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学毕业论文

2022-05-17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动物医学毕业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开展学习、研究和创新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全面检验,在函授专升本动物医学专业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南京农业大学函授专升本动物医学专业2007~2012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进行归纳统计分析,并对近3届毕业生进行的抽样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整理。

第一篇:动物医学毕业论文

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实习管理改革初探

摘 要:毕业实习是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培养极为重要的一环,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学生不能安心实习。毕业实习过程难于监管或监管不力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实习质量。针对这一情况,对毕业实习管理办法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文主要分析了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动物医学;毕业实习;管理;改革

Primary Reform of Veterinary Internship Management

Liu Ya et al.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 230036,China)

Key words:Veterinary medicine;Internship;Management;Reform

动物医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动物疾病的诊断、治疗、防疫以及检疫工作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使其胜任动物临床岗位工作[1]。毕业实习是动物医学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联系课堂与生产有效的途径,通过毕业实习,不仅可以达到巩固专业理论知识的效果,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行业与专业的再认识[2]。因此,抓好毕业实习管理,对于夯实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造就适应专业岗位的合格兽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近10多年来,学生不安心参加毕业实习,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监管不力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导致实习效果不断下降。为此,笔者对毕业实习的管理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制定了相应的实习管理制度

当前毕业实习效果不断下降,一方面是学生不安心实习,另一方面是实习指导教师无心也无力全程监管、指导毕业生的实习。

毕业生不能安心实习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压力。由于安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4年制)的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四的第2学期,虽然此时有相当部分的同学已经与就业单位签约,但仍有部分学生没有落实工作单位,因此会在实习期间四处参加各种招聘会的面试,或为备战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招考而参加各种辅导班;而那些已经与用人单位签约的学生,用人单位往往要求学生必须到其单位顶岗实习,但这些单位大多又不能提供合乎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培養要求的实习条件,造成学生无法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约占总人数的40%左右)要准备研究生复试,尤其是部分调剂生为了增加录取机会,往往会参加多所学校的面试。由于上述各种原因,导致相当多的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不遵守学校的实习纪律和实习单位的工作纪律,出现经常擅离岗位或长期脱岗,这些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实习效果,而且也影响了实习单位正常的工作秩序,给毕业生个人和学校带来负面影响。

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监管指导不到位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首先,学校重科研轻教学的考核指挥棒,决定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工作上,而对于实习指导工作则抱着不出事故就行的心态。其次,学生多、教师少、实习点分散,造成实习指导教师没有精力对所有实习生进行有效的监管与指导。近些年来,随着宠物诊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动物医学专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每年都会有一批其他专业的学生调转到动物医学专业来,使得安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较20年前增加了4倍以上,而动物医学系的教师队伍却没有相应地扩编,导致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指导实习生的压力也很大。同时,因动物医学专业的特殊性,每个实习点安排的学生人数极其有限,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往往分散在2~3个,甚至更多的实习点,因而难以做到有效监管与指导。再次,多年来“重科研轻教学”的指导思想,使得近些年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几乎都没有接触过兽医临床,即使想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也是有心无力。

以上问题虽然是由于当前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造成的,但作为系一级管理者,管理不力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前者,暂时无法改变;对于后者,通过制定相应的实习管理制度,加强对毕业实习生和实习指导教师的管理,应该能取得一定成效。因此,我们拟订了相应的实习管理制度,并发动全系教师充分讨论、反复修改,从而争取到了绝大多数教师的支持;最后,由学院组织相关的管理者和教师代表讨论通过,并报教务处备案,从而取得学院和学校两级管理机构的支持。考虑到学生参加就业招聘会、研究生面试和备考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在管理制度中,一方面,准许学生合理的请假时间(累计不超过14d),同时严格请假手续(要求实习生同时向指导教师和实习点负责人请假,并将请假条交实习指导小组备案);另一方面,加大了对无故脱岗现象的处罚力度,使之不敢无故脱岗。为加强实习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在管理制度中,一方面明确了对管理不到位的教师的惩戒措施,另一方面明确了对表现良好的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从而引导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对实习生管理的责任心。

