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模具品牌分析论文

2022-05-01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汽车模具品牌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初期的中小产业集群存在内生性、内因性、内聚性、内联性等特征。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中小企业集群的定位、认知度、美誉度等,需要区域品牌的“外化”。关键词:企业集群区域品牌一、中国汽车模具之乡河北省泊头的铸造历史最早可上溯到1300年前。

汽车模具品牌分析论文 篇1:

智能化模具制造与设计在汽车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模具制造设与设计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在汽车产品应用中更是非常广泛,60%以上的汽车零部件需要利用模具来生产和制造。数字化手段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汽车模具的制造与设计实现了智能化,同时也对其制造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汽车模具设计方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本文主要对智能化技术在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对相关研究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關键词: 智能化;模具制造;设计;应用;汽车生产

Key words: intelligent;mold manufacturing;design;application;automobile production

1  智能化模具制造与设计的发展现状

21世纪以来,我国的汽车产业得到了十足的发展,增长势头迅猛,已然成为汽车生产与销售的佼佼者,这一切得益于数字化进程和计算机发展的所带来的汽车制造与设计的智能化。纵观整个车身,我们不难发现90%以上的汽车零部件依托于冲压成型方法来完成制造与生产,其设计水平对车辆的性能和质量能直接影响车辆的性能;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智能化的模具生产与制造广泛应用,传统的模具设计和制造方法被逐步摒弃。性能好、质量优,生产周期短、制造成本低的,智能化的模具制造与设计,为我国汽车制造与销售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先天条件。

汽车冲压模具是汽车制造与设计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通过冷冲压的加工工艺,将金属原料加工制造成汽车装配零部件的一种装备,主要用于制作车顶覆盖件、车门内板,以及形状尺寸复杂的非标准冲压模具,优势明显。

2  汽车生产中智能化模具制造的应用技术

利用计算机外部设备,开展程序设计工作,结合现有的模具设计技术与相辅相成的工艺,整合并运用各类专业技术,对设计工作不断的改进、优化、升级,全面应用高速运算,并承担存储的功能,实现汽车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智能化应用,已然成为当代汽车模具开发设计人员不可或缺的工具。纵观我国的汽车制造业,辅助设计(CAD)、辅助工程(CAE)、辅助制造(CAM)等三类智能化模具制造的技术基本涵盖了我国现有汽车模具设计和制造的主要智能化技术。

2.1 模具辅助设计——CAD技术

CAD作为一项计算机辅助技术,主要作用于机械设计。美、德、日本等先进的发达最早启用该技术,著名的汽车品牌——通用、丰田,都依托于这种作用于模具加工的工具而取得巨大成功。随着相关配套技术的不断完善,标准化功能模块、凹凸模的合理布局等功能逐渐融入CAD 技术,使用该项技术的汽车车上企业在机械设计方面取得了质的飞越。

Auto-CAD、Pro-E、UG NX、SolidWorks是常见的CAD 软件,可在模具设计和制造中承担计算、存储和绘图等工作,在多种计算机操作系统下工作,对CAD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建立标准数据库、企业专用标准件库等,能够使汽车模具的设计智能化程度更高。

2.2 工程辅助设计——CAE技术

CAE是一种偏重于模具制造过程分析的技术(过程详见图1),将生产中的不同环节信息集成,用静态和动态的分析手段,解构复杂的产品结构强度、刚度、热传导、弹塑性等,并对其进行优化。

Dynaform、AutoForm、HyperWorks、Abaqus、Patran/Nastr

an、ANSYS是可用于汽车模具设计与制造的CAE软件,能够对零件的设计和制造过程进行冲压工艺分析,预估缺陷,并根据分析结果修改和优化工艺方案,得出最佳的方案。该设想最早由美国通用汽车提出,现已被成熟的应用于汽车模具产品设计的初期,通常与CAD技术联用,对产品的力学和动力学进行仿真模拟,校对模具设计图纸存在的缺陷和错误,进行修正和优化,缩短生产周期同时,产品的不合格率大大降低。

