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物流配送方式

2023-02-07

第一篇:海尔集团物流配送方式

三种物流配送方式各不同

中国搬运站立志打照行业最大的信息网

城市共同配送,是指在不改变企业现有运营模式和相关资源产权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重点物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城市配送共同化发展。

城市连锁商业配送,是指支持大型连锁企业加快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化全温带配送中心,逐步统一服务标准。

城市电子商务配送,是指支持电子商务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合作,建立快速补货和区域调拨系统,构建低成本、广覆盖的系统化配送网络,满足网络购物快速发展要求。

中国搬运站行业商盟信息网

第二篇:物流企业如何选择营销方式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适者生存,这是各行各业存在的法则。同样的,物流行业公司的竞争也是很激烈的,时代的革新,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营销已经成为大多数物流企业必须的一项营销手段。那么对于物流企业如何做好网络营销,打响知名度呢?

1、正确的市场定位,选择好自己公司网站网站营销的关键词,独特的、个性的、新颖性等是比较吸引网民的。推广时要着重推广要点,不要啰嗦,一针见血式的较好。

2、建专业网站或借助第三方网站推广。也许每个物流企业都需要或者说都想建立一个自己的专业的网站,如今的做网站公司可谓是多如牛毛,水平规模各不相同,好的差的网站都挤成一堆,每个企业不同,是否建站则要根据物流企业的需求来选择了。借助权威的、专门性的物流行业网站推广也同样是一种选择,选择权重比较高、比较专业的电子商务网站上推广效果会更好,点击率会更高。作为中国最大最专业的物流行业网站—中国物通网,网站以现代企业多元化物品流通需求为中心,以各类物流运输企业的网络信息化普及为出发点,系统整合了物流公司、运输车辆、国际海运空运、快递、搬家、配货信息部与广大发货企业,全面解决了现代企业物品流通的所有物流需求。会员信息每天更新上百万条。是选择物流网站的一个参考。

3、网络营销把方便留给访问者、满足客户需求。物流公司在网上推广,目的是使客户很方便的找到,只需要描述好自己的服务流程、服务特色、服务项目,把您的服务清楚的展示给客户,客户就会轻松的找到您。

4、网络营销要诚实。网上信息、产品本来就是看得到摸不着的,所以呢,企业在宣传时,不要弄虚作假,真实的、客观的呈现信息,像电话、邮箱地址、联系方式等等。

所以说,物流公司需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网站或者选择怎么样的物流网站来推广,关键还是在于这个企业的着眼点在哪,只有透明的、真实的信息才能吸引大家的眼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篇:海尔集团物流网络设计

一:物流网络设计的分类

物流网络的设计从决策主体来看,可以分为三类:

1、 从政府的角度

2、 从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的角度

3、 从具体企业的角度

二:物流网络设计的决策框架

企业物流网络的设计决策分为如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明确供应链战略

物流网络设计的第一步目标是明确企业的供应链战略。供应链战略由公司竞争战略、全球化竞争和公司自身资源三个因素决定。

为了执行公司竞争战略,需要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生产经营、配送、服务、财务、信息技术以及人力资源等职能的配合。供应链战略详细说明了生产经营、配送和服务职能特别应该做好的事情,确定原材料的获取与运输,产品的制造或服务的提供,以及产品配送和售后服务的方式和特点。库存、运输和生产设施的决策及供应链中的信息流构成供应链战略的全部。

第二步:明确区域性设施的架构

物流网络设计的第二步目标是选择设施布局的区域,明确设施的潜在作用及其最大容量。 第二步分析从每个区域的需求预测开始。这种预测必须包括对需求规模的估计,并确定各个区域之间顾客需求的相关性。相关性不强的需求对集中布局设施有利,而相关性很强的需求则适合较小的地区性设施布局。 第三步:选择合适的地点

第三步的目标是在将要布局设施的区域范围内选择一系列的地点。理想的地点数量比将要建立的设施数量多,以便第四步找出精确的区位。 第四步:选择具体布局区位

第四步的目标是选择精确的设施布局区位,并为每一设施配置容量。应从第三步找出的一系列理想的地点中选取,找出布局区位。网络设计是为了实现供应链利润最大化,并考虑每个市场的预期边际效益和需求以及不同的物流和设施成本。 海尔的物流网络是如何构建的

