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十大劣根性

2022-11-27

第一篇:中国人的十大劣根性

当代中国人的十大劣根性

很多时候直接由劣根心理所控制,从而表现到行动上,最终完成中国人劣根性的整个造型。最具类型化的劣根性心理大致有十种。

一、旁观心理。

中国人大都是"看戏的不怕台高。"世上许多事,不论事好事坏,好像与自已没有多大关系,自已只管袖手旁观,像看戏一样。如果事情好了,自已自然要有一份,事情要是不好了,自已也只不过是个旁观者,与自已也没有多大关系。最多,也就是再换个地方过活就是了。因此,在中国,看热闹的多,真正能站出来仗义执言的少。就算有人出来仗义执言,也往往得不到帮助。为什么?因为人们只不过是来看戏的,是旁观者,戏中人的悲欢自然是与看戏的没有什么关系的。相反,如果一个旁观者一定要去关心戏中人的生死,那便是看戏人入戏了,倒是要被别人笑话的。大多数情况下也是这样,一个人要是看热闹看得看不下去,要站出来干预剧情的发展,最后不仅深陷剧情中不能自拔,还会被看戏的人们所笑。

二、过客心理。

中国人到一个地方,仿佛都没有打算长久住下去,只是一个过客而已。正是因为这种心理,往往就不关心所居住地方的兴衰。既然不是自已的地方,自已便也无须为这个地方作什么贡献,要做的只是这个地方有什么东西可以索取、可以利用便赶紧索取了利用了去。于是,许多不可思议的吃子孙饭的事情也便见惯不怪。其实这也好理解,虽然吃的是子孙饭,但既然没有打算长住下去,吃的也便是别人的子孙饭,不干我的子孙饭事。有个人说过,"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是啊,那时我的子孙早已不在这里生活,这里洪水滔天有什么关系。现在许多当官的,一当官就拚命刮地皮,刮得寸草不生。为什么那么狠呢?因为他的子孙是不会在这里长住的。他们不是已到大城市安居,就是已安排到国外留学,到时候凭着刮的地皮钱,自然是地球哪个地方好过就到哪里,在一个地方刮地皮刮得再厉害有什么关系?

三、官位心理。

“官大一级压死人”。在中国,官位主宰了国民的一切,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反映到国民的心理上,就是唯官位马首是瞻的官位心理。判断一个人的言行是否正确,不是到实践中去检验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是看其言行官方认可的程度如何。只要是官员,哪怕是不入流的楼道长呢,也常常能断是非。当然,官员的话其"正确"程度要看其官位大小而定。在科长面前,处长的话就是真理。在处长面前,厅长的话就是真理。但厅长的话再正确,遇到了省部长,厅长的话也只能算????。也有例外的时候。比如省长的秘书,他的级别肯定低于副省长吧,但他的话常常又比副省长正确。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不是他自已,而是代表了省长。这时,由于他的话可能就是省长的意思,副省长哪怕官位比他高,但说的话也只好暂时算做了。

四、狗苟心理。

狗的生命力何其强,强到一般人打不死。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狗是以活着为最高目的的,为了活着而活着。只要能活着,狗们不怕付出任何代价,也可以不要活着的质量,只要活着,怎么样都行。因此,狗有一个最怕嗜好,那就是吃屎。屎虽然臭,却能让狗活着,虽然这活得实在低贱,实在不值,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活着,即使是一只丧家狗吧,也总有阔起来的可能的。虽然在口头上,中国人对狗的生活态度很不屑,甚至把很多没有质量的活着不屑一顾地贬斥为"蝇营狗苟",但很多中国人,却是很熟练地掌握着狗苟的技巧,一有机会,就狗苟起来。比如说,有的人被人撞了,撞人者逃跑了,幸好遇到了好心人,被送到了医院。按理说,这个人该好好感谢一下这位好心人了。但撞人者跑了,不仅感谢好心人的费用无法落实,就是这医疗费也没着落了。怎么办呢?抓不到撞人者,救人者不在这里吗?那就让救人者救人救到底吧,指这救人者就是撞人者,要他负担一切。凭着中国人的聪明,理由是好找的:不是你撞的,你干嘛救我啊?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人啊?虽然良心是没有了,但到底解决了医疗费用,也算运气不坏。类似这样的事多哪!只要对自己有利,能让自已过得好,管他什么道德啊、良心啊,可劲地造吧!

五、从众心理。

中国人很聪明,老想着吃水不用挖井的好事。凡事不出头,等别人造出规模来,跟着别人跑就是。为什么呢?因为走在前面总是有风险的。不是“枪打出头鸟”嘛,不是“出头的椽子先烂”吗?为了不被枪打,不先烂掉,便都争着做缩头乌龟。对于出头的人他们有两种态度。如果出头失败了,被抓起来了,甚至要砍头了,这缩头乌龟们便得意起来:你看,我说吧,没有好结果吧?想方设法证明自己的先见之明。得到砍头的时候,还可以去瞧瞧热闹,不仅得到了一场免费的娱乐,还多了向别人炫耀的资本。要是出头的成功了,这缩头乌龟又会争着去表忠心了,并准备好了斥责别人当缩头乌龟的说词,以此表明自已其实也具有出头的勇气与智慧。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大家都争着献媚,自已去献一献大约也不会错的。再说了,即使错了,大家都错,我错了也不吃亏。要是我不从众,要是大家都对了,我一个错了,岂不是亏大了。仿佛这错与对,因为人数的多寡,倒显得错与对也不是原来的错与对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中国,往往一个领导人错了,会让全国人都跟着错,从而造成民族的灾难的缘故。国家的治理,有时候还真得照顾这种从众心理。不是说法不责众吗?马德卖官案发后,由于当地行贿买官的人太多,当地便只好出台了一个政策,只要限期交待清楚,就可以免予追究,这买来的官就可以照做。

六、例外心理。

在中国人心目中,所谓法律呀、道德呀、规矩呀,仿佛都是为别人设定的,自已总是一个例外。有了什么好事,自已可以例外得到,有了什么坏事,自已又可以逃避惩罚。为了证明例外的合理性,这些希望享受例外的国人总会找出种种理由,虽然这些理由未免牵强甚至荒唐,但也足以支持这些国人坦然地享受着这些例外。刘邦只不过是一个无赖,一旦夺得天下,便要寻找自已理当作皇帝的理由。因为皇帝与普通人总是不一样的。过去刑不上大夫,作为皇帝,自然可以有很多例外之处。那么有什么例外的理由呢?后来终于发现,刘邦乃上天之子,是斩白蛇的赤帝。于是老百姓便恍然大悟。刘邦这天下便坐得安稳。在一般国人心中,对这种例外似乎也很认可。承认例外存在的合理性,便也给自已以后的例外留下了方便。虽然不能例外地做皇帝,但例外地开开后门总是可以。即使犯了法,只要有人罩着,便可来个其罪当诛,其情可免了。在这种心理下,例外便渗透在国人的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不管什么规矩、法律、道德,总会有人在约束之外。再大的罪,总也可以法外开恩。不存在开不开得了,就看你是否具有足够例外的资格与关系。

七、奴性心理。

中国人有一种做奴隶的惯性心理。虽然现在讲民主,但在国民心底深处,从来就不认为世上的人都是平等的。在他们看来,取得尊严的方法不是争取民主,而是怎样从较低的等级走到较高的等级。因此,一旦取得了一点地位,见到自认为比自已低等的人,他总会不由得摆出一幅主子的姿态,仿佛别人的生死,就全靠他的赏赐。然而,一旦遇到了他自认为高贵的人们,他的膝盖便陡然失去了支撑的力量,要不由自主地弯下去,那脸上便也陡然集聚了花一般的笑容。当然这笑容的多少,要看主子的地位高低。只是这张脸对人的记忆,更多地是依靠脑子对地位的判断,对主子的面孔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印象。同一个主子,一旦他从台上到了台下,那笑脸便也会陡然减少至没有。之所以这样做,也是历史经验的积累。中国有句成语叫杀鸡儆猴。中国历史上,许多不愿做奴才的,都被无情地“咔嚓”掉了。“咔嚓”得多了,人们的奴性心理便习惯成自然了。

