政策优势与播出平台积累的资金,打造电视剧产业化运作链条。2003年东方卫视首度参与投拍32集电视连续剧《历史的天空》。一经播出,该剧在创下各地电视台收视率高峰的同时,也为东方卫视带来了可观的投资回报和掌声。此后,东方卫视又先后参与策划、投资、拍摄了电视剧《国家干部》、《河流如血》、《青春之歌》等剧目。通过合作,东方卫视在节目启动时即已掌握首轮上星播映权,避免了以后无谓的价格战,有效地控制了节目运营成本。

除了电视剧资源的独家播出权、首播权争夺外,大型赛事活动的转播权、承办权、海外引进剧的版权都是电视媒体新一轮竞争的焦点。2004年,央视五套由于独家转播奥运会,创造出历年来最好收视表现,最高收视率达13.7%,收视份额亦达26.7%。2006年的央视广告招标名称由原来的“黄金段位广告招标”被改为“黄金资源广告招标”,同时原有的黄金时段广告标的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其中,2006年德国世界杯冠名底价为3160万元,世界杯射手榜冠名底价为2580万元,2006年春节晚会优秀评选节目冠名底价为2380万元,央视青年歌手大赛底价为3800万元。[23]

2004年上海文广集团斥资一亿五千万元购得的中超转播权后,东方卫视便成为了直播主平台。中超联赛虽然比不上欧锦赛,但它在中国的影响力绝不容小觑。而对英超联赛、欧锦赛、NBA主客场的转播,东方卫视则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姿态,赢得了观众的好感。所有这些对重大赛事的重视,都向观众表明了东方卫视要作为全国体育节目权威平台的信号。

市场常常是戏剧性的,没有永远的强者,也没有永远的弱者,昨天还是天王,今日也许已成黄花。成功最后属于不放弃理想的人。我们衷心希望在央视节目不断发展的同时,各地方台也能获得长足进步,出现多个与央视一争高低的栏目,这一天也将是中国电视节目繁荣的一天。 (作者谢耘耕系北京大学媒体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

(作者系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媒体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

(原载《现代传播》2005年第六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家政行业分析报告下一篇:建筑垃圾处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