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品牌分析报告

2022-07-26

根据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报告划分为不同的写作格式,加上报告的内容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企业品牌分析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企业品牌分析报告

企业文化对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摘 要:对于企业来说,提升品牌竞争力是在激烈的竞争活动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提升品牌竞争力的方法很多,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至关重要。企业文化本身就是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对品牌竞争力的管理造成一定影响,同时还会促进品牌竞争力的累积。本文就从企业文化入手,分析其对品牌竞争力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企业文化;品牌竞争力;影响;企业管理

提升品牌竞争力的关键就是突出品牌的个性。商品只有具有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而文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个性。将文化的个性转化为产品的个性,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品牌竞争力,并无法被其他品牌复制。因此企业文化对品牌竞争力的影响巨大。

一、企业文化对品牌竞争力的影响

(一)企业文化是品牌竞争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的文化与技术、管理、核心价值观等指标共同组成了企业综合能力。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经营哲学和企业价值观。品牌竞争力的形成与企业文化的内化有重要的联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会对企业的经营理念造成一定的影响,而这种经营理念会规范企业的运行管理,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推动力。正如同海尔集团信奉的“海尔的企业文化就是海尔的品牌竞争力”,海尔的企业文化有三个层次,一是表层,也就是表面展现出来的文化现象,二是中层,企业文化对企业和员工的内在影响,三是深层,对企业和员工意识形态造成影响。

(二)企业文化影响品牌竞争力的管理

品牌竞争力需要随着市场策略、市场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因此对品牌竞争力进行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品牌竞争力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对人的管理,这与企业文化会对员工造成影响有机地联合在了一起。对品牌竞争力的管理大致有三个阶段,首先需要整合、扩散品牌竞争力。个人行为通过不断地学习会发展成为竞争力,而组织的文化会对个人行为的方式、性质造成影响。文化会影响知识传播,而竞争力的扩散从本质上来讲也属于知识传播。企业文化逐渐成为一种思维模式,影响竞争力的生存与发展。

(三)企业文化决定着品牌竞争力的累积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品牌的竞争力也会出现累积。也就是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决定企业的意义和根本目的,并确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确定短期内的目标,并充分结合外界环境和自身条件探索与自身价值观相符合的行为方式。在不断重复以上环节的过程中,企业的核心竞争也应运而生。企业的精神支柱是价值观,而价值观也指导着企业的经营行为,而核心能力积累的方向也影响了企业努力的方向,最终会对品牌竞争力造成影响。因此不难看出,企业形成品牌竞争力深层次的原因来自企业文化。

二、借助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对策

(一)面向全球化和网络化制定品牌竞争对策

首先,企业与顾客间的沟通渠道可以借助网络信息得以建立,通过这种更加高效的沟通方式的建立,可以更有效地向消费者传递信息,以维护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购买力大大提升,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是,消费者对于商品信息的了解十分缺乏,急需信息媒介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另一方面,营销的重点转向品牌的差异化,品牌战略可以将品牌的社会含义赋予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以获得消费者的忠诚度。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之下,多元文化的碰撞挑战了企业的传统价值观念,企业必须加大力度来宣传企业文化,在维护企业内部员工凝聚力的同时展现自身的品牌特色。企业的管理已经由原有的外在控制逐渐转化为以号召力为中心的文化管理模式。

(二)提升品牌忠诚度以整合管理

为了提升消费者的忠诚度,品牌必须与消费者建立长期的交易关系。这种交易关系不仅仅以产品的功能作为关键,更重要的是掺杂了消费者的情感与信念。通过品牌整合管理,可以有效地提升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而企业文化则为品牌整合管理提供了创新思路。企业建立起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可以从企业文化上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这一点在网络营销中显得尤其明显,作为淘宝女装的领军品牌“衣品天成”十分重视文化营销,每卖出一件衣服,还会随衣服赠送一个笔记本,笔记本上有企业的标识,还借助精美的设计展现了企业文化。同时,派送衣服的包裹上还有设计师的个人微信,消费者可以领取红包,咨询穿衣搭配等。这在以往的营销中不可能出现,也正因为如此,许多抱着试试看态度购买该品牌的消费者,感受到了品牌的用心,并成为了忠实的消费者。

(三)目标具体化与整体化

企业文化对于目标的追求应当是具体的,一方面企业在特定时间段要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在此过程中还要保证精神成果的建设以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员工也获得了自身价值的体会。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可以鼓励员工积极实现企业目标,展现自我价值,从而推动企业内部建设的良性发展。此外,企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文化仅仅围绕着生产,都属于企业目标的范畴。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文化进一步融入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来,为企业管理提供动力。

三、结束语

通过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渗透体现在方方面面,无论是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激励、企业目标的实现,还是企业文化对于消费者的影响,以提升消费者的忠诚度,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林辉.体验品牌文化内涵与变迁[J].东方企业文化,2011(11).

