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峥嵘读初心读后感

2023-02-10

第一篇:回望峥嵘读初心读后感

《回望峥嵘读初心》读后感

近日,我认真品读了《回望峥嵘读初心》,这本党员学习教材以发生在江西红土地上的100个经典革命故事为例,分别从理想信念、人民立场、务实担当、奉献牺牲、纪律规矩以及清正廉洁6个方面,记录了革命先烈在伟大革命斗争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一个个精神高地和一座座红色丰碑,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深深地感染了我。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先辈们身上那种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民爱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优良品格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要树立"理想信念高于天"的意识,任何时候都不能动动摇。

二是要坚持求实创新。求实创新就是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作为党员干部,一方面我要熟悉业务,坚持办实事,求实效。另一方面要注重创新。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时候,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摸索规律性、增强实效性,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三是要坚持敢于担当。担当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境界,也是好干部的标准之一。人少事多,为做好工作,这就要求要发扬敢于担当的精神,主动作为。

四是要坚持为民情怀。作为基层干部,跟群众打交道较多,只有把群众放在心里,群众才会把你放在眼里,要不断增强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情怀。

供稿: 区社会事业局支部 关玉芝

第二篇:读悟红色经典\回望英烈初心,坚定理想信念

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与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编写了《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作为全党开展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书刚刚拿到手中,我便迫不及待的一口气读完,十一位英烈对党的忠诚,震撼着我的灵魂,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征途中,十一位革命英烈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共产党人的信念与忠诚,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该书以“宣誓书”、“绝命书”、“请战书”、“托孤书”、“示儿书”、“决心书”、“明志书”等震撼人心的“十一书”为线索,选录了11位革命英烈为革命事业不惧流血牺牲、以身许党的感人故事。其中,贺页朵冒着生命危险在入党誓词的红布两边留下自己的姓名与入党时间的“宣誓书”,寻淮洲烈士“北上抗日”、“消灭敌人”的“请战书”,陈毅安烈士“如果牺牲了,就会托人捎回一封无字家书”的“无字书”,夏明翰烈士“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就义书”,左权烈士“决心与华北人民共艰苦,共生死”的“决心书”等,真实、生动地展现了革命英烈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以及对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的赤诚,读来给人以力量、思索和启迪。

革命理想高于天。十一位英烈坚定的理想信念,使他们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各种酷刑也不能动摇他们对党的忠诚。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扪心自问,我们的理想信念是否那么坚定?我们是否牢记自己在党旗下的誓言?我们入党的动机是否那么单纯?我们是否真正实现了思想上的入党?

是否能够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是否在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是否在利益选择面前以单位利益为重?是否能够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

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切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这样的信仰,必须像水滴石穿一样,通过提升政治素养、道德素养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成为我们血液的一部分。对于我们普通党员来说,和平年代,信仰的坚定性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把我们手边的每一件工作做到极致。如果你是一名设计人员,你就在UG制图中纵横驰骋,设计一件件美观、漂亮而又质高成本低的作品;如果你是一名装配工,就拧好产品上的每一刻螺丝钉;如果你是一名检验员,那就练好“火眼金睛”,不让任何瑕疵产品流出厂房;如果你是一名宣传工作者,就请以手中的笔为武器,讲出更多的好故事,传播更多的好声音;如果你是......通过千千万万个你我的努力,造就中国经济实力的腾飞,让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的舞台中央,让初心方得始终。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今天,我们开展主题教育,就是要我们时时刻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并以初心为圆心,锤炼过硬党性,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继续前进。

第三篇:回望是目送最好的回答—读《目送》有感

回望是目送最好的回答—读《目送》有感

是时间教会我们只能目送光阴流逝吗?

是历史告诉我们只能目送历史苍茫吗?

