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师德修养

2022-07-14

第一篇:高校教师师德修养

高校教师师德修养

一、 名词解释

道德——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合。

职业——职业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职责和所从事的专门业务。 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习俗的总称,是人们在从事各种社会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教师——教师是接受一定社会的委托从事教育活动、为一定的社会培养人才的工作者。 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格养成等施加影响。

依法执教——依法执教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模范遵守国家宪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带头遵守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教师法等,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完全符合法治的要求和道德的要求。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指个人所希望从事的职业和在这一职业活动中希望达到的水平或成就。

教师职业伦理——教师职业伦理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技能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所应当具备的技术和能力。 教师职业人格——教师职业人格是指教师作为职业活动的主体,在其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人内在行为倾向性,它是有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总体构成的。

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教育创新——教育创新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通过构建有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题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实现社会的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

全球视野——全球视野,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有放眼世界的眼光,以开放、理解、尊重、包容的心态参与国际对话和社会交往,把自己置身于人类文明共同发展进步的广阔舞台,置身于当代教育发展的大潮之中。

生本定位——生本定位,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本身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和归宿,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学术道德——所谓学术道德,是指从事学术活动的主体在学术研究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

严谨治学——严谨治学主要指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即在学术烟酒中要严肃认真,严密谨慎,老老实实,不带有半点虚伪和骄傲,坚持一丝不苟,确保研究数据准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

学术民主——所谓学术民主,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专业的、系统性的认识和管理自由度,不受约束和限制地发表自己通过时间获得的看法。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是指个人或组织以社会需求为前提,向社会提供产品、利益的活动。 高校社会服务——高校社会服务,即是指高校服务于社会。广义的高校社会服务包括为社会所进行的人才培训、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狭义的高校社会服务指高等学校利用自身优势为社会提供的直接服务活动。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高校教师社会服务,是指高校教师以自己的学科专长为基础,除完成高校本职工作外,根据社会需求,服务于社会企事业单位、学术组织的兼职劳动统称为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

教师的人际关系——教师的人际关系是指在学校情境中,教师个体通过与其他成员的交往或共同活动而建立起来的各种比较稳定的心里联系。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通过相互交往与作用而形成和建立起来的、对教育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的特殊的人际关系。

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指的是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要公正地对待不同层次、不同性别、不同特点的每一个学生,不得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地域、相貌以及与教师个人之间的关系为由偏袒或歧视某些学生。

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和效法的楷模和表率,即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教师集体——教师集体的概念,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集体,一般是指由一所学校全体教职工所组成的教育工作者的集体,包括学校的党政领导、教师、教辅人员、行政人员以及后勤服务人员等。狭义的教师集体,是指一所学校中有专门从事德、智、体、美教育工作的任课教师所组成的集体。

教师集体关系——教师集体关系,是指教师集体成员之间,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教育活动的交往与互动而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教师集体中的团结协作——所谓教师集体中的团结协作,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事从学校和育人的大局出发,既能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个性风格,又能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相互促进、互相激励的教育人际关系,进而形成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最终形成育人合力。 师德修养——师德修养是指教师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教师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教师道德境界。 修养——狭义的修养通常是指以人的政治态度、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为基本内容的思想品德修养;广义的修养一般是指人们为了一定的目的所进行的勤奋学习和涵养锻炼的工夫,以及经过长期努力所达到的某种能力和品质的水平或境界。

他律——所谓“他律”是指道德主体在接受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受动的地位,其意志是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和驱使,把追求道德之外的目的作为行为准则。

自律——所谓“自律”是指道德主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严于律己,自觉、主动地内化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并自觉地付诸行动。

外在仪表——外在仪表指人的相貌、体态、语言、仪表、风度等方面。 端庄的仪表——端庄的仪表是指端正而庄重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外表,它是教师从教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师个人德、识、才、学、体等在社会交往中的综合表现。

师德认识——师德认识是指教师对教育活动中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规范的认识。

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所谓教师职业道德情感,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于他人和自己行为举止是否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师德行为习惯——师德行为习惯是指稳定、经常的,在一定条件下自然而然地出现的师德行为方式。

二、 章节重点概念及课后习题

第一讲

道德的四个层次的含义:

1、 道德是有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即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具有不同的道德要求。

2、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

3、 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

4、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总和。 道德需要发展的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是初级的道德需要层次。

表现为人们的行为标准取决于外部的规定和期望,人们把规则看成是神圣的和不可改变的,对法律、权威、权利等有着朴素的单方面的尊重,还处于通过服从既成的范围而履行道德义务的水平线上。

2、 第二阶段是中级的到的需要层次。

表现为人们的道德行为不再是听从别人并以别人的名义进行抉择,而是听从自己并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抉择。

3、 第三阶段是高级的道德需要层次。

表现为人们已经成为自主自为的道德主体,履行道德规范不再是义务和良心的要求,而是心灵的一种内在需要。 道德的基本功能:

1、 自律功能。

2、 教化功能。

3、 调节功能。

职业生活中的三种不同水平的存在:

1、 生存

2、 享受

3、 发展

职业道德的作用:

1、 职业道德对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推动作用。

2、 职业道德对提高从业者道德水平有促进作用。

3、 职业道德对弘扬社会道德风尚具有示范作用。 职业道德经历了萌芽、形成和发展成熟几个阶段:

1、 原始社会后期——职业道德的萌芽阶段

2、 奴隶社会——职业道德的形成阶段

3、 封建社会——职业道德的初步发展阶段

4、 资本主义社会——职业道德的迅速发展阶段

5、 社会主义社会——职业道德的发展崭新阶段 职业道德的特征:

1、 行业性与特定性

2、 稳定性和连续性

3、 灵活性和多样性

4、 规范性欲实践性 何为大学精神:

1、 就内容来说,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价值取向。大学以思想自由为原则。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造就了大学精神。思想自由的基点在于自由地追求知识、探索真理;学术自由的基点在于创造知识、创造价值。

2、 就形式来说,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独有神韵。大学精神是充溢着校园各个角落,弥漫在学校各项活动中的一种氛围,她渗透于师生的骨髓,寖润于师生的身心,成为学校教育的“隐性课程”,成为师生在举手投足中自然会流露出来的一种气质。

3、 大学之所以是大学,不仅在于它是一种客观的物的存在,更因为它是一种精神的存在。 大学生的特点:

1、 从大学生身心发展来看,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一般处于青年中、晚期,年龄在18-25岁。

2、 在在知识经验方面,由于大学生已经接受了中等教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

3、 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来看,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定型的阶段,也是道德发展的关键阶段。 高校的三大基本职能:

1、 积极开展教书育人活动

2、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3、 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 第一讲的课后练习:

(概念已有,只有案例分析)

1、 什么是道德?道德有哪些基本功能?