[2]邱文华.提升我国企业品牌竞争力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7(09).

[3]胡子岚.基于公司政治行为视角下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

第二篇:中国品牌与企业文化研究报告

谭新政,褚峻,朱晓辉,张苏

1.2.2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据部分调查显示,我国企业中,超过20%的企业有专门的企业文化部,超过60%的企业文化工作分散在党委工会、人力资源部及策划部上。目前,中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努力,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形成了各自的企业精神,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部门主要有人力资源部、宣传部和工会,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

1)人力资源部:在员工的引进、培训、培养、使用和激励过程中,开展企业传统教育,并通过上岗资格控制,引导员工创造学习、创新的良好氛围;这是大部分企业现在采取的做法,它的优点在于可以从人力资源制度方面给予支持,有利于企业文化由形式到内容的转变;缺点是如果企业规模较大,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涉及面和深度就不是单靠人力资源部能够解决的,它必须从企业的全局考虑,由各个部门协调起来才能完成。

2)宣传部:对内宣传中进行企业传统教育;对外大力开展CI工作,宣传报道企业先进人物和事迹,提高企业知名度;

3)工会: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比武活动;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鼓励职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服从和服务企业中心工作,努力提高企业两个文明建设水平。

就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企业已经普遍认识到企业文化是重要的管理方式,也是当前需要加紧解决的紧迫问题,很多企业正在将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起来,事实上中国企业是从企业形象设计和品牌文化开始接触到企业文化的,企业文化目前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和方式,正处在被广泛认同的过程中。

超过50%的人认为自己企业文化一般,超过40%的人认为自己企业文化还可以,但没有多少人认为自己企业文化很好,说明我们许多企业只是在表面上做企业文化,并没有落实到员工的心中去,员工从形式上是接受了企业文化,却对企业没有高度的认同感。特别是在企业中的中高层干部中,对自身企业文化满意程度普遍不高。

超过40%的人认为企业文化是虚的,超过50%的人认为企业文化是有作用的,说明有很多企业对企业文化工作本身存在模糊认识,思路与行动不明确,企业文化的落实机制及工作相对滞后。

有超过30%的企业文化工作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经营业绩上,而40%的企业体现在企业形象上,另有少量工作体现在顾客和员工的满意度上。从整体来看,中国企业对企业文化的重视主要偏重在企业的形象战略CIS上,对内部的塑造及顾客的价值观上重视不够,因此企业文化工作体现在经营业绩上的比例比较少。

超过30%和20%的企业文化工作不足是由于无正式部门和领导不重视的原因造成的,另一部分主要原因是企业领导人和员工的意识不足造成的。整体来看,当前企业文化塑造的主要障碍是企业文化理论研究整体不足,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思路与解决方案切实抓好企业文化,整个理论界和企业界普遍意识到企业文化是一种摆在面前必须解决的现象,从现象到实质,从理论到实践,大家都比较模糊。

第三篇:魅族品牌企业形象调研报告

(一)公司背景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多媒体终端研发与生产的高科技企业,成立于2003年3月,自成立以来,魅族坚持以产品技术为向导,坚持以国际的品质,更贴近消费群体少而精的场品路线,以执着的进取精神,不断突破自我,打破了国内原本“进口高质高价,国产廉价低质”一分为二的多媒体播放器市场格局。2008年魅族毅然放弃高占有率的多媒体播放器市场,定下了一个更为宏伟的计划,将开始跨越一个更高的台阶——开拓国产手机市场。魅族M8手机 的发布后不久即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吸引了一群忠实的“魅族迷”,取得了不错的市场份额。相信随之研发中的3G手机——魅族M9的问世,魅族将改变国内手机市场的格局,让更多的人的生活因魅族而变得更精彩。

(二)公司CIS

MI理念识别:1永远创新,永远高质;2玩酷一族,魅力一族;3精益求精,专心,专注,专业;4顾客为尊,市场为首,人才为源。

BI行为识别:注重营销策划,营造市场特色,平衡价格定位,完善企业服务,优秀管理策略;出产优秀的合适国人的优秀电子产品,以及提供优秀的售后服务。

VI视觉识别:1标志设计:“MEIZU”标志简洁清晰,蓝色彰显诚信清新,谦和理智,独创字体体现数字化,科技化,美观且一目了然;2环境视觉识别:公司事务用品,广告包装,员工制服等突出企业力求创新,以科技为先导,符合企业“专心,专注,专业”的精神。

