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的商业价值及市场

2023-06-21

第一篇:nba的商业价值及市场

NBA的商业化运作策略浅析

NBA的商业化运作策略浅析

2008年8月10日晚上,在国家篮球馆里,以姚明领衔的中国国家篮球队与美国梦八队进行了一场“世纪之战”,结果梦八队以101比70战胜中国。赛后NBA总裁大卫?斯特恩对记者说,这可能是“有史以来观看人数最多的篮球比赛,中国将成为NBA的第一大市场”。

经过近60年的发展,NBA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体育运动组织之一,不仅在篮球技术上引领全球,同时也创造了惊人的商业效益,上赛季的总收入就接近30亿美元。NBA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离不开其先进的商业理念和深厚的营销功底。解剖NBA,我们看到了一部运作成熟的现代化商业机器,流水作业般制造出轰动市场的产品。

商业开发策略

从1946年创立开始,NBA从一无所有变成现在世界上最赚钱的职业联赛之一,成为各种体育联赛效仿的成功典范。在60多年的历史中,NBA用前30年做联赛水平的培养和商业运作的内部基础;后30多年将其推向市场,推向世界。

NBA开始的时候,就像是一个自娱自乐的业余联赛,没有什么影响。直到1953~1954赛季,电视台才第一次转播NBA的13场比赛,付给NBA3.9万美元。但在这之后近20年里,虽然一直有NBC和ABC两家电视台转播NBA的比赛,但两家都没有付给过NBA一分钱。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73年。从1973~1974赛季,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台(CBS)与NBA签订合同。并付给NBA3年2700万美元的转播费用。这之后,CBS共与NBA续约4次,到1986~1987赛季时,转播费用已经涨到4年1.74亿美元,几乎是13年前的5倍。

1984年,改变NBA命运的斯特恩出任NBA第四任总裁,NBA几乎所有的规章条例,运作理念、经营手段,市场推广,国际化进程,全部是斯特恩亲手缔造或者是他主要参与的。在斯特恩上任期间,NSA的总资产翻了五番。斯特恩还建立了NBA有线电视,NBA网站、NBA城、NBA商店。NBA流动大巴等娱乐项目,这些推广方式已经几乎成为篮球联赛固定的运作模式。

目前,NBA的广告收入也与日俱增。现在联盟的服装有阿迪达斯,运动鞋有耐克和锐步,饮料有可口可乐,食品有麦当劳,网络有AOL,就连儿童玩具都有乐高公司赞助,其他各种商品广告更是不计其数。

经营制度创新

斯特恩的成功之处,并不只是将联赛推上一个高度就算完事,他做了很多制度性的工作来保证NSA的良性运作,例如,经纪人制度(包括自由球员转会)、球员工会与俱乐部谈判制度。引进工资封顶、反毒品公约等。今天,NBA已经成为一个完全制度化运作的组织,因而能够基业长青。

NBA的选秀制度。为了使NBA各队的实力水平不至于太悬殊,从而增加比赛的精彩和激烈程度,NBA都要在每年度的总决赛之后,在6月下旬举行一年一度的选秀大会。参加选秀的一般是全美各大学的学生,均为NCAA全美大学生篮球联赛中的佼佼者。当然,最近几年里,高中生和国际球员有增多的趋势。NBA根据他们的综合实力给他们打分排名,然后,各球队依照该年度在常规赛中的胜率排名,按由弱到强的顺序依次挑选。

选秀并非仅是一个以炒作新明星为目的的媒体秀,而是对于维持NBA的竞争力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制度机制。美国的各大职业球赛,不设升降级。刺激球队上进的一个主要动力是季后赛。季后赛不仅增加了比赛的场次,而且真正把比赛变成了全国性赛事,赢利远非一般比赛可比。在季后赛中走得越远,球队赚头就越大。但是,仅仅凭这一规则,NBA马上会贫富分化。试想,一个队打到季后赛最后一轮,就成了全美著名的强队。财源滚滚。买队员手面也很大。一个队没有打入季后赛,收入降低,不仅买不起好队员,甚至不得不把本队的王牌卖掉。久而久之,上述这两种队就不是对手,NBA的竞争性下降,最后只有四五个队的比赛好看。

用来制衡这一趋势的制度,就是第一选秀权。每年NBA选秀,最弱的队先挑队员。通过选秀制度的杠杆作用,弱队每年总能得到一些能量补充,成功地利用这一优先权,弱队就有了起死回生的机会。而强队得到好球员的几率则相对较小,这样就使得NBA各队之间的实力差距不至于太悬殊,保证了比赛的水平和质量,进而也就保证了NBA的活力。

季后赛和选秀制,一个鼓励强者,一个扶助弱势,既刺激了竞争,又保持了各队之间实力的均衡,交换制则起到资源互补的作用。所以包括篮球在内的美国各大职业球类联赛,没有出现欧洲足球俱乐部那样过度的贫富分化。要知道,足球和篮球不同,常常一球定音,偶然性很大,弱队偶尔还可以战胜强队,但是在篮球中两队实力分化到一定程度,弱队就不可能有机会。没有选秀制,NBA的比赛就不堪设想。

市场培育策略

NBA对中国的“暗渡陈仓”可以追溯到1991年,中央电视台体育记者于嘉说,大卫?斯特恩当年首次造访中国和央视洽谈转播NBA,耐心地解释NBA是什么,转播可以不收费等等……直到央视同意转播。

1992年乔丹领衔的“梦之队”在巴塞罗那奥运会横扫千军,征服了全世界球迷,斯特恩又适时地把NBA推向了中国。从1991年到今天,中国已有12家电视台与NBA签订了电视转播合同,在北京等城市NBA转播覆盖率提高了3倍。

NBA在引进中国球员方面也是“蓄谋已久”,上世纪90年代,宋涛和马健就先后被NBA相中,只是后来因伤病等原因没有成行。1999年,王治郅成为“正统”NBA球员。短短几年问,姚明、巴特尔、易建联,孙悦快速跟进,更多年轻中国球员被NBA球探关注和观察。打中国球员算盘的当事球队,除了竞技角度的考虑,更多的还有商业动机在其中。

从冷静的态度来看,与其认为NBA在日益认可中国篮球的水准,还不如说是中国市场的巨大商机让NBA根本无法抵挡住诱惑。根据泛亚市场资讯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15~24岁的男性中75%是NBA球迷,在20~29岁的所有人士中,NBA是他们最爱看的电视转播的体育联赛,全国有超过31400多万观众收看NBA的节目。中国赛的成功与否、效果好坏,美国人比中国人还关心。篮球评论家单磊分析说,中国这一“新大陆”的发现为NBA打开了另一扇门,至少斯特恩可以不必再为海内外市场收视率的问题发愁了。

统计表明,NBA销售授权标志产品的年零售额在美国本土高达25亿美元,而海外同年仅3亿美元。对NBA的决策者来说,他们并没有把几场比赛的经济效益看得通过这些比赛,传播NBA品牌,尽快地开发和占领有

13亿人口的中国市场,很快,我们将看到更多NBA相关产品的连锁店打入中国。

产品开发策略

一个球队的立市之本,便是球员在球场内所表现出来的专业水准,这便如同市场上的产品,决定了企业的成败。因此,要像开发产品那样去开发球星。

NBA的几代经营者都深谙开发球星对于市场开发的重要价值。斯特恩上台时正值湖人和凯尔特人争霸天下,两支球队各有一个巨星――“魔术师”约翰逊和“大鸟”伯德。斯特恩将这一黑一白巨星作为整个NBA联赛的形象向市场推广,使球迷在喜欢球星的同时喜欢上NBA。在“魔术师”和“大鸟”两人相继在上世纪90年代退役之后,斯特恩又以乔丹作为主打球星在全世界推广NBA。这一策略再次收到奇效,乔丹迷人的笑容、经典的吐舌头动作和神话般的技术征服了全世界的球迷,甚至包括其他国家的篮球球员,使得NBA成为国际化的联赛。乔丹退役后,斯特恩又开始寻找新的联赛代言人,科比、奥尼尔,艾弗森、加内特、詹姆斯,韦德。麦迪、姚明等人,都是NBA新的人选。