2、 什么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有何作用?

3、 职业道德的特点有哪些?

4、 什么是大学精神?为什么要打造大学精神?

5、案例分析: (1)、什么是大学精神?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大学精神:

1、就内容来说,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价值取向。大学以思想自由为原则。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造就了大学精神。思想自由的基点在于自由地追求知识、探索真理;学术自由的基点在于创造知识、创造价值。

2、就形式来说,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独有神韵。大学精神是充溢着校园各个角落,弥漫在学校各项活动中的一种氛围,她渗透于师生的骨髓,寖润于师生的身心,成为学校教育的“隐性课程”,成为师生在举手投足中自然会流露出来的一种气质。

3、大学之所以是大学,不仅在于它是一种客观的物的存在,更因为它是一种精神的存在。 核心内容:它的核心内容是学术自由 (2)、你认为如何构建大学精神?

答:在内容上,培养学生完善个人的品德修养,传承人类文明与文化,发扬人性之善,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并鼓励学生以学术为本,追求知识为根本目的,以学术自由为底线。给师生营造出一种读书与思考,追求真理,探索奥秘的校园氛围。 在形式上,以大学每年举办的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礼仪为例,仪式本身既是大学精神的体现,也是独特而主要的教育形式。虽然它是常规性的,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生命中一段重要的经历。仪式的隆重、正式,典礼的热闹、典雅,设计和策划以及内容安排,绝不是仪式本身短暂过程的时间流逝,而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

总的来说,构建大学精神,不管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在方方面面给学生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追求真理,探索知识的校园氛围。

第二讲

教师职业的主要角色:

1、 社会的代言人

2、 文化的传播者

3、 学生的引路者

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

1、 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和教育活动的示范性

2、 劳动对象的能动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

3、 劳动过程的长期性和教育影响的滞后性

4、 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教育成果的集合性 教师职业的存在状态:

1、 生存型的教师。出于功利目的而丛教

2、享受型的教师。把教师工作当成一种享受

3、发展型的教师。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己,提升自我。 教师职业的道德责任:

1、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2、 教书育人、依法从教

3、 尊师重道、敬业乐群

胡锦涛总书记对教师提出的四点希望:

1、 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2、 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

3、 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

4、 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克里弗顿和罗伯特从教师权威来源的不同将教师权威分为两大类型:

教师的“制度性权威”以及教师的“个人权威”。其中教师的制度性权威又分为两个维度,即社会制度赋予教师的“合法权威”与文化传统赋予教师的“传统权威”。教师的个人权威主要包括两方面,基于教师个人学识、专长的“知识权威”与基于教师人格魅力、同情心的“感召权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是指教师个人的“知识权威”与“感召权威”。 第二讲的课后练习:

(概念已有,答案只有第三题及案例分析)

1、 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2、 教师职业的主要角色是什么?

3、 如何把自己培养成为“发展型”教师?

答:树立自己的明确目标,把发展型教师作为自己的最终职业理想。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把自己当成一个理性的有思想、有见解、有独立判断和决策能力的人,不再满足只作为知识的传声筒或教材的扬声器,把教学与研究成为自己职业生命的两条腿,缺一不可,让反思与研究成为自己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在教学上,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与众不同的见解,解答学生的疑难,用自己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最终把自己培养“发展型”教师的终极职业目标。

4、教师的道德责任是什么?

5、案例分析: (1)、如果你是刁老师,你会怎样做?

答:向学生发火,或是扣值日生的分都是不合适的。这有关老师的为人师表,以及言传身教的问题。作为刁老师应该先去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需要,学生是不是出现了学习上的倦怠期。作为老师因多鼓励学生,了解学生的成长发展心里,再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作出正面的指导解决班上的问题。避免马上动气,用教师自身的优秀品质影响学生,让学生产生信任和尊敬的心里,并由崇敬教师到接受教师的一切教导。

第三讲

高校是的建设的依据:

1、 大学具有“高深性”的特点

2、 大学具有“专门性”的特点

3、 大学具有“前沿性”的特点 高校师德建设的目的:

1、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

2、 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3、 实现高校教师的全面发展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分为四大方面:

1、 职业理想

教师职业理想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树立了崇高的教师职业理想,教师才能产生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2、 职业伦理

教师职业伦理的核心构成表现为:

一、教师善,即对受教育者合理的共同利益的谋求,对受教育者人格的尊重,对受教育者发展的负责,对教师责任与义务的遵循。二是教师公正,即指教师在从教生涯中表现出来的正大光明、质朴公道的品质,对待学生一视同仁、满腔热忱的态度;三是教师责任感,即指教师对社会及群体给与教师职业角色期望的认同与承担,表现为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尽力为学生作出积极的,正面的榜样。

3、 职业技能

教师职业技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4、职业人格

国际教育组织2001年发表的《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宣言》的六大承诺:

1、 对职业的承诺

2、 对学生的承诺

3、 对教育界同事的承诺

4、 对管理层的承诺

5、 对家长的承诺

6、 对教师的承诺

高校是的建设的总体要求:

1、 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理念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教育创新、全球视野、生本定位

2、 坚定学术取向

坚定学术价值取向,规范自身学术道德,是高校教师提升师德境界的重要方面,是高校是的建设的途径之一。 高校是的建设的具体要求:

1、 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

2、 坚持权力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

3、 坚持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

4、 坚持学术与人格相统一的道德责任观 第三讲的课后练习:

(概念已有,答案只有第二题及案例分析)

1、 为什么要加强高校师德建设?

