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一二三产业

2022-11-27

第一篇:中国城市一二三产业

城市一二三产业划分

关于XX产业新城·非首都功能疏解区

第一二三产业的定位报告

一、概述

我国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一般将产业划分为三大类,范围如下: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上述第

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具体可分为两大部门:

(1) 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业和仓储业。 (2) 服务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水利服务业和水利业,咨询服务业,公路、内河(湖)航道养护业,居民服务业,公用事业,房地产业,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国家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军队和警察等。

对于一个城市来讲, 尤其是新城的发展,应该做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

一、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

一、

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XX产业新城位于XX县县城以北,南拒马河沿线区域,占地面积85平方公里。依托区位、交通、生态、空间、政策五大优势,总体定位智慧型产业高地。主要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物流业、现代教育服务产业、现代农业等类型。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如创新科技、电子商务、商贸会展、金融服务、总部经济、创业孵化、商务休闲等。总体打造以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为主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二、产业结构划分:

(一)、以第一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

“我国城镇化必须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市工作必须同‘三农’工作一起推动,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1、现代化农业产业 1)绿色农业 ①有机美食

a生态餐厅 b大众厨房 c果园餐厅 ②农场体验 a青蔬农园 b养殖农场 c创意农场 ③绿色休闲 a五彩花田 b农夫乐园 c房车营地 d运动公园 ④农居生活 a开心农场 b市民农庄 c新农人农场 d企业庄园

、以第二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

1、高端装备制造业 1)新能源装备 ①太阳能制造业 ②生物质能制造业 ③风能制造业 ④节能减排制造业 2)新材料装备 ①新型建筑材料 ②新型稀土材料 ③生物医用材料 ④新型碳材料 ⑤新型陶瓷材料 ⑥纳米材料

2)休闲农业 ①生态休闲农业 ②民俗休闲农业 ③都市休闲农业 ④科技休闲农业 3)工厂化农业 4)特色农业 5)观光农业 ①观光农园 ②农业公园 ③教育农园 ④森林公园 ⑤民俗观光村 6)立体农业 7)订单农业

⑦新型复合材料 ⑧新型化工材料 ⑨电子信息材料 ⑩新型金属材料 3)高效节能环保装备 ①锅炉窑炉 ②电机及拖动设备 ③余热余压利用装备④节能监测技术装备⑤家用和商用电器 ⑥照明产品 ⑦建材产品

(二)

⑧汽车 4)航空装备 5)卫星制造与应用 6)轨道交通设备制造 7)海洋工程装备制造 8)智能制造装备 ①大型智能工程机械

2、生物医药产业

②高效农业机械 ③智能印刷机械 ④自动化纺织机械 ⑤环保机械 ⑥煤炭机械 ⑦冶金机械等

(三)、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1、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2、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管理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

3、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

4、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 具体分为:

即:F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即现代物流业) 51 铁路运输业 52 道路运输业 53 城市公共交通业 54 水上运输业 55 航空运输业 56 管道运输业

57 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58 仓储业 59 邮政业

G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60 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 61 计算机服务业

62 软件业 H 批发和零售业 63 批发业 65 零售业 I 住宿和餐饮业 66 住宿业 67 餐饮业 J 金融业 68金融业 69 证券业 70 保险业 71 其他金融活动 K 房地产业 72 房地产业 L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73 租赁业 74 商务服务业

M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75 研究与试验发展 76 专业技术服务业 77 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 78 地质勘查业

N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79 水利管理业 80 环境管理业 81 公共设施管理业 O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82 居民服务业 83 其他服务业 P 教育

84 教育

Q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85 卫生 86 社会保障业 87 社会福利业 R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88 新闻出版业

89 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 90 文化艺术业 91 体育 92 娱乐业

S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93 中国共产党机关 94 国家机构

95 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

96 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宗教组织 97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T 国际组织 98 国际组织