2.3 制造辅助设计——CAM技术

作为一种利用计算机来控制模具生产过程的科学技术,对于是用于连接计算机与制造生产设备而言,CAM技术起到了意义非凡的纽带作用,既承担指导汽车生产规划、控制生产设备和处理运行数据的作用,又同步开展物料流动、产品检测等相关配套工作,还不忘参与仿真和模拟制造,提升、优化生产工艺参数的同时,还能实现发现存在的隐患,提前制定解决方案,使成产过程的失误率大大降低。将该技术多与CAD、CAE两项技术联用,对汽车模具的优化设计和模具制造工作效率的提升至关重要。

3  汽车生产中智能化模具设计的应用

3.1 汽车保险杠模具设计

保险杠作为汽车零部件的重要成员,用于生产它的模具是汽车生产中常见的大型模具,制作过程中的塑料溶体加工工艺与制作流程非常繁琐,生产过程中的正确性与合理性更是浇注系统设计的重中之重,塑料压力、温度变化都对其影响甚多,可以说直接决定着所出品模具的质量与品质。与此同时,设计浇注系统的过程中必须控制好浇口的数量及位置,确保其符合各项尺寸和形状的标准及规定。这个过程中如出现质量问题,Moldfow软件可对保险杠模型进行CAE模拟分析,能够有效改善注塑模浇口位置,预防保险杠生产可能出现的各类质量问题。

3.2 汽车灯具模具设计

汽车灯具制造需要一种复杂的曲面注塑模具,属于高端技术,因市场需求逐年上涨,利润增多,该磨具的制作专业性显著提升。当前,汽车工业的发展极速,通过智能化手段对灯具的模具进行升级改造,能够很好适应市场需求,从而为生产者带来更多收益。随着,车灯类型的不断增多,且美观度越来越强,曲面流线也更加的复杂,装配度也更加精细。车灯模具的制造企业需要积极地引进智能化的设备,提高设计的美感,提升模具制造的精准度及生产效率。

3.3 汽车门把手注塑工艺模拟分析

汽车的塑件壁厚差较大,一般的注塑工艺会使其在壁厚的部分产生较大收缩,整体的表面质量会受到较大的影响,生产过程中需选择气铺注塑成型,利用空气把圆弧处吹空,同时采取保压措施,避免表面出现收缩的情况。

3.4 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

汽车覆盖件是汽车重要的零部件,汽车的车身和驾驶室的表面构件均会用到该部件,一般会按照作用部位的不同分为外覆盖件和内覆盖件。其中,裸露于车身的统称为外覆盖件,包覆在车体的其他位置的统称为内覆盖件,车辆的饰品和骨架覆盖件等汽车零部件多属于内覆盖件。作为汽车行驶中的动能来源的引擎,其覆盖件——引擎罩属于标准的内覆盖件(图2所示),多利用UG软件平台,CAD技术&CAE技术协同应用,辅以Dynaform进行专业的模拟分析,使用VC++编程语言一起完成汽车引擎罩的设计和制造。通常情况来讲,汽车覆盖件的界面设计由UIStyler完成,通过该项技术的使用,其界面风格能够与UG保持一致,便于设计人员的实操。

3.5 其他沖压模具

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过程中,哪些尺寸较小的零部件的生产与设计,往往采用一模多出的模具设计制作产品,操作一次即可获得多个产品,产品生产周期大幅缩短,工作效率快速飙升。对比运用CAD/CAE复合技术的模具设计方案,未采用该项方法的模具方案设计,冲压产品的废品率明显较高,模具使用发生故障的次数也非常多,甚至模具的使用寿命也会会大大缩短。

4  智能化在汽车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智能化为汽车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带来了诸多好处,精准度更高、生产周期缩短、预测问题精准、提前解决隐患,但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瑕的,智能化在汽车生产制造中的应用也一样,智能化在汽车产品的制造与设计中的应用也有其自身的不足。