海尔物流成立于1999年,依托海尔集团的先进管理理念以及海尔集团的强大资源网络构建海尔物流的核心竞争力,为全球客户提供最有竞争力的综合物流集成服务,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海尔的物流网络包括内向物流,外向物流,物流服务以及增值服务。 第一, 内向物流,海尔市场链流程再造与创新过程中,JIT采购配送中心整合海尔集团的采购与配送业务,形成了极具规模化、网络化、信息化的JIT采购及配送体系,海尔物流JIT配送管理体系:提高原材料配送的效率,“革传统仓库管理的命”,通过建立了两个现代智能化的立体仓库及自动化物流中心及利用ERP 物流信息管理手段对库存进行控制,实现JIT配送模式。

第二,外向物流,海尔物流使用SAP LES系统进行全球物流运作管理资源管理:资源统一管理和调配,降低物流成本

订单管理、 运输管理、 仓库管理 、 KPI分析、海尔物流使用HLES系统

第三,物流服务,海尔物流在一级配送网络、区域内分拨网络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间配送体系。各配送中心的网络,除了能 满足区域内配送外,还建立了直接送达其他配送中心的区域间配送网络,使以前的单点和线,形成星罗棋布的网,形成完善的成品分拨物流体系、备件配送体系与返回物流体系。

第四,增值服务,海尔物流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打码、再包装、扫描等业务,设计业务流程规避风险,保险、货单抵押、再加工等增值服务,使物流服务升级实现精细化物流的目标。

对于非业务信息的协同, SAP 使用构架于 BBP 采购平台上的信息中心为海尔与供应商之间进行沟通交互和反馈提供集成环境。信息中心利用浏览器和 Internet 作为中介,整合了海尔过去通过纸张、传真、电话和电子邮件等手段才能完成的信息交互方式,实现了非业务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网上发布。

三、“一流三网”与“三个零”

海尔特色物流管理的“一流三网”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特征:“一流”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三网”同步运动,为订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 “三个零”就是零库存,零距离、零营运资本,由于物流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支持,海尔物疏通过 3 个 JIT 实现同步流程。 企业物流的网络规划 1.物流信息网络

物流信息网络是指一个物流企业建立的有关用户需求信息、市场动态、企业内部业务处理情况等信息共享的网络,是依靠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的运输节点间的信息网络。 2.物流客户网络

物流客户网络是指由物流企业所服务的对象组成的一个虚拟网络。用户越多,物流用户网络越大。一旦用户与物流企业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依靠客户的口碑及兼容性、便捷性方面的考虑,其他潜在客户将不断吸引到该网络中。 3.物流管理网络

物流管理网络由物流企业一个统一的指挥中心和多个操作中心所组成的网络。

三、企业物流战略决定物流网络架构

数据收集与处理、决策模型建立、分析工具组合、敏感度测试等工作,撇开行业差异因素,在一个物流网络中通常需要确定以下问题:

(1)一定战略下各节点的数目;(2)每个节点的地理位置;(3)每个节点的库存单元水平;(4)每个节点应为哪些下游客户服务;(5)对每一客户运送一次货物的间隔 (6)服务质量应为何种水平;(7)采用何种运输方式;(8)客户采用何种订货渠道。

四、企业物流网络规划中的信息处理 1.数据清单

(1)产品线上的所有产品清单,如产品名称、型号、规格、质量等; (2)顾客、存货点、原材料供应源的地理分布; (3)每一区域的顾客对每种产品的需求量; (4)运输成本和费率; (5)运输时间、订货周期、订单满足率; (6)仓储成本和费率; (7)采购/制造成本; (8)产品的运输批量; (9)网络中各节点的存货水平及控制方法; (10)订单的频率、批量、季节波动; (11)订单处理成本与发生这些成本的物流环节; (12)顾客服务目标; (13)在服务能力限制范围内设备和设施的可用性; (14)产品配送模式。 2.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企业内外部各环节。主要包括经营运作文件、会计报告、物流研究、公开出版物等。

(1)经营运作文件

企业的经营业务管理中会产生一些业务报告文件,这些文件可以为物流网络规划提供原始数据。例如,可以从销售订单处理系统中获取有关顾客地理分布、各个市场产品的历史销售数据、运输批量、存货水平以及订单满足率和顾客服务水平等重要数据,由于这些数据存放在电脑中,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2) 会计报告

会计数据的重点在于提供包括物流活动在内的所有经营业务活动的成本。当然,目前的会计体系往往没有直接提供物流管理人员所关心的库存维持成本和库存损失成本等重要数据,对某些物流成本的描述也含糊不清。尽管如此,会计报告仍是成本数据的主要来源。 (3)物理研究

