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色金属发展现状

2023-04-15

第一篇:我国有色金属发展现状

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研究

一、有色金属产业基本认识

(一)有色金属简介

有色金属,是指除铁、锰、铬构成的黑色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的总称。与黑色金属相比,有色金属更具有耐蚀性、耐磨性、导电性、导热性、韧性、高强度性、放射性、易延性、可塑性、易压性和易轧性等特殊性能。它是发展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有色金属可分为四类:

1、重金属:一般密度在4.5g/cm3以上的金属。如:铜(Cu)、镍(Ni)、钴(Co)、铅(Pb)、锌(Zn)、镉(Cd)、铬(Cr)、铋(Bi)、锡(Sn)、锑(Sb)、汞(Hg)等;

2、轻金属:密度小(0.53~4.5g/cm3)的金属。它们化学性质活泼,如:铝(Al)、镁(Mg)、钙(Ca)、钠(Na)、钛(Ti)、钡(Ba)、锶(Sr)等;

3、贵金属:地壳中含量较少,提取比较困难,所以价格较高。它们的密度较大,化学性质稳定,如:金(Au)、银(Ag)、铂(Pt)等;

4、稀有金属:如:钨(W)、钼(Mo)、锗(Ge)、锂(Li)、镧(La)、铀(U)等。

(二)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特点

1、常用矿产数量相对不足,稀有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我国铜、铝、铅、锌等常用有色金属矿产储有量相对不足,例如铝土矿保有储量27.76亿t,其中A+B+C级储量(工业储量)仅占1/3,居世界第7位;铜矿储量7493.79万t,其中A+B+C级储量(工业储量)不到3000万t,位居世界第7位。而我国稀有金属资源丰富,在世界上是闻名的,钨矿保有储量为529.08万t,是国外钨矿总储量的3倍;锑矿保有储量达278.16万t,占世界锑矿储量的40%以上;稀土金属资源更是丰富,稀土氧化物储量达8715万t,仅内蒙古白云鄂博一个矿床的储量就相当于国外稀土总储量的4倍。

2、金属矿产富矿少,贫矿多 我国铜矿平均品位只有0.87%,品位大于1%的铜矿储量约占全国铜矿储量的35.9%,在大型铜矿中,品位大于1%的铜矿储量仅占13.2%。我国铝土矿的质量也比较差,加工困难、耗能大的一水硬铝石型矿石占全国总储量的98%以上。全国钼矿石平均含钼量大于0.2%的仅占总储量的3%。全国岩金出矿品位4.14g/t,砂金出矿品位0.169g/m3,岩金6g/t以下的中低品位矿床占83%以上,砂金矿床小于0.15g/m3的占38%,0.15~0.25 g/m3的占26%,大于0.25g/m3的占34%。

3、综合矿多,单一矿少

我国独特的地质环境导致形成大量多组分的综合性矿床。例如,我国铅锌矿床大多数普遍共伴生有铜、铁、硫、银、金、锡、锑、钼、钨、汞、钴、镉、铟、镓、锗、硒、碲、钪等元素,尤其是银,许多矿床成了铅锌银矿或银铅锌矿,其储量占全国银储量的60%以上。我国900多个铜矿床中,单一矿仅占27.1%,综合矿却占了72.9%。钛资源94.28%来自综合性的钒钛磁铁矿矿床,而来自钛铁矿砂矿、金红石砂矿和岩矿的只占5.72%。钒储量92%以上赋存于共生矿和伴生矿中,其产量几乎全部来自于钒钛磁铁矿和石煤伴生钒。钼作为单一矿产的矿床,其储量只占全国总储量的14%,而作为主矿产还伴生有其他有用组分的矿床的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64%。

(三)我国有色金属产业相关政策法规

2008年1月和12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先后发布《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和《关于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客观上促进了废旧有色金属的回收和再生利用;国务院常务会议2009年2月25日审议通过了《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并于2009年5月11日正式发布实施,规划内容主要围绕推进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技术改造、企业重组为重点;工信部委托再生金属分会编制的《再生有色金属利用专项规划》(2010——2015)和《再生铜行业准入条件》、《再生铝行业准入条件》、《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已完成,即将颁布实施,《再生有色金属利用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再生金属产业的主要任务,对“十二五”时期再生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准入条件》将为抑制再生有色金属相关品种低端产能重复建设,规范和引导产业的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二、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量呈快速增长趋势

2005年——2010年我国10种有色金属(铜、铝、铅、锌、镍、锡、锑、汞、镁、钛)产量年均增长率约14%,远高于同期世界有色金属产量的增长速度。其中,2010年我国铝、铜、铅、锌等十种有色金属工业产量达到3135万吨,同比增长20.4%,产量连续九年位居世界第一位。

(二)消费量稳定增长

我国建筑、交通运输、电网设施等主要有色金属消费领域发展势头良好,对有色金属需求呈上升趋势。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消费量占世界比例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见图1。2010年,我国铝、铜、铅、锌等十种有色金属消费量占世界三分之一,消费量连续八年居世界第一。我国已经成为推动世界有色金属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

(三)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不竭动力,越来越显示出其对经济的强劲推动力。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发展令人鼓舞,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成效显著。以高效地下采矿、系列大型浮选机、选矿拜耳法、系列大型预焙铝电解槽、铝电解重大节能技术、富氧熔池熔炼、闪速熔炼、底吹炼铅、1+4热连轧、炭航空制动材料、大直径硅单晶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就为代表,极大地提高了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水平,增强了有色金属工业的国际竞争力。采、选、冶主要工艺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已陆续出口。我国已经从有色金属技术装备纯进口国向出口国跨进。