(三)品牌定位与消费者行为

魅族的品牌印象中正面和负面的认知评价都存在,“山寨”“国货品牌”“质量好”“苹果追随者”这些形容词比比皆是。魅族当前定位还比较模糊,而且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一方面主打科技含量较高的智能触屏手机,一方面又留给消费者“山寨品牌”的印象,这并没有达到魅族原有的营销目的。而对于魅族品牌的使用者,产品的优良品质却给了他们深刻的印象,区别于没有价值的山寨机,这就出现了一个品牌本身和消费者认知形成相对反差的问题。魅族的品牌认知问题不利于品牌市场营销,从而不能巩固品牌的市场地位。

(四)市场竞争对手简述

1苹果:品质兼优,价格高昂;2 HTC:理念创新,概念模糊;3摩托罗拉:品牌强大,系统大众

面对庞大的中国手机市场,魅族手机以高新科技,价格合理,售后服务优良,国产概念成为国内手机市场新贵,专注于专卖店和网络直销两大销售手段,在节约营销成本的基础上逐渐巩固自己的市场。

(五)企业形象策略方向

1差异化:影响策略差异化,使其与众不同。其BI行为识别尚未成熟,企业文化传播还不 够,加强广告力度和针对性。

2本土化:设计理念本土化,适量加入中国元素,避免一味跟风,打开新市场。

3统一化:品牌认知统一化,扭转大众对魅族品牌的人之印象,进一步建设和推广VI视觉识别影响力。

4平民化:销售价格平民化,以最大程度让利消费者,推进国货市场。

第四篇: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现状与模式分析

摘要:21世纪品牌国际化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各国品牌都将面临着一个更加国际化和商业化的市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做出了很多尝试。本文对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的现状和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现状;模式

所谓品牌国际化是指将某一品牌的产品以相同的名称、相同的包装、相同的广告策划等向世界范围内进行延伸扩张的一种品牌经营策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品牌竞争越来越成为一种主流的竞争模式,我国企业要想“走出去”,打好品牌国际化这一仗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我国品牌国际化研究

1.我国品牌国际化现状

我国品牌从无到有,仅仅有少数几个品牌为国际社会所知晓,还处于发展阶段。目前,我国有200多种制造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但却少有世界水平的品牌。在2008年度《世界品牌500强》中,美国有243个,居世界第一,法国和日本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位,我国仅仅有15个品牌入围,是典型的“制造大国,品牌小国。”此外,我国品牌的价值也不高。根据《商业周刊》网站公布的2008全球最佳品牌百强榜,可口可乐公司以666.67亿美元的品牌价值连续八年居首,IBM公司以590.31亿美元品牌价值居第二位,仍然没有中国企业入围全球最佳品牌百强。

我国现有的品牌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企业努力建树自己的品牌,并尝试过国际化策略。这些企业在海外建立研发、生产、营销机构,立志于成为国际品牌,比如我国的海尔与联想。第二类,有建树品牌的想法但力不从心。这类企业已为自己的产品注册了商标,但因管理水平有限,资金实力不足,还不能创出自己的国际品牌,比如我国的众多中小服装出口企业。第三类,无品牌意识,只有生产销售观念。这类企业不把品牌放在重要地位,认为发展品牌缺乏现实意义。

2.中国品牌存在的问题

(1)品牌管理缺乏品牌国际化战略。虽然我国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开始有意识的进行品牌管理,但由于缺乏专门的品牌国际化战略,往往不能从战略层次考虑品牌的建设和维持,不能把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的定位、品牌的延伸范围等列入企业发展的远景中。(2)品牌的附加价值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不强。我国商品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低端产品为主,附加值不高,高新技术产品比重较小。以往我国出口增长依靠的是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重商品出口,轻品牌建设,造成我国品牌附加值低,国际认可度不高。(3)我国品牌缺乏国际知名度和忠诚度。

我国商品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价格上。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外消费者在提到中国商品时,联想到的就是低品质、低价格、低档次。不少国外消费者选用我国商品,不是对品牌的好感与忠诚,而是因为中国商品价格低。

