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和谐美好校园

2023-03-23

第一篇:如何建设和谐美好校园

如何建设和谐校园

党中央做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决定,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建设和谐校园。 1.正确认识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构建和谐校园也就成了时代发展的必然。何谓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和谐校园的构建基于协调和默契,终于竞争与效益。当前,确立这种教育理念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理想社会状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重点突出了“和”的地位与价值。社会由众多单元组成,只有各单元和谐,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学校集中了社会的精英群体,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骨干和带头作用,走在前面。

其次,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就是建立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和谐校园正好体现了这种要求。

再次,建设和谐校园也是实现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的发展,既要加强硬件建设,也要加强软件建设。和谐的环境培养美德,使人愉悦,给人以前进的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正是培养合格的必要环境。努力建设和谐校园,不仅使全校的师生员工人际关系和谐,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而且能不断促进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1.1提升办学理念是建设和谐校园基础

学校教育就是要创设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使和谐社会成为由和谐的人组成的社会,也使和谐的人成为和谐社会的合格成员。学校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各门课程之间、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相互匹配和谐发展,各种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和谐利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环境的相互衔接和谐结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和谐互动教学相长。 1.2“以人为本”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核心

发展是和谐的根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实现校园的真正和谐。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育人”并施,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1.3建设和谐校园必须注重内涵发展

内涵发展,就是学校内部教学、行政、后勤和思想政治工作等子系统与诸要素之间的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就是眼睛向内,苦练内功,重在固本,夯实基础;就是力求质量、效益、结构、规模同步提高;就是专业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同步推进;就是教育教学改革与规范办学同步深化,各项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同步加强。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注重教育主体诸要素间的和谐发展,在提倡谅解与宽容、促进公平与公正的和谐氛围中,增强竞争实力,获得效益的整体提升。学校要在办学思想的形成上下功夫,加强专业建设,提高学校对生源市场的吸引力和知名度。 2.构建和谐校园的环节

高校主要由教师和学生组成,具体涉及到领导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等环节,要建设和谐校园,就必须处理好这几方面的关系,使建设和谐校园的办学理念变成全校师生的共同追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 2.1建设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

领导要加强个人修养,识大体、顾大局;讲政治,讲正气,讲原则,以学校发展为己任。要加强班子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发挥集体领导的智慧;同时要充分调动每名成员的工作热情,使工作效能最大化。各级领导子的团结和谐将为构建和谐校园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2.2建立平等融洽的上下级关系

常言道“不成规矩何以成方圆”,只通过制定完善、严密的规章制度来强化对教工的管理是不够的,因为这样并没有真正唤起教工的工作热情,弄得教工不是潜心研究如何做好工作,不是真心实意地为学校着想,不是时时处处维护学校的形象,而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要想建立和谐的校园,领导必须转变观念,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教工观,公仆观,努力搞好领导与教工的人际关系。为教工办实事办好事。让学校的教工有一种归属感,这是调动教工积极性的关键。应多与教工沟通,应多听取广大教工的意见,充分地了解他们的需要,并努力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这才能赢得其亲近与合作;在重大的问题,重要的决策上,领导应集思广益,使政策制度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获得教工的拥护支持;还要常换位思考,在制订和执行一些必要的规章制度时,要融情于理,宽以待人,领导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情感留人。 2.3建设团结合作的教师队伍

教师间团结合作是搞好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真诚合作,才能出好成绩。领导在制定考核制度的时候,要注意让教工在宽容、公平与公正的和谐氛围中竞争,或多点进行团队合作的竞争,从而获得效益的整体提升。反对不公平竞,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不同学科的教师要打破画地为牢的学科壁垒与偏见,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改变自己单一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知识面更宽更广,走综合型教师发展之路。 2.4建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三人行必有吾师”教师和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双重转变: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还意味着师生关系向着师生平等,互相合作,彼此尊重,民主教学方面发展。

要建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对学生有宽容之心、接触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与沟通。 2.5建立团结友爱的生生关系

学生的成长需要有健康的身心。一个学生在学校度过的时间是比较长的,他只有与周围的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保持一个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感、归宿感。通过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只有建立良好的关系,学习上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对双方都有莫大的得益。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避免以学习成绩论人,增加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机会,使他们长期处于友好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建立一种亲如兄弟姐妹的和谐关系,要实施素质教育,改变重智轻德,单一追求智育的现状,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在增长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使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都能和谐共进,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形成和谐的同学关系。

