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社区调研报告

2022-07-04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报告在工作与学习方面,已经成为了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是有着写作格式与技巧的,写出有效的报告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都社区调研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成都社区调研报告

成都社区图书馆建设调研分析

【摘要】社区图书馆的建设能够给社区民众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阅读环境,提高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本文就现阶段社区图书馆在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社区图书馆;建设;调研;措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群众更加关心精神层面的建设。因此,对各大社区来说,除了基本健身设施之外,还需增加建设社区图书馆这种方便民众丰富精神生活的场所和设施。当前我国广大社区图书馆建设相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本文就该问题展开讨论并给予相关解决措施。

一、社区图书馆发展调研的目的及现状

(一)社区图书馆发展的意义。社区图书馆相比较公共图书馆,离人们的日常生活更进一步,也极大地便利了居民开展阅读活动。社区图书馆的出现也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民众在满足温饱生活之后,对更高的精神层次生活的追求。现代社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越来越多。这些群体在社区生活中,对社区的关心开始倾向于社区文化建设方面。因此对于当今城市文化建设的着重点可以更多地考虑社区图书馆这类能够为人民提供精神食粮的场所建设活动。同时,社区图书馆的发展也是衡量一个社区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在社区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通过网络问卷、实地调研等方式对成都社区图书馆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本文主要通过网络问卷和实地调研两种方式对成都地区一共32个社区图书馆建设状况进行调研,主要对社区图书馆的经费投入、馆藏书目、读者群体、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就图书馆经费投入方面,仅有13家图书馆具有购书经费,占总数的41%,大部分社区图书馆是没有图书经费预算的。而且在有经费的社区图书馆中,有将近一半的社区图书馆图书经费仅在1000元以内。而对于图书经费大于5000元的更属于凤毛麟角。当前社区图书馆的购书经费严重不足,这样的社区图书馆怎么可能具备丰富的图书资源,还怎么指望为社区民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就馆藏图书方面的调查结果,就馆藏书的数量上来说,大部分馆藏书量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当涉及到现代化的电子图书资源时,只有6家社区图书馆能够提供这种服务,而且这六家基本是在新建的社区或者一些比较高档的社区。此外,在实际的考察中还发现,有些图书馆尽管有电子资源设备,但基本上能正常使用的很少。从这次考察可以看出,一般的社区图书馆仅能提供纸质图书资料,一些新兴的社区或者较为高档的社区会提供电子图书资源,但是电子图书设备由于没有及时维护,造成不少设备不能正常使用。

综合调研社区内所有的读者信息后,对每个社区图书馆的读者取平均数,得到社区平均活动人口数是500人,接下来主要从读者的年龄层次以及读者的职业类型方面对读者的出入社区图书馆次数进行分析。

结合以上可以很直观地得到社区图书馆高活动频率人群主要是18岁以下和55岁以上人群,主要以学生和退休以及赋闲人员为主。对于广大的中青年人群同时也基本都是上班族,就社区图书馆的使用人数来看,属于偏低的。一方面由于这部分人群工作压力较大,强度较高,社会责任较重,可供阅读的时间本来就少;另一方面由于这部分群体是现代化设施使用和接受都较为广泛的群体,而社区图书馆缺乏电子类资源。所以,为了吸引更多的民众走进社区图书馆,还需加强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状况。

最后就目前社区图书馆的管理方式而言,有25家是以社区管理为主,有些社区图书馆已经开始尝试与当地的高校或者企业合作,尝试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内容。另外有两个社区图书馆尝试引入一些小微图书馆建设活动,这些都是一些很好的尝试,有助于社区图书馆建设更加人性化、便利化等。

二、社区图书馆事业发展受阻原因分析

(一)经费不足。社区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一是满足图书馆内图书资源的实时扩充。部分社区图书馆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图书馆藏书破旧,很难吸引读者。对于电子图书,很多社区甚至连工作人员的电脑都不充足,更别提为居民提供电子阅读服务了。另一个是用来添置基础设施。比如说图书馆阅读区应该提供较为充足的桌椅等最基本的设施,但是由于资金缺乏,导致图书馆空间相对较为狭小,可供阅读的区域较小,再加上桌椅数量有限,这种阅读环境,更难吸引大量的读者。

(二)藏书质量不高。由于资金缺乏和工作人员相对不太高的文化水平,使得社区图书馆的馆藏书目不仅数量有限,而且质量堪忧。质量包括书籍纸张本身的质量和图书内容的质量两方面。为了节省资金,很多图书的印刷比较粗糙。此外,图书的层次、类别以及适用性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缺陷。比如说,经典名著种类较为单一,各种科普类专业书籍相对数量较少。藏书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图书馆的层次,所以为了建设好社区图书馆,必须规范馆藏书目的质量。

(三)人员流动性大。社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大多属于临时聘用人员或者社区干部兼职,由于社区图书馆的福利待遇较差,很难吸引到文化水平高、综合素质较好的人才到这种地方来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区图书馆人员队伍建设。

三、加强社区图书馆建设研究

(一)特色?D书馆建设。由于当前的社区本身建设用地都比较紧张,所以可以考虑在社区不同的地方建立多个小微图书馆。主要实现模式为:

一、在人员聚集较多的场所,建立24小时自助图书馆。这种图书馆非常便捷,不受开馆、闭馆时间的限制,不受工作人员的限制,读者可以自主选择、查询或者借还图书服务。另一个就是在社区根据学科或者公众的爱好等为依据建立不同类别的图书馆,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调查社区民众本身的兴趣设立相应的图书馆。比如说,现在的人们都比较注重养生、健康生活方式,因此可以建立一个养生类图书馆,另外还可以考虑艺术图书管,职业技能相关图书馆等。这种比较有针对性的图书馆可以发动相关企业的投资、捐赠图书、开展讲座或者相关知识培训、辅助阅读等专题活动。既能为赞助单位宣传,也能真正为社区民众带来切实的专业知识,吸引更多的民众到社区图书馆中。

由于信息化建设的逐渐完善,现在的人们对新媒体传播媒介越来越感兴趣,可以在社区建立新媒体图书馆。新型的信息传播媒介,如数字电视以及移动媒体正在渗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为社区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前文分析过由于图书馆人员素质的问题导致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可以通过这种新媒体图书馆的引入,减少工作人员的数量,节省的资金可以用来购买质量较高的资源和提高剩下的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

另外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图书馆就是社区真人图书馆。这也是对传统图书馆的一种创新,图书馆的资源不再是书籍,而是一个个装有知识的人。真人图书馆为民众提供的服务是能与“书籍”面对面的交流,读者可以与“书籍”产生共鸣。而且真人图书馆不受馆舍和场地等因素的限制,也不需要投入传统图书馆建设需要的大量资金。为了吸引这些具有知识的人员,可以采用志愿服务的方式或者提供少量的服务费用。另外为了激励这部分人群的工作热情,还可以为民众推出预约、续借等各种方式,保证这部分群体能够与图书馆建立长期的合作方式。

(二)人员和资金配制分析。在社区图书馆资金使用中,可以适当增加对员工的福利待遇,为员工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以此吸引到质量较高的人才。可以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和激励制度,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活动,为提升员工素质创造更好的环境。另外,还可以建立志愿者服务制度,吸引更多人才志愿加入社区图书馆服务,为社区图书馆输入更多新鲜血液。

