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知识及答案

2022-12-28

第一篇:传染病防治知识及答案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西吉县人民医院急救科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姓名: 职务: 得分:

一、填空题

1、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已于 年 月 日经全国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于 年 月 日开始实施。

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 的方针, 结合, 管理,依靠 ,依靠 。

3、传染病分为 类 类 和 类,其中甲类 种,乙类 种,丙类 种。

4、对乙类传染病中 、 和 ,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5、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 、 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 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二、选择题

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是: ( )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蚊虫传播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病原菌是: ( ) A、脑膜炎双球菌 B、肺炎双球菌C、流感嗜血杆菌 D、结核杆菌

3、流行性腮腺炎表现为: ( ) A、显非化脓性炎症、腮管口红肿。B、腮腺管口红肿可挤出脓液。 C、颌下肿大,有压痛,局部皮肤发红。D、耳后肿大,有压痛,局部皮肤发红。

4、被犬咬伤右小腿,伤口深,咬伤面积大,在当地行伤口缝合,此时对伤口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伤口已缝合,不必再处理B、对伤口表面用碘酒、酒精消毒C、切开伤口,用肥皂水冲洗后在缝合D、切开伤口,用肥皂水冲洗,碘酒酒精消毒E、切开伤口,用肥皂水冲洗,碘酒酒精消毒,免疫球蛋白浸润注射

5、甲类传染病有:( )

A、霍乱、鼠疫B、麻疹、疟疾C、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 D、乙脑、血吸虫病

6、传染病流行是指:( )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C 、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

7、疫区是指:( )

A、发生传染病的那个村子B、发生传染病的那个医院

C、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可能波及的地区 D、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已经传染到的地区

8、病源携带者是指:( )

A、接触病原体的人B、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人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9、传染病爆发是指:( )

A、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多种传染病 B、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C、短期内在局部地区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D、短期内在一个医院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10、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采取下列措施哪项是错误的:( ) 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B、对疑似病人应统一集中治疗

C、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D、拒绝隔离治疗时,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三、简答题

1、

甲乙丙传染病包括那些病种?

第二篇:传染病防治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

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 B )。 A.1989年2月21日 B.2004年12月1日 C.1989年3月21日 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 C )为主的方针。 A.治疗 B.控制

C.预防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由( C )修订的。 A.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B.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C.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 B )。 A.甲类、乙类 B.甲类、乙类、丙类 C.A类、B类

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 B )种。 A 35 B. 39 C. 40 6.流行性感冒属于(C )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 B )类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8.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 C)

A.鼠疫、霍乱 B.艾滋病、麻风病 C.肺结核、百日咳

9.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是由(B )进行。 A.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 10.( C)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居住人员 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11.( B )在治愈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A.传染病病人 B.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C.疑似传染病病人

12、( C )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进行监测。

A、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3.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A)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A.本单位

B.责任区域 C.本单位和责任区域

14、( A )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严格监督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实验室和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 B、医疗机构实验室 C、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

15.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B )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

A.采集 、运输 B.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 C.保藏、使用 16.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必须符合( B)规定的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 A.国际

B.国家

C.地方

17、对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确需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的须经( A )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A、 省级 B、 市级 C县级

18.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 C )

A.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 B.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处理

C.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或者按照其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19.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 C )报告。

A.政府卫生部门 B.公安部门 C.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 20.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法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必须(A )。

A.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 B.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政府报告疫情

C.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立即对病人进行观察治疗,并报告附近医院

21.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予以(C

)

A.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 B.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C.隔离治疗

22、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 C )。

A、无害化处理 B 、消毒 C、 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23.同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关的动物传染病的防治管理工作,由(B)负责。 A.各级政府 B.县级以上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 C.各级政府卫生防疫机构

24.国家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 C )应当无偿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教育 的公益宣传。

A、卫生行政部门 B、电视台 C、新闻媒体

25、采供血机构、生物制品生产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保证( A )的质量。禁止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 A、血液、血液制品 B、血浆、血液制品 C、血液制品

26、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 A )进行初诊。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A、分诊点 B、诊疗室 C、专科门诊