2、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

(一)高校师德建设的内涵

1、 教师职业理想

2、 教师职业伦理

3、 教师职业技能

4、 教师职业人格

(二)高校师德建设的外延

1、 大学职能对高校师德的要求

2、大学教育活动对高校师德的要求

3、谈谈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具体要求

4、案例分析: (1)、为什么要加强高校师德的建设? 答:

1、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

2、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3、实现高校教师的全面发展 (2)、你认为应该如何加强高校师德建设?

第四讲

教学工作的道德意义:

1、 教学本身即一项道德活动

2、 教学内在地包含道德价值

(教师的德性是教师职业的最为基础的素质和条件) 首先,教师职业本身是一种道德实践活动。

其次,客观而科学的知识本身便包含道德教育的作用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命题) 最后,教学活动的实质是指向师生生命成长的道德活动

3、 教学能提升师生的人生境界

1. 教学提升教师的人生境界 2. 教学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4、 教学活动能沟通师生的心灵

首先,教学中的品质沟通 其次,教学中的心理沟通 最后,教学中的只是沟通 教学工作的道德要求:

1、 教学目标的设定合乎道德要求

2、 教学的内容的选择符合道德标准

3、 教学过程的推进遵循道德原则

4、 教学手段的运用依照道德规范

5、 教学效果的实现具有道德价值 高校教师的教学道德:

1、 爱与责任

2、 公正与职业良心

3、 平等与尊重

4、 宽容与节制

第四讲的课后练习:

(概念已有,只有案例分析)

1、 高校教师教学工作的意义体现在何处?

2、 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道德要求有哪些?

3、 高校教师的教学道德规范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4、 案例分析:

(1) 以上文字材料反应了张治民教授哪些方面的品质?

答:以上文字材料反应了张治民教授具有爱与责任、公正与职业良心、平等与尊重、宽容与节制等方面的品质。

(2)这个案例给你什么样的启发?你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教学?

答:这个案例令我深受启发,明白了作为一个发展型教师所具备的素质,用自身对于学术研究以及探索的精神影响学生,并服务于社会。给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即“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典型案例。让我明白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开展教学的方法与方式,时刻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确保自己的教学内容常新,确保传递的只是具有精确性、科学性和时代性。在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的时候,还要以学生的现实需要和接受能力为基准,保证学生知识增长的适切性。并且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偏心、不偏袒,关心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合理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和谐发展。从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的道德品质去对待学生,保持着公正、平等、尊重、宽容和行为世范的角度去看展教学活动。

第五讲

高校教师的研究职责:

三大社会职能:教书育人、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教书育人是基本职能,学术研究是重要职能,社会服务则是从学术研究这一职能当中衍生出来的第三职能。主要表现为:教师的学术研究成果能够为教学提供知识支持,研究中的学术思想、思维方式、知识深度和广度、创新能力和治学态度,对学生成才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同时教师的学术成果又能促进社会服务,为社会服务提供动力。 学术道德内涵:

1、 学术活动是创造性的活动

2、 学术活动是探索性的活动

3、 学术活动是积累性的活动 学术道的特性:

1、 学术道德具有鲜明的职业性

2、 学术道德具有突出的自律性

3、 学术道德具有强烈的示范性 学术道德的教育意义:

1、 凸显了探索创新

2、 凸显了社会责任

3、 凸显了自我发展

4、 凸显了人才培养

高校教师学术品格的培养:

1、 培养求真品质

2、 培养诚信品质

3、 培养自律品质

高校教师学术道德的要求:

1、 实事求是,追求真理

高校教师在学术活动中要做到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从几个方面着手: (1) 尊重事实,诚实地进行学术活动 (2) 做真理忠实的维护者 (3) 随时修正错误

2、 探索创新,严谨治学

道德规范要求学术研究者做到的几点: (1) 勇于创新

第一, 自强不息,精勤不倦 第二, 独立思考,永不迷信 第三, 注重实践,大胆探索

(2) 严谨治学

3、 学术民主,学术自觉

4、 团结协作,尊重他人 第五讲的课后练习:

(概念已有,只有第二题及案例分析)

1、 什么是学术道德?其内涵与特征是什么?

2、 如何理解学术道德是学术研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答:科学研究以创新为灵魂,以质量为生命。创新离不开严谨的态度和艰苦的劳动。学术研究是从已知出发向未知领域进行的一种探索世界的活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这个过程中,能否有所发现,何时能发现,能发现什么以及这种发现具有多大的价值,都是无法预料的。因此,鼓励科学探索,保护原创研究,促进知识创新,推动学术创造,就成为学界的共识。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正是为了保护学术探索,促进学术创这一目的而诞生的。他要求学者严格遵遵循学术研究的程序、方法和规范,以此为基础,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推动科学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从这意义上看,学术研究的过程即意味着学术工作者学术道德培养的过程,遵循学术道德的过程也是对参与学术研究的人员进行学术伦理教育的过程。学术道德是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自然内生的,而不是外在加强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学术风气就是学术研究的规矩。因此,恪守学术道德是学术研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3、 加强高校教师学术道德规范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4、 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应遵循学术道德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5、 高校教师如何培养学术品质?

6、 案例分析:

(1)我们应从此案中吸取什么教训?应如何加强学术规范以及学术道德教育? (2)我们应该如何加强诚信建设,营造社会诚信环境?

第六讲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三个发展阶段:

1、“地下活动”阶段

2、“半公开”阶段

3、“公开化”阶段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道德意义:

1、 履行高校的历史使命

实现高校职能的意义:

首先,可拓展培养人才的服务 其次,可开拓高校的经费来源 再次,可提高高校的知名度

最后,可促进文化知识的社会普及

2、 加速知识向生产力的转化

高校社会服务对于加速知识成果的转化具有的重要意义: 首先,高校的科研课题来自社会

其次,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必须通过社会实施

3、 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4、 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要求:

1、 诚实守信

2、 公平公正

3、 讲求效率

4、 乐于奉献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关系应对:

1、 权力与义务的关系

2、 岗位主次的关系

3、 服务与守法的关系

4、 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六讲的课后练习:

1、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价值何在?

2、 高校教师在社会服务中有那些道德要求?

