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2023-05-18

总结是在项目、工作、时期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以分析出有参考作用的报告,用于为以后工作的实施,提供明确的参考。所以,编写一份总结十分重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运动生理学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运动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生理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 骨骼肌的功能

一、 名词解释

1.肌小节: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是肌纤维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神经—肌肉接头:兴奋由神经传到肌肉的结构装置。

3.运动单位:一个X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

二、 简答题

1. 简述肌肉兴奋收缩偶联的过程?

答:肌细胞膜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之间的中介过程:

(1)肌膜产生AP(动作电位),由横管传到三联管; (2)肌浆网中Ca2+的释放,使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终池内的Ca2+顺浓度梯度进入肌浆,触发肌丝滑行,肌细胞收缩;

(3)肌质网对Ca2+的再回收,肌肉舒张。

2.简述骨骼肌收缩舒展的分子结构?

答:兴奋——收缩耦联;肌丝滑行;骨骼肌舒张机制。 3.简述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及相互间的区别? 答:收缩形式:

(1)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

(2)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

(3)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时,肌力小于阻力,长度变长的收缩。 (4)超等长收缩——骨骼肌工作时光做离心式拉长,继而做向心式收缩的一种复合式收缩形式。

区别:同一块肌肉,在收缩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离心收缩可产生最大的肌力。 缩短收缩对机体主要起加速作用,拉长起减速作用,等长收缩起、、固定姿势作用。

4.简述肌纤维的分类及特点?

答:(1)按收缩速度分类:快肌纤维、慢肌纤维 (2)按肌纤维的颜色:白肌纤维、红肌纤维 如果结合收缩速度来分:快缩白、快缩红、慢缩红

(3)按肌肉收缩及代谢特点:快缩---糖酵解型、快缩氧化---糖酵解型、慢缩氧化型

形态特点:快肌纤维直径较粗,含较多收缩蛋白,肌浆网也较发达。

快肌纤维有较大的神经元支配,神经纤维较粗,且传导速度较快。

慢肌纤维的毛细血管网较丰富。

慢肌纤维有较多的肌红蛋白,所以颜色呈红色。

慢肌纤维有较多的线粒体,且体积较大。 代谢特征: 慢肌纤维中氧化酶活性高,有氧代谢能力强。

快肌纤维中无氧代谢酶活性高,无氧代谢能力强。 生理特征: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力量大,但易疲劳,不能持久。 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力量小,能持久,抗疲劳能力强。

第二章 呼吸

一、 名词解释

1. 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实际能力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

2. 肺活量:最大深吸气后,最大呼气时所呼出的气量。 3. 肺容量:肺在最大吸气之末所容纳的气体量。 4. 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缩小引起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

二、问答题

1. 简述运动时如何进行合理的呼吸?

答:①减小呼吸道阻力,采用以口代鼻,或口鼻并用的方式呼吸;

②提高肺泡通气效率,可以通过增加呼吸频率,或者增加呼吸深度来实现。

③与技术动作相适应,呼吸形式、节奏与技术动作相配合。

2.试述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及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答: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①肺的牵张反射---由肺的扩张或缩小引起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

②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呼吸肌本体感受器传入冲动所引起的反射性呼吸变化。

③防御性呼吸反射----如咳嗽反射、喷嚏反射等。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①外周化学感受器---存在于劲内外动脉分叉处的劲动脉体(小球)和主动脉弓血管壁外的主动脉体。适宜刺激PO2↓、PCO2↑、[H+] ↑。

②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侧表面下0.2毫米的区域。适宜刺激血液中CO2和H+。

第三章 血液

一、名词解释

1.血液渗透压: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2.氧饱和度:血液样品中的氧含量对该样品血液最大氧含量的百分比。 3.碱储备: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通常以每100毫升血浆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

4.氧利用率:每升动脉血液流经组织时,释放出的O2量占动脉血氧含量的百分数。

二、简答题

1.简述血液的组成。

答:血液是由血浆、水、血浆蛋白、非蛋白氮和其他溶质组成。

2.简述血液的理化特性?

答:(1)比重:正常人全血比重为1.050—1.060,血液的比重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和血浆蛋白的数量。

(2)粘滞性: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由于液体内部各种物质分子摩擦,产生阻力。

(3)酸碱度:正常的PH值为7.35—7.45. PH〈7.35=酸中毒;PH〉7.45=碱中毒;PH〈6.9或〉7.8,将危及生命。

3.简述血液的功能?

答:血液具有的功能:

①运输功能 ②缓冲作用 ③保护和防御功能

4.简述氧离曲线每一段的特点及生理意义?

答:上段——坡度较平坦。

保证低氧分压时的高载氧能力。

中段——坡度较陡。

维持正常时组织氧供。 下段——坡度更陡。

维持运动时组织的氧供。

第四章 血液循环

一、名词解释

1.自动节律性: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条件下,仍能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

2.窦性心率:以窦房结为正常起搏点的心率(60-100次/分)。 3.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心动周期。 4.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所射出的血量。

5.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百分比。

6.窦性心动徐缓:以窦房结为正常起搏点的心率慢于每分钟60次。

二、问答题

1.测定脉搏(心率)和血压在运动实践中有何意义?

答:脉搏——基础心率及安静心率心率的测量可以判断人的身体状况,也可以衡量运动员对负荷的适应水平。

有利于评定心脏功能及身体机能状况;

有利于控制运动强度。

血压——基础血压对训练程度和运动疲劳的判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运动前后血压可检查心血管系统机能并区别其机能反应类型,从而对心血管机能做出恰当的判断。

长期体育锻炼的血压变化可判断心血管机能对运动负荷是否适应。

第五章 运动中氧的供应与消耗

一、名词解释

1.需氧量:指人体为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氧量。

2.摄氧量:单位时间内,机体摄取并被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 3.运动后过量氧化:运动后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摄氧水平的耗氧量。

4.有氧工作:指机体在氧供充足的情况下由能源物质氧化分解提供能量所完成的工作。

5.最大摄氧量: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体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时,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

6.乳酸阙: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个乳酸拐点,称为乳酸阙。

二、问答题

1.详述影响运动后过量氧耗的主要原因。

答:(1)体温升高——运动使体温升高,而运动过后恢复期体温不可能立即下降到安静水平,肌肉的代谢和肌肉温度仍继续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经一定时间逐渐恢复。体温和肌肉温度与运动后恢复期耗氧量的曲线是同步的。

(2)儿茶酚胺的影响——运动使体内儿茶酚胺增加,运动后恢复期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去甲肾上腺素促进细胞膜上的钠-钾-ATP酶活动加强,因而消耗一定的氧。

