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体罚孩子反思

2023-05-18

第一篇:幼儿教师体罚孩子反思

800字变相体罚幼儿反思

频频发生幼儿被变相体罚的情况发生,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下,为什么要对如此年幼可爱的孩子做如此残忍的事情,为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几篇关800字变相体罚幼儿反思的文章,欢迎参阅。

变相体罚幼儿反思篇1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很能理解做一个幼儿老师的压力。孩子在幼儿园吃、穿、住、行、学习老师都得操心,磕着碰着就更不用说,其实老师把每个孩子都当自己的宝贝一样护着,爱着。但毕竟幼儿园保教人员面对的是孩子,难免会有惹人生气的时候。有些老师及时反思了,积极思考了问题所在,并找到办法解决;也有一些老师性格过于暴躁,老师也是人,也有性格差异,脾气一暴躁就很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也就是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孩子。

《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要尊重、爱护幼儿,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各个幼儿园也在大力学习宣传法律知识,指导规范教师的行为,单凭工作经验是不够的。同时还应该认识到“淘气、调皮”是成人对孩子的一种看法,不是孩子的错。 我个人觉的作为孩子启蒙老师的幼儿教师,更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每个孩子。虽然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身子女,又是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造成有个别孩子的脾气性格可能是比较古怪、倔强、偏激。但我相信聪明的孩子是夸出来的,而不是体罚出来,所以我相信如果只要老师有耐心、有责任心,相信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坚持积极鼓励孩子、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方法,我相信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那么该如何来正面引导呢?对于孩子,只有两个字:尊重。从“管”孩子到尊重孩子。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孩子生来不懂事,就要大人管。其实孩子虽小,但也是一个人,有自己的天性、人格和尊严。尊重儿童的天性,了解儿童的遗传特点:儿童的天资有差异,但可以自我补偿;对天资较差的孩子,不能说“笨”;根据儿童的天性,确定恰当的期望值,提出恰当的目标;针对儿童的气质、情绪和性格特点,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

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就是我们老师的问题了。我们对儿童应该低 控制,不要认为孩子听话、守纪律就是最好的状态,应该尊重天性,顺其自然,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条件,帮助孩子实现他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对孩子说话不是直接的命令式,而是建议、商量的语气。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性,高报负,高自尊,高自信,重视个人价值,对成人的权威不盲从,这样的人格完整的人。

没有爱的教育不成教育,缺乏爱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幼儿的爱心需要我们老师用爱心去唤醒,所以让我们一起来播撒爱的种子!

变相体罚幼儿反思篇2

前不久,在《都市报》和《商报》上刊登了一则另我们所有的人都感到震惊新闻_孩子由于在幼儿园午睡的时间哭闹不肯入睡,班级老师怕影响其他小朋友午睡,不仅用巴掌打孩子,还用“胶带纸”封住孩子的嘴巴。

当时我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我在深思,这位老师她有资格当老师吗?她配当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么?难道她不知道这样做是在摧残一个健康孩子的心灵吗?她难道不知道这是在侮辱一个孩子的尊严吗?

以上这位老师,对幼儿采取的教育方法,构成了体罚和变相体罚,损害了幼儿的人格尊严,但她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后果。

《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提出要尊重、爱护幼儿,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如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由此可见,幼儿园应大力学习宣传法律知识,指导规范教师的行为,单凭工作经验是不够的。同时还应该认识到“淘气、调皮”是成人对孩子的一种看法,不是孩子的错。

我个人觉的我们身为幼儿园的老师是培养新一带的接班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幼儿教师是孩子启蒙的老师,更应该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每个孩子。虽然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身子女,又是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所以,有个别孩子的脾气性格可能是比较古怪、倔强、偏激。但我相信聪明的孩子是夸出来的,而不是体罚出来,所以我相信如果只要老师有耐心、有责任心,相信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 的老师。能否给孩子们一个美好的童年,全都掌握在老师的手中,好的老师能教育出好的孩子,当然要教育别人,首先要树立好的榜样以身作则,多为别人着想,大胆无私的奉献你的爱。只要坚持积极鼓励孩子、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方法,我相信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最后我希望正在工作一线的幼儿园教师以及所有的老师们,努力做好一切力所能及的事。尽力做一个合格优秀,孩子们心中的好老师吧!