3、 高校教师应如何处理好本职工作与社会服务的关系?

4、 你所在的学校应如何实现高校为社会服务?

5、 结合你本人的情况,谈谈如何为社会服务?

第七讲

高校师生关系的概念:

高校师生关系是一个多层次、多内涵、多性质的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关系体系,主要包含师生间的教学关系、师生间的情感关系、师生间的伦理关系、师生间的人际关系等。 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

1、 高校师生关系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更强

2、 高校师生的关系是一种独立与协作的关系

3、 高校师生关系在情感与角色期待上具有互动性

4、 高校师生关系在评价标准上具有冲突性 高校师生关系矛盾冲突的原因:

1、 师生不同思想观的制约和影响

2、 高校教学与管理模式的制约

3、 师生年龄“代沟”的影响

4、 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自身的一些不当行为的影响 高校师生关系的道德要求:

1、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 热爱、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第二, 尊重学生的个性 第三, 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

3、 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

4、 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

严格教育学生应当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 严格教育和要求每个学生

第二, 严格教育和要求学生要合理适度 第三, 严格教育和要求学生要严慈相济

5、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高校教师集体关系的特点:

1、 教师集体中的成员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依赖性

2、 教师集体中的个体具有更加鲜明的独立性

3、 教师集体中的个体具有价值目标和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 高校教师集体关系产生矛盾的原因:

1、 教师劳动的分工

2、 教师个体存在差异

3、 学校对教师评价和利益分配上存在差异

4、 “文人相轻”思想的影响 高校教师集体关系的道德要求:

1、 团结协作,同侪互助

教师集体的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

(1) 创造教育合力,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营造优良的校风和心理氛围,体验职业的和谐与幸福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 养成学生良好品德

2、 关心集体,尊重同事

关心教师集体的几方面要求:

(1) 严格遵守集体纪律,维护集体荣誉 (2) 自觉维护集体团结,正视集体矛盾 (3) 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 尊重同事要做到的几个方面: (1) 尊重同专业同学科的教师 (2) 尊重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教师

(3) 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教师 (4) 尊重不同年龄教师

3、 有益竞争,共同发展 开展有益竞争的道德要求:

(1) 竞争必须在道德调解下进行 (2) 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 教师要有竞争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七讲的课后练习:

1、 你对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是如何理解的?

2、 高校师生关系的道德要求有哪些?你有什么看法和认识?

3、 你是如何理解教师集体关系的矛盾冲突的?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解决教师集体关系的矛盾,构建和谐的教师集体?

4、 案例分析:

(1) 你认为小李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 你认为小李老师应该怎么办?

第八讲

高校师德修养的特点:

1、 这是以教师自身为对象的一种自我反省、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活动

2、 这是教师个体处于完善自我人格的内在需要以及这种内在需要所起动的自主、自为、自觉和自愿的活动

3、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以及道德行为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综合的内化过程。 高校师德评价的依据:

1、 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2、 目的和手段相结合 高校师德评价的标准:

1、 以善恶为标准

2、 以发展为标准

3、 以实践为标准

高校是的评价的方式:

1、 社会评价

社会评价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力量进行的道德价值判断

2、 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实践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3、 学生评价

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学生评价是评价教师职业道德比较准确的方式

4、 同行评价

教师对教师的评价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中发扬民主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教师相互学习的有效途径

5、 领导评价

主要针对教师个体的评价方式 高校师德的原则:

1、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我国优秀的的师德传统的主要表现: 第一, 主张教育公正 第二, 倡导爱生敬业 第三, 强调以身作则

第四, 博学多闻,精益求精 第五, 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第六, 尊道重德,见利思义

2、 创新师德修养

在教育创新的大前提下,教师对师德优良传统的继承应是创新意识下的继承。可突出以下几方面:

1、 古为今用,突出时代精神

2、 充实内涵,突出人文精神 第八讲的课后练习:

1、 高校师德修养的含义极其特点

2、 如何理解高校是的评价所依据的动机与效果相结合以及目的与手段相结合?

3、 简要介绍高校师德评价的“三个标准”和“五个方式”

4、 论述高校师德修养的原则

5、 为什么要加强高校教师对是的优良传统创新意识下的继承

6、 案例分析:

(1) 教师的做法是否有违师德修养要求?

(2) 在当今时代,如何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九讲

高校师德修养的途径:

1、 提高师德认识

2、 陶冶是的情感

3、 坚定师德信念

4、 煅炼师德意志

5、 培养师德习惯

高校师德修养的方法:

1、 志存高远

2、 学思结合

3、 内省慎独

4、 践履笃行

教师的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学习哲学理论和道德理论

2、 学会区分道德学习与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

3、 善于向他人学习 第九讲的课后练习:

1、 高校师德修养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2、 论述提高师德认识、陶冶是的情感、坚定师德信念、锻炼师德意志、培养师德习惯五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

3、 结合实际谈谈高校师德修养的方法

4、 案例分析

(1) 你认为案例中这位教师的做法是否值得学习,为什么? (2) 作为一名教师,应如何提高自身修养,培养高尚师德?

第二篇:德艺双磬的高校教师的塑造途径 师德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德艺双磬的高校教师的塑造途径

【摘

要】师德和艺德是教师的一个标准,要做一个好教师,就应该是师德和艺德都过硬的人。胡总书记对我们教师有四点希望“静心教书,立足三尺讲台成才;磨练技能,着力提高质量;潜心育人,成为学生良师益友;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德艺双馨是人民对教师的要求;更是人民对教师的期盼。因此我们要以德修身,立德育人,在师德中见艺德,在艺德中见师德,艺德和师德再通过教学实践体现出来。

【关键词】师德

艺德

德艺双磬

塑造途径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高校师德艺德水平,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研究制定《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该《规范》于2011年12月30日由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以教人〔2011〕11号印发。《规范》分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6个部分,也是德艺双磬的核心内容。

高校教师承担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肩负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就需要高校教师转变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更需要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做一名德艺双磬的高校教师。

一、高校教师应有的师德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提高教师各项素质的动力,是教师形象的突出体现,也是办好一所学校、取得社会良好评价的重要因素。