八、势利心理。

中国人从来就是“打得赢的是哥哥”。看一个人是高是低,与他的品德没有什么关系。品德这些人性中最重要的东西,至多只是胜利者的花环上的装饰品,决定不了人的褒贬的。正因为只看重结果,不看重过程,对一个人过早下结论便很难。那么,等到什么时候可以下结论呢?那只有等到他死了,一切都会有个结果。所以要盖棺论定。也就是说,即使死掉,棺材还没盖盖,就还不能下结论,他就有还要死灰复燃的可能。既然结果如何决定了世人的评价,为了打得赢,便可以不择手段。于是在中国历史上,谁最流氓、谁最无耻,谁就可能赢得胜利。虽然赢得不光彩,但只要赢了,世人便不会过多地责备他,并且还心甘情愿给他当奴隶。因为他是胜利者。那些有些仁义之心的人,不仅其仁义之心会被流氓的人所利用,而且还要被世人嘲笑这种仁义为妇人之仁。大约,一个男人像妇人一样仁义,便是最没出息了。宋桓公就是不忍心对楚军半渡而击之,最后才兵败致死。项羽本来也可以挟持刘邦的父亲而制他,哪知道刘邦一点都不心疼,最后说二人既然结义,我父即是你父,让项羽真地动了心,不敢把刘邦的老头子怎么样,对刘邦也有些无可奈何了。相反地,那些耍得了流氓的,不仅治得对手一楞一楞的,在历史上还要留下善于“将将”的美名来。

九、美言心理。 虽然古人也有人指出,“其言者甘,其心必苦”。但中国人心里,仍然乐于听好话,说好话。就像鲁迅说的,小孩子周岁吧,贺喜的人都要说什么长命百岁、富贵吉祥,虽然明知道是没有根据的胡说,但也是说的人喜欢,听的人高兴。要是有人说"这小孩将来要死的",虽然这是一句大实话,但所有的人都不会愿意听,说话的人便要吃别人的冷脸。人在从猿变化的过程中,之所以要讲话,是因为心里要表达自已的意思。但中国人进化得太快,说话就不仅仅是表达自已的意思,有时还要表达别人的意愿,甚至就是一部演奏的机器,只为博得对方的好感。表达自已的意思得说实话,中国人这种功能已逐渐褪化,常常只在私下里说,有时甚至一个人生下来,就可以不说一句实话的也有。而说好话,倒是随处可见。这些话,经过几千年的不断提炼,已是约定俗成,系统成套,已完全偏离了这些语言原来表情达意的功能。就好比天亮前公鸡要叫,晚上来人狗要吠一样,已经完全脱离了其语言系统的功能。不谙中国文化的人要是对这些话认起真来,肯定会贻笑大方的。

十、怀旧心理。

怀旧,如果仅仅只是限于对老朋友、老同学的情感,倒也充满温馨。但是中国人的怀旧可不仅仅是这些,而是将怀旧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为对一切新的东西的排斥。这种怀旧,从经济意义角度来讲,也有一定的道理在。不管什么东西,尽管其旧,但因为运行已久,便也少了诸多风险,对于其运行的管理,也是驾轻就熟,比弄一个新的系统确实也省事得多。从另外一个层面讲,一套旧的系统,一旦运行久了,便也有诸多的利益阶层附着这旧的系统生存,要抛弃旧的,势必也牵一发而动全身,令许多既得利益者不快,也是费事过甚。在这一种怀旧心理下,新的东西要出来,总会面临着无情的打压。 于是,在中国,改革,便往往充满了极大的风险,改革者也大多没有好下场。商鞅是被车烈了的,谭嗣同是被砍了头的,王安石生在不杀大臣的宋朝,没有因改革而死,但最终也被免了官。也许正因为怀旧,不愿丢弃旧的,新的便也生长得慢,以历史悠久著称的古老中国,便犹显得苍老而步履蹒跚,难以活泼起来,新鲜起来,缺乏一种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如果一定要这样老态龙钟,最终不是死掉,也似乎没有别的出路。

第二篇:日本种族的劣根性使日本侵华战争必败

日本种族的劣根性使日本侵华战争必败 ——林语堂的《中国人》读后感续

在林语堂著的《中国人》最后一章的《中日战争之我见》中,专门有一节《为什么日本必败》论述了作者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联系到前后节的相关内容,可以看出正是日本种族的劣根性导致日本侵华战争必败。这里摘录如下:

今 天我们看到的武力较量,是两个民族愿望之间的冲突。日本的愿望是征服,中国的愿望是抵抗。由于这两个愿望都同样强烈,由于日本人意志坚决,组织有素,而中 国则要为自己民族的生存和自由而战,所以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有退缩和让步。因此,结果就造成了日本的财政金融和中国的士气之间的忍耐性的较量。不论哪一方, 只要具备较为持久的力量,它就会胜利。日本表面上占领的地方越多,它付出的代价,它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损失也就越大。假设中国碰到了最糟糕的局面,即 日本占领了整个中国,仅仅是维持这种占领,日本也会把自己置于死地。因为日本要设法补充并保持全部占领区的一百多万军队,在一个敌对的大陆上面对四万万敌 视他们的人民,进行它只能进行的防御战。这个观点当然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之上的——中国的继续抵抗、团结和高涨的士气;日本无力巩固其胜利,无力继续搜 刮中国的资源,以及财政的枯竭——但这些假设都是建立在铁的客观事实之上的。这就是日本为什么必败的原因。

日本将重蹈它在1905年日俄战争那场损失惨重的胜利之覆辙,最后不折不扣地崩溃,它比俄国还要渴望和平,最后被迫接受子虚乌有的胜利。在1905年那场战争结束之时,日本就像一只好斗的公鸡,在胜利的刹那间高声啼叫一番,而后就倒地而毙。日本精疲力竭,甚至无力在和谈中向俄国要求战争赔偿。因为不然的话,俄国就会威胁说要再打下去。

著 者无意再深入探讨日本的财政、中国士气的高涨、中国游击队的抵抗,以及日本“占领区”实况等问题,这些都是中国最终胜利的基本条件。日本财政的衰微和羞于 见人的黄金储备,是聪明的西方人士众所周知的事。集权主义的措施只是对国内的财政有利,并不能改变日本需要继续用黄金和萎缩了的出口贸易来支付必须从国外 进口的军用和商用原材料这样一个事实,集权主义也无法把一个国家的外贸从战争所造成的灾难之中拯救出来。

另 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是,日本对铁路沿线地区控制无力,在所谓“占领省份”铁路沿线的军队不敢再越雷池一步。铁道时常被扒掉,日本军火被截,日本人的前卫部 队被一批批地消灭掉。中国的游击队穿上了被俘日军的服装,他们三分之一的军火要从日本人手上夺得。在这种情形下,河北、山东、山西的日本人从来不敢冒险出 城,除非是在大白天,二三百人一起出动。在石家庄这个京汉线和石太线的重要枢纽,日本占领已达一年半之久,现在他们不得不在夜间退到只占三分之一的城市地 盘固守,而云集在郊区的游击队则夜袭进城,获得他们的粮食供应,与被占领区三分之二的老百姓亲热一夜,然后在黎明时分悄然而去。

最 终结果是,除北平之外,日本人只占领了一些荒城,常常是由碉堡里的日军提心吊胆地守卫着。城里大部分是非老即穷,无力逃跑的人。这样的城市毫无贸易或商业 开发的可能。事实上,每多占领一个城市,就意味着日军要增

加一份守卫的负担,要进一步扩展其单薄而危险的交通线,并在其不断增加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 和浪费上再加一个项目。