变相体罚幼儿反思篇3

作为一名幼师,我很能理解做一个幼儿老师的压力,孩子在幼儿园吃不好是老师的责任,学不好也是老师的责任,磕着碰着就更不用说,其实老师把每个孩子都当自己的宝贝一样护着,爱着。孩子在幼儿园是很调皮,有时候也很着急。我想针对调皮的孩子,所有的幼师肯定都有过着急的时候,可是在着急的同时,有些老师及时反思了,积极思考了问题所在,并找到办法解决;也有一些老师性格过于暴躁,老师也是人,也有性格差异,脾气一暴躁就很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孩子很小,所以在旁人眼中就成了严重的虐童事件

。这样的事在新闻上看到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作为一名幼师很有必要思考思考。从事件的缘由开始,那就是孩子的调皮,和老师的脾气暴躁。恰好这两者都是正常的人的天性。那么该如何来分析呢?

对于孩子,只有两个字:尊重。从“管”孩子到尊重孩子。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孩子生来不懂事,就要大人管。其实孩子虽小,但也是一个人,有自己的天性、人格和尊严。尊重儿童的天性,了解儿童的遗传特点:儿童的天资有差异,但可以自我补偿;对天资较差的孩子,不能说“笨”;根据儿童的天性,确定恰当的期望值,提出恰当的目标;针对儿童的气质、情绪和性格特点,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

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就是我们老师的问题了。我们对儿童应该低 控制,不要认为孩子听话、守纪律就是最好的状态,应该尊重天性,顺其自然,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条件,帮助孩子实现他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对孩子说话不是直接的命令式,而是学习西方的方式,用“Do you think?”是建议、商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性,做事凭兴趣,非功利性,高报负,高自尊,高自信,重视个人价值,对成人的权威不盲从,这样的人格完整的人。

李镇西老师曾说过“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是的,没有爱的教育不成教育,缺乏爱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幼儿的爱心需要我们老师用爱心去唤醒,所以让我们一起来播撒爱的种子!

>>>点击下一页阅读更多关于“变相体罚幼儿反思”

变相体罚幼儿反思篇4

听到教师体罚学生的报道,我们的老师为什么对学生“恨之入骨”?大多数后果严重恶劣的体罚事件,主要原因和老师的素质有密切关系。不少老师由于各种压力和原因,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他们对学生的态度往往都很严厉,极易导致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一旦发现有学生不听自己的话,平时积聚在内心的压力和火气就会一股脑儿迸发出来,很容易做出难以控制的不理智行为。

社会观念也是导致体罚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体罚现象在中国尤其是中国农村广泛存在,一方面反映教师素质不高,另一方面也是传统的中国教育思想“严师出高徒”的惯性体现。此外,升学考试指挥棒高悬在教师头顶的现象,也导致了教师体罚学生行为层出不穷。很多农村的家长认为:老师打人本来无可厚非,只是不要打得太重了。就连一些学生也觉得老师打学生理所当然,认为“老师打你,还不是为你好?”

另外,对于法律观念的淡漠,也是体罚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有律师认为:对于体罚学生的做法,中国目前还缺乏法律方面的规定和制裁,因此会导致体罚现象反复出现。在法制发达的国家,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或者其他成人,稍微对孩子进行打骂,立刻就会有警察或有关部门来干涉和依法处置。而在中国,普通的体罚行为够不上违法,更谈不上犯罪。人们一般认为,教师并不是故意伤害,大多数体罚也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正是因为缺乏对于能否体罚学生,国内国外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泰国采取禁止体罚的法律,可家长却难以接受,认为有些情况下给孩子几记耳光是非常必要的;英国政府明白家长的苦心,同意家长可以用手打孩子屁股。那么老师呢?在学生扰乱课堂纪律老师劝说无效的情况下,老师怎么办?