2 改革实习管理办法

过去实习生和实习点较少时,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也不重,实习指导教师有精力也有责任心去监管和指导各自的实习生,因此,毕业实习就由各指导教师自行负责,教务处的教学实践科仅在实习期间对部分实习点抽查1次。但近年来,由于实习生多、实习点分散、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使得指导教师没有精力对每个实习生进行跟踪监管与指导,而教学实践科也无法对各实习点的实习情况进行有效督察。因此,如何有效监管、指导毕业实习生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成立专门实习领导小组,加强对实习工作的管理,并明确实习领导小组的任务:(1)制订实习计划;(2)检查实习情况;(3)验收学生毕业论文;(4)讨论并决定对违反实习纪律的学生的处罚;(5)对实习指导教师的履职情况进行评议,讨论并决定对未尽职教师的处理措施;(6)对实习点进行认定。另一方面,考虑到指导教师任务繁重,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对每位实习生进行有效监管与指导,我们对毕业实习生采取了双导师制,即:每位实习生除了校内的实习指导教师外,由所在实习单位指派1名专业人员担任校外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指导毕业实习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撰写与答辩准备;校外指导教师则主要负责对实习生进行技术指导和日常的考勤管理。毕业生实习成绩则由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共同评定。同时,建立了由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组成的微信群,要求各校外指导教师定期将本单位实习生的出勤情况和实习表现发到群里。这样一来,实习领导小组、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就可以通过微信群里及时沟通学生实习情况,促进了校内指导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学校与实习单位的联系。此外,在整个毕业实习期间,实习领导小组各成员分工合作,不定期对各实习点通过微信或QQ进行视频检查或通过电话检查至少3次,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案,作为对各实习点与实习指导教师履职情况进行考评的依据之一。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实习单位维持自己的工作秩序及对实习生的管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得到了他们的积极配合;同时减轻了校内指导教师的工作负担,保证了指导教師对学生对实习情况的及时了解;更重要的是,它使学生不敢,也不能无故脱岗,即使有极个别学生脱岗,校方也可以立即掌握情况,避免出现意外。

针对部分用人单位要求实习生到单位进行顶岗实习的现象,我们采取的管理办法是:先由学生提出申请,然后由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学院签订三方协议,明确要求用人单位务必保障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并指定专人负责实习生的实习指导,为实习生提供完成毕业论文所需要的条件。这样一来,很多不能提供符合动物医学专业实习条件的用人单位在要求学生前去顶岗实习时就会三思而行了;同时,学生及其家长也因顾虑能否顺利毕业的问题,不敢轻易到不符合条件的实习单位去了,从而保证了实习质量。

以上管理管理办法均写进了新制定的管理制度中,从而保证其得到有效的实施。该办法与制度经在2018届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实习过程中试行,与往年相比,显著降低了实习生无故脱岗情况及独自外出实习现象,提高了实习效果,得到了实习单位的好评。

3 结语

尽管本研究制定的管理制度与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毕业实习的效果,但客观地讲,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距离行业和产业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1)实习生过多地集中在宠物医院,而普遍缺少农场实习经历,不能满足畜禽养殖行业对兽医人才的需求;(2)实习期过短(不足3个月),难以掌握基本诊疗方法。前者一方面是因为目前缺少合适的养殖场作为实习基地,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养殖场多位于偏远乡村,环境条件相对较差,而且多为封闭式管理,实习生不愿意去。后者则主要是目前学制(4年制)所限。今后,随着国家对动物医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实施,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终将逐渐过渡到5年制,安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也不会例外。在5年制培养方案中,将可以抽出至少1年的时间用于学生的毕业实习。这样一来,就可以一方面将毕业实习前移到非毕业季,从而避免就业与考研等对毕业实习的干扰[3];另一方面,则可以安排学生在宠物临床、畜禽养殖场及实验室等不同岗位进行轮岗实习[4],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计红,王春仁,杨焕民,等.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10):62-64.

[2]武军元,黄忠武,康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改革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05下):212-213.

[3]张永第,童德文.加强动物医学本科教育教学,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J].家畜生态学报,2014,35(11):88-93.