27.甲、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 A )报经上一级政府决定,可以宣布疫区。

A.县级以上地方政府 B.市级以上地方政府 C.省政府 28.“非典”主要通过( A )途径传播。

A.近距离空气飞沫

B.食用不洁食品 C.蚊虫叮咬

29、为防止甲类传染病通过交通工具及其乘运的人员、物资传播,可以实施交通卫生检疫。具体办法由( C )制订。 A、地方政府 B省级政府 C国务院

30、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根据控制疫情的需要,有权在本行政区域内紧急调集人员或者调用储备物资的是( A )

A、 县级以上政府 B市级以上政府 C、省级以上政府

31、疫区封锁的解除,由( C )决定并宣布。 A、国务院 B、省政府 C、原决定机关

32、必要时可对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进行解剖查验的机构是( A )。

A.医疗机构 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以上两个机构均有权 3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对本行政区域的甲类传染病疫区可( C )。

A.只许出不许进

B.只许进不许出

C.实施封锁 34.紧急措施的解除应由( C )决定并宣布。 A.任何人

B.任何机关 C.原决定机关

35、( A )应当完善有关制度,方便单位和个人参与传染病的宣传教育、疫情报告、志愿服务和捐赠活动。

A、各级人民政府 B、市级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36、对乙类传染病中的( B ),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B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C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37、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应当在使用后予以( A )。

A、销毁 B、消毒 C两者都是

38、经检验,属于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食品,应当予以( C )。 A、封存 B、消毒 C、销毁

39、目前,引起亚洲及扩散到欧洲的禽流感是由下面哪种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 A )。

A、H5N1 B、H7N7 C、H9N2

40、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时,应当不少于( B)。 A、1人 B、2人 C、3人

41、在国家确认的自然疫源地兴建水利、交通、旅游、能源等大型建设项目竣工后,对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的监测机构为( C )。

A、医疗机构 B、卫生监督机构 C、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42、( A )按照本级政府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预防、控制、监督工作的日常经费。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43、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由( A )履行。

A、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C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44、对从事传染病预防、医疗、科研、教学、现场处理疫情的人员,以及在生产、工作中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其他人员,有关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C )。

A、 卫生防护措施 B、医疗保健措施 C、两者都是

45、单位和个人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 C )。

A、 赔偿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46、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传染病( C ),根据情况予以公布。 A、 预报 B、警告 C、预警

47、《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对违反了有关规定的最高可处(C )以下的罚款。

A.1万元以下

B.5万元以下 C.10万元以下

48、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甲类、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或者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同时报告(A )。

A、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两者都是

49、( A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A、 县级 B、市级 C、省级

50、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构成犯罪的,应予以( B ) A、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 B、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C、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

二、多项选择题

1、对乙类传染病中的哪些病种疾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ACE)

A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 艾滋病 C 炭疽中的肺炭疽 D 病毒性肝炎 E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2、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的传染病是( A B )。 A、甲类传染病死亡的 B、炭疽死亡的 C 肺结核死亡的 D 乙肝死亡的 E 以上都是

3、下列哪些疾病是乙类传染病(ACE)

A 狂犬病 B 流行性感冒 C 流行性乙型脑炎 D 麻风病 E 血吸虫病

4、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哪些部门可以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 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AB) A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C 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D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E 血吸虫病

5、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关人员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 人或疑似病人时的报告时限(BE)

A 必须立即(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 机构报告

B 城镇应于6小时内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C 城镇应于12小时内,农村应于24小时内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D 应当在6小时内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E 农村应于12小时内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6、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取(ABCDE) A 隔离 B 控制传播 C 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 D 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E 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7、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的预防保健组织或者人员,在本单位及责任地段内承

担下列工作:(ABC) A 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

B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

C 卫生部门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交付的传染病防治和监测任务 D 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E 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的行为,监督管理

8、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派的其他与传染病有关的专业技术机构,可以进入传染病疫点、疫区进行调查(BC) A 监督检查 B 采集样本 C 技术分析和检验 D 疏散居民 E 做好治安

9、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做到(ABCD),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A 早发现 B 早报告 C 早隔离 D 早治疗 E 早转运

10、( A B )应当定期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医疗机构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卫生行政部门 E 以上都是