与经营运作文件和会计报告的不同之处在于,物流研究描述和定义一些十分重要的基本关系,如销售与服务的关系,运输费率与运输距离的关系等。企业内部人员或企业外部的咨询机构、大学教授都可以开展物流研究。事实上,物流研究有时并非是直接为某个企业而开展的。社会上的一些研究机构经常资助开展行业性的物流研究,并将研究报告提供给会员单位。对同行业甚至其他行业的企业来说,这些研究报告也是物流数据来源。

(4)公开出版物 如物流行业杂志,政府资助的研究报告,以及一些学术期刊中包含了大量的关于物流成本、产业发展趋势、物流技术新进展、物流活动业务水平以及预测等重要信息。企业的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当的理论素质,经常地阅读这些公开出版物,从中可以获得指导和有价值的分析数据 (5)人员调查 3.数据转化为信息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组织、概括、分类等处理,使之成为辅助决策的有用信息。针对网络设计问题,要研究信息的关键要素,以及信息的产生过程。 (1)数据单位

在物流分析中常用的单位有重量单位(如千克、吨),货币单位如元、美元等),体积单位(如升、加仑),计数单位(如箱、件)等。物流数据库以何种单位为主取决于企业管理层对数据的使用和分析习惯;生产制造企业往往采用重量或计数单位,而零售企业多采用货币单位。 (2) 产品分类组合

企业的产品线中往往包含成百上千种类别因为不同的产品特性与式样不同,同种产品的不同包装与尺寸。

在物流网络设计中,不可能针对每一种如此细分的产品类别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这就需要对产品进行分组归类。网络分析通常要求作为分析对象的产品类别不超过20个。 (3) 运输费率估算

物流成本是网络规划的主要决策依据,因此必须对各种方式的运输费率做出准确的估算。 (4) 顾客聚集处理

成千上万的顾客产生的购买需求量可以用地理分布上的一定数量的聚集点来表示。将整个市场销售用这些聚集点来代表而进行网络规划分析,在运输成本估算的准确性上不会有大的偏差。

(5)设施成本

与仓库设施相联系的成本可分成三大类:固定成本,存储成本和操作成本。

固定成本包括税收、租金、管理费用、资产折旧等项目,这类成本不随仓库存储量的变动而变动。

存储成本是平均存货水平的函数

操作成本随货物的周转量的变动而变动。 对于企业自行建造的仓库等设施,会计部门定期提供成本清单。物流管理人员需将这些成本细分为上述三大类,以便进行物流网络规划分析。 (6) 设施能力限制 厂房、仓库、销售点等设施都有一定的运行能力限制,这是物流网络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设施的运行能力限制并非是十分刚性的,可以通过多种方法使之在短期内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张,以满足紧急情况的需要。 (7) 库存量—周转量的关系

物流网络规划中涉及到仓库的数量、选址与容量决策,有必要弄清楚仓库的库存量与周转量的关系,估算物流网络中仓库的库存水平。一个简单的方法是根据企业的库存政策来确定。例如,企业的仓库周转率目标是每年周转8次,则表示该仓库平均库存量是它所服务的市场年销售量的八分之一。这种描述虽然对管理层来说容易理解,但并不是十分准确的。 (8) 其他因素与限制

在收集了基本的经济数据之后,仍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限制条件,有以下五条: 财务限制,如对新设施的最大投资额; 法规和政治限制,如在评估设施选址方案时必须排除某些特殊区域; 人力资源限制,要充分考虑是否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人力来支持新的战略; 时间限制; 合同限制,包括现有的及未来可能发生的合同。 4.4 运输网络的设计方案 直接运输网络

利用“送奶线路”的直接运送 所有货物通过配送中心的运输网络

通过配送中心使用送奶线路的运输网络 4.7 运输中的线路规划法 (1) 最远插入法: (2) 最近插入法 (3) 最近距离法 (4)二分法

(5)三分法

第四篇:自营物流,海尔物流模式

2000年家电全行业亏损,有关专家认为没有解决好物流环节是导致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由于国内物流服务市场不完善,物流号称是制造企业最后的也是最有希望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环节。零库存、低损耗、及时准确送抵目的地,成了家电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因此,国内家电企业从自身的发展战略出发,尝试组建物流公司。

海尔物流就是海尔集团顺应市场需求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成为家电行业自营物流的典型模式,也是近年来物流业界异军突起的一颗耀眼之星,其一举一动无不引起物流业的关注,其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物流觉醒第一人”。