[4]武军元,井波,黄忠武.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轮岗模式改革[J].中国动物检疫,2016,33(11):54-55.

(责编:张宏民)

作者:刘亚 周杰 孙伟 刘翠艳 蒋书东 孙裴

第二篇:对函授“动物医学”专业毕业论文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开展学习、研究和创新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全面检验,在函授专升本动物医学专业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南京农业大学函授专升本动物医学专业2007~2012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进行归纳统计分析,并对近3届毕业生进行的抽样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整理。结果表明,南京农业大学函授专升本动物医学专业毕业论文能达到学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并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对所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培养高素质的函授专升本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动物医学专业;专升本;函授;毕业论文;调查与分析

提高大学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科技快速发展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是现今高等学校进行教学改革的目标。也是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明确要求。自1999年我国高校实施扩招政策以来,随着普通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不仅导致函授生生源市场的不断萎缩,也使函授生生源的对象发生了大的变化,函授生生源的主体由高中生转变为技校、中专和高职的毕业生及单位强制规定文凭而未获得合格学历的部分在岗职工,这些变化给函授专升本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1-3]。文章对南京农业大学函授专升本动物医学专业近六年毕业生的毕业论文相关内容和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的抽样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相应的统计分析,得出了一些有参考意义的分析结果,期望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水平有所帮助。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动物医学专业函授专升本2007~2012届,共6届171名本科毕业生所撰写的毕业论文。

2.研究方法。①统计分析法,从毕业论文的选题性质、毕业论文的内容、毕业论文的成绩、毕业论文的引文等方面对171篇论文进行统计分析。②问卷调查法,为了了解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学生对毕业设计环节的个人看法,对近3届部分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对回收的66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毕业论文成绩的统计分析。作为评价论文质量好坏最直接的数据,学生毕业论文的成绩是评价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南京农业大学函授专升本动物医学专业毕业论文评定成绩由论文选题的价值与合理性(占15%),论文的难度、工作量大小和创新性(占30%),数据资料分析、归纳、概括及运算的能力(占20%),文字表达水平、文章的逻辑性(占15%),论文写作的规范化程度(占20%)五个部分组成。我们将2007~2012届的毕业论文成绩依次按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近六届毕业论文获得优秀的比例为13.04%~20.00%,良好的比例为66.67%~73.91%,中等的比例为8.33%~12.00%,及格的比例为2.70%~4.35%。这组数据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近6年来函授专升本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基本情况,同时说明指导老师也较好地把握了毕业论文的评分标准。

注:( )表示该分数段成绩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2.毕业论文的选题、研究对象和引文等指标的统计分析。

(1)毕业论文的选题性质,表2给出了2007~2012届函授专升本动物医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性质和学生所在单位的统计结果,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选题性质与其所在单位的性质有较强的相关性。由于学生“边工边读”的特殊身份和科研能力的限制,其选题更偏向于相对易出结果的应用研究(86.67%~94.59%),而仅有少量在科研院所工作的学生(5.41%~13.33%)借助自身单位的科研课题在项目组中从事基础研究的前期工作。

注:( )表示该类选题占总人数的百分比;“*”表示的生产单位包括兽医站、防疫站、卫生监督所、动物医院、动物园、畜牧场、动物药业及生物制品企业等。

(2)毕业论文的类型和研究对象,171篇毕业论文的类型主要涉及试验研究(36/171,21.05%)、临床病例研究(113/171,66.08%)、动物疾病调查报告(13/171,7.60%)、文献综述(4/171,2.34%)等。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中以猪、家禽(鸡)和犬为主体,且犬的研究有稳步上升的趋势,而一些传统家畜(如牛、羊)下降趋势明显,详细结果见表3。这些变化为以后的课堂教学内容及相应课程的调整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3)毕业论文的引文数量、类型及引文年代的分布。171篇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引文总量为1927篇,单篇论文最高引文量36篇,平均引文量为11.27篇,平均外文文献引文量为1.98篇。参考文献引文的类型主要涉及期刊(1411/1927,59.21%)、图书(223/1927,11.57%)、教材(131/1927,5.86%)、会议论文(87/1927,4.51%)、学位论文(61/1927,3.17%)、国家标准(8/1927,0.42%)等。参考文献引文的年代分布为近5年(732/1927,37.99%)、近6~10年(906/1927,47.02%)、近11~15年(249/1927,12.92%)、近15年以上(40/1927,2.08%)。