三、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规定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于 12 小时内,农村于 24 小时内向发病地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2、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应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3、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依照法律、法规必须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理。

4、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5、《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6、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7、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饮用水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

8、对传染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

9、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和原则是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10、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四、判断题

1对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执行中,外交人员应享有豁免权。(×)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对医疗机构内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指导、考核,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4、医疗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性传播是世界范围内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6、通过吸入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污染的空气和接触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器具感染。(√)

7、甲型H1N1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8、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突发事件隐患,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情况。(√)

9、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措施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当配合卫生部门或者有关机构采取医学措施。(√)

10、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社会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

11、发生传染病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可以宣布停工、停业、停课。 (×)

12、保护性隔离措施:是指为预防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他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病区环境中各种致病微生物的感染,而采取的隔离措施。(√)

13、负有传染病疫情报告职责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

14、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15、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的单位和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应当经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16、医疗机构不要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17、医疗机构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18、医疗卫生机构购进消毒产品可以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19、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20、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可不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

五、简答题

1、传染源?

答:病原体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在体内生长、繁殖,然后排出体外,再经过一定的途径,传染给其他人或动物,这些能将病原体播散到外界的人或动物就是传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被感染的人和动物均可成为传染源。

2、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哪些措施?

答: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1) 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3)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

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 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3、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紧急措施是什么?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二)停工、停业、停课;

(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

(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

(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上级人民政府接到下级人民政府关于采取前款所列紧急措施的报告时,应当即时作出决定。

紧急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4、 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有哪些不同?

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医源性感染是医院内感染的一部分,指在医院实施手术、治疗、诊断、预防等技术措施(如静脉内插管、导尿管、注射针剂、输血、吸入疗法、烧伤治疗等过程中),滥用抗生素以及应用免疫制剂等而引起的感染。引起此类感染常见的微生物有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

第三篇:传染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测试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测试题(2015-1)

一、单项选择题

1、霍乱的病原体形状为:( )

A、杆菌 B、弧菌

C、球菌 D、螺旋体

2、按传染病防治法霍乱为:( )

A、甲类传染病 B、乙类传染病

C、丙类传染病 D、未被列入分类

3、鼠疫是主要通过下列哪种媒介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 ) A、野鼠 B、鼠蚤 C、蚊子 D、家鼠

4、鼠疫杆菌属哪种细菌:( )

A、革兰氏染色阴性需氧菌 B、革兰氏染色阴性厌氧菌 C、革兰氏染色阳性需氧菌 D、革兰氏染色阳性厌氧菌

5、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英文名称缩写为:( ) A、AIDS B、SARS C、ARDS D、HFRS

6、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为:( ) A、轮状病毒 B、冠状病毒 C、衣原体 D、支原体

7、流行性感冒是:( )

A、消化道传染病 B、呼吸道传染病

C、虫媒传染病 D、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8、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为:( )

A、夏秋季 B、秋冬季 C、冬春季 D、春夏季

9、甲类传染病有:( )

A、霍乱、鼠疫 B、麻疹、疟疾

C、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 D、乙脑、血吸虫病

10、传染病流行是指:( )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

C 、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 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

二、是非题

1、霍乱的病原体为革兰氏阴性菌。( )

2、霍乱为烈性肠道传染病。( )

3、人群对鼠疫杆菌普遍易感。( )

4、肺鼠疫患者胸部X线表现与病情严重程度极不一致。( )

5、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又称为呼吸窘迫综合征。( )

6、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弱。( )

7、 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8、 流行性感冒的易感人群为儿童和老年人。( )

9、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 )

10、对甲类传染病的疑似病例,可以进行居家隔离治疗。( )

第四篇:初级继教(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习题及答案

初级继教选修课(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习题及答案

地震后肠道传染病的防治(上) 1) 消化道传染病的特点是: A. 病原微生物在肠道中增殖 B. 经粪便排出,并经粪-口途径传播 C. 引起肠道及肠道外感染 D. 以上皆是 2) 以下不属于消化道传染病的是: A. 细菌性痢疾、霍乱 B. 细菌性食物中毒 C. 流感、禽流感 D. 伤寒、副伤寒 3) 霍乱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是:

A. 苍蝇及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B. 食物传播 C. 水型传播 D. 呼吸道传播 4) 急性中毒型菌痢多见于哪些人群: A. 2~7岁儿童 B. 7~10岁儿童 C. 20-40岁成人 D. 60岁以上老人 5) 最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 A. 细菌性痢疾 B. 细菌性食物中毒 C. 霍乱 D. 伤寒 6) 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A. 粪-口途径 B. 血液体液传播 C. 生活接触 D. 苍蝇、蟑螂等间接传播 地震后肠道传染病的防治(下)

1) 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

A. 直接接触传播 B. 母婴传播 C. 呼吸道传播 D. 消化道传播

2)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临床主要分为哪两型: A. 脱水型和休克型 B. 呕吐型和腹泻型 C. 肾衰型和脑膜脑炎型 D. 轻型和重型

3) EV71等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主要感染: A. 10岁以下儿童 B. 10-15岁青少年 C. 20-40岁青壮年 D. 60岁以上老年人 4)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传播途径为: A. 粪-口消化道途径传播 B. 空气传播 C. 密切接触传播 D. 以上皆可 5) EV71病毒感染后可出现的并发症为: A. 脑炎 B. 心肌炎 C. 肺炎

D. 以上皆可

6) 关于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发病遍及全世界,以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多见 B. 多在冬春季发病 C. 青壮年、农民、渔民及下水道工人为高发人群 D. 多在雨季发病 地震后传染病的消毒与报告制度 1) 对于甲类传染病的报告制度为: A. 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B. 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C. 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D. 不必报告 2) 细菌性痢疾属于哪一类传染病: A. 甲类传染病 B. 乙类传染病 C. 丙类传染病

D. 丁类传染病

3) 对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消毒时,每1000ml排泄物和呕吐物应加漂白粉的量为: A. 5g B. 10g C. 50g D. 100g 4) 以下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 A. 霍乱 B. 炭疽 C.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D. 艾滋病 5) 对于丙类传染病的报告制度为:

A. 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B. 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C. 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D. 不必报告 6) 手足口病属于哪一类传染病: A. 甲类传染病 B. 乙类传染病 C. 丙类传染病 D. 丁类传染病 感染性腹泻诊断思路(上)

1) 以下属于调整肠道菌群药物的是: A. 双歧三联活菌 B. 甲硝唑 C. 万古霉素 D. 阿奇霉素 2) 散发性感染性腹泻常发生于: A. 社区 B. 医院 C. 饭店 D. 学校、老人院 3) 迁延性腹泻病的病程为: A. ≥2天,≤ 2周

B. ≥2周,≤ 2月 C. ≥2月 D. ≥2年

4) 艰难梭菌相关性肠炎腹泻患者腹泻时,水样便持续时间一般为: A. 12小时至24小时 B. 24小时至36小时 C. 超过36小时 D. 超过48小时 5) 引起成人感染性腹泻的病毒主要为: A. 腺病毒

B. 诺如病毒 C. 轮状病毒 D. 星状病毒

6) 腹泻病患者每日大便次数为: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 感染性腹泻诊断思路(下)

1) Noro 病毒感染补液治疗说法错误的是: A. 轻度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宜口服补液 B. 口服补液量:丢1份补1份 C. 静脉补液的液体类型有生理盐水、乳酸盐林格液。胶体液 D. 频繁呕吐、意识障碍者不宜口服补液 2) 诺沃克病毒的传播途径通常不包括: A. 食用或饮用受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B. 血液传播 C. 接触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 D. 直接接触受病毒污染的物件 3) Noro 病毒感染发病的平均潜伏期为: A. 4-8小时 B. 12-48小时 C. 3-5 天 D. 一周左右 4) Noro 病毒感染的主要治疗方法为: A. 抗生素治疗 B. 适时补液

C. 对症治疗 D. 止呕

5) 关于Noro病毒的病原学特性,说法错误的是: A. 直径约为27nm B. 病毒抵抗力较强,耐乙醚、酸 C. 煮沸1~2分钟病毒失活 D. 病毒对乙醚、酸较敏感 6) 关于Noro 病毒感染后的症状,说法错误的: A. 腹泻是常见症状 B. 通常不会发热