(3)磷酸肌酸的再合成——在运动过程中,磷酸肌酸(CP)逐渐减少以至排空,在运动后CP需要再合成。运动后恢复期CP的再合成需要消耗一定氧。

(4)钙离子的作用——运动使肌肉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增加,运动后恢复细胞内外钙离子的浓度需要一定时间。钙离子有刺激线粒体呼吸的作用。由于钙离子的刺激作用使运动后的额外耗氧量增加。

(5)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也有加强细胞膜钠-钾-ATP酶活动的作用。运动后的一定时间内,体内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水平仍然较高,因而使钠-钾-ATP酶活动加强,消耗一定量的氧。

2.详述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因素。

答:肺通气与肺换气机能

血红蛋白含量极其载氧能力

心脏的泵血功能

通气/血流比值

3.最大摄氧量与有氧耐力的关系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答:关系:最大摄氧量不仅与氧运输系统的机能密切相关,而且与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即肌纤维组成及其有氧代谢能力有密切关系。

应用:①作为评定心肺功能和有氧工作能力的客观指标

②作为选材的生理指标 ③作为制作运动强度的依据

4.乳酸阙在体育运动实践中是如何应用的。

答:(1)评定有氧工作能力

(2)制定有氧耐力训练的适宜强度

第六章 物质代谢

一、名词解释 1.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

2.吸收:经消化的营养物质透过小肠壁进入毛细血管和淋巴的过程。 3.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成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4.糖酵解:糖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氧化分解产生能量的过程。 5.运动性蛋白尿:由于运动引起的尿中蛋白质增加的现象。

6.运动性血尿:正常人在运动后出现的在显微镜下或用肉眼可见的血尿。

二、简答题

1.糖在体内的储存方式及代谢方式?

答:储存方式:(1)以糖原的形式贮存于组织细胞内;

(2)以葡萄糖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

代谢方式:(1)无氧代谢

(2)有氧代谢

2.肾脏产尿的过程?

答:(1)肾小球的过滤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

3.肾脏保持酸碱平衡的机制?

答:(1)肾小球滤液中NaHCO3的重吸收---保持血浆中碱储备的恒定。

(2)尿的酸化

(3)铵盐的形成

4.影响运动性蛋白尿的因素?

答:(1)运动负荷增加使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 (2)运动项目和运动员比赛时的情绪

(3)训练水平和身体素质

第七章 能量代谢

一、名词解释

1.能量代谢:指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 2.氧热价:食物在人体内氧化的过程中,每消耗1L氧氧化某物质所产生的热量。

3.呼吸商:在同一时间内,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的氧的容积之比。

二、简述题

1.简述人体三大供能系统的定义、特点、及运动项目?

答:(1)磷酸原系统(ATP-CP)

定义:由ATP和CP反应组成的供能系统。

特点:无氧代谢,供能速度快; ATP生成很少;

贮量少,最大强度运动持续功能时间6-8秒,用于短跑或任何高功率、短时间活动。

运动项目:一切高功率运动:冲刺、投掷、跳跃、足球射门

(2)酵解能系统

定义:运动中糖原或葡萄糖无氧分解生成乳酸,并合成ATP的过程。 特点:无氧代谢,供能速度快; ATP 生成有限;

终产物乳酸可导致肌肉疲劳;

在运动20-30 秒左右供能速率最大,维持时间2-3分钟。 运动项目:400m、800m (3)有氧氧化系统

定义:在氧的参与下,糖、脂肪和蛋白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特点:有氧代谢,供能速度慢;

没有导致疲劳的副产品;

用于耐力或长时间的活动。 运动项目:耐力运动

第九章 感觉和运动的神经控制

一、名词解释

1.感受器:分布在体表和组织内的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装置。 2.视野:指单眼固定不动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3.状态反射: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性地引起四肢肌肉张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活动。

4.牵张反射:肌肉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

二、简答题

1.简述视觉、听觉、位觉的感受器及其功能?

答:视觉----感受器:晶状体

功能:使人具有敏锐的视力、广阔的视野和良好的立体视觉。

听觉——感受器:螺旋器

功能:

位觉——感受器:前庭迷路、膜半规管

功能:

2.简述牵张反射的特点,举例说明它在运动中意义?

答:特点:无明显的运动表现,骨骼肌处于持续轻微的收缩状态,阻止被拉长。

意义:维持身体姿势,增加肌肉力量,如膝跳反射,所参与反射的中枢范围较狭窄,在腰段脊髓。

第十一章 运动素质的生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

1.身体素质:人们把人体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机能能力。

2.力量素质:

3.速度素质:指肌肉工作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动作的能力。 4.有氧耐力:指人体长时间进行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能力。 5.无氧耐力:指机体在无氧代谢(糖无酵解)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

6.灵敏素质: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二、问答题

1.简述决定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基础。

答:(1)肌肉生理横断面积

(2)肌纤维类型

(3)肌纤维收缩时的初长度 (4)关节的运动角度 (5)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 (6)年龄与性别

2.简述力量训练原则。

答:(1)超负荷原则

(2)渐增负荷原则 (3)专门性原则

(4)有序性原则

(5)合理训练间隔原则

3.简述速度素质的分类及其生理基础。

答:分类:①反应速度

②动作速度

③位移速度

生理基础:反应速度——反射的复杂程度与中枢延搁

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

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

动作速度——快肌纤维%高,动作速度加快

肌肉力量大,动作速度加快

肌肉组织兴奋性高,动作速度加快

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高,动作速度加快

第十二章 体育教育与健身的生理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运动技能: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二、问答题

1.论述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的阶段划分,每个阶段的神经特点、动作特征、教学要求。

2.简述运动技能形成的影响因素。

第十三章

竞赛与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赛前状态:人在参加比赛或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

2.进入工作状态: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人的机能逐渐提高的生理过程。 3.真稳定状态:在进行小强度和中等强度的长时间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阶段结束后,机体所需要的氧可以得到满足,即摄氧量与需氧量保持动态平衡的一种状态。

4.假稳定状态:在进行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的练习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摄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摄氧量水平,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要的状态。

5.极点:在进行剧烈运动开始阶段出现呼吸困难、胸闷、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心率剧增及精神低落等症状。

6.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如依靠意志力和调整运动节奏继续运动,不久,一些不良的生理反应便会逐渐减轻或消失,动作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变得均匀自如的状态。