对于社区图书馆可以考虑纳入到财政预算。现在这些社区图书馆并未纳入公共图书馆的范畴内,仅是社区或者居委会的一部分。因此,应该积极呼吁社区图书馆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中,只有成系统、规范的管理制度,合理的资金支持才能保证社区图书馆的科学发展。

(三)校企合作等。部分社区所在地区的机关单位、高校、企事业单位等都有自己的图书馆,但一般这些场所只对内部人员开放,馆藏的资源并没有得到充足的利用。所以无论是考虑到资源共享还是社区发展,这些单位都应该考虑和社区图书馆合作。一方面加强了图书资源的流通,一般高校的图书资源无论是从馆藏书目的数量、质量还是范围等方面相对非常丰富,使得更多的普通民众能够获取到更多珍贵的资源。另一方面,对于这些单位本身而言,通过提供更多的图书借阅服务,也能够增加单位图书馆的收入。特别是对高校而言,因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因此可以考虑和社区图书馆联合开展系列讲座活动,既可以是面向社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科学管理培训,也可以是面向社区民众的知识普及活动。如果能够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开展一些知识普及或技能培训系列讲座活动,将能够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到活动中去。

(四)独立式和分馆式两种模式分析。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模式中有两种选择:独立式和分管式。不同的社区因为自身所拥有的资源、环境等条件的不同,可以自行选择最适合发展的一种模式。

独立式是指社区独立承担图书馆建设活动。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房地产在构建社区时,修建相应的图书馆舍,而后由物业公司或者社区居委会负责具体的图书馆管理活动;另一种是社区对原有的街道图书馆重新改造,为了适应社区群众的需要,增加更多的馆藏资源和阅读场所、电子设施、桌椅等,为民众提供更加舒适、先进的阅读环境。前一种方式可能更适用于今后再建的社区,而且也是现在社区建设必然的发展趋势,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

对于总分馆模式,是指将城市的公共图书馆与一个或若干个社区图书馆连接起来,类似于总馆与分馆的关系。在这种模式下,社区主要提供阅读场所,而图书资源等由公共图书馆负责提供,同时公共图书?^会分配部分专业管理人员到社区图书馆负责相关管理活动。这样一来可以将公共图书馆里闲置的图书资料进行充分的利用,增加公共图书馆的经济效益:而另一方面,社区居民又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享受与公共图书馆同等质量的服务,使社会利益最大化。

四、结语

经过初步调查发现,大部分社区的图书馆建设差强人意,表明我市社区图书馆建设的不足。但同时,通过调查发现,社区民众对社区图书馆的高度认可,也可以看到我市社区图书馆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今后的社区在规划建设过程中,除了提供一些健身器材、花园等基础设施之外,还需要考虑社区图书馆这种能够提高社区民众精神生活的场所。同时,对于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以及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当地社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社区图书馆建立模式,提供适合社区民众的图书馆相关服务内容。在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下,以及工作人员的努力下,社区图书馆会越来越壮大。

【参考文献】

[1]王琼.社区图书室建设情况及思考――基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社区图书室调研报告[J].中文信息,2016(5):59.

[2]吕珩.珠海社区图书馆建设现状调查分析与发展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9,29(4):49-52.

[3]刘文慧.近5年沈阳地区社区图书馆建设调研分析[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10(1):10-11.

[4]许江涛.城市社区图书馆建设现状与公众需求研究――基于对天津滨海新区的调查分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33(12):5-8.

第二篇:成都市行政村(社区)档案管理规定_20140318150123

成都市行政村(社区)档案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成都市行政村和社区档案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为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行政村(社区)档案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行政村(社区)档案是指村(居)民委员会在管理工作和业务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 行政村(社区)档案工作是发展基层民主、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行政村(社区)各级组织应当重视档案工作,加强领导,将档案工作纳入统筹城乡建设内容,促进档案工作与各项工作同步协调发展。

第四条 行政村(社区)档案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原则,由所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市)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指导。

第五条 行政村(社区)档案应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安全和有效利用。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将档案据为己有。

第六条 行政村(社区)档案工作人员要有高中以上文

1 化程度,学习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接受档案专业培训,忠于职守,履行职责。

第七条 一个行政村或一个社区为一个立档单位,所形成的档案为一个全宗。行政村全宗名称由乡(镇)和行政村名称组成,社区全宗名称由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名称组成。 第八条 行政村(社区)档案包括文书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及电子档案等门类。各类档案的整理要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和特点,保持文件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别不同保存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做到分类合理、保管期限划分准确、编目编号规范。

第九条 行政村和社区档案的整理:

(一)文书档案按保管期限——进行分类,按DA/T22——2000《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整理。

(二)科技档案中的基建档案、设备仪器档案 按GB/T11822——89《科技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整理。

(三)会计档案按国家财政部、国家档案局1998年发布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整理;

(四)照片档案按GB/T11812——2002《照片档案管理规范》整理;

(五)电子档案按按GB/T18894——2002《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整理

(六)实物档案按时间顺序编号整理。

2

(七)行政村(社区)村(居)民档案以户为保管单位整理归档。

第十条 行政村(社区)档案的保管应符合防盗、防火、防虫、防鼠、防潮、防尘、防光、防高温的要求,应设专室或专柜存放,要定期检查档案的保管状况,确保档案的安全。

第十一条 社区档案管理应积极采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

第十二条 档案管理人员调离工作岗位时,应在离职前办妥档案交接手续。

第十三条 开展测评、考核评比等活动需要档案材料时,应通过复制等方式制作,不得随意拆卷。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成都市档案局关于印发〈成都市城市社区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等两个文件的通知》(成档发[2003]15号)、《成都市行政村档案工作管理规定(试行)》同时废止。

附件:

1、成都市行政村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

2、成都市社区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

3 附件1:

成都市行政村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

一、文书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

1、党群工作类

1.l 本村党支部(总支)委员会会议记录、村党政联席(班子)会议记录 永久 1.2 本村党支部(总支)工作计划、总结等材料 永久 1.3 本村党支部(总支)关于机构设置、撤并、名称更改、启用印章的请示,上级批复、通知、决定等材料 永久 l.4 本村党务干部任免、分工、考察、奖惩等材料 永久 1.5 本村党支部(总支)换届选举候选人的请示、批复和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议程、报告、领导人讲话、大会发言、选举办法、选举结果、决议、上级批复等材料 永久 1.6 关于组织工作的计划、总结、会议记录、请示及上级的批 复 永久 1.7 党员入党、转正、延期、退党、处置不合格党员等方面的 材料 永久 1.8 录用、聘用人员,调资、退休等文件材料 永久

l.6 本村有关工作向上级的请示、报告和上级的批示、批复

(1)重要的 永久 (2)一般的 30年 l.7 本村执行上级党组织工作的决定、纪要、报告等材料 (1)重要的 永久

4 (2)一般的 30年

1.8 本村党组织、党员名册和年报表 永久 l.9 本村党组织关系介绍信、通知书存根 永久 1.10 交纳党费清单、发票等 10年 1.11 本村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登记表,审批表,名册及各种事迹材料

(1)县级(含)以上 表彰、奖励的 永久

(2)县级以下表彰、奖励的 30年 1.12 本村党员违法违纪的有关材料,处理意见和上级决定、批复等材料

(1)受到警告(不含)以上处分的 永久 (2)受到警告处分的 30年 l.13 本村关于开展政治思想、形势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计划、总结等有关材料 10年 l.14 团支部换届选举材料、团员名册、组织关系介绍信及存根、团费缴纳、统计表等材料 30年 1.15 团代会通知、议程、代表名单、开幕词、报告、决定、选举结果、闭幕词等材料 30年 l.16 团员违法违纪,开除团籍、留团察看等请示、报告、批复等材料 30年 l.17 本村工会计划、总结,代表大会的通知、名单、议程、开幕词、报告、决议、闭幕词、选举结果等材料 30年 l.18 本村工会、机构建立、干部任免的请示、批复,会议记录,统计年报表等材料 30年

