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伤逝有感1500字

2022-12-06

第一篇:读伤逝有感1500字

读《飘》有感1500字

缺憾中的完美人生

——读《飘》有感

罗小翠

不经意间的惊鸿一瞥,《飘》便轻而易举的融入了我的心扉。从此,那片生长着大片大片棉花的红色土壤便成了梦中最美的风景,羡慕那个叫斯佳丽。奥哈拉的少女,得天独厚的将父亲的刚毅和母亲的绝美完美的糅合在一起的宠儿。生活于她,原本幸福。丰足。宁静。但是,有人曾说性格决定命运,因此一个如此倔强,执着的女子也许注定会演绎传奇…

故事开始于一个美丽的黄昏,当归来的塔尔顿兄弟神秘的把斯佳丽的梦中情人——阿希礼即将结婚的消息告诉她时,年轻的斯佳丽的明净天空飘过第一块阴霾,这也由此酿成了斯佳丽一生的情感悲剧。阿希礼是特别的,他的神秘与含蓄引发了斯佳丽强烈的好奇,只是年轻的时候我们往往不懂得,让自己迷惑的人,注定是与你生活在不同世界里的人。阿希礼是明智,所以“懦弱”的选择了回避……很多年以后,斯佳丽依旧割舍不断对阿希礼的情愫,才会一而再的忽略现实中的真爱。与许,有很多的人,原本我们已经不爱了,只是可是曾经的那份美好感觉却在心中生根。发芽长成了参天大树……

美国南北战争的到来将斯佳丽的生活拦腰截断,从此昔日的美好已成往事,战争将痛苦。瘟疫。伤痛。饥饿等一切不幸降临到南部州每一个人的身上。在最初那些母亲去世,父亲痴呆的日子里。曾经的那个十七岁的青涩少女逐渐成长为塔拉庄园的新主人,生活将巨大的落差横亘在她的面前,简单而勇敢的斯佳丽学会了忘记回忆,面对生活的苦难,她总是告诉自己“等有时间再想”。她唯一想做的事就是摆脱饥饿和噩梦的折磨。那时的斯佳丽是孤单的,一个人去方丹老太太家;一个人前往十二橡树庄园持瓜果蔬菜;一个人应对塔拉的危机;忘了玫兰妮的友谊和瑞特的爱。所以才会一个人在浓雾弥漫的梦境中狂奔不止,只是她的孤独她并未知晓。在现实的世界中,斯佳丽一直生活在现在,而在情感的世界中,她一直生活在过去…这不能不说是她的悲剧。

一直很喜欢《飘》中瑞特的这个角色,欣赏他的矛盾型的人格:貌似很花心,其实很专一;所以才会一直割舍不下那个抓起杯子砸门的斯佳丽。貌似很坚强,其实很脆弱;所以才不能忍受斯佳丽的虚情假意和欺骗。貌似很勇敢,其实很脆弱,所以才会强压下深沉的爱意…如果说,斯佳丽是一个任性。执拗。勇敢的公主,在不期而遇的乱世中,饱受惊吓却依然昂扬,那么瑞特和玫兰妮则是她的守护神,一个用温厚的大手牵她走出了死气沉沉的寡妇生活,教会了她乱世中的生存法则,用无尽的爱和包容呵护着她,而玫兰妮呢?她一直“固执”的相信斯佳丽是个善良而勇敢的人,就算世人都唾弃斯佳丽的时候,就算阿希里和斯佳丽的秘密被公开的时候,她依旧毫不犹豫的挺身而出,用她弱小的身躯庇护斯佳丽躲过了人生一次又一次责难,只是这些,年轻的斯佳丽并未发觉,不想去过多的嗟叹斯佳丽的愚昧,只是滚滚红尘中又有几人能逃得出这样的悲剧轮回,很多的人很多的事往往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故事的最后,玫兰妮去世了,斯佳丽一生唯一的女朋友去世了,恍惚中斯佳丽忽然忆起,当年她杀死那个北佬的时候,弱小的玫兰妮举着军刀站在她的身后的情景,原来这样的玫兰妮一直存在,默默地站在斯佳丽的身后,给她勇气和力量,而自己傻傻的从未发觉…最后的最后,大雾弥漫的梦境出现在玫兰妮离去的那个晚上,斯佳丽痛苦的不能自已的在迷雾中狂奔,又迷茫有害怕,直到家的那边从瑞特的房间传来温暖的灯光,一直不明白自己在梦中到底要奔向何方,原来是在寻觅一个温暖的港湾…

