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行业分析报告

2023-06-04

报告在写作方面,是有着极为复杂、详细的写作技巧,很多朋友对报告写作流程与技巧,并不是很了解,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软件行业分析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中国软件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软件行业08、09年发展状况分析

中国软件业08年累计完成业务收入7,572.9亿元,同比增长29.8%,产业规模继续扩大,结构与布局不断调整,预计09年软件业增速为22%至25%。

2008年,面对不利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中国软件业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行业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态势,产业规模继续扩大,产业结构与布局不断调整,企业实力逐步增强,成为拉动电子信息产业平稳增长的重要力量,并在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经济运行特点

(一)产业平稳较快增长,四季度增速小幅回落

2008年,中国软件产业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7,572.9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比07年同期高8.3个百分点。四季度起,行业收入增速出现小幅回落,10月底累计增速比三季度下降

1.8个百分点,11月比10月、12月比11月又分别下降0.2和1个百分点。

(二)结构调整进展明显,软件技术服务成为重要增长点

软件产品收入占据主体地位,累计完成收入3,165.8亿元,占软件产业总收入的41.8%,同比增长32%。软件技术服务增长迅猛,完成收入1,455亿元,同比增长39.9%,增速比全行业高10.1个百分点,占软件产业总收入的19.2%,比07年同期高1.4个百分点;其中软件外包服务收入203亿元,增速达100%以上。嵌入式软件实现收入1,118.2亿元,同比增长25.2%,增速超过电子信息制造业12.8个百分点。系统集成收入1,616.4亿元,同比增长25.2%。IC设计收入217.4亿元,同比增长16%。

(三)东部地区增长稳定,西部地区起伏较大

东部地区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6,389.2亿元,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的84.4%,同比增长29.5%,增速比1至11月回落0.8个百分点。北京、广东、江苏规模位居全国前三甲,其中江苏省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增速超过30%。西部地区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659.7亿元,同比增长32.6%,高于1至11月3.5个百分点,但比1至9月低了3.5个百分点,其中四川、贵州增速均超过50%,但重庆、陕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陕西增速仅为8.3%。中部地区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524亿元,同比增长29.4%,低于1至11月增速2.1个百分点。

(四)软件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外包服务增速下降

中国软件出口142亿美元,同比增长39%,增幅比收入高9.2个百分点。其中完成软件外包服务出口15.9亿美元,同比增长54.3%,软件外包服务出口下半年增速开始明显下降,1至7月累计增速比1至6月低2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一是金融危机的影响,二是随着人民币升值,成本提升影响定单增加,而且以美元定价的收入相对下降。日本仍是我软件外包的主要地区,比重达到60%,两国企业合作不断深入,正从发包合作逐步向战略协作阶段过渡,外包形式逐步从ITO转向BPO、KPO。2008年12月初,大连软件园在日本东京成立分园,成为中国首个在境外设立园区的软件园,将为深化大连对日软件服务外包创造新的契机。

(五)重点企业运行良好,各类企业差别明显

从部监测的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看,2008年三季度前百家企业共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337亿元,比07年同期增长40%,增速高于全行业10个百分点以上,占软件产业收入比重为20%;平均利润率达10%以上,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完成软件出口59亿美元,占全行业出口的47%。

分领域看,不同类别企业发展出现明显的分化。受国际金融形势动荡、人民币升值、制造业下滑的影响,软件外包服务、消费电子类嵌入式软件、IC设计等领域企业收入增长相对较慢,部分IC设计企业甚至出现大幅亏损。华为、神州数码、联创科技等一些为电信、电力等大行业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企业增长均超过50%,一些游戏软件和杀毒软件厂商也取得较快发展。

二、值得注意的问题

2008年以来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逐步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对全球软件产业带来明显冲击,主要表现为:

一是市场需求大幅减弱。IDC、iSuppli、Gartner等市场咨询机构调查显示,2008年四季度全球IT支出增幅比原定下降2至3个百分点;美国40%以上的大公司下调了2009年的IT支出,其中金融领域IT支出降幅达30%以上。日本IT外包市场需求下降10%以上,2008年四季度本是我软件外包企业与日本客户续签合同的时间,但企业反映续约定单很少。

二是大公司业绩普遍下滑。甲骨文第二财季(截至2008年11月30日)软件收入和利润分别下降3%、1%,第三财季业绩将创新历史新低。SAP公司2008年

二、三季度利润分别下滑9%、5%,全年下滑5%以上。思科2008年三季度营业收入为三年来最低水平,四季度将下降10%。微软尽管前三季度业绩较好,但分析师预计其将在新一财季发出营收预警。

三是对部分外向型国家影响明显。印度、爱尔兰等依赖软件外包出口的国家表现尤为突出。以印度为例,由于其软件外包60%来自美国市场,40%来自金融领域,遭受冲击十分明显。据印度软件与信息服务协会预计,2008年印度软件及服务业收入增速将下降30%以上,利润率将下滑5至6个百分点。Infosys公司预计至2009年3月31日的财年收入为47.5亿美元,比预期目标下降了5%;塔塔公司2008年利润增速为5%不到,远远低于近年来30%的平均水平。

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在不同的领域有所差别,对硬件的冲击大于软件,对外向型国家的冲击大于内需型国家,对小企业的冲击效应快于大企业。还要看到,金融危机也使软件产业出现一些调整变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开源软件面临新的增长。为应对金融危机,企业开始减少开支,整合技术基础设施。开源软件成本低廉、开放性高,成为企业选择IT服务的主要对象。IDC等机构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Linux软件及相关服务收入将增长20%以上,至2012年平均增速也将超过10%。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市场看好。企业为压缩成本,大幅减少传统的营销投入,转向成本更低的互联网营销,电子商务服务市场增长迅速评论此篇文章 (0)其它评论发起话题 (0)相关资讯财讯社区(0)。2008年,全球最大的两家B2B公司阿里巴巴和亚马逊均取得较好业绩,亚马逊营业收入增长29%,利润增长36%;阿里巴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增长了37%,利润增长了49%,注册付费中小企业会员同比增长40%,网上商

铺增长54%,四季度继续保持增长。

行业整合出现新的机会。经济不景气导致行业重新洗牌。2008年来,全球软件企业并购事件明显增多,惠普收购EDS公司、甲骨文收购BEA和Primavera软件公司、SUN公司收购瑞典MySQL软件公司,收购金额均超过10亿美元,IBM2007年收购了12家软件企业,2008年继续收购10家以上。

国内软件企业也将收购作为2008年的工作重点,用友软件年初至今连续收购了北京方正春元科技公司和特博深信息科技公司。这些大公司都借经济低迷之际开展并购,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使行业竞争格局出现新的变化。

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服务模式加快发展。随着虚拟化、云计算技术发展,软件应用与服务的重心从终端转向网络,这种模式强调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从一定程度更加适应经济危机下企业对成本、效率的要求。2008年,尽管微软、IBM、谷歌几大公司营业收入增速不同程度放缓,但其网络应用及相关服务收入均保持高增长,速度达20%以上。IDC预测,至2012年,云计算产品收入年均增速将达25%。