多年来,NBA球场上巨星无数,造星运动引来了越来越多的优秀篮球人才,成就了NBA球场上巨星无数,而巨星的出现反过来又对无数球迷形成更大的市场号召力。从市场拓展的角度来说,球市的火爆,市场的扩大,直接得益的当然首推NBA品牌和各俱乐部,而球星同样是市场拓展成功的受益者。多年来,NBA的雪球,正是在这样一种发展氛围中,越滚越大。

国际化策略

近10年来,由于美国国内各职业联赛发展都很迅速,棒球大联盟、职业橄榄球联赛和职业冰球联赛都搞得如火如荼,同时一直兴盛不衰的大学联赛这几年也有超过职业联赛的势头。NBA及时地调整战略,将眼光放到国际市场。NBA在世界各地有11处办事机构,NBA中的国际球员也占到全部球员的15%。NBA的这些策略使其成为国际上最知名的美国国内联赛。他们的成功已经影响到其他联赛的发展方向,国际化也成为美国国内联赛的发展趋势。

大量招募国际球员,把季前赛和常规赛推出国门,成为NBA吸引世界目光、扩展海外市场的有效手段。从1990年起,NBA已连续在日本举行季前赛和常规赛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NBA开始瞄准了中国市场,并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了办事处。20年来通过无偿和廉价输送电视节目的手段不断“培育”中国市场。NBA的信心来源是“中国15~24岁的年轻人已经有75%喜欢NBA(据NBA官方网站评论)”,而且中国人的购买力已经大大提升,并将继续快速上扬。

而在28年前的1979年,当NBA总冠军球队华盛顿子弹队远赴中国,与中国国家篮球队进行了两场表演赛时,国人还不知NBA为何物,著名体育经纪人夏松回忆说,那时很多中国人以为美国的篮筐比中国的矮,因为电视上的NBA片断中球员能够轻松扣篮。

NBA球员的国际化往往成为其开拓国外市场的敲门砖,在04~07赛季NBA中国季前赛被炒得火热,除了NBA本身巨大的品牌号召力之外,更多的与姚明这位国产世界级明星有着直接关联。如果没有姚明,比赛是否会如此快地来到中国,是否会被炒得如此火热就很难说了。

为了达到“原汁原味”的效果,比赛中的硬件设施如灯光、更衣室、记分屏等一律按照NBA原样设置,还包了3架专机带来技术人员、啦啦队和裁判等,比赛环境、气氛的营造“一切都很NBA”。这其实是NBA向海外推广的一项重要原则,他们关心的是NBA品牌如何完整地输出,要原封不动地让比赛的环境、流程完全符合NBA标准。

另外,NBA对球队及球星的形象塑造非常关注。到社区搞活动、到校园陪青少年读书,在球场以外体现了NBA的职业素养。像乔丹那样的“天王巨星”,当初也照样陪孩子读书。一方面这是联盟的规定,另一方面任何一位球员都知道,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为了从小培养篮球迷。

第二篇:浅析企业价值评估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传统的评价方法对企业价值的评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指出了目前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市场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同时提出了针对于我国价值评估现存的问题的相关解决办法,旨在促进企业价值评估市场的完善。

关键词: 企业价值 评估市场 问题 对策

一、企业价值评估概述

(一)企业价值评估的定义

企业价值是一个复合概念,其相当于企业的总体价值与投资资本价值以及企业股东全部或部分权益价值等的总和,是一个整体的不可分割的概念。

企业价值评估是把企业看作成一个整体,根据企业的基本的收获利益的能力,同时尽量全面的考虑能够影响该企业基本收获利益的能力的诸多因素,通过预测企业未来的获取收益的能力,对企业的市场交换价值进行评判和估计。简而言之就是以未来企业能创造多少价值,即以企业的效用来判断企业目前相当于多少的市场价值。对于同样的一种商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企业的效用不是其消费的效用,而是其盈利的能力。所以企业价值评估主要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企业价值评估的特点

1.评估对象与评估范围并不是完全的统一

企业在实践估值时所要面对的对象,通常意义上是指企业的整体价值、股东全部权益价值和股东部分权益价值。企业价值的评估范围通常意义上来讲说是指企业产权触及的详细资产范围。所以说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并不是简单的统一的。

2.企业整体的获利能力决定企业价值的高低 企业价值评估主要是评估企业的价值,而企业的价值绝大部分体现在企业的获利能力上,企业获利能力越强也就意味着企业的价值越大,反之,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弱也就意味着企业的价值越小。以此看来,企业要想提高企业价值,就必须要提高他们整体的获取利益的基本能力。

3.企业价值评估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估 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时,是把企业当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包含着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和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价值或其他资产价值等等。企业价值评估中最显著的两个特质就是具备全面性和整体性。如果一个运行良好的企业,很自然的具有强大的盈利能力,这类公司的总价值将超过每一个部分的资产价值之和;相反,如果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不是很好,甚至是严重的损失,因此整体价值将低于单项资产价值之和。

(三)企业价值评估目的及意义 企业价值评估的目的旨在为进行企业并购、出售、清算或改制等经济行为的时候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依据,以保证在进行并购、出售、清算或改制等经济行为的时候能够准确有效的达到提高企业获利能力的目的。

通过对企业整体价值的评估可以为企业管理者管理企业提供一定依据,使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整体的获利能力了解的更清晰、更准确、更全面。企业价值评估对投资理财者也起到了提供指导性建议的意义,有利于帮助投资者进行决策。

二、企业价值传统的评估方法

(一)成本法

成本法是指在一个特定的评估时点再构建一个与被评估企业总体上相似或部分上相同的企业,这时所需要的合理的投资资金的总额被看做企业的价值,这种评估的方法称为成本法。它的实质是通过对企业的账面价值的调整得到企业的价值。成本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重点是成本,所以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企业的收益。正是因为成本法简单的把企业各部分的资产分裂开来进行评估再直接加和作为企业的评估价值,所以很难反映企业整体的获利能力。同时成本法也忽略了一些无形资产在创造企业价值时的作用,比如说管理水平或业界口碑等方面,这些都难以用成本法准确的评估出来。

(二)市场法

市场法是从当前市场价格的角度评估企业的价值。市场法是指通过市场调查,在市场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与本评估企业相似的企业为基础,进行评估,获得评估结果即企业市场价值,市场法的根据是替代原则。正因为市场法的方式是直接从市场的客观参数评测和评估需要企业的角度得到的,所以评估是由市场完成的方法能充分反映市场的切实价格。市场法有一个客观要求就是在市场上必须有与被评估企业方方面面都很类似的企业,并且要有一个活跃的公开市场而且可以搜集到可比的指标和技术参数。

(三)收益法

收益法是指对企业将来预期盈利预测进行评估,并换算成现值,以确定企业现价。运用收益法评估必须首先要确定的就是企业未来的预期收益,可以通过企业近几年的收益和市场情况来进行一个合理的预测;其次需要确定的就是折现率;最后要确定的就是取得预期收益所需要的时间。相对成本法来说,收益法进行评估主观想法会占据主要地位。如果选用收益法进行评估,评估的结果意味着预期收益的货币总额。决定企业价值的就是企业未来整体的获利能力,而不是现在企业拥有的资产的多少,所以用收益法来评估企业的价值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同时也最容易被产权交易双发认可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四)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适用条件

1.成本法的适用条件

运用成本法进行评估实践时的适用条件主要是企业资产负债表能够全面、公允、客观的反映该企业的价值。

成本法简单易行,但是分裂了企业之间各个资本要素之间的联系,忽略了企业是一个整体,企业的价值是由整体的盈利能力体现的,所以在使用成本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时候应当进行慎重考虑,绝对不可以把成本法当做唯一的评估方法。成本法最根本特点就是简单,当缺少可靠的评价公司财务的数据和对比数据或者企业的前提是非持续经营的时候,成本法是评价实际最优最客观地方法。

2.市场法的适用条件

运用市场法进行企业评估时的先决条件是:必须要以一个活跃的,公开市场为前提,而且在这个公开市场上能收集到可靠全面的与评估相关的信息材料。

市场法与成本法相比,完善了成本法不够全面的方面,但是使用市场法的前提是资本市场比较发达并且充分有效,而且使用条件比较苛刻,要求市场上要有类似的企业与之进行对比,还要求有公开的市场环境,所以市场法在我国的使用是受到一定限制的。