或许《飘》在很多人的眼里是一部爱情名著,但我却认为它是一部关于人生情感的小说,因为在这部小说中和爱情一样动人的还有友情和亲情。主人翁斯佳丽的一生是充满缺憾的,正如很多人一样,我们往往信奉“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殊不知曾经的那些美好感觉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而同样斯佳丽坚持想要挽回的只是自己年少时受挫的骄傲和虚荣。“痴”一个字,“悔”一个字,活在自己坚持中的人往往会错失人生中更加美丽的风景。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她的一生又是完美的。最温厚的亲情,最绵长的友情,最刻骨铭心的爱情,她一样都不缺,而且她也是兴高采烈的接受了,只是一颗心被过去所累,来不及珍惜,来不及回馈,来不及也给他们同样厚重的情意……

(本文摘自历届“读者活动月”作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第二篇:读《蛙》有感1500字

木子

一本好书有摄人心魄的力量。这几天我一直在看莫言的《蛙》,深深地被书中的人物、情节所吸引。吃饭时想着它,想着他们津津有味地吃着煤,想着那一双双因为吃煤而满足发亮的眼睛。

那一双双发亮的眼睛狠狠地撞到我身上,撞见我那不堪的童年。让我看到了小时候的我——因为不曾吃过一个苹果,捡拾别人吃过的苹果核,津津有味地吃,甚至舍不得大口大口地吃,而是一小口一小口地吃,直至把所有的果核全部吃掉,只剩下苹果籽。更加可恶的是这一双双眼睛像一把利剑一样揭开了我心中最难堪的一幕——

正月初八总是要蒸甜糕,初九好祭拜天公。小时候甜糕对我们来说是绝对的美味,就像是地球引力一般不可抗拒。

祭拜过后我们本可以好好享受一番,可是母亲没有让我们大快朵颐,而是很有节制地用刀轻巧地割下一小块,以满足我们强烈欲望的冰山一角。之后母亲便把整屉的甜糕,放进房里然后把门锁上。全然不顾我们涎着欲望的双眼。

我们总是趁母亲叫我们去屋里拿东西时,偷偷地用线割下一小块,并不敢割下一大块,如贼一般怕母亲发现,匆忙放进口袋里,待到独自一人时才小心地从口袋里掏出那一小块甜糕细心地捡去粘在甜糕上的口袋的碎屑,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享用。

如果这时母亲突然出现,我便只能整块咽下不能细细品味,否则便招来母亲难听的喝斥。小时候总觉得母亲威严得过分,甚至恶毒地想她不是生我养我的亲妈,她想把整屉美味的甜糕锁起来独自享用。

长大后才惊觉事实原来如此尴尬——母亲留着锁着的那一整屉甜糕并非是为了把整屉美味的甜糕锁起来独自享用,而是为了正月十五祭拜祖宗时,也有和别人一样的甜糕,不致招人耻笑。

时隔多年,甜糕的香甜依然浸入每个细胞,母亲威严背后的难堪依然能够体会。现在,我依然无法想象作为一个母亲,如何能拒绝自己孩子渴望的目光,那目光强烈到让母亲斥责、辱骂也不肯减掉一分一毫。母亲决绝的背后该有怎样的心酸?

读到《蛙》中耿秀莲、王仁美、王胆为了生一个儿子甚至连命都搭上了,我的心里就像打开了所有的调味瓶盖一般酸、苦、辣、辛、咸各种滋味一齐涌上心头,唯独没有甜。我就是超生女。我妈为了生一个弟弟,一连声了七个女儿。我是老三,我就是第一个多余人。

我清晰的记得每生一个妹妹母亲都哭得双眼红肿。小时候,我想是因为母亲生产太痛了,现在我明白是母亲的心太痛了。

我无法想象为了生一个弟弟,母亲是如何挺这一个大肚子在月黑风高的晚上爬出高高的窗户,又是如何一脚高一脚低地逃跑在黑暗无边的夜里,又是在哪个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躲避抓计生的“姑姑”们的追捕!如果母亲没能躲过“姑姑”们的追捕是不是就会像耿秀莲、像王仁美、像王胆一样?一想到这些我就觉得惊心动魄,还好母亲躲过了!