三、中国软件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主要挑战

1、国际金融危机对软件产业的影响正在深化

当前,美、日、欧等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已经出现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09年全球经济发展速度将是二战以来的最低水平。IDC、Gartner、iSuppli等市场咨询机构将2009年全球IT支出增长预期由之前的5至6%下调至3%以下,全球软件外包市场将出现负增长。四季度以来,中国软件产业下行势头并不明显,主要原因是软件产业依托国内市场,很多定单早在2008年上半年已经确定,金融危机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随着危机影响从制造业向相关领域蔓延,软件产业下行趋势将更加突出。根据对北京重点软件企业的监测,四季度本是传统销售旺季,但企业定单不增反降,部分企业降幅高达20%以上。还要看到,近年来中小企业一直是软件市场的重要增长点,但2008年下半年沿海地区大量中小企业倒闭,也将影响软件市场的增长。

2、国内市场竞争形势更加严峻

一是跨国公司在欧美市场受挫后,在收缩全球业务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中国市场布局,近期全球软件巨头纷纷造访中国探求更大合作,印度三大软件公司陆续在华设立了全球性的海外服务公司,这些将使国内软件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压力。二是市场秩序亟待规范,山寨文化盛行,软件盗版和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依然突出;部分领域垄断问题明显,一些跨国公司利用技术优势对其他企业实施不正当竞争,严重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国内优势企业面临恶意收购威胁,随着行业整合力度加大,部分跨国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对国内优势企业进行恶意收购的问题突出,产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3、支撑产业的宏观环境亟待改善

当前,中国软件服务外包面临很大潜在市场,但国内宏观环境制约了潜力的发挥,部分外包企业反映由于国内信用体系不完善、对信息安全的管理灵活性不够,导致很多跨国公司不敢将定单交给中国软件企

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门槛过高,中小软件企业很难享受到政策优惠,影响产业的竞争力。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相对较少,创业投资体系不够健全,不适合软件产业发展的需求,随着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小软件企业反映融资更加困难。据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促进中心调查,上半年北京软件上市公司投融资案例数量比07年减少了一半。

(二)有利形势

1、扩大内需政策将为软件产业提供巨大市场空间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成立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进这项工作,将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历史舞台。

2008年底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决定从中央财政资金中拿出150亿元用于工业行业的技术改造。软件作为提升经济质量和促进两化融合的“助推器”,面临巨大的市场机会,特别在农村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系统方案和网络设计维护、传统行业信息化改造等方面对软件的需求巨大。近期,国务院又同意发放3G牌照,2009年通信网络建设新增投资2,000亿元以上,将有力拉动通信嵌入式软件和网络系统解决方案的增长。

2、产业政策环境不断改善

国务院18号文件即将到期,为避免政策断档,新的政策正在研究并将出台,将为软件产业提供更大的政策支持。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已编制完成并即将实施,软件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关键领域,将是产业振兴政策措施支持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服务业,出台了包括财政、税收、金融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软件及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代表,将得到政策的倾斜。

3、行业整合推动资源优化配置

2008年以来,金融、制造、软件等多个领域的跨国公司纷纷加强中国市场布局,一些全球性的软件服务中心陆续设立,不仅增强中国软件产业力量,也增加国内软件企业的市场机会。面临金融危机的不利形势,国内软件企业纷纷加快修炼内功,推进行业资源优化配置,将逐步缓解中国软件企业小而散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包企业超过3,000家,随着国外市场萎缩,企业破产合并现象增多,部分研究机构预测,到2010年,软件外包企业数量将减少1/3,平均规模将提高20%以上。近年来,东软、浪潮、博彦科技、海辉等企业通过收购实现规模扩张,入选了国际外包专业协会公布的“2008年全球外包100强”。

4、技术发展将提供新的机会

IT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应用正在不断改变软件产业的格局,带来软件产业发展的新机会。2009年,虚拟化技术、云计算等重要技术都将带来软件产业格局的新变化。虚拟化技术可以提高服务器资源的利用效率,带来数据中心、服务器平台的整合,大大提高软件研发的效率和能力;云计算,可以提供基于互联网的海量计算服务,不仅可以作为软件服务的平台,也可以作为存储空间的提供者,甚至还可以作为信息和商业处理的平台,由此将带来软件产业商业模式的多样化。随着网络融合加快,移动互联网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将带来很多新的业务,对软件技术及应用提出新的要求。

综上所述,2009年中国软件产业面临形势十分复杂,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同样巨大,要密切跟踪技术

与市场形势变化及行业整合趋向,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引导,才能确保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预计随着国际金融危机负面影响加剧,一季度产业增速可能出现较大回落,但随着国家扩大内需和技术改造政策落实,下半年后增速将逐步回升。预计全年增速为22%至25%

第二篇:2018-2022年中国企业管理软件市场调研与行业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2018-2022年中国企业管理软件市场调研与行业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交付形式]: e-mali电子版或特快专递

第一部分 产业环境透视 10 第一章 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发展综述 10 第一节 企业管理软件简介 10

一、企业管理软件的含义 10

二、企业管理软件的功能 10

三、企业管理软件的应用特征 12 第二节 企业管理软件的分类 12

一、FM(财务管理)软件 12

二、ERP(企业资源计划)软件 12

三、CRM(客户关系管理)软件 13

四、SCM(供应链管理)软件 14

五、EAM(资产管理)软件 14

六、HRM(人力资源管理)软件 15 第三节 企业管理软件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15

一、赢利性 15

二、成长速度 15

三、附加值的提升空间 16

四、进入壁垒/退出机制 16

五、风险性 18

六、行业周期 18 第二章 中国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9 第一节 经济环境分析 19

一、国家宏观经济环境 19

二、行业宏观经济环境 24 第二节 政策环境分析 29

一、行业法规及政策 29

二、行业发展规划 31 第三节 技术环境分析 32

一、主要生产技术分析 32

二、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34 第三章 国际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发展分析及经验借鉴第一节 全球企业管理软件市场总体情况分析 37

一、全球企业管理软件市场结构 37

二、全球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发展分析 38

三、全球企业管理软件行业竞争格局 39 第二节 美国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发展经验借鉴 40

一、美国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发展分析 40

二、美国企业管理软件行业规模分析 42

三、美国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对中国的启示 42 第三节 印度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发展经验借鉴 44

37

一、印度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44

二、印度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45

三、印度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46

四、印度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对中国的启示 46 第二部分 市场深度调研 48 第四章 企业管理软件市场分析 48 第一节 产品结构特点 48