2.6促进学校与家庭的友好关系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但由于文化水平和认知水平的问题,有的家长对学校的教育不理解,不配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出现不和谐的现象,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应重视家庭教育,通过家庭访问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第二篇:新形势下如何建设和谐校园

●文/和平县礼士中心小学 陈云才

当今,人类已经进入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促进人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最高追求。和谐校园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和谐社会的重要辐射源。所以,建立和谐校园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然而,要建立和谐校园,必须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学校领导要想方设法唤起师生的文化意识,要立足于学校实践,着眼于学校未来,积极构建开放、民主、和谐的学校文化,全面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文化品位提升了,校园中的和谐态势就有可能逐步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的根本特征和反映,要建立和谐校园,就要搞好校园文化的培育。那么,该如何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调动师生的校园文化心理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折射和反映,其核心和灵魂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的核心又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精神文化在本质上是用文化唤醒和高扬师生的主体意识,关注师生真正的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能使学校的师生在总体上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努力氛围,具备共同的奋斗目标,这样,学校各方面工作就能顺利地开展。而更重要的是,当师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之后,就会自觉认识当今时代教育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就会深入了解培育校园文化的重要意义,就会产生强烈的校园文化心理。达到了这一步,只要学校领导者善于引导,善于充分调动师生的这种心理,善于激发这一心理所带来的积极性,学校运作自然就会协调而有序,从而有效促进校园的全面和谐。

二、强化师生的个性修养文化,促进校园和谐

师生的个性素质是评价和谐校园构建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师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又是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因此,应该强化师生的个性修养文化。一是要以明确的发展目的为导向,通过大环境的熏陶和大目标的确立,让学生在和谐中感受和体验生命成长的过程,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主体实践、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情、意、行诸方面协调发展,从而保证校园中每一位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和发展,最终成长为个性鲜活的人才。二是要以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专业技能作为规范,以传递人类的科学知识和造就民族的栋梁之才作为目标,以发展党的教育事业和实现家长的培养愿望作为天职,促使教师加强修养,奋发上进,敬业爱岗,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尽量展示自己的个性才华,为推动学校的前进、达成学校的和谐踊跃贡献。近些年来,我镇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日益和谐,各方面业务开展顺利,学校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就是强化师生修养文化的结果。

三、营造融洽的校园人文氛围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也是教职工工作、生活的地方,学校的人文氛围是影响师生思想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学校人文氛围的营造对广大师生是极为重要的。我们要构建和谐校园,就要重视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

尊重教师个性发展,搭建成长平台。首先,我们要优化、美化校园的外部环境,为教师提供舒心惬意的工作环境;其次,要突出人文环境的建设,搭建民主平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让教师感到“家”的温暖,让教师的精神和人格得到自由的舒展。要尊重教职工发展的利益、价值和愿望,在教学管理中,为教师搭建成长进步的平台,给教师充分的自主权,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教育思想,支持教师进行教改实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教师时时刻刻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第三要加强德育和教育伦理的灌输,弘扬教师的敬业精神。让教师珍视和热爱手中的教育权力,使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教学风格、价值取向等与学校的主体文化协调一致,同时尊重教师的个性发展,允许不同的教学方式存在。要让浓郁温馨的氛围、严谨高雅的格调和务实进取的精神成为学校文化的主流,促使学校价值与教职工价值共同实现而获得双赢。

维护学生身心健康,营建健康成长氛围。校园人文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可以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养料和水分”,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搭建平台和阶梯。从内容上说,针对学生的人文氛围包括德育文化、学习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文化、文娱体育和审美文化、生活与心理卫生文化等。在这方面建设的实践中,应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发掘人的创新潜能与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相结合,使学生做到:人格上自尊,主动磨砺与修养;行为上求进,主动求索与进取;学习上自主,主动参与和探究;生活上自立,主动自理与服务;行为上自律,主动约束与反省。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班纪班规的制定、参与学生社团的组织与管理以及校纪的管理等。通过如此种种举措,让学校的人文氛围达到一种民主平等的融洽状态,使学校和学生同时得到进步和发展。

四、组织师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

让师生成为校园文化提升发展的支点,这是校园文化的活力所在。校长是校园文化的培植者、引领者,而教师和学生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校园文化建设追求的是学校与师生的共同成长。在实施过程中,应特别强调提高各类活动的师生参与率,让教师在学校里能展示一门特长,能创立一种风格,能有一项新发现等;让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学会一门艺术技能,擅长一项体育活动,获得一次登台的机会,留下一件值得回忆的作品,做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情等,借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全员参与、群策群力、齐抓共建的良好氛围,让师生参与建设,在建设中受到熏陶和教育,通过丰富师生体验来内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五、优化以人为本的校园制度文化

