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峥嵘读初心演讲稿

2023-02-10

演讲稿具有总结性与实用性的特点,是一种观点明确的书面材料。演讲稿是以生活为中心,如何根据生活中的感悟,写出一份有意义的演讲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回望峥嵘读初心演讲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回望峥嵘读初心演讲稿

《回望峥嵘读初心》读后感

近日,我认真品读了《回望峥嵘读初心》,这本党员学习教材以发生在江西红土地上的100个经典革命故事为例,分别从理想信念、人民立场、务实担当、奉献牺牲、纪律规矩以及清正廉洁6个方面,记录了革命先烈在伟大革命斗争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一个个精神高地和一座座红色丰碑,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深深地感染了我。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先辈们身上那种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民爱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优良品格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要树立"理想信念高于天"的意识,任何时候都不能动动摇。

二是要坚持求实创新。求实创新就是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作为党员干部,一方面我要熟悉业务,坚持办实事,求实效。另一方面要注重创新。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时候,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摸索规律性、增强实效性,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三是要坚持敢于担当。担当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境界,也是好干部的标准之一。人少事多,为做好工作,这就要求要发扬敢于担当的精神,主动作为。

四是要坚持为民情怀。作为基层干部,跟群众打交道较多,只有把群众放在心里,群众才会把你放在眼里,要不断增强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情怀。

供稿: 区社会事业局支部 关玉芝

第二篇:读悟红色经典\回望英烈初心,坚定理想信念

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与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编写了《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作为全党开展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书刚刚拿到手中,我便迫不及待的一口气读完,十一位英烈对党的忠诚,震撼着我的灵魂,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征途中,十一位革命英烈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共产党人的信念与忠诚,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该书以“宣誓书”、“绝命书”、“请战书”、“托孤书”、“示儿书”、“决心书”、“明志书”等震撼人心的“十一书”为线索,选录了11位革命英烈为革命事业不惧流血牺牲、以身许党的感人故事。其中,贺页朵冒着生命危险在入党誓词的红布两边留下自己的姓名与入党时间的“宣誓书”,寻淮洲烈士“北上抗日”、“消灭敌人”的“请战书”,陈毅安烈士“如果牺牲了,就会托人捎回一封无字家书”的“无字书”,夏明翰烈士“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就义书”,左权烈士“决心与华北人民共艰苦,共生死”的“决心书”等,真实、生动地展现了革命英烈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以及对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的赤诚,读来给人以力量、思索和启迪。

革命理想高于天。十一位英烈坚定的理想信念,使他们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各种酷刑也不能动摇他们对党的忠诚。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扪心自问,我们的理想信念是否那么坚定?我们是否牢记自己在党旗下的誓言?我们入党的动机是否那么单纯?我们是否真正实现了思想上的入党?

是否能够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是否在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是否在利益选择面前以单位利益为重?是否能够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

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切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这样的信仰,必须像水滴石穿一样,通过提升政治素养、道德素养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成为我们血液的一部分。对于我们普通党员来说,和平年代,信仰的坚定性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把我们手边的每一件工作做到极致。如果你是一名设计人员,你就在UG制图中纵横驰骋,设计一件件美观、漂亮而又质高成本低的作品;如果你是一名装配工,就拧好产品上的每一刻螺丝钉;如果你是一名检验员,那就练好“火眼金睛”,不让任何瑕疵产品流出厂房;如果你是一名宣传工作者,就请以手中的笔为武器,讲出更多的好故事,传播更多的好声音;如果你是......通过千千万万个你我的努力,造就中国经济实力的腾飞,让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的舞台中央,让初心方得始终。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今天,我们开展主题教育,就是要我们时时刻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并以初心为圆心,锤炼过硬党性,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继续前进。

第三篇:回望是目送最好的回答—读《目送》有感

回望是目送最好的回答—读《目送》有感

是时间教会我们只能目送光阴流逝吗?

是历史告诉我们只能目送历史苍茫吗?