5 l.19 本村工会干部、会员名册,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审批表和事迹材料等材料 30年 l.20 本村妇代会换届选举等材料 30年 l.21 本村计划生育工作计划、总结、统计表等材料 10年 l.22 本村独生子女证申请书,育龄妇女生育二胎的申请表、审批表及超生调查报告、汇报、处罚决定等材料 30年 l.23 本村民婚姻状况证明存根等材料 30年 1.24 本村五好家庭评选、敬老爱幼、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活动的材料 10年

2、行政管理类

2.l 本村委会会议记录、纪要、决议等材料 永久 2.2 本村工作计划、总结等材料 永久 2.3 本村村史、组织沿革、大事记等材料 永久

2.4 本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选举结果、干部任免等材料 永久

2.5 本村的各种请示、报告、汇报及上级的批复等材料 (1) 重要的 永久 (2) 一般的 10年

2.6 本村干部、村民名册,村办股份公司股民名册、技术人员等名册

永久

2.7 本村干部的招聘、录用、定级、调配、人员任免、离退、调动介绍存根、工资表等材料 永久 2.8 本村和村内机构设置、更名、撤并及行政区划与隶属关系的变化、启用、废止印章等材料 永久

6 2.9 本村关于年分配方案、工资福利、劳动保护的各种文件材料和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员名册 30年 2.10本村干部、职工工资单及年终收益分配方案、审批表、归户结算表等材料 30年

2.11本村关于房屋拆迁、土地征用、村民房产、地产等材料、名册

永久

2.12本村的村规、民约等各种规章制度材料 10年 2.13本村各种统计报表(包括农副工业生产年报,收益分配报表,农业税报表,计划生育报表,土地、人口、户数等基本情况统计表等材料) 永久 2.14本村各种保险材料、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承包责任和各种案件、民事纠纷的调解协议、处理决定等材料 30年 2.l5本村拥军优属、优抚救济等材料 10年 2.16本村关于教育、卫生、合作医疗等材料 10年 2.17本村规划、经济建设及重大决策等材料 永久 2.18本村公共设施管理的材料 30年 2.19本村生产管理、企业管理的工作计划及总结和重大决策等材料 永久

2.20本村财务管理的计划、总结,有关财务审计情况材料

永久

2.21 本村工业、农业税征收清册和纳税变动情况等材料 永久 2.22 本村各种经济、人口普查统计表 永久 2.23 本村重大事故事件登记,调查处理意见和情况报告及善后工作中形成的材料 30年 2.25本村兵役登记、民兵花名册等材料 10年

7 2.26本村创建文明小区、爱国卫生工作形成的材 10年 2.27本村企业董事会会议记录、纪要、决议等材料 永久 2.28本村公司、集团、企业负责人对企业承包、租赁、任期目标责任等材料 30年 2.29本村企业改制、转制等各种法律证书等材料 30年 2.30本村属企业历史沿革、大事记等材料 永久 2.31本村属各企业、集团、公司工作计划、总结等材料 30年 2.32本村所属企业、公司、集团的设置、撤并、名称更改、启用印章的请示、批复、通知等材料 永久 2.33本村及所属各企业的产权、土地使用证、各种集体财产合同、协议、委任书、公证书等各种法律文本、证书等材料 永久

3、 经营管理类

3.l 本村在经营管理中长期规划和专项发展计划等材料 30年 3.2 本村公司、集团、企业发展重大经营决策方案、规划

30年

3.3 本村新办公司、企业项目的申请和批复及可行性报告、章程、合同、验资、营业执照等材料 永久 3.4 本村有关工商企业管理执照的申报、登记、批复以及违章违法被处理,经营不善歇业、破产等材料 永久 3.5 本村有关公司、集团、企业各种统计报表及经济分析等材料 30年 3.6 本村有关物资供销工作的合同、协议等材料 30年 3.7 本村有关经营活动的争议、索赔、判决等材料 30年 3.8 本村企业合资、独资、联营招商的合同、协议等材料 永久

8 3.9 本村企业经营、销售统计等报表

(1)重要的 永久 (2)一般的 10年 3.10 本村公司、集团、企业工资计划、工资总额、奖惩、年终分配方案等表册 10年

3.11 本村企业物资管理、安全生产检查、整改措施执行情况等材料 10年

3.12 本村企业卫生、环保、绿化等材料 10年 3.13 本村企业有关产品标准、国际质量认证等材料 30年

3.14 本村企业有关资产评估,资金、价格管理的审查、验证材料

30年

3.15 本村企业有关经营、审计活动中形成的各项证明和结论材料

30年

3.16 本村有关产品市场调查、宣传、广告和用户服务等 方面材料

10年

3.17 本村有关产品销售等活动中形成的材料 10年 3.18 本村各类农业普查材料 30年 3.19 本村农作物规划布局,粮、棉、油多种经营实种面积、产量以及采、购、留、分配等材料 30年 3.20 本村科学种植、科学饲养的经验总结及原始记录 30年 3.21 本村“星火”、“丰收”、“火炬”计划项目的验收材料

30年

3.22 本村农业植保材料、农机管理材料、水利建设材料

30年

9 3.23 本村副业生产及上交任务的指标(猪、禽、蛋、鱼、牛、蘑菇、草菇、香菇等)以及各项任务完成情况、年报、统计表等材料 30年 3.24 本村村办副业项目材料 30年 3.25 本村关于土地批租、出让、租赁有关材料 永久

4、产权改革类

4.1 本村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工作计划、总结、汇报材料

永久

4.2 本村成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议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及组成人员名单 永久 4.3 本村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议事会、监事会工作职责及工作制度 30年 4.4本村研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所形成的会议记录、纪要、决议 永久 4.5 通过协商、招标、挂牌、拍卖等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文件材料 永久 4.6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动员会、宣传、培训,上级领导检查等形成的文字、声像资料 30年 4.7农村耕地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台帐

永久

4.8集体土地调查材料及统计表 永久 4.9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申请书、变更登记申请书、登记簿、核准文件 永久 4.10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备案申请书、登记表和备案证明等材料 永久

10 4.1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方案、登记册、花名册及审核材料 永久

4.12农村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注册情况公告、注册表及照片

永久

4.13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耕地保护 合同 永久

二、 基本建设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

1、项目建议书、申请、报告及批复等材料 永久

2、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意见、项目评估、调查报告等材料

永久

3、项目计划任务书或立项报告、批复等材料 永久

4、基建项目的会议记录等材料 长期

5、 地质勘探合同、报告、记录、说明等材料 永久

6、征用土地申请、报告、批复、通知、许可证、使用证、用地范围等材料 永久

7、工程建设执照、防火、环保、防疫等审核通知单 长期

8、工程建设招投标文件、会议纪要等材料 短期

9、工程初步设计图纸、概算、设计合同等材料 短期 10 、工设计、说明、总平面图、建施图、结施图、给排水等专业图纸 长期

11、施工合同、协议,施工预、决算,图纸会审纪要、技术核定单、工程更改、材料代用、原材料质保书和全套竣工图等材料 长期

12、水电安装合同或协议,施工预、决算,技术交底,图纸会审,材料出厂证明和竣工图等材料 长期

13、项目竣工验收申请、批复,消防、环保、防疫、档案等验收

11 记录,基建财务决算,项目审计,项目竣工验收证书等材料 永久

三、 设备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

1、设备仪器购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批复和购置仪器资金申请、批复等材料

2、设备仪器开箱验收记录、使用说明书、操作手册、合格证、装箱清单等材料

3、设备仪器安装调试记录、验收报告、操作保养规定等材料

4、设备仪器检修、事故处理等记录材料

5、设备仪器报废申请、批复、证明等材料 设备档案的保管期限与设备使用寿命一致

四、会计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 1 会计凭证类

1.1 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汇总凭证 15年 1.2 涉外会计凭证 永久 2 会计帐簿类