二、问答题

1.简述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

2.简述运动过程中出现“极点”的生理学机理。

3.简述运动过程中出现“二次呼吸”的生理学机理。

第二篇:物理学知识点总结

液体的表面现象

掌握表面张力系数、表面能(概念、计算)、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强(计算)、毛细现象(概念) 毛细管内液面升高或下降的高度(计算)

流体力学基础

想流体的定常流动的有关名词(概念)、连续性原理(计算)、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计算)

气体分子运动的统计规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概念、计算)、理气压强和温度公式(概念、计算)、能量均分原理(概念)

理想气体的内能表达式(概念、计算)、气体分子速率分布规律(概念、计算)、特征速率(概念、计算) 平均碰撞次数、平均自由程(概念、计算)、

热力学基础

名词(系统 环境 内能 热量 体积功 准静态过程) (概念、计算)、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对理想气体的应用(概念、计算)、四个热力学过程中吸热、做功、内能增量、状态图及过程方程(计算)

热机(卡诺和非卡诺)循环过程及效率(计算)、致冷机(卡诺和非卡诺)循环过程及效率(概念、计算) 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统计意义(概念)、熵,熵增加原理(概念、计算)

机械振动

判断物体做简谐振动的方法(物体受力、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方程)(概念、计算)、三个特征量(概念) 旋转矢量(概念、计算)、理解谐振动的能量(机械能守恒)(概念、计算)

掌握振动的合成(同方向,同频率)(计算)

机械波

掌握简谐波的概念和方程(概念、计算)、波的能量(概念)

掌握惠更斯原理(概念)、波的干涉和衍射(概念).

光的干涉

可见光波长范围(概念)、相干光(概念)、光程、光程差(概念、计算)、半波损失(概念) 杨氏双缝干涉(概念、计算)

劈尖干涉(概念、计算)

等倾干涉(概念)

光的衍射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概念)、单缝夫琅禾费衍射(概念、计算)

光栅衍射(光栅常量、光栅方程、(概念、计算)

圆孔衍射, 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概念、计算)

光的偏振

掌握光的偏振态(概念)、马吕斯定律(概念、计算)、布儒斯特定律(概念、计算)

第三篇: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1何为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种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特性

(一)管理的综合性管理是各学科的综合,融会了各学科的知识指导复杂的管理实践

(二)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三)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的辨证统一

(四)管理的不精确性

(五)管理是一门软科学

2 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每种职能活动是如何表现其存在的?他们的相互关系又是如何? 职能活动:决策与计划 、组织、领导 、控制、创新

(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创新贯穿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3 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

名茨伯格的观点

1、人际角色;冠名首脑、联络者和领导者

2、信息角色:信息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

3、决策角色:企业家、故障处理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

4 根据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技能?

(1)概念性技能:创新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整合能力判断能力等

(2)人际关系技能:是与其他人以其有效开展工作的能力

(3)技术性技能:指能够运用特定的程序、方法、技巧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代表作,后人对其尊称。

泰勒的科学管理的内容

1、工作定额原理

2、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

3、标准化原理

4、差别计件付酬制

5、计划和执行相分离原理代表作为《科学管理原理》尊称 “科学管理之父”

6 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

4、存在霍桑效应

7 什么叫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是1924年到1932年,为了探究影响生产效率的原因,美国国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在霍桑工厂由梅奥参与并策划进行的一项研究,试验分为四个阶段,即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试验、大规模访问交谈、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由此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

8 了解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管理的14条一般原则

1、劳动分工

2、权力与责任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7、合理的报酬

8、适当的集权与分权

9、跳板原则

10、秩序

11、公平

12、保持人员稳定

13、首创精神

14、人员的团结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五大职能,并对这五大管理职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9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1、组织是一个合作系统

2、组织存在的3个基本条件

3、组织效力与组织效率原则

4、权威接受论

第五章 决策与决策方法1 如何理解决策的含义?决策的原则与依据各是什么?

(一)决策的概念 1.狭义的决策:是指在几个行动方案中进行方案选择。

2.广义的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从若干可以相互替代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并采取行动的分析判断过程

3.本书: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原则:目标明确性原则;社会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决策的依据:适量的信息

2 决策的过程包括哪些步骤?,每一步骤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决策的过程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收集相关信息——真实、可靠、及时

2.明确目标:任何决策都是围绕目标进行的

3.拟定方案:寻求多个方案。方案之间应该是独立的、互斥的。

4.筛选方案:分析、评价、选择方案

5.执行方案:执行、跟踪与学习

3 决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环境因素 环境的稳定性 行业市场结构 买卖双方的市场地位

2组织自身的因素 组织文化 组织的信息化程度 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式

3决策问题的性质 问题的紧迫性 问题的重要性

4决策主体的因素 决策主体:个人或群体

第六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1 简述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名词—计划:计划是指用文字或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或不同成员,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

动词—计划:是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性质:1.目的性;为组织目标服务2.领先性(首位性);3.普遍性;4.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

2 解释孔茨与韦里克的计划层次体系的基本内容

3 计划编制包括哪几个阶段的工作

4 计划工作的原理

1.弹性(灵活性)原理;2.限定因素原理(木桶原理):针对薄弱因素制定对策

3.许诺原理—正确确定计划期问题4.改变航道原理

第七章 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1 举例说明企业愿景和使命陈述的主要内容

愿景:●核心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核心目的●想象的远大未来●远大目标●生动描述

2 何谓目标管理?其特点是什么?如何利用目标管理组织计划的实施?

目标管理: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根据组织面临的环境和需要,制定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分解,形成目标体系,并制定保证措施,把目标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部门和员工的依据的一种管理方法。

利用目标管理组织计划的实施:制定目标 ;明确组织的作用;执行目标;评价成果

实行奖惩;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

3 什么叫目标?

目标是目的或宗旨的具体化,其含义是指个人或组织根据自身的需求而提出的在一定时期内经过努力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4 波特的五力模型是?第八章 组织设计

1 组织设计的任务是什么?组织设计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组织设计的任务:设计清晰的组织结构,规划和设计各部门的职能和职权,明确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环境的影响;战略的影响;技术影响;组织规模与生命周期的影响

2何谓部门化?部门化的形式有哪些?这些不同形式有何特征?

部门化:即按照职能相似、任务活动相似性或关系紧密性的原则把组织中的专业技能人员分类集合在各个部门内,然后配以专职的管理人员来协调领导,统一指挥。

主要类型(1)直线制(2)职能制(3)直线职能制(4)事业部制(5)矩阵制

3 何谓管理幅度?如何确定合理的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其下属的人数。

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也少。

管理层次一般根据组织规模、活动特点、管理跨度而定。

4 组织层级设计中影响分权的因素有哪些?