以至于我们只记得目送亲人远去而忘了回望亲情。

在文章里,作者的儿子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时间无形的抵挡了母亲的靠近,当作者一寸一寸目送他远行企盼他回头时,他只自顾自的离开了。在我抱怨作者儿子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周末返校时,总要出现送别的情景,母亲那不厌其烦的嘱咐声总要跟到自己踏上校车台阶的那一刻。每次都是这样,已经和母亲说再见了,她的话还是会铺天盖地的过来。我越嫌她唠叨她越说不停,我走的越远她说的就越大声,"记得每天都要吃维生素片"这是我每次进校车听到的最后一句话。我有时甚至不懂事的认为母亲的话像‘机关枪’,‘咻咻的扫来’,而我像是‘落荒而逃’。

我突然想起,我从来没有一次回过头,看着她说:“好的,我知道了妈妈。”母亲肯定像作者一般“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和作者一样“一直等待着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而我也和作者的儿子一样一次也没回头,一次也没有。我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责,也丝毫不敢想象母亲那是心中的落寞。只要是对你好的,哪怕重复过千遍万遍的,母亲也还会对你说。你以为她不烦吗?她也会烦。原来不单是离别是需要回望,父母的心思也需要你的回望。

“一件事的毕业是另一件事的开始”,生命也是这样,一个终点联系着另一个起点。或许母亲在嘱咐我的同时脑海里会想起外婆对她离开时的嘱咐,如同我身后的背影一样,母亲的身后也有一个背影。

外婆的突然离世,对母亲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母亲强忍着痛楚准备着外婆的葬礼,而父亲带过的一句话让母亲更加自责:“葬礼是给活人看的,人在的时候不多孝顺一点。现在人没了,做些表面文章有意思吗?”后来闲聊时,母亲常和我提及:年轻时和我一样,想要什么就突然要了。也不管外婆辛苦,然后外婆就大街小巷的去找去买,现在你外婆走了,轮到我遇到你这个“小祖宗”。

我想母亲和外婆也是这样的,在母亲成长的过程中。外婆对母亲如同母亲对我一样百般呵护,但也少不了母亲长大后对她一次又一次的目送,直到母亲目送外婆离开。母亲也有回望,也有感激,只是她总自责说晚了些。当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行走时,千万要记得及时回望,及时回应那束渴望的目光。

龙应台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便是今生今世不断目送他背影渐行渐远。而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不必追,生命的脚步是无法追逐的。但也不能忘记回望啊!对自己来说,那是一种学会感恩的发现,如同朱自清回望,看到自己老父亲翻栏艰辛的背影。不知我们回望,有会发现一个如何艰辛付出的背影。对于父母来说,那一回望。则是内心对自己所付出的肯定,是内心不知名的喜悦与安心吧。

如果说目送是父母眼底止不住的泪珠,那回望就是替他们拭去泪痕的双手;如果说目送是父母心底无声的呜咽,那回望便是使他们释怀的安慰。回望永远是目送最好的回答,感恩永远是亲情的回报。

骆家妮高一六

广东深圳罗湖区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一:骆家妮

第四篇:回望历史演讲稿

回望历史,驻足脚下

中国,一片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神圣土地;中华民族,一个生息繁衍在这神圣土地上的伟大民族。万里长城是你不屈的脊梁,黄河流水是你沸腾的血液,你有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有饮誉四海的灿烂文明,有声震四方的四大发明。巍巍昆仑是你高昂的头颅,青藏高原是你挺起的胸膛。搏动的心脏.跳动了五千年,涌动的血液,奔腾着长江黄河的波浪,黄色的皮肤印着祖先的颜色,黑色的眼睛流露着谦逊的神情,坚强的性格显示了泰山的气魄.然而,多少屈辱的条约在你身上签署,多少沉重的铁蹄在你身上践踏,多少苦难的岁月在你身上演绎. 历史的风,再次一页页吹开那痛楚的往事,历历浮现的是凄风苦雨的悲惨岁月.从甲午战争的惨败到日本铁蹄踏入中国,所到之处烧杀掠夺,无恶不作,使得哀鸿遍野,生灵涂炭. 滚滚逝去的东水带走了时间的足痕,带走了辉煌的古朝,滴答而逝的是时间,历史留给我们的是真魂,是那铁骨铮铮的英魂. 忘不了霍去病的忍辱负重,谭嗣同的肝胆狭义,忘不了董存瑞的舍身炸碉堡,邱少云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一场战争的胜利,更忘不了革命烈士夏明翰面对敌人的屠刀,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赞歌,铡刀的底座,被鲜血染红;党的女儿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无数革命烈士用拳拳之心,抹去祖国母亲凄苦的眼泪,换来了她幸福的微笑,终于在屈辱中,挺直腰杆。