(一)身正为范。高校教师应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崇高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前提,学生很多心理问题的形成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内部心理状态的平衡及内部心理活动与外部世界的协调。教师的心理健康应善于自我维护。要经常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调适的方法,保持健康的心理。

首先,要具有正确的认识观念和自我意识,热爱教育事业和教育对象,对教育有执著的追求,乐于奉献,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始终保持心境愉快,要善于自我调节,做自我情绪的主人。窘境中以幽默方式排解,遇到麻烦时多想高兴的事,学会自我安慰,保持心理平衡。

其次,运用合理有效方法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工作有创造性,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并能迅速转化为解决问题的策略,以适应教育改革中不断深化的形势。工作上始终有成就感,生活中觉得顺心如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随时调整思维认识的偏差,善于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要勤于内省,检查自己的认识是否有偏差,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保持健康的心理还要学会适应,乐于合群,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有健全的人格,人际交往积极和谐。多参加集体活动,与人交往要以诚相待,多称赞别人的优点,能够悦纳他人并能自尊自信。面对新环境、新领导、新班级,要很快地融入到新的集体中,乐观大度,豁达宽容。教师保持了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以自己健康的心理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就是说我们做教师工作的,必须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以自己的“言”为学生之师,“行”为学生之范,言传身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做名副其实的 人类灵魂工程师。

(二)行正为范。如果一个人把自己从事的工作仅仅当作一种职业,而不倾注全部情感和心智,那么这样的教师只能是一个“教书匠”,绝对成不了教育专家。爱生,是师德之灵魂。只有具有崇高责任感、事业心,具有高尚人格魅力,把教师当作毕生的事业的教师,才能穷尽毕生精力,努力使自己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律己,能够使教师具有较好外部形象。作为一个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所以,教师要时时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乃至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

目前教育上普遍存在的师德失范热点现象,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对高校教师一条永恒不变的重要要求。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引领社会风尚。言行雅正,举止文明。自尊自律,清廉从教,以身作则。自觉抵制有损教师职业声誉的行为。

二、高校教师应有的艺德

(一)高校教师的艺德首要在教育,即教书育人。做为一名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呢?教书育人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把两者分开。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新时代,教育成为优先发展的战略要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在教学活动中,党的教育方针能否贯彻,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能否处于世界先进之列,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科技发展、教育发展,要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必须首先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才能在课堂教学这个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上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二)高校教师艺德的其二表现在治学。

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必须掌握渊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渊者,深也,博者,广也。首先对所授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技能要了如指掌,熟透专深,融会贯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影、电视、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博物馆的日益普及,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广。这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只有做到刻苦学习,锲而不舍,才能是"铢积寸累,日进有功",才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有汩汩而流的源头活水。

教师治学,既要刻苦,还要严谨。刻苦能使教师的知识深厚而渊博;严谨能对知识做到追根求源、沙里淘金,要对知识严密谨慎。历史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趔与错误相伴相争而前进的,有时谬误的残云会遮住真理的光辉,人民教师更应独具慧眼,用真理的光辉照耀学生的心田,用真正的科学文化知识来培育人才,向学生传授知识,就是传授科学真理。

教师刻苦学习,钻研业务是一个辛苦烦重的工作,需要决心、毅力和方法。学习钻研业务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它需要教师要有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做一个敢于在崎岖小路上攀登,勇于达到光辉顶点的人。

三、德艺双磬的途径

(一)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乐于奉献。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用感。要认识到,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创新和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还要认识到,教育的发展,关系于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兴衰。教师从事的是光辉而神圣的事业,在推进社会进步和提高民族素质的伟大事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应该全身心地投入,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锐意改革,更新教育观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为社会发展而努力、自觉、主动工作。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人们的道德观念及价值取向发生深刻变化,商品经济的一些负面效应冲击着社会、波及到校园的时刻,仍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献身精神,甘于清贫,甘于寂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二)对学生真诚热爱,平等相待。在实施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有正常的生理需要,渴望理解和尊重。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要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和谐宽松的教育气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平等、健康、主动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作出这样精辟的论述:“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的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与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爱是教育的润滑剂”,师爱是理智与感情的统一,既体现在尊重学生上,更贯穿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既表现在个别接触中,更融化在集体教育中;既要爱优秀学生,更要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严,是一种更强烈的爱,是一种最大的尊重。如果说,师爱是育人的根本,那么师严则是育才的保证。我国古代教育家始终提倡严教的,“教不严,师之惰”,“严师出高徒”,正是严格要求的真实与照。教师不但是学生学习上的良师,更是学生思想、生活中的益友。

(三)对自己讲究修养,以身作则。作为教师,若想严于待生,必须严于律己,这是一切育才者不可缺少的职业品质。布鲁纳曾经说过:“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们一言一行南昌航院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只会“言传”,不会“身教”的老师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把“言传”和“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德以修己,教以导人。

(四)针对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启迪学生心灵。现在的学生究竟有哪些特点?这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注重的问题。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一定要突出时代性,适应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渠道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适合于学生心理特点的措施加以诱导,使学生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点,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针对学生的特点多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把学生吸引到正面来,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如经常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修养,立德为本。立德之要,德艺双磬,作为高校教师,要进一步增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热爱学生,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德艺双磬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

第三篇:《高校师德修养实用教程》考试题型

《高校师德修养实用教程》考试题型 (考试时间:120分钟)

姓名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

一、不定项选择题(请从四个备选项中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括号内,错选或未选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20题,共20分) 1.道德规范是一种

B

A、制度化的规范

B、非制度化的规范

C、完全来自外界力量的规范

D、完全来自个体内在力量的规范 2.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

A

A、集体主义

B、个人主义

C、民主主义

D、实用主义

3.从教师的职业道德角度看,教师所特有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是

D 。

A、给学生上课

B、教会学生知识

C、教会学生学习

D、教书育人

4.职业道德形成于

A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

A

是指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型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

A、职业理想

B、职业责任

C、职业纪律

D、职业作风

6.“为人师表”是由教育劳动的

D

决定的。

A、开拓性

B、重要性

C、知识性

D、示范性

7.教学是以

D 为目标的进取性工作。

A、促进学生道德发展

B、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C、促进学生身体发展

D、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8.下列要求中,不符合教师与学生关系的道德规范要求的是