(四)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随着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反映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资源利用效率的采矿损失率、贫化率、选矿回收率、冶炼回收率、加工成材率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不断得到改善。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最近10年来,我国有色金属资源利用指标总体呈上升趋势。目前国内有色金属矿山回采率平均达到79.4%,选矿回收率平均达到87%,冶炼回收率平均达到95%,铜、铝加工材成品率分别达到65%和71%。

(五)循环经济发展步伐加快 我国再生金属的开发利用水平逐步提高,再生金属产业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布局,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等三大废旧金属加工利用中心。2010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720万吨,约占有色金属消费的四分之一。在 2003 年到 2010 年期间,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年均递增在20%以上,再生金属产业已成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呈上升趋势,铝工业的废弃物利用从最初的赤泥延伸到电厂粉煤灰、煤矸石、炉渣、氟石膏、硫脲渣、石油化工废催化剂等,目前已发展到复合发泡混凝土砌块、环保陶瓷滤球等新产品。冶金企业普遍装备余热锅炉,能源的梯级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三、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亟待优化

尽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把优化产业结构放在优先发展位置,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干扰,盲目建设势头仍然不减,使产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在过去10年里,国内先后出现了电解铝、氧化铝、铜冶炼、铅锌冶炼、镁冶炼、钨冶炼等领域的投资过热,导致一大批有色金属冶炼产能建成以后由于缺乏稳定原料供应无法发挥效益,并造成国内外市场有色金属矿产原料价格暴涨。2005年国内约有200万吨电解铝产能闲置,独立电解铝厂大多处于亏损状态。2010年年底,我国电解铝冶炼产能超过约2300万吨,结构性矛盾凸显。

目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产品结构仍以初级原料性产品为主,消耗大量资源,造成环境污染,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深加工产品国产率较低,部分需求仍依靠进口。2008年高精度铝板带进口量约50万吨,相当于当年国内铝板带产量的四分之一。

(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有待提升

随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我国有色金属资源利用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我国有色金属资源利用率仅为60%,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共(伴)生金属综合利用率不到30%,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有色金属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5%左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的潜力很大。

当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三废”资源化程度还比较低,固体废物利用率仅在13%左右;低浓度二氧化硫几乎没有利用;从工业废水中回收有价元素基础薄弱;还有部分企业余热利用率较低。

我国再生金属利用水平还有提升空间,废铅金属熔炼率仅为85%左右,而发达国家已经达到95%;我国锌的再生利用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虽然是全球最大的锌消费国,但废杂锌的年回收量仅在10万吨左右,仅占锌年消费量的4%,回收利用率低,国外相对成熟的钢铁产品镀锌、炼钢烟尘回收锌和干电池的回收利用在国内发展只是起步阶段。

(三)技术支撑能力有待加强

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但与世界主要矿业大国相比,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三废”治理和资源化技术集成创新能力薄弱,在能源转换和梯级利用技术开发方面重大突破较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研究起步较晚,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亟待加强。

在矿产资源开发领域中,能够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的溶浸采矿技术起步较晚,高效大型采选矿设备主要依靠进口,矿山安全与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开发薄弱;在冶炼领域中,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效、节能的核心技术不多,特别是再生有色金属行业技术装备比较落后,造成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能源消耗和金属回收率存在明显问题;在加工领域中,替代含铅焊料、易切削黄铜、银氧化镉电接触材料,以及含汞锌粉等的新型环境友好材料开发滞后,太阳能、燃料电池等新型能源材料开发有待加强。

(四)资源的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 随着中国有色金属产量的持续大幅度增长,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国内主要有色金属矿山面临着资源危机。据调查,在我国113个大中型有色金属矿山中,探明资源枯竭型矿山占56.6%,探明资源危机型矿山占28.9%,探明后备资源有保证的矿山仅占19.5%。由于国内矿山供应能力不足,造成原料自给率逐年下降。目前,全国10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国内矿山自给率不足50%。有色金属工业已发展成为对外依存度最高的产业之一,目前年需求量的60%的铜、40%的铝、20%的铅、15%的锌靠进口原料生产,这将严重影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环保问题日益严重

在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与环保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多年来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忽视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矿山生态环境受到较严重的破坏,地质灾害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重金属污染、化学药剂污染、滑坡和泥石流、塌陷与地表开裂、尾沙坝和废料场垮坝、植被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挤占大量土地等。

四、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科技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将扩大有色金属市场空间

从长远发展看,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色金属在我国实现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低碳化的过程中,需求将是刚性的。未来几年,在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建设新农村等政策作用下,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将全面升级,重点转向耐用消费品、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消费主体将从城市转向城乡并重,有色金属作为机械制造业、建筑业、电子工业等产业发展的重要材料,将迎来一个巨大的市场扩张机会。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有色金属产业带来发展机遇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为我国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科技,材料先行,国家重点扶持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有色金属行业密切相关,有色金属产品需求市场巨大,这将为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带来历史机遇。

(三)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将增加有色金属产品需求量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都在强调低碳减排、节能环保,我国也已经出台了节能、减排相关的政策法规,节能环保要求越来越深入。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人们环保理念的确立,交通工具将趋向采用轻质材料达到节能目的,建筑物将普遍采用高效节能材料,等等,这些都将为具有良好导电性、导热性、韧性、轻质、高强度性、易延性等特点的有色金属提供发展空间,有色金属产品需求量将得到极大增加。