回望历史,“忆往昔,岁月峥嵘”;驻足脚下,“看今朝,沧海桑田。”在科技上,屠呦呦荣登最高荣誉殿堂-----诺贝尔医学奖;在学术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经济建设上,奏出了小康的序曲。从“东风一号”地对地导弹到如今的“神舟十号”太空飞船,从“歼15”舰载机到“辽宁舰”航空母舰,从建立外交关系到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

“中华儿女好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历史,我们要铭记,英雄,我们要缅怀,但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应该珍惜。生活犹如一页扁舟,逆水而行,不进则退。我们要在逆境中学会坚持不懈;在困难中学会顽强拼搏;在诱惑中学会克制;在险境中学会智勇。

今天的我们,生活幸福,朋友互助,亲人关爱.我们要饮水思源,牢记历史, 驻足脚下,努力学习,珍爱生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用我们的肩膀撑起中华不朽的脊梁!

第五篇:《读家书品初心》有感

读家书品初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是家庭的情感纽带,是家教的重要载体,也是家风的一面镜子。近日来,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仔细聆听了朱德、瞿秋白、钱学森、黄继光、史砚芬、江竹筠等革命先烈写给亲人和朋友的信。那一篇篇大义凛然的家书,感人肺腑,情透纸背,震撼人心,给人力量,诠释了人间大爱,传递了革命大义,让人动容,令人敬仰。这些家书有的写于走向战场之前,有的写于硝烟弥漫间隙,有的写于慷慨就义前夕,有的写于白色恐怖日子,细细品读下来, 深深为革命先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和报国为民的炽热情怀所动容,其中蕴含的信仰之光、至亲之爱、时代之问,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人世间,真情最动人,真爱最感人。身为人父,身为人母,身为人子,身为人夫,身为人妻,身为人友,哪一个不深爱着自己年迈的父母?哪一个不深爱自己幼小的孩子?哪一个又不深爱自己相爱的伴侣?哪一个又不深爱自己相知的朋友?革命先烈们也是人,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人,是一个个有着七情六欲的血肉之躯,是什么让他们毅然决然地舍弃自己的血脉亲情;是什么让他们刚毅果决地割舍自己的儿女情长;是什么让他们毫不犹豫地告别自己的白发爹娘;又是什么让他们坚决果断地告别自己的娇妻幼子?是的,他们爱父母,他们爱孩子,他们爱伴侣,他们也爱朋友,但是他们更爱自己的祖国,他们更爱经受着苦难的人民,他们更热爱中国共产党,他们更热爱那无比坚定的革命初心和信念。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会做出什么样的人生选择。革命先烈们用自己短暂而精彩的人生向党和人民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他们深深明白和懂得了入党是为了什么;革命是为了什么;牺牲又是为了什么。人有信念,就不会觉得死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青山埋忠骨,魂牵万人心。今天的我们有着美好的生活,但是这一切的美好都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们舍小家为大家、抛头颅洒热血,用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换来的。“革命事业代代传”,“后继频频慰九泉”!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让我们永远铭记革命先烈们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和奉献,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初心,无愧我心,无愧我党,因为我们拥有一个最响亮的名字-------中国共产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荷塘月色导学案含答案下一篇:呼吸内科学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