C

A、热爱学生

B、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C、严格要求学生,该骂就骂

D、平等对待、尊重学生

9.严格要求学生,应体现为:

D

A、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严厉的教训

B、我讲你听,我打你通

C、千方百计让学生服从你

D、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 10.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时,教师

A

。 A、要主动与家长联系,及时报告和沟通学生的情况

B、不能太主动与家长联系

C、要尊重家长,一切听从家长

D、要有自己的教育观点和立场,不必听取家长的建议

11.教师与社会交往中的道德要求是

D

A、关心学生,教书育人

B、循循善诱,耐心说服

C、勇敢正直,大公无私

D、文明礼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12.教师道德行为选择

D

A、只需要心理机制

B、只需要社会机制

C、不需要社会机制

D、既需要心理机制,也需要社会机制

13.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过程第一个环节是

A

。 A、动机选择

B、目的选择

C、动机与目的选择

D、手段选择

14.高校教师学术品格的培养应从

A

入手。 A、培养求真品质

B、培养独立品质

C、培养诚信品质

D、培养自律品质

15.在教师道德评价中

D

A、主要中强调动机

B、主要是强调效果

C、动机和效果都无所谓

D、要强调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16.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评价

B 。

A、是教师对自我教育行为的随意评价

B、是教师对自身教育行为的道德反思形式

C、是社会有机体对教师的教育行为的善恶性质的判断方式

D、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唯一方式

17.人们依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或规范体系,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所做的善恶褒贬的道德判断,就是

C

。 A、道德教育

B、道德修养

C、道德评价

D、道德内化

18.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

D

的需要。 A、应试教育

B、提高考试成绩

C、教师家庭幸福

D、完成教师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 19.教师个体道德品质是

A 的产物。

A、现实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

B、阶级斗争

C、社会道德进步

D、道德内部斗争

20.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凸显了

A 、B、C、D 。 A、探索创新(严谨创新 P106体现了高校教师学术道德要求)

B、自我发展

C、社会责任

D、人才培养

二、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P37-41,要答出四个方面的要点,) 1.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和教育活动(行为)的示范性;2.劳动对象的能动性和劳动情景的复杂性;3.劳动过程的长期性和教育影响的滞后性;4.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教育成果的集合性(综合性)四大方面。答题一定要回答出上述四个主题词几句话的要点。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责任包括哪些方面?(P51-61,三大方面)

(一)体现学人为师、行为世范的师范传统;

具体体现在“为人示范”的传统表现;“为人师表”的要求;“言传身教”品格。

(二)践行“教书育人,依法从教”道德法律要求。

(三)尊师重道,敬业乐群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高境界。 简答时再具体一些。

3.高校师德修养的方法。(P152-156,四方面)

(一)志存高远

(二)学思结合

(三)内省慎独

(四)践履笃行

每句话都要有几句话的阐述,自己归纳。

4.高校师德修养的含义及其特点。(P130-132含义及特点两大方面)

(一)师德修养的含义:师德修养是指教师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教师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教师道德境界。

(二)高校师德修养的特点

第一,高校师德修养是以教师自身为对象的一种自我反省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实践。

第二,是教师个体出于完善自我人格内在需要以及这种内在需要所启动的自主、自为、自觉和自愿的活动。

第三,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以及道德行为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综合的内化过程。

三、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教学工作的道德意义。(P83-87,四大方面)

(一)教学本身即为一项道德(求真、求善)活动 (答题时要根据书上的内容做一点文字归纳。如:因为。教学既是求真的活动,同时也是求善的活动,而求善便使教学活动成为关涉道德价值的道德活动,因此,……。)

(二)教学内在地包含道德价值

首先,教师职业本身是一种道德实践活动。因为,教师是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无论其思想信念,还是其言行举止,都要受到道德规范的约束。

其次,客观而又科学的知识本身便包含道德教育的作用。因为,教学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必然以知识的科学性、真理性等给学生以相应的道德教育,而从来就没有脱离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

最后,教学活动的实质是指向师生生命成长的道德活动。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以教学内容为载体,运用恰当的手段和方法,……,从而达到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共生共长。

2.论述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要求

(一)实事求是,追求真理

做到:一是尊重事实,诚实地进行学术探讨活动。……;二是做真理的维护者。……;三是随时修正错误。第

一、……第

二、……。

(二)探索创新,严谨治学

1.勇于创新;第一自强不息,精勤不倦……。第二,独立思考,永不迷信……。第三,注重实践,大胆探索……。

2.严谨治学。严谨治学主要是指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即在学术研究中要严肃认真,严密谨慎,老老实实,不带有半点虚伪和骄傲,坚持一丝不苟,确保研究数据准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唯有这样,才能保证科学研究的宏观性、科学性。

(三)学术民主,学术自觉 1.创造民主氛围。……。

2.追求学术自觉。克服和杜绝学术失范等十二种现象,……从而达到学术自觉。

(四)团结协作,尊重他人。 1.相互协作。……。

2.尊重他人。做到第一,虚心学习,取人之长。……第二,正确使用他人的劳动成果。……第三,批判继承,合理怀疑。……。

注:以上答题中的省略号,要有自己一定的文字论述。可以是书上的内容,也可以是自己理解后的相关内容。少也要有,才能得高分。

四、案例分析题(1小题,共18分)

一个夏季的午后,在一个能容纳200多名学生的大教室里,一位老教师正在上公共必修课。老教师讲得非常认真,引经据典、口若悬河地在讲解,可下面的学生有的在看外语,有的在看小说,有的在发短信,还有的学生在睡觉。老教师几次强调学生上课不许睡觉,可有名学生依然我行我素,趴在桌子上就是不抬头,老教师愤怒了,快步走到这名学生面前,命令这名学生站起来,并要求这名学生滚出教室。这名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没向老师做任何解释,背起书包,摔门而出……这下更惹怒了老教师,他在课堂上大发脾气,狠狠地批评现在的学生没有一点尊师品质…… (资料来源:马健生等编著:《高等教师伦理规范专题》,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09-110页)

根据案例分析,回答问题:

(1)

老教授对待学生的做法是否正确?