五、加快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经济结构

严格执行行业准入标准和备案制,鼓励有实力的铜、铝、铅、锌、钛等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加工企业以多种方式进行重组,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转移,形成专业化分工的梯形结构,打造一批在资源、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方面占有优势的有色金属产业大型企业集团,全面提高产业竞争能力;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实施跨地区兼并重组、区域内重组和企业集团之间的重组,通过战略重组,打造一批世界级有色金属加工产品制造基地,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上品种,上档次,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的深加工产品;坚持“矿业为主,多元经营”的发展战略,巩固基础,降低成本,增收节支,择机扩张,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优化经济结构。

(二)加大技改扶持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继续加大对传统有色金属企业技术改造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增强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推动技术进步的决心和信心;抓住国家在新增投资中安排工业专项资金的机遇,以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大对有色金属产业技改贷款贴息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扶持现有矿产骨干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力度,坚持走矿产品精深加工的路子,开发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资源、原材料产品多次转换、加工、增值,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高度关注世界有色金属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抓住机遇,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着力推进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支撑作用,造就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三)发展循环经济,搞好再生利用

支持采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开发利用铜、铅、锌低品位矿、共伴生矿、难选冶矿、尾矿和熔炼渣等,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制定煤铝共生资源利用专项规划,抓好高铝粉煤灰利用示范工程;搞好铜、铅、锌冶炼余热利用,推广废渣、赤泥等固体废弃物的应用,实现生产“零排放”;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有色金属再生利用体系,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建设有色金属回收交易市场、拆解市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采用高效、低耗、低污染的工艺装备,建设若干年产30万吨以上的再生铜、铝等生产线,促进资源化利用上规模、技术上水平、产品上档次,减少矿产资源消耗。

(四)开发海外矿产资源,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在国家统一规划下,鼓励我国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利用境外有色金属资源。通过地质勘探、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有色金属产业境外矿产资源开发和收购海外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矿产资源基地,提高我国资源保障能力;发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协调作用,实现大宗有色金属原料进口的统一对外,制止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促进有色金属工业的健康发展;同时,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组织企业展开行业自律化解贸易争端,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必要时可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

(五)加强人才培养,培育现代企业管理队伍

在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有色金属人才小高地作用,充分发挥与科研院校合作的“后盾”作用,加快现代企业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对掌握世界前沿知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专家学者,对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人才,给予重点培养和支持;加快开展重点产业和关键行业紧缺技能人才培训项目,培养一批生产一线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提高产业工人素质;加强企业文化和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培养高素质的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篇:我国正绘制土壤重金属“人类污染图”

2013年06月12日16:27新华网 我有话说(846人参与)

新华网北京6月12日电(记者王立彬)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近来引起公众广泛关注,记者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中国正全面会诊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绘制土壤重金属的“人类污染图”。

据了解,中国正建立涵盖81个化学指标(含78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基准网:以120万图幅为基准网格单元,每一个网格都布设采样点位,每个点位都采集一个深层土壤样品和一个表层土壤样品。深层样品来自1米以下,基本代表未受人类污染的自然界地球化学背景;表层样品来自地表25厘米以浅,是自然地质背景与人类活动污染的叠加。用表层含量减去深层含量,即得出重金属元素“人类污染图”。

作为国土资源大调查重要成果及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专项,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项目也已发现局部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如长江中下游某些区域普遍存在镉、汞、铅、砷等异常。城市及其周边普遍存在汞铅异常,部分城市明显存在放射性异常。湖泊有害元素富集,土壤酸化严重。

研究证实,镉、汞等重金属元素与人类污染存在密切关系。重金属元素在土壤表层明显富集并与人口密集区、工矿业区存在密切相关性。与1994-1995年的采样相比,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面积显著扩大并向东部人口密集区扩散。

据介绍,从1994年开始,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等机构就对全国土壤51个化学元素进行监测,1999年开始对中国东部农田区54个化学元素进行填图,2008年又开始建立覆盖全国的地球化学基准网,对含78种元素的土壤81个化学指标进行探测。数据显示,重金属等污染物指标在大的流域及局部工矿业和农业区上升较快。

地质学家指出,土壤一旦被污染,通过自净能力完全复原周期长达千年。为了人类健康,必须持续加大对污染行为监管和惩治力度。对已被污染土地,要把污染源搞清楚并加以切断。土壤污染物不仅有重金属,还有大量有机污染物。国土、地质、环境、水利等部门要通力合作为大地“排毒”。

第三篇:有色金属的发展现状

有色金属发展现状与进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新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种材料层出不从,但是目前使用最广的才来除了钢铁之外,就数有色金属了。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材料,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电力、通讯、建筑、家电等绝大部分行业都以有色金属材料为生产基础。随着现代化工、农业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有色金属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它不仅是世界上重要的战略物资,重要的生产资料,而且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消费资料的重要材料。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兴建了一大批有色金属矿山、冶炼和加工企业,组建了地质、设计、勘察、施工等建设单位和科研、教育、环保、信息等事业单位以及物资供销和进出口贸易单位,形成了一个布局比较合理、体系比较完整的行业体系。

2006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整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有色金属产品产量继续增长,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攀升。10种有色金属总产量实现1917万吨,连续5年居世界第一位。全国有色金属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达到13475亿元、1631亿元、1100亿元,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650亿美元。年黄金产量240.08吨,创历史最高水平。

2007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其中有色金属矿山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显著,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5亿元,比上年增长54%,占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2%。有色金属合金制造及压延加工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出现较快增幅,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0亿元,比上年增长33%,占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6%。有色金属冶炼领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0亿元,比上年增长15%,占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6%。

同时,有色金属的发展也存在另一面,国内有色金属行业集中度低、规模效益差、资源分散,同时又是与国际市场接轨紧密的行业之一。在目前有色金属需求旺盛的情况下,有色企业势必要加大矿山资源投入力度。参股或者控股海外矿山、企业,能弥补中国有色矿产资源的不足,转变中国企业在原料波动中的不利局面。此外,企业产业链的延伸和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可以更好的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能扭转中国企业在类似铜精矿加工费等谈判中既没有“定价权”也没有“话语权”的境地。

