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梦范文

2023-11-08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梦范文第1篇

党的十八大之后,总书记提出和深刻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长远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需要所有中国人共同奋斗去实现。各大高校以“中国梦”激励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对于激发大家的爱国情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奋发成才将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对于“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古往今来,一个民族的兴盛往往与民族精神的高扬同步,一个民族的衰落伴随的则往往是民族精神的残音。可以说,民族精神是民族存续的精神血脉,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民族兴盛的精神资源,对任何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基于以上原因,为了解我校在校学生对于中国梦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的认识,以及根据本次学生社会调查实施规程的要求,我特组织组员,利用在校期间的一个多星期时间,对在校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希望了解大学生中国梦的现状和特点以及对于民族精神的看法。但是我们的着眼点绝不仅仅局限于梦想和精神的本身,我们想要的是以梦想为载体,通过梦想来展现大学生对当今中国社会的看法,来展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生活风貌,表达他们对于个人理想和民族理想,个人未来和民族未来的信心和愿景。

二、调研对象

XXX在校大学生

三、调研实施的过程

我们组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调查。本调研一共下发50份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0份,调查男女比例基本相等,四个年级结构合理,学院专业分布较客观。

四、调研对象的现状

参与本次调研的学生凸显了当代大学生的年轻风貌,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面对人生,有自己的梦想,对中国梦的认识也很客观,他们很多都很满意现在的生活,对中国现在的国情很是看好。但对于民族精神这方面,有部分同学表现出担忧的意向。

五、调研对象现状分析及得出来的结论

调查报告显示,很多人在理解中国梦时,有近六成的同学认为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共同追求,有少部分人认为是政府的口号,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是世世代代形成的观念,由此可以看出,有一部分同学对中国梦的理解与认识还不够深刻,由此也可以反映出在中国梦的宣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使得同学们对中国梦的了解知识停留在口号与表面宣传的层面。为此,学校甚至政府应当积极传播相关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祖国的事,并增多沟通渠道,要潜移默化地用实际行动影响到每一个人。

在大学生对中国社会现状看法的系列探究问题中,当问及中国社会问题的严重程度时,16%的人选择了不知道,各有共有84%的大学生觉得中国需要改革,其中一半的人觉得中国社会问题很严重,不改革将会有严重后果。特别是对于我国当前面临最大最严重的腐败问题,绝大多数同学都表示了愤懑不满之情,表示国家的执法力度非常不够。从总体调查结果看大学生认为中国的社会问题还是很严重的。但从另一角度看大部分大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还是很有希望的,对中国当前面临的问题也是有一定关注的。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当代社会精神的主旨和重点的认识上,有约40%的人认为是“相濡以沫,团结互助”和约20%的人选择“全民一心,努力发展”这2种较为中庸的观点,与当今的和谐社会比较吻合;但是竟然近1/3的人有“各家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这种自私自利的观点,这说明了当代社会虽然大多数人的观点积极,符合民族精神的要求,但是也有不少的人急功近利自私自利,与主流精神相违背。这也反映了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条件下,产生出来的“趋利”理念带来的对传统精神的冲击,告诉我们需要加强在这方面的正确引导,养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

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作为具体体现的一种精神。而作为其核心的爱国主义最能体现几千年以来中华儿女的意志传承,也是这一精神的价值所在。不过,在关于“中华民族精神最突出的内容”的调查中,有近六成的人选择的是“追求真理”,有40%以上的人选择的是“自强精神”,仅有不到20%的人选择“爱国主义”,这不能不说是对民族精神的理解不到位。说明在当今社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宣传不够,导致有那么多的人认为“追求真理”和“自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最突出的内容。回顾几千年炎黄历史,爱国主义贯穿整个历史长河,充分体现了每一代炎黄子孙的精神传承,特别是在近代历史上,面对西方列强的掠夺,这一方面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总体来说,大学生对中国梦的概念是认同的,大学生的中国梦是健康积极的,但是普遍的问题是,践行梦想的决心和信心还有所缺乏。中国的高等教育问题,当前中国社会一系列的不公平现象以及其他的社会问题是大学生实现中国梦乃至中华民族实现复兴之梦的不利因素。中国需要改革,高等教育需要改革,大学生也需要不断改善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惟此,我们的中国梦才能最终实现。

而另一方面,对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大部分同学总的观点是明确的,但是精神追求和政治信仰并不够坚定。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时代。部分大学生经不住西方文化的冲击,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失去了自我,失去对我国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信仰,对本民族的文化表现出异常的冷淡甚至反感和排斥。其主要表现在有些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表现乏动力,沉迷于网络游戏,逃课、缺课,不及格的课程很多;有的整天追求打工赚钱,理想信念淡漠;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勤俭节约精神淡化。而学校和社会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方式、路径、策略上存在着问题。就教育手段和信息渠道而言,手段单一,集中于传统的封闭式填鸭式的手法,缺乏互动和活泼的沟通,社会大众获取精神教育的途径还停留于书本、电视等陈旧的渠道;就精神内容而言,向公众传播民族精神的内容比较单调,缺少鲜活的事例,让人感觉抽象,不能针对不同群体提出合适的普及方案,易于走向说教,与时代的结合程度不高,讲理也不够透彻;不敢面对西方文化的竞争,不能直面所在。

六、建议

当代青年人的生活时代不同,其历史责任与使命也相应地有所不同。当代青年,很少像过去那样,在战场或艰苦环境当中经手刻苦的锻炼,拥有壮怀激烈、报效祖国的机会与责任。但当代青年,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同样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这是青年作为现代人所追求目标的重要标志,也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基础。作为国家培养出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应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大学生应当关注时事政治,了解自己在社会关系中扮演的角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把实现中国梦的大梦想同自己的理想有机的结合起来。正如陈独秀所说青年应当“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一、以先进文化为基石,构筑大学生的精神支柱