土源性线虫病

C. 有30%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出现 D. 老年人症状通常严重

1) 蛲虫幼虫在人体哪个部位发育为成虫: A. 结肠 B. 肛周 C. 十二指肠 D. 盲肠 2) 感染蛔虫不会对儿童产生哪些危害? A. 营养不良 B. 肠穿孔、肠梗阻 C. 牙齿脱落 D. 发育障碍 3) 我国土源性线虫2005年感染人数是多少: A. 1.29亿 B. 3亿 C. 2.29亿 D. 以上皆不是 4) 哪些人群的肠道寄生虫发生率最高? A. 妇女和儿童 B. 老年人 C. 青少年 D. 成年人 5) 下列说法对土源性线虫表述错误的是:

A. 土源性线虫不需要中间宿主

B. 虫卵或幼虫主要在土壤里发育到感染期 C. 蛲虫不属于土源性线虫 D. 蛲虫卵不需在土壤中发育

6) 蛔虫幼虫移行到肺引起的临床表现有: A. 蛔虫性肺炎 B. 肺部出血 C. 哮喘 D. 以上皆是 人禽流感门诊筛查(上)

1) 成人休息状态下呼吸频率为多少是诊断为重症人禽流感的诊断标准: A. ≥30次/min B. ≥32次/min C. ≥40次/min D. 以上皆不是

2) 为了控制疾病传播,医院针对发热患者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 实行分诊前移,将分诊点放在接诊处 B. 发热患者应去发热门诊 C. 可以直接去门诊大厅挂号 D. 做好隔离措施

3) 发热伴肺炎患者无流行病学史经规范治疗好转后,应该: A. 继续治疗 B. 隔离观察 C. 启动程序 D. 及时报告

4) 发热门诊工作人员采取的标准防护措施有哪些: A. 穿隔离衣 B. 戴帽子 C. 戴口罩 D. 以上皆是

5) 下列不属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特点的是: A. 发现早 B. 病情重

C. 进展快 D. 死亡率高 人禽流感门诊筛查(下)

1)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说法错误的是: A. 14岁以下的患儿只要求填写自己的姓名

B. 不满1个月的新生儿不填写出生日期

C. 地址填写应应详细填写到村民组(门牌号) D. 直接填写订正后的病种名称 2) 疫情日报要求每日何时前进行报告: A. 上午9时 B. 上午12时 C. 上午10时 D. 上午11时 3) 传染病义务报告单位和人是指: A. 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 B. 除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 C.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 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检疫人员、疾病控制人员 4) 对人禽流感病例的初次报告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通过网络直报需要再寄送传染病报告卡

B. 病例的初次报告在网络直报系统中属于原始报 C. 当报告卡从省级上报国家后,只能进行订正 D. 若没有条件网络直报,应将《传染病报告卡》以最快方式寄送当地县(区、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5) 对流感样病例的应急监测报告要求,包括有: A. 进行个案登记 B. 填写《个案报告卡》 C. 将当日发现的流感样病例报告辖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D. 以上皆是 急性发热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1) 下面几种测量体温的方式,哪种最准确: A. 直肠温度 B. 口腔温度 C. 腋窝温度 2) 机体体温38.5℃属于: A. 低热 B. 中等度热 C. 高热 D. 超高热 3) 下列哪项是机体主要散热器官: A. 消化道

B. 泌尿道 C. 呼吸道 D. 皮肤 4) 下列方法属于药物降温的是:

A. 酒精擦浴 B. 冰袋、冰毯、冰帽、冰枕 C. 静脉输入低温液体 D. 使用冬眠合剂 5) 不属于正常人体温生理变异发生时间的是: A. 进餐后 B. 剧烈运动、劳动后 C. 女性月经前及妊娠期 D. 机体有感染病灶时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进展暨指南

1) 以下哪项是干扰素治疗HBV的绝对禁忌证? A. 甲状腺疾病 B. 视网膜病

C. 失代偿期肝硬化 D. 未控制的高血压

2) 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错误的是? A. 对慢性HBV携带者,如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 HI≥4,或≥G2炎症坏死者,需进行治疗 B. 对慢性HV携带者,如肝炎病变不明显或未做肝组织学检查者,建议暂不进行治疗 C.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一般不需治疗 D. 以上意见都错误 3)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是? A. 抗炎保肝 B. 抗纤维化 C. 免疫调节 D. 抗病毒 4) 干扰素治疗HBV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 A. 流感样症候群

