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糖尿病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围术期内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2-11-25

随着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 糖尿病已逐渐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危害的第三大疾病[1]。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近1 亿。 骨科临床中此类患者也并不少, 使患者在短时期内提高自护能力, 是医疗人员的重要责任。 为提高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意识, 对骨科糖尿病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模式, 获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期间的30 例脊柱手术并发糖尿病的患者有关资料, 患者都与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相符, 糖尿病病史不少于两年;没有并发主要器官功能障碍;不存在语言沟通障碍。 同时将产生严重糖尿病并发症及不便于随访患者予以排除。 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有15 例患者。 试验组有11 例男患者, 4 例女患者, 患者年龄在36~59 岁, 平均年龄 (45.5±3.6) 岁, 糖尿病病程 (3.5±2.1) 年, 有4 例患者患有颈椎间盘突出症, 9 例患者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 2 例患者患有胸腰椎骨折。 对照组有10 例男患者, 5 例女患者, 患者年龄在37~63 岁, 平均年龄 (47.1±3.2) 岁, 糖尿病病程 (4.5±2.3) 年, 有5 例患者患有颈椎间盘突出症, 8 例患者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 2 例患者患有胸腰椎骨折。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糖尿病病程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进行比较。

1.2 护理方法

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宣传教育, 建立比较详细地健康档案, 使患者依从性得到明显提高。 两组患者都基于常规护理将健康教育环节各项护理工作做细, 宣教糖尿病有关知识[2]。 试验组患者根据阶段性改变模式理论评估方法, 采取基线方式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健康干预方案, 需要患者家属参与, 将动机性访谈理论按照每次30 min左右, 分三次应用于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首次在术前, 通过开放式提问方法对患者需求进行深入了解, 使其采用健康行为改变的意愿得以形成, 通过对糖尿病具体危害的分析, 认识到加强护理的重要意义, 积极引导患者参与制定护理计划。 宣教引导患者全程参与护理的各个阶段, 加强行动及维持阶段的健康意识。 第二次在患者术后2~3 d, 通过引导式交流, 使其加强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意愿, 从糖尿病运动、饮食、监测血糖等方面加强宣教。 并将患者从意向和准备阶段向行动阶段进行引导, 对行动及维持阶段的健康行为予以规范。 出院前一天进行第三次, 对患者掌握已讲解内容的情况加深了解, 对糖尿病患者术后康复抗阻练习的优势加强宣传, 向患者提出出院后的具体要求, 加强自护管理, 并与患者家人访谈, 使其对患者加强监督管理。

对照组患者基于骨科常规护理, 对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明确, 对患者采用单纯宣教方式宣教, 按照糖尿病病因、服药方式及要点、饮食合理搭配、监测血糖方法、预防并发症等方面内容对患者分三次进行详细讲解, 30 min/次左右。

患者出院后第三个月、半年需要回医院进行复诊, 并客观评价患者自护行为能力。 每月采用电话方式进行一次回访, 10 min/次, 连续半年, 对患者疑问进行释疑, 复诊时间进行提醒。 随访对照组患者主要内容是对其执行宣教内容情况, 病情、运动及饮食等方面进行详细了解, 试验组患者采用访谈形式进行引导, 使其了解糖尿病自护优势、 加强健康生活方式的意义等加深了解, 并随访患者家人, 使其做好配合工作。

1.3 指标评价

在患者入院时、术后3 个月、半年监测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指标。 通过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评定患者自我护理行为能力[3], 评价内容涉及运动规律、 控制饮食、监测血糖等方面内容, 评分越高, 表明患者具有更强的自护能力, 通过在很多患者中进行应用, 获得良好的效果, 受到患者的普遍好评。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 统计软件对患者有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 采用 (±s) 形式表示计量资料, 采用t检验方法及方差分析对有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P<0.05 表明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 血糖指标降低幅度比较明显, 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糖尿病自护能力评分方面, 试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3 讨论

个性化护理是针对患者个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的一种护理方法, 主要是满足患者个性化精神诉求及健康需求, 更关注于患者自身, 而不只是限于患者疾病。 不健康生活方式一直被认为是导致糖尿病高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而对认知和行为的改变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和临床治疗就显得更为重要。 对于骨科手术并发糖尿病的患者而言, 对血糖的有效控制对于促进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也是实现预期疗效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4]。

健康教育也是对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一个重要方法, 个性化护理模式有效结合常规护理与患者个性特征, 采用动机性访谈理论, 在健康教育环节中加强对患者矛盾情感的深入挖掘和处理, 使其改变行为的内在动机得到不断增强, 使患者个性化健康情感需求得到尊重, 健康意识不断增强, 依从性不断提高。 有关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2 型糖尿病患者改变行为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就是动机性访谈, 衡量糖尿病宣教效果的关键在于改变患者健康行为, 加强健康宣教管理, 使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才能从意向阶段向维持阶段不断发展, 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进而使治疗时间有效缩短, 降低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 提高临床疗效。

个性化护理对于骨科糖尿病患者提高自护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不断提高, 也是医护人员深刻认识到, 提高防护糖尿病的能力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5]。 以患者为中心采用咨询式动机性访谈, 使内在动机得到有效调整, 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 有关研究也取得有效进展, 采用动机性访谈方法不仅使患者提高对糖尿病有关知识的深入了解, 提高改变行为的动机。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疼痛控制、糖尿病患者护理等方面, 并获得了良好效果。 护理过程中结合患者不同行为阶段的心理反应和认知健康行为的情况, 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 实现患者渴望健康知识, 积极提高自护能力的愿望。 积极倡导患者家人支持, 监督患者不健康行为, 加强宣教内容, 使患者深刻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 深入了解疾病有关知识, 由此可见, 决定患者行为的关键在于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在提高患者认知和改变行为之间通过个性化护理架起知识传授、态度和健康行为改变的桥梁, 使患者改变行为动机得到有效激发, 树立自我管理的信心, 将其融入到实际行动中, 基于对知识的掌握, 不断提高自护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 骨科糖尿病患者中采取基于动机性访谈形式的个性化护理模式对于激发患者自护意识,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提高临床治疗依从性, 对患者血糖指标进行平稳控制, 尽可能控制并发症的产生, 对于提高手术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在临床中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针对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术期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的30例脊柱手术并发糖尿病的患者有关资料, 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宣教护理方法, 试验组患者针对不同行为改变需求采用动机性访谈方法的个性化护理方法, 对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血糖及糖尿病自护能力进行评分。结果 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 血糖指标降低幅度比较明显, 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糖尿病自护能力评分方面, 试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结论 采用动机性访谈的个性化护理方法, 对于加强骨科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意识, 对血糖指标加强控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骨科糖尿病患者,个性化护理,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钟文.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 2015, 3 (11) :91-95.

[2] 刘桂香.个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 7 (22) :36-39.

[3] 唐远辉, 周会群, 李填.个性化护理模式用于尿道下裂患儿的效果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 2014, 8 (11) :51-53.

[4] 李实英, 唐凤娇, 陈静琦, 等.个性化护理在儿童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 2015, 8 (19) :66-68.

[5] 尚春菊.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痔疮术后排尿排便困难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4, 7 (13) :54-58.

[6] 贺静, 王小堂, 王润生, 等.非动脉炎性急性前部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的个性化护理研究[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 2013, 4 (16) :71-7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如何增强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论文下一篇:转口贸易趋势分析、管理现状及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