先进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结晶,又是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巨大动力,它顺应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社会发展方向、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高校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筑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引导大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拓展民族精神的内涵,以先进文化支撑民族精神的结构体系,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的引路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使高校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辐射源。 先进文化必须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各种腐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要成为我国文化的主体,必须引领和整合其它各种文化。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带有迷信、愚昧、暴力、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甚至还存在一些如色情、反动网站等腐朽文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给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得各民族的传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在的青年一代大多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他们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知之甚少。我们还要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网络文化的影响,它既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培养其现代化的思想和观念,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文化的影响,淡化了民族意识,不利于大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应积极开展健康文明的娱乐活动,占领大学生课外活动阵地

二、以历史教育为重点,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炼出来的,又为传统文化所涵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精华部分。正是因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存在、发展、充实,才使得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历经磨难,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越紧。当各大文明古国都消亡时,只有中国通过不断进化依然生存。”这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精神内涵。尽管我国具有世界上任何国家无可比拟的辉煌历史,然而这些年来,在重视对大学生的中国历史教育上,我们已经到了不能再削弱的地步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历史课程很少,前些年我们的高中甚至没有中国历史教育。加上目前电视上各种历史节目都是戏说历史,不能真实反映历史,这必然会造成这样一种状况:如果一个学生上完初中、高中就去就业他们将终身不再接触本国历史,他们学的历史知识早就遗忘;即使考上大学,考上文科,如果不进历史系,基本上也终身不再接触本国历史,他们又能有多少本国历史的知识,又能了解多少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呢?中国的留学生没有中国历史观念,这如何能希望他们会爱国、为中华民族服务?我们试想一下,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祖国历史都不了解不熟悉,又怎么能凭空产生中华民族精神呢?因此面对这种状况,我们急需加强对大学生的中国历史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中国历史教育应贯彻整个大学的全过程。因为它在潜移默化中已经把爱国的精神、爱国的根植入到他们的心里,使大学生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独立解放实现民族振兴的奋斗业绩,从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高尚品格和感人事迹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这对于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三、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创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也是经济、科技、综合国力高度竞争的时代,它对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尤其是文化素质与民族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和场所,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形成虽然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教师的教育与引导、校园文化环境对民族精神的教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优美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充实大学生生活,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高尚人格。例如,学校通过举办高水平、知识性的人文讲座,向大学生传播更广泛的文化信息,对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对科学文化与人文精神的感受力、领悟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组织大学生参观校史展览,使其了解学校艰苦创业的非凡经历及丰厚的文化底蕴;在校园主要活动场所建造高雅的人文景观;在教室、走廊悬挂伟人、名人的画像、语录,营造一种文明、健康、品位高的人文氛围和精神氛围,这些都能对大学生起到陶冶情操、激发爱国情感、鼓舞学习热情的作用。

四、发挥互联网优势

当前互连网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它的信息量更大、形式更加多样化、选择性和参与性更强,尤其是它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现象,即以英语为载体的西方文化向发展中国家单向流动,存在“文化侵略”问题,正如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所说,我们正面临单一文化的威胁。这就给高校德育带来强烈的冲击和极大的难度。国际互联网的管理已成为一个新课题。简单依靠禁止的方法来消除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显然是不够也是行不通的,甚至会引起大学生的逆反心理。目前,我们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主动上网,建立起高质量、大容量、有吸引力的网站,抢夺网络制高点,设立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的主题,特别是在网络中建立有关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链接,在BBS相互讨论中加深大学生对民族精神内涵的理解,进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创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五、培养自强自立的名族精神

1.能够正视生活的困难,发挥自强精神。

不论家庭贫困还是优裕,都要正确看待家庭经济情况,理解父母的艰辛;端正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克服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在生活中做到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培养自信自强的名族精神。

2.明确学习目标,在学习中自强。不断给予自己学习的动力,找准目标,脚踏实地。学习刻苦,不断调整和丰富知识结构,在学习中体验自强的魅力。

3.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在思想上自强。积极参与学校与班级组织的各种群体活动,积极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4.适应社会,在就业上自强。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和就业准备,在就业过程中很好的进行自我评估与定位。将大学时期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更好的发挥自身能力。自强与自立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至始倡导的人格品质。自强自立对于完善个体人格,促进个体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价值。大学生自强自立精神的培育是个体成长与发展完善的必由之路。作为国家未来建设主力军的大学生,其精神风貌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前程。因此,培养大学生的自 强自立精神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战略意义

六、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大学生主动参与塑造民族精神

当代大学生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较好,他们朝气蓬勃、思想活跃、思维敏捷、精力旺盛,喜欢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因此我们要抓住大学生的特点,以大学生为主体,激发大学生主动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欲望,同时,又要以中华民族精神来指导大学生的各项实践活动,以此形成良性互动,不断增强、培育大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当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这不仅需要高校德育工作者长期潜心发挥主导作用,更需要大学生的长期主动参与配合,以做到主导教育与自身塑

造的有机结合。因此,学校要积极采取措施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充分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组织各种大学生社团,并通过大学生社团开展读书活动、征文活动、辩论赛等,组织深受大学生欢迎的高水平的人文讲坛和科学讲座等,使大学生们在这些有益身心健康的实践活动中,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增强民族精神。同时要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活动以及各种下乡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先进的厂矿、企业、农村,采访劳动模范等先进人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亲自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为此,我们应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好大学生参加这些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并作到学以致用,以增强对祖国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并把这种对民族的浓厚感情升华为民族精神,只有这种大学生的自我塑造、自我完善,才能积极主动地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精神。

