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养殖效益措施论文

2022-04-23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肉鸡养殖效益措施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近几年,兽药残留事件、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安全、高效、科学地使用兽药,是及时预防和治疗疾病、控制和减少药物残留、提高动物产品质量、保证肉鸡养殖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

肉鸡养殖效益措施论文 篇1: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提高肉鸡生产效益

一、生物安全管理概述

生物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控制动物疾病发生的体系,是阻止传染性疾病、寄生虫和害虫侵袭动物的有效安全措施的总和。

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和措施将使疫病远离禽场,如果已经存在病原体,这一体系将能消除或减少病原体的数量和密度,保证禽生产能够获得好的效益。

生物安全管理和隔离区划是现代养禽生产的第一要素,也是大型养殖企业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非常适用于规模化肉鸡场养殖效益的提升。

肉鸡生产中生物安全措施主要包括3个部分:交通控制、隔离、卫生消毒。围绕着这三大部分,把生物安全体系划分为3个不同的管理层次。一是建筑性生物安全措施,农贸市场、养殖场、孵化场和屠宰场选址和区划应远离村庄(1公里),远离主干道路(500米),应按要求做好隔离区划。二是改革生产方式,将简陋的人鸡共栖式生产方式改造为现代化、自动化大型养鸡场或小区式养鸡场模式;鸡场有院墙隔离,谢绝参观,避免病原入侵,避免场间交叉感染,将社会疫情拒之门外;鸡场人员驻守场内,人鸡分离,提倡饲养人员家中不养家禽,禁止与其它鸟类接触;多用夫妻工,隔离饲养,减少与社会的交往和接触。三是实施全进全出制,防止不同周龄鸡之间的相互传染。

二、理念性生物安全措施

净化环境,加强消毒,消除病原体,中断传染链。脏道、净道分离,鸡苗、饲料、人员和鸡粪各行其道,场区内及大门口道路务必硬化,便于消毒和防疫;确保足够的空舍期及禽场消毒程序;毛鸡车最好不入场,能在2~3 公里外设置淘鸡场最为理想;清粪车入场必须严格消毒车轮,装粪过程要防止洒漏;装满后用篷布严密覆盖,防止污染环境。种鸡场清舍期不小于8周。

要求鸡舍内无粉尘、无蛛网、无粪便、无垫料、无鸡毛、无甲虫、无裂缝、无鼠洞,进鸡前彻底清洗、消毒3~5遍,卫生检测合格后方能进鸡。

生产人员隔离和沐浴制度。严格门卫消毒制度,人员双手、鞋、衣服、工具、车辆、垫料均需消毒,外来车辆禁止入场;严格禽场内房间冬季保温和密闭措施,冬季消毒池加盐防冻(2.5立方米/150公斤工业盐);垫料消毒,防止霉变。进鸡前将垫料一次性进足,防止垫料携病入舍;做好鸡的饮水净化和消毒。

肉鸡场生物安全及消毒程序。一般肉鸡场空舍期不得少于15 天,20万只以上肉鸡场不得少于20天;鸡舍彻底清扫冲洗后,用3%火碱水喷洒地面及墙壁;干燥后,用过氧乙酸或戊二醛喷洒消毒;也可用甲醛+高锰酸钾薰蒸消毒。

肉鸡饲养期间的消毒。鸡场大门消毒池、鸡舍门口消毒盆、饮水及饲养人员消毒程序按常规执行;带鸡消毒可用碘伏,在28日龄以后,每周2次。

科学免疫接种,变易感鸡群为不易感鸡群。周密的免疫抗体监测,随时了解抗体消长规律,帮助指导免疫及疾病控制。种鸡场平日1次/月检测,冬春及产蛋高峰1次/周检测。

杀虫、灭鼠、防鸟、除草。鸡场内不养猫狗、蛋鸡、观赏鸟、水禽和猪;灭蚊蝇,灭甲虫,防止虫媒性疾病(苍蝇、甲壳虫、蚊、库蠓等);将死淘鸡和场内生产垃圾焚烧或深埋,提倡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严禁外卖。

对禽场污水进行集中沉淀和消毒后排放,鸡粪堆肥发酵3周后外运比较安全。

三、操作性生物安全措施

管理者应根据安全理念制定具体的日常工作细则,大致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精心饲养,减少应激

每一次疾病的发生,必然存在饲养管理失当的原因。肉鸡生产中80%的疾病问题由饲料、通风、保温、光照和供水不当所引起,鼠患对鸡群的骚扰和应激也很普遍。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减少应激,增强鸡群综合免疫力,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2.按兽医处方,科学正确用药

控制剂量和疗程,不用原料药,少用抗生素,避免药残和耐药;有目的地科学使用保健药(维生素类等),推广试用有机酸、益生素、酶制剂和植物性添加剂(牛至油、黄芪多糖等)。