3.收益法的适用条件

收益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先决条件是企业必须能够保证在一段时间内不间断性的经营,并且企业将来的整体收益是可以被准确预测的,将来来经营的风险亦然可以合理的评估的。收益法是依据据企业的将来收益来评估企业价值的,与成本法和市场法相比是较为成熟的一个评估方法。通过收益法估值出来的价值是企业整体资产获得的收益,可以弥补成本法和市场法的不足,因此运用收益法更能为市场所接受。

运用收益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就必须明确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要明确企业收益的定义。因为企业收益是一个复合型的概念,企业收益能以多种形式出现,包括净现金流、净利润等等,选择具体以何种概念的收益作为企业收益价值,直接影响到进行企业价值实践评估的最终结果。第二,要相对客观的预测出企业将来的收益,与此同时,可能会有多种因素会影响到企业将来的收益,所以如果使用收益法就要尽量完善的顾虑到可能会影响企业收益的因素。第三,选择合适的折现率,折现率直接影响到对最终企业价值判断的结果。

三、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评估方法本身的局限性

企业最常用的估价实践方法是成本法,因为成本法具有简易便于操作。但是成本法也存在这明显的缺陷,成本法忽略了企业间各个要素之间的配合产生的企业价值和企业一些管理、商誉等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同时也忽略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未来的成长机会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因为单独使用成本法进行评估,评估的结果存在一定问题,所以现行的评估操作规范要求对上市公司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除了要运用成本法之外还要使用收益法进行验证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完整性和合理性。但是收益法因为其中的参数预测难度大所以对评估人员要求很高,所以实际上很少使用收益法。而使用市场法进行评估时首先要求要有一个活跃的公开市场,这不符合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现状。

(二)评估人员本身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企业价值评估是一项“综合”的学问,它要求评估师了解这个市场,了解这类企业,了解最新的政策。在评估中评估人员需要多种知识和经验共同推进评估工作的进行,所以评估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决定了评估任务完成的质量。目前国内注册资产评估师数量正在逐年上升,但是随着资产评估行业的逐步完善,对于评估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细致。所以为了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应系统的培训,定时考核评估人员,以保证每一名评估人员的专业素质都是合格的。

(三)我国的企业价值评估环境有待改善

虽然目前中国的证券市场和产权市场较之前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目前的市场存在制度不健全、信息透明度不高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大大的限制了传统评估方法的适用。所以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应用传统的评估方法,则要尽快的完善整体的企业评估环境。政府应尽力给评估机构创建一个更完善的市场制度,建立健全的制度,保证信息透明化,明确评估企业在评估中可以享受的权利和必须尽到的义务。

(四)传统评估方法评估过于数据化

企业价值评估主要是评估企业的整体获利能力,而通过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单独进行评估的评估结果都太过数据化。其实能够影响企业整体获利状况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企业所在的整体行业的现状,所在行业未来整体的发展潜力和发展趋势,及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具体战略。这一系列的因素都会影响企业的整体价值。

四、企业价值评估市场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针对评估方法本身的局限性

每件事情都是有相对性的,每一种具体的评估方法有它特有的适应条件,与此相对的,每种不同的方法就一定会有局限性。可以说传统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在我国的应用都存在这一定的问题,这三种方法都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当然也有各自的优势以及缺点,虽然我们也不能要求有一种评估方法可以完全的合理完全的准确,但是我们也应该努力健全和完善价值评估办法。在实际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时候,综合运用各种评估方法,尽量避免评估方法适用的单一性所造成的评估结果不全面。

(二)提高评估人员的专业素质

提高评估人员的专业素质,要保证在评估人员刚刚接触到这个行业的时候就要明确严格的职业道德守则。专业素质的评定要以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为基础,保证人员在今后进行企业评估的时候能够秉承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目前,我国的资产评估行业已意识到评估人员专业素质的重要性,所以相继发布了“资产评估准则”和“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另外一方面评估人员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基础,提高评估人员的专业素质就要完善评估人员的专业知识的教育。从大学本科基础教育和社会培训等方面,都要聘用拥有专业知识基础的讲师,同时在提高培训质量的同时也要提高教育的数量,加强宣传让更多人知道并了解这个专业,这样才有利于这个行业的整体发展。

(三)改善企业价值评估时的社会大环境

如果要提高社会的大环境,首先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发动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制定法律来约束企业价值评估市场和产权市场上不符合规定的行为,明确企业机制评估的方向,以此来完善评估价值的环境。第二要发挥新闻媒体的力度,提高社会大众对于这个新兴行业的认知,大力宣传完善环境对市场的发展的有利于对自身的利益的提高。第三评估市场要自身约束,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来完善自身环境,使整体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评估行业的茁壮发展。

(四)评估时避免结果过于数据化

评估一个企业的整体价值时,必须考虑企业所处行业近期的现况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同时也要考虑未来一段时期政府是否会出台一些有利于或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例如,当采用收益法对企业价值评估时,我们考虑企业未来的预期收益估计这些客观因素,以确保评估价值能接近最真实的数据。

参考文献

[1]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国际评估准则.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2] 注册资产评估师《资产评估》:企业价值评估对象 网络资源 2013-04-19. [3] 刘梦岩、马长海、王建中.并购中的目标企业价值评估及方法选择.河北农报,2012.

第三篇:商业篮球_NBA

NBA经营理念浅析

今天刚刚看过一场NBA比赛(克利夫兰骑士VS印第安纳步行者),这场和其他若干场的NBA比赛一样值得回味和珍藏。两支球队排名相去甚远,前者是东部豪强,在最近的民意调查(谁是NBA东部最强的球队)中获得了百分之七十多的票数,而后者为东部垫底球队之一。如此思来,似乎没什么看头,可是NBA的迷人之处就在于amazing happens everywhere。果不其然,比赛进行得惊心动魄,悬念跌生。两对球员的表现更是风起云涌,技惊四座。可谓分分秒秒皆是高潮,从比赛开始直至赛尾前0.8秒(高潮中的高潮),此时步行者的TJ Ford利用精准的跳投让主队领先两分进入骑士的客场暂停,重新回到赛场之后,骑士队运用主教练布朗布置的战术将球抛向高高跃起的James,不幸的是,球被死死盯防James的Granger生生拦下。主场顿时沸腾,Granger也挥起了胜利的拳头,可是就在这时,裁判的哨声却不合时宜的响了,吹罚Granger犯规,James将走上罚球线,这或许又一次验证了球星效应。任凭主场球迷嘘声不断,任凭步行者的球员、教练愤怒难抑。球场上裁判的哨子神圣不可侵犯,哪怕明知是误判。James两罚全中,双方打平,此时时间仅剩0.4秒,主场暂停,焦点从新聚集在场上之后发生的事情不得不让人赞叹NBA从来就不缺少的智慧与正义。步行者的主教练奥布莱恩布置了同样的战术,这次是Granger的球被James拦下,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多么聪明的举措,接下来的一切抛给了裁判。场上另一个裁判(也许是想起了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当一切不公平或不公正的事在你身边发生时,你不表态,就是帮凶”)随即哨响,将Granger送上罚球线,也送给了步行者本应赢得的胜利。在NBA类似于这样的出乎意料不胜枚举。麦迪可以在短短的35秒中狂砍13分帮助火箭将老道的马刺逆转;科比在篮球圣地――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的神勇表现可以让“全世界最挑剔”的主场球迷全体为之倒戈。说真的,我们能从NBA中得到的的确太多太多,有崇拜,有激情,有自勉,有振奋,有满足......我觉得作为即将肩负各种责任的中国脊梁的我们更应该有的是一种思考。思考如何师其长技;思考如何自强吾身;思考如何将NBA的一套完整体系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以创造更高的市场价值。

接下来我将就此展开我的思考。资料大体来源于互联网、体育书籍及电视台节目。由于资料的获得与考证途径有限,浅薄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望海涵。

1891年,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在麻省的春田学院,为了给学生们找一个冬季体育锻炼的方式,用2只破筐和一只代用的足球创造了篮球运动。从奈史密斯教授以后,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是沿着两个方向进行的:一个是业余篮球体制,代表是国际篮球联合会和美国大学生篮球联赛(NCAA)。另一个是职业篮球体制。业余篮球强调的是比赛的竞技性;而职业篮球强调的是观赏性和商业性。职业篮球本质上是通过篮球比赛娱乐观众,从而获得商业利益。与业余篮球体制相比,职业篮球实际上是一种“秀”。