有色金属行业进入艰难调整期,难有系统性配臵机会,但在中国经济节能降耗、转型升级的大时代里,必然伴随着有色行业格局的重塑,也必然催生顺势而为、别开生面的优秀有色企业。我们看好2014年的三条投资主线,一是新材料,包括液态金属、3D打印耗材、稀土磁材以及锂等品种;二是再生金属,如铅锌再生行业的圣莱达;三是立足优质资源,逆势拿矿并谋求转型的矿山公司,如西部资源。

液态金属:向3C产品结构件进军。液态金属具有高比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以及轻薄小巧、光洁度高的独特优势,有望成为新一代3C产品结构件材料,且近期苹果与Liquidmetal的相关合作催化剂不断。宜安科技作为A股唯一的3C液态金属标的,主业向3C领域转型渐入佳境,业绩稳增,且液态金属有望在明年正式供货,再加上车用、医用镁合金明年皆有动作,有望提振估值。

3D打印:应用边界逐步拓宽,看好金属耗材需求。未来几年3D打印市场的增长的逻辑主要有三个:一是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竞争改善性价比。二是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市场将被激活和快速增长。三是商业模式向分布式云制造的进化。在此背景下,我们尤其看好3D打印高端金属耗材的中长期发展。银邦股份传统主业产能恢复、业绩反转,3D打印业务有望在明年贡献实际业绩。

稀土磁材:稀土价格预期趋稳加上节能环保大趋势,钕铁硼需求正迎来回暖。我们看好正海磁材明年的业绩弹性,一是风电装机量开始回升,且直驱永磁发电机渗透率提升,将加大风电用磁材需求,主要客户金风科技订单有望增加;二是空调用钕铁硼与铁氧体成本差距已大幅缩小,钕铁硼性价比凸显,稀土价格趋稳利于下游应用。三是专利授权打开海外市场,产品结构优化提高毛利。四是募投项目投产大幅提高承接订单能力。

锂:新能源锂电需求看起来很美,相对看好锂精矿上游企业。新能源锂电需求短期难以放量,加之新产能集中释放,碳酸锂供给过剩拐点已现。但由于外购矿石提锂企业并不会被挤出市场,锂矿供给偏紧且垄断性强,相对看好锂精矿上游企业。尤其看好路翔股份在2015年的业绩弹性,沥青主业裁撤将使2014年业绩下滑,但融达锂业的2015年业绩承诺1.02亿元,大股东有信心甲基卡二期项目2015年满产,预计2013~2015年EPS分别0.02元、0.00元和0.74元。

再生金属:技术领先,别开生面。未来十年中国有色金属再生利用率将系统性提升,其间蕴藏巨大商机。国内再生金属行业处于百废待兴之际,具有三大核心优势的企业将脱颖而出,做大做强。一是技术领先,拓宽原料范围和降低采购成本,并实现综合回收,二是回收网络布局和把控能力强,保障原料供应和产能扩张;三是财务资源雄厚,可以完成商业模式的快速复制和扩张。

总的来说,有色金属已经成为了21世纪不可或缺的材料,有色金属一定会在现代建设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的有色金属的发展也会成为支撑中国梦的一部分。

第四篇:有色金属行业信息化现状

摘自:支点网

据有色协会了解,有色金属企业基本上都建立了独立、部门级的应用系统;多数企事业建立了覆盖整个企业主要业务部门的信息通信及网络系统并实施了财务管理系统;大多数大型有色企业基本建立了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如公司网站、办公平台、电子邮件系统等);许多重点有色企业还应用了计划管理、生产调度管理、设备管理、原材料管理、劳动人事、库存管理、质量管理等系统。部分大型重点有色企业建立了生产执行系统(MES)、供应链管理系统及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系统。有色金属企业目前的大型有色企业大多数还是国有或控股企业,这些大型企业是信息化的主力军。这些大型企业系统应用日趋完善,实现了基础管理,简化了中间环节,在生产、经营、管理各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增强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和综合竞争能力,信息系统发挥了巨大作用。

国内有色金属企业从90年代开始自己研发管理信息系统(MIS),之后逐步开始管控一体化系统、集成制造系统(CIMS)及企业资源计划(ERP)的初步应用,重点大型有色金属企业已初步建成了体现ERP思想的整体产销系统。有色金属企业的信息系统对企业自身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自动化生产水平和资金积累水平整体上有很高的要求,由于经营管理水平、历史积累等方面的不同,国内有色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条件和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

大型有色金属企业如中国铝业、五矿集团、西南铝业、金川集团、铜陵有色、忠旺集团等企业,以战略为导向,提升企业竞争力、改善产品质量等为主要目标,采用整体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的方法;内容覆盖了硬件网络平台建设、企业资源计划(ERP)、对基础网络、过程自动化等升级改造等。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完整信息管控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及企业效益的提高,ERP在有色金属企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部分企业已经上了ERP系统,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而有些有色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有些大型企业上了国外的ERP系统,中国铝业、亚洲铝业、五矿集团、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忠旺集团等十几家有色金属企业使用了SAP ERP系统。而有些有色金属企业采用了国内ERP系统,如用友、金蝶等国产ERP系统;据了解,重庆华丰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华丰铝业)、中铝瑞闽、金堆城钼业采用了金蝶ERP系统;金川集团公司、宁夏东方钽业、天津大无缝、江西铜业、贵溪冶炼厂、渤海铝业等有色金属企业采用了用友ERP系统。有些企业部分业务实施了ERP系统或正在进行ERP系统的前期调研工作,这些有色企业ERP的实施为同行业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宁夏东方钽业是国内最大的钽铌产品生产基地和科技先导型的钽铌研究中心,主要从事稀有金属钽铌及铍合金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国内ERP厂商建立了长期、战略的合作,解决企业生产、管理方面