组织工作的重要性:重要——集权政策的统一性: 要求统一——集权

组织规模的大小:大——分权组织的工作性质:变化大——分权

组织的历史:合并而来—分权,发展而来—集权

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素质高——分权高层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高——集权

外部环境:稳定——分权。

5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

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也少。

管理层次一般根据组织规模、活动特点、管理跨度而定。

6 职权的种类 授权的基本过程

直线职权:指直线人员所拥有的包括发布命令及执行决策等的权利。如:指挥权

参谋职权:参谋人员所拥有的辅助性职权。包括咨询建议等。

职能职权:参谋人员所拥有的隶属于直线主管的那部分权力。

授权的基本过程:分派任务 授予权力 明确责任

7 事业部制和矩阵制的优缺点

事业部制:优点:统一管理;多种经营;专业化分工

缺陷:人员要求高;机构设置问题;各事业协调问题

矩阵制:优点:灵活性;弹性;加强协作;富于创造性;缺陷:短暂性;多头领导

第九章 人力管理资源1 试比较管理人员内部晋升与外部招聘的优点和局限性

外部招聘:

优点:⑴被聘人员具有“外来优势”;⑵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⑶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 局限:⑴被聘人员需要一段时期的适应才能进行有效的工作(时滞);⑵组织对应聘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解(风险);⑶最大局限性是对内部员工的打击。

内部晋升:

优点:⑴利于鼓舞士气,调动成员的积极性;⑵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⑶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⑷有利于使被者迅速展开工作。

局限:⑴引起同事的不满;⑵可能造成“近亲繁殖”的现象。

2 员工培训的目的是什么:①补充知识;②发展能力;③转变观念;④交流信息。

3 人力资源计划的任务和过程

人力资源计划的任务1系统评价组织中人力资源的需求量2选配合适的人员3制定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

过程:1.评估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2.评估未来人力资源状况3.制定一套相适应的人力资源计划

第十一章 领导概论1 何谓领导?领导在管理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领导:是指利用组织赋予的职权和个人具备的能力去指挥、命令和影响、引导职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活动过程。

领导的作用:指挥、协调、激励

2费德勒权变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该理论对管理者有何启示?

最难共事者—最不喜欢的同事(LPC)。

领导者对最不喜欢的同事评价高,被认为是对人宽容、体谅、提倡人与人之间友好关系,是关心人的领导。 领导者对最不喜欢的同事评价低,被认为是惯于命令和控制,是关心任务的领导。

费德勒模型是用“最难共事者问卷”来反映领导方式的。

费德勒模型的意义:评价领导行为的有效性以效果为主;领导行为应与各种环境变化相适应;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的领导者;改造环境以适应领导者的风格。

3 领导权力的来源及其类型?

来源:法定性权力 奖赏性权力 惩罚权力 感召性权力 专长性权力

职位权力的类型:

由职位产生,从上向下包括:(1)法定权;(2)奖赏权;(3)惩罚权。

职位权力下属必须服从。其影响因素有:传统观念、职位因素、资历因素

4 领导理论的三个类型及其主要观点

三种基本类型:专制型; 民主型 放任型

5 什么叫成熟度?成熟度:下属对直接行为负责任的意愿和能力。

工作成熟度:能否胜任工作; 心理成熟度:胜任工作的动机和意愿。

6 管理方格论的主要领导方式

第十二张 激励1 何为需要层理论?该理论对管理者有何启示?

从领导方式看,需要是领导者指挥下属和鼓励下属的行为基础

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不仅是领导者运用权力影响下属的过程,还是领导者为下属创造发展空间以整合个人目标的过程。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①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a.生理的需要:最基本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现在的安全需要和未来安全的需要。

c.社交的需要:生活上的接纳、共处和感情上的归属。

d.尊重的需要:自尊和被尊;自尊是指在自己取得成功时有一股自豪感;被尊是指当自己做出贡献时能得到他人的承认。 e.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就是希望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实现自己的理想或抱负。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胜任感方面和成就感方面。

②这五种需要不是并列的而是从低到高排列的。

③人的行为是由主导需求决定的。

2 何为激励因素?何谓保健因素?双因素理论对我们可提供哪些启示?

激励因素:

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

激励因素通常是工作内在的,由工作本身所决定的,如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快、工作上的成就感、由工作业绩而得到的奖励、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等等;

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不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

保健因素往往是一些工作的外在因素,大多同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有关,如企业政策、工资水平等等;

3 什么叫激励?激励的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激励的概念:激励是指影响人们的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那些有利实现组织目标的自觉行为的活动或过程。

a.激励是手段,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 b.激励是心理过程,因人、因时而异;

c.激励应产生自觉行动,不论在什么条件下,它都表现为“我要做”而非“要我做”。

激励产生的内因和外因:内因由人的认知知识构成;外因则是人所处的环境;人的行为可看成是人自身特点及其所处环境的函数

4 掌握公平理论,强化理论,期望理论。

亚当斯公平理论

主要内容:员工首先思考自己收入与付出的比率,然后将其与相关他人的收入-付出比率进行比较。如果感觉到自己的比率与他人的相同,则为公平状态,否则会产生不公平感觉。

斯金纳强化理论

主要内容: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都会采取一定的行为,这种行为将作用于环境,当行为的结果是有利的时候,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当行为的结果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

弗鲁姆(弗隆)的期望理论

①基本观点: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动将会有助于达到某个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以达到这个目标。 ②主要内容:人们从事任何工作的激励程度将取决于经其努力后取得的成果的价值与他对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的看法的乘积。即: M=V×E

5 理解激励实务

一、委以恰当工作,激发职工内在的工作热情

1、工作的分配要能考虑到职工的特长和爱好,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2、工件的分配要能激发职工内在的工作热情,既富有挑战性,又有实现可能性

二、正确评价工作,合理给予报酬,形成良性循环

1、赏:合理。公平理论

2、罚:合情。火炉原则

A.预先警告;B.即时处理;C.相同后果;D.普适执行。

三、掌握批评武器,化消极为积极

1、明确批评目的

2、了解错误的事实

3、注意批评方法:对事不对人;适当用语;适当场合;适当时间

4、注意批评效果

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增强进取精神

1、思想政治工作

2、自我激励机制

3、激励的目的是达到不激励

第四篇:咨询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 咨询心理学诞生的学术背景有哪些?