母亲躲得了抓计生的“姑姑”们的追捕,却躲不过世俗的嘲笑和父亲自我解嘲般的自责。我亲耳听到族人们犹如毒刺一般的嘲笑声扎进耳朵里来——某某某要绝后了!某某某要断子绝孙了!铺天盖地的嘲笑声浪一般涌来,延绵不绝到现在依然刺耳。

多年以后我们已长大成人了,我还能听到父亲——“我不懂得生,生的全是女儿!”我能想象在生了那么多个女儿之后,母亲多么希望能生一个儿子。

她太需要一个儿子了,这个儿子可以帮她堵住那些嘲笑她的人的嘴巴;她太需要一个儿子了,这个儿子可以让她在众人面前扬眉吐气,她太需要一个儿子了,这个儿子可以让她的老公不再自我嘲讽;她太需要一个儿子了,这个儿子可以让她的心中不再响起族人令人厌恶的嘲笑声——某某要绝后了!

母亲终没生出一个儿子来。母亲的心太疼了,无处诉说,无处排遣,唯有把怨气、怒气发泄在她多得过分的女儿身上。在打下这篇文字时我的耳边依然能够回响起母亲决然哀怨的话语——你可以去死,你死了,还有几个女儿,我不缺你这一个!

母亲怎会缺女儿?这一个又一个的女儿并没有给她带来荣耀,相反的是带来无尽的耻辱。母亲如果可以的话甚至愿意和女儿划清界限。永不生女儿!这不是母亲的错,在忍受了无尽的嘲笑之后,又生出一个又一个的让人再次嘲笑的女儿。你怎能期望母亲——从未接受教育的母亲能不怨?能不气?

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我忽然理解了母亲,也原谅了母亲。我忽然意识到了,母亲是何其伟大正是因为母亲顽强地和“姑姑”打游击才有了我,才有了妹妹们;母亲又是何其艰难,难以想象母亲为了养活我们,付出了多少辛劳?

想到这,我为自己小时候从未吃过苹果而自怜自艾而鄙薄自己,母亲能把我们养活已属不易,我还能奢求什么?!我的母亲又是多么的坚强,在饱受歧视与嘲笑,居然勇敢地把她的女儿们一个一个地抚养长大,让她们成人,让我得以在电脑前写下这样一篇废话连篇的文章!我的母亲啊!

有人说一本好书就是一面镜子。《蛙》更是一面好镜子,在镜子里不光照出了我自己,更照出了我的母亲,伟大的母亲!

第三篇:读《幻城》有感1500字

汤柯艺

看了一点名为《幻城》的电视剧后,不知那儿来的兴致,找来了郭敬明写的原版同名小说。看完后才发觉演员们根本没有演出书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改编后的剧本变得又臭又长,剧情拖沓,没有了原版书中的唯美意境、凄凉人设和悬疑的气氛,以及因一个线索使你恍然大悟,以为自己跟福尔摩斯一样有侦探潜质后的兴奋劲儿。 在电视剧中怕是小人物死翘翘,男女主美满了吧,但在书中却没有一个人最后的结局是幸福的。读完心中不知为何有股莫名的惆怅,心中像积压了什么,吐吐不出,咽咽不下。原谅我没办法把整个故事复述给你听,只好用我拙劣的文笔给你简单概括一下。