第二篇:中国一二三四线城市划分

l 一线城市5个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l 二线发达城市8个 杭州 南京 济南 重庆 青岛 大连 宁波 厦门 经济发达、副省级、强省省会 经济发达、副省级、强省省会 经济发达、副省级、强省省会 直辖市,西部中心城市 经济发达、计划单列市 经济发达、计划单列市 经济发达、计划单列市 经济发达、计划单列市 全国政治、文化、教育中心 全国经济中心

经济发达,中国第三大城市 经济发达、特区城市 重要经济大港

l 二线中等发达城市15个 成都 武汉 哈尔滨 沈阳 西安 长春 长沙 福州 郑州 石家庄 苏州 佛山 东莞 无锡 烟台 太原 经济发展较好、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经济发展较好、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经济发展较好、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经济发展较好、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经济发展较好、地级市省会 经济发展较好、地级市省会 经济发展较好、地级市省会 经济发展较好、地级市省会 经济强市、中国地级市经济最强市 经济强市 经济强市 经济强市 经济强市

经济强市、地级市省会

l 二线发展较弱城市 合肥 南昌 南宁 昆明 地级市省会 地级市省会 地级市省会 地级市省会 温州 淄博 唐山 l 三线城市: 乌鲁木齐 贵阳 海口 兰州 银川 西宁 呼和浩特 泉州 包头 南通 大庆 徐州 潍坊 常州 鄂尔多斯 绍兴 济宁 盐城 邯郸 临沂 洛阳 东营 扬州 台州 嘉兴 沧州 榆林 泰州 镇江 昆山 江阴 张家港 义乌 金华 保定 吉林 重要的经济城市 重要的工业城市 河北经济强市

新疆自治区首府 贵州省会 海南省会 甘肃省会 宁夏自治区首府 青海省会 内蒙古首府 福建经济第一强市

内蒙古第一大城市,经济第二强市 江苏经济强市 黑龙江经济强市 江苏经济强市 山东经济强市 江苏经济强市 内蒙古经济第一强市 浙江经济强市 山东经济强市 江苏经济强市 河北经济第三强市 山东经济强市 河南经济强市、古都 山东经济强市 江苏经济强市 浙江经济强市 浙江经济强市 河北经济强市 陕西经济第二强市 江苏经济强市 江苏经济强市 全国百强县第一名 全国百强县第二名 全国百强县第三名 浙江经济强市县级市 浙江经济强市 河北经济强市 吉林经济第二强市 鞍山 泰安 宜昌 襄阳 中山 惠州 南阳 威海 德州 岳阳 聊城 常德 漳州 滨州 茂名 淮安 江门 芜湖 湛江 廊坊 菏泽 柳州 宝鸡 珠海 绵阳 l 四线城市: 株洲 枣庄 许昌 通辽 湖州 新乡 咸阳 松原 连云港 安阳 周口 焦作 赤峰 邢台 辽宁经济第三强市 山东经济强市 湖北经济第二强市 湖北经济第三强市 广东经济强市 广东经济强市 河南经济强市 山东经济强市 山东经济强市 湖南经济第二强市 山东经济强市 湖南经济强市 福建经济第四强市 山东经济强市 广东经济强市 江苏经济强市 广东经济强市 安徽经济第二强市 广东经济强市 河北经济强市 山东经济强市 广西经济第二强市