2.1 银行日记帐、现金日记帐 25年 2.2 总帐、明细帐、辅助帐簿 15年 2.3 涉外会计帐 永久 3 会计报表类

3.1 财务报表 永久 3.2 月、季度财务报表 5年 4 其它类

4.1 会计移交清册 15年

12 4.2 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永久 4.3 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永久

五、照片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

1、 党和国家领导人前来视察、检查工作的照片 永久

2、市委、市府及上级领导来村视察、检查工作的照片 长期

3、国际友人、专家、学者等知名人士前来活动的照片 长期

4、本村(居)委会各种会议、重要活动形成的照片 长期

5、本村(居)委会各种产品、奖状、证书、奖杯、锦旗等的拍 摄照片 长期

6、反映村容、厂貌、市政项目等建设的照片 长期

7、新闻媒体刊登反映本村情况的照片及文字说明材料 长期

13 附件2:

成都市社区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

一、文书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

1、党群工作类

1.1 本社区党组织建立的请示及上级党组织的批复 永久 1.2 本社区党组织会议纪要、记录、讨论通过的决议等 永久 1.3 本社区党组织、团组织的换届选举材

料和上级批准材料 永久 1.4 本社区组织召开的党员代表大会、团员代表大会等重要会议的通知、名单、日程、报告、领导讲话、纪要等 永久 1.5 本社区党团员名册,组织关系介绍信及存根,批准加入党团组织的文件材料 永久 1.6 本社区党员发展计划、积极分子考核材料 30年 1.7 本社区党组织工作计划、总结及专题报告、典型调查材料 (1)或综合的 永久 (2)非或阶段性的 30年 1.8 针对本社区党组织、党员的表彰、奖励等文件材料 (1)受县级(含)以上表彰、奖励的 永久 (2)受县级以下表彰、奖励的 30年 1.9针对本社区党组织对违纪党员的处分决定

(1)受到警告(不含)以上处分的 永久 (2)受到警告处分的 30年

14 1.10 本社区老年人协会、妇委会、青少年协会、残疾人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的计划、总结、统计报表、机构人员名册 30年

2、行政管理类

2.1 上级针对本社区设立、撤并、调整、更名、领导人任免的通知、批复等文件材料 永久 2.2 本社区机构人员编制、印信启用和作废等文件材料

永久

2.3对本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选举、聘用、福利、社会保障等文件材料 永久 2.4对本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社区志愿者登记制度等文件材料 10年

2.5 本社区公益性民间组织的换届选举材料和上级批准材料

30年

2.6社区居民(代表)大会会议记录、纪要、讨论通过的决议、规定

永久

2.7本社区召开的居民听证会、民主协商、矛盾纠纷调解、民情民意反映等一般会议的通知、名单、日程、总结、纪要等

30年

2.8 本社区开展居务公开、民主评议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30年

2.9 本社区工作计划、总结、统计、调研等方面的文件材料 (1)以上 永久 (2)以下 10年 2.10 针对本社区人员的表彰、奖励等文件材料 (1)受县级(含)以上表彰、奖励的 永久

15 (2)受县级以下表彰、奖励的 30年 2.11 针对本社区人员、事件的惩处决定

(1)受警告(不含)以上处分的 永久 (2)受警告处分的 30年 2.12 本社区制订的各项规章、规范、制度、公约等 30年 2.13 本社区编辑、编写的文件材料

(1)组织沿革、大事记、社区概况等 永久 (2)简报、情况反映、工作信息等 10年 2.14 社区关于武装、民兵组织、预备役人员登记名册、代表会议材料 30年 2.15 本社区组织召开的重要会议的典型材料、交流材料、代表发言材料、简报等 30年 2.16 本社区召开的一般会议的交流材料、代表发言材料等

10年

2.17 本社区专项活动形成的文件材料

(1)重要的(如各类创建活动等) 30年 (2)一般的(如精神文明教育、文化艺术、全民健身、科普教育、环保宣传教育、爱国卫生运动、健康教育等活动) 10年 2.18 上级领导视察、检查本社区工作时形成的文件材料 (1)重要的 永久 (2)一般的 30年 2.19 上级颁发的关于社区工作的文件材料

(1)法规政策性文件 30年 (2)规范性、一般性文件 10年 2.20 本社区业务工作的请示及上级的批复

16 (1)重要业务问题的 永久 (2)一般业务问题的 30年 2.21 报刊、电台登载反映本社区的新闻报道 10年 2.22 本社区的房产、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文件材料 永久 2.23 本社区与有关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协定等文件材料 (1)重要的 永久 (2)一般的 10年 2.24 本社区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以及社区公益事业的建设承包方案 永久 2.25本社区招商引资、出国考察、友好往来等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30年 2.26本社区国有资产管理(登记、统计、核查清算、交接凭证等)文件材料

(1)重要的 永久 (2)一般的 10年 2.27 本社区物资(办公设备及用品、机动车等)采购计划、审批手续、招投标等文件材料 30年 2.28本社区接待工作的计划、方案

(1)重要的 30年 (2)一般的 10年 2.29 本社区信息、档案、保密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10年

3、服务工作类

3.1 本社区服务工作计划、总结、报告及统计报表 30年 3.2 本社区现役、复员、转业军人、军队离休干部、革命伤残军人、烈属、病故军人家属、残疾人、特困户、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登记表,

17 保障金发放管理名册,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等文件材料 30年 3.3 本社区居民收养、婚姻登记初审办理材料 永久 3.4 本社区居民直系亲属公房房卡的过户申请初审登记册

30年

3.5 本社区居民殡葬火化初审证明、存根、登记册 30年 3.6 本社区失业人员情况、求职情况登记册、失业人员失业卡、待业卡、老年卡申办初审、最低生活保障申办初审、享受社会救济救助金申报初审等登记册 10年

3.7 本社区居民的拆迁补偿、土地转让、协议书、审批表

永久

3.8 本社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职工退休、退职等登记表、审批表及其他社会保障参保、退保等文件材料 永久 3.9 本社区服务业、物业管理机构注册登记、年检、变更、注销等文件材料 永久 3.10 本社区服务业、物业管理制度、公约 30年 3.11 本社区服务网点设置和服务内容、家政服务公司名单及运营情况 30年 3.12 本社区各小区物业维修基金的使用和结余情况报告 30年 3.13 本社区内各小区物业公司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10年 3.14 本社区服务站组建、服务队伍人员名单 永久 3.15本社区志愿者队伍人员名单 30年 3.16本社区志愿者队伍开展各项活动、各种服务活动组成人员的文件材料 10年 3.17本社区内各类民间组织的数量、人员构成、活动情况等文件材料 30年