一、行业应用管理软件销售额占先 48

二、ERP软件市场稳定增长 49

三、CRM软件成为市场热点 49 第二节 品牌结构特点 49

一、国产品牌占据主导地位 49

二、国产管理软件开始在高端市场全面突破 50

三、商务管理软件市场品牌集中度较低 51 第三节 服务特点 51

一、厂商的服务意识增强、服务体系完善 51

二、软件服务的收费方式更加灵活 51

三、渠道特点 52

四、服务成为客户满意度的焦点 52 第四节 市场特点 53

一、管理软件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53

二、市场需求旺盛 53

三、总体市场分析 53

1、产品市场结构 53

2、品牌市场结构 54

3、销售渠道市场结构 55 第五章 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软件发展分析 56 第一节 中小型企业管理软件概述 56

一、中小型企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56

二、中小型企业管理软件应用领域 57

三、中小型企业管理软件主要类别 57 第二节 中小型企业管理软件的成长性分析 58

一、中小型企业管理软件需求特点分析 58

二、中小型企业管理软件市场规模 58

三、政府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支持 59 第三节 中小型企业管理软件的市场发展状况 63

一、我国企业管理软件的市场发展状况 63

二、我国中小型企业管理软件的市场发展状况 第四节 中小型企业管理软件需求趋势 65

一、需求具有可扩展的平台架构型软件系统 65

二、更加关注绿色软件 66

三、需求倾向于高价值型的整体解决方案 66

四、对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66

五、将软件产品的功能适用性作为首要指标 67

64 第六章 中国RRP软件行业发展分析 68 第一节 国内ERP行业发展阶段分析 68

一、第一阶段为导入期(90年代初-1998年) 68

二、第二阶段为成长期(1999-2006) 68

三、第三阶段为成熟期(2007-至今) 68

四、转型与新起点 69 第二节 国内ERP软件需求分析 69

一、国内ERP软件需求主要领域 69

二、国内ERP软件需求特点分析 70

三、国内ERP软件市场格局及份额 72 第三节 ERP管理软件市场现状分析 74

一、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74

二、中外ERP厂商竞争激烈 74

三、移动ERP是趋势 75

四、云ERP带来更大的实惠 75

五、ERP也面临着大数据挑战 78 第四节 ERP软件细分市场趋势 79

一、大型企业客户市场分析 79

二、中小企业客户市场分析 79 第三部分 竞争格局分析 80 第七章 企业管理软件市场竞争格局及集中度分析 80 第一节 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国内竞争格局分析 80

一、国内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80

二、国内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81

三、国内企业管理软件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82 第二节 企业管理软件行业集中度分析 84

一、企业集中度分析 84

二、区域集中度分析 84

三、市场集中度分析 85 第八章 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区域市场分析 86 第一节 华东地区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分析 86

一、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86

二、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88

三、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88 第二节 华北地区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分析 92

一、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92

二、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92

三、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93 第三节 华南地区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分析 93

一、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93

二、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94

三、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94 第四节 其它区域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分析 95

一、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95

二、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96

三、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97 第九章 中国重点企业管理软件企业经营分析 99 第一节 用友网络 99

一、企业发展概况 99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00

三、企业软件产品及服务 101

四、企业技术水平分析 102

五、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102

六、企业竞争力分析 103 第二节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 104

一、企业发展概况 104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05

三、企业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 106

四、企业售后服务分析 107

五、产品应用成功案例介绍 108

六、企业竞争力分析 108 第三节 成都任我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108

一、企业发展概况 108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10

三、企业软件产品及服务 111

四、企业技术水平分析 111

五、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112

六、企业客户群体分析 112 第四节 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112

一、企业发展概况 112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13

三、企业软件产品结构 115

四、企业服务体系分析 116

五、企业竞争力分析 117 第五节 速达软件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117

一、企业发展概况 117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18

三、企业软件产品结构 118

四、企业应用服务体系 119 第六节 北京智邦国际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120

一、企业发展概况 120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21

三、企业软件产品结构 121

四、企业客户解决方案 121

五、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122

六、企业竞争力分析 122 第七节 重庆金算盘软件有限公司 123

一、企业发展概况 123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24

三、企业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 124

四、企业售后服务分析 125

五、产品应用成功案例介绍 126

六、企业竞争力分析 127 第八节 郑州中顶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129

一、企业发展概况 129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29

三、企业软件产品结构 130

四、企业应用服务体系 130

五、企业客户群体分析 130

六、企业竞争力分析 131 第九节 神州数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1

一、企业发展概况 131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34

三、企业软件产品结构 134

四、企业应用服务体系 135

五、企业客户群体分析 135

六、企业竞争力分析 136 第十节 杭州新中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8

一、企业发展概况 138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38

三、企业软件产品结构 139

四、企业应用服务体系 140

五、企业客户群体分析 140

六、企业竞争力分析 140 第四部分 发展前景展望 142 第十章 2019-2022年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前景及趋势预测 142 第一节 2019-2022年企业管理软件市场发展前景 142

一、企业管理软件市场发展潜力 142

二、企业管理软件市场发展前景展望 142

三、企业管理软件细分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143 第二节 2019-2022年管理软件发展趋势预测 144

一、云化、移动化、社交化推动管理软件市场增长 144

二、大数据应用与传统管理软件将形成互补 144

三、融合发展将成为管理软件未来发展重要趋势 144

四、服务价值成为管理软件市场新的增长点 145 第十一章 2019-2022年企业管理软件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防范 146 第一节 中国企业管理软件行业投资特性分析 146

一、企业管理软件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146

二、企业管理软件行业盈利模式分析 147 第二节 中国企业管理软件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148

一、企业管理软件行业总体规模 148

二、企业管理软件行业投资结构情况 148

三、企业管理软件行业投资项目分析 148 第三节 中国企业管理软件行业投资风险 150

一、企业管理软件行业供求风险 150

二、企业管理软件行业成本风险 150

三、企业管理软件行业政策风险 151

四、企业管理软件行业技术风险 151 第四节 企业管理软件行业投资机会 151

一、产业链投资机会 151

二、细分市场投资机会 152

三、重点产品投资机会 153 第五部分 发展战略研究 158 第十二章 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158 第一节 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158

一、技术开发战略 158

二、产业战略规划 160

三、业务组合战略 160

四、营销战略规划 160

五、区域战略规划 162

六、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 162 第二节 中国企业管理软件品牌制定战略思考 164

一、科学性 164

二、实践性 165

三、前瞻性 165

四、创新性 165

五、全面性 165

六、动态性 166 第三节 企业管理软件行业经营策略分析 166

一、企业管理软件市场创新策略 166

二、企业管理软件新产品差异化战略 167 第四节 企业管理软件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167