3.仔细观察,随时挑出病、弱、残鸡,并进行隔离或淘汰

肉鸡疾病的发生,总是由少到多,由个体到群体逐步传播。为有效地防止疾病扩散,应该认真观察鸡群的健康状况,特别在清晨喂料时,如果发现有不吃料、不喝水,精神差,或粪便异常的鸡,就要随时挑出淘汰,或暂时置于鸡舍下风头,隔离饲养观察2~3 天。如有恢复迹象,可继续调养一段,直至恢复正常;如隔离饲养2~3 天,仍无起色,应立即淘汰。

4.紧急接种

当鸡场中某一个鸡舍发生疫病时,要立即封锁发病舍。杜绝该舍人员及工具与其它鸡舍的来往。如确诊为新城疫、传支、传喉或传染性鼻炎,可立即从离发病舍最远的健康舍开始,实行紧急接种。新城疫可用3倍量La Sota肌肉注射。种鸡在接种La Sota的同时,可加注一针新城疫油苗,效果更好。

四、提高肉鸡生产的效益

禽流感、新城疫防疫形势十分严峻,尤其在冬春季节,防疫形势更为严峻。发病快、死亡率高,疾病损失可达20%~25%。

减少肉鸡疾病发生是最有效的养鸡能赚钱的方法。怎样才能把肉鸡养好?综上所述,严格的生物安全和区划隔离,精细化的饲养管理,有效的免疫程序和合理用药是最关键的几点。

部分农户鸡舍简陋,规模过小,村场紧邻,人鸡共栖;同时存在多厂家、多龄化饲养,鸡场内外毫不设防的情况,又由于缺乏生物安全理念和具体的管理方法,肉鸡养殖遭受损失将不可避免。

一些肉鸡场养殖规模过大(48万只/场、64万只/场、甚至96万只/场),与孵化厂、杀鸡场生产规模不配套,无法做到全进全出;生物安全管理跟不上,一旦发病,损失惨重。

合适的养殖规模及配套为:

自养场:12万~24万只/场(2万只/舍),并与屠宰能力相匹配。农民合同户:1万只/舍,最大规模12万只/场。 由于浅层地表渗透水,大肠杆菌污染愈来愈重;应选择院内或鸡舍内打井获取水源。鸡粪不能随处堆放,以免污染饲养环境和水源。

强化生物安全理念,重视预防,重视隔离和消毒,喂鸡前要洗手、换鞋、更衣,严防环境污染,提高鸡的成活率,降低料肉比,养鸡才能更赚钱。

注重预防的同时,鸡有病不要乱投医。严格控制肉鸡药残,以利于出口。

生物安全是养鸡生产的生命线,必须将其贯彻于养鸡生产全过程,不论种鸡、肉鸡、蛋鸡,都不例外。要把生物安全看作是一种投资,而不是消费。生物安全做好了,才有获得丰厚回报的机会,肉鸡生产效益才会更高!

作者:彭立刚

肉鸡养殖效益措施论文 篇2:

肉鸡养殖场户如何正确使用兽药

近几年,兽药残留事件、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安全、高效、科学地使用兽药,是及时预防和治疗疾病、控制和减少药物残留、提高动物产品质量、保证肉鸡养殖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了解用药禁忌

在肉鸡饲养过程中,允许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兽药质量标准》和《进口兽药质量标准》中收载的营养类、矿物类和维生素类药;不得直接将原料药加入饲料中使用,必须先制成预混剂,然后添加到饲料中使用;以轮换或穿梭方式使用抗球虫药,防止产生抗药性;限制使用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等某些人畜共用药,如注射用青霉素钾、诺氟沙星、氨苄青霉素等;禁止使用激素或具有激素作用的物质、催眠镇静类药物,如苯甲酸雌二醇、安定等。

预防和治疗疾病,必须在兽医指导下正确使用抗菌药和抗寄生虫药,严格遵守规定的作用与用途、给药途径、使用剂量、疗程和休药期。

使用饲料药物添加剂和治疗药物时,应注意配伍禁忌。例如,盐霉素钠预混剂可用于鸡球虫病和促进生长,禁止与泰妙菌素、竹桃霉素并用;莫能菌素钠预混剂可用于鸡球虫病,禁止与泰妙菌素、竹桃霉素并用,休药期5天。

肉鸡养殖场户使用的兽药和药物添加剂,应首选已取得兽药GMP合格证企业生产的产品。使用中药散剂时要注意查看说明书上标注的成分,如果含有喹乙醇则禁止使用。禁止使用呋喃唑酮。