18 3.18本社区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办法、资金及使用情况的文件材料

10年

3.19本社区集体经济收益所得及其使用情况的文件材料 10年 3.20本社区卫生工作计划、总结、报告及统计表 30年 3.21 本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及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建设材料

30年

3.22 本社区开展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卫生防疫工作的文件材料 10年 3.23 本社区计划生育工作计划、总结、报告及新生儿入户、独生子女证及独生子女费发放情况统计表 30年

3.24 本社区计划生育药品管理、技术服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等材料

10年

3.25 本社区开展老年人、未成年人、青少年教育、培训活动和妇女保护工作形成的材料 10年

4、产权改革类

4.1 本社区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工作计划、总结、汇报材料

永久

4.2 本社区成立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议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及组成人员名单 永久 4.3 本社区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议事会、监事会工作职责及工作制度 30年 4.4本社区研究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所形成的会议记录、纪要、决议 永久

19 4.5 通过协商、招标、挂牌、拍卖等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文件材料 永久 4.6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动员会、宣传、培训,上级领导检查等形成的文字、声像资料 30年 4.7农村耕地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台帐 永久

4.8集体土地调查材料及统计表 永久 4.9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申请书、变更登记申请书、登记簿、核准文件 永久 4.10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备案申请书、登记表和备案证明等材料 永久 4.1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方案、登记册、花名册及审核材料 永久

4.12农村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注册情况公告、注册表及照片 永久

4.13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耕地保护 合同 永久

4、治安工作类

4.1 本社区司法、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总结及情况统计表 30年

4.2 本社区开展综合治理工作专题报告及典型经验材料 30年 4.3本社区制订的有关治安综合治理及安全网络建设方面的规定、制度、宣传教育专题报告等文件材料

(1)重要的 30年

20 (2)一般的 10年 4.4 本社区警务责任区等治安防范体系建设材料、治安防范队伍人员名单 30年

4.5 本社区居民户籍、人口普查登记及对流动人口管理统计报表

永久

4.6 本社区各种民事调解、纠纷处理的文件材料

(1)涉及土地、房产、资产的 永久 (2)影响重大的 30年 (3)一般的 10年

4.7 本社区对劳教、监管、释放等重点人群的教育、服务、管理材料 30年

5、环境工作类

5.1 本社区环境工作计划、总结、报告及统计报表 30年 5.2 本社区环境整治、净化、绿化、美化、三废治理工作形成的 材料 10年 5.3 本社区环境卫生、市场管理、创卫达标、检查评比活动形成的材料 10年 5.4 对本社区内的物业管理监督、绿地养护和市容监督、社区违章建筑监督和评议材料 10年

二、基建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

1、本社区文化、教育、体育、青少年、老年活动、福利事业、农贸市场等建筑设施项目的审批、设计、施工、监理、竣工、维修、扩建等成套的文字、图表、照片等文件材料

(1)重要的 永久 (2)一般的 短期

21

2、本社区服务机构基础设施项目审批、设计、施工、竣工、维修、扩建等成套的文字、图表、照片等文件材料 永久

3、本社区环境保护项目的审批、设计、施工、竣工、维修、扩建等成套的文字、图表、照片等文件材料

(1)重要的 永久 (2)一般的 短期

4、本社区物业管理机构基础设施项目审批、设计、施工、竣工、维修、扩建等成套的文字、图表、照片等文件材料 永久

三、设备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

1、本社区物业设备、仪器的购置(引进)合同、协议以及合格证书、使用说明、图纸等

2、本社区物业设备、仪器的开箱验收、安装调试,检查和维修记录及凭证

3、本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购置(引进)合同、协议以及合格证书、使用说明、图纸等

4、本社区居委会关于计算机、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电视机、空调、汽车等办公通用和专用设备的购置合同、装箱单、使用说明书、维修及保修记录等 设备档案的保管期限与设备使用寿命一致

四、会计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 1 会计凭证类

1.1 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汇总凭证 15年 1.2 涉外会计凭证 永久 2 会计帐簿类

22 2.1 银行日记帐、现金日记帐 25年 2.2 总帐、明细帐、辅助帐簿 15年 2.3 涉外会计帐 永久 3 会计报表类

3.1 财务报表 永久 3.2 月、季度财务报表 5年 4 其它类

4.1 会计移交清册 15年 4.2 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永久 4.3 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永久

五、照片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

1、 党和国家领导人前来视察、检查工作的照片 永久 2 、市委、市府及上级领导视察、检查社区工作的照片 长期 3 、国际友人、专家、学者等知名人士前来活动的照片 长期 4 、本社区各种会议、重要活动形成的照片 长期 5 、本社区各种产品、奖状、证书、奖杯、锦旗等的拍摄照片

长期

6、 本社区概貌及新居基础设施的照片 永久

7、报刊、电台及刊登反映本社区情况的照片及文字说明材料

长期

23

第三篇:成都旅游调研报告

工程八队 张帅

200720840028

序章

“帅哥,你看,成都第一哦!”室友拿着手机对着我,“最期待的旅游城市,全国投票,成都第一,杭州第二。”

我接过手机,成都173886票,杭州169446票„„成都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地属盆地,生活节奏相当悠闲。其实全国有很多地方跟成都差不多,不管是环境还是人文,旅游城市的兴起与否主要看政府。当年重庆出去以后,四川不得已将重点转移到旅游上来。经过十几年的打磨,旅游业蒸蒸日上,而且环境也好了。试问环境不好,哪个来旅游呢?这样,一个良性循环就产生了。“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等称号接踵而至。说起休闲、旅游、美食,成都人民真的是发自内心的骄傲。

“喂,在想什么呢,发啥楞啊!”

“呵呵,没什么。”我摇了摇头,把手机递给室友,“要不,你们这个寒假抽空来成都玩。让你们看看,成都拿第一,名副其实。”

“恩,这个主意不错,就这样定了!”

“呵呵,我带你们好生耍。”来吧,让我这个成都人也仔细看看,这二十年来,成都,你的美貌。

一、 见证

1月31日,文殊坊。

文殊坊是因为文殊院而命名的。文殊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据说文殊菩萨在此传教并渡化好几人,故而的其名——文殊院。当年文殊院周围只是一些农家,低矮平房。政府大力整改,拆迁、休整,以古建筑的风格打造出了一块井字形的文化街道。佛教、国学以此为中心,向全成都推广弘扬。渐渐的,带来了人气,商业也就发展起来。文殊院里的斋菜,天天爆满。凉粉、甜水面,人多得甚至站着吃的都有。

2月1日,春熙路。

这是条老街,来成都,春熙路是必须去的。很久以前,春熙路就是成都最繁华的商业街,而且没有之一。政府肯定不会丢弃这块“玉”,几次翻修,春熙路已经大变样。以前有茶铺,板凳桌子可以摆在路中间,晚上还有夜市,推着小摊摊挂着白炽灯,叫卖好不热闹。现在,融入国际元素,这些已经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华丽的大楼,漂亮的街道。但地上的一块块铜板浮雕,记录了春熙路的发展与兴旺,不能忘啊。如今,春熙路,也变成了全国排名第二的商业街,仅次于香港。