3.学生对毕业论文态度的抽样调查结果。为了更直接地了解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学生对毕业设计环节的个人想法,对近3届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对回收的66份有效问卷的调查结果见表4。从调查的结果来看:①部分学生完成论文所花费的时间不够,一部分原因可能与未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有关;另一部分可能与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更有极小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即将毕业,老师不会为难他们,随便应付一下就可以毕业。②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是试验等条件不完善,这与学生所在单位的原有的试验基础及经费投入有关。③学生在毕业论文完成期间与指导老师沟通不够,这与动物医学院作为研究型学院近年来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有了较大的提高,加之指导教师均承担有繁重的全日制本科学生的教学任务,使得投入到函授专升本学生毕业论文指导中的精力受到限制。④学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阅读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不足、系统化的写作训练不够和拥有的可检索的最新资料资源不足,这与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和学生所在的生产单位有一定的关系。

三、结论与建议

从上述分析可看出,由于我院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导毕业论文的规章制度,制订了较为详细的工作计划,加上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实施和撰写过程中的细心指导,充分调动了毕业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毕业论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从统计结果看,毕业论文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并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对毕业论文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激励创新。具体体现在要对学生严格管理、对指导教师严格要求和对毕业论文严格把关三个方面。学院应对学生毕业论文实行“清单式管理”,不仅要对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论文答辩等关键节点加以明确,还应细化各环节的工作要点并提供适当的范例,在写论文之前应通过会议、邮件、QQ群等方式让参与毕业论文的每一个人做到心里有数,在毕业论文实施过程中通过学院的网络系统定时做好提醒和督促,并将学生通过留言簿反映的情况反馈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选题,而且应与学生所在单位根据选题要求商定合理的试验实施进度计划,在计划中合理将试验与学生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指导老师平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背景,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掌握学生论文的进程。对毕业论文严格把关,做到既重视过程又重视结果,鼓励学生不断创新[4],对有创新思想的毕业论文在评定过程中应更注重过程,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尝试。建议进行优秀毕业论文的评选,以鼓励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学术精神,以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及论文写作的能力。

2.建立稳定的校企关系,做好校外指导老师的评聘工作。学院可组织相关的专家走进学生的工作单位,以学院的名义调研其所在单位实际需求,需要解决的生产问题,以解决单位需求的方式与其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这样既为学生完成论文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可缓解学生试验经费的不足。同时学院可委托学生所在单位中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并向其颁发聘书,这样既增强了指导老师的荣誉感,也增加其责任感,这种方式使双方的职责和任务明确,加深了学生所在单位与学院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加了研究的连续性,确保学生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同时也为学院发掘更多的生源创造了有利条件。

3.完善课堂内容,加强学生自身实践资料的收集。应根据学生在毕业论文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一方面引导教师对现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做适当的调整和补充(如涉及宠物的内容可适当增加),在一些必修课的教学环节中增加其内涵(如在学生日常教学环节中的部分作业可试用小论文的形式,让他们逐渐熟悉论文的写作)。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在毕业论文试验设计时遇到的问题,应要求或鼓励学生从进校后的每学期必须做好一定数量的临床案例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为后期论文的选题和实施奠定基础,已有的调查结果显示此法可有效提高论文的质量[5]。同时建议每年院级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答辩时可安排下一届的毕业生旁听,这既引起下一届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又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4.增加投入,做好论文资源检索服务。从前面的论文引文的统计结果看,函授专升本动物医学专业的毕业论文的引文量虽然有一定的数量,但引用的外文文献资料较少,引文的文献资料较陈旧。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如下:①学院可投入一定的经费建立网络教室,在学员来学校参加面授期间向他们开放,以解决他们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接触到科技文献资料不足的现状。②在学员不在学校期间,利用学校的“文献传递”服务为学员及时提供所需要的科技文献。③制作或购买与文献检索与利用、论文写作相关的网络课程或课件放在学院网站上,在发挥我院远程教育优势的同时,让学生在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真正受益。

参考文献:

[1]吴其光,汪立琼.本科毕业设计及论文调查与分析[J].科教导刊,2012,(3):121-123.