温总理说过大学生应该做到有理想,善学习,讲道德,要自立,永奋斗。要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有追求真理的精神,要树立对国家对人民强烈的责任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扬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做到以了解祖国、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和有关理论为基础,投身祖国四化建设的雄心壮志和努力学习的积极行动。“我是爱国的,对国家好才行,没别的要求,只求国家强大。”——钱伟长爱国主义并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需要我们去亲身实践的。德兰嬷嬷说:“我睡去感觉生命之美丽,我醒来感觉生命之责任。”平庸的人之关心自己的生活,而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把国家命运视为自己的责任。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是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帮助大学生了解祖国的过去,认识祖国的现在,展望祖国的未来,以此激励大学生珍重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相信中华民族将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任何处境中都不屈从命运的安排,努力向前,不折不饶。在顺境中,不骄傲,不得意,只要求更好;在逆境中,不退缩,不畏惧,只求逆流而上。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需要发扬自强不息的光荣传统。青年大学生,要在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有所作为,弘扬民族精神,艰苦奋斗,怒力学习,不怕困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梦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国梦;传统文化;社会理想;政治理想

当前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中国梦反映了国家利益、人民的愿望,符合社会文明进步的趋向,因而一经提出就得到全社会的认可。中国梦实际上属于社会政治理想的范畴,是现今中国社会政治理想的一种通俗化、形象化表述。“中国梦就是中国人民的价值目标和追求,就是中华民族国家认同的理想前景。”[1]10这一理想的提出既有现实动因,又有历史依据,既顺应时代潮流,又反映文化传统。回顾中国历史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明中对理想社会政治有丰富的构想和阐述:一方面,众多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重要的思想流派都从理论上描述和论证了理想的社会政治图景,如孔子的“有道”、孟子的“仁政”、荀子的“王制”等等;另一方面,民众也用通俗的形式和朴素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理想社会政治的愿景。这可以称为传统中国梦。①中国历史上这些对理想社会政治的设想、设计,以及对理想社会政治的不断探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今天中国人民所追求的中国梦继承了传统中国梦的精华并实现了时代性、历史性的超越。

一、传统中国梦与当代中国梦的共通之处

同为社会政治理想,当代中国梦与传统中国梦颇有相似、相同之处。主要包括:

(一)秩序井然

秩序是事物的有序状态。有序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对社会同样如此。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社会有序的重要性。荀子就指出了由于人性、人的欲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而导致人类社会存在失序、乃至无序的可能。他说:“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荀子·性恶》)而社会的失序、无序意味着社会的混乱甚至崩溃解体,这显然违背社会、人类的整体利益。所以,政治家、思想家、民众都向往有序的社会生活,有序也是思想家在理论上建构的各式各样社会政治理想的一个基本特征。比如孔子所主张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实际所描绘的就是一个从家族到社会,从伦理到政治都井然有序的情境。其他思想家也都强调有序的价值,只是各自的具体侧重有别。道家所讲的是从宇宙到社会到个人都遵循自然而形成的有序状态。法家强调的是国家严格控制下的有序。墨家强调的是建立在相爱、利益交互基础上的有序。可以说,虽然各家各派的想法或温情脉脉、或冷峻严格、或恬淡自然,但对有序都是高度肯认的。

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中国梦同样包含着有序性,以社会政治生活的有序性为追求。中国梦的有序性首先体现在有序是中国梦的当然内容。中国梦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和奋斗目标,是善和美的统一,而有序正是善和美的展现,所以,有序是中国梦的自然具有的含义。其次,有序是中国梦实现的前提条件。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而这些都必须以中国社会的有序为前提。如果内部混乱、动荡、分裂则社会的存在和正常运行都无法保证,实现中国梦更无从谈起。最近一百多年的中国历史充分证明,有序是中国社会存在、延续、实现更美好状态的必备条件。中国梦的有序性还体现在中国梦实现过程的有序性上,即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次序、有轻重、有先后的过程。中国梦的实现涉及众多的主体、环节、领域,但并不是一个自发的、任意的、随机的、各行其是的过程,而是一个高度组织、计划下不断推进的过程。近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已经证明了有序改革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价值,中国梦的实现也必然是党领导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有序过程。

(二)关系和谐

中国传统中所构想的理想社会不仅是有序的,而且是和谐的。据称早在西周末期,史伯就指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充分认识到了和谐对事物发展的重要意义。之后,在社会发展中,人们越来越体会到和谐的意义、对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追求和谐遂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和谐’是一种不散的精神。”[3]1“‘和’贯穿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全过程,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价值和精髓”[4]57中国文化传统中追求的和谐是一种全面性的和谐:从每个人自身的身心和谐,到人我和谐,从社会和谐到政治和谐,从一国内部的和谐到万邦和谐,从人类社会的和谐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中,社会政治领域的和谐尤为重要。《论语》中说“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强调以和的精神来处理社会政治关系。孟子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老子设想的理想社会中甲兵不用,“虽有甲兵,无所陈之”(《老子》第八十章)。如此种种,人们所设想的理想社会中,人与人关系和谐、相处融洽,没有什么矛盾、纷争、冲突。而和谐的实现,在人们看来主要靠两点:一是合作,二是执政者的素质和觉悟。合作包括君臣合作、君臣民合作。前者如“君臣道合”“君臣同志”,后者如《太平经》所说“君臣民相通,并力同心”。对执政者的要求主要是有以天下为公的政治觉悟,有循治道而行的政治能力。人们相信通过各群体的分工合作和执政者的善治完全可以在现实中实现社会政治的和谐。