一、融合多种IT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 167

二、应用新型软件开发技术,提升系统业务适应性 167

三、推进全程供应链管理,帮助客户实现全面管控 168

四、基于可扩展开发平台,积极营造高效开发生态 168

五、制定专项鼓励政策,促进国产软件技术发展 168

图表目录

图表 1 不同机构对 CRM 的定义 13 图表 2 2017-2018年管理软件毛利率 15 图表 3 2017-2018年管理软件市场规模增长率 15 图表 4 2012-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速 19 图表 5 2013-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21 图表 6 2013-2018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 21 图表 7 2018年-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数据 22 图表 8 2013-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3 图表 9 2018年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数与中位数 图表 10 2018年1-11月软件业务收入增长状况 24 图表 11 2018年1-11月软件业务利润增长状况 25 图表 12 2014-2018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 25 图表 13 2015-2018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利润总额 25 图表 14 2018年1-11月软件出口增长状况 26 图表 15 2018年1-11月软件行业分地区发展情况 27 图表 16 2014-2018年管理软件产业政策 29 图表 17 2018-2019年全球IT支出规模及结构 38 图表 18 2015-2018年全球企业软件市场规模 39 图表 19 2015-2018年全球企业管理软件市场规模 39 图表 20 2015-2018年美国企业管理软件市场规模 42 图表 21 2015-2018年印度企业管理软件市场规模 45 图表 22 2017-2018年ERP软件市场规模 49 图表 23 2017-2018年CRM软件市场规模 49 图表 24 2017年企业级应用软件市场份额 50 图表 25 2018年我国企业管理软件产品结构 53 图表 26 2018年我国企业管理软件产品结构 54 图表 27 2018年我国企业管理软件产品渠道结构 55 图表 28 2015-2018年中国中小企业管理软件市场规模与增长图表 29 2017年ERP应用分布 71 图表 30 中国ERP软件市场主要供应商 72 图表 31 ERP行业市场格局 73 图表 32 2016-2017年云ERP市场规模 76 图表 33 2017年中国云ERP市场份额分布 76 图表 34 2017年中国云ERP市场竞争分析 77 图表 35 2017年中国云ERP市场行业结构分布 78 图表 36 2017年中国云ERP市场区域结构分布 78 图表 37 2018年ERP软件大型企业规模 79 图表 38 2018年ERP软件中小企业规模 79 图表 39 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图 81 图表 40 2015-2018年中国管理软件市场规模与增长 82 图表 41 2018年中国管理软件开发平台竞争格局 82 图表 42 中国管理软件开发技术评价指标分析 82 图表 43 2018年管理软件企业集中度 84 图表 44 2018年管理软件区域集中度 84 图表 45 2018年管理软件市场集中度 85 图表 46 2016-2018年上海软件业务收入 87 图表 47 2017-2018年华东管理软件收入 88 图表 48 2016-2018年北京软件业务收入 92 图表 49 2017-2018年华北管理软件收入 92 图表 50 2016-2018年广东软件业务收入 94 图表 51 2017-2018年华南管理软件收入 94

23 58 图表 52 2017-2018年其他管理软件收入 96 图表 53 高端软件重点发展领域 97 图表 54 2017-2018年用友网络主要经营指标分析 100 图表 55 2017-2018年金蝶国际主要经营指标 105 图表 56 任我行主要产品 111 图表 57 客户案例 112 图表 58 2017-2018年浪潮软件主要经营指标分析 116 图表 59 产品结构 118 图表 60 服务内容 119 图表 61 产品结构 121 图表 62 解决方案 121 图表 63 服务体系 122 图表 64 公司产品 124 图表 65 成功案例 126 图表 66 公司资质 127 图表 67 典型案例 130 图表 68 神州数码发展阶段 133 图表 69 2017-2018年神州数码主要经营指标分析 134 图表 70 神州数码客户 135 图表 712017-2018年新中大经营指标 139 图表 72 2019-2022年管理软件市场规模预测 142 图表 73 2017-2018年行业管理软件投资规模 148 图表 74 2017-2018年行业管理软件投资规模 148 图表 75 传统管理软件与下一代管理软件发展趋势分析 153 图表 76 管理信息系统的五层需求示意图 157 图表 77 技术战略与通用企业竞争战略之间的联系 158 图表 78 营销战略与4P的关系示意图 161 图表 79 企业管理软件厂商云转型现状 166

第三篇:软件行业协会秘书长在2010中国**国际软件设计大赛颁奖仪式上的致词

尊敬的*常委、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出席今天的颁奖仪式,在此,我受*理事长委托,代表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对2009中国**国际软件设计大赛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作为国家软件产业发展基地,每年以30%的增长速度在迅速发展,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软件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吸

引、挖掘一大批软件优秀人才迫在眉睫。

随着**软件设计大赛的连续举办,影响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软件人才通过大赛聚集**,这对于选拔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软件人才,创业就业**、服务企业、服务社会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中国软件协会一直非常关注**软件设计大赛,政府牵头、多部门联动、企业参与,注重对软件工程性人才的培养、挖掘,突出大赛的实效性赢得了广大从业人员、在校师生的欢迎,行业认同度逐渐提高,大赛品牌逐渐形成。希望**加大宣传力度,总结好大赛成功经验,建立起长效机制,使大赛越办越好!在此,我代表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感谢**市人民政府对软件大赛的高度重视,感谢大赛组委会工作人员对大赛工作所作出的努力,向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表示祝贺!

软件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软件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将一如既往的支持**软件产业的发展,一如既往的支持**软件设计大赛。希望更多的优秀人才**人才落户**、创业**,为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第四篇:2015年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2月

信息服务业是指服务者以独特的策略和内容帮助信息用户解决问题的社会经济行为。从劳动者的劳动性质看,这样的行为包括生产行为、管理行为和服务行为。信息服务业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现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关键。

信息服务业是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和利用,并以信息产品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专门行业的综合体,主要分为三大类:即信息传输服务业;IT 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资源产业(主要指信息内容产业)。

信息服务业包括系统集成、增值网络服务、数据库服务、咨询服务、维修培训、电子出版、展览等方面的业务。

信息服务主要指除软、硬件产品的销售之外,围绕信息系统软、硬件产品的推广应用所进行的各项服务过程,主要包括网络信息服务和专业计算机服务二大部分。网络信息服务现在主要指通过互联网提供的信息服务,包括互联网接入服务(ISP,即通过电话线、同轴或无线等手段,把用户的计算机或其他终端设备接入互联网),互联网内容提供服务(ICP,即提供互联网信息搜索、整理加工等服务),网络应用服务(ASP,即为企事业单位进行信息化建设、开展电子商务提供各种基于互联网的应用服务)等。专业计算机服务包括系统集成、咨询、培训、维护和设施管理等服务。 信息服务业是信息产业中的软产业部分。信息服务业是从事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产业部门,属于第三产业。信息服务业是连接信息设备制造业和信息用户之间的中间产业。对生产与消费的带动作用大,产业关联度高,发展信息服务业有助于扩大信息设备制造业的需求和增加对信息用户的供给。

一、行业管理体制和行业政策

1、行业管理体制

信息服务业属于信息产业中的软件与信息行业,处行业的主管部门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制订我国软件行业的产业政策、产业规划,对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宏观调控。

此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等部门分别从产业发展、科技发展等方面共同推进产业发展。行业内部组织机构为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主要负责产业及市场研究、对会员企业的公共服务、行业自律管理以及代表会员企业向政府部门提出产业发展建议等。