二、我国品牌国际化的三种主要模式

1.海尔模式

海尔集团开拓国际市场采取的是三个1/3战略,即1/3国内生产、国内销售;1/3国内生产、海外销售;1/3海外生产、海外销售。在国际市场上,海尔品牌的各类家电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海外营销网点达到了3.6万多个,海尔已经完成了品牌随产品或服务向国际市场输出的国际化初级阶段。海尔的国际化战略非常具有独特性,自1990年就确定了先难后易的出口策略。海尔最初把目标市场锁定在发达国家市场,在这样竞争激烈,有众多知名品牌的市场,想打响自己的品牌,难度可想而知。但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1999年4月份,海尔在美国南卡州的生产制造基地的奠基标志着海尔集团在海外第一个“三位一体本土化”的海外海尔,即设计中心在洛杉矶、营销中心在纽约、生产中心在南卡州。立足当地融智与融资,发展成本土化的世界名牌。目前海尔集团在全球建立了10个工业园,在海外建成了22个工厂及制造基地。海尔的产品打破地域的限制,以58个大门类,9000个规格品种,2万多种基本功能模块,技术人员、经销商和消费者可以在这个个性化平台上,根据当地的消费习惯和风格设计出有针对性地满足当地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为实现“全球定制”提供可能。由此可见,海尔集团经过十余年的品牌国际化历程已经从品牌产品出口的初级阶段,发展到了直接海外投资的中级阶段。海尔品牌国际化是典型的单一自主品牌国际化模式。

2.联想模式

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收购的业务为IBM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的全部业务,包括研发、采购、生产、销售。至此,联想成为继戴尔、惠普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电脑厂商。通过并购联想得到了IBM一流的国际化管理团队及其独特的领先技术,可以生产出更丰富、更具竞争力的产品组合,借助IBM更多元化的客户基础和全球分销网络,更加高效的运营,迅速提高品牌的全球认知度。联想掌握了IBM,就等于中国的优秀贴牌生产商转型为自创品牌生产商(ODM),为中国企业升值打开并确认了一条星光大道。然而,联想通过并购行动获得了全球的知名度,而要获得全球的认知度、美誉度,今后的路仍然很漫长。其实,联想国际化的步伐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1991年,联想德国公司成立,这是联想开始向国际化方向迈进的第一个信号。2003年,联想更新了品牌标识,以“Lenove”替代原有的英文标识“Legend”,并在全球范围内注册。其中,“le”取自原先的Legend,承继“传奇”之意;“novo”代表创新。这无疑是其国际化战略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2004年,联想与国际奥委会签约,成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利用都灵冬奥会,协同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联想第一次大规模在海外市场推广Lenovo品牌的产品,以优质的产品和周到的服务得到了国际奥委会全面的肯定和高度的赞誉。综上分析,可以发现联想品牌国际化的发展思路是明确的,通过购并迅速地得到了IBM个人电脑业务的全球扩展,通过短时期的过渡后,全球范围内力推本民族联想品牌。

3.TCL模式

TCL国际化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首先进军越南市场,历经一年半就实现盈利,后又超过众多日本品牌占据第二的位置。在新兴市场上坚持“独自行走”策略,推广TCL自有品牌,经过几年积累,在新兴市场基本实现了本地化的管理:产品的本地化制造,日趋成熟的销售网络和客户资源,并形成了稳定的供应链资源。截至2004年,TCL彩电在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成立正式的海外运营机构14个,到2005年底,填补TCL彩电在新兴市场的空白国家,海外运营机构增设到20个,基本完成在新兴市场的战略布局。

当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开发取得成功之后,积累了丰富经验的TCL开始将目光投向欧洲。2002年,TCL完成了对德国老牌家电企业――施耐德的收购,然后又在美国收购了GO-VIDEO。但这一次在海外的资本运作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2004年7月,TCL又收购法国著名的汤姆逊公司的电视机业务,成立TTE新公司,TCL控股67%,THOMSON持股33%。依据双方合作协议,TCL、THOMSON、RCA(THOMSON在美国使用的子品牌)统统归新公司所有,换言之,TTE将同时拥有三个彩电品牌。在TTE的市场战略里,TCL品牌用于中国及周边市场,THOMSON用于欧洲市场,RCA用于美国市场。综上分析,TCL的品牌国际化的发展轨迹是清晰的,在国内或新兴市场使用TCL、乐华品牌,在欧美通过并购当地有影响的品牌并经营。这种多品牌国际化营销的模式是我国企业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三、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模式的启示

1.品牌国际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打响本土品牌,作为中国企业必须有步骤、分阶段、循序渐进的完成品牌国际化。在国外名牌大举进军中国市场的形势下,中国企业既要积极迎接挑战,又要向国际标准看齐,使自己同类产品的质量、包装、售后服务能与国际大品牌相媲美,在更高的层面和标准上看待自己,投身于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当然这是企业自身逐渐提高的过程,需要长期的不懈努力,不能一蹴而就。

2.着实实施本土化品牌战略

纵观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品牌战略,几乎无一不是以本土化作为获取中国市场的胜利之本。例如Coca-Cola在中国的成功得益于其品牌的本土化―“可口可乐”的美妙中文名称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又揭示了品牌的产品特征,令人回味无穷。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也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开始进行尝试。如海尔率先在美国设厂,在文化本土化、人员本土化、制造本土化及营销本土化上做文章,迅速在美国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3.品牌国际化模式的创新

虽然有人将品牌国际化模式分成欧美模式(并购品牌为主)和日韩模式(推广自有品牌),但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并没有完全可以效仿的模式。企业自身资源与战略不同,其模式的选择是不同的,是靠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不断地探索与创新。比如TCL多品牌国际化模式打破了原来人们对品牌国际化的狭隘理解。

参考文献:

[1] 梁海山:海尔的国际化经营与价值链整合.中国质量,2004,(10).