和谐同样是当代中国所追求的价值之一,是中国梦的内涵之一。中国梦是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以,和谐是中国梦的基本内容和目标之一。“中国模式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其终极的价值追求是实现持久的‘稳定和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5]19中国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全面目标,要求各个领域、各种关系的和谐。只有实现和谐,富强、民主、文明等目标才可能实现,同时,和谐也贯穿于富强、民主、文明等目标之中,是其应具有的特征之一。此外,和谐也是中国梦实现的方式、方法之一,亦即和谐不仅是一种价值目标,也代表了一种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中国梦理应在和谐思维的指导下,以和谐的方式来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提升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整个社会和谐的水平。要进一步提升整个社会和谐的水平,则要求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确立和谐思维方式。”[6]50这符合中国梦的和谐价值取向,也有利于更快、更好地实现中国梦。

(三)国家富强

传统中国梦也十分重视国家富强。“富强是中国古代社会具有恒久意义的社会主题。”[7]3富强中的富有两层含义,一是社会经济繁荣,二是国家财政安全。社会经济繁荣主要靠发展生产实现,由于当时农业是国民经济最主要的部门,所以发展生产主要是发展农业生产。农业当时被视为本业。所以,民本、重民实际都是重农。国家财政安全主要指国家能够正常支付政费、军费等各项开支。如促成北宋王安石变法的直接原因应该是当时的财政困境。强主要指军事、国防方面的强大,能够抵御外侮。富强在中国历史上是人们的基本追求之一,在国家社会经济凋敝、入不敷出、外患严重的时候,富强的要求更是十分強烈。中国传统社会中,历次社会政治改革运动都旨在谋求国家的富强。

富强同样是当代中国梦的基本目标之一。习近平表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8]富强成为当代中国梦的目标的背景:一是中国在清末及近代时期长期积贫积弱、内忧外患,这成为中国人的痛苦记忆,同时也激发中国人探索国家富强的道路;二是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其现代化进程尚未完成,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同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三是中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与人民的愿望和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实现国家的富强符合人民群众利益,是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之一。所以,富强作为中国梦的基本目标之一,与文化传统、历史教训、现实需要、人民愿望有密切关系。

(四)道义贯彻

中国传统中追求的理想社会不仅仅是国家富强、和谐有序,更重要的是道义得到了贯彻,即是一个有精神追求的、正当原则得到实现的社会。中国文化中对人类社会正当原则的概括通常是道、道义之类。如孔子就以道是否得到贯彻将社会政治划分为两种类型,道得到贯彻的社会就是有道,是理想社会;反之,则为无道,是与理想相悖的社会。《中庸》所讲的中庸之道、道家以自然为本的道、柳宗元所讲的“大中之道”等都是如此。它们都被视为人类社会乃至宇宙的大纲,具有确定无疑的正当性、高尚性,是真善美。所谓理想社会和政治实际就是这些正当性原则得到真正贯彻的社会。

当代中国梦同样具有深厚的道义基础,所追求的也不仅是物质生活的改善、日常生活的愉悦,而且是也包括高远的精神追求和伟大价值的实现。当然,能够打动人心的社会政治理想总是包含某种独特而崇高的精神价值。当代中国梦与传统中国梦以及其他地域、民族、国家的社会政治理想的区别在于所体现和追求的道义不尽相同。当代中国梦所依赖、所追求的道义是社会主义。当代所说的中国梦实际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阶段性目标。中国梦符合并体现社会主义的要求,中国梦的实现意味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所以,中国梦体现和贯彻的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9]15中国梦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一致的。“中国梦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统一,总括和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一个较长历史时期的基本理念、根本目标、价值导向、价值准则和实践要求,两者共同贯穿和体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方方面面。”[10]总之,社会主义价值取向是中国梦的核心内涵,中国梦是社会主义原则在中国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实践。

中国梦与传统社会政治理想的相通之处说明了,中国梦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有联系,可以从中汲取营养;同时,也应充分注意到,今天提出的中国梦不是对传统社会政治理想的重复,而是在现实需要、未来发展趋势之上的新创造。

二、当代中国梦对传统中国梦的超越

以上所述的是传统中国梦与当代中国梦的几个相通之处。当代中国梦与传统中国梦除了相似、相通之外,更多的是差异。由于时代和社会性质的巨大差别,当代中国梦比传统社会政治理想更文明、更先进,是对传统的超越。

(一)中国梦适应了新的形势

今天所讲的中国梦是新形势的产物,适应了新形势的要求。与中国传统社会相比,当前中国所面临的主要形势一是现代化,二是国际竞争。现代化意味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是对传统社会的否定和超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始于清末,至今仍未最终完成,所以,当今中国仍然处于现代化过程之中。这是与中国传统社会的根本不同之一。它决定了当代的中国梦必定是以现代社会为追求,以现代化为导向和内容的理想。“由于与现代化过程相伴随和契合,当代中华民族的复兴,其内涵和实质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民族复兴,而是现代化的实现,即经过工业化、市场化和信息化,完成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乃至所谓后工业社会、由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11](1)国际竞争也是当前中国与传统社会显著不同的方面。中国传统文明虽与其他国家文明有交往,但一直是独立发展的,当时也不存在今天这种国际格局。而且中国传统文明比较发达,并不面临其他文明激烈竞争。当前则不然,中国已经深深融入国际体系之中,与其他國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空前密切、频繁。方兴未艾的全球化浪潮则更加剧了这种局势。同时,中国与其他国家、文明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作为一个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国家,中国面临着巨大的赶超压力。国际竞争决定了中国必须更快更好地发展,同时,也必须保持自身的特性,反映在中国梦上则意味着,它必须在国际比较中也具有先进性、竞争力,同时,又能体现中国特色。当前,不仅存在着中国梦,还有欧洲梦、美国梦等,这些梦都属于社会政治理想,都反映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具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但它们之间差异是主要的,特别是反映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和价值观念。中国梦必须既保持对中国人的吸引力,也要能让世界接受;既要体现解决中国问题的有效性,也要体现对世界发展的贡献;既要吸收其他社会政治理想的有益成分,又要保持自身的独特性并具有竞争力。这也是中国梦不同于传统社会政治理想的地方之一。