1946年,十一家冰球馆和体育馆的老板们共同发起成立了一个叫BAA的组织,这个组织的全称是美国篮球协会(Basketball Association of America),在1949—1950赛季,BAA吞并了NBL,改为现在的名字NBA(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

成立BAA的初衷是为了让体育馆在冰球比赛以外的时间不至于空闲冷场,但是实际上背后真正的商业理由是:当时二战刚刚结束,人们需要从紧张的气氛中解脱出来,体育和娱乐正是人们的消费热点,当然也是投资热点,因此,联盟的成立与其说是一项竞赛,不如说是投资一档生意。

BAA的主要发起人之一,沃尔特·阿·布朗为联盟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个理论基础就是四条原则:

1.球队的拥有者必须具有一定规模资产,职业联盟必须有足够的财力支持。 2.用高收入保证运动员全身心地投入训练和比赛,不为生计所困。 3.一名选手只能为一家俱乐部效力并要签订严格的合同。

4.联赛还要建立选手储备制,以备现役选手受伤或者因故无法比赛时,球队的整体实力不受损失。

从NBA的成立和原则可以看到:

1.NBA是个商业机构,而不是政府机构,或者是什么事业单位

2.NBA是股东投资行为而不是投机行为,NBA原则的中心思想就是必须保证联盟有最好的老板、最好的球员,并通过长期持续经营以形成规模效益。“有恒产者有恒心”,NBA也确实是经历了将近30年的惨淡经营才走向繁荣的。

俱乐部和联盟的委托代理关系

NBA联赛经营体制由俱乐部(Club)和联盟(Association)双重构成。

联盟和俱乐部的关系:各俱乐部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独立法人,是公司;而联盟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商业组织,联赛现在有30个俱乐部参加。联盟负责组织、推广、经营赛事,处理涉及俱乐部之间的公共事务。但是,无论赚多少钱都是联盟成员—30个俱乐部的,参加联盟的俱乐部共同为联盟支付管理费用和管理人员工资,仅此而已。

联盟:联盟是一个严密的契约,这个契约规定了联盟和俱乐部双重经营体制。俱乐部的公共产品、公共事务必须完全交给联盟管理。如果你不认可这个契约,你可以去别的地方玩。联盟会出版一个简称为CBA(目前使用的是1999年版本)的谈判指引,规定了涉及联盟一切有关人员(包括联盟、俱乐部、球员、球员工会、经纪人)的权利和义务,这是一切谈判的基础。按这个指引谈判,双方的余地非常有限,不可能漫天要价、坐地还钱,非常节约交易成本。联盟经营收入包括转播费、联盟标志产品销售、联盟衍生产品开发(比如网络游戏、服装、玩具、食品、儿童用品、甚至餐厅和大巴)、全球推广活动如日本和中国赛事等。联盟收入的51% 用于返还给各俱乐部支付球员工资,另有一个固定比例用于联盟费用支出。 联盟有一个6人委员会为最高权力机构,但是,联盟总裁有很大的决定权,在很多问题上有一票否决权,可以否决委员会的决议。但是,如果他的工作不能使俱乐部满意,委员会可以炒他的鱿鱼。如果认为他干得好,可以加他的薪水,现在Stern的年薪大约1000万美元,相当于50个美国总统的年薪。

联盟除了负责联盟公共产品经营外,还负责竞赛规则制定与修改,联盟管理制度的制定与修改,裁判员的雇佣和培训,代表联盟与球员工会谈判,开展联盟推广活动,扩大联盟影响等。

俱乐部:俱乐部经营范围:球票销售(门票收入:常规赛上缴联盟6%、季后赛税后上缴45%)、场内广告(联盟规定广告位置和数量)、球衣广告(联盟规定位置和大小)、球衣等纪念品销售收入。纪念品销售不使用联盟标志的,不受联盟限制,只上缴联盟一个很小比例的“税”。但是,如果销售联盟标志的产品,销售范围不得超过比赛场馆半径70英里,而且销售收入的一个很大的比例要上缴联盟。俱乐部之间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

1、能不能进季后赛;

2、大牌球星的号召力,比如前76人队Iverson一人的球衣一年就销售20万件;

3、球场广告费收入等。

俱乐部在成为联盟成员后,必须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给一个托管银行,以防俱乐部万一在解散、倒闭时支付尚未支付的球员工资、经纪人费用、场馆费用、拉拉队工资等。俱乐部股权的转让也要经联盟的批准,最近一次俱乐部股权转让是联盟批准了亚特兰大老鹰队的控制权从时代华纳转到Spirit的手中。

NBA的这一整套联赛组织管理制度,非常严密合理。

首先,将俱乐部的“私权利”和联赛的“公权利”切分得非常干净。俱乐部是联盟的主人,但是,将联赛的公共事务完全委托给联盟处理,联盟也不干预俱乐部的“私权利”范围内事务。

其次,平衡了富有的俱乐部和贫穷的俱乐部之间的收益。联赛是由多个俱乐部组成的,如果俱乐部之间收益差距过大,那么,联赛将会呈现一边倒的局面,竞争性和观赏性将会变差,市场一定不会好。实行联盟总收入平均分配的制度,是俱乐部实力再弱,也有一个基本收入能雇请球员。但是,这也不意味着“大锅饭”,实力强、投入大的俱乐部收入多,实力弱、投入少的俱乐部收入相应少。体现了既有公平,又有竞争的精神。

第三,联盟除了成员的利益外,没有自身的利益。联盟如果有自身利益就可能会出现和俱乐部争夺利益的倾向。按NBA的架构,联盟自身不是盈利机构,没有自身利益,只代表成员利益。

第四,保证金制度,合理防范了俱乐部经营风险可能会带给球员和其他人员的影响。俱乐部股权转让审查制度,也尽可能保证NBA能有最好的股东。

NBA球员工资制度

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咨询有限公司,对1999年至2000英国足球经济状况的调研报告显示,在92家英国足球俱乐部中,有16家出现了球员工资超出俱乐部收入的状况,不少低级别的联赛俱乐部已经处于破产边缘,这几年随着“博斯曼法案”推行,情况更加严重。

1984年NBA聘请大卫·斯特恩担任联盟总裁时,NBA面临相似的情况,23支球队有17支亏损,面对这样的局面,1984—1985赛季,斯特恩引进了球员工资封顶制度,这就是著名的“工资帽制度”和“奢侈税”制度。

在工资帽和奢侈税之外,NBA还设立了一些例外条款,如伯德条款、中产阶级条款、小鸟条款、100万美元工资条款、底薪条款、新人条款等条款,使俱乐部支付球员工资在一定条件下超过工资帽也不必支付奢侈税。主要目的是鼓励球员尽量忠诚于一个俱乐部,而不是经常“跳槽”。

工资帽制度的实施,很好的平衡了俱乐部与球员之间、俱乐部之间的关系。

1.象乔丹那样的天才球员总是稀缺的,是一种自然垄断,而俱乐部总是数量较多的。如果无序竞争,必然会形成明星球员工资高企侵蚀俱乐部利益的事情。工资帽制度限制了俱乐部漫天开价的能力。

2.俱乐部之间资本实力不可能完全一样,如果强的俱乐部可以象皇家马德里俱乐部那样买尽天下奇才,那么,竞赛就完全没有悬念。

3.如果俱乐部可以随意压低球员工资,那么,联赛将得不到最好的人力资源。

4.如果球员为获得高收入而经常跳槽,一方面,俱乐部的利益受损;另一方面,联赛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工资帽”的设立,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工资帽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如此合理,是通过多年实践中联盟与球员工会、俱乐部和联盟之间的不断博弈而日臻合理,表现在不断通过例外条例修订“工资帽”。

球员选拔、球员转会和经纪人制度

NBA俱乐部的球员市场来自选秀、自由球员签约和球员交换

新球员是通过选秀进入联盟成为签约球员的。

注册的球员又分为自由球员和非自由球员两种。有合同在身的为非自由球员,没有合同在身的为自由球员。自由球员可以通过与原来俱乐部签约或与新的俱乐部签约获得工作合同。 而非自由球员的转会,NBA联盟规定,球员转会费最高不得高于200万美元,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球员能够在这样的转会费条件下转会,球员转会实际上实行的是球员交换制度。