现 在日本人必须承认对他们的仇视和恐惧是非常普遍的。他们的野蛮、傲慢和不道德,使单纯无辜的人民蒙受灾难,使得中国所有的城市和乡村的人们在日军到来之前 就远走他乡,就像逃避最使人害怕的瘟疫一样,就是给他们奖赏也没人肯回去。在一群群现代化的野蛮人到来之前,有五千万中国城乡居民大规模地背井离乡,抛弃 了房屋和财产去逃难,这是对日军所作所为的最好注解。日军官兵的洗劫、掠夺和强奸所获得的个人利益,使得日本作为国家不可能从占领区获利。 日本人强奸中国妇女,枪杀市民,把战俘关在封闭的草棚里或者干脆在他们的头上泼洒汽油烧死,挑杀婴儿,围捕年青人,溺杀难民,沉没渔船,大规模轰炸城市,这些令人难以想象、令人发指的暴行,已由中立国的观察家们作了一致的、多方面的报道。自 从上帝创造人类以来,没有一个民族或者国家曾经像日本对中国那样以如此之大的规模,将一个邻国的人民无例外地置于一个更凶残、更傲慢、更冷酷、更下流、道 德更败坏的统治之下。历史上没有一个征服者能比日本人更证明自己不适于统治别人。如果最起码的常识可以告诉人们:统治意味着要给予被征服人民以最低程度的 安全感和基本生活条件,那么,日本人连这点常识都没有。远东的“德国兵”已经使西方的“德国兵”相形之下成为更为进步的人类,而日本的“武士道”在历史上 只会留下“黄色德国兵道”的恶名。有意思的是,“武士道”作为武士阶层诚实的代号已经暴露无遗。在上海以及其他被日本占领地区的臭名昭著的 事实是,那儿到处都是腐败现象,不仅日本士兵是这样,军官也是如此。他们不仅施用暴行抢劫钱财,而且设立烟馆、赌局、妓院,以及其他非法行业,借发放通行 证之极敲诈勒索等等——这些事实都被一次次地当场记录下来并作了报道,比如可见于在上海出版的美国杂志《中国每周评论》。

我意识到,东京当局并不同意这些暴行,并且认为这是对日本在中国的统治的真正威胁。事 实是,你不可能靠一道军事命令就改变一个民族的性格;一个自命不凡的民族,系统地培养了一种排外情绪,认为所有其他种族都是低下的,特别认为中华民族尤其 罪恶深重,不思悔改——这样一种民族心理不会在一夜之间改变。日本这种对欧洲和中国的傲慢和骄傲是这一代人所接受的排外教育和宣传的结果。日本正自食其反欧反华信条之果,这种信条有时几乎是不可思议的。因此,日本的高傲和残酷是不会也不可能罢休的。对我这样一个生长在厦门的人来说,童年时代就目睹了日本人的劣行和日本领事馆对由日本臣民在那个港口过去30年间所开设的鸦片烟馆、赌场和妓院的庇护。无论是日本在北方的走私,日本士兵普遍的道德败坏,还是他们堕落到低于一个真正伟大的民族的道德水准,我都丝毫不会惊奇。当 一个民族利用治外法权这个特权,有组织、有计划地鼓励大批的兵痞用一队队的大汽艇、登陆坦克、卡车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走私,并给予直接而明确的领事保护 时,这种走私就再也不能说成是个别人的行为,这个民族已经堕落到了干一些真正的一流强国所不耻于干的事情。日本今天的这些暴行和卑劣行径是与他们战前的暴 行和卑劣行径相辅相成的,并且都源于同一个种族性格。

我仅仅是指出日本在技术和军事上已经达到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水平,但在道德上它却仍然是完全不合格的。日本人的水平,比方说,就远比英国人低。

看来日本似乎没有意识到有些东西即便是炮舰或轰炸机也不能扑灭的。 在 今天日本陆军和海军的头上,徘徊着致命的幽灵,一个民族命里注定要去完成一项无法完成的使命,并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毁灭它自己。日本人过于坚定,过于缺 乏幽默感,以至不能放弃靠轰炸、残杀、蹂躏中国而使其抛弃反日态度这样一个丧失理智的使命,并且不到她把自己弄得实在精疲力竭的时候,不到全民族都切腹自 尽的时候,不会停止这些行动,何其可悲!“噢,人们什么都敢做!什么都可以做!人们每天都在做些什么!却又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

以上摘录的文章写于1939年,距今已经73个 年头了,由于在二战后没有怎么对日本进行清算,导致日本直至今日仍不承认侵华战争中的大屠杀事实,也死不认罪,可以说上述摘录中日本种族的劣根性基本没 变,仍然地对中国傲慢以至于到无知,仍然不自量力地同时跟中国、俄罗斯和韩国闹起岛屿争端,甚至不惜把整个国家和日本民族都绑上战车,到头来只能自己毁灭 自己。

但愿历史不要重演,如真重演了,日本仍必败无疑!

第三篇:人性的劣根

1、 怨天尤人,不付诸实际行动。

2、 不把握机会。

3、 提前不做充分的准备,临时抱佛脚。

4、 群狼效应,喜欢向下看。

5、 满脑子的思想,却懒于实践

6、 没有任何思想

7、 总是看别人不顺眼,而不愿意去改变自己

8、 五官失灵,对于周围的事务不闻不问。

9、 不会思考,不懂得学习。

10、 骄傲自大,不把任何人看在眼里

11、 虚伪做做,满口大话,胸无点墨。

12、 不愿意去面对现实生活,总等到被逼的无路可走的时候,才会得过且过的面对。

13、 逃避自己,欺骗他人。

14、 永不知足的空想主义。

15、 知错不改,给自己找借口开脱自己应该承当的责任。

16、 眼界狭小,吹毛求疵:只看到别人微小的瑕疵,一点盖面

17、 认识不足,看问题片面化。

18、 对待事物理想话,不顾实际。

19、 个人情绪化 20、 情感主宰人本身

21、 被那些不存在的恐惧本身所吓倒

22、 逃避实际问题,在精神上麻醉自己,具有啊Q精神

23、 依赖别人,不相信自己

24、 用自己熟悉的亲友来抬高自己的身价,而不是真真的想让自己有身价

25、 处处盲目的讲究公平,平等,尊重

26、 对于事务的判断,总是主观臆断,而不客观理智的去评价

27、 对自己不负责任,总是找理由或借口为自己开脱

28、 随波逐流,缺乏主见

29、 总觉得自己所思所想很伟大,不愿意同别人交流 30、 对自己认识不清,随意的去追求个性独立

31、 觉得长辈思想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一味的排斥

32、 不愿意同长辈交流,觉得长辈与自己之间有代沟

33、 容易冲动,缺乏冷静思考

34、 性情高傲,不愿意低头

35、 做事说话随意而为,不考虑周围人的感受

36、 语气生硬,言辞低俗,自降身价

37、 言谈之中,词汇应用不严谨,易产生歧义

38、 异想天开,让周围的人适应自己

39、 语言行为,天马行空,缺乏严整的逻辑思维 40、 语言行为与所处场合环境不协调

41、 固执己见,思维僵化

42、 用习惯的东西来衡量事物

43、 胆小甚微,不敢突破自己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

1、 6

2、 6

3、 6

4、 6

5、 6

6、 6

7、 6

8、 6

9、 70、 7

1、 7

2、 7

3、 7

4、 7

5、 7

6、 7

7、 7

8、 7

9、 80、 8

1、 8

2、 8

3、 8

4、 8

5、

不愿意听取实话,喜欢或习惯的虚伪客套 对于反对意见有抵触情绪,不愿意理智的判断 习惯性给自己的行为找借口

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逃避应有的责任和使命

总以可以玩可以闹得时间不多了为借口,挥霍自己有限的生命 不敢正视自己,不敢承担责任 害怕约束自己,放纵自己

不敢挑战新事物,对陌生的人和事物有排斥感 排斥自己所缺乏的东西

爱热闹,在别人身上寻求存在感 害怕孤独,拒绝寂寞 不愿意认真的去思考

不愿意读书,不愿意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 生活在梦幻的城堡里,不愿意回归实际 不愿意打破自身 自己给自己放假