4.1 缺乏专业人才  智能化的汽车生产与制造,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撑,需要实施者具备软件操作、程序编制的计算机知识,同时还需具备丰富的汽车专业知识。目前,我国该类型的人才少之又少,多数都知识面单一,难以满足汽车生产制造与设计的综合型要求。

4.2 标准化程度低  目前的汽车生产企业,各自拥有一套自己的设计标准,汽车模具加工企业也一样,这一现状使计算机软件在工作中难以形成统一设计标准和制造规范,导致现有的智能化工具系统集成化和智能化程度过低,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

4.3 CAD软件开发不足  我国有关汽车生产与制造的智能化手段开发,与国外的技术相比较为落后。由我国自主研发的CAD软件数量依然不足,由国外公司引进的技术多为通用型,其技术相对落后,针对性不足;自主开发软件的则开发周期过长,无法满足技术的发展速度。

4.4 管理方式不适宜  对于汽车行业,企业的发展不止需要专业技术的加持,管理方式也对企业的发展影响颇深,企业的管理方式对技术进步往往有一定的影响,智能化技术能否在汽车模具设计和制造中发挥其作用也会有所影响。

5  结束语

当下,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促成了计算机技术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更为广泛的应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加速了世界各国、各个企业间的交流频率,汽车模具的设计与制造,特别是三维设计与数字化控制将未来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将智能化的模具设计与制造过程和项目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财务系统管理等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运用现代化的管理观念,必将会推动汽车模具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包雅星.模具制造智能化技术在东风模具的应用[J].工业,2016(7):00186.

[2]侯巧红,杨锋,顾豪.计算机技术在汽车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研究[J].塑料工业,2018,46(10):91-94,105.

[3]付林.计算机技术在汽车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研究[J].汽车设计,2021(3):81-82.

作者:李添翼

汽车模具品牌分析论文 篇2:

中小产业集群“内性”与区域品牌“外化”

摘要:初期的中小产业集群存在内生性、内因性、内聚性、内联性等特征。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中小企业集群的定位、认知度、美誉度等,需要区域品牌的“外化”。

关键词:企业集群 区域品牌

一、中国汽车模具之乡

河北省泊头的铸造历史最早可上溯到1300年前。而以铸造业为传统、以汽车模具产业为特色的汽车模具产业集群的形成,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兴盛于本世纪之初。至2010年,更是赢得了全国首家“中国汽车模具之乡”的美誉。从全国范围来看,泊头汽车模具无论是从整体规模、研发能力,还是从市场空间、发展速度,都已成为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聚集效应较为明显的产业集群,形成了铸造、环保设备、汽车模具、机械制造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

二、中小产业集群的“内性”特征

(一)“内生”性

当初,隶属泊头镇郝村的一个年轻人,从国内外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得到灵感,创建了泊头地域内第一家以生产汽车模具为主的汽车模具厂。实践表明,它在催发泊头汽车模具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把这种行为的主体称为“内生”创业者。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绵延数千年的历史条件下,“内生”创业者诞生的时机和影响力,成为该区域农业产业集群能否形成的关键。他们对市场具有敏感的嗅觉,能够捕捉稍纵即逝的机会,具有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能力,善于思考,对身边资源环境的优劣势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他们在不断的历练中成长起来,并构成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一种特殊而宝贵的基因性资源。

(二)“内因”性

初期,生产汽车模具的条件并不具备,但一些具有市场意识和开拓精神的村民,不等不靠,先做木型汽车模具,生产厂家同意后再依照木型制造钢型汽车模具。以这样原始的方式发展一个时期以后,他们才有条件上设备,才开始自己生产汽车覆盖件冷冲压模具。这样,在少数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销售收入稳步上升的过程中,周边的“聪明人”纷纷跟进,汽车模具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模式被迅速复制。泊头人开始不自觉地从铸造业中分离、提升出了另一个特色产业——汽车模具。事实上,中小产业集群的形成往往是与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业者联系在一起的。某些区域可能并不具备资源禀赋,能够促使产业集群初成的最直接原因即为创业者对自有资源的筹措、挖掘能力。