海尔物流在当初的物流重组阶段,整合了集团内分散在28个产品事业部的采购、原材料仓储配送、成品仓储配送的职能,并率先提出了三个JI丁(Justintime)的管理,即JIT采购、Jj丁原材料配送、JIT成品分拨物流。通过他们,海尔物流形成了直接面对市场的、完整的以信息流支撑的物流、商流、资金流的同步流程体系,获得了基于时间的竞争优势,以时间消灭空间,达到以最低的物流总成本向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价值服务。

在供应链管理阶段,海尔物流创新性地提出了“一流三网”的管理模式。海尔集团自1999年开始,进行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商流、资金流的运转。海尔物流的“一流三网”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特征:“一流”是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配送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三网”同步流动,为定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

海尔物流的信息化技术一直处于不断革新、改进的过程之中。建立ER尸系统是海尔实现高度信息化的第一步。在成功实施ER户系统的基础上,海尔建立了SRM(招标、供应商关系管理)、B2B(订单互动、库存协调)、扫描系统(收发货、投入产出、仓库管理、电子标签)、订价支持(订价方案的审批)、模具生命周期管理、新品网上流转(新品开发各个环节的控制)等信息系统,并使之与ER户系统连接起来。这样,用户的信息可同步转化为企业内部的信息,实现以信息替代库存,零资金占用。

在基础设施方面,以强大的网络技术为依托,自2002年开始逐渐推广条码扫描和日F技术在物流中的使用,以解决成品物流过程中面临的准确率、实时性、高效性和问题可追溯性的要求。2003年海尔推广全程扫描后,物流业务的准确率有了明显提高。发货的准确率达到100%,提高了客户的满意率。同年底,海尔物流开始进行先进先出索统闸口的试点,并于2004年初在全国42个配送中心进行推广,全面实行严格的先进先出管理,加快了库存的周转效率。

好的企业满足需求,伟大的企业创造市场。海尔物流在拥有了三个JIT的速度、一流三网的资源和信息化平台的支持,在不断完善内部业务运作的同时,积极发展品牌集群和社会化物流业务:其一是品牌集群,打造搭建一条完整的家电产业链。其二是构建社会化的采购平台。海尔目前在全球有10个工业园,30个海外工厂及制造基地,这些工厂的采购全部通过统一的采购平台进行,全球资源统一管理、统一配置,一方面实现了采购资源最大的共享,另一方面全球工厂的规模优势增强了海尔采购的成本优势。

海尔通过整合全球化的采购资源,建立起双赢的供应链,多产业的积聚促成一条完整的家电产业链,极大地提高了核心竞争力。建立起强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使海尔的供应商由原来的2200多家优化至不到800家,而国际化供应商的比例却上升至82.5,目前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有五分之一已成为海尔的合作伙伴。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的整合使海尔获得了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

2003年,海尔物流在发展企业物流的同时,成功地向物流企业进行了转变,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目海尔第三方物流服务领域正迅速拓展至l丁业、食品业、制业等多个行业,并取得一定成效。另一方面,在不断拓展第方物流业务的同时,海尔开始提供第四方物流服务,同第方物流相比,第四方物流服务的内容更多,覆盖的地区更,更能开

拓新的服务领域,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它帮助客规划、实施和执行供应链的程序,并先后为制造业、航空业领域的企业提供了物流增值服务,现在来看物流业务已经为海尔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五篇:浅议生产物流系统及其运作方式

摘要:近年来,正确的生产物流的运作和管理给制造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生产物流运作方式的合理化选择问题。本文介绍了生产物流系统的概念,从常见的生产物流系统运作方式出发,通过分析对比的方法比较其运作原理上的差异,总结出不同运作方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并对影响企业生产物流运作方式选择和决策的关键性因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生产物流;运作方式;MRP;ERP;JIT;TOC

Discussion of the Production Logistics System & Operation Mode Abstract:In recent years,many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made good profit by the proper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roduction logistics,which also improved their marketing competence,so more and more companies bega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how to choose the suitable operation mode of production logistics system.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onception of production logistics system.After analysis and comparision among the common governance of production logistics with regard to their operating principles,it summed up the advantages,disadvantages and feasibility of different mode and dicussed the key factors,which impacted on the choice and decision-making of the production logistics system’s governance. Key words:production logistics;the operation mode; MRP;ERP;JIT;TOC