[2] 王倩茹 周广生:对联想并购IBM全球PC部后的SWOT分析.价值工程,2006,(2).

[3] 在全世界寻找中国品牌:TCL品牌的国际化.http://.2005-04-25.

[4] 苏 勇 张 明:试论品牌国际化的内涵及其标准[J].市场营销导刊,2005,66(6):53-54.

第五篇:企业文化中领导力对品牌文化形成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7002204

0引言

企业文化中最神秘的一个方面就是它的形成方式,由两个背景相同的创建者创立的两间公司,在相同的外部环境中采用相同的技术完成相同的任务,而成立之后却会形成几乎完全不同的运行方式。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只有当个体假设成为解决团体外部生存与内部整合相统一思考形成时,文化才会通过共享经验而产生,但是,这一过程却必须是由领导者驾驭灌溉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最初的假设为前提条件来开始这个形成过程。所以每一个企业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一种文化,不管是好是坏。这种文化要么是有条不紊地倾心打造的结果,要么是随意发展而来。但是不管是否经过了深思熟虑的过程,都必须问一个问题:企业中的每一个人是否将现有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保持下去,企业是否有希望实现它所想要得成效?对于这个问题,企业的领导者通常会不约而同的回答:没有,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能否带来最初承诺的成效与否决定了作为企业领导者的态度,领导团队是否应该担负起文化建设的职责,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以及领导者价值观对于品牌文化特色的最初塑造是否造成决定性影响,而企业文化是影响组织成员价值观与判断决策的重要因素,组织成员在塑造品牌个性的决策上是否一定会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对领导者而言,发展领导能力以加速不论是企业文化还是品牌文化都能够稳定而有效率的发展,然后长期维持并稳定加速这种发展都是一项不能间断的工作。本文的主要内容是探讨企业文化中领导力与品牌文化形成特色间的关系,因此领导者力并不是直接指企业领导者真正的人格特质,而是指其对外公众形象的人格特质,也是其所刻意对外塑造出的社会形象,因为这才是消费者所认知到的部分;企业文化也不是公司内员工真正感受到的企业文化,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有相当多的面向,本文所关心的是该企业主动对外公开显示,希望消费者认知到的企业文化层面。所以本文的研究是基于消费者的层面去研究一个怎样的领导特质决定怎样的领导力以及怎样的企业文化决定企业能够塑造出怎样的品牌文化特色。

1企业文化与领导力

学者们对企业文化下的定义并不统一,但由组织成员共享的一种假设价值观却是很多学者基本认同的一类说法。企业文化相对于一个团体或者组织而言相同于一个人格或性格。就像人们通常只能看到行为的结果却不一定能看到这样行为背后的驱动力一样,但是这样的行为却确实是因为某种文化的存在而受到影响的结果。文化自身首先具备了结构稳定的特点,当我们说到企业文化,它还包括了稳定的意思,因为它界定了一个组织或者是一个团体又或者界定了一个特定的群体,一旦获得认可成为了代表,企业文化就成为了不会轻易消失也不会被轻易更改的稳定力量,即使赞同的成员离开它也依然存在。企业文化的深度决定了它是组织中最深邃的部分,如同一个蜂巢中的蜂后,蜂后的存在深刻决定着蜜蜂们的生存次序。相对于别的事物,文化是一个更为抽象的概念,但是,它一旦被创立就基本涵盖了创立团体的所有功能,这个团体如何处理主要业务、内部如何进行运转以及如何应对外部的变化,文化代表了创造它的团体如何运转的所有风格。总的来说,我们可以讲文化视同为为某特定的组织或团体对共享学习的一种积累,所有成员共享曾有的经历,导致共享学习的成立,这种积累涵盖了所有成员的心理机能的所有行为、情绪和认知元素,这些所有共享的元素经过消化吸收在人们对前进的共同需求中最终整合成一种行为思考模式,这就是文化。作为一个企业的创始人,首先必须要有自己最初预想的企业文化,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自己的文化,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那么这个企业的存在都不会长久。而有了自己的文化,如何保持自己的文化的独特性,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在同类产品中占领自己的一席之地,这对于企业家们都是一个在企业运行中需要不断研究的问题。