(三)“内聚”性

汽车模具“内生”创业者的初步成功,引起了附近村镇更多人对汽车模具行业的浓厚兴趣。而它的盈利,起到了巨大的示范作用,吸引了更多的业内个体向这个行列“聚集”,当然,这是一个经过市场遴选的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随着个体企业的不断壮大,不断分化出新的企业,也不断繁衍出更多的子企业;另一方面随着群落内部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演进,该产业链不断延长,这便会形成一个更大的企业簇群。在“内聚”效应达到一定影响力以后,通过产品品种与市场的相互作用,就会吸引那些具有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能力的企业向该地区集聚,并通过自动累积或连锁反应产生强化作用。

(四)“内联”性

当初,这些聚集在产业区域的企业所构成的产业集群,是以农村、农民包围为特色所形成的由农村、农民向城镇集结的过程。农村人际关系网络具有地理接近的空间特征,这种特征使产业聚集也呈现地理接近性。也就是说,生产者可以通过亲戚、朋友及其转介绍,可将包括生产要素在内的很多方面联系在一起。而区域内的人们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构成独特的区域“文化基因”,这种基因与当地的文化、习俗等不可移植性要素融为一体,从而在空间上不断强化,形成特定区域的特定产业氛围。从我国产业集群形成的发展过程看,产业集结成群大多是为了获得利用资源比较优势而以产业基本生产要素为主建立起来的有机产业群落。故此,这些企业是在小批量、粗放、无序生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深受粗放型农业经济的影响,对区域品牌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这种农业文化与市场经济要求的寻求联合、优势互补等等要求相去甚远,区域品牌的融合度大大降低。

三、中小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外化”要求

根据品牌生态系统理论,品牌生态系统是一个时空概念,由多要素、多变量构成,同变量及组合构成亚系统。区域品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个体企业品牌及品牌拥有者构成其内部系统;合作群体、客户群体、服务市场、政府、行业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宏观环境构成其外部系统。区域品牌生态外部系统的特征主要包括:第一,不稳定性。即所面临的环境实时发展和变化,各种环境因子作用的力度也实时变化,对区域品牌产生的影响既可带来正影响,也可带来负影响。第二,差异性。外部环境千差万别。第三,相关性。诸因素间相互影响和制约,某一因素的变化会带动其他因素的相互变化,形成新的环境。区域品牌在考虑环境的变化时必须全面考虑各种环境带来的影响。第四,可改变性。区域品牌通过自身努力和积极应对也可以改变,变不利环境为有利的环境。第五,主动适应性。区域品牌通过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有效的调整。品牌是企业(组织)的价值理念、商业模式和服务特征外化的一种体现。换言之,把品牌背后隐藏的资源,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整合,有效地表达出来,就是品牌的外化。品牌的定位、认知度和美誉度需要通过持续外化才能达成,中小企业集群的定位、认知度、美誉度都需要打造区域品牌,需要区域品牌的“外化”。

四、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外化”路径

(一)市场定位精准

过去那种粗放式的发展道路会越走越窄。产业集群也应该根据自己的特长,走“专而精”之路,走属于自己特色的道路。只有精而深,才能产生更大品牌的附加值。

(二)进化全面协同

产业集群各相关利益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双向联系和重叠交叉现象,这使这个区域品牌生态系统形成了一个极为复杂的整体。

(三)品牌纵横拓展

以个体品牌为网络节点,以品牌价值创造为动力,吸引具有相同或相似核心价值的品牌成员整合品牌资源,通过价值创造与价值分享,壮大品牌生态系统,实现区域品牌的纵向延展。支持有影响力的个体企业重组、联合、联营、结盟等,实现区域品牌的横向拓展。

(四)竞争优势强化

全面提高自己的生态位,减少与其它品牌的位势重叠;通过优化资源、空间、时间生态位结构,全面与市场主导品牌尽可能实现错位经营;对于弱势品牌,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利用市场主导品牌和实力较强的品牌间的资源、空间、时间空档,实行“钻空”经营。