和谐校园需要人本科学、和谐民主的制度保障。在学校中优化建设人本民主与科学规范相一致的制度文化,目的是让所有师生工作生活在一个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气息的环境中,让全体教师都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大家关系和谐融洽。这种制度文化的实质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的结合,建立以发展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和价值。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它要求学校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师生的行为,借以建立起良好的校风,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同时还要搞好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得以贯彻。由于校园制度文化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它包括学校的教代会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质量监控考核制度、学生的行为规范等,因此,以人为本的校园制度文化的建立和优化,可以让学校师生尽情发挥出潜力和活力,使校园和谐稳定又生机勃勃。

六、加强学校环保氛围打造

这里所说的学校环保氛围的打造,是指学校建筑的布局,各种建筑物的命名,校门的设计与修建;学校的绿化与美化,如绿化景点、场地划分、道路走向和标志雕塑等的创作与修建;学校各个大型建筑物,如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和体育馆等的摆布,教室、寝室、饭厅和走廊等的布置;校园网、黑板报、橱窗、阅报栏、标语牌、广播、多媒体教学仪器方面的设置等均渗透环保因素。这些学校的硬件,如果能让它们都具备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与行为。此外,还可以通过英语角、墙报、网站、校训、校歌、荣誉室、阅览室、体育场等,展示各种文化,使环境成为校本课程的载体,成为德育美育的载体,成为文化育人的载体。学校领导在环境建设中,要注意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有机结合,将现代文明气息与传统文化底蕴有机渗透,让师生时时处处都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完善的校园设施能给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能使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能让他们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而整齐有致的摆设、合情合理的布局,能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心神飞动,能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能对师生员工起到塑造美好心灵、激发进取精神、约束不良风气、促进身心健康、调节心理状态等重要作用。

七、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校园文化

教育科学告诉我们,校园文化有许多内容需要教学实践来体现,需要教学活动来完成。而教学又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既包括以课堂为主渠道的直接因素,又包括以校园环境、办学理念、制度建设、校风校貌等校园文化方面的间接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这两者密不可分。许多事实表明,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共进,是促成和谐校园的关键性要素之一。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校园文化,在课堂上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与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让校园文化得以传播,用来丰富和提升师生的精神世界,塑造他们的人格品质,可以促进校园中人际关系与人事关系

学校多种元素的有机结合才能让师生在和谐教育中受到多元文化的有利熏陶,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第三篇:保护校园环境,营造和谐美好校园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您渴望在一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地方生活吗?您渴望在一个整洁温馨的环境中工作学习吗?您想拥有一个环境优美、充满生机的校园吗?那么让我们携手同行,讲究卫生,美化校园,为自己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园。

校园环境卫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体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优美的校园环境,会使我们在学习、工作时,心情舒畅;优美的校园环境,会让我们懂得珍惜,学会爱护;优美的校园环境,彰显每个人的素质,体现整个学校的道德风貌;优美的校园环境,为我们学习进步创造良好的条件,有利于我们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美的校园环境,让我们谦让有礼、学会做人;优美的校园环境,让我们时刻如沐浴在阳光之中,温馨融洽。

试想,每天生活在纸屑纷飞、垃圾遍地的环境中,我们如何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应对一天的忙碌?然而,走在校园里,瓜子壳、果皮、纸屑、废弃塑料瓶随处可见;教室里,遗落在课桌上的垃圾比比皆是„„这一切,都与文明校园的形象极不相称,与我们追求美好环境的愿望大相径庭。既然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优雅舒适的环境,那么就不要只图自己“顺便”,且为绿色校园行个方便,真正做到“学校是我家,清洁靠大家”。在此,向全校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1.以爱护校园环境为己任,自觉维护校园的清洁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随意乱扔果皮纸屑、烟头,不随地吐痰。

2.支持和参与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的回收利用,尽量减少生活垃圾。

3.清除白色污染,随手拾捡纸屑。

4.不将食物带进教室,自觉清理教室垃圾。

5.勤俭节约,爱护公物。

6.遵守公德,倡导文明,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卫生

让我们从现在起,树立保护校园环境的意识,争做校园环境保护“绿色卫士”。

2010年6月16日

第四篇:建和谐美好的生态校园

创绿色自然的特色文化

——蔡店小学创建绿色学校自评报告

学校简介:

蔡店小学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北部的蔡店乡,与旅游胜地----锦里沟和清凉寨毗邻,它是全乡小学中的龙头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395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980平方米。校园内绿树成荫,运动场、各功能室等设施设备达国家二类标准。学校现有1--6年级共13个教学班和一个学前班,共有学生712人。有教职工41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9人,中级以上职称29人。近年来,学校管理班子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级“合格中心小学”、“绿化合格学校”、“校舍场地管理合格学校”、“卫生先进单位”;被评为区级“综合治理平安单位”、“教学管理先进单位”、“题组导学模式实验研究先进学校”、“素质达标先进单位”。

一、学校创建绿色学校的现状

(一)打造绿色生态环境

1、为加快生态校园的建设,我校在原来基础设施上,利用和节约现有资源,争取多方资金支持,大力加强校园硬件建设。2006年,“中国滋根基金会”捐资修建一座40立方米的沼气池和 15立方米的储气罐以及为新建的厕所添置了一套利用沼液冲水的循环系统;黄陂区教育局等部门调拨资金修建了配套工程——厕所、猪圈,并租了三亩地用于种菜,同时赠送20头小猪喂养,为沼气池提供原料;省、市、区农业能源办公室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也给予了技术指导,使我校在完成基本建设(教室、宿舍、食堂)的同时,形成了“粪便产气、沼气烧水做饭、沼液冲厕、沼渣种菜”的节能环保、循环利用系统。2007年,“皇明太阳能集团”捐资为寄宿生楼安装了一套价值15万的太阳能中心供水系统,解决寄宿学生洗热水澡的问题。另外,自筹资金购环保茶水炉一台,以枯树枝叶、校园垃圾等作为燃料为师生提供开水。学校还因地制宜建起蓄水池, 将师生的生活污水通过过滤后, 用于冲洗厕所和扫地洒水用,做到循环使用。

2、学校实行垃圾分流,每天由各班学生将垃圾投放到指定地点,我校六(1)班的同学从06年开始坚持回收废纸和空塑料瓶,将其卖给废品收购站,提高废

品的再利用率的同时也增加了一笔不少的班费。不仅节约资源,更培养了学生的品质与环保意识。在课外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了青少年的环境意识,初步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养成较好的行为规范,有力地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四月份地球日里,在全校开展了“让世界清洁起来”的大型清洁活动,以班级为单位,高年级帮助低年级同学共同完成了全校清洁卫生死角的工作。

3、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在学校宣传橱窗里张贴有关环保的警句、格言,环保图片、环保信息等。

(二)、营造和谐共生的人文环境

作为市级的绿化合格学校,我校一直将课堂教学是否凸现环保特色,是否有机地渗透环境教育,作为考评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此外,教师还要坚持环保巡查,及时将环保方面的好人好事和不良行为通过校园网站公布,起到教育学生作用。

学校一直倡导绿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上就是: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课堂上,为学生阐释正确的观念、指导有益的阅读、感受健康的思想情操、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还应注重提升师生的内在精神环境。美好的自然环境,还需要有与之相称的美好心灵来爱护,来欣赏,故在各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让身与心都能得到享受和启发。如我校五(1)班李仕安老师在为学生讲授老舍的《养花》一文后,便在班上掀起了一股养花热潮。让孩子们从家里带来各种盆栽,放在教室里,不仅美化了教室环境而且每天由同学们分组轮换着养花的过程,让同学知道了如何去呵护生命、善待生命,也培养了同学的互助精神。我校六(2)班老师组织学生开展的“小小塑料瓶”综合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首先老师明确了对学生情感、能力、认知目标的预设,由着手准备、调查污染、设计回收、撰写论文四个阶段对“小小塑料瓶”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内容丰富、创新思维浓厚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对环保教育进行的有效尝试,它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同学们通过查资料,听讲座,搞调查等形式,认识到环境对人们的重要,了解到社会上人们对环保的不同看法,意识到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同时也树立了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有了这种意识和责任感,他们也就能自觉地付诸行动。学生在生动的实践中去感

受,去行动,收到了一般的课程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通过上述环保活动,教育师生平等友好地对待自然,认识自然界的价值,培养一种热爱自然、渴望理解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相互作用的哲学情怀,从小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让环保教育形成制度,确保环保教育的长效性。

1、为使环保教育长期顺利地进行,学校依法治校,制定并实行了一系列严密周全、操作方便的环保制度。如每学期开学制订的环保实践活动计划和实施措施,组织策划与环保相关的所有活动,将每年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前一周和10月份的第三周定为学校的“环保教育周”,规定各班按班级特色进行环保教育,并组织形式多样的环保竞赛活动,如环保手抄报、绘画、小制作、摄影等。