2、行业法律法规及政策

信息产业是国家先导、支柱与战略性产业;软件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信息技术应用与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石。为鼓励软件行业发展,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建立了行业发展优良的政策环境。这些政策的颁布和执行,将有效促进软件企业尽快走上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同时,信息化被确定为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国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推进政策,为软件行业的发展创造广阔的市场空间。相关政策主要包括:

1)2000 年6 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发[2000]18 号《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18 号文”),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力争使我国软件产业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发展目标,并从投融资、税收、技术、出口、收入分配、人才、装备及采购、企业认定、知识产权保护、行业管理等方面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2)2002 年7 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办发[2002]47 号《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年-2005 年)》(以下简称“47 号文”),从提高我国软件产业的总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出发,明确了振兴软件产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

3)在18 号文和47 号文的基础上,国务院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使软件行业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形成了目前我国软件行业的基本政策架构:

①在软件产业化方面,原信息产业部和原国家计委联合制定了《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管理办法》,明确了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的支持扶植措施;原国家计委、原信息产业部、原外经贸部联合出台了《关于组织实施振兴软件产业行动计划的通知》,通过建设软件出口基地、海外开拓体系和若干国家软件工程研究中心来加强软件产业的基础建设。 ②在税收优惠方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共同发布了《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规定软件企业销售其自产的软件产品,2010 年前可以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并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即征即退,由公司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

③在扶持和培育骨干软件企业方面,原信息产业部会同教育部、科技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出台了《软件企业认定标准及管理办法》和《软件产品管理办法》,为软件企业按规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创造了条件;原信息产业部会同发改委、商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制定了《加快推进大公司战略》、《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确定了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的认定标准;此外,原信息产业部还制定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管理暂行规定》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加强了行业规范管理。

4)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将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重要的长期战略之一。党中央在“十七大”中首次将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并列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任务,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主要包括:《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等。 这些指导性文件为我国信息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5)2009 年4 月,经国务院审议通过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正式发布,该规划将软件和信息服务列入今后三年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明确继续实施“国发[2000]18 号”文件提出的政策,进一步落实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的现状

全球信息化的兴起,带动了软件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进入20 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软件产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全球软件产业增长率是全球经济平均增长率的5 倍以上。近几年,全球软件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06 年全球软件产业规模达到8,754 亿美元,同比增长6.2%。2007 年全球软件产业规模达到9,400 亿美元,同比增长7.4%。2008 年,全球软件产业达到10,058 亿美元, 2015 年全球软件产业将达到15.12 亿美元。在2010 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达到1.36 万亿元,是2005 年的3.5 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的比重从2005 年的10.2%提高到2010 年的18%,从业人员超过300 万人。

2000 年-2007 年全球软件产业市场值及增长趋势图

三、我国软件行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现状

我国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业近几年发展特点:

1、总体产业收入持续高速增长

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数据表明,2012 年我国软件业收入达2.5 万亿元,同比增长31.5%。从我国宏观经济背景下来看,在中央提出“稳中求进”基调下,2012年GDP 增长7.8%,工业增长10%,电子信息找造业增长15%,而软件产业增长31.5%,在所有的国民经济行业中一枝独秀。从行业规模来看,我国软件产业的企业总数超过3 万家。从产业结构来看,信息技术服务类收入占51%,超过半数。从区域来看,软件产业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社会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好的大城市。目前,我国已经授予七个城市“软件名城”的称号,分别是南京、济南、成都、广州、深圳、上海、北京,七个软件名城的软件产值规模占我国软件行业产值的56%。

2、产业呈聚集发展态势

软件业自身较少受地理环境的限制,所以大型城市优秀的基础设施、人才环境和针对高科技行业的优惠政策更能吸引软件企业的聚集。目前,全国4 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的软件企业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的80%以上。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软件业务收入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也高达80%以上。在其他地区,中心城市软件业收入的增长速度也远高于二三线城市。

3、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务结构调整加快,服务化趋势更加突出

近几年,软件企业服务化和软件网络化的趋势使得,软件产业中咨询类服务和运营类服务的平均增速达到40%以上,虽然目前两者总共才占软件产业业务收入的26%,但在未来会成为软件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作为信息技术服务的基础设施,通信业的高速发展导致嵌入式系统软件增速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4、产业链垂直整合,软硬件融合趋势明显

我国软件业百强企业中,华为、中兴和海尔等软硬件结合企业占据前茅。如IBM、甲骨文等国际软件巨头都非单纯提供软件服务,而是将其硬件产品与软件产品相结合,以整体方案的形式提供给客户。这样不但能使软硬件更加高效整合,也能极大的提高企业的利润和提高竞争力。

5、本土软件企业与国际企业还存在巨大差距

目前,本土软件公司主要涉足于低端软件市场,在高端软件领域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还都难以与大型跨国软件公司相抗衡。以经营管理软件企业为例,用友软件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只有SAP 的几十分之一,市场占有率更是难以比拟。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工业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高,国内市场被国外厂商产品(包括盗版产品)占据,国内企业相互间的激烈竞争和品牌认可度较低等。

6、智慧城市建设刺激需求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城市运行的各个环节集成于一个大的数据环境中,然后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智能调控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达到节能、高效、便民和激励创新的城市生态系统。住建部于2013 年1 月公布了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包括37 个地级市,50 个区(县)和3 个镇,标志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正式拉开帷幕。2014 年八部委《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强调,要加强顶层设计,各地城市人民政府要从城市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方案。

建成的智慧城市将实现“五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基础设施智能化;网络安全长效化。国开行也将在未来三年内提供不低于800 亿元的投融资额度,未来在该领域的投资将达到上万千亿元。智慧城市的建设依赖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与其最为相关的行业即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特别是对于数据处理和分析业务将得到极大的发展。

四、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和发展前景

1、Web2.0时代的云计算与大数据

目前,“Web2.0”、“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概念成为行业追逐的焦点,其本质在于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技术运用于各个商业环节,云计算是软件产业服务化的集中体现,其本质就是面向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它改变了IT 资源交付和使用模式,用户能够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得所需的服务。基于云计算的硬件设备、基础软件、开发工具、应用软件、信息服务等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产业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据Gartner 的预测,2013 年全球市场对于公有云和大数据相关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 亿美元。从硬件方面,市场对于网络设施和数据中心的需求将会不断加大。从软件方面,数据处理和运营类服务市场会进一步扩大。

2、智慧城市建设刺激需求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城市运行的各个环节集成于一个大的数据环境中,然后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智能调控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达到节能、高效、便民和激励创新的城市生态系统。住建部于2013 年1 月公布了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包括37 个地级市,50 个区(县)和3 个镇,标志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正式拉开帷幕。2014 年八部委《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开行也将在未来三年内提供不低于800 亿元的投融资额度,未来在该领域的投资将达到上万千亿元。智慧城市的建设依赖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与其最为相关的行业即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特别是对于数据处理和分析业务将得到极大的发展。