球员在合同期,无论生老病死,收入都是有保障的,以莫宁为例,这位球员合同期内年薪是2000多万美元,但是因病需要换肾,不能参加比赛,但是薪水却一分钱不少拿。

在经纪人制度方面,NBA的制度既简单明确又十分有效。NBA规定无论任何人只要缴纳1000美元注册费,同时在NBA球员中又至少有一个代理球员的人即可成为NBA注册经纪人。经纪人收入为不超过球员合同工资的4%。实际上既保证了经纪人的收入,又保证了球员的利益不受经纪人损害。姚明的与第一个经纪人的合同为姚明要付给经纪人姚明工资的33%,这份合同就因违反NBA规定而作废。

这一整套制度,很好的解决了俱乐部之间、俱乐部与球员之间、球员与经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使NBA联盟能够保证俱乐部之间实力的大致均衡,又避免了如同欧洲足球那样,由于转会费和球员工资高企,吞噬俱乐部利润,使联赛陷入泡沫化的局面。

NBA的竞赛规则一年一个样

篮球运动诞生之初,规则非常简单,只有13条。这13条规则有很多明显的缺陷,比如没有两次运球的限制、每次进球后必须到中圈跳球而使比赛不断中断、不允许教练员临场指挥等,这些在NBA成立之前就已经有所改变了。

NBA成立之后,为适应市场和观众需要,对篮球竞赛规则进行不断地调整,这一活动延续至今,其中,很多内容被业余篮球赛采纳,同时NBA也接受了业余篮球赛制的精华。最重要的是NBA比赛规则每年都进行调整,而不像国际篮联那样每4年调整一次。正是这些规则的调整,保证了职业篮球好看。

经过近60年的发展,现在NBA的篮球竞赛规则已经从当初的13条,发展成为13章、几百条。这些规则的采用,使NBA更好看、更好玩、更有商业价值。从NBA规则变化的路径看,NBA将竞赛看作为是产品,不断通过修改规则使之好看、精彩、赚钱。竞赛规则不是“天条”,而是产品设计。

NBA的成功营销

NBA经常作为成功的案例出现在各商学院营销教程里,这些教程讲述的是NBA如何运用大牌明星的品牌效应推销联赛、如何运用现代媒体手段推销联赛、如何运用国际化战略走向全球化,他们把NBA联盟总裁大卫·斯特恩塑造成全球最佳推销员。

非常值得怀疑当然也相当值得赞叹的是一个商业组织能完全靠营销手段就获得成功。

大卫·斯特恩,一个出身于犹太香肠商人家庭的律师,最擅长的是制度设计和谈判,如果说他是一个能干的推销员的话,他最成功的推销首先是将NBA俱乐部的股权卖给投资人。

NBA俱乐部老板都是些什么人?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老板都是在其他领域赚到大钱以后投入到职业体育领域的,这些俱乐部老板可以肯定的说不是傻子。他们有的是耐心,短期投机、短期盈利并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他们追求的是俱乐部的长期价值。作为长期投资,他们肯定先考虑风险。他们敢于在NBA投入巨资绝不是因为他们特别有钱而满不在乎。

库班个人资产13亿美元,初次买入小牛队80%股权时就花费了2.8亿美元,以后他又收购了一些小股东的股权,总花费3亿多美元,相当于他总资产的20%。如果他在NBA的投资失败了,他的资产会大幅度贬值,个人商业信誉也会大幅度下降。库班敢于在NBA投资,首先是因为在NBA制度是合理的,规则是透明的,这样的投资才是安全的。

资本的逐利性使得大卫·斯特恩要想成功的推销股权,必须设法使NBA赚钱,他做到了。

斯特恩创造了很多前所未有的经营推广方式,但这其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打造一个优秀联赛(当然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篮球运动在世界上的雄厚群众基础)。斯特恩上台时正值洛杉矶湖人队和波士顿凯尔特人队争霸天下,两支球队各有一个巨星——湖人队的“魔术师”约翰逊和凯尔特人队的“大鸟”拉里·伯德。斯特恩将这一黑一白巨星作为整个NBA联赛的形象向市场推广,使球迷在喜欢球星的同时喜欢上NBA。NBA正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美国人体育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魔术师”和“大鸟”两人相继在上世纪90年代退役之后,斯特恩又以迈克尔·乔丹作为主打球星在全世界推广NBA。这一策略再次收到奇效,乔丹迷人的笑容、经典的吐舌头动作和神话般的技术征服了全世界的球迷,甚至包括其他国家的篮球球员,使得NBA成为国际化的联赛。如今乔丹已经退役了,斯特恩又开始寻找新的联赛代言人,科比·布莱恩特、凯文·加内特、特雷西·麦克格雷迪、勒布朗·詹姆斯、德维恩·韦德以及姚明,都是斯特恩新的人选。

优秀的联赛借以出众的联赛代言人使得NBA的全国电视转播从1984年的每年近2300万美元,增加到现在的每年4亿美元;有线电视转播从1984年的每年1000万美元,增加到现在的每年3.66亿美元。 除去电视转播这一最主要的收入,NBA的广告收入也与日俱增。NBA现在的服装有阿迪达斯,运动鞋有耐克和锐步,饮料有可口可乐,食品有麦当劳,网络有AOL,就连儿童玩具都有乐高公司赞助。 在斯特恩上任期间,NBA的总资产翻了五番。俱乐部从原来的22家增加到现在的30家;联赛从过去单一的NBA,到现在的WNBA(女子NBA)和NBDL(全国篮球发展联赛);从过去的国内联赛发展到现在的用42种语言在全世界212个国家和地区转播。

斯特恩并不只是将联赛推上一个高度就算完事,他做了很多相关的辅助工作来保证NBA的良性运作,从他1978年进入NBA高层管理阶层以来,他先后在NBA建立了经纪人制度、球员工会与俱乐部谈判制度、引进工资封顶、反毒品公约等。斯特恩还建立了NBA有线电视、NBA网站、NBA城、NBA商店、NBA流动大巴等娱乐项目,这些推广方式已经几乎成为篮球联赛固定的运作模式。

近10年来,由于美国国内各职业联赛发展都很迅速,棒球大联盟、职业橄榄球联赛和职业冰球联赛都搞得如火如荼,同时一直兴盛不衰的大学联赛这几年也有超过职业联赛的势头。NBA及时地调整战略,将眼光放到国际市场。NBA在世界各地有11处办事机构,NBA中的国际球员也占到全部球员的15%。NBA的这些策略使其成为国际上最知名的美国国内联赛。他们的成功已经影响到其他联赛的发展方向,国际化也成为美国国内联赛的发展趋势。

NBA的商业运作是极其成功的,他们将篮球推广成为最有国际知名度的联赛。在提高联赛声誉的同时,也大幅度增加了联赛的资产,并使经营NBA俱乐部成为一种趋之若鹜的商业活动。

反观同样作为商业联赛的我国CBA的经营情况,我们才会真正明白什么叫做不可同日而语。以下是我从网上摘下的一段所谓的“绝对内幕”

NBA联盟商业运作的先进理念和俱乐部运营的巨大成功,刺激着中国篮协,他们希望通过学习这些经营策略和理念来改变中国篮协的现状,推进中国篮球职业化进程。以电视转播为例,2006年~2007年赛季联赛电视观众达到4.2亿人,在中央台的平均收视率为0.54,现场观众达到100万

然而在4.2亿观众的浮华背后,却是各个俱乐部的哀叹和抱怨。俱乐部经营权限狭窄,虽然看起来和NBA下方的几个经营权限科目相同,可是条条框框约束,以及运作方面经常会受到一定限制,致使大多数俱乐部很难摆脱经营困境

俱乐部头上两座大山,一座是盈方公司商业广告侵占,另一座则是中国篮协压在俱乐部之上的无形权威。在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官方手册上明确划分出盈方公司和俱乐部广告权益归属。共计17个招商项目,属于俱乐部的只有6个,而且其中1个形同虚设。“其实,也就是盈方划出了一个广告牌给我们(俱乐部),但他规定必须是银行、房产两类。广告牌是转动的,只有两分钟展示时间,得到的利益还必须与盈方平分。据我了解现在没有一家俱乐部动用这个转动广告牌。俱乐部在夹缝中生存难啊!”某俱乐部工作人员说。

目前运行成功的,广东宏远俱乐部算一个,就这俱乐部经营情况都不乐观。副总经理刘宏疆不无忧虑地表示,广东宏远的球票和冠名仍然在俱乐部的经营收入中占有80%以上的比重。品牌店虽然做得不错,比最开始增加了200%。但这一收入在俱乐部的经营性收入中只占很少一部分