卡索是冰族未来的王,樱空释是他的弟弟,本以为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完几百年,可天不遂人愿,火族攻到了城下,王的父亲、弟弟都死了,于是王要找到渊祭,打败他,拿到隐莲,再复活他们。王有几个得力的助手辽溅、皇柝、片风、潮涯、月神、星轨他们在连续打败东、南、北护法后,辽溅、星轨、片风都相继死亡。虽然王有点想不通为什么西方护法在死前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他们中的一个,但因毫无头绪,也就成了一个谜团。之后王他们终于到了灵力最强大的但他们也遇到了好友熵裂以及他的七个伙伴。可入住了客栈之后,熵裂的伙伴也在陆续减少,后来王才知道这一切都是四个护法中灵力最强大的西方护法的左膀右臂乌鸦和凤凰操纵的。一开始这一桩桩迷案都没有一点线索。当王遇刺,皇柝看到凶手穿的是黑色的紧身夜行衣,王把大家聚到一起看谁在衣服里穿了紧身黑衣时,大家似乎都没有嫌疑。当凶手杀死片风并且还在屋子里时,皇柝让花效独自看住门时,他让王注意花效的举动。只见花效打开了门,好像盯着一团空气似的,目送着那团空气消失在走廊尽头时,皇柝告诉了王一个重要信息。那天王遇刺时,凶手逃脱后,时间不够他换身衣服,但够他脱掉一身衣服,并换上一件宽大的外套。而花效那天晚上宽大的外套里面没有穿衣服。王还注意到一个细节,花效和店小二从来没有同时出现过,每次店小二退下后花效才姗姗来迟,而且没有化妆,总是很苍白。真相大白时,王终于明白,因为花效和店小二是同一个人,店小二退下后,花销要卸妆,但来不及化妆,所以才会出现没化妆这种情况。她是凤凰。而乌鸦则是店主那个玩球的男孩。在星轨给王的第二个梦境里,那个男孩子玩的是白雪球,而现在的男孩玩的是蓝球。之所以死者死后的表情都是那么惊愕,并且伤口都是从下往上刺的,是因为他们都没想到是这个男孩。杀死片风的就是他。之所以王没看见有凶手从房间出来,而花效像看着一团空气,那是因为男孩个子矮,走廊的围栏遮住了这个男孩。而出现生者脸色发蓝,头发飞扬,自杀这种现象是因为他们都接触了男孩手中的蓝球,而那个球就是一个释梦能力超强的工具,触碰到那个球的人,都会陷入梦境无法自拔,最后自杀。

可最后当只剩下皇柝、月神和潮涯时,他们互相残杀。王孤身一人走到西方护法的幻境之末,星轨从天而降了。她告诉王,这一切都只是她的一场游戏,因为她的人生太过无趣。王终于明白为什么西方护法死之前要笑了,因为她觉得星轨在我们之间很可笑。辽溅是因为中了慢性毒,头上有一根毒针,而最有机会在辽溅身上下毒的就是身体最弱整天要辽溅背着的星轨了。星轨不让王告诉她的哥哥星旧她已经死了,就是怕星旧告诉王星轨没死。星旧占卜到星轨一个人向西行走,大家都以为星轨是去了冥界,可其实她是去了自己幻化出的幻境。其实星轨也不想这样的,不过她只能活到200岁,她想继续陪在哥哥身边,因而答应了渊祭让她做西方护法的要求从而得到几百年的生命。

渊祭其实是父皇的嫔妃莲姬,她是幻雪神山的王,世间所有的爱恨情仇都由她一手策划,樱空释不过是她用樱花幻化出来的罢了。所以当我看到电视剧里的渊祭是男的时,我真的被雷到了,雷的外焦里嫩。

其实每个人都没有错,不是吗。每个人都有他想得到的,想守护的,只不过,每个人用的方式都不一样罢了。对与错谁又能准确的定义呢。

终于明白了卡索最后的孤寂,一个人走在通往刃雪城路上的凄凉,银白色的长发飞舞在空中,可是再长又有什么用呢,在乎的人都没了,独守一座城,做个王又有什么意义呢。

终于懂了郭敬明的题记:它们让我成为了冰雪的王爵,它们变成了末世的苍雪。

第四篇:读《蓝宇》有感1500字

老少同行

喜欢读书,更喜欢读关于老少恋的书。《天堂的颜色》、《老彭》等作品曾经给我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从作品中,我读出了老少恋之间那份原本最纯真的情感,读着读着,便有眼泪流下来。但我不喜欢读年轻同志之间的故事,甚至听起来都有些反感。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恋老与同性恋有很大区别。