1.引言

中国加入WTO后,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必须降低成本才能生存,因而,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日益受到社会和企业的重视。当前, 物流主要有两大领域[1], 一是存在于流通领域的物流, 或称为面向流通领域的物流, 也即通常所说的社会物流、大物流。另一大领域是存在于生产领域的物流, 或称为面向生产领域的物流, 主要指企业物流,具体包括从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到回收物流、废弃物流整个过程的物料流动。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制造业大国”,使得国内许多企业纷纷将目光从流通领域投向生产领域,而生产物流更成为关注的焦点,如何选择合适的生产物流系统运作方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2.生产物流系统的定义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生产物流及相关活动都离不开相应的实体依附,而这就构成了生产物流系统。具体来说,生产物流系统就是将生产目标完成和生产顺利进行必须的物料、设备、部件、动力、加工件等,综合成为一个物流系统并能使生产物流总体最优化和高效化的综合体[2]。生产物流系统的功能包括生产计划与控制、厂内分装、挑拣和搬运、在制品仓储与管理、质量检验与控制等。

3.生产物流系统运作方式

生产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系统,要使该系统物流更顺畅,运作更高效,就必须确定和选择合适的生产物流运作方式。目前,发达国家比较常用的物流运作方式有三种,分别是以MRP、MRPⅡ、ERP原理为指导的推动式生产物流运作方式、以JIT思想为宗旨的拉动式生产物流运作方式和以TOC理论为依据的生产物流运作方式。下面就对它们进行分析对比,指出各自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3.1 运作模式的对比分析

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 物料需求计划)兴起于20世纪60年

[2]代,其基本思想是围绕物料组织准时生产。MRP仅对物料进行计划,MRPⅡ(制

造资源计划)则是在MRP基础上演变得来的,既考虑物料又考虑资源,可以统一规划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把企业管理的各子系统都融合入MRPⅡ的系统中,使物料、设备、生产、技术、资金等可以在这个系统中优质高效地运作,以有效使用企业资源,增加利润。ERP又是在MRPⅡ的基础上通过反馈来的相关信息,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活动以及外部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充分遵循客户要求制造的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这三种原理虽然有所差别,但它们的产生均体现出了人们对生产物流认识的发展过程。从宏观角度来看,它们均是从构成一个产品的所有物料出发,通过分析系统功能结构,一级一级地制定不同阶段的物料需求计划,并在实践中不断改善,扩大运用范围,从一个企业单独的生产物流延伸至与其关联的上下游的所有生产物流。总的来说,这三种原理的运作都是基于“推动”的生产物流管理理念。

JIT(Just in Time, 准时制)源于丰田汽车公司的“看板”管理系统,是日本20世纪五六十年代研制和开始实施的生产管理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生产需要的产品”。基于JIT的运作方式就是以JIT思想为指导,树立市场需求导向的理念,供应链最终端的需求“牵引”产品进入市场,然后由这些产品的需求决定零部件的需求和生产流程,下一道作业工序根据上一道作业工序提供的信息提取材料或零部件,以此类推,层层相依,环环相扣,按照客户需要的时间、需要的地点、需要的数量生产所需的产品,表达和满足客户的需求,由下游工序上溯,来启动上游的生产和运输的物流组织方式。

TOC(Theory of Constraints,约束理论)是以色列物理学家及企管顾问戈德拉特博士(Dr.Eliyahu M.Goldratt)在他开创的优化生产技术(Optim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OP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实际上是对MRPⅡ和JIT在观念和方法上的发展。TOC认为,一切妨碍企业实现整体目标的现存的或潜在的因素就是企业的约束(瓶颈)。基于TOC的运作方式,就是运用TOC来识别企业的瓶颈或约束所在,并进一步确定如何实施改进以打破和消除这些约束,做好非瓶颈环节的资源配臵,从而实现整个企业的 “有效产出”。

3.2 优缺点和使用范围的归纳

3.2.1优缺点描述

基于MRP、MRPⅡ、ERP原理的运作方式适应面广,增强了改变主计划的能力,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也非常简单明确,这是其优点,同时,这种运作方式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陷,由于受许多因素的干扰,外部需求的波动,内部运行异常情况的出现,都会造成计划变化滞后,使得库存和在制品量大,制造周期延长;另外,实施这种运作方式需要及时精确地掌握各种库存和使用信息,才能发挥正常功能,这就意味着经常需要更改公司的运行方式和更新文件,比较繁琐。