的问题。借助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法,东方钽业顺利完成了ERP实施。系统于2007年12月完成内部验收后开始投入使用。

中铝瑞闽铝板带有限公司是中国铝业公司控股的企业,具有铝加工行业的典型特点,主要表现为原材料规格少(主要是铝锭),产成品规格多,主营生产高精度铝板带,其中冷轧铝板带材产量在全国同业位居前列。中铝瑞闽在成功建立了财务、物流一体化管理系统后,逐步实现对采购、销售、生产、成本、绩效等各项环节的精细化管理。通过ERP系统快速地解决了车间工序排产和成本管理深入应用中的难题。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一期完成后为适应公司的快速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公司管控力度,决定实施ERP项目(二期),在全公司范围内全面推广ERP系统。2007年10月,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ERP项目(二期)正式启动,ERP项目二期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针对管理需要对一期已上线的部分企业进行系统整合与优化;二是在目前还未实施SAP系统的股份下属成员单位中依据基础条件实施SAP系统。

有色金属企业MES系统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如自贡硬合金、西南铝、山东铝业公司,株洲冶炼集团等;中国铝业正全面规划MES系统。部分企业在财务业务一体化后逐步实施产销一体化,通过产销一体化达到集团管控一体化和车间管控一体化的目的。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连续4年举办了“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调查活动。2007年,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白银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自贡硬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吉林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三门峡天元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几家有色金属企业,被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评为2007年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企业。

总的来说,我国的有色金属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的大量投入,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是在IT供应商和广大有色金属企业信息化工作者辛勤努力和积极探索下,有色金属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成绩是可喜的。

有色金属行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应用信息技术改进企业管理,实质上是一个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的过程。近几年多数有色金属品种价格处在高位,企业经济效益相对较好,有些企业满足于眼前的现况,认为不搞信息化建设,企业照样能搞好,同样有效益。特别是企业高层对企业信息化重视不够,对信息化建设总体认识不足。由于对信息化重视不够、认识不足,个别有色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带有很大盲目性,未能准确把握自身需求,为此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从目前有色企业看,许多企业内部管理层次过多、跨度大、层层上报,有意无意地造成了效率低下,信息不及时、不全面、甚至失真;财务账目不实、帐是算出来的,采购销售环节“暗箱操作”、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浪费”以及产品质量缺泛竞争力等一些突出问题

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管理控制粗放,不规范、核算不够精细,生产管理方面的过程数据与管理数据分离,不能满足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等问题,在相当部分的有色金属企业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从总体看,这些问题与漏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现代化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支撑无疑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二)企业信息化进展不平衡

有色金属行业信息化与钢铁行业相比起步较晚,钢铁行业属于大规模、产品相对单一的行业,行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比较成熟。而有色金属企业数量大、地域分布广、经营状况参差不齐,有色金属除部分企业外多数有色企业在信息系统方面还处在各自独立运行的状态,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与集成,从整个行业看多数有色金属企业还处在信息化的初级阶段。特别是众多的中小有色金属企业,业务流程、管理还不够规范,企业信息化管理机构尚不健全,企业信息设备设施规模小、利用率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应用水平还相对较低;在信息化建设进展上极度不平衡,处在同一条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如矿山、冶炼和加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差很远,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同一个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的信息化进展同样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不能形成业务流程的整合和协同工作。不同规模的有色金属企业在信息化基础设施、资金投入规模、技术力量及信息化项目的内容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有色金属工业是我国原材料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就有10多种有色金属品种,如铜、铝、铅、锌、锡、镍、镁、钛、汞、锑等,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建筑、电子、汽车、冶金、包装、国防和高科技等重要部门。有色金属行业品种多、采用的工艺及设备各不相同,企业规模参差不齐,与钢铁企业相比普遍偏小。由于金属品种、工艺、生产流程存在很大差异,信息化应用的程度也存在较大的不同。

(三)由于有色金属的特殊性,行业信息化缺乏整体规划

由于有色金属的特殊性,金属品种多,工艺不同,信息化项目可比性较差,应用系统适用率低,同等规模企业缺乏信息化成功案例。企业的信息化所涉及到的组织、业务、技术复杂程度相当高,与钢铁行业相比其信息化实施难度要大。钢铁行业通过多年的信息化经验积累,形成了一整套钢铁企业信息化共性的技术方案,并在实践中最终形成了自下而上纵向的四级集成结构体系,目前有色金属企业众多,除部分大型企业如中国铝业等建立了团体内部整体结构方案外,目前还缺乏行业整体信息化规划和整体方案。

(四)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

信息化人才是关键,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是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有色金属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品种多,加上有色金属行业的特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地处偏远,企业缺乏吸引专业信息化人才的条件和环境,人才得不到有效解决,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难度。众多企业由于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

缺乏信息化方面的高级人才,特别是即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使得信息化建设工作迟迟不能开展。

中小有色企业人才匮乏更为突出,有色金属行业的特点就是品种多、企业分散、规模偏小,由于企业经营规模小,业务品种又单一,很少能像一些大的集团公司一样建立起自己的IT团队,它们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多数信息化项目采用外包方式交给外部的IT软件公司去做,由于开发人员不清楚企业内部的具体情况,很难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事后沟通难、维护难等问题经常发生,企业的应用难以深入。