(二)中国梦具有新的基础

与传统中国梦相比,当代中国梦所建立的社会基础也不一样。在经济上,中国传统社会是自然经济形态,当今中国则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传统社会中,农业最重要也最受重视,当今中国则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将来第三产业的比重还会继续加大。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当今中国梦的经济基础。中国梦内在地要求经济方面的发达繁荣,这一方面意味着经济体制的现代化和优化,另一方面意味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这是传统社会政治理想在经济方面所无法比拟的。同时,中国梦的实现也依赖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方面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市场化导向的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12]这表明在未来的发展中,市场化仍然是基本取向。在政治上,中国传统社会实行君主制,当今中国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中国传统社会,法只是工具,有法律无法治,同时,只有民本而无民主,当今中国则推崇民主法治。这是当前中国梦的政治基础,也是中国梦的基本内容之一。石文龙指出:“法治不仅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制度保证,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基础。”[13]34黄朴指出:“中国梦就是法治梦。法治不仅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制度保证,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基础。”[14]26在意识形态上,中国传统社会自汉代开始,儒家思想一直是治国指导思想和社会主流意识,当今中国则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批判吸收了人类文明成果,体现了社会发展趋向,内在包含了民主法治等理念,具有先进性,是当代中国梦的思想基础。所以,市场经济、民主法治、马克思主义是当今中国与传统社会的重要不同,是中国梦提出的基础,同时也规定了实现中国梦的基本方向。中国梦所追求的是当今中国这些基础性条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三)中国梦提出了更高的追求

传统中国梦相对于当时的社会政治现实具有明显的美好性、理想性,如此才能够吸引人们追求,对社会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但是,当时所提出的那些理想的要点,在今天看来,则简单粗糙、标准过低。在人民生活方面,传统中国梦中,民众的生活虽然看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只是仅仅达到温饱而已。孔子提出过“足食”(《论语·颜渊》),孟子主张“制民之产”以使人民“不饥不寒”,“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孟子·梁惠王上》)。这些都是对理想状态下人民生活的描绘,但仅仅勉强达到不饥不寒的水平。只是由于当时民众达到温饱就很困难,所以温饱才会成为人们的理想,才对人民有吸引力。今日中国,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能成为梦想的只能是富足的生活。在有序和和谐方面,传统中国梦中的有序和和谐只是一种低层次的、简单的有序和和谐,它的目的主要是缓和等级制下紧张的社会关系,主要靠人们的道德来实现,而且对社会冲突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相应的处理机制,因而缺乏操作性、可行性。梅萍指出中国传统和谐伦理的局限性在于“固有的内在矛盾性、制度匮乏性和理想人格与现代化的冲突性”。[15]27所以,中国传统的和谐观念要在当代中国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必须进行转换。另外,还应注意到,在传统社会中,和谐一般只停留在愿望、理想层面,并没有在社会实践中真正实现。今日中国所向往的有序与和谐则是建立在人们根本利益一致同时又有利益协调、平衡机制之上的。在今天的中国梦中,和谐既是一种理念、愿望、思维方式,也伴随着相应的利益协调、均衡机制,既用以鼓舞人心,也致力于在实践中实现。在富强方面,中国传统时代,社会发展缓慢,对国家富强的理解,大致是《汉书》所说的“太仓之粟,红腐而不可食;都内之钱,贯朽而不可校”,比较片面,和现代对国家财税和国家经济角色的理解不同。中国梦则追求的是一种现代化的经济繁荣和国家富强。邓乐元认为中国梦要达到三大标准,“生产力的标准,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共同富裕标准,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占60%以上,基尼系数在0.3以下;民主标准,体制认同度在60%以上”。[16]20虽然在具体标准上,人们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但富强的内涵无疑比传统更丰富,标准也更高。在指导思想方面,中国传统社会中担负重要角色的儒家思想侧重于保持稳定和不变,缺乏发展意识和变革意识,在发展极其缓慢的传统社会还有其价值,对今日中国则缺乏吸引力。中国梦追求的是发展和进步而不是低水平重复和循环,而且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改革、创新。这也是与中国传统理想的一个显著不同。总之,中国梦与传统社会政治理想相比,在每一个方面都提出了更美好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习近平指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實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17]这实际上给出了实现中国梦的具体目标和进度规划。显然,这是一个比传统社会政治理想更宏伟、更美好、更具有可行性的蓝图。

三、善用传统中国梦助力当代中国梦

当代中国梦与传统中国梦具有共通之处即联系性,也具有差异之处即超越性,这意味着在当代中国梦的宣传和实践过程中既不能无视传统中国梦,也不能混淆两者,或互相替换,而应对传统中国梦善加利用,以助推当代中国梦的实现。