(五)启动“动车”引擎

以“动车组”的理念发展产业集群,做好区域品牌外化,形成多点给力、多极支撑的战略格局。有的着力次级突破,变区块为动车;有的强化车头引领,变单擎为多核;有的夯实底部基础,变短板为快线。总之,就是要把集群产业与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结合起来,打特色发展牌。政府通过确立实力强、影响大、带动效应明显的主导产业,进行分类指导,重点培育具有特色的集群板块。

五、结论

中小产业集群的发展是“适者生存”的市场选择的结果,它的形成和发展首先依赖于创业群落、企业簇群的形成和发展。与此同时,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这些原发性产业集群,在市场经济面前,具有先天性弱点,尤其在品牌意识和品牌战略方面。未来竞争中,品牌策略必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利器,这是我国中小产业集群必须面对的一个新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渝萍.基于生物群落视角中小企业衍生发展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2006,2

[2] 朱玉林,康文星.基于农业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需求与供给[J],求索,2006,7

[3] 贺华丽.专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江苏商论,2006,4

[4] 高云虹.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研究——基于关键性企业的视角[J],经济问题探讨,2007,1

(张洪吉,1960年生,河北沧州人,河北经贸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王锦旺,1967年生,河北沧州人,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产业集群。康志玲,1987年生,学士,河北衡水高科橡塑制品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市场战略)

(参研成员:刘海月、祁伟薇、吴炜炜、尹子君、田蜜、杜晓娜、侯海勤、隗丽尧)

作者:张洪吉 王锦旺 康志玲

汽车模具品牌分析论文 篇3:

关于汽车模具多工位自动化技术的研究

摘 要:当前,国内多工位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处于起步应用阶段,要想快速与国际模具行业技术接轨,参与国际模具市场竞争,就必须努力探究并迅速掌握多工位自动化模具的开发技术,论文通过参照企业、行业标准,国外标准对多工位自动化技术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在冲压机一次完整冲压过程中实现六套模具的联合动作,自动取送坯料及半成品,免去人工操作,提高冲压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冲压自动化。该技术对车身工艺产品的质量能够大幅提升,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

关键词:汽车模具;多工位;自动化;新技术

引言

德国的卡尔·本茨于1886年制造出第一辆用内燃发动机驱动的汽车,世界上第一辆车发明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制造商们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新车型的研究,期初汽车零部件都由手工制造,直到亨利?福特使汽车零部件标准化,这就为流水线制造打下了基础。中国的汽车工业直到50年代才开始,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已与德国大众和美国通用两大汽车公司建立了合资企业,汽车工业与外国合资标志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目前,汽车制造业市场竞争激烈的,通用、丰田、日产和福特等汽车厂商都将眼光瞄准了中国市场,不断地将最新的车型同步推向中国市场。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各大汽车厂新车型的开发周期不断缩短,在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多工位自动化设备是当前竞争的新型工艺手段,该技术保证了车身冲压件能够快速地制造。其主要特点是在一台多工位设备下可以实现同时对多套模具进行安装生产,在工作过程中应用自动转序、上料等操作系统来实现高速生产冲压件,整个过程通过一台设备实现无人操作即可实现全序工装生成。