最近,陈叔给我推荐了一部年轻同志作品,名叫《蓝宇》,他强调我一定要认真看看,而且要我一定从头看到尾!《蓝宇》这部作品大概成书于90年代,共有三十二章,不算短,看之前,我有些发愁。认真地看了第一章,意料中的失望,我本不想再读了,但想起陈叔的叮咛,便把鼠标直接确定到了故事的尾声:

“三年后,我移居加拿大,并在「西温」买了一处房。我再次结婚,我没有蓝宇那样的勇气,去面对自己同性恋的身份,况且我感情的大门早已彻底关死。对我年轻的妻子,我无法爱恋她,可我尽我所能体贴、照顾她。

我入教了,是个基督徒。在我受洗的时候,我怀疑上帝能否接纳我这个同性恋者作为他的羔羊。我现在已经是他的子民,我常常对上帝祷告:

主啊!请您听我这个有罪的人的祷告,我曾爱上一个人,我曾给他带来那么多痛苦,可他死了,我再也无法弥补。我祈求您,仁慈的主,请您接受他进入天国。当他在人世间的时候,他从没伤害过任何人,他是那样善良、正直。他唯一做了件不该做的事:他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有了一段在人世间被看作荒谬、无耻、堕落的感情,可这份感情是纯洁的、无辜的、永恒的。

主啊!我还有一个请求,请您务必答应我。无论您将那个男孩送到什么地方,当我离开这个世间的时候,请让我同他在一起。如果他在天国,让我们尽情在那里欢乐,接着诉说我们在人间的爱恋,也让我来弥补对他的亏欠;如果他在地狱,请让我也去那里,让我走近他,站在他身后,双手紧紧搂住他的肩膀,贴着他的脊背,让我们共同去承受地狱的酷刑和烈火的煎熬,我无怨无悔。”

看了这一段,我的心“咯噔”一下!作品中的蓝宇究竟是怎样一个男孩?是什么让这位基督徒如此轰烈?他们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感人故事?我赶紧返回首页,接着第二章的故事读起来,读到第五章,我的心已被作品中人物的命运牢牢揪住。我心里大骂作者,这么好一个故事,第一章为何写得那么烂!这样会有很多读者因此擦肩而过啊!

坏人各有各的不同,但善良的人却是相似的,不怕大家笑话,我在蓝宇身上隐约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作品中刘捍东是蓝宇的初恋,而陈叔则是我的初恋。

陈叔的朋友多我是知道的,但他说谎却让我无法忍受。“说谎事件”发生后,沃玛兄台曾经细致地给我分析了花心以及人性问题,劝我早点放手。我思量再三,决定与陈叔平和地说再见。

那天晚上与陈叔见面,我们十指相扣,谁也没有说话,我们的双手越扣越紧……我想找些话题,打破这种尴尬,但却是语无伦次……

第二天,陈叔早早起床,为我做好了早点,我吃不下去,他一直看着我。当我转身准备离去那一刹那,陈叔突然跑过来抱住紧紧地抱着我说:“小伟,求求你了,不要离开我……”当时,我看到陈叔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沃玛兄台又给我提出了问题:如果陈叔对你确实是用心的,但他依然花心四溢,谎言连篇,你又当如何呢?

沃玛兄台提出的问题,我想了很久,却无法回答!那天我喝了很多酒,恍惚中,我看到下过雪的天空有彩虹……

陈叔说,当他看完《蓝宇》才体会到我上次为什么那么难过。陈叔说,当他与别人做爱时总会想起我,觉得对不起我……听陈叔这样讲,我无言以对,心里在流泪。是的,自从我认识陈叔以来,他一直在改变,他很少再去交新朋友,而且对我是越来越好了。但是每当我想起陈叔被人骑在身下,我的心仍旧像是被撕裂一般疼痛。

有一次陈叔问我,你知道什么叫BF吗?说实话,我对字母一向不敏感,虽然曾在其他朋友的文章里见过BF这两个字母,但当时真的不清楚它的具体含义。陈叔告诉我说,BF就是固定朋友的意思。我就在想,陈叔是我唯一固定的朋友,而我却是陈叔众多朋友中的一个,不知道这样算不算BF?