首先,充分挖掘傳统中国梦对当代中国梦的有益之处。基于两者之间有共通之处,传统中国梦对当代中国梦的有益之处主要体现为:有利于人民群众理解当代中国梦;有利于增加当代中国梦的文化底蕴;有利于当代中国梦的宣传和对外传播等。有利于人民群众理解当代中国梦是指:当代的中国梦是新提出的概念,对人们而言是新事物,人们在接触、了解、学习新事物时,总是习惯用已有概念、观念、思维去概括、去描绘新事物,因而,新事物与人们关于已有事物的认知、理解越一致、越协调、越具有共通性,就越容易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同时,也不容易发生严重的误解、误读、偏差。传统中国梦经过长期的演化,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的民族心理之中,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梦与传统中国梦存在诸多契合之处表明它与中国人关于社会政治理想状态的认知和情感具有协调性、一致性,因而,人们可以更容易、更好地接受、理解当代中国梦。有利于增加当代中国梦的文化底蕴是指:传统中国梦所涉及的大量文化元素可以被当代中国梦所运用,从而使当代中国梦具有历史感、文化感。文化元素是文化构成的基本单位,每一种文化都包含大量的、有特色的文化元素。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化中国文化拥有大量具有深厚底蕴又非常独特的文化元素。传统中国梦中“道”“和”“合”“公”“天下”“家国”“天人”等都是重要的文化元素,同时,这些也是为世人所熟知,被认为是可以代表中国文化、体现中国特色的东西。当代中国梦与这些文化元素所代表的价值观念有一定的契合性,因而吸收、提炼、涵容这些文化元素,可以使当代中国梦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提升文化含量。有利于当代中国梦的对外传播是指:当代中国梦是现今中国人的社会政治理想,但是它的提出和实现并非只对中国和中国人有意义,而是会具有世界影响和意义。在世界各国、各文明之间联系、交流日益密切、频繁,中国越来越融入世界的背景下,中国梦不仅需要得到中国人的认可、需要中国人努力,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为外部世界所接受、理解,即需要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如果外部环境不友好、充满敌意,则中国梦很难实现。所以,中国梦需要对外解释和传播,以避免、减弱及消除敌意,争取理解、支持。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所具有的影响,以便于世界了解中国梦的真实含义。如传统中国梦对和谐、有序、温情、道德、富裕等的追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在外传播,已经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因而,指出当代中国梦与传统中国梦的联系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世界了解当代中国梦。

其次,突出当代中国梦对传统中国梦的超越性。在借用中国传统梦服务当代中国梦时也注重两者的区别,在宣传和使用上强调当代中国梦的超越性。首先,要避免混淆传统中国梦与当代中国梦。传统中国梦与当代中国梦存在一定的共通性,但它们分别对应的是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它们存在的社会基础、反映的社会要求存在本质差别。其间的共通性可以实现两者的沟通,可以使传统中国梦服务于当代中国梦,但传统中国梦的作用是辅助性的。因此,在当代中国梦的宣传和实践中,既要利用传统中国梦又要避免将当代中国梦化约为传统中国梦,或将两者混为一谈。其次,要强调当代中国梦的先进性。无论是传统中国梦还是现代中国梦,作为社会政治理想必然也必须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前瞻性。只是,传统中国梦是传统社会范围内的先进性,当代中国梦则是现代化范围内的先进性。因为社会的发展,传统中国梦中的一些基本的向往和追求仍然在当代中国梦有延续,但是传统中国梦的具体内容和指标已经落后于当代社会,也无法满足当代人的愿望,因而,在当今已经不再具有先进性。引领当代社会发展、激发人们奋斗热情的任务要由具有先进性的当代中国梦来承担。再次,要突出当代中国梦的可行性、现实性。社会政治理想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和期待,而理想能否实现取决于是否具备相关的社会条件,也取决于理想内容的合理性、可行性。传统中国梦虽然就其实际内容和指标而言并不高,历史上也有不少仁人志士为之努力和奋斗,但是,它事实上缺乏可以依托的社会力量和社会机制,因而,它在传统社会中并没有变成现实,除了偶尔有所谓盛世可以给人一些慰藉外,绝大部分时候,它都只是人们的一种愿望而已。当代中国梦与传统中国梦不同,它不仅具有美好性、先进性,而且其内容具有可行性,同时,它有社会主义作为制度保证,有党的领导,有可以依托的社会力量,有组织、有计划。因而,当代中国梦不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也是一份可以操作的蓝图,通过人们的奋斗会转变为现实。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国人一直在设计、构想理想的社会政治形态,并不断地进行实践尝试。这种对美好社会生活的向往构成了中国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中国梦继承中国传统中对美好社会生活的追求,并根据新的形势、在新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这一中国梦必将指引、激励千千万万中国人为理想而奋斗。

注释:

① 本文所說的传统中国梦指的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社会政治理想,在时间上对应的是近代以前的时期。中国从清末开始,传统社会逐渐解体,开始向现代社会转变。当代中国梦反映的是中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政治理想。

参考文献:

[1]韩震.中国梦:中华民族国家认同的理想前景[J]. 道德与文明,2013(04).

[2]习近平. 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N]. 人民日报,2013-03-24.

[3]李君如主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王淑梅,王艳华. 传统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

[5]竹立家. 中国梦:构建和谐社会[J]. 中国改革,2006(11).

[6]刘国洲. 确立和谐思维方式,助推实现“中国梦”[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4(04).

[7]孙晓春. 先秦法家富强观念的现代反思[J]. 政治学研究,2014(05).

[8]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3-03-18.

[9]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 求是,2012(22).

[10]范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N].学习时报,2014-03-17.