B. 一过性骨髓抑制 C. 精神异常 D. 以上都是 5) 关于HBV联合治疗说法正确的是? A. 推荐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型肝炎

B. 推荐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eAg阴性慢性乙 C. 不推荐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或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D. 以上说法都错误 社区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控体系中的作用 1) 法定传染病主要分为哪几类: A. 甲、乙、丙三类 B. 甲、乙、丙、丁四类 C. Ⅰ、Ⅱ、Ⅲ三类 D. Ⅰ、Ⅱ、Ⅲ、Ⅳ四类

2) 以下感染的表现形式中,特征为体内有病原体存在,但是不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是:

A. 病原体被清除 B. 病原携带状态 C. 潜伏性感染

D. 显性感染 3) 关于传染病的治疗原则,说法正确的是: A. 治疗护理比消毒隔离重要 B. 特效治疗比一般治疗重要 C. 特效治疗比对症治疗重要 D. 治疗护理与消毒隔离并重

4) 以下感染的表现形式中,特征为没有任何临床表现,但是不断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是: A. 病原体被清除 B. 病原携带状态 C. 潜伏性感染 D. 显性感染 5)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A. 传染源 B. 传播途径 C. 动物宿主 D. 易感人群

社区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消毒隔离 1) 目前国内流行的痢疾杆菌主要为: A. 志贺菌 B. 福氏菌

C. 鲍氏菌 D. 宋内菌

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哪种病原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A. 冠状病毒

B. 汉坦病毒 C. 脑膜炎双球菌 D. 肠道杆菌

3)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哪种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A. 冠状病毒 B. 汉坦病毒 C. 黄病毒 D. 柯萨奇病毒

4)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哪类人群发病为主: A. 婴幼儿

B. 青少年 C. 成年人 D. 老年人

5) 甲型及戊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为: A. 呼吸道传播 B. 粪-口传播 C. 密切接触传播 D. 血液传播 冠状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1) 适用于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的防护级别是: A. 一级防护 B. 二级防护 C. 三级防护 D. 四级防护 2) 医务人员的二级防护属于: A. 基本防护 B. 加强防护 C. 严密防护 D. 终级防护

3) 医务人员为确诊患者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操作时,应当进行: A. 一级防护 B. 二级防护 C. 三级防护 D. 四级防护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诊疗方案

1)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潜伏期约为10天 B. 起病隐匿

C. 可有流感样全身症状 D. 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

2) 依据“外感热病、风温肺热病”的辨证论治规律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痰热壅肺证可选用的方剂是: A. 射干麻黄汤合银翘散加减 B. 麻杏石甘汤合宣白承气汤加味 C. 补中益气汤 D. 青蒿鳖甲汤加减

3) 依据“外感热病、风温肺热病”的辨证论治规律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外邪闭肺证的治法是:

A. 祛邪宣肺,止咳平喘 B. 清热化痰,宣肺定喘 C. 扶正祛邪

D. 补中益气 新型冠状病毒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1) 医务人员的一级防护适用于: A. 进入疑似和确诊患者留观室、隔离病区(房)的医务人员 B. 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C. 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D. 为确诊患者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操作的医务人员

2) 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管理,叙述错误的是: A. 应当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进行隔离 B. 所有患者均应戴口罩 C. 患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容器 D. 患者住院期间使用的个人物品经消毒后方可随患者带回

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死亡后,其尸体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 尸体必须及时处理 B. 可用浓度为3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棉球填塞死者所有开放通道 C. 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 D. 用普通救护车送去指定地点火化 手足口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 1)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A. 粪-口途径传播

B. 空气飞沫传播 C. 水源传播 D. 母婴传播

2) 下列关于肠道病毒的基本结构说法最全面的是: A. 由核酸和蛋白衣壳构成,无包膜 B. 核酸为RNA,携带遗传信息,决定病毒遗传性状与增殖特性 C. 病毒的蛋白包括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 D. 以上说法均正确 3) 下列关于手足口病的病原学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病原体单一