答(1):不正确。这位老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做法是错误的。违反了高校教师的教学道德(即:对学生的爱与责任、平等与尊重、宽容与节制等教学道德规范)以及教学工作的道德要求。

(2)

谈谈高校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和学生的关系? 根据自己对高校师德的认识和要求谈师生关系的处理,要自己组织文字进行论述。

寄语: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或教育工作者,无论是教师职业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教师职业,都应该追求人的高尚品德,追求科学的知识信息,追求时代的进取精神,追求人格的自我完善,在为祖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努力工作、敬业奉献的同时,也使自己有一个有所作为的将来。在柳州当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乃至真才实学的教授、硕导、博导,是一名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的至高境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任重而道远!

第四篇:教师师德修养;

(二)全面准确地把握《规范》的精神实质;新《规范》基本内容有六条,体现了教师的职业特点对;教师要注重师德修养;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也是社会文化、伦理道;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首要的是要有忠于教育事;良好的师德修养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通过维护学生的尊;良好的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 教师师德修养

(二)全面准确地把握《规范》的精神实质

新《规范》基本内容有六条,体现了教师的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其中“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具体说,一是倡导“爱国守法”,就是要求教师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人民教师要牢记人民的嘱托,要遵循法律的规范,因而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二是倡导“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每一位教师都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这是对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三是倡导“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做到严慈相济,努力做学生良师益友,这是师德的灵魂。四是倡导“教书育人”,就是要求教师以育人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始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教师的天职。五是倡导“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立教,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同时,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这是也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六是倡导“终身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的表率。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加强自己的师德学习和业务学习,潜心钻研知识,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这样才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教师要注重师德修养

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也是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传授者和示范者。唐代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意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道德教育和传授知识的,从这可以说明,我们的传统教育历来也是把德育放在首位的。要履行教书育人、培养理想远大、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一代新人的职责,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道德水准。所以,身为教师就应加强师德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师德的人,在执教的工作岗位上为人师表,以优良的思想作风教育引导学生,以高尚的道德形象和人格影响和激励学生。

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首要的是要有忠于教育事业和肯于奉献的精神,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师德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自己从事的执教工作中做到爱岗敬业、甘为人梯,专心致志做好教学工作,并且在执教活动中积极探索教育改革和创新教育方法,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新型综合人才。

良好的师德修养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育工作根据教书育人的宗旨对教师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这也是教师的优良传统和美德的集中体现。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学生人生观的建立,道德情操的形成固然需要教师的课堂教育,而教师的个人品格、行为习惯、言行举止以及处世方法,给学生们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为重要,比他教授的知识更能影响学生。由此看来,教师能给学生施以影响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时候是习惯,是心态,是做人的标准。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就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学生们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崇高的,教师的一举一动往往成为他们的模仿对象。所以教师要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给学生做出榜样。试想,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义愤填膺地抨击各种丑恶现象,走出教室却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迎合或追逐,这种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的行为,对学生会产生怎样的不良影响。 师爱是师德的核心。身为教师应有一颗无私的爱心。我们的教育事业本身就是爱的事业,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只有教师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样也才会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作为一名教师要从内心深处培养对学生的“爱”,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在学生受到挫折的时候去安慰他们,在学生受到烦忧的时候去开导他们,在学生迷茫的时候去帮助他们。教师对学生既要关爱,又要严格要求,做到严慈相济。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通过维护学生的尊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从而形成师生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

良好的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每一位教师都应刻苦学习,严于律己,努力践行,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现在已进入信息时代,这对青少年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会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活跃。因此,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为人民教师,必须自重、自励、自爱,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意识和使命意识。唯有教师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高尚的师德水准,做到以德修己,以德育人,才能真正担负起为祖国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

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既不能在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怀和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所以,作为小学教师,作为把孩子领入知识殿堂大门的老师,更应该努力提升个人的师德修养。

那么,如何提升教师个人师德素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调整心态,增强职业认同感。

加入教师队伍的人,形形色色,有些是真心地热爱教育事业,有些可能是形势使然,把教师职业只是看作一个饭碗。所以当遇到教师的收入和地位仍然不是很如意,老师的工作不是社会全部人能理解时,这些人对教师这份职业更是没有认同感。这时,需要个人心态的调整,首先应该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神圣,有针对性地去了解、学习古往今来的名师,领略他们高尚、伟大的人格,仰望他们在历史长河留下的烁烁光华,重新认识教师职业的崇高,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一份责任,一种使命,更是一种光荣。其次,要充分认识到教师的劳动,是精神产品上的收获,是个可以长期看见效益的收获,看到自己培养的人才在各条战线上做出杰出的贡献时,教师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自然油然而生。

二、自我缓解,化压力为动力。

教师的工作,特别是小学教师的工作是极其繁琐,细腻,甚至看去是极其微小的。低年级的孩子除了教学,在生活上不仅需要你人格力量的感染,还需要你事无巨细的关心,手把手的教导。从文明礼貌到交通安全,直到服装整洁都需要细致入微的指导。一个人长时间投入在这样琐碎、重复的工作中,意志会有所消磨,而学校里还有各种活动,公开课、评比、检查,教师必然感觉到压力重重,动辄则咎。如何缓解压力,首先,要意识到一定压力是有益处的。它能提供行为的动机。在各种公开课和评比中,你的教学能力和班主任工作能力肯定能得到提高,在每次的活动过后,不管是成功、失败,都不要太计较得失,肯定自身的每一次提高,多寻找心灵的满足感。在琐碎的工作中,多看到自己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多找找学生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那么,工作就不再是盲目,重复的,工作的意义和成就也会显现出来。