3、中小企业和细分领域信息化建设使数据处理服务需求增大

随着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研发设计工具、高档数控系统、制造执行系统、工业控制系统、大型管理软件等工业软件的市场需求,将以每年超过25%的速度增长,2015 年将超过7000 亿元;随着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面向冶金、建材、石化、制造、能源等行业和金融、电信、物流等领域的信息化解决方案需求越来越迫切,未来5 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随着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的加快,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的大规模建设将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创造出广阔的市场,仅智能电网相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未来5 年的规模就将达到700 亿元,年均增长65%;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的信息化进程加快,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业务也不断扩展,国内市场规模未来5 年将以年均26%的速度增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显示,截止2012 年低,我国中小企业使用计算机办公的比例达到91.3%,互联网办公的比例达到78.5%,然而与发达国家高达95%的中小企业互联网办公比例而言,还有一定差距,但也说明市场还有几大的潜力。在金融、电力等细分领域,近几年也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各大银行都推出了大量电子化产品和完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这对于银行内部网络系统和数据处理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网络基础设施提供商和机房市场在未来几年内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五、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供求状况

1、行业竞争格局

(1)全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态势的变化

世界软件和信息服务市场规模持续稳定增长,软件业近年来增长率一直保持在5%左右。金融危机后,世界软件业在2009 年出现了负增长,但随着经济复苏,2010年软件业产业规模突破1 万亿美元。

从目前的情况看,发达国家仍然是世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市场需求和供给的主体。美国是世界上最的软件和信息服务市场。欧盟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排名第二。

从供应方来看,美国、西欧和日本厂商也一直是全球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的主体。为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许多企业致力于发展核心业务,而讲信息技术系统开发和架构、应用管理及业务流程优化等非核心业务转移到其他国家。在这一过程中,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承接离岸外包中竞争优势逐渐显现,中国、俄罗斯等新型信息技术服务国家正在兴起。

但是随着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和演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兴起并加速发展。世界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正推动其他产业出现变革,同事其自身也正在经历服务和、网络化、国际化的转型。这给世界各国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张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对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①新模式、新业态和新概念的不断推出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软件技术网络化、服务化、平台化趋势更加明显,并与其它行业深度融合瑞东产业创新,以SaaS(软件服务化)、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为代表的新模式、新业态、新概念不断推出,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拓展了产业内涵。同时也使传统软件和信息业企业转型压力倍增,市场竞争格局面临很大变数。

一是网络化。互联网进一步激活了软件产业。无论是个人应用软件,还是企业级软件,网络与软件结合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国际软件巨头都在积极地应对这一变化。

甲骨文(Oracle)在2013 年推出了Web 服务存储库(Web Services Repository),它能帮助客户在不欧诺个环境下让系统实现标准化,在客户现有的应用中定义业务流程,更容易开发新业务流程。同时,甲骨文踏入企业搜索市场。2013 年甲骨文公司公布“遍历”企业网络的新软件——Secure Enterprise Search,旨在帮助企业快速地在数据库、电子邮件、其他企业软件中搜索信息。

微软作为世界最大的软件公司,面对Google 等网络化软件的调整,也不断加快网络软件的研发步伐。2012 年11 月1 日,微软正式发布网络服务战略:Live.com。

Live 战略的发布,标志着微软将从软件全面迈向互联网。Live 与微软以往的产品不同,不是以产品包的形式卖给用户,而是以互联网个人门户的形式提供服务。它是用户进入互联网的“入口”,也使微软进军互联网的“入口”。

二是体系化。市场竞争逐步演变为体系间竞争。以甲骨文、IBM、HP 等为带变得软件厂商通过持续的并购后去产品、技术、市场资源和客户,增强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能力,实现规模效应和资源整合。同时,国际上一些软件产业巨头都在加快纵向整合,形成一个以自身的产品能力为核心的产业体系,通过体系的竞争来争取优势,微软体系、IBM 体系、SAP 体系都是以自身的优势为核心,整合上下游的资源,形成真题竞争优势。 三是软件服务化趋势将更加明显。应用需求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并直接结果是产生了当前炙手可热的网络服务(Web Service)技术。在网络环境下,软件研究、开发、测试和营业的传统模式正在发生改变。如何合理地讲Web 服务应用到企业的信息系统及日常管理工作中,一直受到国内外企业管理人员的极大关注,这也进一步带动了软件服务和法杖的需求。

从企业推动来看,2013 年4 月,IBM 推出了11 项新产品和22 项基于WebSphere的软件更新,并对咨询服务增加人力投入,该项目计划在2013 年底完成。同时,IBM在内部为超过90000 名商业顾问进行SOA 相关的教育进行培训活动,培训活动是为即将到来的SOA 高潮作准备。在SOA 实现的过程中,对于以人为中心架构师和开发者,IBM 推出了WebSphere Portal 6.0 版本,该系统集成了IBM Workplace 和为构建组装应用程序来适应不同具体工业领域或者一个组织内部的一个人员的角色或者任务的协作技术。 ②创新和生产的全球化

一是跨国企业本土化。例如微软试图与本土企业建立“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强有力的跨国联盟目前,在中国,微软已经和创智、中软、神州数码和浪潮等四家企业建立了这样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微软在中国全面布局研发机构,包括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亚洲工程、微软中国技术中心、微软大中华区技术支持中心(中国区)等。这些研发机构的定位已经不再局限于当地市场,而是放眼全球,很多研发成果已经广发用于各类微软产品,服务全世界用户。

Google 也将其全球化战略落实到了本土化这个关键点上,目前已经在美国、英国、日本、及加拿大推出本地搜索服务,用户可以利用此服务轻松查找任何城市的旅店。

参观等常用信息。Google 为增强在亚洲国家的本土化进程,先后在日本的东京、印度的班加罗尔和中国的北京设立了三个研发中心。中国因其文化独特性和巨大的市场,已经成为Google 本土化的重点。

二是国内企业全球化。目前本土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的国际化一般有四种模式:软件外包模式、国际营销扩展模式、全球研发和销售并重模式及资本运作模式。

从软件外包来看,中国正成为一个软件外包的强国。根据赛迪顾问数据,2001~2011 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2.1%,市场规模由2001 年的1.8 亿美元上升到2011 年的6.33 亿美元。

海外营销扩张方面,中国本土企业在海外的销售稳步增长。例如,近年来,方正集团的海外市场开拓取得了极大地进展。方正的汉字激光排照技术已占领9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Apabi 电子书系统已被国际上50 多家图书馆所采用;方正集团自主研发的日文照排系统也已成功应用于日本的300 多家报刊;RIP 软件在美、德、英等发达国家已经拥有近百个全球合作伙伴。此外,方正网络出版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就爱那个在全球全面展开,并正在积极筹划法文、西班牙文印艺软件。

研发和销售并重模式方面,华为、中兴等本土领军企业已经开始研发的全球布局。

目前,华为在美国的硅谷和达拉斯、俄国的莫斯科、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及印度都建立研发中心。中兴公司为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已设立了11 各海外研发中心,包括美国、印度、瑞典和韩国等。