2月

2、3日,峨眉山。

峨眉山与成都相距大约2个半小时的车程,是著名的佛教名山,也是道教“三十六福地”之一。我们放弃了所有的景点,晚上泡温泉,第二天上金顶滑雪。正是如此,我们才对峨眉山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泡温泉时,遇到一对老夫妇,不经意之间就聊起峨眉山。七几年时,这周围根本没有温泉,全是田坝。上山只有自己爬,哪有什么车哦。一般早上六点从报国寺走,晚上七点可以到雷洞坪!而且你还要下来啊!现在,周围酒店林立,还有美食一条街,更有车通向雷洞坪,只要两个小时。方便了游客,也让旅游的节奏加快,创收啊。 2月4日,黄龙溪。

这是一个千年古镇,以“四川第一水镇”的称号,吸引着众多游客。黄龙溪在2000年凭借未污染的环境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成都人民一波又一波蜂拥而至。摄影爱好者、耍客、肥皂剧、垂钓者„„2008年地震,黄龙溪毁坏不小,政府借此机会重整黄龙溪,也深思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拿捏。重修的黄龙溪,让人感受到古镇千年积淀的同时,却不会让人觉得此地很破旧。大家逛逛街,坐在水边晒太阳、打麻将,怡然自得。

二、 深究

如今,旅游这个曾经的陌生词早已成为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内游可谓“日出江花红胜火”,甚至被视为奢侈品的出境游也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20年前成都的旅游企业屈指可数,现在,一家家旅游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20年前,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在成都市民的眼中堪比外星人,今天,一个又一个的外国旅游团接踵而至。

1987年以前,旅游就是外事接待。

“‘旅游’这个词别说60年前,就是30年前对很多成都人来说都是个完全的陌生词。”老妈看着电视对我说,旅游的概念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第一次跟中国大众见面。

那个时候由于信息交流渠道有限、交通不便、语言交流很受局限,旅游仅限于入境游。当时所有跟旅游有关的从业人员仅仅只有政府的外事部门,而所谓的入境游也只是外事接待而已。当时也没有现代意义的旅行社,具体接待则由市外办下属的市国际旅游公司和成都市新华旅行社负责。在那段时间里,来访者主要是欧美国家的专业人员,他们都是通过国家间的外事交流而来到成都。尽管四川从1978年下半年就对境外开放了成都市区+峨眉乐山、重庆市区+大足石刻+三峡游两条旅游线路,但到1987年时,成都每年接待的入境游客人数也不足万人,而酒店也仅有锦江宾馆一家。

1988年,成都市旅游局正式成立。

看到了旅游的前景,于是1988年4月李全江被调到市外办旅游处任处长,为成立旅游局打前站。在经过半年的紧张准备之后,成都市旅游局于当年12月在顺城宾馆正式挂牌成立。随后,李全江成为成都市旅游局的第一任副局长,担当起了这座城市对外开放旅游的开路先锋。

1992年,成都仅是国内游中转地。

到了1992年,国内旅游概念才开始出现,有极少部分在上世纪80年代“下海”经商成功掘金的人开始在工作之余,到全国各地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游览和观光。总的来说,当时成都很大程度是作为国内游客去峨眉乐山、九寨沟等地旅游的一个中转地。1993年开始,成都市政府陆续推出了旅游文化主题年、熊猫节等大型活动,才吸引了一些国内旅游者到成都旅游。

1993年,出境游有钱也去不了。

不久之后,出境游的概念悄然出现。那时候出境游是很难的,一方面是因为航班少,交通很不方便,另一方面是因为护照非常难办,要求递交的资料非常多,而且还必须有大量现金的银行储蓄,对于绝大多数的成都人来说,上个世纪90年代的出境游,绝对是有钱人的专利。1993年开始出境游的时候,每个旅游组织单位每年只有固定人数的出境指标,超过这个计划指标的护照是绝对不可能再办理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出境游的人数。此外,更重要的是,只有很少数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公民开放了自费旅游,因此,许多国家成都市民有钱也去不了。

1995年,成都首次出现出境游包机。

1994年开始,随着旅行社数量的增长,出境旅游市场开始逐渐拓展。当时成都市民出境旅游主要是泰国,而且成都市民去泰国旅游必须通过香港中转,不仅时间长,且价格高昂。

1995年左右,旅行社与当时的西南航空公司合作,以旅游包机的方式,每周一个航班,从成都直飞曼谷,开通长达半年之久。“该包机不仅成为我市首个出境游包机,更重要的是,如此长时间的出境旅游包机,开了全国先河。”——《成都日报》。由于直航不仅缩短了时间,还降低了旅游费用。此次旅游包机为此后成都曼谷两地直航奠定了基础。

2007年,成都成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成都旅游虽然起步较晚,但潜力很大、发展也很快。据了解,1996年以来成都市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98年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6年郫县农科村正式被国家旅游局认可为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目前成都粗具规模和接待服务功能的旅游景区(点)40多个。全市共有旅行社246家,全市三星级以上饭店89家。成都市农家乐经营户达7895家,在全国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中名列第一,乡村旅游成为成都市旅游业一大特色产品。

目前,按照成都市区旅游业“一心两带四组团五板块”的发展格局打造的市区旅游特色步行街,将成都打造为中国步行线路最长的城市。

2010年以后,综合螺旋式提升。

今年寒假回家,很多地方又在修、拆。成都以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为一体,独具古蜀文化风格、城景交融的城市旅游地。双流机场也在扩,成都不能局限在国内,现在政府提出打造“世界级田园城市”,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

三、 展望

作为成都人,我始终以此为骄傲,看着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真的觉得睡着都能笑醒。感谢政府,如果没有当初那么英明的决定,现在的成都也许只是普普通通的盆地城市。环境的保持,也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今天,我能坐在这打这篇文章,也算是一种成都情结。这二十多年来,第一次如此深入的“看”成都,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以前去外省上学的,介绍自己时,总说:“我是四川成都的。”现在,“成都”二字已经代表了很多很多„„

我,是成都的一份子。

第四篇:成都市坚持阳光拆迁、惠民拆迁——成都市危旧房拆迁情况调研报告

建 设 工 作 简 报

第32期

(总第74期)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编印2009年9月3日

成都市坚持阳光拆迁、惠民拆迁

——成都市危旧房拆迁情况调研报告

(住房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调研组)

成都市在危旧房改造过程中,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坚持依法办事和以人为本,保护与改造并举,公平与效益并重的原则,通过“划零为整、组合成群、成片拆迁、市场运作”等方式实施危旧房改造,形成了“阳光拆迁”、“扶困救助”、“多轮驱动”为特点的旧城改造模式,取得明显效果。表现在:一是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目前成都市二环以内,低洼棚户区被拆迁居民户均住房面积由改造前的28平方米提高到80 平方米,住房成套率由35.6%提高到100%,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8平方米。二是城市建设进度加快。过去需要几年完成的拆迁项目,现在只要几个月时间。成都市纺专三瓦窑校区改造在58天内有267户签订补偿协议,签约率达96.74%。三是拆迁纠纷明显减少。成都市受理拆迁来信来访数量,2007年比2006年下降53%,2008年比2007年又下降43%,今年上半年同比下降51.3%。

一、增加公众参与,推行模拟拆迁。成都市推行“模拟拆迁”。即由实施单位在申请办理房屋拆迁许可证之前,先对拟实施拆迁改造区域的住户进行拆迁意愿调查,当同意拆迁改造户数达该区域总户数90%以上的,实施单位与住户协商拆补偿安置事宜,签订模拟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如果签订模拟拆迁协议的住户在实施期限内达到

该区域总户数85%以上,且拟拆迁房屋建筑面积达总面积85%以上的,由实施单位依法申请办理房屋拆迁许可证;如果逾期签订模拟拆迁协议户数不足总户数85%的,终止模拟拆迁,不再对该片区实施拆迁。成都市锦江区龙舟路1号院南光厂宿舍区拆迁,作为模拟拆迁的首个试点,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就全面完成了375户居民的搬迁工作。

