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2022-09-12

如何让快乐进入课堂, 走进师生的内心, 融入他们的情感之中, 但又要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和质量呢?

一、构建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苏赫姆林斯基说“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引发的许许多多的冲突, 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师生关系应建立于民主, 平等的基础之上。这是毋庸置疑的。但现实教学活动中, 教师怎样才能与学生建立起民主, 平等的师生关系呢?关键在于教师的真诚, 真心对待学生。

真诚, 既是良好教养的人应具备的品质, 更是教师应具有的美德, 是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它不是一种知识, 而是一种态度, 一种情感, 一种体验, 一种信念。真诚对待他人, 才能赢得他人的真诚。真诚就是勇敢的面对自己, 不要有任何的虚伪造作。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敞开自己, 让学生看到老师真实。既有优点, 也有不是。使他们感到老师是一个真实的人, 可交心的朋友。其次, 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人是有差异性的, 但在情感上尊严是平等的。老师不应面对全班学生时有偏心眼。提问只抽成绩好的优生, 嘘寒问暖只注意班上的尖子生, 而把所谓的差生冷落于一旁, 任其自生自灭。其实这些学生更需要老师上课时叫一声姓名, 课后一句交谈, 一次抚摸的安慰, 老师的一个眼神, 一句话语, 一个动作都会让他铭记一生。

学生是有思想、有生命的个体, 他们有着自己的自尊心与内心需求。因此, 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降低自己的姿态, 不要时时刻刻保持高高在上的状态;而要转变批评呵斥的教育方式, 这种教育方式效果一般不好, 还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尤其是一些对抗心理比较强而自控能力比较弱的学生, 教师要有足够的包容和耐性。当学生发现教师对他们比较尊重的时候, 他们的自尊心会得到慰藉和满足, 内心深处会出现尊严感, 这种尊严感会影响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的行为处事方式。例如, 在学习的时候他们会主动学习, 希望自己可以取得好成绩, 不想让教师失望等。由于一些学生语文基础不好, 考试成绩不好或者回答问题出现错误的情况会经常出现, 此时教师不要恶语相加, 要与学生积极沟通, 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 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基础。教师是学生的领导者, 但也是学生的朋友, 理解相信、关心呵护学生是教师职业素养的一个基本要求, 与学生建立起良师益友式的师生关系是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的有力保证。因此在教学当中,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以鼓励、表扬为主,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计教学快乐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正在成长的具有鲜明个性的青少年, 他们不希望自己从早到晚, 从周一到周五总是刻板的一个模式的再看再写再记, 而他们需要的灵活性, 多样性, 参与性的内容和形式。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就应该注意到激发学生求知欲, 参与欲, 保持提高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表情, 眼神, 动作等反馈的信息即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可让学生参与, 广泛的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深切的感受到原来学习也可以是自己设计, 实施的一个活动。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可以从学习中找到乐趣, 从而体会到一种成就感。“亲其师, 信其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的组织魅力决不可忽视。人们常常评课说:这堂课非常活跃, 学生积极性高。为什么?就在于老师的语言魅力与精妙的文本设计, 让课堂充满生气, 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和好奇心, 不断激发他们的兴趣。当然, 这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奇、好动的性格。所以, 在日常教学中, 巧设课堂活动, 如学生字就可以用“找朋友、猜谜语、开火车等多种活动形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教学寓言《中国石拱桥》时, 就采用课外活动的形式, 带学生去参观附近的石拱桥, 让教学过程生动形象, 活泼有效, 让学生更容易掌握课文的重难点。

三、巧设语文课堂活动, 更能点燃学生快乐的火花

实践证明, 将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化、生活化, 更有利于初学生轻松快活地理解课文文意, 接受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教育。当然, 这种感受及教育是最直接的, 最难忘的, 也符合初学生的年龄特征。所以, 笔者认为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多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近生活, 多让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化、生活化, 让他们自由自在地、轻松愉快地学习与探索。让知识学习转换成形象活动, 让死板的模式教学变得生动活泼, 让学生由难学到易学, 由苦学到乐学。让“生动活泼学习, 健康快乐成长”的主旨真正落到实处, 真正注入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去。

四、差优兼顾, 人人快乐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自觉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轻松快乐的完成学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初中生年龄小, 好胜心强, 更有自我表现的欲望, 尤其在比赛中都想自己获胜。基于这一点, 我们在语文课中, 巧设课堂活动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表现自己, 体现自己的价值, 唤醒他们内心对语文的兴趣。如教学《心声》可以通过大量的提问来展示不同学生的回答, 让每个学生自己感悟到自己在世界上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构建课堂活动, 让学生人人参与, 人人思考, 人人获知, 人人有兴趣。

教学过程是学生生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应该让我们的孩子充分感受到智力劳动的快乐, 感受到精神的充实, 感受到当下生活的美好, 而彻底摆脱掉令人疲惫, 令人压抑, 令人枯燥乏味的传统的课堂教学。使课堂中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带着宽松, 温暖, 愉悦的心态去面对学习, 展望未来, 体会人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在城乡统筹新机制中助推重庆对外开放新突破下一篇: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急性期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