最后,海外资本运作成为企业寻求国际化突围的重要步骤。具有一定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新兴企业,如华为、金蝶、百度等,已经通过跨国合资经营、并购、上市等方式,实施了品牌、市场、人才和产品的国际化。

2、行业的进入壁垒

(1)资金壁垒

行业进入的资金壁垒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政府、林业、人口计生等领域的信息化项目往往包含大规模系统集成,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通常需要企业先按照合同规定外购部分软硬件,项目实施后客户再分阶段按比例结算项目款,会占用企业较多的流动资金;第二,行业应用软件开发,特别是定制开发,一般周期比较长,需要大量的研发人员、管理人员投入,人力成本较高;第三,在一些重要的项目招投标过程中,招标单位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一般会对投标企业的注册资本规模设置较高门槛,从而使资金实力较弱的企业失去参与资格。 (2)行业经验壁垒

企业在提供信息化服务的过程中,不只是向客户提供软件产品和实施系统集成,还需要帮助客户分析业务需求,分析现有信息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帮助客户根据业务发展目标规划信息化项目,提供需求分析、项目规划、项目建议、项目可行性研究、总体设计、解决方案编制、实施方案编制等咨询、规划、设计服务。同时,客户对系统自身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要求很高。项目采用的公开招标方式,使企业以往的项目业绩、系统安全可靠的实现性等诸多因素直接决定企业是否具有投标参与资格以及中标的可能性。因此,进入本行业需要相当丰富的经验积累。 (3)客户忠诚度壁垒

信息化服务提供商需要对客户的业务流程和应用需求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将定制开发的应用软件与客户的其他系统紧密集成。信息化项目不仅需要实施企业提供软件和系统集成,还需要企业为项目提供长期运维服务。经过长期的合作,客户对企业提供的系统和服务逐渐形成依赖,对信息化服务提供商保持一定的忠诚度。信息化服务提供商通过长期的技术应用和服务逐步培养出稳定成熟的客户群,而新的行业进入者很难在短期内建立稳定的客户群。 (4)核心技术壁垒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高科技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核心技术的积累和技术创新是推动软件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信息化服务的技术核心是资源的整合共享应用,企业是否具备整合资源、共享资源、应用资源的核心技术,是否具有在已积累的核心技术上实现创新的能力,是其在信息化服务领域能否持久发展的重要因素。 (5)人才壁垒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具备典型的智力密集型特点。由于企业需要根据客户的特定化需求提供信息化服务,行业内企业不仅需要掌握软件研发核心技术的专家型研发团队,还需要掌握客户所处行业知识背景的人才,尤其是需要具备上述两个方面优势的复合型人才。行业内高素质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市场人才相对有限的现状,构成进入本行业的人才壁垒。

六、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

周期性特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无明显周期。

区域性特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集中在上海、北京、广州等特大型城市。

季节性特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无特别的高需求季节。

七、行业上下游之间的关系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的上游为计算机及辅助产品、网络设备、系统软件行业,下游为电子政务、林业信息化等行业。 上游行业与本行业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上游行业的产品质量会影响本行业的解决方案和服务的质量,上游产品的价格变动将会对本行业的产品价格产生联动影响。

当前,电子类产品性能不断提升,推动本行业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完善;上游行业基本处于充分竞争状态,产品价格总体下滑趋势明显,降低了本行业的采购成本。

下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当前,国家已将大力推进信息化进程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各行业各领域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日益加强,电子政务、林业信息化等都属于国家长期重点发展的行业和领域,市场空间巨大。同时,下游行业对本行业产品先进性、稳定性、经济性要求较高,使得本行业必须不断加大在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以便更好满足下游行业客户的自身业务需求和面向社会大众的服务需求。

第五篇:电子政务软件开发行业分析报告I6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电子政务软件开发行业分析报告

1、行业及发展概况 1.1行业概况

1.1.1 软件行业总体市场

软件行业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国软件行业市场总量近年来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软件行业业务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攀升。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历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公报数据显示,200

9、2010 年中国软件产业完成业务收入分别为 9,513亿元和 13,364 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 25.62%和 40.48%。 2011 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达 18,468 亿元,同比增长 38.19%,超过“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速 10个百分点,实现了“十二五”软件行业的良好开局。 2012 年、 2013 年和 2014 年软件业务收入分别达到 25,022 亿元、30,587 亿元和 37,235 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 35.49%、22.24%和 21.73%。2008-2014 年中国软件行业业务收入规模及增长情况如下图:

4000035000305873723

5 300002500020000150001000050000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133642502218468757395131.1.2电子政务市场的发展状况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二是政府部门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国务院有关部门相继建设了一批业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政务自动化系统。比如“十五”期间,国家推进了金关、金税、金盾、金审等重点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应用系统在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增强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2 年以来,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从部门办公自动化,开始走上了支撑部门职能业务的发展道路。2006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发布以后,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应用深化和整体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中央级传输骨干网已经开通,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也投入运行,可承载中央和地方部门的部分政务业务,为进一步整合内、外网及专项网资源,实现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的互连互通和政务业务系统的协同互动奠定了基础;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已开通运行,各级政府网站基本建立。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已经覆盖了税务、海关、农业、金融监管、公安和社会保障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为政务部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电子政务治国理政和服务于民的架构已具雏形。

在建设管理方面,首先各建设单位把电子政务作为一把手工程,这对加大业务部门和建设部门的协调力度、强化业务应用的先导性、确保资源的优化配置等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各项目建设单位也初步形成了高层次、组织化和规范化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形成了一系列工程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保障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顺利实施。其次,各部门在建设电子政务工程时,注重发展模式的创新,包括运行与维护模式的探索、国产设备的应用和工程建设的管理等方面。此外,电子政务建设的制度规范逐步建立,加强了项目的申报审批、工程建设、资金管理、监督检查,以及验收评价等环节的管理,对保证电子政务工程质量、有效控制建设规模、提高投资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1.2 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

据CCID 统计,2013 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达到1,634.2 亿元,同比增长16.91%。2007-2016 年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如下图所示(其中2014-2016 年为CCID 预测值):

2007年-2016年电子政务市场规模30002568.82500200015001397.81188.66391906.21634.22218.11000

741861.71010.95000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电子政务整体市场规模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我国电子政务市场的投入结构也发生着变化,当前呈现出政府对硬件投入比重逐年下降,软件和IT 服务所占比重逐年上升的趋势。据计世资讯(CCW Research)分析,2014 年财政行业信息化在硬件方面的投资为22.2 亿元,占总投资的35.3%;软件投资达到25.1 亿元,占总投资的39.9%。与此同时,服务投资快速增长,达到15.6 亿元,占总投资的比重提高至24.8%。与其他行业相比,电子政务投资受经济的影响较小。预计到2016年政府行业IT规模将达到1121.5亿元。随着我国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电子政务市场规模将继续不断扩大。