任何组织创建者通常都会在团体成立最初的时候,对如何界定和解决外部适应与内部整合的问题上施加很多重要的影响。因为他们有着最初的创建组织的想法,他们根据其自身的文化历史和文化个性,对如何去实现这种想法,创建者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这也正是企业家本质使然。创建者不仅要有高度的决心和自信心,而且他对世界的本质、对组织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如何获得真理以及如何管理时间和空间等地方有着自己的强有力的假设。他能够很清晰的表达应该做如何做的观点,并且他们会挑选与假设一致的人做同事或者是员工。因此,当新生组织需要进行应对的时候,他们便能够轻松自然将自己的远见施加于员工。同时,他们也将坚守这些假设直到它们变得不可行或者直到团体遭遇失败直到解散为止,但是如果他们的假设是正确的,他们就会创建出一个更为强大的组织,并通过组织文化来反映他们的假设,这些假设将会根植于组织文化以及组织行为的方方面面。

表1五大人格特质与领导者特质的关系

五大人格特质领导者特质外向型外向

活力与活动力

权力与需求严谨型可信度

正直诚信

成就需求度友善型乐观愉悦

有归属的情感需求情绪稳定型情绪稳定

自信

自我控制开放学习型开放性美国学者纳德勒和图西曼讨论企业变革时,根据领导在变革中的角色对魅力型领导和工具型领导进行了描述。而巴斯关于变革型和交易型领导风格理论的提出,使理论界对领导力的研究又深入了一步。而早期关于领导理论有三大流派:特质论、行为论及权变论。特质论认为领导者需拥有与生俱来的独特的人格魅力;行为论则认为领导特质是指领导者做了什么,而该行为可以由后天培养而成;权变论认为在不同的外部情境中领导风格会以不同的方式呈现。本文则着重关注于领导者个人特质的长期稳定展现及其特质如何体现在企业文化中,并由此影响企业品牌及相关的营销活动。过去关于领导者特质对组织整体表现的重要性与影响程度的研究不少,很多研究发现ceo的人格特质会影响其策略的制订过程,进而影响组织绩效表现。由此可知,领导者的特质对于组织策略的制订有其重要的影响,而企业个性的塑造更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决策之一,两者之间的关系密切。企业品牌成立或发展初期,创办人或经营者往往投注相当大的心力,品牌所传达给社会大众的个性中就会镶嵌着创办人或领导者本身的经营理念或人格特质;即便是领导者并没有刻意将本身信念或特质镶嵌至品牌个性中,但在最初拟定及进行战略规划的同时,其价值观或人格特质等影响因素会自然而然融入企业文化的塑造中。研究发现五大人格特质与领导特质间有某种程度上的对应关系,并且其中某些特质与领导力具有高度关联性。五大人格特质分别为外向性、友善性、严谨性、情绪稳定性、开放性学习。更将其研究中所得到的领导者特质,直接归类到五大人格架构中,指出五大人格特质构面之下与领导者特质较有关的次构面以直观的看到相关联性。 创建者或者领导者会通过某种强有力的信号使他的员工明白什么事情才应该是他们所关心的,这个信号就是他们的情绪反应,尤其是当他们发现自己一条很重要的价值观或者假设被违背时候的情感反应,每个领导者的情绪反应都不会一样,与表1所示,五种人格领导者会出现完全不同的情绪反应,但是这种反应通常不会被表现得很明显,因为很多人都知道,一个人在做决策的时候是不能掺杂太多的个人情感的。但是员工们通常也会知道他们的领导在什么状况下是情绪是不稳定的。当员工们发现领导的情绪反应的时候,他们通常会根据自己所感知的领导预期的行为来逐渐调整自己的行为,并且如果这样的调整结果随着时间推移产生了预期的效果,他们就会肯定领导者最初的假设。

2领导力对品牌文化的形成影响

深入的研究企业文化和领导力,我们会看到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单看任何一方面都无法真正的去理解其中的内容,一方面,文化规范限定了一个国家或组织应当如何界定它的领导力,另一方面,领导所作的唯一真正重要的事情就是创建和管理文化,领导的特质就是他们理解和运用文化的能力。20世纪末期,世界范围的企业进行了广泛的重组和再造,从而导致了企业全方位的变革。在变革的过程中,理论界和企业界对两个方面越来越关注:一是企业文化重塑与再造,其次是领导方式及其影响作用。国内外学者对这两个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规范性和实证性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现在业界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大体分为两种:企业文化分类研究和企业文化维度研究。在企业文化的分类研究方面,企业文化可分为家族式组织文化、官僚式组织文化、发展式组织文化、市场式组织文化4种类型,也有学者提出以分配倾向为标准的企业文化分类,还有提出了以变革程度为标准进行企业文化分类,还可以根据员工风格进行的企业文化分类等。在对企业文化维度的研究方面,主要有外部适应性、内部凝聚力两维度模型、精神两维度模型等。对领导行为风格的研究中,学者们对领导与管理之间的关系已经进行了很严格的区分,并且强调了强有力的领导与强有力的管理相结合并相互制衡的结论。