以至于我们只记得目送亲人远去而忘了回望亲情。

在文章里,作者的儿子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时间无形的抵挡了母亲的靠近,当作者一寸一寸目送他远行企盼他回头时,他只自顾自的离开了。在我抱怨作者儿子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周末返校时,总要出现送别的情景,母亲那不厌其烦的嘱咐声总要跟到自己踏上校车台阶的那一刻。每次都是这样,已经和母亲说再见了,她的话还是会铺天盖地的过来。我越嫌她唠叨她越说不停,我走的越远她说的就越大声,"记得每天都要吃维生素片"这是我每次进校车听到的最后一句话。我有时甚至不懂事的认为母亲的话像‘机关枪’,‘咻咻的扫来’,而我像是‘落荒而逃’。

我突然想起,我从来没有一次回过头,看着她说:“好的,我知道了妈妈。”母亲肯定像作者一般“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和作者一样“一直等待着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而我也和作者的儿子一样一次也没回头,一次也没有。我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责,也丝毫不敢想象母亲那是心中的落寞。只要是对你好的,哪怕重复过千遍万遍的,母亲也还会对你说。你以为她不烦吗?她也会烦。原来不单是离别是需要回望,父母的心思也需要你的回望。

“一件事的毕业是另一件事的开始”,生命也是这样,一个终点联系着另一个起点。或许母亲在嘱咐我的同时脑海里会想起外婆对她离开时的嘱咐,如同我身后的背影一样,母亲的身后也有一个背影。

外婆的突然离世,对母亲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母亲强忍着痛楚准备着外婆的葬礼,而父亲带过的一句话让母亲更加自责:“葬礼是给活人看的,人在的时候不多孝顺一点。现在人没了,做些表面文章有意思吗?”后来闲聊时,母亲常和我提及:年轻时和我一样,想要什么就突然要了。也不管外婆辛苦,然后外婆就大街小巷的去找去买,现在你外婆走了,轮到我遇到你这个“小祖宗”。

我想母亲和外婆也是这样的,在母亲成长的过程中。外婆对母亲如同母亲对我一样百般呵护,但也少不了母亲长大后对她一次又一次的目送,直到母亲目送外婆离开。母亲也有回望,也有感激,只是她总自责说晚了些。当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行走时,千万要记得及时回望,及时回应那束渴望的目光。

龙应台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便是今生今世不断目送他背影渐行渐远。而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不必追,生命的脚步是无法追逐的。但也不能忘记回望啊!对自己来说,那是一种学会感恩的发现,如同朱自清回望,看到自己老父亲翻栏艰辛的背影。不知我们回望,有会发现一个如何艰辛付出的背影。对于父母来说,那一回望。则是内心对自己所付出的肯定,是内心不知名的喜悦与安心吧。

如果说目送是父母眼底止不住的泪珠,那回望就是替他们拭去泪痕的双手;如果说目送是父母心底无声的呜咽,那回望便是使他们释怀的安慰。回望永远是目送最好的回答,感恩永远是亲情的回报。

骆家妮高一六

广东深圳罗湖区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一:骆家妮

第四篇:《回望延安》观后感

近期,第十管理区党支部组织管理区的在职党员干部集体观看了《回望延安》的历史文献片,片中给了我很强的心灵震撼,让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真实的认识,感触颇多。

《回望延安》让我深刻理解了我党执政以来凝聚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近代社会带领中华民族中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领导者,成为历史洪流中的中流砥柱,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延安时期确立了党中央领导核心,统一了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思想武装的政党才是有生命力的政党,只有听从党中央的领导统一领导,发挥看齐意识和统领全局意识,全民空前团结和统一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在延安时期,从艰难困苦中逐渐锤炼出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坚强领导集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探索出了一套管党治党的基本经验,造就了一大批能够担当重任的栋梁之才,正是在延安,延安精神唤醒了中国人民,从此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总书记重回延安时,语重心长地叮嘱全党,要不断接受“延安精神”的洗礼,我们回望延安,不是漫不经心地回忆,也不是漫无目的地回顾,而是一次灵魂的洗礼、精神的升华、思想的淬炼、作风的检视。回望,是为更好的前行,当我们前行时,时间久了,就容易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我们就应该及时的回顾自己的初心,拨正自己前进的方向。回望延安,那是一个奋发进取的时代,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时代,是一个密切联系群众,汲取最广泛智慧的时代,是锻造干部、培养干部的时代。