与此同时,让俱乐部头疼的还有时刻听从篮协指挥。“就拿揭幕战来说吧,篮协开出一百万的大单给俱乐部,其实,就节目演出质量、场面安排,还有实际过来的真正工作人员数目,根本要不了这么多钱,可俱乐部没有选择的余地,开多少钱的单子,就得给多少。”俱乐部工作人员说。

是不是绝对内幕我不敢说,但是压在俱乐部头上的两座大山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不从实质上做彻底的改革,一切的所谓经营策略和理念的学习都是枉谈。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想改变中国篮协的现状,首当其冲还是应该像NBA发展之初一样全力打造一个优秀的联赛。职业篮球并不直接产生物质财富,它直接产出的是具有观赏价值的精神产品,这种产品只要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就能转化为经济效益。

抛开观赏性和竞技水平不谈,能吸引人的体育比赛最起码应该做到有悬念,有不可预测性,不能让人只因看到比赛的双方就已经将比赛结果了如指掌了,这样的比赛即便过程不俗也不会引起太多的关注。只注重过程而不管结果,我想,这样的潇洒应该不属于体育比赛。所以联赛中的球队水平要尽量做到接近。NBA比赛之所以魅力十足正是因为球队间的这种closer。

其实,CBA正在做着这方面的努力,最显著的努力方向应该算是外援开放制度。外籍球员的引进,增强了国内球员与国外球员的交流,为繁荣中国职业篮球市场,加大CBA联赛市场开发,推动中国篮球竞技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以下是我根据网上提供的调查表(即附表

2、

1、3)反映的数据所做的总结。

1、引进外籍球员,国内球员是最直接的受影响对象,他们一起训练,一起生活,一起参赛,外籍球员时时处处都在影响着国内球员。 外籍球员具备全面的技术,具有较高的战术素养,而且还会带来先进的篮球理念。他们的引进使得原本在球队占据一定位置的国内球员有了压力,出现了危机感。有危机必然有竞争,外籍球员的引进,特别是相同位置球员的到来,对国内球员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促进了球队队员之间的竞争,使球队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强化了国内球员的竞争意识,这种竞争有利于调动球员的积极性,充分挖掘球员潜力。而先进的篮球理念则有助于国内球员及时了解国际篮球发展的动态,达到和国际篮球发展的方向保持一致,带动了国内球员的成长和发展,促进国内球员篮球技战术水平的提高。

2、外籍球员引进之前,CBA联赛各支球队的实力存在明显的差距,有些球队在个别位置上存在薄弱环节,诸如缺乏内线高大中锋队员,缺乏核心组织后卫等等。随着外籍球员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球队薄弱位置,而且,优秀外籍球员的引进,使得球队原本薄弱的位置成了优势位置,优化了球员的组成结构。由于外籍球员多来自篮球竞技水平较高的国家,接受过全面系统的训练,促使CBA教练员加强了对业务知识的研究,注重了对知识的不断学习、更新观念、制定更完善的训练计划。有助于教练员不断针对球队和球员特点制定新的技战术打法,有利于促进球队技战术打法的实施,为教练员进行排兵布阵和临场指挥的应变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3、外籍球员的引进,提高了球队战绩以及球队在联赛中的排名,新闻媒体对球队的报道相应增多,扩大球队知名度,观看高水平职业篮球比赛的人群不断增加,带动了诸如门票、体育产品等相关部门收益提高。

目前中国引进外援收到了一定成效,即在很短时间内缩短了CBA联赛各球队的水平差距,使得比赛的悬念更大,改善了以前的强弱分外分明的局面,从而令联赛的受观赏度提高,繁荣了球市。但由于引入机制还欠成熟等种种原因,外援的引进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值得思考。就拿最近一段时间吵得沸沸扬扬的CBA最大牌外援邦奇威尔斯来说,CBA的外援引进的缺陷可见一斑。在威尔斯为山西中宇俱乐部效力的一段时间内,他的能力毋庸置疑,场均数据另每一个CBA球员都望洋兴叹。然而山西中宇的战绩仅为7胜7负,中宇的主教练也不得不承认威尔斯的到来并没有给球队带来质的改变。目前,威尔斯已经和山西中宇解除了合同。关于他离开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还包括CBA球场的温度低、不适应CBA的集体住宿等等。而且很多俱乐部都透露由于外援的引进加剧了俱乐部经营入不敷出的窘境。基于以上种种,我认为有关部门应该不遗余力的完善外援引进工作。首先应当明确什么样的外援是球队所需要的,一个球队需要的并不是一个砍分机器,而是真正能给予球队帮助的球员。这就要求拓宽渠道收集外籍球员情报,严格进行筛选,从长远出发,真正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球探”和经纪人制度,着手培养隶属俱乐部自身的“球探”和经纪人不失为一个良策。其次,俱乐部要研究制定合理的外籍球员引进规划,重视开发俱乐部的无形资产,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多渠道解决引进外籍球员的资金问题。还有,外援的转换频率过快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般外援与球队间的合同只是一年,转换球员频率太快势必影响外援与球队的融合,影响联赛形象的树立。所以象NBA一样对不同球员实行长短合同适宜签署很有必要,而且应该尽量和适合自己球队的外援达成长期合作,这样无论对球队还是对联赛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广东队的积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应该在外援与球队之间建立一个枢纽机构(当然,如果能将义务落实到实处,用现有机构最好不过,例如篮协,如果用心,完全有能力胜任)全权处理外援在中国、在球队、在赛场的适应问题。

对于提高联赛质量来说,引进外援是一个会立杆见影的举措。我想与此同时中国应该加强年轻球员的培养,正所谓薪火相传才能永盛不衰,美国的篮球如此,中国的乒乓球更是一本绝好的教科书。目前中国的篮球好于足球,主要的原因应该是传承篮球这项运动的群体是壮大的,我们应该避免象足球一样的运动群体的流失,而且应该利用这一优势培养拥有打职业篮球联赛能力的球员。美国的NBA之所以能历60年之久而仍然拥有广大球迷的心,正是由于联赛球员的更新换代并没有砸了自己的招牌,反而使NBA愈发灿烂夺目。有很多年轻球员在刚刚进入NBA的前两个赛季就可以绽放自己的光彩,韦德、罗斯、梅奥不失为最好的证明,可以让我们引以为鉴的是,他们的少年老成都是因为在进入NBA之前就经历过诸多联赛的磨练,NCAA(国际篮球联合会和美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其实中国的CUBA就可以汲取其中的精华,提高比赛质量,为培养优秀篮球运动员奉献自己的力量。还有,NBA的下属联盟NBDL也有他的独到之处,对球员来说,这可以让他们得到更多的上场时间——这在旧体制下是不可能的事情。对球队来说,这让他们在培养球员上有了另一种选择和更大的灵活性。” 在小联盟中,年轻球员的技术可以得到不小的提高,这样回来之后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举措真的值得借鉴。

一个好的职业联赛应该配备一个好的经营模式。中国的国情虽然与美国的有着诸多不同,但我认为开放的经营是大势所趋,如果CBA俱乐部还要承受两座大山的重压,相信就连现在的局面也不会撑得太久如果一个俱乐部失去了经营下去的信心,中国的篮球还有发展下去的可能吗?是的,以目前中国篮球的现状来说,完全按照NBA的路线发展也不现实,像NBA的国际化我们暂时还学不来,但是还有很多体育联赛值得我们学习(在我们可以创造自己的一套之前)。例如,在商业运作上,我们就可以学习NFL的本土化“共产主义“路线,搞中国国内市场的深度挖潜,巨大的广告收入及其附属效益也会带来滚滚财源. NBA全明星赛刚刚落下帷幕,最后,众望所归的由科比和奥尼尔共同捧起了MVP奖杯。记得我刚开始看NBA时正值两人的OK组合大放异彩,那应该是离我们这一代最近的一段传奇,后来由于种种碰撞和摩擦两人各为其主,分开的5年间再不见奥尼尔手上有戒指,背上有科比的感人时刻了,期间所经历的蹉跎与错过相信只有他们两个人才会明白,真的好感谢NBA今日的这种成全。当初喧闹街头,风光无限的他们,如今,一个成熟豁达平易,一个更是大隐隐于市。细细品来,还真有点人生的味道。5年,改变了两个人。60年,造就了NBA。我们心中的CBA、心中的中国篮球还有多远呢?