美国企业家法卡斯和维洛法探讨了ceo的5种领导技巧,并指出ceo的领导行为风格不仅仅是其个人风格的体现,而且是与组织及其具体的商务环境相适应的;美国学者纳德勒和图西曼讨论企业变革时,根据领导在变革中的角色对魅力型领导和工具型领导进行了描述。而巴斯关于变革型和交易型领导风格理论的提出,使理论界对领导力的研究又深入了一步。

近年来,企业文化成为了打造一个优秀企业的标志,而基于企业文化而生的品牌文化的重要性开始受到各个研究学者的重视,一个企业生产出来的有形的或者是无形的产品都将深深的受到企业自身文化的影响,从而具备自己的产品的品牌文化。而不同的企业文化塑造出不同的品牌文化,而品牌文化的特点又直接的反映出企业文化的特质。过去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多侧重于从消费者观点来探讨品牌文化特色的构成,例如,韩国品牌因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表现出美国文化下所没有的品牌文化特色面向,分别为顺从喜爱及权势。而如果进一步发展品牌文化特色的性别构成,比如阳刚与阴柔,就可以发现广告中的代言人可塑造消费者对品牌阳刚或阴柔的视觉定位;或者可以探讨品牌个性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例如,发现消费者本身的依附风格会影响品牌文化特色是否对其产生效果。然而,对于品牌文化特色如何形成以及形成定位因素的探讨则相对较少,除少数文章论及企业ceo、领导人等可能因素外发现人力资源单位主管对于品牌个性的塑造也是一个重要角色,而且提到将品牌文化特色与企业文化连结的挑战性。传统性的塑造品牌文化特色学术研究的原因,基本上是出于一般常识性的推断,认为品牌文化特色是由品牌经理决定,只需要了解那种品牌个性对于市面销售是最需要的,再以铺天盖地的广告或有名的代言人尽力朝该方向塑造即可。在众多的营销活动中,塑造品牌文化特色最有效的工具应该就是广告了,不过作者更关心的是品牌经理是如何认识以及如何决定去塑造的品牌文化特色。品牌文化特色不仅是一个品牌的特色,而且是将品牌形象化后的特质。

因此,品牌文化特色的形成可以说与人的性格养成过程基本相似。一个人性格的养成包括了来自于父母的遗传、家庭长期教养方式和整个家族氛围的影响;同样的,品牌个性也会受到企业创办人本身个性的投射、文化的底蕴、营销操作方式以及整体企业运作氛围的影响。营销操作类似于父母教养方式,仅仅只是影响其文化特色的因素之一。不可否认企业ceo、名人能为品牌的宣传以及品牌销售产生名人效果,而品牌文化特色的传递可以是藉由消费者对ceo的直接联想而来,但是领导者个性也是品牌文化特色的来源之一。品牌文化特色除可能受领导者特质直接影响外,亦有可能透过企业文化影响品牌经理的偏好,间接影响其所塑造的品牌文化特色。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以及领导者价值观的影响其实对于品牌文化特色的最初塑造最为重要,而企业文化则是影响组织成员价值观与判断决策的重要因素,因此组织成员在塑造品牌个性的决策上一定会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此外,就实务上的观察不难发现不少知名企业品牌的管理多半由家族成员负责,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其家族信念与领导者特质极有可能投射到企业的品牌文化特色上。