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化学合成的抗菌药两大类。使用任何抗菌药物防治鸡病,都要有针对性地选药,根据药物的药动学特征,给予适合的剂量和足够的疗程,防止产生耐药性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1.掌握群体给药方法。规模化养殖场户在肉鸡群体性给药时,多采用饮水给药法。但是,有些粉剂药物成分是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为了促进这些成分能溶解在水中,生产商在制剂时大都加入了一些表面活性剂即助溶剂,但任何一种表面活性剂,都要在一定的浓度下才能起到降低水分子表面张力,达到助溶的作用。假如把这样的粉剂药物一次性加到饮水中,很可能不能充分溶解,而当药物出现沉淀或漂浮在水面上时,不但不能有好的药物疗效,还极易堵塞饮水线。因此,建议在投药时先把药品溶于水盆中,并充分搅拌后再倒入水箱或大的盛水容器中。

2.在饮水中稀释的药物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饮完。有些药物在水中的稳定性差,例如,氨苄青霉素很快水解是其不稳定的原因,当选用含有氨苄青霉素药物成分的制剂时,应采用控水法给药,即在给群饮用药物溶液前停止饮水,夏季约2小时,冬季约3小时。

3.了解药物的肠道吸收情况。口服给药后,各种药物在肠道的吸收率差异很大。不过问药品制剂中含有什么主要成分,不考虑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情况,单凭药品包装说明选择药品是不理智的。难从肠道吸收的药物只能治疗肠道细菌性感染,不能治疗全身性疾病。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共性就是肠道难于吸收,而这类药物对大肠杆菌做体外抑菌试验时往往又是高敏的,用于预防性给药无可非议,用于全身性大肠杆菌感染时应考虑采用肌肉注射给药的途径。在氨基糖苷类药物中,庆大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肠道吸收率只有3%~5%,安普霉素可达11%左右。选择这类药物去防治疾病时,要根据群的健康状况,掌握好用药时机。当群大肠杆菌病较严重时,应选用口服后肠道吸收好,有效药物成分在组织中分布广泛,体外药敏试验效果好的药品。

4.有针对性地选用抗菌药物。正确诊断疾病是准确选用药物进行治疗的前提条件。对疾病的病因和症状经过综合分析后,认定是细菌性传染病,应知道病原体是什么,再选用治疗药物。对选用药物的抗菌谱和药动学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例如确诊后认定群的呼吸道病是由支原体引起的,这时就要选择对支原体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支原体是没有细胞壁的,而β内酰胺类药物的抑菌机理是通过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而起到抑菌作用的,可见此类药物对由支原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病是没有治疗效果的。β内酰胺类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和先锋霉素类。在青霉素类中我们常用氨苄青霉素和阿莫西林防治大肠杆菌病和葡萄球菌病,在先锋霉素类中头孢拉啶和头孢氨苄在临床上较常用,主要用于防治大肠杆菌病。临床上应尽量选用对病原体高敏、价格低廉且对只不良反应小的药物。例如确诊群发生了葡萄球菌性关节炎后,首选药物应该是氨苄青霉素,这种药物具有毒性低、对葡萄球菌高敏、价格低廉的优点。

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半衰期决定每天的给药次数,针对预防还是治疗疾病决定疗程和给药剂量是合理用药的守则。群没病时,无休止的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群死数量可能会得到很好的控制,但生长发育不会很好,体重达不到预期的结果。就目前我们的饲养条件和社会防疫环境讲,舍养很难离开抗菌药物,但合理使用却是我们需要掌握的技巧。

三、严格掌握用药剂量

当前,养鸡生产中加大用药剂量是一种普遍现象,尤其是近几年疫情严重,病情复杂,加大用药剂量现象更为严重。加大用药剂量,首先是增加了鸡只的肝肾负担,影响采食。多数药物在体内要经过肝肾的代谢排出体外,所以加大用药剂量势必增加肝肾的代谢负担,影响肝肾功能。而肝脏是体内的重要消化器官,当肝脏负担过重、功能降低时,消化能力下降,采食量降低;肾脏是体内重要的泌尿和排毒器官,当肾脏负担过重时就会出现肾肿、出血、尿酸盐沉积,大量有害代谢产物不能排出体外而被机体重新吸收,便会出现自体中毒、水肿、拉水等一系列病理症状,严重危害鸡只健康,影响鸡只生长。

其次,增加药费开支,提高用药成本。以头孢类抗生素、青霉素、环丙沙星为例,即便增加几倍的用药量、甚至十几倍的用药剂量,也不会出现中毒,虽然鸡病是得到了控制,但是用药费用增加了,养殖效益降低了!