1.汽车车身冷冲压模具的分类

国家标准中的冲模基本类型共44种(GB/T8845-1988),在这里仅介绍我公司承揽项目中的已设计、加工、制造完成的模具类型。

冲裁类:落料模、冲孔模、修边模、切断模、切口模、切角模等。

冲裁类的特殊模具:侧(吊)修边模、侧(吊)冲孔模、侧(吊)切断模等。

成型類:压型模、成型模、拉延模、整形模、翻边模、翻孔模、弯曲模等。

成型类的特殊模具:侧整形模,吊、侧翻边模

2.多工位模具的应用

随着汽车冲压生产高效化和自动化的发展,多工位模具和自动化模具在汽车冲压件的生产中应用将更加广泛。形状复杂的冲压件,特别是一些按传统工艺需要多副冲模分序冲制的中小型复杂冲压件,越来越多地采用级进模成形。级进模具是一种高新技术模具产品,技术难度大,制造精度要求高,生产周期长。其技术难点在于排样设计优化、模具结构设计和高精度的制造技术。寿命可高达数百万次。因为级进模的技术含量高,所以其附加值高、模具价格高。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汽车冲压件生产用级进模具,在工艺排布、制造精度、结构功能和使用寿命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每年还需大量进口。例如整体侧围、翼子板和车门等容易在生产中划伤制件的模具,在国外无疑都是采用自动化模具。即使自主品牌模具现在也开始采用自动化模具,这是未来模具的发展趋势,而我们在这个方面刚刚起步不久,刚刚过渡到从单纯加工自动化模具,到设计、制造多工位级进模具,因此,采用多工位级进模将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模具产品。如下图1所示,采用多工位全自动化的冲压生产流程图,由主机、取料手抓、移动操作台、电控柜等组成,经由精密传送机构及材料取放装置(真空吸盘、电磁铁等),将工件在冲床各模具之间做精密定位移送。

3.模具制造工艺流程

目前,我司对多工位模具的生产制造流程如下:

1)冲压工艺:

A.产品的数型:依据客户提供的产品的数型,做工艺设计,为设计科提供设计依据;为编程提供加工依据。

B.依据客户提供的整车或样件进行测量:数据整理,建立数型(产品数型)、冲压工艺数型;为设计科提供设计依据,为编程提供加工依据。

C.来图加工:依据客户提供的图纸,建立数型(产品数型),冲压工艺数型;为设计科提供设计依据;为编程提供加工依据。

2)结构设计:

A.依据客户提供的技术协议、相关标准、设备参数等,编制设计任务指导书;依据冲压工艺提供的各序的冲压工艺卡、冲压工艺数型,进行模具设计。

B.设计依据(二维:图纸、三维:实体)为编程提供加工依据

C.汽车冲压模具制造管理系统APDM明细表生成,为采购提供模具零部件的采购依据。

3)实型制作: 实型车间依据模具图纸,制作实型模,并对实型模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转型,进行实型铸造。

4)机械加工: 铸件进厂转入机械车间,依据模具图纸及加工程序对模具结构的型面、零部件、零部件的安装面、零部件装配面加工。

5)钳工装配:将机械车间完成机械加工后的模具零部件,依据模具图纸、进行组装,装配。保证组装的模具,满足模具图纸的要求。

6)模具静检:依据模具图纸、《模具检查标准》对模具进行静态检验。

7)模具调试:将完成静态检验后的模具进行调试,以保证模具满足技术协议、合同、冲压工艺、结构设计的要求。

4.模具材料

模具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影响模具质量、寿命和成本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大中型冲压模具选用铸铁材料,球墨铸铁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和耐磨性,其焊接性能、可加工性和表面淬火性能也都较好,而且成本比合金铸铁低,因此在汽车冲压模具中应用较多。在德国公司,小型和小批量生产用模具,常选用GG25和铸钢GS45制造;大型和大批量生产用模具,多选用球墨铸铁GGG60、GGG70和含Ni、Mo元素的GGG70L制造。在日本丰田公司,采用基体与刃口一体化的特殊铸铁材料来制作修边模,使模具的制造成本大大降低。铸铁整体刃口经表面淬火处理后,用于薄板料修边模寿命可达几十万次。新型汽车冲模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是影响汽车模具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汽车模具的尺寸大、用材多,降低模具材料成本对于增强模具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5.结论

经过对多工位自动化汽车模具制造技术的设计与研发,使设计的周期大大降低,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此外,在多工位技术应用以后,制造冲压件的成本也下降,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益,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洪作民.多工位自动冲压[J].汽车电器,1980年02期

[2]《冲模设计手册》编写组. 冲模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3]邱永成.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7

作者:魏新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商务英语课堂教学论文下一篇:学习两会心得体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