B. 均为单股正链RNA病毒

C. 病毒的衣壳由蛋白亚基(32个壳微粒)有规则地排列而构成一个立体对称的正二十面体 D. 直径20~30nm 4) 下列关于病毒的理化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病毒对乙醚、脱氧胆酸盐、去污剂、弱酸等有抵抗力 B. 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C. 对多种氧化剂有抵抗能力 D. 病毒在 50℃时可被迅速灭活 5) 下列关于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说法最全面的是: A. 地区分布极为广泛,无严格地区性 B. 四季均可发病,冬季发病较少见,夏秋季多见 C. 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托幼机构易发生集体感染 D. 以上说法均正确 6) 下列关于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人群普遍易感 B. 成人多通过隐性感染获得抗体 C. 患者主要为儿童 D. 患者主要为老年人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及基本诊断治疗

1) 下列关于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口炎的鉴别诊断说法不正确的是:

原体是单纯疱疹病毒

A. 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是肠道病毒,疱疹性口炎的病B. 手足口病四季均有,疱疹性口炎一般在4-7月 C. 手足口病常在一定的范围流行,疱疹性口炎常散发生

D. 手足口病不累及齿龈,疱疹性口炎常累及齿龈 2) 下列关于手足口病的皮疹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向心性分布 B. 孤立存在,很少融合 C. 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 D. 皮疹颜色接近皮肤或稍红,触诊很容易 3) 下列关于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3岁以下多见 B. 病情进展迅速

C. 多在病程7天后发生

D. 死因主要为脑水肿、脑疝,中枢性呼吸、循环衰4) 下列关于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B.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C. 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D. 同一间病房内可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

5) 下列关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实验室检查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外周血白细胞增高 B. 脑脊液异常 C. 血糖降低 D. 血糖增高

6) 下列关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神经系统的症状说法最全面的是:

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识别

A. 持续高热 B. 头痛、呕吐

C. 精神萎靡、嗜睡及抽搐 D. 以上说法均正确

1) 下列关于重症手足口病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病情重 B. 发展快 C. 部分患者留有后遗症

D. 很少有死亡病例

2) 下列关于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神经系统的症状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精神萎靡 B. 意识清晰 C. 脑膜刺激症 D. 腱反射减弱 3) 手足口病的病原学诊断有赖于: A. 病毒核酸检查 B. 病毒分离 C. 血清学检查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4) 下列关于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化验检查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心肌酶升高较为常见

B. 胸部X线所示肺炎多为病毒性炎症 C. 脑脊液检查是判断神经系统受累的重要依据 D. 脑脊液检查异常的患者没有必要行MRI检查 5) 下列关于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呼吸系统症状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呼吸急促 B. 呼吸节律改变 C. 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 D. 呼吸浅慢 6) 通过严密监测重症手足口病可以: A. 及早发现危重病例 B. 及时调整治疗 C. 阻断病情进展 D. 以上说法均正确 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诊治

1) 根据神经系统受累程度分类的神经综合征,下列最为常见的是: A. 无菌性脑膜炎

B. 急性肌肉麻痹 C. 脑干脑炎 2) 下列关于肠道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肠道病毒具有嗜神经特性 B. 病原明确的无菌性脑膜炎80%以上是由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引起

C. 手足口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 D. EV7l感染所致手足口病病情较轻 3) 脑干脑炎好发部位依次为:

A. 延髓、中脑、小脑齿状核 B. 中脑、小脑、齿状核延髓 C. 小脑、齿状核延髓、中脑 D. 中脑、齿状核延髓、小脑

4) 脑干脑炎分为三级,其中肌震颤及颅神经受累,导致20%的儿童留下后遗症是: A. I级 B. II级 C. III级

5) 下列有关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病年龄说法错误的是:

A. 多发生于3岁以下幼儿 B. 1岁以下婴儿发病率最高 C. 多发生于1岁以上的幼儿

6) 可早期发现脑干、脊髓及神经根的损害,明确损害部位,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辅助检查是: A. 头颅MRI检查 B. 头颅CT检查 C. 脑脊液检查 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诊治