第四篇:浅析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历程及现有规模

(一) 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起步及借鉴对象

我国的商业票据市场发展历程较短,起步也较晚,在改革开放后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研究和借鉴西方的模式,直至1982年,中国人民银行才开始推行“三票一卡”,倡导商业银行发展票据业务。当年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率先办理票据承兑、贴现业务,人行开始试办再贴现业务。但是由于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刚起步,商业银行管理操作没有经验,票据市场上违规现象、假票问题严重,在1988年各商业银行被迫基本停办了票据业务。我国的商业票据市场发展方向陷入迷惘。

(二) 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的过程

我国各方专家机构通过研究,终于在1994年,针对当时一些重点行业的不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再度推广使用商业汇票,开办票据承兑、贴现和再贴现业务,商业票据业务再次发展,在几个有限城市形成小规模票据市场。并在1996年颁布了《票据法》,奠定了法律基础。至此之后,我国不断改进,为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发展,促进货币市场健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贴现率、再贴现率确定方式,取消了再贴现行业比例限制等,使得我国票据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三) 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现有规模及经营现状

至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建立以来,在中央银行的推动下,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的商业票据业务发展较快。一是票据业务量稳定增长,签发和贴现商业票据已经成为企业非常重要的融资渠道,但近几年增速有所放缓;二是以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性票据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上海、广州、深圳等十个中心城市的票据签发、贴现占全国1/3以上,目前仍是票据市场交易最频繁的几个地区;三是部分商业银行在内部设立票据专营机构,如工商银行在上海成立了票据营业部,并先后在北京、天津、郑州等地设立了票据分部,带动了票据业务的进一步发展,目前规模已比较健全;四是中国票据网建立,票据市场参与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交易咨询和沟通。时至今日,我国票据交易市场已达数十万亿,规模十分巨大,体系也相对较为健全。

二、目前阻碍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的因素

(一)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先天不足

我国商业票据市场起步晚,开始是照搬西方做法,经验严重不足,也是处于正在摸索建设的阶段,没能针对我国国情做出更好的发展策略,开始发展阶段受到了一些挫折,直至今日,我国商业票据市场还发展得不够完善,品种匮乏,法律法规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二)我国商业票据市场未完善的地方

1、票据的信用基础薄弱。票据的基础是信用,我国信用制度的不健全和信用状况不佳是票据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动摇了市场的信用基础。

2、市场主体缺位。目前我国的票据市场一商业银行和部分大中型企业为主体,大量中小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度很低,阻碍了票据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3、交易品种单一。目前我国商业票据中银行承兑汇票占据了整个市场交易量的绝大部分,企业主要通过银行进行融资,使银行成为最大的风险承担者,不利于企业信用提级和分散资金风险。

4、票据市场法规不完善。法规许多内容已随着时代变化出现了局限性,但却没有与时俱进加以修正。我国法规的不健全使得许多新型的商业票据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发行。

5、票据市场流通性偏弱。目前我国虽然建立了许多专业票据机构,但受地域和规模限制,难以协调各地的运作机制,使得许多票据只能在部分地区流通,信用程度也普遍不高,加剧了市场的无序竞争和风险。

三、商业票据市场进一步发展及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一)随着越来越多的信用良好的大企业通过发行商业票据来筹集低成本的运营资金,商业银行的短期贷款业务逐浙萎缩,银行的经营面临巨大的挑战。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针对因商业票据市场发展造成的困境应当根据我国国情作出适当改变。

(二)我国目前还不允许各类企业发行没有交易背景、纯粹为了融资的典型商业票据。我国的《票据法》将票据仅仅作为商品交易支付和结算的工具。这反映了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还有诸多不健全的地方,市场经济活动还不能实现资金的自由流动。

(三)整个社会的信用基础十分薄弱,票据市场的违约行为制约了市场的发展。

四、我国商业票据市场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作用

商业票据是信用性票据,直接反映了发行者的商业信用状况。商业票据评级有助于形成市场准入机制,起到降低市场的非系统风险、保护票据投资者利益的作用;也有利于票据发行者筹集资金,对于不为大众熟悉的发行人,通过对其发行的票据进行评级,使其能够筹集更多的资金;有助于市场化利率的形成和国外同业交流,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程度的提高,能吸引外国机构投资者参与我国票据市场。

(二)国外较健全的商业票据市场可借鉴之处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加之其悠久的资本市场发展历程,其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状况尤为值得我国借鉴。从发行人方面来看,美国商业票据的发行主体较为广泛,担保、资产支持等灵活的方案设计安排,使得商业票据能够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应用,为其融资提供便利。其商业票据市场具有以下优势:融资成本低;监管约束较少,程序简便;融资效率高。另一方面,美国商业票据的投资者群体高度发达,货币市场基金和银行信托是最主要的投资者。

对于投资者来说,美国商业票据对其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风险可控;方案条款设计灵活。正是由于商业票据自身对于发行企业和投资机构均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优势,它获得了广泛的欢迎,得以发展成为美国货币市场中的主流产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商业票据可以为中国提供些许启示,符合国内情况的商业票据的尽早推出能进一步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对国内金融市场的深化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五、对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现今存在问题的改革探讨

1、灵活而有针对性的条款设计是商业票据发展的动力。从美国商业票据市场看,灵活的产品条款设计可以尽可能满足投融资双方的需求,从而推动市场发展。因此,商业票据在条款设计上应尽量丰富,积极推进票据业务和产品创新,拓宽票据品种,满足不同发行主体和投资主体的需要。

2、放宽扩大的投融资主体范围是国内发展商业票据的重要基础。上世纪70和80年代货币市场基金的出现和更多中小机构发行人的出现,推动了美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快速发展与壮大。因此,放开投融资主体范围对于国内商业票据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鼓励和支持满足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票据,对于保证市场上充足的产品供应有重要意义,而新出现的投资者在保证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将对促进产品创新起到积极作用。

3、简洁的发行管理程序是国内发展商业票据的必要保证。美国商业票据获得发行人持续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程序较为简单,可以节约时间和发行成本。有鉴于此,国内商业票据在发行管理程序方面有必要较目前现有产品进行适当简化,这将有利于其获得发行人的欢迎,同时也将对探索新的证券审核与核准模式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4、进一步研究和健全法律法规和商业信用体系。对于我国现行滞后的法规,必须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与时俱进地更新票据规定,规范市场行为的同时也能促使票据市场的繁荣。而进一步规范和健全商业信用体系有助于提高社会的信用意识,遏制违约风险的程度。

5、尝试逐步建立统一的票据市场行为标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统一商业银行票据业务标准,减少跨系统银行承兑汇票识别难度。建立统一的票据监测系统,承兑行在签发汇票时应对承兑人的信息及时记入系统,贴现和转贴现行对于出票人的信息可直接从系统进行查询,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深化,商业票据在中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发展,相信它可以为我国更好地发展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潘彦,《探究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的前景及策略》,网络财富,2008,(7):86-88 [2] 胡晋芳,《改革开放30年中国票据市场发展历程回顾》,中国货币市场,2008,(12):4-8 [3]《美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对中国的启示》,证券时报网,2010-12-21

10证券投资 林鸿达 1040204114

第五篇: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实际发展水平以及市场营销中所存在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营销中应该制定以下的市场营销策略:树立整体市场营梢观念,转变营梢运作模式;明确目标市场,实施产品策略;建立科学灵活的营悄定价机制,实施差别化定价策略;建立畅通的分销渠道,增强商业银行业务的便利性;整合银行内部组织结构,为营销活动提供组织保障;制定切实可行的促销策略,加强信息传播,创造良好的营销环境。

关键词:商业银行;市场营销;银行市场营销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商业银行改革的步伐,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银行业原有的垄断格局已逐步发生了变化,银行业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已经成为每家银行谋求发展,增强自身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各家银行也都自然地更加重视市场营销,下面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 、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国有商业银行间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业已形成。竞争推动了我国银行业的全面进步,银行经营规模扩张,势力加强,业务开始走上了不断创新之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准大幅度提高。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银行业无论从竞争意识还是从竞争手段上明显处于混乱无序阶段,存在着盲目竞争、不正当竞争和相对垄断等问题,市场营销观念虽然在银行业中已经开始得到重视,但仍然存在着一系列认识上和操作上的误区。