①1882年高尔顿对个别差异的研究和“自由联想”方法的建立。 ②1890年卡特尔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

③1896年韦特默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办儿童行为矫正诊所。 ④1904年比内—西蒙编制智力测验。

⑤1907年大卫为防止学生的行为出现问题,进行行为指导。 ⑥1908年帕森斯职业指导运动的兴起。

2. 心理咨询起源于1896年诞生的《临床心理学》。“心理咨询”是《临床心理学》早期的工作内容。

3. 韦特默的主要贡献有:

①提出了“临床心理学”的概念;②在解决儿童行为问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③1907年创办了专业刊物。 4. 心理测验和个体差异的研究,是临床心理学发展的主要基础和促进因素,也是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手段。

5. 1953年,美国心理学会咨询心理学分会规定了正式的心理咨询专家培养标准;次年,即1954年,由20余位心理学家发起创办了《咨询心理学杂志》,该刊物成为心理咨询的专业杂志。1955年,美国心理学会开始正式颁发心理咨询专家执照。 6. APA咨询心理学分会确定的咨询心理学的贡献:

①通过关心人的动机,情绪的调节,进而促进个体内在精神世界的发展。 ②通过发展人们必要的能力、动机、帮助个人与环境协调。

③正确地利用个体差异、充分考虑所有成员的发展,加深社会对心理咨询的理解。

1. 2001年8月,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我们开始启动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化工作。由国家颁布《心理咨询师职业标准》(试用版)

2. 《标准》中提出的心理咨询师的定义: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其中“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含义有二。一是,咨询关系是“求”和“帮”的关系。二是,帮助求助者解决的问题只能是心理问题或由心理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 3. “广义的心理咨询”它涵盖了临床干预的各种方法或手段;包括“狭义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狭义的心理咨询”主要指非标准化的临床干预措施,是各类非标准化干预手段或方法的统称。

4. 心理咨询的操作性定义有哪些?

①罗杰斯将心理咨询解释为:通过个体持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

②威尔森将心理咨询解释为:A、B两个人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受过心理咨询专门训练的A,向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祈求解决问题的B提供援助的过程。

③陈仲庚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帮助人们探索和研究问题,使他们能决定自己做些什么。心理咨询应该明确的3个问题:①待解决问题的性质;②咨询师的技术;③所要达到的目标。

④本书建议的定义:心理咨询就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 5. 心理治疗是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各类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 6.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异同:

①相同:工作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消除求助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1 ②不同:

(1)心理治疗在操作上是规范化、标准化的;心理咨询是不太规范、不太标准的。 (2)心理治疗是“矫治”,即用带有强制性的矫正和治疗方法进行调治;心理咨询是“协助解决”,即在协商和帮助过程中解决问题。

1. 咨询师应有哪些思维方式与态度:? ①唯物主义的观点 ②普遍联系的观点

(1)心身一体。心理和生理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求助者常有心理问题躯体化的倾向;生理状况欠佳,体验为心理不适。

(2)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交互作用。一因多果,一果多因,互为因果。 (3)整体性观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不是静止和孤立的;将各种咨询方法整合起来运用。 ③限制性观点

(1)咨询师的职责限制。咨询师的职责受心理咨询任务的限制,心理咨询的任务只能解

决心理问题本身,而不包括引发心理问题的具体事件,不介入、不帮助求助者解决任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2)时间上的限制。(3)咨询关系的限制。(4)感情限制。

(5)咨询目标限制。1 心理咨询目标只能锁定求助者的心理问题。2 在心理咨询的各个阶段上以及最后结束咨询时,到底能将心理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也是有限制的。 ④历史、逻辑、现实相统一的发展观

(1)在咨询开始时,就应当集中考虑他的心理问题有无个人史原因。

(2)必须以发展的观点看待求助者,在求助者的演变中,善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 ⑤中立性态度:是指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并对求助者进行客观的分析。 作用:(1)才能对求助者的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对其问题有正确的了解。

(2)有可能提出适宜的处理办法。

(3)可以保证咨询师不把个人情绪带入咨询之中。

(4)可以增强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感,便于建立咨询关系。

“理解”一词的意义:①说明个体产生某种反应合乎逻辑的结果;

②“理解”即不代表赞同,也不代表反对;

③“理解”一词是中立态度最恰当的代表词。 2. 心理咨询师应有哪些心理素质?

①品格: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人。 ②自我平衡能力 (1)咨询师必须有能力将一天中由负面信息造成的不良情绪排除,以保证第二天带着平衡的心态走进咨询室。

(2)在咨询关系外解决自己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在咨询过程中能保持相对心理平衡。 (3)经常处于心理冲突状态而不能自我平衡的人,是不能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的。

③善于容纳他人。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和谐的咨询关系和安全、自由的咨询气氛;才能接纳各种求助者和求助者的各类问题。

④有强烈的责任心

(1)必须对求助者负责。

(2)不能夸大心理咨询的作用。

(3)自己能力有限,不能对求助者提供帮助时,应向求助者说明,并转诊。 ⑤“自知之明”。通常理解为“清楚自己的优点、缺点,知道自己的能力限度”;能对自我生存价值进行评价。

2 1. 20世纪30年代,丁瓒先生作为中国第一位临床心理学家,进入北京协和医院从事心理学工作。1937年,丁瓒和丁祖萌一起,翻译出版弗·狄·布鲁克的《青年期心理学》一书。20世纪50年代中叶,丁瓒、伍正谊、李心天、王景和、钟友斌、龚耀先、许淑莲、陈双双等人,曾用“综合快速疗法”治疗神经症和心身疾病。六七十年代,心理学在中国销声匿迹。1986年,北京市朝阳医院建立了改革开放我们第一个心理咨询中心。 2. 发展到现在,心理咨询具有的体征 ①心理咨询已经开始职业化。

②对心理咨询的需要与咨询力量存在差距。社会需求远远超过了学科自身的发展。 3. 心理咨询已经开始职业化的佐证有:

①社会化水平;②社会效益;③经济效益;④组织的建设和信息沟通;⑤社会的认可; ⑥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已经出台。

4. 未来我国心理咨询工作可能具备的特点有:

①借鉴西方文化而产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将会越来越贴近中国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 ②社会需求的广泛性以及心理咨询的普及化,其发展势头将会保持强劲。

③职业化的心理咨询师,将不断以自身的完善化和高效率,来提高自身的价值,并且会与中国特色市场经济融为一体。 ④中国的心理咨询职业,将以独立的诊断、操作方式和基本理论概念与邻近学科逐渐区分开来,独立性将是未来发展的目标之一。