[2]罗丽华,王翔辉,崔国贤.农科类本科毕业论文调查报告[J].高教论坛,2011,(6):58-59.

[3]袁亚云,姚民乐.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毕业论文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9):126-127.

[4]李瑞兰.专升本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23):64-65,69.

[5]周全立,罗诗超,李二岭,等.函授牧医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0(3):207-209.

作者简介:张玮,女,科员,南京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通讯作者:孙卫东(1969-),男,博士,教授。

作者:张玮,孙卫东

第三篇:从医学毕业生的择业焦虑谈医学人文教育

【摘 要】目的:以西安医学院毕业生为调查对象,了解目前医学毕业生择业焦虑现状,并提出降低医学毕业生择业焦虑的应对措施。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挑选2009级即将毕业的500名学生进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调查,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结果:西安医学院毕业生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与中国大学生常模相比差异显著;男女性别之间没有差异;不同专业之间没有差异;是否班委没有差异;来自城镇的毕业生状态焦虑程度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毕业生(t=2.258,P=0.024),而在特质焦虑方面差异不显著(t=0.782,P=0.434)。结论:择业期间焦虑状况在医学毕业生群体中普遍存在,高校可借助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注重提升毕业生应对择业焦虑的能力。

【关键词】医学毕业生 择业焦虑 医学教育

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开始关注职业选择问题,2013年高校毕业生699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2014年高校毕业生727万,严峻的就业形势,成为人们无奈却无法回避的话题。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担当着救死扶伤的重担,本文通过对医学毕业生的择业焦虑的调查,探索降低大学生择业焦虑的对策,为指导医学生成功就业提供科学依据。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本次调查以西安医学院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挑选毕业生500人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77份,剔除无效问卷外,共有458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91.6%。

2.方法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由 Spielberger(1983)等人编制,由两个分量表组成,第1-20 个项目为状态焦虑量表(S-AI),第21-40项目为特质焦虑量表(T-AI)。每一条目为1-4级记分,分别表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的程度。中文版本经我国学者修订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3.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结果

1.医学毕业生择业焦虑整体状况分析

医学毕业生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得分分别是(43.65±8.50, 45.40±8.11),与中国大学生常模相比均差异显著(t=-4.19,P=0.000;t=5.51,P=0.000)。以性别为自变量,以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为因变量进行t检验显示,不同性别医学毕业生在状态焦虑(t=0.921,P=0.358)和特质焦虑(t=-1.288,P=0.198)方面得分无显著差异,结果见表1。

2.不同专业医学毕业生的择业焦虑比较

以专业作为自变量,以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为因变量进行F检验,结果见表2。

不同专业医学毕业生择业焦虑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专业的医学毕业生面临择业前的状态焦虑有差异(F=2.252,P=0.048),但通过事后检验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各专业之间择业前的状态焦虑没有显著区别;不同专业的医学毕业生面临择业前的特质焦虑无区别(F=1.177,P=0.320)。

3.不同生源地医学毕业生择业焦虑比较

以生源地作为自变量,以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为因变量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来自城镇的毕业生状态焦虑程度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毕业生(t=2.258,P=0.024*);而在特质焦虑方面差异不显著(t=0.782,P=0.434)。

讨论

1.医学毕业生择业焦虑的性别差异分析

彭丽丽[1]对成都市男女大学生的相关焦虑研究显示,成都市大学生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不存在性别差异。张凤梅[2]对山东某高校大学生焦虑状况分析后发现男女生焦虑状况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余兵兵[3]的研究发现男女生在状态焦虑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在特质焦虑方面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本研究结果显示,医学毕业生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均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群体,说明医学毕业生在择业期间焦虑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男、女医学毕业生在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该结论与康文艳[4]、谷鑫[5]等人的研究结论相同,与康钊[6]的研究结论不同。