真正的严师不是“罚”师。真正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好老师,不会体罚学生,而是会采取更为有效的方式去帮助学生。心理学家早已用实验证明,对学生的肯定远比“必要的惩罚”有用得多。对学生的错误采取消极或负强化也比直接的惩罚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和理解。另外,教师不能总以为只是学生有错,而自己就绝对正确。很多错误的发生都不只是单方面的。

另外,在尊重人格的原则上进行适当的处罚对学生是很必要的。成人犯错要受到社会舆论、刑法等处罚,孩子犯错也应当受到一定的处罚。让他知道犯错所要承担的后果,他才能知道该如何正确地生活。但前提第一是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即使他犯了错,第二是尽量用合适的处罚代替体罚,毕竟目的是为了让他改错,而不是惩罚。

教育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急功近利的行为,是的,有的学生会睡懒觉,有的学生会迟到,有的学生考试会作弊,有的学生会抽烟,有的学生会赌博……那么,需要耐心教育的就耐心教育,应该校纪处分的就校纪处分。由于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超越社会规则的行为,这些行为必须得到及时纠正。如果学校、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常规、班规和校纪的有关规定来处罚学生,那么让学生受到惩罚的不是人而是制度,这就是“法治”。学生最初超越社会规则的行为得到校园中“法”的及时纠正,在他们未来的生活中,“法”的观念将根植在他们的头脑中,这就是法制教育。我们的学校、老师不能用体罚这样的“人治”行为代替“法治”,从这个意义上讲,必须用体罚才能完成“教育”,那是教育者无能的一种表现。

变相体罚幼儿反思篇5

体罚不是教育,关于这一点,全社会的共识度越来越高。但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体罚孩子的事情还是屡屡发生。近年来,幼儿园体罚事件在全国各地层出不穷,大多数涉案老师无从业资格证,典型例子不胜枚举:2014年4月,北京市朝阳区一家民办幼儿园老师对班上21个孩子有体罚甚至殴打;2011年11月,陕西旬阳县磨沟幼儿园园长因小朋友不能完全背诵课文,用火钳将10名孩子的手烫伤;2010年12月,江苏兴化板桥幼儿园7名儿童因上课说话被该校女老师用电熨斗烫伤……

对未成年人的体罚,各国历史上都屡见不鲜,甚至直到今天还无法杜绝。中国有“不打不成器”、“棒下出孝子”的说法,西方谚语也有“spare the rod, spoil the child”(省了棍子,惯了孩子)。

体罚可能会有一定教育效果,但靠体罚达到的效果是短期的,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目的。更为可怕的是,体罚会对孩子造成明显的身心伤害,可能导致长大后的行为问题。因此《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行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相关的法律法规是有了,但并不是所有教育从业者都能认真遵守。

是什么造成这种现象,首先,一些幼儿园幼师资质管理不规范。目前很多幼儿教育机构都是民办性质,准入把关不严,一些不具备幼教资质的人员得以进入幼儿园。

其次,幼儿园缺乏对于幼师行为的监管监督,使不少幼儿园办园者以为只要能正常运转就行,忽视了孩子身心健康全面成长的办园责任。

要想杜绝类似于事件发生,就必须从规范办园行为入手,以机制健全完善为保证,综合治理。

1998年,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发起“国际不打小孩日”活动,将每年的4月30日定为“国际不打小孩日”。节日通过各种活动,宣传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引起社会的重视。目前,全世界已有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的民间组织参与这一活动。“国际不打小孩日”有一个宣传口号,“请来试试看,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或者你将会发现,今天过后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

希望孩子们的童年生活都是快乐的,是充满欢笑的,不要再发生类似道德败坏的家伙残害我们的孩子们了。

第二篇:幼儿教师对幼儿变相体罚的反思

前不久,在《都市报》和《商报》上刊登了一则另我们所有的人都感到震惊新闻------孩子由于在幼儿园午睡的时间哭闹不肯入岁,班级老师怕影响其他小朋友午睡,不仅用巴掌打孩子,还用“胶带纸”封住孩子的嘴巴。

当时我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我在深思,这位老师她有资格当老师吗?她配当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么?难道她不知道这样做是在摧残一个健康孩子的心灵吗?她难道不知道这是在侮辱一个孩子的尊严吗?