⑤对中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化的社会舆论,其主流是肯定的。

⑥心理咨询师职业化将艰难而有序的向前发展,关于心理咨询师职业化是否会“乱”,我们的回答是:乱,肯定乱不了,最多是发生一些小麻烦。

1. 阿帕波特是首先概括精神分析学说的五个观点的精神分析家。 2. 《精神分析引论》包括《过失心理学》、《梦》、《神经病通论》,又称“性学三论”。 3. 精神分析有哪些观点? ①关于心理结构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心理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层次。由于弗洛伊德十分强调深层的潜意识对人类心理的作用,所以,人们又把它的理论称作“深层心理学” ②关于人格结构 ③关于心理动力

弗洛伊德认为,本能有二,一是性本能,即力比多。二是营养本能,就是自我保存的本能。心理发展动力是性本能和营养本能的复合体。个体保存和种族延续两种本能同时促进心理发展。 ④关于心理发展 ⑤关于适应问题

(1)两种基本的应对方式:1 变相宣泄;2 自我防御。 (2)弗洛伊德根据焦虑产生的根源不同分为:现实性焦虑、神经症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3)防御机制可以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用一定的方式调整自我欲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它包括压抑、投射、置换、反向、合理化、升华、转移等。

4. 关于钟友斌的“认识—领悟疗法”

“认识—领悟疗法”,实际上是充分利用求助者的认识能力,引导求助者认识自己在个体心理发育某一阶段上所发生的某种停滞,并认识到这类心理发育停滞造成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进而引导求助者认识这些滞留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与现在年龄阶段是何等的不相容、不合理,最后通过领悟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不合理,达到自觉矫治的目标。它的理论基石是精神分析。

3 5. 行为主义的研究对象是行为。它的先驱是巴甫洛夫和桑代克,代表人物是华生。 6. 华生建立了“刺激—反应模式”,即R=f(S)模式,认为不必考虑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过程。 托尔曼提出了B=f(S、P、H、T、A)的公式,其中B为行为,S为环境刺激,P为生物内驱力,H为遗传,T为训练方式,A为年龄。还提出了“中介变量”。

7. 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还提出了R=f(S.A)公式,其中R为反应,S是刺激,A为第三变量。

1. 社会学习理论的班杜拉强调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替代学习”;“自行奖赏或批判”;行为自控等概念。

2. 替代学习:又叫观察学习,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某些行为,就可达到学习的目的,不一

定要亲身经历。

3. 沃皮的行为治疗定义:使用实验确立的行为学习原则和方式,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 4. 行为治疗的方法主要有哪些?主要步骤是什么?

系统脱敏法、模仿学习、自我管理技术、角色扮演、自信心训练、厌恶疗法、强化法、认知—行为疗法。

①“靶行为”的发生情景及功能分析。 ②“靶行为”量化与标定。 ③矫正目标的制定。

④制定增加积极行为,减少消极行为的干预措施、监测、调整计划。 ⑤结束以及复发的处理。

5. 认知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信息加工过程。所谓认知就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件事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过去事件的评价,对当前事件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生事件的预期。 6. 认知活动的整个流程

①刺激物经感觉器官成为感觉材料。

②经过以往的经验和人格结构的折射,赋予感觉材料具体意义。

③这个过程中,个人会对其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而这个认识(评价、解释和预期)会进一步激活情绪系统和运动系统,产生各种情绪和行为动机。

1. 人性:是人自身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质的规定性。 2. 人性心理学认为,人性的三个基本属性是:

①被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制约的生物属性。体现为,人作为生物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新陈代谢)的过程。

②以生物属性作为前提,社会属性作为内容的精神属性。体现为,为生存发展而对外界环境进行探究反射,是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

③以生物属性为基础,以精神属性为表现形式的社会属性。它是个体对群体的依附本能,体现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利益交换(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3. 人性心理学认为的心理动力是: ①个体保存、种族延续的本能。

②为认识世界,向自然界索取生活必须资料和适应环境的探究本能。 ③为生存而组成人类社会的依存本能。

4. 人性心理学认为,咨询和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使人性的各类失衡状态恢复相对平衡的状态。 5. 心理咨询的对象:①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

②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 ③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的精神病患者。

4 1. 心理咨询的任务是:

①总的目的:提高个人心理素质,使人健康、愉快、有意义的活下去。 ②具体内含

(1)认识自己的内、外世界。更多的侧重内部世界的认识和评估,特别是对那些缺少自知之明,咨询师应该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尚未解决的内部冲突。

(2)纠正不合理的欲望和错误观念。帮助求助者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学会评估自己的思维、观念是否合理。能够看清未来的方向,从加速自我成长,有“自为地生活”发展到“自觉地生活”奠定可靠的基础。 (3)学会面对现实和应对现实

1 面对现实。生活的真谛是面对现实。过去是历史,未来是希望,只有现在才是真正属于自己,并可以把我的时空

2 应对现实

人面对现实事件有三类反映,分别是:感性反应、理性反应和悟性反应。 感性反应是对外部事物的情绪化应对,是一种儿童式的应对行为,不管时间和场合,一律采用感情式的反应,我们只能认定他有心理问题。理性反应是用概念和事物之间的客观逻辑去反应外部事物,是心理发展成熟的表现。在健康的人群中表现的最广泛。悟性反应是另一类超现实的反应形式,站在更高的位置上,用哲理把事物看穿。

三种反应方式各有各的用途,没有七情六欲,生活质量必然低下;没有理性会变成无头苍蝇;没有悟性,必然婆婆妈妈。可以说:人的一生应该屁股坐在理性上,左手握住感性,右手握住悟性。 (4)使求助者学会理解他人 (5)使求助者有自知之明

(6)协助求助者构建合理的行为模式

1 咨询师启发、鼓励和支持求助者建构“新的有效行为”。

2 求助者的确形成了合理的想法,可是他仍然不能行动起来,但他为此而深感苦恼时,这恰恰是协助他建立“合理有效行为模式”的最佳时机。 3 心理咨询师应当按计划行事,逐个地协助求助者实施每个有效行动, 4 解除心理问题的要害是求助者能否将合理的思想和欲望付诸行动。

1. 心理咨询的分类: ①按性质分

(1)发展心理咨询:为适应新的生存环境,为选择合适的职业,为个人事业的成功突破

个人弱点等等,所要进行的就是发展性心理咨询。

(2)健康心理咨询:发现自己的心理健康遭到破坏时,这时进行的心理咨询就是健康心

理咨询。

②按咨询规模:(1)个体咨询;(2)团体咨询。 ③按咨询的时程:

(1)短程咨询,1~3周以内;(2)中程咨询,1~3个月;(3)长期咨询,3个月以上。 ④按咨询形式:(1)门诊心理咨询;(2)电话心理咨询;(3)互联网心理咨询。 2. 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是:①资料的搜集;②资料分析;③综合评估;④诊断;⑤鉴别诊断;

⑥咨询方案的制定

3. 资料的搜集的途径有:①摄入性会谈与记录;②观察与记录;③访谈与记录;④心理测量、问卷调查;⑤实验室记录(心理、生理)

5 4. 资料分析的过程是:

①排序—按出现的事件,将所有资料排序。

②筛选—按可能的因果关系,将那些与症状无关的资料剔除。

③比较—先按所有症状按时间排序,再按因果关系确定主症状和派生症状。 ④将与症状有关的资料进行分析,找出造成问题的主因和诱因。

5. 综合评估的主要内容是:将主诉,临床直接、间接所获资料(含心理测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将主因、诱因与临床症状的因果关系进行解释,确定心理问题的由来、性质、严重程度,确定其在症状分类中的位置。 6. 鉴别诊断的主要内容是:

①症状定性—按症状的表现确定其性质。

②症状区分—将已经定性的症状和在现象上于其相近、性质相类似的其他症状做细致的区分,并做出明确判断。

③确定鉴别诊断的关键症状和特征。

④按现行的症状诊断标准,进行鉴别诊断。 7. 咨询方案的内容包括:

①求助者的概况(人口学资料、主诉、亲属介绍、临床观察等); ②诊断和鉴别诊断;

③与求助者协商制定咨询协议; ④确定使用的咨询、治疗方法; ⑤确定咨询的步骤和阶段;

⑥确定阶段性咨询预期目标及评估方法; ⑦确定最终预期目标及评估方法; ⑧确定预后;

⑨确定咨询意外和失败的对策及措施; ⑩确定本方案允许意外修改的可能范围。

1. 对于3岁以前的婴幼儿来说,心理发展最大的威胁,莫过于安全感得不到满足。

2. 儿童心理障碍更多以行为障碍为主,如多动、缄默、多余动作、攻击或退缩行为等等。 3. 小年的厌学主要原因是小学教育背离基本宗旨。 4. 少年期的孩子产生行为和心理障碍的原因: ①学前期不良教养;

②入学后成人的错误对待,特别是教师的错误对待; ③家长的一好百好的观念。

5. 社会需要是变成压力还是动力的问题,是所有青年的共同问题,也是容易造成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

6. 在社会、家庭和自我的需要的重压下产生心理问题,是中年人心理问题的特点。 7. 造成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原因:①老年是人生全方位失落阶段;②离开工作岗位而生活单调。 8. 爱情困惑与障碍的心理咨询的原则是:避免刻板的理性逻辑思维。

1. 理解婚姻问题的三个要点:情爱,理解和相互依附。 2. 婚、恋问题的心理咨询遵循的一般原则:

①必须遵守与婚恋相关的法律和道德规范,但是与求助者的会谈内容,应当是法学,伦理学之外的心理学知识。 ②在心理咨询中,对恋爱问题必须先用爱情的定义去判断爱情的质量,而后才能进行疏导。 ③如果求助者处在非理性的恋爱生活中,应当用理性警示他们 ,不要在“爱”的大漩涡中沉入海底。

6 ④恋爱是利人利己的事情,是否利人同时利己,是鉴别真假爱情的试金石。 ⑤人类两性间的爱情行为,其背后是“复合动机”。同时追求性、情、道德满足的“复合动机”是正确的。

3. 影响婚后夫妻关系的因素:

①结婚动机;②恋爱过度情绪化;③角色适应;④心理相容问题。 4. 家庭心理咨询的主要原则:

①面对夫妻关系造成家庭问题,判断“破裂家庭”或“死亡婚姻”,必须小心! ②将问题具体化、客观化。

③咨询师不要以自己的价值观来揣摩求助者的看法,须以求助者的看法为核心展开讨论。 ④只向求助者摆出几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不替求助者进行选择。 ⑤必须为求助者绝对保密。

⑥无论属于婚姻中的那类问题,必须尽量坚持夫妻双方同时参加咨询。 5. 亲子关系的本质:

①自然的血缘关系;②人伦道德关系;③法定的养育、监护和赡养关系。 6. 良好亲子关系应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

①亲、子双方对亲子关系有全面、正确的理解; ②对人伦道德有端正的态度;

③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对方,亲子关系的年龄阶段有正确认识。

1. 人类性科学包括:性道德、性法律、性生理、性医学和性心理学。

2. 性的心理因素:人类性行为是个体的性需求、性动机、性态度、性情绪、性经验以及人格特征在性活动中的综合体现。性活动很大程度上是由心理因素决定的。

3. 性的社会因素:指的是家庭、宗教、人际关系、道德与法律等,这些都会塑造、调整和影响人类性活动。 4. 人类的性特征: ①性的普遍性

(1)性与人类共同存在,性作为一个自然的生理现象,是每个人正常需要的。 (2)人类行为中,只有性交能导致怀孕。 ②功能的多样性

(1)它是满足人的生殖需要,是生儿育女的手段; (2)在维系夫妻关系上起纽带作用;

(3)它能满足人的心理需要,维持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

(4)最后,在某些人群中,它是达到性以外的某种目的的手段。

③选择性、排他性,婚姻与性交是一对双生子,这是人类性特征的特点。 ④责任性

⑤文化—社会制约性,在每一个社会文化,都有自己的正统的性活动方式和性行为模式。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文化则有不同的种类繁多的性活动,这是人类性特征最具有特色的方面。

⑥有学者认为,人类性活动的无季节性、人类女性性高潮以及手在性活动中的参与和运用,也是人类性活动区别于动物的特征。 5. 人类性道德的特点:

①多样性;②一致性;③继承性;

④双重性(理想期待与现实行为脱节和对男女性行为道德评判不一致)。 6. 人类现代性道德的特点:

(1)严肃性:A性行为应该在婚姻内进行;B性行为应是 双方爱情的表达。

(2)平等:A性交过程双方自愿;B性交中双方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

7 (3)科学:A遵守性医学原则,不得将疾病传染给对方;

B遵守性生理学原则,在对方生理条件不许可时,不应要求对方性交;

C遵守性心理学原则,性交时不得带有性心理虐待倾向。

1. 性态度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由三种因素构成:性认知、性情感和性行为倾向。 2. 性认知的内涵有二:一是对性规范的认识;二是对性知识的理解。 3. 性心理咨询的基本宗旨:

①依据科学的原则,对人类的性行为做出本质的说明; ②帮求助者将自己的性行为由“自为”转向“自觉”、从愚昧转向文明。

③借助于对性行为的科学认识,排除自己的种种性心理障碍,澄清种种性道德的混乱; ④使求助者从苦闷、冲突与迷惑中解放出来 4. 性咨询的基本原则:

①在性心理咨询中坚持性道德、性法律、性心理、性生理、性医学五位一体的结合。 ②在宣传普及性知识教育的时候,坚持性知识教育与性道德以及性法制教育的统一是一个重要原则。

5. 儿童期的性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①性别认同;②性冲动的困惑;③性好奇。 6. 少年期性道德咨询的主要内容: ①以“尊重他人”,“羞耻感”,“不应以强凌弱”等道德观念作为性道德基础教育; ②以“男女有别”,“尊重女性”,“自律精神”,“循规蹈矩”,“组织纪律性”等规范,进行自我约束教育。

7. 少年期性法律咨询的主要内容:

①有越过性道德范畴并触犯法律时,受到必要的法律惩治; ②更重要的是对当事人及其监护人进行性法律教育和咨询。 8. 少年期的性生理和性医学知识咨询主要内容包括: ①在性方面身、心发育是否健康; ②性生理卫生知识的讲解; ③如何应对性生理变化。

1. 青年期、成年期的性心理咨询。主要集中在婚、恋和夫妻性生活方面。

2. 影响老年人性活动的心理因素:①认知偏差;②兴趣下降;③性态度老化;④恐惧衰老;⑤人际关系问题。

3. 认知偏差主要有:①无能为力;②一滴精十滴血;③肮脏的,见不得人的;④老年无性。 4. 造成性行为问题的原因:生、心、社。

5. 认知心理学性行为的过程分为:①性角色认知;②性欲望产生;③性动机形成;④性对象选择;⑤性能力发挥;⑥性交操作过程;⑦性交体验;⑧性后果的责任。 6. 性心理问题的类型有:①性角色问题;②性欲望问题;③性动机问题;④性对象选择问题;⑤性能力问题;⑥性交操作问题;⑦性交体验问题;⑧性后果的责任问题。 7. 正常的性动机应该是性爱、情爱和相互依存融为一体而形成的。

8. 性对象的偏离主要有:①同性恋倾向;②恋物倾向;③自恋倾向;④幻想和梦恋。 9. 性功能问题主要有:①阳痿;②冷阴;③早泄;④女性交媾疼痛;⑤射精不能。

第五篇:管理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管理概述

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及性质

考点一:管理的含义

考点二: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第二节 管理的职能

考点:管理的四大职能,并能简述其内容。

第三节 管理者及其应具备的技能

考点一:管理者的类型(主要考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

考点二:管理者应具备的三大技能,并能说出概念技能的定义

第四节 管理环境

考点一:组织的一般环境

考点二:组织的具体环境包括哪五种环境因素。

考点三:SWOT分析(掌握分析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组织内部的优势和劣势)

第五节 管理主要思想及其演变

考点一: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是泰罗;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泰罗主张实行“差别计件制”的刺激性付酬制度;例外原则) 考点二:行为科学理论(梅约的“社会人”假设)

考点三:现代管理理论(权变理论强调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是权变关系)

第二章 决策与计划

第一节 管理与决策

考点:决策的类型(主要考察各种决策的特点)

第二节 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

考点:决策的影响因素(主要考察时间对决策的影响)

第三节 决策方法

考点一:盈亏平衡分析法(考察第66页的公式6)

考点二:期望值法

考点三:决策树法

考点四:运用最小后悔原则作出决策

第四节 计划的含义、作用与种类

考点一:计划与决策的联系(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考点二:计划的类型

考点三:影响计划有效性的权变因素

第七节 计划的方法

考点:掌握计划有哪四种常见方法

考点:PERT网络计划法

第八节 目标管理

考点一:目标管理的优缺点

考点二:目标管理的核心理念:强调自我管理、上下级共同参与目标的制定

第三章 组织

第二节 组织设计与常见组织结构

考点一: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考点二:职务设计的四个发展阶段(职务扩大化中的职务轮换;职务丰富化) 考点三:管理幅度的定义和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考点四:扁平结构与锥式结构比较

考点五:部门划分的方法(掌握各种划分方法的特点)

考点六:组织结构的类型(事业部制和矩阵型结构的特点及优缺点)

第三节 人员配备

考点:管理人员的选聘(内部提升和外部选聘的优缺点)

第四节 组织力量的整合

考点: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和可能造成的危害

考点:集权与分权(重在理解)

第五节 组织变革

考点:组织变革的三步骤模型

第四章 领导

第一节 领导与领导者

考点一:领导权力的构成(哪些权力属于正式权力<职位权力>)

考点二:管理与领导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节 人性假设与领导风格

考点一:领导行为理论和权变理论分别包括哪些理论

考点二:勒温的三种领导风格理论(三种领导方式的特点)

考点三:管理方格理论(五种领导方式的特点)

考点四:费德勒模型(LPC值的高低代表什么、三种领导情境)

考点五: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下属成熟度与领导的工作行为及关系行为的关系)

第三节 激励理论

考点一:内容型和过程型激励理论分别包括那些理论

考点二:双因素理论(哪两个因素会影响员工的行为)

考点三:期望理论(激励力=效价×期望概率)

考点四:强化理论(正强化的定义,正负强化各自的特点)

第五节 沟通

考点一:进行信息沟通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课本第251页)

考点二:沟通的分类(主考按什么方式划分成什么沟通类型、五种沟通形态图255页)

第五章 控制

第一节 控制目标与类型

考点一:控制目标(266页)

考点二:控制类型(主考前馈、反馈控制的定义,现场控制的特点)(270页) 请注意:以下章节很可能到了期末时讲不完,所以第五章主要考察第一节的内容,下面的重点只是作为参考。

第二节 制定控制标准

考点一:控制的对象有哪些(274页)

考点二:无形标准的特点(277页)

考点三:制定标准的方法有哪些(278页)

第三节 衡量实际工作

考点:管理控制工作中对信息的要求有哪些(281页-282页)

第四节 鉴定偏差并采取矫正措施

考点一:评估和分析偏差信息时管理者首先要做什么(285页) 考点二:对计划目标进行调整的原因(258页)

考点三:有效控制的原则(287页)

考点四:自我控制的优点(291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反思下一篇:幼儿教师安全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