知道道理,却不懂得道理 习惯拖延 生活没有规律

都喜欢别人表面的辉煌,却不愿意了解别人背后的努力 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喜欢说人脉,而不是把我人脉 都想不劳而获

不愿意为自己想要的东西付出实际行动 好坏不辨

对于对自己好的人不屑一顾,却对于对自己不屑一顾的人敬若上宾 感觉自己什么都可以,但不愿意去实践 经常处在一种自满状态

陶醉于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里裹足不前 不去规划自己的路,随遇而安

自暴自弃,相信命运,运气,轮回之说,不去努力奋斗 对于梦想具有畏惧心理,不敢付诸实际行动 没有坚定地信仰或信念

思想摇摆不定,易受环境和周围人的干扰 成功只是一句口头禅

被传统的道德礼仪束缚住自己的手脚 具有小农意思或小市民思想 让一些空洞的东西蒙蔽了心智 同情弱者,怜悯世人

让一些可有可无的人际关系,束缚了自己的自由 真假不辨,被情感所利用 思路不清,做事没有目的性

第四篇:陕北民歌的根性呈现和灵性演绎

不是陕北人,胜似陕北人。对陕北民歌和陕北民间文化一直情有独钟。有幸观赏了陕西榆林民间艺术团创作演出的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使我眼前骤然一亮,心旌为之一震。我以为最难能可贵的是,这台“秧歌剧”别开艺术新生面,为我们推出一个全新样式、全新形态的舞台新剧目。

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选取“米脂婆姨”和“绥德汉”两个极具代表性的人文符号为载体,以当代人的文化视野、审美视角,以传统文化的经纬线,编织出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爱情故事,折射生活在黄土地深处淳朴百姓大爱永恒的感情世界、和谐共生的生存理念,开掘出既不同于《蓝花花》悲剧性爱情模式的戏剧主题,也不同于《三十里铺》红色爱情模式的戏剧主题。全剧看罢久久走不出舞台上的那片萧瑟的沙蒿地。不能不钦敬和感谢总导演陈薪伊、作家阿莹和作曲家赵季平、崔炳元、韩兰魁、李兴驰和舞美、舞蹈的设计者,共同演绎出一台流溢着黄土清香的全新样态、好听好看的“民族音乐剧”,奠基了一座艺术丰碑的新基石。

出于对陕北民歌、陕北歌舞的钟爱,出于与主创者多年特殊的感情,特别对作曲大家赵季平、实力派作曲家崔炳元、韩兰魁、李兴驰组成陕西最强势的音乐创作团队,共同来打造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的音乐尤为关注。毫不夸张地说,这台秧歌剧的音乐“纯似璞玉、美如天籁”,是多年来陕北题材歌舞类剧目中很有文化品格、很有文化价值的一台优秀剧目。作为全剧艺术灵魂的音乐,只有静心地咀嚼、赏心地品味、潜心地解读,才能悟出其中的艺术真谛。

纯似璞玉:陕北民歌的根性呈现

作曲家赵季平曾这样表述自己音乐创作的轨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当代音乐文化也是在这样的传统中延伸和创新。”一语点到《米脂婆姨绥德汉》音乐创作的“生死穴位”,道破了音乐取得成功的玄秘。

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初,赵季平为电影《黄土地》音乐创作的主题歌《女儿歌》、《黄土地放歌》,和对陕北原生态民歌点石成金的编配使用,是他对陕北民歌第一次成功地解读和演绎。24年后已经成为作曲大家的赵季平,在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的音乐创作中,以缜密的音乐思维和他对陕北民歌新的深层认知、解读、诠释、演绎,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米脂婆姨绥德汉》的音乐由11个原生态民歌和33个唱段(乐曲)结构而成。从中能够准确地捕捉到作曲家以原生陕北民歌(乐曲)或民歌元素进行音乐呈示、创作、编曲的经脉。可以清晰地感悟到全剧的音乐都是根据剧情需要和人物性格的需要,对信天游、山曲、打坐腔小曲、二人台等原生态民歌或进行修葺、润饰,或扩展、变奏,或全新创作,形成精彩的唱段、乐段。这种完全以原生民歌(乐曲)元素浇铸大型剧目的音乐建构,是同类剧目中海纳陕北民歌歌种最全、曲目最多、风格最纯的“根性呈现”,也是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的灵魂和成功的关键。

为使全剧气韵贯通、一气呵成,作曲家用11首原生态陕北民歌打造了一根特质特色的“音乐链条”。根据剧情需要经过神来之笔润色、改编的原生民歌,看似游移于剧情之外,细品都在情境之中,颗颗珠子都有序地穿在“音乐链条”上熠熠生辉。石娃(王宏伟饰)演唱的《走西口》、《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梁》、青青(雷加饰)演唱的《大红果子》、《露水地里穿红鞋》、虎子(吕宏伟饰)演唱的《这么长的辫子》,媒婆(骆翠莲饰)演唱的《亲了一嘴养麦皮》、《米脂出了个小貂婵》、羊倌(骆胜军饰)演唱的《脚夫调》、《世上的男人爱女人》、男声组合演唱的《喝酒就喝高梁酒》、女声组合演唱的《想哥哥想成半憨憨》以及陕北唢呐演奏的《大摆队》……,或高亢悠远、或柔曼如水,或泥土生香、或至纯至真,或忧伤凄怨、或粗犷热烈,一首首原生民歌大俗大雅、竞相生辉,天籁、地籁、人籁之声和谐交融、荡气回肠。在钦服作曲家对陕北民歌返璞归真、达到自然根性呈现的同时,感叹作曲家在我们面前又横起一道一个时期难以跨越的艺术标杆。

美如天籁:延伸传统的灵性演绎

“天上有个神神,地上有个人人。神神照着人人,人人想着亲亲。”这首民间歌谣风格的《黄河神曲》,是领衔的作曲家赵季平用陕北民歌元素为《米脂婆姨绥德汉》全新创作的主题歌。歌曲直白、平实的表达,是对信天游“什么人留下人想人”千年“情问”的朴素回答,浅尝辄止地道破了一个天生大爱人类生活的哲理。简单、生动的旋律简直是一首原生民歌的活体,但在1427首《陕北民歌大全》中没有与它旋律相同的曲谱。

大幕启开,《黄河神曲》就以浑厚、震撼的气势主题呈示先声夺人,为全剧的粗犷、雄沉的音乐基调定位。三幕里速度放慢、节奏放大的《黄河神曲》再次呈示,转化成一种悲恸、长调式的抒隋。尾声里《黄河神曲》节奏浓缩、加快速度的转调呈示,与《三十里铺》的音乐主题对接,形成首尾呼应,起到对《米脂婆姨绥德汉》的隐性点题。

主题音乐基调确认后,全剧最大的难点就是“米脂婆姨”和“绥德汉”人物唱段的音乐表达,塑造出生动、鲜活的音乐形象。要求所有唱段既要保持浓郁的风格特色和原生纯度。又要满足角色在规定情境中咏叹抒情的需要,必须进行开放的音乐演绎,打破“信天游”上下句式和民歌小曲四句式乐段结构的束缚。

“米脂婆姨”和三个“绥德汉”的音乐主题,都是原生母体上下句式的曲式形态。女主角“米脂婆姨”青青的音乐主题出自原生态陕北府谷民歌《朝南上来的花轱辘车》(《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陕西卷》p147页)的根性元素。男主角“绥德汉”石娃的音乐主题,源于原生态陕北民歌《掐蒜薹》(《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陕西卷》p303页)的根性元素。然而,单靠两句质朴的民歌旋律的多节重复,肯定无法完成石娃《叫声妹妹你泪莫流》、青青《下一辈子再还你的情》大段的音乐叙事和咏叹,无法完成揭示“米脂婆姨”与“绥德汉”人性精髓的戏剧性表达。