(五)中小企业信息化面临更多困境

中小企业的业务、管理不规范,业务流程可变因素多,职能、人员分工比较粗放;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相对较差,基础数据不准确,不及时;信息化资金投入压力大,信息化人才缺乏;高层管理重视不够、认识不足,这些问题使得信息化实施会遭遇更多困难。

办公室刘中江

第五篇:甘肃省有色金属行业现状分析

一、甘肃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简况

甘肃是全国“有色金属之乡”。不仅探明矿种多、储量丰富。而且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占有重要地位的大型、超大型矿床。资源特点是:资源的保证程度高,储量高度集中,矿石品位高,选冶性能好,共伴生有益组分多,综合利用价值高。

(一)镍矿

甘肃是全国镍产量最大的省份,现已发现镍矿5处,工业矿床仅金川1处。工业矿床集中于龙首山地区。

(二)铜矿

甘肃铜矿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产地230多处,列入储量表矿区数为28处。铜矿分为主铜矿和共(伴)生铜矿,甘肃铜矿主要分布在金川、白银、酒泉等地,共伴生矿占有较大比例。

(三)铅锌矿

为甘肃优势矿产。发现产地130多处,探明储量的产地有40多处,列入储量表的有21处。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和、成县一带,白银、平凉、张掖,酒泉地区亦有少量分布,均为共生矿床。

(四)锑矿 甘肃现已探明的锑矿主要集中于陇南地区的西和等地。已知的产地28处,列入储量表的产地有5处,现已形成相当规模的生产能力。

(五)钨矿

甘肃钨矿资源较丰富,已知产地27处,探明储量产地有5处,90%以上的储量集中分布在祁连山中段北缘塔儿沟,其余在北山和西秦岭亦有零星分布。

(六)铂族元素

甘肃是全国最重要的铂族元素矿产基地和提炼中心,已知的产地7处,但探明储量的仅金川1处。主要集中分布在金川矿区、祁连山西段,洪水坝河上游地区也有零星分布。

二、甘肃有色金属行业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

1、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竞争优势

甘肃省有色行业最具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是金川公司,其镍和铂族金属产量均占国内总产量的90%以上,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铜生产企业。经过近五十年的建设,已形成年产镍13万吨、铜20万吨、钴6000吨、铂族金属3500公斤、金8吨、银150吨、硒50吨、无机化工产品120万吨及3万吨镍盐的综合生产能力。镍产量位居世界第五位、亚洲第一位;钴产量居世界第三位;铜产量居全国第四位;综合技术实力在世界同行业中名列第三。2006年9月末金川公司资产总额224.6亿元,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居有色行业及甘肃省前列,是甘肃省骨干企业和利税大户,在2005年中国大企业集团排名中位居第134位,竞争力位居第39位。2006年底开始,金川公司铜产量将逐步达到40万吨,居全国第二位。

2、资源保障能力

金川镍矿是仅次于诺列尔斯克、萨德伯里的世界第三大硫化铜镍多金属矿,矿床长约6.5公里,矿石中镍、铜等资源储量丰富,截止2002年底,已探明、控制的矿石储量5.2亿吨,镍金属储量548万吨,铜金属储量343万吨。经过40多年的开采,目前公司保有矿石储量4.4亿吨,占矿石总储量的80%,其中镍金属储量436万吨,占全国保有镍资源储量的70%以上,铜金属储量284万吨。根据成矿理论和金川近几年所做的探矿工作,金川矿床的深、边部及外围存在较好的找矿潜力及良好的找矿前景。另外,玛曲、安西等县区黄金储量,成县的铅锌矿也有一定的规模。

3、技术优势明显 金川公司初步形成以各生产厂(矿)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体,以解决生产中一般技术难题为目标的基层科技力量;以镍钴研究设计院、矿物工程研究所、火法冶金研究所、化学冶金研究所、设备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镍钴工业卫生研究所等专业化研究所为主体,以解决其重大或带有战略意义的前瞻性科技项目为任务的专业技术创新主力军;以相关的基础性和导向性研究项目为载体,以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构成了一个覆盖相关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工程化研究及设计综合配套的完整技术创新体系,为金川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2005年,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排名在全国332家受评企业中,位列第115位,取得历史最好水平。“十五”期间,金川公司科技成果分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

一、

二、三等奖13项。新产品销售收入达到90.2亿元,其中2005年新产品销售收入达37.1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18.0%。

4、铝生产企业改制见成效

甘肃省电解铝企业主要有兰州铝厂和连城铝厂,年生产铝的规模均在20万吨以上。但由于甘肃省没有氧化铝资源,随着出口退税率下调,电价、运输成本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加之甘肃省电解铝的生产设备相对落后,企业竞争力逐步下降。省政府决定兰铝、连铝和白银公司铝厂上划中铝公司,实现重组。尤其是兰州铝业,总投资约70多亿元的电解铝技改项目暨自备电厂开工,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兰州铝业的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将双双超过100亿元,甘肃省有望成为全国四大铝生产加工基地之一。

(二)劣势

1、矿产资源储量日益减少

同全国情况一样,甘肃省大部分矿产地大多走着一条"发现-兴起-后备资源不足-矿产枯竭"的路子。"铜城"白银一度是中国最大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和甘肃省最重要的能源基地。然而,目前白银的铜资源已接近枯竭,产量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5万吨锐减至当前的年产铜1万吨左右,开采年限也就三五年时间,80%以上的原材料需要外购。金川镍矿虽然是世界著名的多金属共生特大型硫化铜镍矿床,有价元素种类多,经济价值高。但从目前的开采情况看,金川镍矿无法保证50年的开采期。同时,由于资源基础条件异常复杂,经过40多年的开采,主体矿山已进入深部开采阶段,地质条件越发复杂,导致开采难度进一步增大,开采成本逐渐上升。矿产资源储量日益减少,成为制约甘肃省有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2、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