2、为环保教育能有依托的情境,学校每年在环保教育上的投入不断加大,绿化、美化校园,从平面绿化走向立体绿化,将楼层间的空地与过道的两旁都种植上绿色植物和各色花卉,冬青夏绿,使校园无处不染绿,无处不飞花。

3、校园广播站是宣传学校环保教育的主阵地,环保工作的活动计划、人员安排都是通过这个渠道向全校师生传递,让他们及时掌握学校环保教育的最新动态。

在多年的绿色环保教育活动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绿色学校不仅是校园的绿化美化,也不只是单纯的环保知识的教育,它更是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行为,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外直观性的环境资源全面提升师生的环境素养。

三、倡导绿色教育,强调课堂渗透

1、开发校本课程,向课堂播撒“绿色”

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渠道。教师们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利用队日活动、班会活动,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的优势,把绿色创建渗透到综合实践课程中去,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充分发挥社区自然环境的教育作用,充分利用社区的环境资源,学生在辅导教师的带领下,走入社会,亲历实践,开展综合性社会环境考察等实践活动,通过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探究,使学生养成主动参与环保活动的意识和行为。

2、多学科渗透“绿色”,细化学科边缘

环境教育是新兴课程,具有综合性、边缘性,小学的许多学科都蕴含着环境

教育因素。我们依据学科特点,找准切入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深化、扩充,使环境教育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让各学科都泛出葱笼的“绿意”来。

⑴思品课结合讲。环保既是人类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一种生存行为,更是一种社会公德行为和思想品德行为。我们结合思品教学,不断向学生灌输环保知识,助其确立环保意识,引导他们从小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习惯,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环境卫生,爱护花草树木。

⑵语文、数学、科学、音乐、美术等渗透讲。在环保责任心的感召下,教师们结合各自学科特点,探求并确立学科环境教育渗透点,抓住学科与环保知识的显性和隐性关联,将环保教育有机渗透于学科教学中。如语文《只有一个地球》、思品课上的《地球上的陆地》等课,教师就充分利用教材的环保因素,紧扣主题实施教学,使得课堂教学一举两得,既突出了课文的教学重点,又巧妙地渗透了环保教育。通过了解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情,教育学生国家虽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却严重不足,从而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珍惜资源。

四、开展“绿色”活动,激发生命活力

1、开展“拒绝碳酸饮料 争做低碳达人”活动提倡大家从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做起,控制或者注意个人的碳排量,让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下来。

2、收集班级绿色宣言利用班会课时间,由班主任组织同学们自己发现生活中的不文明、不环保现象,根据各班实际情况,由同学们自行收集整理出班级绿色环保宣言。

3、“问诊地球”通过专题讲座,课堂渗透、气候变化系列环保

电影展播,结合“书香校园”活动特色,开展气候变化、全球变暖为主题的阅读活动,发动学生社团成员搜集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制作宣传展板或橱窗,让全校师生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全球变暖的种种后果,以及与此相关的科技知识,引发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4、绘制“绿色环保地图”在三至六年级的数学科学老师的带领下组织学生绘制“绿色环保地图”。标注出包括自然胜境,动植物分布,基础建设,文化景观,生态资源,环境资讯,交通步道甚至污染情况等十几类超过一百种地区信息,共同组成一幅反映社区人文生态景观的本土综合图谱。

5、各班开展环境评审活动召集学生代表先进行摸底调查,听取学生意见,确定环境评审开展的方案。分三个层次开展“问诊校园”活动。通过主题班队会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发现班级和校园存在的环境问题,向班级和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怎样影响了班级以及校园环境,造成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又如何反过来影响了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以及怎样才能减少环境污染。由各班代表、大队委、环保社团组成,对学校环境进行全面、深入的评审。

6、校园环境建议箱:在校园中设立校园环境建议箱,并对积极提建议以及建议被采纳的学生进行奖励,例如班级评优优先、评为校园“环保之星”等。使活动能够长期持续的开展,学生的环境意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来。

五、开展环境教育效果评价

为了确保学校环境教育的整体化、科学化、规范化地发展,我校制定了环境评审制度:从教师的教学中看是否结合教学开展了环境渗透教育,从平时活动中观察学生是否有强烈的环境意识;从课外活动中检验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环保技能。由校少先队大队委组成环境评审小组全面开展环境评审活动,通过座谈、反馈、检查、打分、落实整改等具体举措,将一些环境死角彻底消除。