二、帮扶弱势群体,解决实际困难。针对经济与住房都困难的“双困户”,成都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证其基本居住条件。一是保底安置,分段结算。对于私有住宅房屋建筑面积低于45 平方米,他处无住房,并持有低保证的被拆迁人,按不低于45 平方米产权建筑面积的标准户型进行安置。45平方米以内的差价款,被拆迁人不再支付;超过45平方米不足60 平方米的,由被拆迂人按实际成本价结算;超过60平方米的,由被拆迁人按市场价结算。二是帮贫助弱,残疾人享“优惠”。被拆迁人为残疾人,在安置房楼层上给予适当照顾;持有低保证的残疾人,领取临时安置补助费和搬家费时,比照规定标准增加20%的奖励。三是廉租补贴,优先申请。对于符合发放廉租住房租金补贴条件的被拆迁入,申请经成都市住房保障中心廉租房办公室审查批准后,一次性发放5年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四是引入银行按揭,增强房款支付力。对于欲购买的二手房或拆迁安置房的拆迁户,成都市住房置业担保公司可为其提供申请住房贷款抵押担保。五是入学、转学方便,免转校费。市教育局与市房管局联合出台政策,规定危旧房改造工程涉及的小学、初中生入(转)学问题,各城区各中小学一律不得拒绝,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三、关注改善民生,让群众得实惠。一是产权调换享面积补差优惠。对于被拆迁房屋的拆迁补偿,产权调换按套内建筑面积结算差价,免收被拆迁人应交公摊面积补差款。二是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对于选择货币补偿安置的,一次性发放的临时安置补助费由1.5个月增至6个月,对50 平方米以下的被拆迁房屋面积均按50 平方米来计算;对一次性发放的停产停业经济损失补助费由1.5个月增至3个月。搬家补助费由原有的每户300元增至

1200元。三是增设物管费补贴。针对拆迁安置房普遍是电梯公寓,被拆迁人因缴纳物管费而使生活成本增高的事实, 要求对被拆迂人按90 平方米计算,一次性给予5年、每平方米每月1元的物管费补贴。四是鼓励选择货币补偿安置,满足多元化居住需求。对于选择货币补偿的被拆迁户,住宅在被拆迁房屋评估价基础上给予30%的购房补贴,非住宅给予20%的购房补贴。

四、完善拆迁法规,规范拆迁评估。为解决成都市中心城区各区房屋拆迁补偿标准不统

一、住户相互攀比等问题,成都市先后制定了《成都市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操作规则》、《成都市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机构备选库管理办法》、《成都市城市房屋拆迂估价机构抽签程序规定》、《成都市城市房屋拆迂阳光操作规程》等12个配套文件,从拆迁安置、评估异议处理、评估机构抽签、评标专家管理、阳光操作等方面,统一拆迁补偿相关政策,规范拆迁评估管理,从政策和制度层面,避免同一工程前后标准不一致,杜绝“前紧后松”现象,堵塞了拆迁补偿暗箱操作的漏洞,增加了工作透明度,遏制了少数钉子户“多闹多得”不良倾向的漫延。

五、创新改造方式,坚持多轮驱动。成都市在危旧房改造中,坚持多措并举,多轮驱动。一是整体拆迁改造。对于按照城市规划要求需要拆除改造,且具有一定开发价值的危旧房,由区政府通过市场化招商引资方式实施整体拆迁改造。二是原址改造重建。对于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房屋,按照城市规划要求,采取部分拆迁的方式,实施原地改造重建,打造具有成都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景观或街区景点,传承历史文化。三是自主搬迁。对于需要改造的企事业单位房屋及零星地块,由房屋产权人或土地使用权人自筹资金对其合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范围内及其整合相邻地块内危旧房一并实施拆迁改造,或由单位房屋产权人与开发企业联合投资实施原址重建。

六、突出科学规划,坚持六个结合。成都市在危旧房改造过程中,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促进城市土地科学利用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着力于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注重“六个结合”。

即:与重要干道两侧及重要接点的功能提升相结合;与市政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结合;与房地产开发及综合整治相结合;与政府组织成片企业生活区改造和单位自行实施改造相结合;与文化保护和街区特色景点打造相结合;与妥善处理危旧房改造遗留问题相结合。通过拆迁改造,成都市先后腾退出价值13.39亿元、近500亩土地用于城市公建配套设施建设,为城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五篇:成都杭州考察报告[1]

强化社区建设,创新社会管理

——赴成都锦江区、杭州上城区的考察报告

为强化我区社区建设,创新社会管理,6月14日至17日,由区委办公室牵头,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住建局相关人员及三街分管主任、红星社区主任、下大街社区书记、羊大山社区书记一行15人赴成都市锦江区、杭州市上城区就社区建设、创新社会化管理等方面进行考察学习,现将考察情况报告于后:

一、基本情况

(一)成都市锦江区

幅员面积62.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8万人,现有街道16个,社区64个,其中涉农社区16个,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28.65亿元。锦江区围绕“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政社合作、力量互动”工作思路,城市社区采取“一站多居”、涉农社区采取“一站一居或一居多站”模式,开展社区治理和改革工作,创新社会管理。

锦江区社区干部按辖区人数核定,3000人以下两委编制5人,3000-6000人两委编制7人,6000人以上

1 两委编制9人。社区公共服务站人员由相关对口部门下派,设有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文化教育等窗口,整个社区工作人员一般30人左右,最多达44名。服务站人员由区政府统一聘用并负责缴纳规定的“五险”,对服务站人员实行定向、扩大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名额等,建立能进能出机制。

各社区服务站均设有劳动保障、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民政服务、计划生育、教育服务及综合服务五大类62项服务项目,社区阵地均超过了300平方米,内设综治调解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室等场所。

工资待遇上,书记、主任每月1400元,其余人员每月1200元,外加年终绩效考核;工作经费按每人每年4000元由区财政划拨。各社区都有房屋出租等经济来源,辖区内党员交纳的党费全额返还社区,并按每年每名党员50元的标准补助社区开展活动。

(二)杭州市上城区

地处杭州市中心城区,总人口34.46万人,幅员面积18.1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51个社区,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达50.22亿元,是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各社区采取“一居一站”的模式,开展社区建设和创新社

2 会管理工作。

在人员配备上,每个社区党委编制人员3人;居委会按400户编制1人,2000户以内编制5人;其他社会工作者在帮扶救助、劳动保障、城市管理、计生协管、综治调解、流动人口、退休人员管理、残疾人协管等岗位配臵1人,每个社区在20人左右,其中退休人员管理员按500名配臵1名。社会工作者由区政府统一选聘,并建立互派交流、定向招聘制度,每年在社区招聘提拔副处级公务员1名,定向招聘公务员、事业干部等。

在工资待遇上,编制内人员按每年每人6.2万元保障;社会工作者基本工资每月1400元,“五险”按规定缴纳,每月福利费300元、考核奖励300元、加班工资150元、午餐补助300元,另考取助理社会工作师每月增加100元、社会工作师每月增加200元;工作经费上,党务工作每年6万元,社区居委会每编制1人2万元,社会工作者按每年5000元由区财政划拨。