陕西第二大城市、经济第四强市 特区、广东经济第十强市 四川第二大城市

湖南经济第五强市 山东经济第十五强市 河南经济第四强市 内蒙古经济第四强市 浙江经济第八强市 河南经济第五强市 陕西经济第三强市 吉林经济第三强市 江苏经济第十二强市 河南经济第六强市 河南经济第七强市 河南经济第八强市 内蒙古经济第五强市 河北经济第七强市 郴州 宿迁 赣州 平顶山 桂林 肇庆 曲靖 九江 商丘 汕头 信阳 驻马店 营口 揭阳 龙岩 安庆 日照 遵义 三明 呼伦贝尔 长治 湘潭 德阳 南充 乐山 达州 盘锦 延安 上饶 锦州 宜春 宜宾 张家口 马鞍山 吕梁 抚顺 临汾 渭南 开封 莆田 荆州 湖南经济第六强市 江苏经济第十三强市 江西经济第二强市 河南经济第九强市 广西经济第三强市 广东经济第十一强市 云南经济第二强市 江西经济第三强市 河南经济第十强市 广东经济第十二强市 河南经济第十一强市 河南经济第十二强市 辽宁经济第四强市 广东经济第十三强市 福建经济第五强市 安徽经济第三强市 山东经济第十五强市 贵州经济第二强市 福建经济第六强市 内蒙古经济第六强市 山西经济第二强市 湖南经济第七强市 四川经济第三强市 四川地级市 四川地级市 四川地级市 辽宁地级市 陕西地级市 江西地级市 辽宁地级市 江西地级市 四川地级市 河北地级市 安徽地级市 山西地级市 辽宁地级市 山西地级市 陕西地级市 河南地级市,古都 福建地级市 湖北地级市 黄冈 四平 承德 齐齐哈尔 三门峡 秦皇岛 本溪 玉林 孝感 牡丹江 荆门 宁德 运城 绥化 永州 怀化 黄石 泸州 清远 邵阳 衡水 益阳 丹东 铁岭 晋城 朔州 吉安 娄底 玉溪 辽阳 南平 濮阳 晋中 资阳 都江堰 攀枝花 衢州 内江 滁州 阜阳 十堰 湖北地级市 吉林地级市 河北地级市 黑龙江地级市 河南地级市 河北地级市 辽宁地级市 广西地级市 湖北地级市 黑龙江地级市 湖北地级市 福建地级市 山西地级市 黑龙江地级 湖南地级市

湖南地级市、湘西第一大市 湖北地级市 四川地级市 广东地级市 湖南地级市 河北地级市 湖南地级市

辽宁地级市、中国口岸第一大市 辽宁地级市 山西地级市 山西地级市 江西地级市 湖南地级市 云南地级市 辽宁地级市 福建地级市 河南地级市 山西地级市 四川地级市 四川县级市 四川地级市 浙江地级市 四川地级市 安徽地级市 安徽地级市 湖北地级市 大同 朝阳 六安 宿州 通化 蚌埠 韶关 丽水 自贡 阳江 毕节 l 五线城市: 拉萨 克拉玛依 库尔勒 昌吉 哈密 伊宁 喀什 阿克苏 石河子 晋江 增城 诸暨 丹阳 玉环 常熟 崇明 余姚 奉化 海宁 浏阳市 大理 丽江 普洱 保山 昭通 西昌 雅安 广安 山西地级市 辽宁地级市 安徽地级市 安徽地级市 吉林地级市 安徽地级市 广东地级市 浙江地级市 四川地级市 广东地级市 贵州地级市

西藏自治区首府

新疆经济第二强市,地级市 新疆第二大城市,县级市、州府 新疆县级市、州府

新疆县级市、地区行署所在地 县级市、州府

新疆县级市、地区行署所在地 新疆县级市、地区行署所在地 新疆兵团第一大城市 福建经济发达县级市 广东经济发达县级市 浙江经济发达县级市 江苏经济发达县级市 浙江经济发达县 江苏经济发达县级市 上海经济发达县 浙江经济发达县级市 浙江经济发达县级市 浙江经济发达县级市 湖南县级市 云南县级市、州府 云南地级市 云南地级市 云南地级市 云南地级市 四川县级市、州府 四川地级市 四川县级市 广元 巴中 遂宁 天水 酒泉 嘉峪关 武威 张掖 石嘴山 吴忠 北海 百色 虎门镇 长安镇 鳌江-龙港镇 四川地级市 四川地级市 四川地级市 甘肃第二大城市 甘肃地级市 甘肃地级市 甘肃地级市 甘肃地级市 宁夏地级市 宁夏地级市 广西地级市 广西地级市

全国第一大镇、广东东莞市建制镇 广东东莞市建制镇,全国人口经济大镇 浙江建制镇、浙最南端中心城市

以及其他省份的地级市及经济强县县级市 l 六线城市:

除以上以外的所有县级市和经济强县、城市规模大县。(中国城市论坛)

天津23家富豪荣登胡润富豪榜

第三篇:一二三产业融合总结

四平华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总结报告

一、企业基本情况

四平华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梨树县经济开发区霍家店经济园区内,是一家专业致力于电子商务、果蔬食品生产、研发、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

公司总共有两个场区,其中:加工厂区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绿色生态产业园区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245平方米,总资产6620万元,固定资产4285万元,年销售收入5667万元,税金150万元,税后利润451万元。企业产品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和QS认证,年加工速冻蔬菜、净菜、保鲜菜能力20000吨,其中:主营产品加工能力7200吨。

公司为了增强带动能力,先后成立了华利电子商务中心、华利食品研发中心、华利职业技术培训学校、金正农产品批发市场、绿色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梨树创业孵化基地等六个独立实体。公司内部组织机构健全,现有职工132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5人,中级职称技术人员16人,种植类和食品类技术员35人。公司采取 “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带动农户发展生产,截止目前,基地发展社员1326户,分布于全县8个乡镇的52个村,带动社员果蔬种植面积3000亩,年销售果蔬2万吨。带动基地社员增收达2万元以上。 公司主要以生产加工农产品为主,产品有速冻豆角、粘玉米,保鲜蔬菜、净菜等10余个品种。产品主要供应国内超市和连锁店。近两年,企业生产经营业绩呈显著上升态势。企业注册商标2个,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为 。。。。。。。。。。。省级龙头企业、。。。。省。。。。示范单位。

二、三产融合发展现状

四平华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全程生态化,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物流、农村广大用户为平台,推进农产品业绿色增效开展试点示范,建立以农产品加工为目的主导产业。以生产基地、加工为主体,创建生态型企业,推进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实现地域范围内的复合式循环。

四平华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引领,推进农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要是以种植基地带动种植业,以种植业带动加工业 ,以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冷链服务业,有效的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产业:四平华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全县X个乡镇XX个村布局种植产业,自建规模种植基地XX个,带动基地XX多个,主要开展粮食、蔬菜种植。截至目前。四平华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种植基地XXXXX亩,基地着力构建粮蔬兼顾、循环发展的新型种植结构, 二产业:四平华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拥有。。。。。机器(农产品加工),年可生产XXX,加工XXXX。四平华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始终坚持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推进种、加、贸工农一体化,建立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全程生态化,时间地域范围内的复合式循环。

三产:四平华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有X个万吨级冷冻冷藏库,拥有冷链配送车X辆,每日配送农产品XXXX公斤,覆盖吉林省四平地区XX个乡镇。农产品速冻品冷链配送发往哈尔滨、北京、天津等全国各城市。

三、下一步实施计划及存在的问题

(一)下一步实施计划

1、“稻鸭共养”、“鱼鸭混养”和林下养殖等生态循环模式的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在高标准水稻种植区推广实施“稻鸭共养”、“鱼鸭混养”和林下养殖等生态循环模式,生态循环养殖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设施建设、防疫体系、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范制定。

2、畜禽养殖、屠宰加工、饲料加工、定点销售的产业建设:“稻鸭共养”、“鱼鸭混养”、“猪-粪-沼-草-鱼”等多种生态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合的模式。家禽无害化处理和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购置。病死家禽及粪便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建设无害化处理和有机肥加工设施,购置无害化处理设备和有机肥加工设备等。

3、电子商务平台及互联网建设:利用阿里巴巴、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开设网店,试点建立联合体电商馆。

(二)存在问题

一二三融合产业发展过程中设计到产业链长,带动面广,投资规模大,示范效应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遇到两方面问题:一是融资难,产业发展很大部门在农村投入的基础设施不能申请银行贷款抵押,造成企业资金困难。二是才难求,大中专人才现在都不愿意前往农村就业,宁愿留在城市待业,造成县域农业企业引进入才困难。