以上这位老师,对幼儿采取的教育方法,构成了体罚和变相体罚,损害了幼儿的人格尊严,但她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后果。

《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提出要尊重、爱护幼儿,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如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由此可见,幼儿园应大力学习宣传法律知识,指导规范教师的行为,单凭工作经验是不够的。同时还应该认识到“淘气、调皮”是成人对孩子的一种看法,不是孩子的错。

我个人觉的我们身为幼儿园的老师是培养新一带的接班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幼儿教师是孩子启蒙的老师,更应该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每个孩子。虽然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身子女,又是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所以,有个别孩子的脾气性格可能是比较古怪、倔强、偏激。但我相信聪明的孩子是夸出来的,而不是体罚出来,所以我相信如果只要老师有耐心、有责任心,相信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 的老师。能否给孩子们一个美好的童年,全都掌握在老师的手中,好的老师能教育出好的孩子,当然要教育别人,首先要树立好的榜样以身作则,多为别人着想,大胆无私的奉献你的爱。只要坚持积极鼓励孩子、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方法,我相信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最后我希望正在工作一线的幼儿园教师以及所有的老师们,努力做好一切力所能及的事。尽力做一个合格优秀,孩子们心中的好老师吧!

第三篇:体罚学生的反思

师德学习反思

桠溪中心小学:张新春 2013年11月29日,教育部公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旨在建立健全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制度,切实解决当前存在的师德突出问题。学校开会也通报了县教育局“明察暗访”的情况.我也看了西祠一贴《 教师校外有偿补课等10种行为将受罚》,其中第五条是:“体罚学生的;以侮辱、歧视、孤立等方式变相体罚学生,造成学生身心伤害的。”就针对这一条我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

作为一名老师,在教学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或不听话、不按要求做事的学生,无名之火就会升上来,在严格要求学生的时候因方法不当而采取了一些简单粗暴的体罚。有一次,我班六(4)陈佳能作业只做了一小题还有很多没做就交了,然后再里面说一些脏话,引得周围笑声一片,当时我正改家庭作业时,学生作业做得不好,本来就很生气,心想,这个学生太调皮了,不能不管,一定要严格要求。然后,我把陈佳能叫到我面前,问他为什么没做完就交了,还在里面讲话,影响其他学生。谁知他厚颜无耻,竟“吱吱”的笑出声来,这时我更生气了,看来不教训他是不行了,一气之下,拧了陈佳能的耳朵,把他的作业本撕了,扔到讲台的一角,当时只是想教育学生不再偷懒,要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要遵守课堂纪律!事后,我觉得真是不应该这样,但是在怎么去解释,道歉,留给学生的内体上、心里上的再伤痛也无法弥补了!

通过这件事以后,不断告诫自己:千万牢记不能体罚学生,批评学生的时候一定要冷静,不冲动,更不能动手。我明白这种教育手段不仅违背了教育规律,有损教育与教师的形象,而且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身心,是一种严重的体罚学生现象。

学校开会时领导也一直这样强调“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好我们的孩子,其实也是保护好自己,也就保护好了学

校。”但是,体罚造成的悲剧在网上不断的报出,历历在目,我想: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不要让悲剧发生在我们身上,不要悲剧发生在我们学校。

在深刻的自我反思之后,我个人整改措施:

1、增强法规意识,提高师德修养,坚决做到不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加强业务学习,营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3、对学生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激励,多一点赏识。

4、允许学生说不,允许学生出错。

5、牢记这几个词 “敬业”“ 责任心 ”“爱心 ”“言行身教”; 牢记“冲动是魔鬼”这句话。

教育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急功近利的行为,对待“慢孩子”的转变,用爱心和真诚去感化学生。素质教育时代,我们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在我们恨铁不成钢时,要讲究教育方法,手下留情!

第四篇:体罚学生的反思

关于鞍山市湖南小学教师 李荣体罚学生一事有感

腾鳌二中

金艳

《关于鞍山市湖南小学教师李荣体罚学生一事有感》

3月26日周前会上,我看了关于鞍山市湖南小学教师李荣体罚学生的录像片。之后,我的心一直不能平静下来,同时从心里感到一阵阵后怕,不断告诫自己:千万牢记不能体罚学生,批评学生的时候一定要冷静,不冲动,更不能动手。会后,我又认真学习了《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等法规,对照自己以前工作言行,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现汇报如下:

作为一名老师,在教学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或不听话、不按要求做事的学生,无名之火就会升上来,在严格要求学生的时候因方法不当而采取了一些简单粗暴的体罚。有一次,班上学生XX的作业只做了一小题还有很多没做就交了,在我心目中这个学生还不错,不是特差的,当时我改作业时就很生气,心想,这个学生不能不管,一定要严格要求。在教室里我找到这个学生,问他为什么没做完就交了,他不吭声,这时我更生气了,看来不教训他是不行了,一气之下,拧了他的耳朵,当时只是想教育学生不再偷懒,要按时完成作业。通过学习、反思,我现在明白这种教育手段不仅违背了教育规律,有损教育与教师的形象,而且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身心,是一种严重的体罚学生现象。

体罚学生这个词,离我们教师越来越遥远,但是这种现象并没有消失。体罚造成的悲剧历历在目,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不要让悲剧重演。体罚学生给学生带来的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给教师带来的心灵的创伤或内疚;给家长带来的是愤怒或责备或伤心等。真正的严师不是“罚”师,真正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好老师,不会体罚学生,而是会采取更为有效的方式去帮助学生。

我认为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不应该太过于冲动,应控制情绪,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和学生面对面的交谈,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所在,现处理。千万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去不分青红皂白的体罚学生。那样会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就算他

们真的犯了错,也要注意惩罚的方式和方法。总之,要真情善待学生,热爱学生,尊重他们,犯错是人生的必修课,成长的重要途径。多与他们沟通,去引导他们认识错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在深刻的自我反思之后,我决定有如下个人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强对《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等法规的学习,增强法规意识,提高师德修养,坚决做到不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在教学中多营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3、对学生多一点人文关怀。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激励,多一点赏识,允许学生说不,允许学生出错。

4、力争做到真情善待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有机结合,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教育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急功近利的行为,对待差生的转变,要通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爱心和真诚去感化学生。素质教育时代,我们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在我们恨铁不成钢时,要讲究教育方法,手下留情!

第五篇:体罚学生的反思[1]

体罚学生认识与反思

最近,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教育局下发的关于教师体罚学生的文件,我听后受益匪浅,同时从心里感到一阵阵后怕,不断告诫自己:千万牢记不能体罚学生,批评学生的时候一定要冷静,不冲动,更不能动手。并对照自己以前工作言行,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现汇报如下:

作为一名老师,在教学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或不听话、不按要求做事的学生,无名之火就会升上来,在严格要求学生的时候因方法不当而采取了一些简单粗暴的体罚。有一次,班上学生常飞的作业只做了一小题还有很多没做就交了,在我心目中这个学生还不错,不是特差的,当时我改作业时就很生气,心想,这个学生不能不管,一定要严格要求。在教室里我找到这个学生,问他为什么没做完就交了,他不吭声,这时我更生气了,看来不教训他是不行了,一气之下,拧了他的耳朵,当时只是想教育学生不再偷懒,要按时完成作业。通过学习、反思,我现在明白这种教育手段不仅违背了教育规律,有损教育与教师的形象,而且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身心,是一种严重的体罚学生现象。

体罚学生这个词,离我们教师越来越遥远,但是这种现象并没有消失。体罚造成的悲剧历历在目,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不要让悲剧重演。体罚学生给学生带来的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给教师带来的心灵的创伤或内疚;给家长带来的是愤怒或责备或伤心等。真正的严师不是“罚”师,真正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好老师,不会体罚学生,而是会采取更为有效的方式去帮助学生。

我认为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不应该太过于冲动,应控制情绪,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和学生面对面的交谈,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所在,现处理。千万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去不分青红皂白的体罚学生。那

样会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就算他们真的犯了错,也要注意惩罚的方式和方法。总之,要真情善待学生,热爱学生,尊重他们,犯错是人生的必修课,成长的重要途径。多与他们沟通,去引导他们认识错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在深刻的自我反思之后,我决定有如下个人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强对《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等法规的学习,增强法规意识,提高师德修养,坚决做到不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在教学中多营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3、对学生多一点人文关怀。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激励,多一点赏识,允许学生说不,允许学生出错。

4、力争做到真情善待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有机结合,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教育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急功近利的行为,对待差生的转变,要通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爱心和真诚去感化学生。素质教育时代,我们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在我们恨铁不成钢时,要讲究教育方法,手下留情!

体罚学生认识与反思

实验小学 于秀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幼儿教师指南学习体会下一篇:幼儿期末老师评语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