2.医学毕业生择业焦虑在专业方向方面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专业方向医学毕业生择业前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专业方向对医学生择业焦虑影响不大。导致这一结论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各专业均在大医学学科的范围之下,专业差异不大,专业具有相对特殊性所致。

3.医学毕业生择业焦虑在生源地方面的差异分析

本研究发现,来自城镇的毕业生状态焦虑程度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毕业生;而在特质焦虑方面差异不显著。该结论与其他研究者的结论不尽相同:肖凌燕等人调查发现农村学生的就业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城市学生[7]。张晓琴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就业焦虑总分在生源上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8]。康文艳的调查结论也显示大学生的择业焦虑在生源上没有显著差异[4]。导致本研究生源地不同,状态焦虑显著差异而特质焦虑差异不显著的原因可能与样本选取有关,此次样本均来自西安医学院,前来学校招聘的单位大多数属于县级及以下医院;而不同生源地医学毕业生的择业期望不同有关,来自农村的医学毕业生相对更容易接受回基层就业的现状,而来自城镇的医学毕业生不太容易接受去基层就业的现状。

建议

针对西安医学院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而言,是培养满足基层医疗卫生需求的应用型医务工作者,即培养出适应基层需要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当前社会浮躁气息较重,也影响到在校医学生,很多医学生不愿意、甚至排斥回乡就业。医学人文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精神,帮助学生在择业观上确立争取的价值导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体现为当前学校在医学心理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1.改变认知、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

医学不仅是一门疾病治疗技术学科,更是一门道德教育学科。当前我国基层医疗人才欠缺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欠发达地区这种现象尤为严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医学生毕业后都想留在大医院、大城市,相比之下,基层乡镇医院几乎无人问津,招不来人、留不住人的情况时有发生。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当前社会价值的多元化,许多医学生感到无所适从,甚至盲目追随社会消极现象,忽视了职业使命。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训,强调医学生在考虑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利益的重要性和作为一名医学生的社会责任与职业使命,鼓励医学生利用假期积极到基层医疗单位进行社会实践,亲身体验基层医疗单位对人才的渴求,实地感受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空间,拉近与基层单位的距离。

2.努力提升综合素质加强实践锻炼

用人单位非常注重医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协调能力等各种综合能力,医学生就业是否成功与这些能力息息相关。但当前大多数医学生从跨入大学的那一刻起,对这些能力重视不够,真正到用时,才发现自己在这方面很欠缺。因此,医学生应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医学伦理道德的培养。

3.形成“苍生大医”的职业风范

“志存高远”是高素质医学人才走向成功的必备主观条件之一。“大医风范”应该成为医学人才成长目标体系中医学伦理素质培养的目标定位[9]。在求职时,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医学生在面对挫折时,很可能会心灰意冷、产生歪曲自我认知。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要加强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知识培养,并以身作则,针对医学毕业生进行人文关怀,对他们进行安慰与支持,让毕业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与帮助,有效降低毕业生的焦虑感。

参考文献:

[1]彭丽丽:《成都市大学生人格特质与焦虑的相关研究》,《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10期。

[2]张凤梅、陈建文、徐恒戬:《山东某高校大学生焦虑抑郁状况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14年第41卷,第13期。

[3]余兵兵、卢俊义、程绍珍:《社会支持、就业评价与大学生焦虑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第21卷第1期。

[4]康文艳:《大学毕业生择业焦虑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谷鑫、李丹琳、刘永琦、汪永锋、康卓君:《兰州市5所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诸因素研究》,《卫生职业教育》2007年第22期,第124-126页。

[6]康钊:《334名大学生择业焦虑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中国校医》2009年8月第23卷第4期。

[7]肖凌燕、邹泓:《大学生特质焦虑:结构及其特点》,《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第4期,第44-50页。

[8]张晓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预测因素分析》,硕士学位论文,江苏大学,2005。

[9]丘祥兴:《医学伦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 公共卫生系 陕西西安

作者:吴静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汽车构造论文范文下一篇:原创毛概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