加大用药剂量,还会使细菌耐药性增强。喹诺酮类等药物在较高浓度下效果反而降低。

四、注重用药疗程

如果疗程不足不仅会造成鸡病反复,更为严重的是容易造成病情恶化。因为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理,刚用了一两天看不见效果,就认为药物不管用,更换其他药物,不能给细菌、病毒彻底的打击,结果是哪一种都不奏效,耽误了治疗时机,影响了鸡只生长,效益可想而知。

五、注意药物选择,减少免疫抑制

近年来肉食鸡难养已成普遍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免疫抑制。一方面是免疫抑制病,一方面是霉菌毒素和药物造成的免疫器官萎缩,免疫功能下降。所以在控制免疫抑制病的情况下,必须做好药物应用,对于严重影响免疫抑制的药物要慎用或不用,如氯霉素类、痢菌净等,尤其是在疫苗免疫时更要注意。

作者:张永芳

肉鸡养殖效益措施论文 篇3:

肉鸡养殖疾病防治要与生长特点结合

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我国的养殖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广大养殖户增收的重要途径。肉鸡养殖是养殖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的肉鸡及其相关产品为食品加工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和基础材料,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广大消费者的生活质量。但肉鸡的抗病能力较差,在肉鸡养殖中鸡病的发生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了影响了养殖效益,目前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重。本文介绍了肉鸡的生长发育特点、常见疾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1.肉鸡的生长发育特点

肉鸡仔鸡的生长发育特点如下:①肉鸡的养殖周期较短,饲料报酬高。一般情况下,仔鸡孵出时其体重约为0.04kg,但随着全价饲料的进一步推广使用,肉鸡仔鸡孵出时体重可达0.6kg左右,经饲养6周后仔鸡便可出栏,此时体重可达3kg左右。②肌肉及各组长器官发育不均衡,易发生代偿性疾病。肉鸡肌肉的生长发育速度很快,而心脏(尤其是心肺)等器官的发育速度较慢,导致其发育不健全且不均衡。因此,心肺所提供的血氧通常难以满足肌肉生长所需的量,可从间接上导致代偿性疾病发生。尤其是鸡腿骨和鸡胸骨受到长时间挤压后极易发生病变,进而引发疾病,影响养殖效益。③肉鸡的抗病能力差。肉鸡仔鸡出壳至出栏时间仅为45d,明显短于正常仔鸡育雏时间。这些肉鸡虽然个头硕大,但抗病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相当差,易发生各种疾病。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加强监管和日常护理,着重预防肉鸡腿部和胸部疾病。

2.肉鸡常见疾病的发生规律

肉鸡常见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有消化不良、腹水综合征、维生素缺乏症和猝死症等,其中消化不良多因管理不科学或饲养不到位等原因引起,具体有饲养过程中温度及空气不适宜、饲料中各种营养元素搭配不均衡等;腹水综合征多发生于肉鸡快速生长期(4~6周),通常死亡率较高;维生素缺乏症是较为常见的鸡病,多发生于生长前期,病鸡通常缺乏维生素B2,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肉鸡仔鸡的生长发育,但死亡率一般不高,已被忽视;猝死症多发生于快速生长期,以3~6周时较多见,病鸡死亡率高。肉鸡可在育雏期(20日龄内)感染大肠杆菌或沙门杆菌等病菌,在快速生长期易感染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支气管炎及育雏期的所有疾病,此时是疾病防治的主要时期,一旦防治不当易造成巨大损失,快速生长期之后(通常指45日龄以上)则较易感染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3.疾病防治措施

3.1合理选择场地和肉鸡鸡苗

首先,应合理选择养殖场地。通常情况下,肉鸡规模化养殖场应设在人口密度不高且干燥的地区,同时地势要高,注意与其他养殖场保持一定距离。确定养殖场地后,要选择健康和质量可靠的肉鸡鸡苗,为日后养殖和肉鸡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降低疾病发生率、保证肉鸡产品质量和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3.2严格消毒

在肉鸡养殖过程中如发生气候和气温变化,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在炎热的夏天应充分重视消毒工作,以防病毒在当前气温条件下繁殖、生长乃至蔓延,进而威胁肉鸡健康。发现肉鸡生病后应及时隔离、用药。如肉鸡死亡,则应对鸡舍及其用具进行彻底消毒。

3.3重视疫苗接种

养殖户或养殖工作人员应在有关部门的监管和指导下做好疫苗接种工作,选择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处于禽流感高发季节时尤其要重视疫苗接种。应根据肉筋的实际情况选择疫苗,采用注射、滴鼻等方法进行疫苗接种,同时要重视疫苗的保管工作(通常应在冰箱内保管,取出疫苗后待温度适宜后再使用)。

3.4提高养殖场的管理水平

在肉鸡养殖过程中应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温度、日照等环境因素,在不同季节要有针对性的预防相关疾病。例如,夏季应重点防治热病,冬季则应做好保温工作,提高鸡群的抵抗力。养殖户及相关人员应增强消毒意识,定期进行消毒并确保其彻底性。

(编辑:狄慧)

作者:王玲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物权法总则编分析论文下一篇:公司法新修订研究论文

热门文章

肉鸡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