在《叫声妹妹你泪莫流》大段咏叹的音乐设计中,作曲家解构、改变原民歌平和的旋律流向和舒缓的节奏动律,进行开放地延展、放大、生发。起笔就是一个八度大跳切入,紧拉慢唱地让旋律在男高音最闪光的12度音区里高宕低回。用连续四度“模进”推动旋律运动铺垫高潮,突然的大二度转调使旋律调性豁然明亮,把绥德汉石娃对米脂婆姨青青的真情之爱宣泄得淋漓尽致、满场生辉,成为全剧最有光彩的主要唱段之一。

在《水流千里归大海》、《哥爱青青能舍上小命》等主要戏剧人物唱段的演绎中,作曲家通过商、徵、宫、羽调式的色彩交替、旋律开放性的裂变和延展、远近关系的西洋转调、新民族和声概念的植入、现代交响配器的立体烘托,完全打破了陕北民歌的固化曲式、平面叙事的结构,把一首首“陕北小曲”拓展成一曲曲悠扬大气具有歌剧样式的“咏叹调”。通过歌唱家王宏伟、雷加、吕宏伟的激情演绎,犹如天籁之

音盈盈于耳、激荡心怀。

歌音盈心:大于思维的文化启迪

看罢《米脂婆姨绥德汉》的演出,好听的原生民歌和好听的唱段,一直在耳边回响、在心中鼓浪、在口上哼唱。回味中完全淡化了对它的微观论道和剧情挑剔,有必要重新审视、重新认识《米脂婆姨绥德汉》的艺术品格和文化价值。我以为: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呈示的艺术形象,远远大于对它的冷静评价和理性思维,会在圈内引发“探索中国音乐剧艺术样态”新的文化考量,会在全国引爆一次新的陕北民歌文化冲击波。

启迪一:一个新样态剧目的诞生

近些年来,百老汇和欧洲的音乐剧《猫》、《歌剧魅影》、《巴黎圣母院》、《西区故事》登陆中国舞台,推动和刺激了我国原创音乐剧的创作和演出,不同艺术风格的音乐剧比翼灿放,但对集“歌、舞、剧”为一体的“中国音乐剧”样态定位的探索却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我以为《米脂婆姨绥德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中国音乐剧新样态的活标本”。

《米脂婆姨绥德汉》艺术样态的定位,从剧目策划伊始到正式演出经过多年的沉淀,最后确定与延安新文艺运动对接,定位“陕北秧歌剧”无疑是一个卓然的艺术创新。尽管有人认为《米脂婆姨绥德汉》与延安时代的秧歌剧的样式不可类比、大相径庭,现在呈现在舞台上的样态定位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选择。当我在史料中看到当年对秧歌剧的诠释是:“广场剧”、“歌舞剧”,“剧情紧凑简明,人物不能太复杂”,“应明快。有风趣,歌唱要好,舞蹈要美,吸收民间和外国的音乐和舞蹈”(延安解放日报《秧歌的艺术性》1944.3.2),不能不惊呼延安的文艺家65年前对“中国制式的音乐剧”如此生动的诠释、如此准确的定位。

纵观《米脂婆姨绥德汉》全剧,总导演陈薪伊以音乐为主脑、为灵魂,对剧情大刀阔斧、删繁就简、突出主线的艺术处理,对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俗生态和中国式戏剧表达独具匠心的运用,蓦然发现这是她继《四毛英雄传》十年后对音乐剧的又一次成功探索。舞台上呈现出的艺术形态,既是对延安秧歌剧样态的根性放大和延伸,又是对传统模式和样态的一次大胆颠覆和创造,向我们宣示一个全新样式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现代民族音乐剧――“陕北秧歌剧”在涅??中重生。所以,我以为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和审视《米脂婆姨绥德汉》的艺术思维定势,重新审视它的文化价值。

启迪二:掀动陕北民歌新的传播热浪

陕北民歌是一条蜿蜒在黄土地深处的金色河流。现存的三千多首陕北民歌中,虽然大多是黄土儿女口传心唱的情歌小调,其中不乏发自呼号和呐喊的劳动号子,更有曾激荡延安岁月的东方“红歌”,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绝对是最有文化色彩的艺术瑰宝和奇葩。

源远流长的陕北民歌,在最近70年里有过三次传播的热潮和鼓浪。第一次是1943年延安鲁艺的文艺家下乡采风、搜集、整理出四百多首陕北民歌,第一次编印出陕北民歌的正式歌谱。在延安新文艺运动的热潮中,鲁艺的音乐家以“民歌为根”,创作出民歌合唱《七月里在边区》、《生产大合唱》、秧歌剧《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和《翻身道情》、《南泥湾》等一大批群众喜闻乐唱的优秀作品,既推动了新秧歌运动发展,也使陕北民歌在陕甘宁边区广泛传播。第二次是20世纪50年代,由王方亮发起组织的以陕北民歌手为主体的“陕北民歌合唱团”,给《三十里铺》、《蓝花花》、《赶牲灵》、《崖畔上开花》、《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等经典陕北民歌插上飞翔的翅膀,飞向全国、飞向世界,使陕北民歌声名远扬。第三次是1974年由陕西文艺工作者整理、改编的五首《陕甘宁边区革命民歌》,让“山丹丹花”一时红遍中国大地,让陕北民歌深入亿万人心。这三次传播热浪向人们宣示:陕北民歌是中国民歌大系中最具民族性代表性、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一支歌脉。我以为,由于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的成功和影响,完全可能引发陕北民歌一次新的现代传播热浪,会出现更多以陕北民歌为元素演绎、创作的艺术精品。

启迪三:回归“向民间学习”的原点。

毛泽东1938年5月在延安鲁艺的讲话中,就强调指出“要学习民间的东西”。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的音乐就是传承延安新秧歌运动传统,“大胆、广泛吸收民间艺术,拿来加以精致、改造、提高”(延安解放日报《可喜的转变》1943.4.11)的成功创新实践。剧中对原生态民歌的本真呈现,对传统民歌的润色改编,根据民歌元素全新创作的唱段,使110分钟的舞台呈现非常“好听、好看”,达到了视听审美取向的最高境界。由此联想全国每年创作的歌曲超过两三万首,亿万大众却没有好听、好唱的歌。央视春节晚会连年竟一首好歌难求,确是中国音乐的一大悲哀。

在“人民要好歌”的呼声中,作曲家赵季平对学习民歌、学习民间有过这样的真情体验:“民歌是一方水土沉淀了几千年的一种文化结晶,是这方水土养育的人们精神和感情凝结的活化石。离开这个根,创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曲家无法生造具有浓郁风格的音乐语言和优美旋律的歌曲来。”多年来,他创作的《女儿歌》、《黄土地放歌》、《妹妹你大胆地朝前走》、《好汉歌》、《远情》等优秀影视歌曲,无一不是得益于民歌和民间音乐的滋养。所以,寻找医治当前文艺创作浮华泡沫的良方,需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回归到“向民间学习”(毛泽东语)的原点。解读和借鉴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在传统中延伸和创新”的寻根理念,舞台上才会有“好听、好看”的音乐、歌舞和戏剧。

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是黄土地儿女真情大爱响遏行云的激情宣泄,是陕北民歌一次经典的根性呈现和几近于完美的灵性演绎,是一次“中国音乐剧”创作的成功探索,也是陕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一张烫金的文化名片!