在这场情感的纠葛里,我不是每天都喝酒,但却每天晕沉沉。我知道再这样下去,我会生病的,我正在寻找一种离开陈叔的方式,平静地离开,不给陈叔留下一丝伤痛。

这时,真的没有想到,陈叔会给我推荐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的心里又一次掀起了波澜……

《蓝宇》的最后一段旁白——你知道吗?这些年,北京还是老样子,到处都在拆呀建呀的。每次经过你出事的地方,我都会停下来,不过心里倒很平静,因为总觉得你根本就没有走……

第五篇:读《守望教育》有感1500字

湛江市第二十八中学 高瑜清

每当读一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位智者交谈,拓展了思维,提供了方法,指点了迷津,在共鸣中不知不觉地提升了自己。在读了《守望教育》这本书后,有几分的激动,也有一些共鸣。因为自己的一些谜团在读完了这本书后也日渐明朗。读了这本书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与反思。

一、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是"训练"还是"教育".应试教育的教育价值取向往往会将孩子置于"教育"之外,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训练".并不注重的是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但是我觉得在我们的课堂上,训练的成分还是比较多。文本只是一个载体,上面承载着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思维的创新,文化的传递,我们需要的是立足于文本,走出文本,培养学生的能力,思维与素质。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知识的训练是必须的,但我们不要把知识点的训练作为我们教学的归宿。

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该是德育途中的一把钥匙。

本书中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故事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示范性的作用,学生去明白一个道理,很多时候,说教远远不如给孩子讲一个故事,一个故事也许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或者是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能一个故事孩子听一遍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且正确地去做,而并不需要我们去耳提面命。更要的是孩子们都愿意听故事,并且听故事对孩子们好处多多。比如说我给孩子讲的一些故事,一遇到类似的问题,好多孩子会一起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这就说明这个故事已经深深地烙在了孩子的心中。

三、学生形成"悦读"的习惯,真正会读书。

《守望教育》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见证着一个人的精神成长,阅读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人人皆知。怎样让"阅读"变成"悦读",这让我想起了一本书《悦读是怎样形成的》。方法是做好事情的捷径,这里面有一套比较好的阅读方法。具体方法如下:在学生刚开始课外阅读时,"放任自由"是比较合适的办法,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卡通笑话,全凭学生喜欢,当学生逐渐觉得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和生命的需要时,老师再适当给学生推荐一些比较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刊并提出读书要求,先"放"后"收",让学生一个适应过渡期,有利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因此,在保证课外阅读数量的基础上,也要保证其阅读的"质量".在课外阅读的起步阶段,要求不能太高。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对课外阅读的要求必须在质量上和深度上下功夫,要指导学生学会真正的阅读。

四、还给孩子童真童趣。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那时侯读书生活比较单纯。简简单单的几本教材,没有任何别的读物、辅导材料,早上来上课,午后轻轻松松回家,作业尽管有一些,也还有课文的背诵任务,但感觉好象都能比较轻松地应付得过来。不仅如此,愉快经历还有两个重要由来,一是经常有伙伴自由玩耍,一是与自然随意地接触。"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几个铜钱,几根鸡毛和一小段麦管用线一扎便扎成了一个鸡毛毽子;一个瓦片,地上画几个方格子,就是我们玩的瓦房子;天黑了,村子里的草垛,各种杆秸多成了我们躲猫猫的快乐场所……

可回首今天的教育,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可谓天壤之别,学生知识训练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可学生的生存状态却不容乐观,在阳光体育课上,如果我们能够增加一些富有童真童趣的活动,孩子们可能会是更快乐。

总之,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要抱有这样一个胸怀,不是教好某些优秀的学生,教好一个班的学生,教好几届学生,而是从"人"这个概念出发,用真心换真心,勇做学生成长路上的"三者",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考虑,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我们的目的应该是让每个孩子具备顽强的生存能力,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就让我们带着这个任务开始自己的教育工作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年祝福语下一篇:清明放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