[11]侯才. “中国梦”与“中国现代性”的塑造[J].理论视野,2013(06).

[1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求是,2013(22).

[13]石文龙.法治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基础[J].乡音,2013(09).

[14]黄朴.法治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途径[J].法治与社会,2013(08).

[15]梅萍. 中国传统和谐伦理的历史局限与现代转换[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

[16]邓乐元.“中国梦”的三大标准[J].学理论,2014(05).

[17]承前啟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30.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梦范文第3篇

一、 选择题

1. “中国梦”的第一要义,是()。 A、民族复兴 B、人民幸福

C、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 D、社会和谐

2. 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定义了“中国梦”, 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 2013年的两会,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那么实现中国梦有三个必须:分别是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 A.凝聚中国力量 B.提高国际地位 C.增强文化软实力

3. 习近平第一次比较全面的阐释中国梦的基本含义是在()。 A、2012年11月29日B、2013年3月17日C、2013年5月4日 4. 实现中国梦的具体途径是()

A、坚持中国道路 B、弘扬中国精神C、凝聚中国力量D、追求国家富强 5. ()体制改革,是中国体制改革的核心,它既涉及经济体制和机制,又与政治体制有关。

A、金融B、财税C、文化D、科技

6. 破解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A、国家财政B、民间借贷C、中小金融机构D、股份制大银行 7. 财政的本质是()

A、货物交换 B、货币收支关系C、剩余产品的分配关系 D、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8. 不属于公共产品特征的是()

A、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B、收益的非排它性C、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D、提供目的的盈利性

9. 在经济发展阶段,国家财政预算收入上限按照经济景气的不同,最好在()以内为宜。

A、20%B、30%C、40%D、50%

10. 消费方式通常是指人们在生活中消耗物质资料、精神产品和劳务的方法与形式。它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个人消费,二是()。

A、大众消费B、集体消费C、公共消费D、社会消费

二、简答题:

1、“中国梦”是什么?

答: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

明了前进方向。“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梦”有哪些时代特征

(1)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 (2)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 (3)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 (4)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

2、21世纪中国道路的内涵有哪些?78

3、307

4、201

三、论述题

1、“中国梦”有什么警示与含义?

答:中国梦的警示有:国家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民族不复兴,就无颜担当龙的传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简单地重寻昔日的荣光,而是要让曾经饱受列强欺侮、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强国才能富民,强国也是为了富民。没有人民富裕,发展就不算成功;没有人民幸福,复兴就不算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我们的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进

一步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坚持把本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破解人类发展难题。一句话,“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中国梦含义:中国梦应包括两个层次的深刻内涵: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梦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之梦;从个体上把握,中国梦是生活幸福、人生出彩的梦。国家梦与人民梦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梦范文第4篇

【摘要】“梦”,带给人多少遐想、多少憧憬、多少激情。2013年春天的两会,因为梦想变得飞扬热烈,因为梦想变得无比厚重。承载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中国梦”引领中国青年坚持不懈地朝着美好目标奋斗,满腔热血,汇聚成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青年的梦,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关键词】中国梦青年梦关系

一、“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一)“中国梦”的由来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 “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总书记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2013年春天的两会,因为梦想变得飞扬热烈,因为梦想变得无比厚重。承载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

(二)“中国梦”的具体含义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中国梦”凝聚着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民族复兴的希望。全国两会将把党的十八大指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景、路径,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必将极大提升“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二、我的梦是中国青年的梦

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世界不在动荡,没有战争、贫困和饥荒,幸福的生活充满阳光,和平的鲜花到处开放。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大地不再凄凉,没有破坏,掠夺和污染,秀美的山川环抱家园,清澈的江河一片蔚蓝。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将化为美好的希望,让我们携起手来,迎接这一天的来临,用我们的爱实现我们的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它凝聚了选择,勇气,信念,毅力,我为我的梦想而骄傲!我梦想着明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我梦想着“中国梦”从构想美好的可能性向着更美好的现实性逐步实现。然而,我的梦想绝不仅仅是个人的梦想,它是一个时代的梦想,是这个时代青年的梦想,我的梦是中国青年的梦。

每个人在少年时期都拥有一个梦想,它是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指 明灯, 它也是埋藏在内心

深处的宝藏。 有了这个信念, 我们才不会懈怠,才不会放弃生活中任何一个能够锻炼自己的机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耄耋之年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梦想依附于个人,而我们则依托于国家。有了梦想,才会有理想。有了理想,才会有奋斗的人生,才会有不断拼搏的炎黄子孙。一个人的梦是梦想,每个人心中的梦,就构成了我们国家复兴的梦,这就是“中国梦”,这就是中国青年的梦!

三、“中国梦”是照亮青年前进道路的晨光

(一)“中国梦”牵引着中国青年前行的脚步

“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青年以希望、给青年以信心、给青年以力量。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经饱受欺凌,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但“中国梦”在无数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仁人志士心中从未泯灭过。梦想不灭,希望永在。“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青年前行的脚步。

(二)“中国梦”引领着中国青年开拓创新、奋进拼搏

“中国梦”里,有强国也有富民;“中国梦”里,有期盼也有实干。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民族、国家全面科学发展,个人才能实现梦想。同样,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中国梦”才够美丽,才够坚实。相信,以家国情怀为特征的“中国梦”是最激励青年人的。它必将引领着中国青年坚定不移的追求美好的梦想;引领着中国青年树立实干兴邦、胸怀祖国的崇高理想;引领着中国青年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开拓创新、奋进拼搏。

四、青年的梦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一)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中流砥柱