责任编辑 于庆新

第五篇:中国人在非洲的十大印象

我在非洲几年,通过密切接触部长、省长、企业家、酋长、村民等各个层次的非洲人,勾勒出中国人留给非洲的印象,也就是非洲人眼里的中国人。我们可以以非洲人作为一面镜子,看看中国人在非洲人的心目中是什么样的人,以调整自己的不恰当行为,从而取得非洲人民的认同。正如唐代李世民所讲:“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葡萄牙人于1418年达到西非海岸,从此,阿非利加不再孤独,这个欧洲殖民者竞技舞台的幕布徐徐拉开,上演着屠杀、掠夺与奴隶交易的悲剧。到1914年,除了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整个非洲大陆被欧洲殖民者瓜分完毕,黑人不得不放弃自己从树上下来时就讲的语言,开始讲起了殖民宗主国的语言。

二战后,非洲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欧洲统治者恋恋不舍地败走非洲,过去跟随欧洲人过来的印巴人填补了白人撤走后留下的经济空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个被称为地球上最后一座金矿的非洲大陆,已不再是黑非洲了,各种肤色的人在这里淘金,寻找财富,其中包括大约100万中国人。被白人统治一二百年的非洲黑人早已熟悉了白人的习性,但他们对中国人这个迟到的经济探险者还很陌生,他们看待我们,就像我们看待他们一样,从神秘、好奇开始,经过猜测、观察、实证,最后形成了一种观念。

中国人吃苦耐劳,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第一个印象。中国人不管在非洲搞工程还是经商,他们几乎都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早7点上班,下午6点半下班,晚上还要加班。埃塞俄比亚NORTH WOLLO省WOLDIYA市的政府主席BALAY先生说对我说:“你们中国人工作很努力,这是你们国家很快富裕起来的主要原因,我们埃塞俄比亚人缺乏的就是这种精神。”

非洲人很佩服中国人的勤劳,有的甚至不可思议,认为中国人简直成了人肉机器。非洲虽然贫穷,可非洲黑人在劳动态度上与我们迥然不同。我们双周日实行还没多少年,可他们这里早就实行双周日了。加班,对中国人来说是家常便饭,甚至没有任何额外报酬。

在非洲,你让黑人晚下班十分钟他也向你要加班工资,不付就把你告上法庭。尽管加班工资比平常工资高出很多,黑人也不愿加班,他们要充分享受法律赋予他们的休闲。他们对中国人这种苦行僧式的工作态度实在无法理解,不知道中国人的快乐在哪里,不知道中国人在享受什么。他们经常和我讨论这样的话题:工作难道就是人活着的唯一目的么?如果人有追求快乐享受的权利,那只能认为这些闯非洲的中国人的快乐来自劳动,把劳动看作是一种享受。

中国人清心寡欲,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第二个印象。在非洲这个性比较放纵的地区,多数国家实行一夫多妻制,他们见中国人在这里单身一呆就是一年两年甚至三年,不找女人,实在无法理解。在非洲,经常见白人身边依偎着身材绝好的黑姑娘,也经常见健壮的黑小子挽着欧美来的白姑娘,孤独的就是中国人。

我在埃塞俄比亚工作时,秘书Mesier曾问我,中国人出国前是不是都要打针。我问她打什么针,她说是打性的针。我以为是避孕针,便说不用打针,有安全套的。她说不是,是失去性的针,打了这种针后就没有性欲了,出国后就不想女人了。我听后很惊讶,她怎么会问我这个问题。我对她说,没听说过有这种针。她反问我说,那为什么中国人在国外不需要女人。我变法地解释道,我们中国人喜欢喝茶,喝茶泄火,常喝茶,就没性欲了,就不想女人了。你看,他们实在无法理解中国人的清心寡欲。

中国人制造的商品廉价,这是他们对中国人的第三个印象。非洲市场上中国商品最多的就是服装、小家电、五金和摩托车。一个中国同胞在那里为公司采购物资时,问当地的店主有没有便宜的,店主张口就来:“有呀,中国制造的就便宜。”在非洲,“中国制造”是廉价、劣质商品的代名词。一次,埃塞俄比亚交通部的Saife Berhane先生对我说:“我知道,你们中国有好产品的,可为什么出口非洲的中国产品质量这么差?我现在绝对不买中国制造的东西。”

2009年1月31日,喀麦隆西北大区Bali的DOHGANYONGA III酋长同样问我这个问题:“喀麦隆市场上充斥着中国商品,可这些商品质量很差。”2009年5月18日,我在喀麦隆西北大区首府BAMENDA的DREAM LAND饭店吃饭,饭后和服务员Brenda聊天。她今年28岁,高中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当她下班换上漂亮的裙子时,我问她这衣服是不是中国制造。她说:“你们中国的衣服是中看不中穿,看上去很漂亮,穿两天就坏了。我现在不买‘中国制造’了,我穿的裙子是尼日利亚制造的。”

在非洲,“中国制造”也成了劣质产品的代名词,“Chino”一词甚至进入了斯瓦西里语词汇,专指价廉伪劣产品。在坦桑尼亚,经常听人说:“哎呀,我又买了一个‘Chino’,过两天又要换了。”

说实在的,非洲的中国商品质量实在不敢恭维。我在喀麦隆西北大区住在临时租的房子里,厨房的水龙头坏了,便到省城买了一个,当然是“中国制造”,可没出两个星期就坏了,不得不又买了一个“中国制造”,因为在这里买不到别国制造的,换上后,还是用不住,就这样,在五个月里换了4个中国制造的水龙头。

2009年5月12日,我与喀麦隆政府官员SAMBA先生坐在车子里穿过喀麦隆的经济首都杜阿拉,我指着街道两边的商店自豪地对他说:“你看,商店里有80%的商品是中国制造。”他接着说:“怎么不见有中国制造的小轿车在非洲跑?”在非洲,许多中国企业不用国产汽车,支持民族企业,偏买小日本的丰田、三菱车,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国产汽车质量不过关。一家在非洲的建筑企业买了两辆国产皮卡,用了不到一个月,就只能开动一辆了,另一辆停在院子里做配件用,几个月后两辆车就成了一堆废铁堆在那里,最后还是买了两辆日本丰田。

中国人法律意识淡漠,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第四个印象。可能是中国的封建社会太长了,人们习惯了家长式的管理,缺乏法律意识。中国企业涌入非洲,随之而来的也有中国人与当地人冲突的扩大和升级。

我在埃塞俄比亚时,一家中国公司在使用政府提供的料场用地时,竟挖过了地界30多米,与村民发生冲突,200多名村民手持步枪、冲锋枪(埃塞俄比亚公民持武器合法)和棍棒,与中国员工发生了暴力冲突,将中方人员追赶到营地围困起来,十几名中国员工受伤。

另外,中国企业偷卖免税建筑材料、逃税等案件也时有发生,给非洲人的感觉是,中国企业猫腻多、不规矩。一位南非人Pleb在网上留言说:“当心来自中国的黄祸!”

在中国,企业不和员工签订合同,不上任何保险,随意解雇员工,这是家常便饭,已习以为常。在非洲,一些中国企业老板无视当地的法律,经常与当地雇员发生冲突,官司缠身,如雇工不签合同,不交纳各种保险,工资标准低于所在国规定的最低保障工资,节假日强迫员工上班,加班不付加班费,随意解雇劳工等。 2010年10月中旬,赞比亚中资企业科蓝煤矿与当地员工发生冲突。原因是科蓝煤矿发展不景气,该矿给矿工放了一周的假,这属于雇主主动给员工放假,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的劳动法都要求雇主支付雇员放假期间的工资。可在 10月15日的工资发放中,中方没有支付给矿工放假期间的工资,由此引发冲突。

在中国,企业老板财大气粗,可以用钱摆平一切。在非洲,这就不灵了,老百姓都知道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在非洲的一家中国建筑企业,一天法院突然送来了150张传票。原来,这家企业没按照法律程序解雇员工,被解雇的员工纷纷到法院把这家企业告上了法庭。

在埃塞俄比亚的一家中国公司开除了一名当地洗衣女工,结果这个洗衣工把这家公司给告上了法庭。法院的判决如下:公司解雇这名洗衣工非法,要么继续雇用,两年内不得解雇,要么支付2万比尔的劳动合同剩余期限的工资和非法解雇赔偿费。该洗衣工的月工资才400来比尔,2万多比尔相当于5年的工资。最后,这家公司只有继续雇用这个洗衣工。这个案例就是典型的不懂劳动法引起的。