1.3 行业发展趋势

政府的职能定位直接决定了电子政务实施的内容和方向。随着中国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逐渐成为主导,推动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聚焦民生、强化公共服务是“十三五”期间政府的重点工作内容。因此,未来几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是推动政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完善财政、金融、税收、公共服务等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预计未来五年电子政务市场投资额增速可达20%。

1.4市场竞争情况

1.4.1 软件行业总体竞争状况

软件行业属于竞争较为充分的行业。

在企业数量方面,经过近 20 多年的发展,我国软件行业企业总数迅速增长,截至 2014 年末,我国拥有各类软件企业 38,695个。在企业数量增加的同时,优势企业的实力不断增强,规模不断扩大。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 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4,820.88 亿元,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的 12.95%。

在产品竞争方面,按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三类分析,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主要包括数据库软件和中间件)中,除金蝶、用友等少数国内厂家涉足中间件市场外,几乎被国外软件企业垄断。应用软件市场是软件产品中种类最多、应用最广的部分,目前国内大多数软件企业均处于此领域。随着国内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国内应用软件市场需求不断加大,行业市场更加细分和专业化,国内厂商往往更熟悉用户需求及使用偏好,因此在本领域较外国厂商具有本土优势,总体上取得了领先的市场地位,特别是在电子政务、能源、电信、金融等重点行业应用领域拥有明显的优势。随着我国信息安全意识的提高,我国企业在各类软件,首先是电子政务软件方面应有较为明显的提高。

1.4.2电子政务领域市场竞争状况

由于电子政务应用的特殊性,国外厂商IBM、 SAP、 ORACLE等厂商涉足较少,国内软件服务企业成为电子政务的主要业务应用软件供应商。

电子政务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及充分竞争,各细分领域内部已形成了龙头企业拥有明显市场份额及技术优势的市场格局。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建设思路更加成熟,政府行业市场更加趋于细分,要求IT解决方案供应商更加专业化,因此市场竞争格局比较稳定,新进入者的进入成本相对较高。电子政务业务的竞争也趋于理性,主要通过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深入挖掘优势和重点领域,为政府部门用户提供更加精细化的解决方案来提升市场竞争力。

2、行业进入壁垒 2.1 市场进入壁垒

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应用软件的功能、数据交换和安全性等方面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规定,不符合这些规定的新进入者将无法进入本行业市场。同时,非税收入信息化管理应用具有较高的“用户黏性”。政府部门在建立信息系统并推广应用的过程中,所付出的总成本不仅包括购置硬件设施、软件系统所付出的显性成本,而且包括在工作规范、管理制度、业务改造、职员培训等方面的隐性成本,产品转换成本较高,新的进入者很难抢夺先入者的市场份额。

2.2 行业经验壁垒

该行业主要服务对象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卫生教育部门、具有公共管理或者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这些用户的信息化需求多样性和复杂性高,对软件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要求苛刻。客户在选择软件厂商时更加关注公司以往的行业成功案例,因此行业经验壁垒较高。

2.3技术和人才壁垒

技术的载体是人才,人才是软件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本行业的软件企业不仅需配备既了解客户所处行业知识背景,又掌握软件研发核心技术的复合型研发团队,还需要配备具有丰富财政管理经验、掌握先进管理思想的专业化管理团队,以及具有较强业务开拓能力的营销团队。企业研发、管理和营销团队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建设、持续发展、长期积淀的过程,新进入者在短期内难以实现,人才是进入本行业的重要壁垒之一。

2.4服务网络壁垒

管理软件日常使用过程中会遇到问题或产生新的需求,如不能快速有效地响应客户的需求,将大大降低客户的满意度甚至失去新的业务机会。这要求软件企业在提供软件产品的同时,建立贴近客户的、较为完善的服务网络,及时有效地向客户提供持续的售前咨询、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因此,高效完善的服务网络是进入本行业的重要壁垒。

2.5 客户资源壁垒

软件企业只有通过较长时间的实践,才能培育出稳定的、忠诚的客户群体,积累丰富的成功案例,从而在行业市场树立良好的品牌声誉。同时,在行业内针对不同用户特定需求而进行的二次开发,不仅能提高公司产品的技术水平,同时将增强用户黏性。而新的进入者往往缺乏示范案例和品牌,难以在短期内培养出良好的客户群体。

3、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3.1 有利因素

(1)政府产业政策大力支持

软件产业的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经济软实力,是国家重点发展、大力扶持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关于扶持软件产业的法规、财税、金融政策和支撑服务体系越来越完善,从各方面保障了软件产业持续、健康、高速的发展。

(2)市场前景广阔

当前,国务院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政府职能改革,政府职能正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领域倾斜,为提高执政效率和科学化水平必定产生政府信息化的新需求,需要加大对管理信息化应用领域在内的电子政务市场的投入,这将为该领域的产品提供商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3)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发展升级

信息技术是发展最快、更新最快的领域之一,新技术应用正在不断改变软件产业的格局,带来软件产业发展的新机会。比如中间件、虚拟化、云计算等技术的完善对软件产业的发展格局开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中间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使分布式应用软件在不同的技术系统、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大大提升软件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虚拟化技术可以提高服务器资源的利用效率,带来数据中心、服务器平台的整合,大大提高软件研发的效率和能力;云计算可以提供基于网络的海量计算服务,不仅可以作为软件服务的平台,也可以作为存储空间的提供者和业务信息处理的平台,由此将极大创新和完善软件产业的商业模式,扩大软件的应用领域。

3.2 不利因素

(1)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在执行层面仍有待加强,国内软件企业及用户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相对薄弱,知识产权保护的机制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软件行业的规范化、国际化发展。

另外,软件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品,产品的研究开发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和大量资金的投入,产品附加值高,但产品内容复制简单,因而容易被盗版,使软件开发商遭受巨大损失。若不能够实施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将不利于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2)大多数软件企业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

一直以来,虽然我国软件行业发展迅速,但是由于起步较晚,与国外大型软件企业相比技术水平落后,企业规模仍然偏小,融资渠道不畅,在经营理念、研发能力和资金实力等方面积累不足,难以进行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和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当前软件行业关键的基础技术、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软件巨头手中,核心高端产品如操作系统、大型数据库、关键中间件技术几乎被欧美等跨国软件巨头垄断。企业规模偏小和竞争力不强限制了国内软件企业技术能力、服务能力以及企业品牌的提升,不利于国内软件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4、项目风险

相对一般信息化(如企业信息化)项目而言,电子政务项目通常更具复杂性,不确定性影响更大。涉及的主要风险有:

1、协调性风险(即合作主体之间形成的矛盾) 对目标的期望和认同不一致,责任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文化意识和沟通上的矛盾。

2、技术性风险

对实施方案的选择,对软件开发工具的选择,对设备购买的选择,对软硬产品的选择等。在这方面,可能会差之毫厘,缪之千里。

3、执行过程产生的风险

包括人员的组合不恰当与变动造成团队涣散,项目监理不到位,双方的信息沟通问题,实施过程遇到意外问题,实施与运营没有很好交接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国亲戚关系称谓图表下一篇:中国梦我的梦班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