基于准时化思想的生产物流运作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上一种运作方式的缺陷,尤其在缩短生产提前期、简化物料流程、降低废品率、减少库存和在制品、快速排除生产系统故障等方面效果很突出,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生产系统中的不均衡是绝对存在的,JIT对波动和设备故障产生的不均衡的承受能力较低,尤其是瓶颈资源的故障将严重影响产品的交货期;成功实行JIT运作方式需要很漫长的时间准备;不重视瓶颈资源的控制,致使有限资源分布不合理。

基于TOC的生产物流运作方式优势很明显:充分利用瓶颈因素,灵活安排计划调度;综合了推拉两种方式的优点;认为生产能力不平衡是必然的,保证生产

物流和生产节拍的同步性;生产提前期不需要预先设定;能够柔性地实现计划和控制的集成和统一。当然,这种运作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系统瓶颈的识别需要十分慎重,一旦瓶颈判断失误或出现偏差和滞后等都会对整体效果的优化产生巨大影响;由于存在瓶颈漂移,增加了生产管理的难度;TOC本身存在着操作欠规范的局限性,只着重短期优化,对企业长期战略决策没有任何意义[3]。

3.2.2 适用范围区别

第一种运作方式属于计划主导型管理方法[4],其核心为“计划”,它集中于计划和流程,擅长于解决手工难以实现的详细的生产计划安排,因此主要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产品的工厂企业,对于生产规模较小的公司,其作用不大。在以装配为中心的企业,使用价值更高,其余类型的公司则较低;第二种运作方式属于需求拉动的现场执行与控制主导型管理方法,其核心在于“控制”。它集中于生产过程本身,侧重于生产运作流程的简化和控制,因而主要适用于少品种、大批量、重复性生产类型,需要非常稳定的生产周期,但难以适应较大的需求变化;最后一种种运作方式是一种能力计划和现场作业管理动态结合的方式,尤其适应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规模及产品生产的随机性强,计划制定、执行和调度工作复杂的场合。

4.生产物流运作方式的选择

企业选择生产物流运作模式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首先最主要的是技术性因素,即从生产物流运作方式本身的优劣势和适用性来考虑是否和企业的生产类型、生产规模及目标等相适应。在技术可行性确定以后,就要考虑经济性因素。反映运作方式经济性的指标主要包括投资额和盈利性等,投资额就是采用某种运作方式的成本,包括不同运作方式下设施设备所耗费资金的多少、物流成本的大小、人力资源投入状况及顾客服务的成本状况等;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机构,所以盈利性也是很重要的指标:在自营方式下,盈利性主要表现为某种运作方式所带来的生产成本的节约,以及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的提高,企业信誉和形象的改善等[5]。最后要考虑的就是管理性因素,即评估企业对运作方式的运用和管理能力,包括企业对设施设备的保养维护和管理能力如何、企业现有员工业务知识、技术水平和管理沟通能力如何、企业自身内部和外部的信息管理能力大小等。这就是要考虑的三方面因素,只有从这三方面着手,定性或者定量分析,才能为企业选择一个可行性强、效果好又经济实惠的运作方式。

5.结束语

运作方式的选择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决策过程,除了把握以上原则,更重要的是真正做到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量体裁衣,因地制宜,找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最优运作方式,才能使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和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徐辉,梅强.中国制造企业生产物流发展分析与研究[J].江苏商

论,2007,(2):53-

54XU Hui,MEI Qiang.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Production Logistics

Developmentment in Chinese Manufaturing Enterprises[J].JiangSu Commerical Forum, 2007,(2):53-54

[2] 邵建平,郭超英,崔明等.生产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 王军强,孙树栋,余建军等.集成化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型[J].计算机集成制造

系统,2005,11(9):1223-1228

WANG Jun-qiang,SUN Shu-dong,YU Jian-jun,et al.Integrated production

planning management & control mode.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J],2005,11(9):1223-1228

[4] 陈建华,彭鸿广.基于时间竞争的MEPⅡ、JIT与TOC集成化生产管理模式[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04,(6):75-79

CHEN Jian-hua,PENG Hong-guang.Integrated Production Management

Model of MRPⅡ,JIT and T0C in Time-based Competition[J].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4,(6):75-79

[5] 李敬,司银霞.现代制造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探讨[J].商场现

化,2008,(5):88-89

LI Jing,SI Yin-xia.Discuss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mode in moder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J].Market modernization,2008,(5):88-8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洪恩幼儿英语教学内容下一篇:化工企业转型升级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