1) EV71引起的脑干脑炎,肌震颤、共济失调、5%留有永久后遗症的属于: A. Ⅰ级 B. Ⅱ级 C. Ⅲ级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2) 下列关于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治疗原则说法最全面的是: A. 病因治疗 B. 维持气道通畅,充分供氧和机械通气治疗,纠正低氧血症 C. 保持患儿镇静,预防和控制感染 D. 以上说法均正确 3) 下列关于酚妥拉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减轻心脏后负荷 B. 可扩张外周血管 C. β受体阻滞剂

D. 降低肺动脉压

4) 下列哪项不属于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高危因素: A. 高血糖 B. 白细胞升高

C. 急性迟缓性麻痹 D. 高血压

5) EV71严重病例的分期中,神经受累阶段属于: A. 第一阶段 B. 第二阶段 C. 第三阶段 D. 第四阶段

6) 下列关于小儿NPE的常见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 颅脑损伤和脑出血 B. 癫痫持续状态

C. 麻醉剂过量或中毒 D. 以上说法均正确

第五篇:传染病防治法培训答案

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传染病培训考试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试题 (共20题,每题5分,满分100分)

科室: 姓名: 得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于( )年( )月( )日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七号主席令公布。( ) 2.A.2004年12月1日 B.2004年8月28日 C.1989年09月1日 D.1989年2月21日 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的方针是什么?

A.预防为主 B.防治结合、分类管理 C.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D.以上三项

3.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对儿童实行( )制度。

4.A.计划免疫 B.预防接种 C.预防接种证 D.疫苗接种

4.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的单位和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应当由( )批准。

A.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C.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5.( )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A.医疗机构 B.采供血机构 C.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任何单位和个人

6.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应当予以隔离治疗。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 )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A.公安机关 B.卫生行政部门 C.卫生监督机构 D.卫生防疫机构

7.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 )、( )制度,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 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传染病培训考试

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 A.隔离、消毒 B.预检、分诊 C.分类、隔离 D.定点、隔离

8.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 )天。

A. 1 B. 3 C. 5 D. 2 9.下列哪项不为传染源:( )

A. 显性感染 B. 隐性感染 C. 潜伏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受感染的动物

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城镇和农村要求于发现霍乱后多少时间内上报:( )

A. 3小时和6小时 B. 6小时和12小时 C. 12小时和24小时 D. 24小时和48小时 E. 48小时和72小时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霍乱属于何种传染病:( ) A. 强制管理传染病 B. 严格管理传染病 C. 监测管理传染病

D. 限期控制的传染病 E. 到2000年消灭的传染病 12.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包括:( )

A. 鼠疫、霍乱 B. 鼠疫、霍乱、天花 C. 鼠疫、霍乱、爱滋病 D. 天花、霍乱 E. 鼠疫、霍乱、天花、爱滋病 13.关于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哪项是错的:( ) A. 有病原体 B. 有传染性 C. 有流行性

D. 某些传染病有地方性和季节性 E. 病后均有巩固免疫力

14.当一个地区某病的发病率明显超过该病往年一般发病率水平时称作;( )

A. 散发 B. 暴发 C. 流行 D. 大流行 E. 以上均不是 15.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的主要区别是:( )

A. 是否有病原体 B. 是否有传染性 C. 是否有感染后免疫 D. 是否有发热 E. 是否有毒血症症状

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传染病培训考试

16.下列哪种传染病不属于血液-体液隔离的传染病:( ) A. 乙型肝炎 B. 戊型肝炎 C. 疟疾 D. 艾滋病 E. 甲型肝炎 17.传染源向四周散播病原体所能波及的范围称作:( )

A. 传染过程 B. 流行过程 C. 疫源地 D. 自然疫源地 E. 以上均不是 18.控制麻疹流行最有效可行的措施是:( )

A.普遍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 B.普遍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C.切断传播途径 D.隔离病人 E.成人血10—15ml两侧臀部深层肌肉注射 19.我国法定的传染病分为:( )

A. 2大类25种 B. 2大类39种 C. 3大类25种 D. 3大类35种 E. 3大类39种

20.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的三个环节是:( ) A.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健康人 B. 病人、传播途径和人群

C.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D. 病原体携带者、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E. 受感染的人和动物、易感人群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下一篇:产品包装市场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