(一 ) 注重市场竞争,忽视目标市场定位目标

市场定位是市场营销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营销活动中,有片面重视市场竞争而忽视目标市场定位的问题。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应根据其内外部条件来确定自己业务的重点领域,客户开发的对象,采取相应的策略。同时也应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定位状况,目标客户对银行产品的评价及目标市场潜在的竞争优势,有针对性地选择目标市场定位策略。银行应将营销重心放在符合自身资源优势和擅长的领域,以获得竞争优势。

(二 ) 注重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忽视引导客户消费

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产品创新是银行生命的源泉,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的动力,正因为如此,各家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创新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然而创新后的产品能否被客户认识、接受和选择购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营销手段能否对客户的消费进行有效的引导。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应将金融产品的创新与金融产品的推销结合起来,在推销过程中必须做到有针对性和创新性。

(三 ) 注重存款营销,忽视贷款及其他业务的组合营销

长期以来存款一直被称为“立行之本”,组织存款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取向,而在贷款和其他业务领域,银行却表现出非常的“冷静”,甚至“惜贷”。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中介,担当着吸取存款、发放贷款的重任,如果银行只重视存款营销,而忽视贷款等其他业务的营销,不仅有悖于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扭曲了银行市场营销的真正目的。商业银行要在业务活动中,全方位实施高效的市场营销活动,特别应结合当前经济多元化的特点和住宅建设的热点问题,在贷款和其他业务领域里通过积极发现市场机会、挖掘潜在的客户需求,使商业银行资金真正发挥使用效益。

(四 ) 注重服务范围,忽视服务质量

在银行存款市场和部份贷款市场已成为卖方市场的事实面前,作为金融百货公司的各家商业银行都应该力图做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围绕产品的功能不断创新产品,加强产品营销,

为客户提供更方便、周到的服务来获取客户的满意,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任何一家银行的产品所获得的利益和产品的效用大体上是相同的,能够体现购买差异的也只能是产品的销售服务,因此,银行作为金融服务业更应重视搞好优质服务。随着市场和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服务竞争将取代产品和价格竞争,成为市场竞争的法宝,任何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加大对服务营销的投人,银行业也不例外。由于银行服务具有无形性、不可分性、可变性、不能储藏性等特点,所以衡量银行服务质量的标准只能是适时和适度。即要在客户最需要的时候,提供最需要的服务。

(五 ) 注重表层“形象包装”,忽视深层“形象定位”

形象定位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通过一系列手段促进银行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各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播,从而塑造出银行最佳形象,并使之得到社会的接受和认同的有效活动。随着银行经营环境日渐错综复杂、竞争日趋加剧和经营风险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由过去单纯追求业务经营转变到重视形象定位并以此促进业务经营。但是,在形象定位的过程中,明显存在着将形象作为银行的包装,而忽视其内涵建设的问题,只在银行“外包装”

上做文章,如大搞装修、过度热衷于行服、行歌等,而忽视了企业精神、员工素质、价值观念、经济指标等一系列银行形象识别要素,不能有效地把形象定位渗透或延伸至银行内部。银行形象定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企业行为和视觉系统的和谐统一。

(六 ) 注重“拉关系”,忽视真正意义上的关系营销银行 竟 争 日趋激烈。一方面,组织存款成为银行间竞争的重点,一些银行为了吸引更多的存款,采取一系列不正当的“拉关系”的做法,甚至违规操作。另一方面,争夺优质贷款客户又成为银行竞争的又一动向,有些银行采取请客送礼或给回扣等手段拉拢客户,同客户建立一种为了一已私利互相利用的关系。从根本上看,银行“拉关系”并不能真正建立稳定的客户群,只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滋长社会腐败之风和损害他人及社会利益的歪风邪气。关系营销源于20世纪RO年代欧洲工业品市场和服务市场的营销实践。该理论认为市场营销是企业与客户、竞争者、政府机构等一系列营销对象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应维持和发展与客户等建立起信任、互利、长期稳定的良好伙伴关系,以实现参与市场交易各方的目标。关系营销与“拉关系”在手段上、目的上和社会效果等方面都有本质上的不同,是银行市场营销发展的高级阶段。

综上 所 述 ,在当今银行业日渐市场化、国际化和知识化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能否走出误区,正确认识、掌握市场营销理论并加以创新,对自身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 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效益和质量,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商业银行应该通过整体市场营销,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有效风险控制为保障的整体市场化营销体系。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 ) 树立整体市场营销观念,转变营销运作模式

我国商业银行应针对当前自身经营观念的状况,提高对市场竞争和经营风险的认识,加强营销理论的研究,不断提高整体市场营销意识,实现经营理念由围绕产品向围绕市场和客户转变。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商业银行“有什么就提供什么”的观念,增强在市场经济

体制条件下“市场和客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理念,不断研究市场变化,根据客户需要进行产品开发和生产,在进行新的金融产品开发的同时还应以“客户满意”为核心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同时,商业银行还需要加强整体市场营销的组织系统建设,形成健康有效的营销机制。

(二 ) 明确目标市场

实施产品策略目标市场是指银行选定的并通过经营以达到盈利目的的特定市场。我国的金融市场是巨大的,任何一家商业银行,无论其规模大小,实力强弱,它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都不可能满足整体市场的全部需求。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应综合考虑本身的资源优势,分析客户需求,集中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以形成目标市场,及时准确地制定出相关的服务策略,提供相应的服务。我国商业银行应采取以下三方面的产品服务策略:一是金融产品的创新;二是遵循产品生命周期规律,在产品成长期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市场营销组合;三是综合利用促销组合,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另外,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银行要在选定的目标市场上进行产品和市场定位。市场定位包括银行产品定位和银行形象定位,通过塑造与众不同,有鲜明特点的良好银行形象,能引起客户的重视和信任。定位的目的在于帮助客户了解竞争银行之间真正的差异,这样客户就能选择对他最适宜的,能为他们提供最大满足的银行。

(三 ) 建立科学灵活的营销定价机制,实施差别化定价策略定价

在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包括利率、汇率和手续费三项内容。科学而灵活的定价策略可以说是成功营销的一半。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由人民银行统一规定,中间业务手续费基本上由国家规定,汇率也受制于官方汇率。

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如何建立科学灵活的营销定价机制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利率作为商业银行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将会大有作为。同时通过实施对不同客户和产品的差别化价格策略可以加强对优质客户的吸引力,也有效地提高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赢利能力。

(四 ) 建立畅通的分销渠道,增强商业银行业务的便利性

商业银行的分销渠道是指把商业银行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各种便利性的手段和途径推向客户。包括筹集资金渠道和运用资金渠道。建立畅通的分销渠道,使银行产品和服务能适时、适地、方便、快速、准确的销售给客户,以增强商业银行业务便利性。同时商业银行应该加大网点的功能建设,丰富网点功能,使之成为真正的“金融百货超市”。

(五 ) 整合银行内部组织结构,为营销活动提供组织保障建立 能 够 对客户作出快速反应,高效率地向客户提供满意服务的市场营销组织,是商业银行市场营销顺利开展的组织保证。商业银行营销管理是一个从市场调研、细分、定位、到产品创新、定价、分销促销等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银行的财务、计划、信贷、中介业务、政策研究等诸多部门,要有这些部门的协调配合才能进行。为了加强这些部门的协调沟通,规划长期营销发展战略,强化对具体营销过程的管理、指导,必须建立专门的营销管理部门,实施对市场营销活动的规划、分解和监督,并对营销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加以及时修正,使市场营销有效地展开。

(六 ) 制定切实可行的促销策略,加强信息传播,创造良好的营销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促销策略是实现产品策略、价格行和控制策略、分销策略的有效保证,而有效的市场营销信息系统是商业银行开展市场营销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商业银行要加大营销力度,主动向客户推荐、出售自己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可利用有效的宣传和市场营销信息系统来增强商业银

行的知名度,同时设立营销员岗位,并逐步向客户经理制方向发展,使客户经理制真正成为商业银行主要的营销手段。另外良好的营销环境也是商业银行在市场营销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如应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快营销人才的队伍建设以及加强社会道德信用和金融法制的建设等,促使商业银行市场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美〕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分析、计划、(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3]刘永章,叶伟春.商业银行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5](英)默林·斯通.关系营销(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otc药品广告营销策略下一篇:mba英文面试题目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