过去相关研究虽然已经提出领导者特质为品牌文化特色的来源之一,以及领导者特质的确会镶嵌至企业文化中,但鲜少有研究直接指出何类领导者特质会与哪些企业文化构面对应,以及哪些企业文化因素会再对应至品牌文化特色构面中。此外,过去关于品牌文化特色的研究大多从消费者观点进行横断面分析,从而无法对品牌文化特色的塑造与发展脉络有长期的观察与了解。清楚的了解领导者特质、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特色间之关系可以知道:(1)从过去历史数据进行纵断面的长期追踪,以了解不同时间点与环境条件下各企业品牌之领导者特质、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特色之发展型态;(2)可以初探本土企业领导者共有或有特别之人的人格特质,以及与之相关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发展;(3)追踪企业从创办至今的相关广告,分析企业偏好使用的品牌文化特色构面,并与相关不同产业或相关不同企业之品牌文化特色的相同性与差异性进行比对,萃取出领导者特质及企业文化,与由广告归纳而来的品牌文化特色对应,并总结出一个合适企业真正发展的路径。领导者特质除可透过内部传递方式镶嵌至内部企业文化中,从而间接的影响员工价值观及其处理事务的决策过程,到传递塑造企业品牌文化特色之外,也可以藉由领导者个人形象的塑造,直接对公众投射其特质,进而影响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认知并创造有利于企业的外部形象识别。因此,一般外界所认知到的领导者特质多半为其对外公众形象的人格特质,或刻意对外塑造出的社会形象,不一定就是企业领导者真正的人格特质,领导者个人形象塑造是在了解领导者理性与感性特质所结合的独特性,比如他的优势、技能、价值观、热情等,使用这些特质去增强企业建立品牌的一种活动。在现代社会,这样的活动也会体现在国家优势上,用来塑造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形象。企业将领导者个人品牌视为企业品牌的资产,需要被建立并沟通。若组织的内外部沟通策略,能将领导者个人品牌纳入企业品牌资产内,则可延伸品牌的深度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在对内沟通上,强势的领导者个人领导风格品牌若和企业的使命与价值观一致,能长期确保员工工作满意度,在对外沟通上,ceo个人形象能支持企业品牌的重要情感特质,而这些情感特质对建立顾客忠诚度是相当重要的。 一个优秀的营销经理应当将指导如何将品牌拟人化,因为实体产品间的同构型日渐增高,鲜明的品牌个性将有助于突显产品的特性,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建立关系。品牌个性也可以被定义为人类特质与品牌联结的组合,如果将一个品牌视为一个人的话,他的特质包括打破成规、有时有惊世骇俗的幽默感、能力优越且工作质量高等。而这些特质一旦形象化将有助于产品最终的市场销售,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影响品牌文化特色的形成有直接及间接两大因素。直接因素是指消费者对该品牌的联想。透过品牌的使用者意象,即该品牌的典型使用者、企业员工或领导者形象以及品牌代言人,这些特征都能够让消费者直接连结到品牌个性上。例如,消费者会因为一个相关产品直接联想到集团的创办人或是这些品牌的广告代言人,领导者的公众性格能够代表他们心目中的企业品牌文化特色。企业创办人,只要是作风强势、曝光度高,具有明确品牌观点的领导者,都可做为有力的品牌代表人物,假若创办人的形貌已经成为品牌符号的话,那么影响力会更明显。影响品牌文化特色的间接因素则是指透过产品相关属性、产品类别、品牌名称、符号或标识、广告风格、价格的特质来产生联想,消费者对于产品相差不大的特征,必须先内部进行转换,再间接连结至品牌文化特色上。以奢侈品为例,消费者将高价格认知为是属于少数人群的产品,再将少数人群特征连结至该品牌个性,形成优雅、高贵、奢华的个性想象。整合对品牌文化特色进行定义的分歧,可以总结出三大特质,分别是真诚、兴奋、能力、,而这三大品牌文化特色特质又可以与描述领导者个人的五大人格特质可相对应:真诚与友善性、兴奋与外向性、能力与严谨性及情绪稳定性有一定相似程度。

对于一个发展中的企业,不论领导者基于何种人格特质,他们都会把自己的假设进行具体外化,并且会渐进而持续地融入于目标结构团体的工作环节中。不管我们把这样的状态称为实践也好,或者是信念也好,抑或是原则也好,这些行为最终都会成为文化中的组成元素,进而对品牌的文化特色形成决定性影响。在一个迅速变化的世界中,企业创办者不仅要做到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还必须要做到既能够创建还能够在变化的外部环境中不断的修正它。当新的员工进入企业的时候,不会因为自身的文化及自身的经验而无法融入一个全然不同的企业氛围。而随着企业的发展,群体的成长,还会出现一些关键性的情感方面的危机,比如员工对于领导的依赖,同事之间的共识,或者是如何让员工能够高效率多分工作等等,在这样的时候,领导者必须要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是又不能让企业失去稳定,这就要求领导者成为一个支持者的角色,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与人一样,不会是静止不变的,它是会随着其影响内部发展的内因以及影响其外部生存状态的外因而发展变化的。其自身的文化也会经历动态的有机过程,与所有的事物发展规律一样都有着形成、生长、成熟以及衰败导致变革的发展周期。市场是基于优胜劣汰的前提条件成立的,往往很多企业就在这样的发展周期内被淘汰出了市场。所以一个领导者是必须强势的承担起所有风险吸收者的角色,否则团体不可能顺利通过早期的成长阶段和克服成长阶段所遇到的挫折。所以分析一个领导者的领导力以及对于文化及品牌构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将会奠定一个企业首要的竞争优势。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区域教研实施方案下一篇:企业服务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