笔者在喀麦隆时,一家中资企业把一女秘书解聘,后来法院给这家企业送来了传票,原来女秘书把这家企业告上法庭,说她怀孕了。其实这个女秘书并未结婚,公司也不知道她怀孕,但她有医院的怀孕证明。最后,这家中国公司撤销对这个女秘书的解聘决定,继续雇用。在非洲,雇工容易解聘难,因为劳动法对雇主解聘员工规定了复杂的程序,而且对一些特殊人员不得解雇,例如,不能对怀孕的妇女解除劳动合同。

非洲虽然落后,但他们仍沿袭着殖民者带来的法律,现行的法律,几乎都是从英国、法国那里原封不动地搬来的。如在喀麦隆,西北大区和西南大区原来是英国殖民地,这里就采用英国的法律系统;其他八个大区原来是法国的殖民地,在那里就采用法国的法律系统。可能是殖民者多年来对他们教化的结果,非洲人办事一定要找出法律根据。中国人开农场办企业要租用土地,土地许可证上引用的法律法规就有20来项;你要购买政府管制商品,许可证上第一页就列满了法律依据。所以,中国人来非洲,第一件事就是要熟悉这里的法律,这样才能避免经营过程中因违犯法律造成的被动与损失。

中国人不注意形象,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第五个印象。非洲人被白人强迫穿上衣服后,他们竟保持了白人的传统,公务活动一定是西装革履。别看非洲原始,条件落后,可一些居住在城里的非洲人还是很讲究的,他们的卫生间里一定要有洗阴的器具,就是许多中国人把它当作小便池的东西。非洲原始,但并不是所有的非洲人都愚昧,他们也有现代文明意识,对一些恶习、陋习也是恨之入骨的。

2006年9月的一天,我从北京乘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ET605航班去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飞行了6个小时左右,埃航的空姐找我,说有中国人在卫生间吸烟,让我用汉语广播,告诉中国乘客禁止在卫生间吸烟。在印度德里加油后起飞不久,又发现有人在卫生间吸烟。无奈,机乘人员不得不用汉语打印出警告,贴在每个卫生间的门上:对某些中国人在卫生间吸烟的行为已经广播警告,如再发现吸烟,将在飞机到达目的后交警察处置。我还极力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形象,我对埃航的乘务员说,因为许多中国乘客不懂英语和法语,可飞机上的各种标记又都是用英语和法语书写的,中国人看不懂。我还向他们建议,招聘中国空姐,在来往中国的航班上安排中国空姐,这样,就能很好地与中国乘客进行沟通、交流。埃航果然采纳了我的建议,招聘了不少中国空姐在埃航服务。 2002年,一中国人从埃塞俄比亚乘坐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飞机回国,他不听飞机上的警告,坚持抽烟,结果被罚款并在泰国曼谷机场扣留了一个星期。

我在喀麦隆听一个从埃塞俄比亚来喀麦隆的中国同胞讲,有几个中国人与他同机来喀麦隆。开始,他还和临座的非洲人聊天,非洲人对中国人颇有好感。但在飞行途中,一位中国同胞竟毫无顾忌地向地上吐了口痰,然后用脚在上面碾压,让同机的非洲人看得目瞪口呆,再也不愿搭理中国人了。在非洲,经常见中国人在车子里把鞋子脱掉,光脚搭在挡风玻璃前,看上去很不雅观。

2007年8月19日,我和几个中国同胞驾车去埃塞俄比亚北部,路过一个镇子时,一群年轻人见了我们齐声喊:“China, no good,妈了个B!”我们听了即愤怒又羞耻,想必这是过去在这里搞工程的中国人常说“妈了个B”被黑人学去了,你看,连我们的“国骂”也给“外援”了!

非洲某些中资公司的营地里,会看到两种房子,一种是简陋的铁皮房,一种是比较漂亮的彩钢房。很多同胞会认为好房子是给中国人住的,差房子是给当地劳工住的。正好相反,当地工人要住漂亮彩钢房,中国雇员则住简陋的铁皮房里。因为对当地雇员的各项待遇丝毫不可马虎,不按照法律要求为他们提供住房,他们就会把企业告上法庭。因公司为员工提供的住房条件不好把公司告上法庭在中国罕有发生,但在非洲,这可是白纸黑字写在法律上的。

在喀麦隆,我去过 TOTAL CAMEROUN、MTN CAMEROUN等外国人在喀麦隆投资的企业,从他们的办公环境到员工面貌,一看就是有实力的现代企业。进入办公楼大门,要用身份证换他们内部的电子证件,然后进每个门都用这个内部证件刷卡,来访的客人进入了哪个门,公司的电脑系统都有记录。

非洲也有不少印度企业,他们的商店门面要比中国的气派,建筑工地要比中国的体面。在非洲,中国商店大多是“夫妻店”,小打小闹,不成规模,连那些在国内号称排名多少强的大公司,在非洲的门面就像个修理自行车的。在非洲,我经常到印度人开的超市购物,Satkartar(SKT)和Mahima等印度超市就像国内的沃尔玛和家乐福洋超市一样,已经连锁经营,树立起了品牌。

在非洲的中国企业一般都是艰苦奋斗,办公场所简陋,尤其是一些建筑企业、百货商店,这些企业门面不注意装修,员工不注意形象,给非洲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好像我们中国人都很邋遢。一次,因工作关系我带埃塞俄比亚公路局的Abera Tilahun先生到一中国企业居住,晚上他在淋浴室洗澡,发现人们都裸体站在一排喷头下,之间没任何隔挡,他对我说:“你们中国人怎么都有露阴癖?”

中国人扰乱市场,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第六个印象。《中国非洲》(Chinafrique)一书的作者塞尔日·米歇尔认为,中国企业逐步把欧洲企业挤出非洲市场,这是中国人超低价格投标造成的。塞内加尔有个污水处理项目招标,中国人的报价还不到法国人的三分之一,气得法国人拽自己的头发。

一些企业低价中标后,为少亏、不亏或赢利,便降低施工标准,违反合同规范,偷工减料现象严重,产品或工程质量无法保证。企业的生命力取决于产品的质量,产品的质量取决于人的质量。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危机意识,安于现状,忽视人和产品的质量,那企业必定是短命的。现在,非洲人也对中国企业操纵价格的行为颇为恐惧和愤怒,因为这抢了他们的饭碗,要么把他们挤出了市场,要么让他们没有机会进入市场。

2007年我在埃塞俄比亚时,政府曾发布了一个通令,说大批中国人在埃塞俄比亚黑市用比尔兑换美元,造成埃塞俄比亚外汇紧缺,美元汇率上升。不但是外汇,就是木雕等旅游纪念品的价格,也被中国人炒了起来。好多非洲人说,你们中国人是祸水,走到哪里,就把哪里的市场搅乱。

中国人不团结,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第七个印象。中国人把欧美人挤出了非洲市场,就开始“窝里斗”了。

在非洲,一个单位的中国人到外旅游遇到另一单位的中国人,他们很少打招呼寒暄,虽然远离祖国几万里,他们见面后如同见了外国人一样,没有任何亲切感。也听一些到非洲闯荡的人抱怨过,生意上的竞争者都来自中国,互相压低价格,结果大家都损失。

在非洲同一个城市开店的中国人,因为竞争而大伤和气,有的发展到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地步。非洲某国的一个省会城市有两家中国商店,其中的一家商店就放出风来,非要把另一家商店灭掉。在非洲的中国人帮派思想也很严重,来自中国各地区的人都形成自己的势力团伙,互相倾轧攻击,互相拆台。中国人做生意都有点猫腻,不是当地的黑人,往往是中国人之间互相向当局举报,恨不得把对方置于死地。

一些国字头企业互相倾轧,毫不相让,明知标价低得已经亏损了,但为了把同胞公司挤出非洲市场,仍超低价投标。或者有的人是这样想的:亏了是国家的,也就是由全国人民埋单,中标就有奖金,就实实在在地把美元揣进了自己的腰包。

有家中国公司,与分包商平时的矛盾没有及时化解,春节聚餐时,酒过三巡,分包商竟与承包商经理部人员大打出手。当时正下着雨,两队人马从饭堂打到外面,个个滚得满身泥水,当地的黑人职工给他们拉架。 像这样中国人在非洲因利益冲突由嘴斗导致武斗的事例并非个别,中国人自己打架,让非洲黑人拉架,他们会相信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吗?