《回望延安》,中国共产党从星星之火发展成了燎原之势,中国革命从满目疮痍走向了辉煌胜利,中华民族从艰难困苦走入了富强振兴。延安精神,过去是凝聚人心、克敌制胜的精神动力,如今更是奋力进取、强国强党的力量支撑。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回望延安革命战争年代,一代代有志青年在炮火纷飞的岁月中肩负使命、砥砺前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甚至是宝贵的生命。放眼当下和平建设年代,虽然不用直面血雨腥风,但无形的战场暗流涌动。

我们身在新时代,依然被影片中那些革命精神深深感染。我坐在办公室中,脑海中回忆着片中的一幕幕场景,延安精神和作风激励我们努力工作,服务人民和社会,我也更加明白了在这个时代应尽的责任,每一个人都在为建设国家,贡献自己或大或小的力量。今天的国家发展局面来之不易,我要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要坚持做好本职工作,为单位发展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我们要应坚持本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第五篇:《目送》读后感:回望是目送最好的回答

回望是目送最好的回答—读《目送》有感

是时间教会我们只能目送光阴流逝吗?

是历史告诉我们只能目送历史苍茫吗?

以至于我们只记得目送亲人远去而忘了回望亲情,《目送》读后感:回望是目送最好的回答。

在文章里,作者的儿子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时间无形的抵挡了母亲的靠近,当作者一寸一寸目送他远行企盼他回头时,他只自顾自的离开了。

在我抱怨作者儿子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周末返校时,总要出现送别的情景,母亲那不厌其烦的嘱咐声总要跟到自己踏上校车台阶的那一刻。每次都是这样,已经和母亲说再见了,她的话还是会铺天盖地的过来。我越嫌她唠叨她越说不停,我走的越远她说的就越大声,"记得每天都要吃维生素片"这是我每次进校车听到的最后一句话。我有时甚至不懂事的认为母亲的话像‘机关枪’,‘咻咻的扫来’,而我像是‘落荒而逃’。

我突然想起,我从来没有一次回过头,看着她说:“好的,我知道了妈妈。”母亲肯定像作者一般“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和作者一样“一直等待着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而我也和作者的儿子一样一次也没回头,一次也没有。我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责,也丝毫不敢想象母亲那是心中的落寞。只要是对你好的,哪怕重复过千遍万遍的,母亲也还会对你说。你以为她不烦吗?她也会烦。原来不单是离别是需要回望,父母的心思也需要你的回望,读后感《《目送》读后感:回望是目送最好的回答》。

“一件事的毕业是另一件事的开始”,生命也是这样,一个终点联系着另一个起点。或许母亲在嘱咐我的同时脑海里会想起外婆对她离开时的嘱咐,如同我身后的背影一样,母亲的身后也有一个背影。

外婆的突然离世,对母亲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母亲强忍着痛楚准备着外婆的葬礼,而父亲带过的一句话让母亲更加自责:“葬礼是给活人看的,人在的时候不多孝顺一点。现在人没了,做些表面文章有意思吗?”后来闲聊时,母亲常和我提及:年轻时和我一样,想要什么就突然要了。也不管外婆辛苦,然后外婆就大街小巷的去找去买,现在你外婆走了,轮到我遇到你这个“小祖宗”。

我想母亲和外婆也是这样的,在母亲成长的过程中。外婆对母亲如同母亲对我一样百般呵护,但也少不了母亲长大后对她一次又一次的目送,直到母亲目送外婆离开。母亲也有回望,也有感激,只是她总自责说晚了些。当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行走时,千万要记得及时回望,及时回应那束渴望的目光。

龙应台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便是今生今世不断目送他背影渐行渐远。而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不必追,生命的脚步是无法追逐的。但也不能忘记回望啊!对自己来说,那是一种学会感恩的发现,如同朱自清回望,看到自己老父亲翻栏艰辛的背影。不知我们回望,有会发现一个如何艰辛付出的背影。对于父母来说,那一回望。则是内心对自己所付出的肯定,是内心不知名的喜悦与安心吧。

如果说目送是父母眼底止不住的泪珠,那回望就是替他们拭去泪痕的双手;如果说目送是父母心底无声的呜咽,那回望便是使他们释怀的安慰。回望永远是目送最好的回答,感恩永远是亲情的回报。

骆家妮高一六

广东深圳罗湖区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一:骆家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货物源头治理超限超载下一篇:华西村情况介绍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