为此希望,政府加大农业农村投资的基础建设给予实际性的政府扶持,例如根据农业生产基础投资规模给予“先建后补”资金和政策性贷款等方面政策的支持。政府加大多人才下乡创业就业加大予以相关鼓励和扶持政策。

四平华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第四篇: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张天佐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在高起点上实现新发展,面临的挑战之大、任务之重前所未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收入爬坡过坎实现翻番的目标,必须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激发产业链、价值链的分解、重构和功能升级,形成新业态、新组织方式、新商业模式和新经营机制等,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配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注重四个方面:

一是纵向延伸,健全和完善农业产业链条。目前,我国农业产加销连接不够紧密,仍未形成高效完整的产业链条。农产品加工业起步晚、基础差、技术装备落后、加工转化率低,特别是农产品产地预冷、烘干、储藏等初加工发展滞后,产后损失严重。农产品流通方式落后,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现代营销方式应用不普遍,运输流通成本高、损失大。农业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品牌意识欠缺,大路货多、精品少,效益不高。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就是要按照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在纵向上推行产加销一体化,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链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城市和乡村、现代工业和农业的有效联结,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重点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促进主产区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支持合作社发展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完善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通过一系列积极行动,健全完善农业的产业链、就业链、价值链,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效益。

二是横向拓展,挖掘农业价值创造潜力。农业除了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等基本功能,还有生态涵养、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这一鲜明特点在大国表现得尤为突出。我国地域辽阔,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丰富且有特色。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观光休闲、农耕体验等需求日益增加,为拓展农业功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近些年,许多地方依靠独特的自然资源、产业特色、历史文化等,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带动了一方经济,富裕了一方百姓,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新亮点。今后,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农业非传统功能的挖掘,最大程度地提升农业的价值创造能力。要采取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扶持农民发展休闲旅游业合作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通过支持和引导,培育发展一批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业态新产业,农村的绿水青山将会变成农民的“金山银山”。

三是深度融合,提升农业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产业融合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它能够引发产业功能、形态、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的重大变化。我国探索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产业融合发展的有益尝试,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产业融合水平还不高,产业结构简单化现象比较普遍,产业各主体各环节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健全。为了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要高度重视促进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将农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提高产业发展的统一性、协调性。要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化;着眼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统筹考虑产业布局与环境保护,将产业与生态有机结合起来;创新体制机制,采取政策扶持、PPP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各方主体投入农业、加强合作的积极性;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提高产业融合的规模效应;利用互联网平台,促进产业之间的线上融合,增进经济效率。要通过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共同努力,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让农业焕发勃勃生机,成为发展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

四是创新制度,让农民成为共享利益的主体。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立足农业、依靠农民、惠及农村,任何时候都不能剥夺农民的主体地位。多年来,我国努力探索完善农业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尚未完全破题。比如,一些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后,代替了农民而不是带动农民,导致农民在农业发展中被边缘化。从基本国情和农情出发,一定要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要按照1号文件的要求,支持供销社创办领办合作社,引领农民参与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订单农业,密切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关系;积极发展股份合作,建立农民入股参与农业经营、合理分享收益的长效机制;探索有效办法,实现财政支农资金帮助农民稳定分享产业链利益。要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农民利益作为推进产业融合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充分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赢得农民的真心支持和广泛参与,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有一个新亮点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文件指出: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现结合实际,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要意义

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科学把握农村经济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做好“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根据国内外的发展实践经验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得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最终实现了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加收入。以农业为基本依托,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农民分享三次产业“融合”中带来的红利,有利于吸引现代要素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有利于拓展农业功能培育农村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强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新农村建设。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县政府按照“果菜富民”战略和塬区苹果业、川道棚栽业、全县草畜业的发展布局,确立了“园区引领、龙头带动、项目支撑、服务优化、产业突破”的现代农业总体工作思路。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持续实现了全县农业经济稳步增长。2014年,实现农业增加值8.7亿元,同比增长6%,占全县生产总值的21.17%。农民人均纯收入8157元,同比增长14.5%。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3.65万亩,粮食产量4.2万吨。 全县梨果总面积32.5万亩,其中苹果面积29.5万亩,实现苹果产量25.5万吨,产值8.5亿元,农民人均果业收入达到8500元。蔬菜种植面积达1.2万亩,实现各类瓜菜产量13.6万吨,产值2.1亿元。全县生猪存栏14.5万头、牛存栏3.69万头、羊存栏7.61万只、家禽存栏32万羽。2015年1-5月份,全县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亿元,同比增5.8%,其中农业总产值0.92亿元,同比增5.7%。