两区均设立了区委社区工作委员会,统筹组织协调全区社区建设相关工作。锦江区设在区机关工委,上城区设在区民政局,但反映设在区民政局协调工作难度较大。

二、几点体会

(一)服务为民的工作理念是实现强化社区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第一要义。锦江区和上城区始终坚持 “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社区建设宗旨,将工作重心从行政管理向提供公共服务质量转变,实实在在地解决社区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一是对社工人员的准入严格把关,要求社工人员必须具备奉献和服务群众的精神;二是在工作站服务窗口、社会化服务项目的设臵等方面,始终体现出如何才能方便、快捷地为群众服务,设臵的窗口均是与社区居民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如失业人员再就业、劳动保障培训等窗口;三是在社会组织的培育、考核体系的建立上紧紧围绕为民服务的核心目标,通过开展各项为民服务,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上城区在居民自治的工作中,提出自治即参与的观念,所有的工作立足点和着力点就是通过广泛、深入的服务,调动广大群众对社区建设的积极参与。四是以项目的实施统揽社区服务的中心工作。社区开展工作所需的工作经费全部通过实施项目并经验收后予以拨付。两区每年均为各个社区提供一定项目资金,锦江区每个社区每年28万,上城区每年财政安排项目资金1000万元,

4 由群众自主决定开展当前最紧迫的公共服务类建设,经验收合格后,兑现项目资金,并按完成质量,实行第三方考核。截止目前,在两区的社区干部中都形成了“坐在家里有人帮你”、“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鲜明理念。

(二)多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是实现社区建设高效快捷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锦江区从2008年起实行“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即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社区公共服务站四块牌子一套人马,人员交叉任职,机构各司其职,社区工作站主要承担社会公共服务工作,由街道直接管理。上城区提出了“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即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站合署办公,三个机构既有职能的明确分工,又按职能职责各司其职。为了便于工作的开展,提升社区的管理质量和水平,锦江区实行社区党委委员兼任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上城区实行社区书记、主任和工作站站长一肩挑。

(三)多元互动的服务方式是提升社区建设水平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环节。两区的公共服务均立足于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多元互动,细致入微。从

5 大的方面看,锦江区按照“网格化、精细化”原则,以主要服务对象不低于户籍人口4000户的标准,采取“一站一居”或“一站多居”方式,在全区16个街道办事处设立了社区公共服务站28个,并承担了5个类、49项服务项目,方便群众办事。从细微方面看,锦江区为60岁以上老龄人购买社会服务,分不同年龄段发放“服务券”,老龄人凭“服务券”可到社区指定的理发、照相、洗衣等公共服务点享受优惠的服务;上城区则根据不同的家庭情况,将60岁以上老龄人分为六个级别,开展免费、优惠、有偿等三种类型的居家养老服务。同时,上城区及杭州全市都设立了社区居民信息服务中心,辖区居民信息在全市实现了全覆盖,居民坐在家中通过拨打电话即可知晓各种信息、享受公共服务,市政府还在电视、网络等媒介上开展了包括领取低保的电视提醒等细致入微的服务。

(四)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是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程度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工程。两区社会组织的扶持、培育和发展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类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两区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培育与管理 ,引导辖区居民成立各类社会组织,对成

6 立的社会组织实行备案和登记双轨制,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由区民政局予以登记;对按登记条例规定尚有差距的,在街道备案,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加以培育和完善。政府每年拿出一定的经费,开展社会组织评比活动,对参与社区服务多、作用大的社会组织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与社区居民联系紧密的优势,增强老百姓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如锦江区永兴社区的红歌班、罗大姐邻里和谐互助会、水电维修协会和上城区的党员会客厅、和事佬组织、社区免费相亲会所、美政育儿交流角等社会组织,在丰富居民文化休闲生活、帮助居民解决日常工作生活困难的同时,达到了解答和宣传国家政策,促进社区居民加强交流的很好效果,社区组织凝聚力得到极大提升。如锦江区红歌班在成都市的比赛中,获得了较好的名次,政府投入很少,效果很明显。

(五)互助共建的资源挖掘是强化社会管理创新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强劲动力。两区社区充分利用辖区内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资源,通过积极开展互助共建活动,社区与辖区单位共享资源,弥补了社区服务场所的短板,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同时,在互助共建中,

7 通过加强联系,密切了社区与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如锦江区通过开展社区与辖区内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的互助共建,解决了社区大型会议、大型演出的场地、专业指导等困难和问题;上城区通过与辖区内宾馆、游艇、学校等单位的互助共建,充分利用了共建单位的人力资源、设备资源,为社区居民服务。如四星级宾馆免费为社区提供会务场所,电视台义务拍摄邻里纠纷调解全过程,让当事人在电视上公开辩论,最大限度化解了矛盾和纠纷。

三、建议意见

根据考察体会,现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建议意见。

(一)实行“3+X”管理模式。建议采取“3+X”大党委制管理模式,即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三位一体为主的组织管理,辅以各种形式的社会组织和辖区企事业单位共助共建共享的管理机制,实现在党领导下的居民自治和社会服务。倡导党组织、居委会及工作站人员交叉任职,便于统筹管理。

(二)高标准建设社区阵地。按一个社区办公场地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服务场所面积不少于200平方

8 米的标准进行建设。新建小区和旧城开发成片改建小区的社区阵地应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由开发商按标准无偿提供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无阵地的老社区应充分利用闲臵国有资产改造成社区活动场,并无偿租用,或者新购买房屋进行建设,尽可能设在有广场的地带。建议统一规划全区社区阵地的外观和室内功能分区标准。

(三)人员编制。原则按辖区户数或人口数、商业业态、稳定及其他情况设臵编制,社区工作站原则按5人左右设定,原居委会成员职数不再增加。

(四)经费保障。

1、阵地建设经费:街道为经费投入主体,市、区给予一定补助,三年内全面达标建设。提前达标的,区委区政府给予奖励。

2、工资待遇:建议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原则上不作调整,根据工作情况,实行绩效考核以奖代补的方式来提高社区干部待遇,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建议对年终考评获得一等奖的社区按核定人员人数人均5000元给予奖励,对获得二等奖的社区按核定人员人数人均3000元给予奖励,获得三等奖的社区不予奖励,各等次社区数设臵名额不限,所需经费由区及街道办事处各

9 承担50%。同时,建立社区工作人员根据其工作年限和取得社工的职称等级增加待遇的工资增长机制。

3、办公经费:建议将原每年每社区4500元办公经费调至8000元,区与街道承担的比例不变。

4、项目经费:建议每年每个社区给予1-2万元项目经费,经验收后划拨,并由街道监督经费使用,用于为民办实事、好事,密切社区与群众的关系,引导群众支持、参与社区的建设工作。所需项目经费,建议以街道投入为主、区财政按比例补助。

(五)机制建设。

一是成立区委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由区委副书记任主任,组织部长、分管副区长任副主任,区委办、区府办、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住建局等部门为成员,统筹社区建设相关事务。抽调2名专职人员负责开展日常具体工作。

二是尽快出台《加强社区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决定》,配套出台《社区干部的培训教育方案》、《社区管理考核办法》、《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管理办法》等制度,加强社区队伍的培训、考核、管理,增强社区干部的奉献意识,提升社区干部、工作者的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

10 鼓励和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服务社区居民的作用。

三是逐步建立社区干部与街道干部、区级机关干部互派交流挂职,新任副科级干部到社区任职一个月、定向招聘社工干部并扩大名额等机制,提高社区干部素质,激发社区干部热情,形成社区干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机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草房子读后感作文下一篇:长高的秘密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