通过环境保护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环保问题是关系到地球和全人类生死存亡的严重问题,培养了学生对世界环境现状深深的危机感,激发了他们树立对自己、对国家、对世界环境保护负责的态度。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德,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集体主义观念等美德。

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回顾我校创建绿色的历程,我们认为还存在如下问题和不足:

1、由于环境教育是一个全民性的问题,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努力,但目前这个立体网络还有待建设。

2、在培养学生环保行为习惯方面还需要加强。学生节水、节电、节粮的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少数学生仍有浪费现象。

3、少数教师在环境教育中,还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行为培养的倾向。 环境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个教师的努力与付出,它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兴衰和存亡,是一件功在千秋,积善行德的好事保护和改善环境,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奋斗,为此我们将继续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

第五篇:构建和谐校园共创美好未来

虽然现在的时令已是冬天,早上草地上已开始落霜,树叶已开始在萧瑟的风中飘落,但每个人的心里温暖如春,火热如夏。因为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给我们点燃了一把明亮的火把,温暖着我们,给我们光和热,指引着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在今秋的十月,党的十七大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它给了我们力量,让我们继续打拼美好未来;它给了我们激励,让我们为祖国的奉献无怨无悔;它给了我们光亮,让我们顺利前进。

十七大给我们带来了新思想新理论,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科学发展观。如果说我们国家是一辆正在高速行进的列车,那么科学发展观就是钢硬的车轨,保证着列车的正确方向;如果说我们国家是一棵正在生长的绿树,那么科学发展观就是坚实的大地,供给着绿树的必需的养分;如果说我们国家是一艘行驶在海上的航船,那么科学发展观就是胀满的风帆,推进着航船的行进。科学发展观给了我们太多的思考与启迪,也给我们的实际行动提供了指南,全国上下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作为新世纪新阶段的大学生,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理应发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成才,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培养大无畏的胆略和气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我们要珍惜年华、磨练意志、砥砺品格,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而校园正是大学生所

处的社会环境,所以构建和谐校园不管对大学生自身还是整个社会来说都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响应十七大号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是每个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校园就是我们的家,和谐的校园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令我们心情愉悦,学习生活都井然有序。我们热爱我们这个大家庭,就要把她构建成更加和谐的乐园,做我们心灵的港湾,给我们温暖,给我们依靠。

和谐校园的环境是优美的。树木在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花草在摇曳着婀娜的倩影,鸟雀在展示着甜美的歌喉。满眼的青翠与绚烂,朝气蓬勃却又安静恬淡。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闻着草木的清香,聆听着鸟雀的欢语,感受着阳光斑驳的落影,全身心都回放松。这就要求我们自觉保护校园环境,不乱仍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折花木,不践踏草坪,保持教室宿舍环境清洁卫生,共同为营造优美的环境努力,为了美好家园,而谁又不愿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呢?

和谐校园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学校或团体组织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参与活动可以锻炼并提高我们的能力。看,运动场上那饱含活力的身影,展现着青春的活力;再看,那舞台上优雅的舞姿,显示出青春的华彩;还有那讲台下孜孜渴求的眼神,彰显着青春的进取。多彩的活动促进了和谐校园构建的发展,而和谐校园又为多彩的活动提供了前提与保障。和谐校园也促进了我们的全面发展。

和谐校园充满着人文关怀。宿舍里亲如兄弟姐妹,相亲相爱是一

家。尊敬师长,友爱同学,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同时要礼貌待人、宽以待人,理解他人,信任他人,充分展现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爱心。要毫不吝啬的给他人一个和善的微笑,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你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快乐,你会发现生活真的很美好。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落实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决不能做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有句古话说的好:勿以善小而不为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要从小事做起,要节约用点用水,比如及时关掉走廊里的灯和洗手间里的水龙头;要爱惜粮食,须知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要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尽量少使用塑料袋,对可再利用的废纸饮料瓶等要回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做很多“小事”来使我们的校园更加和谐,而很多的小事积累在一起,足可以抵过一件大事。其实,小事的作用不一定小,小事做多了也可以创造奇迹。所以,我们要瞧得起小事,并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

和谐校园的构建需要我们没一个人的共同努力,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参与到构建和谐校园的活动中,我们的校园一定会更加和谐。

他、我还有你,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共同构建和谐校园,憧憬美好未来!坚信,我们的校园明天会更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如何索赔雨天延误工期下一篇:如何拍出黑色背景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