(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014年,全县农业增加值由2009年的7.6亿元增长至13.12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1.7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484元增加到8157元,年均增长8.5%;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加,农作物播种面积23.65万亩,增加了5.51万亩,粮食产量4.2万吨,增加了0.37万吨;梨果面积32.5万亩,增加2.5万亩,产量由12万吨增长至25.5万吨,增长2.125倍,产值由3亿元增长到8.5亿元,增长2.83倍;蔬菜面积达2.2万亩,比“十二五”末1.7万亩增加了0.5万亩,各类瓜菜产量由4.9万吨增加12万吨,增加2.45倍,产值7932万元增长到2.04亿元,增长2.57倍。

(二)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优化。农业产业化深入推进,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5家,比2009年4家增加了11家,其中省级5个,市级10个。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61家,比2010年72家增加了189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个,省级百强社2个,省级示范合作社3个,市级示范合作社13个。

(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十二五”时期,全县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推进了果业、蔬菜、农机直补和农村沼气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工程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效。十二五期间新建幼园4.5万亩,建成防雹网1.5万亩,护栏网8500米,集雨窖3260口;建大棚1910座,共建设沼气池7907口、养殖小区27个、服务网点90个、服务中心1处、综合示范基地1处、沼气示范村6个。

(四)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任务,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1.2万千瓦,农机保有量达到20930台(辆、部)。累计建成3000吨气调库3座,2000吨制冷库12座。

(五)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优质专用粮面积占粮食总面积的20%以上,玉米、豆类等作物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布局更加合理,优质苹果、优质瓜菜、优质花椒、优质干果、小杂粮生产等多种经营全面发展,产业经营初具规模,优质高效农业快速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比重提高,2013年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2013年9月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建成了试验室,现已投入使用。初步建成了以苹果、大棚蔬菜为主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带初步形成。

(六)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全面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积极探索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切实提升了农民的科技水平,增强农业科技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保障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农村沼气、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稳步推进。在北京、深圳、内蒙等地共开设延长苹果直销窗口13处,年销量达到2.5万余吨。基本实现了生产有基地、储藏有企业、营销有组织、流通有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依托延长农业信息网和建成的村级信息服务站及时为农民提供农业信息服务。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全县现有耕地面

262496亩,受自然地理环境及农民思想认识因素影响,大量的农业土地资源仍由农户分散经营,规模小、利用率低。靠分户经营的市场主体与全球化市场竞争,既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也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二)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农民与企业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建立,龙头企业与农业基地对接不够,带动本地农民增收的作用不明显。加上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政策不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化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不大,联系农户有限,服务半径小,带动能力弱;另一方面,大多数农业合作社运作程序不规范,社员联系不紧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尚未完善,吸引和凝聚农户共创品牌、抢占市场的能力也不够,直接影响到全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和抵御自然、市场两大风险的能力。

(三)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都市农业是以现代科技为基础,与城市发展紧密融合,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现代新型农业,尤其需要一套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近年来,虽然我县按照省、市的部署,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公益性农业科技服务投入不足,农业服务中心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知识老化、技术能力低,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等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与发达地区相比总体上科技普及水平不高。

(四)农业标准化生产相对滞后。现代农业要求没有标准化生产,就谈不上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由于受土地经营规模的制约,农民缺乏标准化生产的热情。近年来,虽然农业、质监等部门努力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但总体而言,农业标准化生产进展不够快,难以在短期内取得长足进展,与生态型、健康型、高效型的标准有较大差距。