世界同行业大公司不断进行兼并重组,以强大的资源、资金、技术、产品等优势抢占市场。同时由于矿产资源不可再生和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镍铜生产企业对矿产资源争夺更加剧烈,全球范围内对资源日益激烈的竞争不可避免,加大了资源控制的难度。

三、甘肃大力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行业

面对能源和资源的双重困扰,甘肃省调整发展思路,把延长原有材料工业的产业链,建设有色金属新材料基地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以项目建设为重要载体,千方百计为有色新材料产业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有色新材料闪亮登场,为全省有色金属工业增添了新的光彩。

金昌市针对资源型城市的特点,把新材料产业作为接续产业发展的重点,启动建设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他们依托金川集团公司和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目前已有37项新材料项目相继落户。金川集团公司着力研发粉体材料、电池电子材料、高纯产品、羰基镍等,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磁性材料、电池材料和粉体材料基地。兰州大学博士生导师闫鹏勋教授采用等离子体方法,在国际上首次发明的约束弧等离子体生产金属纳米粉体设备技术,实现了用同一种技术制造多种金属纳米材料的设想。使用这种技术,1吨卖10多万元的镍锭,做成纳米镍粉后价格可猛增100多倍。金昌市积极与兰大合作,启动实施了占地5万平方米的金昌纳米科技园,一个纳米材料产业化基地正在建设之中。

白银市积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把发展高新技术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利器,有色新材料产业正在成为构建全市工业的一个重要支柱。在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白银公司、甘肃稀土公司等企业投资建设的超细活性氧化锌、干法氟化铝、电池级氧化钴等14个项目开工建设。10月10日,扎布耶白银锂业建设项目正式建成投产。该项目建设总投资2.4亿元,占地153亩,目前已建成一条年产7128吨75%碳酸锂精矿生产线,年产5000吨锂盐生产线已投料。这是目前我国盐湖提锂生产规模最大的工程项目,填补了我国盐湖提锂技术的空白。作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基地,甘肃省长期以来多以原材料出售为主,附加值低,能耗大,而且市场越来越受限制。兰州市将有色新材料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主角之一,新征土地专门开辟了新材料园区,生产记忆合金、稀土大磁致伸缩材料等有色新材料的公司在开发区如鱼得水。新材料产业正在甘肃蓬勃发展。

四、甘肃加快推进中小有色金属企业上市融资

当前,融资难仍是制约甘肃省中小有色等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为改变这种状况,甘肃省经贸委加强了与深交所的沟通,加大上市资源培育力度,加快中小有色等企业上市步伐,并与深交所签订了推进甘肃省中小企业上市的合作协议备忘录。

目前甘肃省经贸委、中国证监会甘肃监管局会同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已经举办了首期甘肃省中小企业上市培训班。甘肃省经贸委将和甘肃证监局一起,进一步加强与深交所的联系和沟通,借中小企业板块向西部倾斜的大好机遇,把握有利机遇,采取有效措施,指导推动优秀的中小企业进行规范提升,抓好那些成长性较好、主业突出和科技含量较高的中小企业的上市培育,通过资本市场筹措发展资金,为甘肃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五、2007年有色金属产量

2007年上半年甘肃省主要产品产量:十种有色金属70.10万吨(列全国第6位),同比增长6.48%。其中铜16.06万吨,同比增长19.43%、铝33.39万吨,同比增长6.20%、铅1.79万吨,同比下降40.23%、锌12.61万吨,同比增长0.66%、镍5.86万吨,同比增长20.04%、稀土1.10万吨,同比下降25.46%。四种有色金属加工材4.50万吨,同比增长17.75%,其中:铜材0.42万吨,同比增长38.72%;铝材4万吨,同比增长17.32%;铅材0.04万吨、锌材0.02万吨。重点企业中金川铜增长27.10%,兰铝铝材增长20.98%,甘铝铝锭增长39.64,白银铅、锌分别增长19.38%、31.26%。

六、2007年发展甘肃有色金属工业政策措施

有色金属是甘肃最大的耗能行业,年用电量超过150亿千瓦时。面对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的约束,甘肃有色企业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加快淘汰或改造落后生产工艺,实现能源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减量化。全省电解铝行业自焙电解槽已全部淘汰,采用160千安以上大型预焙槽技术的已占到53.9%,铝锭综合交流电耗下降到14671千瓦时/吨。闪速熔炼、富氧熔池熔炼先进技术已在铜、镍冶炼中占主导地位。 全省先后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铅冶炼企业7家。白银公司通过破产重组,淘汰和关闭了落后生产能力。与此同时,甘肃有色行业以项目为载体,将节能减排与技术改造有机地结合起来,推进节能减排科技进步,加大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产品的应用。金川公司投资12.5亿元建设的铜冶炼节能降耗技术改造项目,在消化吸收镍闪速熔炼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建成了铜合金熔炼炉,使铜冶炼综合能耗下降65%,硫利用率达98.75%,铜冶炼回收率大幅提高。

兰州铝业公司即将建成投产的热电联产项目,采用空冷脱硫技术,可以节水80%,减少二氧化硫排放90%以上。全省有色行业正在重点实施采选高效节能工艺、自热强化熔炼和电解工艺、湿法冶金节能技术,电解铝液直接连续制备合金铸造坯、铸轧板坯等先进适用技术。

目前,全省冶金有色行业大型企业能耗在国内已处于较好水平,金川公司电解镍综合电耗居国际先进水平。 节能减排工作的具体措施主要有:

一是全面实施白银公司铜冶炼炉窑系统节能改造、金川公司工业厂区汽暖改水暖工程、成州锌业16万吨烟气治理及制酸项目、花牛山集团铅冶炼技术改造及利用余热发电等一批重点节能减排项目。

二是抓好纳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金川公司、白银公司、兰铝、连铝4家企业的节能工作,积极开展这些企业与国际国内同行业能耗先进水平对标活动。

三是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契机,着力抓好共伴生矿资源的综合利用、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再生金属的资源化利用等。四是在全省有色行业内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鼓励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采用节能环保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五是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强化节能减排监督管理。

七、发展规划

甘肃省决定,以铁、铜、铅、锌、金、银、锰、镍、钴、钒、钨、钼、锑等矿产的勘查为重点,在北山地区的四顶黑山—红石山、破城山—马鬃山、方山口—白山堂等远景区,加强铜、镍、钨、锡、铅、锌、钒、磷等的勘查;在祁连山地区的龙尾沟—土大阪、党河南山、柳沟峡—石硐沟—小柳沟、银灿—白银—蛟龙掌等远景区,开展金、银、铜、铁、钨、钼、铅、锌等的勘查;在西秦岭地区,以夏河—合作、武山温泉—太阳山、下拉地—代家庄、两当—徽县、玛曲—武都、文县—成县南部等远景区,主攻金、银、铅、锌、铁、锰、钼等的勘查,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基本查明和形成一批新的重要资源基地。

八、发展甘肃有色金属工业的具体思路。

(一)将金川有色集团打造成具有千亿元资产的大企业 金川集团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跨国公司,在海外上市应该是一项具有战略眼光的选择。 首先,金川集团海外上市的时机非常成熟:一是金川集团是亚洲最大的镍及铂族金属生产企业,在生产规模、技术、研发等方面在国内有色金属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在全球也具有先进水平;二是中国经济长期以来的高速增长,使得全球产业界和金融界十分看好中国的未来;三是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使得资本流向中国的冲动非常强烈;四是国际资本市场拥有数万亿美元的游资,资金极其充裕;五是国际有色金属价格持续上扬,为融资规模提供了保障。

其次,在海外上市将极大地促进金川集团的发展。根据跨国公司的发展经验,当产业发展积累到一定的阶段,通过进入资本市场可以促进企业爆发式增长。从世界范围来看,极少有全球知名企业不是上市公司。一是可以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降低融资成本,从我国金融政策目标来看,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是必然趋势;二是壮大自身实力,从纵向对比来看,金川公司的确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企业利润、效益增势迅猛,但从横向对比来看,距离一个国际性的企业差距十分明显。消除这种差距的唯一捷径就是借助国际资本市场,在目前环境下,募集数十亿美元不是梦想;三是通过国际资本这一平台,可以高效地优化资源配置,一方面可以收购国外矿石资源,另一方面可以收购国外同行业公司,不但可以顺利进入国际市场,而且可以拥有其技术、知识产权、资源和人才;四是资本市场规范、透明、公开的管理制度,有利于公司长期健康、稳健的发展,同时,也只有通过资本运作,才能实现金川公司在短期内达到千亿的规模。

最后,由于省政府是金川公司的主要出资人,因此,政府应当积极参与、规划金川公司的未来发展。

(二)加大对科技创新成果的利用,鼓励企业提高资源使用率

目前,许多科技创新成果的没能加以利用。如金川公司的如冶炼弃渣中平均含铁35%,镍0.23%左右,由于含铁量高,可以用于生产水泥,但由于不能享受国家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利用量小;以电炉提取镍,技术已成熟,但成本高;以煤气进行提取的煤气冶炼技术,实验室阶段已完成,中试阶段需2000万元资金;尾矿制井盖,技术成熟,生产成本与产品价格低,没有被盗的风险,但缺乏市场营销力度,导致生产规模低。因此,政府应给予相关扶持,鼓励企业用先进技术和装备,加大对科技创新成果的利用,提高对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程度,促进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循环经济、节约资源

确立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在支持企业进行节能降耗,综合治理环境污染的基础上,应当确立甘肃省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即一是大企业首先推广通过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减少对污染物的排放甚至达到"零排放";二是建立生态工业园为代表的企业或产业间的生态工业网络,使一个企业的废气、废热、废水、废渣成为另一个企业的能源和原料;三是在重点工业城市建立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推动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形成一批具有较高资源生产率、较低污染排放率的清洁生产企业。

(四)加大有色金属等优势资源勘查力度

加强矿山生产过程中的补充勘探,积极开展金川、白银、厂坝、花牛山等大中型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工作,加大矿产勘查资金投入,建立甘肃省地质勘查基金,主要用于矿产资源勘查支出。鼓励各类社会资金参与矿产资源勘查,确立企业在商业性矿产勘查中的主体地位。考虑参照国际经验,在已探明的矿产中给予地质勘查单位一定比例的股权,激发其勘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确定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化发展思路

首先,可以考虑在省内实现并购。白银公司虽然资源濒临枯竭,但仍具有较强的铜加工能力,有一支训练有素的产业工人和管理队伍,而且区位比金昌更具优势,同时,经过破产重组,包袱也有所减轻。如能在各级政府完全接纳白银公司办社会职能的前提下,将其纳入金川公司的发展战略中,既可以迅速壮大金川公司的企业规模,又可以解决白银公司的发展。其次,省内如果发现新的有色矿产资源,在保证当地税源的前提下,应该将开发权交给金川公司这样有实力、有技术、有能力保护环境的企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违法违纪案件心得体会下一篇:无公害养殖场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