三、不断充实,厚积而薄发。

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丰富的学识和开阔的视野本身就是一个高素质教师的专业要求,而也只有丰富的学识和开阔的视野,才能沉淀出高尚的人文素养。大师让我们高山仰止,不止是因为他们的博闻强记,学术成果,更是因为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人格,那是他们身上丰富的文化沉淀所展现出的魅力。薛瑞萍老师在《心平气和一年级》中说到:“小学教师是一份艰辛卑微的职业,要想从中获得充实宁静的感觉,必先拥有丰盈的教育智慧。”作为教师,应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多看书,多反思,多积累,教育的智慧,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四、关爱学生,从心出发。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爱,需要尽心,需要宽容,需要平等。桂贤娣老师说,要因生施爱。因生施爱,首先需要尽心,要了解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需要。这听起来并不容易,但只要从心开始的关心,孩子自然而然地会和你亲近,了解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犯错,是每个孩子都会做的事,正确地看待孩子犯的错误,有一颗宽容的心,多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事情,理解他们,才能真正的宽容孩子。平等,则需要保持一颗童心,有一颗童心才能和孩子真正的沟通,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平等。关爱学生,不是口头,也不只是事无巨细的教导,还应从心出发,用心贴着心,才能温暖。当你向孩子们交出你的心时,孩子肯定会回报给你更炙热、纯净的心。这时,教师职业特有的快乐,已不是能用言语来形容。

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生活在一个充满物欲和复杂人际的红尘俗世里的教师,他的灵魂是不是天底下最健康的灵魂呢?教师也是凡人,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要保持一颗纯净的心,一个洁净的灵魂,需要自身通过不断的自省和学习。只有不断地完善、提高自我修养,教师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的领路人。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 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则是教育之魂。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以德立教“爱满天下”,是“万世师表”的楷模。他爱国、爱民、爱教育。由于有了这种深切的“爱”,才有了他那种“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执着追求。他穷毕生的精力,投身于人民教育的各项革新运动,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在旧中国矗立起一座人民教育的丰碑,铸就了民心所向的一代师魂,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他的教育思想是超时代的,他的教育成就是卓越辉煌的,他的教育影响是跨国界的。因此,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或者是将来,他都是师之楷模,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的典范。要弘扬陶行知思想,光大陶行知精神,首先,我们就要学习陶行知的崇高师德。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由此可见,师德是立教之本,正因为教师职业具有的特殊性和教师使命具有的特定性,所以时代与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水准就高于其它行业。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莘莘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教师队伍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集团,它的道德水准高低将与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教师的社会劳动,没有教师道德的高素质,便没有新一代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应以德立教,以身示教,与时代同步,锻造不朽师魂!

锻造师魂先立德,学陶师陶重实践。教师的职业道德应是集公民的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等方面的优良素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统一集中的具体表现。这种表现概括地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树立忠诚教育,教书育人的信念。这种信念源自于对现代教育的性质、地位和功能的深刻理解上。“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取决于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取向确立。教师应像陶行知先生一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从一选择上教师职业,就应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永不为外物所动的胆魂与气概。

其二,教师应该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是一种理想与情感,爱生才是实施教育的基本触发点和着力点。陶行知先生说:“待学生如亲子弟”。爱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生不仅是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是倾注了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此,爱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爱的形式与内容,就是教师品德、学识和情感的结晶。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伍为基础。只有这样的爱,才是以德立教。只有以德立教的“爱”,才能爱出师生间的“师生谊”,爱出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的师生关系,爱出“爱满天下”的陶氏风范。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爱生”的意义也在不断地得到升华。爱的双向功能是现代教育中的媒介,润滑油和崔化剂,不热爱学生的老师,学生决不会欢迎他。因此,“爱生”是现代教育衡量每一位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

其三,教师应当勤奋学习,走在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前头。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劳动者,因之必须有真才实学。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抱什么态度,对掌握业务专门知识抱什么态度,这也是师德问题。”面对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跃,以及

学生成长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挑战,教师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自律自爱,持之以恒,力学苦练,做到“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要“为人师表”,恐非易事。故此,当代师德对教师的要求也包容了“勇于和勤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这一内容。

其四,教师要尊重科学,遵循规律,认真负责,勇于创新。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商品。商品生产出了次品可以弥补,学生教育出了问题,几乎无法补救。以众多优秀教师工作成功的表现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其共同点之一,就是尊重教育科学,遵循教育规律办事。他们讲求教育艺术,坚持“文道统一”,他们不是照本宣科的“经师”,而是融科学、艺术、文化、道德于一身的教育精英。他们有科学的头脑,敏锐的触角,艺术的手段,善于从不同的科学领域撷取时代信息,提炼精髓,精心设计,合理运用乃至创造性地施为。他们无不时刻以自身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去催化新一代的科学潜能。因此,他们获得了创造性劳动的成功。由此看来,科学化教育才能对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负责,对教育的社会效益负责。讲究科学,无疑是现代师德所应涵盖的内容之一。

其五,教师还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现代教育是一种集体协调性很强的职业劳动,教师的工作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竞争促进了教育发展的繁荣――为教育增添了活力――如竞争中涌现了大批专家型教师,大批星级教师;展现了大批教育教学成果,造就了大批新型的人才。但教师又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决不是一个教师的劳动成果,而是教师群体与家长,社会积极力量通力协作下的群体劳动成果。教师只有善于处理好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社会积极力量的关系,才能减少教育过程中的内耗,从而形成取向一致的教育力量。

其六,教师还应有高尚的人格,端庄的仪表,优雅的风度。教师高尚的人格,大度的仪表,优雅的风度具有无穷的感召力,亲和力。教师高尚的人格来自教师的道德修养;教师端庄优雅的仪表、风度、气质来自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师只有以协调的人格美、仪表美、风度美,才能以德立教,以身示教,塑造出当代教师的美好形象,造就新一代的师魂。

综上所述,良好的师德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它是教师敬业乐教的动力,是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效益的保证,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催化剂。因之,它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调节、影响作用。学陶师陶重在实践,弘扬师德要正师风。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高度,重新审视陶行知崇高师德的价值,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养,塑造自身的形象,锻造新一代的师魂,把中国的教育推向新的辉煌!

第五篇:教师师德修养

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师德修养,即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修养。教师的师德修养,具有激励教师敬业乐业,控制和调节意识、情感和行为的职能。它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制约着教师的知识、才能的发挥,制约着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是教师实施教育影响的前提,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

教师的师德修养包括哪些方面?目前说法不尽相同。但归纳起来,最基本的有三个方面:忠诚事业,献身教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信局有哪些科室下一篇:搞笑情书大全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