中国人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你当官了,有了权势,来恭维你的人就多了;你失意了,成了一介草民,连昔日的朋友也不愿搭理你了。2000年6月19日,英国多佛尔港的一集装箱内,发现了58具中国偷渡客的尸体,事发后,中国使馆无人出面,而是英国百姓在多佛尔为死者举行追悼会。

柏杨先生曾写道,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一个日本人是条虫,三个日本人是条龙。国内的同胞也许不认可柏杨先生的这一观点,但当你到了国外,马上就觉得柏杨先生的这一说法是一个高度概括。

中国人没宗教信仰,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第八个印象。在非洲,到政府部门办事或到法院参加诉讼,都要填写一系列的表格,其中有一项就是宗教信仰。这让我很为难,我填写什么宗教信仰呢?共产主义不是宗教信仰呀,开始我空着。他们问我,怎么不填写,我说无宗教信仰。他们疑惑不解,人怎么会没有宗教信仰呢。后来,非洲人总和我说起宗教信仰一事。问中国人去教堂么,都信仰什么宗教。

2009年复活节,喀麦隆BUEA大学四年级会计专业学生Zita发手机短信问我相信耶稣复活么。中国宪法赋予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可信教者在中国毕竟是少数,来非洲的中国人大多没宗教信仰的。非洲人见中国人星期天也不休息,从来不去教堂,对中国人的人生态度甚是不解。他们说,工作赚钱是人生的过程,但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目的是一种精神追求,人生的归宿是与上帝在一起。

所以,为了更好地与非洲人沟通交流,我常读《圣经》。因为你不懂些能与他们沟通的宗教,人家就瞧不起你,认为你是行尸走肉,与他们有信仰的人不是一类人。后来,我还把自己读《圣经》、用《圣经》的感悟与体会写了一本书,书名是《圣经中的人生智慧》,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国人什么都吃,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第九个印象。中国人的食谱很广泛,几乎吃除了人之外的所有动物。和非洲人交流时间长了,他们总会问你:“听说你们中国人吃狗、吃猴子?”之类的话。

在非洲某国,一家中国建筑公司偷吃了一只狗,当地黑工知道后集体罢工,表示抗议。还有一家建筑公司,刚来的时候附近水库里好多野鸭子,这家公司就把这个水库当作养鸭场,天天来抓鸭子吃,没几个月,鸭子就被吃光了,水面上漂满了野鸭毛。中国人在非洲,尤其是那些中方员工较多建筑单位,所到之处都搞“三光”政策,猪光、鸡光、野味光。一次,西北大区的工业局Beckley局长对我说:“当年你们中国人在这里修公路,把这里的猪都吃光了。你们中国人要来这里,须提前一年通知我们,我们好号召村民们为你们养猪。”来非洲的中国人,一定要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如在埃塞俄比亚,驴和狗是绝对不能吃的。

中国人抢非洲人的饭碗,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第十个印象。最近几年,外国驱逐中国商人事件时有发生,这主要是由中国人违反当地市场准入制度和劳工、移民法规造成的。

2009年,俄罗斯和罗马尼亚等国强令关闭了一些中国人开办的市场,使中国商人损失惨重;同年,印度为中国人核发了58500份商务签证,其中有3000多名到印度的中国人被视为非法劳务而遭驱逐。在非洲的中国商人在也同样因各种不轨行为屡遭驱逐,更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中国大企业为降低雇工成本,把国内非特殊技术工种的劳工带到非洲,为此,经常遭到非洲各国移民、劳动和警方的打击和法律制裁。

我在非洲经常见中国人开的“黑店”,也就是没有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的旅店、餐馆和商店,很多连个招牌也没有,大门紧闭,主要靠中国人的“口碑”招揽客人。我也遇到过不少在非洲摆地摊的中国人,开着辆旧皮卡,哪里有集市就到哪里摆摊卖服装和日用品,虽然也能维持生计,但这种经营模式着实不能给中国人的脸面增光,更主要的是,它违反了当地的相关法规。

2011年1月5日,坦桑尼亚工贸部副部长拉扎罗·尼亚兰都对首都一家繁华市场里做生意的中国商人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们在30天内全部离开,因为中国商人以投资的名义进入坦桑尼亚,然后开起了“夫妻店”,侵占了本地人的就业机会。尼亚兰都气愤地说:“政府不会容忍以投资者身份进入我国的外国人最后变成小商贩或是擦鞋匠,这种工作我们当地居民完全可以胜任。”他还警告:“虽然有些人来自与我国关系密切的国家,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方面没有人情可言。”

据2010年11月14日南非报纸《The Sunday Times》的报道,南非警察在开普敦和德班逮捕了16名中国员工,他们在被法院审判后将被驱逐出南非,四年内不得重新入南非。该报披露,一家中国电信公司2010年1月与南非第三大互联网运营商CellC公司签订了29亿南非兰特(约合28亿人民币元)的合同,负责南非高速互联网建设。警方称该公司每月都组织数以百计的非法劳务人员入境,在被调查的中方人员中,有350人持有“有问题的劳务签证”,并指出这些劳务签证中有腐败行为,许多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持的是3个月的旅游签证。这家中国公司如果违反移民法,将面临巨额罚款,公司负责人也会被判3个月的监禁。

世界各国都用法律保护自己国家的劳动力市场,本国能提供的劳务,绝不允许从外国进口。南非政府官员Patrick Craven说,从中国进口廉价劳动力,就相当于是“非法人口贩运”。根据南非警方的调查材料,在南非的中国劳工月薪只有2500南非兰特,而要雇用当地劳工则不得低于每月30000南非兰特,雇用一名南非当地劳工相当于雇用12名中国工人。南非公众对此事件反响强烈。署名Eric West的网友留言说:“中国人在埃塞俄比亚的一个新建大坝工程上也是这么做的,他们从中国带来自己的劳工。”Rockspider说:“也应该查查中国某某公司(本文隐去了该公司名称)在约翰内斯堡的用工情况,南非移民当局与他们串通,中国人给了移民局官员一提包美元。这就是中国人的做事方式。”

非洲经济欠发达,劳动力供给充足,他们需要的是资金、技术及先进的管理经验,他们需要的是外国企业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任何非洲国家绝对不允许外国人到非洲摆地摊做小买卖。然而,还是有不少中国商人利用各种不正当的途径到非洲,在那里开起了“夫妻店”,抢了当地人的饭碗,这当然是不受非洲各国政府和人民欢迎的。

老子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早已名扬天下,但我们仍有自身的缺点。你在人家门口做事,当然要考虑人家的感受。要想在非洲取得长远利益,每个到非洲的中国人都要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给非洲人民留下良好印象,让非洲人民欢迎我们。如果连过去曾被人买卖的黑人都瞧不起我们,那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真是无地自容了。

要想让中国民族长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有危机意识,不要盲目乐观、夜郎自大,要辨证地剖析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也看到自己的短处,要扬长补短,这样我们民族才能强大起来。正如日本索尼公司前总裁小宫山英树警示日本民族那样:“永不低估自己的竞争对手,永不躺在过去的荣誉簿上睡大觉,永不骄傲自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国教师资格认定网下一篇:中国首届国际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