(五)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比较落实。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差,高标准农田比例低,农机化、农业信息化程度不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不够强。这些问题都是影响和制约我县农业发展的突出因素,有待于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以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解决。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现代农业基础。一是加强优质苹果基地建设。稳步推进老果园改造,狠抓幼园管理,继续实施“提质增效”工程,全力抓好人才培养、技术管理、市场营销三个体系建设,狠抓节水灌溉和有机肥源建设两个关键,全面推广六大技术,由按季管理向常态管理转变。二是加快蔬菜基地建设。按照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的要求,抓好新建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加快完善蔬菜种苗繁育体系,着力推广工厂化种苗,提高蔬菜种苗集中繁育和统一供应能力。全面推行棚栽产业无公害、有机化生产,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三是扎实推进粮食增量提质。坚持“稳面积、调结构、提单产、保总产”的粮食生产总体思路,抓好以地膜玉米生产为主的春播工作,大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结合治沟造地项目,组织实施好粮食高产创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示范点,确保我县粮食生产安全。

(二)精心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按照“园区带基地”的发展思路,努力提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质量和水平,带动主导产业基地建设上规模、上水平。积极谋划建设乡镇示范园区,大力提倡传统产业新型化,发展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区,努力打造一些集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果业、蔬菜等产业相配套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选择有实力、比较成熟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作为建设主体,保证园区建设要素投入和发展内生动力,建立起合作共赢的现代农业经营机制。不断创新融资机制,增加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信贷资金投入,并通过制定优惠条件,打造招商引资平台,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延伸和完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产业链条和经营体系,建立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园区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

(三)大力加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建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培育生产大户和家庭农场。积极探索实践承包土地经营权和果园、设施大棚、农业示范园区入股合作等土地流转方式,开展土地银行等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建设试点,促进兼业农户土地加快向专业大户集中,培养一批苹果、蔬菜、粮食生产大户和家庭农场,促进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支持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承担现代农业园区、生产基地和贮藏库建设、品牌创建及农产品营销、加工等项目,促进合作社快速成长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支持企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四)强力推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围绕苹果、蔬菜、粮食产业,整合技术力量,组建专家+技术员+试验示范基地负责人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推广团队,解决我县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采取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方式,加强基层农技人员培训。认真实施好乡镇农技推广站条件建设项目,年内完成所有乡镇站建设,实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全覆盖和“四有”目标。

(五)坚持不懈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安全保障水平。继续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完成县级检测机构建设项目,建成9个规范化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按照《延安市有机农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行“三品一标”认证,切实维护品牌公信力,促进优质优价机制形成。

(六)积极推进农机、信息、生态、防灾减灾等农业物质装备条件建设,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一是着力于农机装备、机械化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机安全水平的全面提升,认真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监理创建活动,强化农机安全普法宣传和培训,确保农机生产安全。推动农业信息服务终端建设向重点龙头企业、合作社、示范园区加快延伸,建设延长名优特农产品网,做好农业信息的及时采集、编排和发布,维护好网络建设。实施好沼气建设工程,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提高“三沼”综合利用水平。加强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密切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强化灾害性天气的预警和灾害防御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生物灾害监测预警和统防统治体系,加强苹果蠹蛾等重大农业疫情监测和防控网点建设,推动专业化、社会化防控队伍建设,进一步扩大苹果防雹网和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七)突出生态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低碳农业。以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和农业资源的循环集约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加快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农业资源节约体系、农业生态保护体系和农村新型能源体系等“四大体系”,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进一步推进生态农业项目建设,重点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切实抓好畜禽排泄物的综合利用和农作物秸秆的循环利用,推行生态健康养殖,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绿色防控等各项工作。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充分发挥现代都市农业洁、净、美、绿的特色,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城市与农业和谐发展的环境。

(八)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要做好规划。要着眼于我县城乡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的协调发展,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统筹规划、新农村建设空间规划,认真搞好区域村庄布局总体规划,高标准编制集镇和中心村、农村新社区规划。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的作用,强化对口帮扶、小康建设、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创”、城乡一体化试点等多个平台的作用,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国海关出入境常识下一篇:中国古代夏季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