梁启超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朝气蓬勃的我们沐浴着清晨那一缕缕阳光,在迈向成功的人生道路上披荆斩棘,无所畏惧。就像那一只只在暴风雨中自由翱翔的海燕,划破黑暗的阴霾,拼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这就是中国之青年,中国之希望,这就是实现“中国梦”的中流砥柱。

一个国家的青年是实现这个国家理想的强大力量,也是一个国家的希望。进取、永不言弃的精神,这些都是当代中国青年所拥有的可贵品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共同为之努力。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青年是永不言弃的,我们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二)青年是“中国梦”的忠实践行者

中国复兴腾飞的梦想就是从青年身上开始的。“五四”运动以来,汇聚了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中国青年、爱国学生,率先破解了“中国梦”的密码,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波澜壮阔的铸梦世纪工程大幕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续推进,“中国梦”的动力之源全面激活,“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故事”精彩呈现,中国人民从未像今天这样离伟大的“中国梦”如此之近。

现在,我们青年或在教室认真学习,或在实验室刻苦研究,或在工作一线生产建设„„是的,我们是“中国梦”的忠实践行者。让这种“青年践行者”精神为“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能量,让每个行业和领域在此基础上形成具体目标、具体路线图、具体时间表,让全社会的每一部分肌体、每一个工作岗位都焕发出最大的创造活力,进而汇聚为推动民族复兴的建设洪流。

(三)青年的梦始终是与国家的理想同呼吸、共命运

国家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民族不复兴,就无颜担当龙的传人。中国青年是爱国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中国青年的梦想蕴含了国家富强、社会和谐的时代主题,中国青年的梦想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终极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简单地重寻昔日的荣光,不是要恢复古代中国鼎盛时期的疆域版图。而是要让曾经饱受列强欺侮、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辉煌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仪”。不料,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我们青年一代没有忘却,也永远无法忘却那段屈辱的历史,我们的梦想始终是与国家的理想同呼吸、共命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矢志不渝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梦范文第5篇

花谢花飞飞满天,既已注定凋零又何必绽放。似乎所有的事物都注定了同样的结局,只是过程不一样罢了,等等,过程,我似乎抓住了很重要的东西!是的,过程,管他什么天定宿命,我只在乎过程。

如此便解决了为何要有梦想,接下来便可讨论两者间的关系了

中国梦便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我登上那古老的城墙,当我抚摸着腐朽的柱梁,当我兴奋的倚栏远望,总会有一丝酸涩冲上喉头,总听到有一个声音大声的说:记得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中国曾经存在过无比辉煌的文明与国力,曾几何时,中国的地位在世界范围内是没有一个国家的能与之媲美的。但是到了近代却任人欺凌、任人宰割,直至最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十落后,使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极端困苦。可以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华儿女的梦想。

个人梦,是最直接的希望,是内心小小的企盼。每个人因环境、家庭、学历等的不同,对生活的渴望也大相径庭。但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逐是不变的。为人父母的梦想是孩子健康成长、学业有成,耄耋老人的梦想是老有所养、子孙贤孝,打工族们的梦想是买车买房、生活稳定,企业家们的梦想是世界经济向好、利润率稳步增长。这一个个的梦想看似独立毫不依存,其实却都需要一个大的前提和实现的平台,即国家繁荣富强、社会安定团结,人民才能在这片热土上安居乐业。这恰恰就是中国梦的实质内涵。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梦范文第6篇

首先,“中国梦”是个人梦的坚实基础和有力后盾,它为个人梦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舞台。

1840年,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从此,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更加使人民在屈辱和痛苦中艰难存活。试问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人还敢有自己的梦想吗?还能有自己的梦想吗?从那个时候,民族复兴梦就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梦想,就是“民族之梦”。

此后,中国人民一直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斗争,不断摸索着。直至1921年,中国共产的党成立,我们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才出现了一丝曙光。经过中国共产党多年的不懈努力,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掀开了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而奋斗的新篇章。时至今日,我们伟大的祖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渐公开透明的民主政治;800多亿个网页、230多亿个网站,覆盖13亿人的社会保障体系。流动社会让人有更多上升机会,权力社会让人有更多保障覆盖,开放社会让人有更多实现途径,信息社会让人有更多表达渠道。在这样的基础上,一个个具体的人具体的梦变为现实。一个人能实现梦想,可能是能力出众;但许多人的梦想能成为现实,必然有时代、社会的支撑,就像姚明说的那样,“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使我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中国人从不敢有梦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并为之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其间的差别就在于“中国梦”。从根本上说,我们每个梦想生长的土壤,都深深植根于“中国梦”。只有“中国梦”茁壮成长,我们的个人梦才有了强有力的支撑,才能在“中国梦”的舞台上尽情绽放自己的精彩。

其次,个人梦的实现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基石。正是一各个个人梦汇聚起来成为了我们伟大的“中国梦”。如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梦想着杂交水稻的茎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然而经过他的不断研究,他的梦想不仅实现了,而且也推动了“中国梦”,甚至对全世界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又如女航天员王亚平,小时候的她就梦想着自己有一天可以开着飞机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事实也是经过她个人的不懈努力以及时代和社会的允许,她的飞天梦也实现了。她不仅进入神舟十号飞船,而且还担任太空授课的主讲,正如她自己所说:“这次飞行任务让我圆了两个儿时的梦想,一个是飞天梦,一个是教师梦。”她在圆个人梦的同时,也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这也正应了习近平的那句“我国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梦想,始终与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联”的话。

正如习近平所说,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说,要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不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来自怎样的家庭背景,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取得应有的回报。

上一篇:中国电动独轮车论坛范文下一篇:中国残疾人服务平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