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好数学

2022-10-12

很多同学一听到数学, 马上就联想到令人头疼的公式, 伤脑筋的几何, 繁琐复杂的计算等等, 可谓是闻“数学”色变。往往老师在台上讲得绘声绘色、头头是道, 乐在其中, 而学生在下面听得云里雾里, 不知所云。老师问:“懂了吗?”学生异口同声:“懂了!”然后抽问是一问三不知;作业错得千奇百怪;考试不及格也大有人在。恨铁不成钢的老师们就出“杀手锏”了——抽问的频率加大, 公式记不住就死记, 题不会做就硬背, 遇到类似的题型就比着圈圈画鸭蛋。学生就更加怕上数学课, 一上数学课就怕老师提问, 一紧张就更加学不好数学, 然后就这样恶性循环, 数学成绩一落千丈。

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 我发现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接受新知识, 甚至都不用抽问, 学生们都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呢?

一、提升自身人格魅力,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教师是智慧的代表, 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都对学生精神世界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 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作用, 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 指明前进的方向, 点燃他们心中对数学的激情。要想得到学生的认可, 平时除了提高自身素质, 保持自身形象以外, 还应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以及身心健康, 想他们所想, 急他们所急,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用自己的学识、能力、形象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去赢得学生的尊重与喜爱, 从而也赢得了学生对数学的好感。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认识的愉悦性是自己去体验感受知识, 愿意学、主动学才是学生发展的先决条件, 强扭的瓜不甜。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发奋学习, 把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思维调节到最佳状态。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 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所以在导入新课之前, 要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启迪学生的思维。所以在备课时, 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 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入语, 最好是引入生活中的例子, 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图片, 也可以是一个生动的故事, 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思考, 让同学们带着疑问去听课, 抱着寻找答案的心理去听课, 这样使学生注意力更集中, 兴趣盎然地去学习新课, 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三、言辞幽默, 活跃气氛

数学, 不像语文有优美的诗句、感人的故事、深刻的哲理;也不像音乐有动人的旋律;不像美术有赏心悦目的风景、叹为观止的画技……数学有的只是枯燥乏味的数字、令人头疼的公式、繁琐复杂的计算, 如果再遇上一个刻板的老师, 学生就彻底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知道学生们都喜欢幽默风趣的老师, 所以幽默在这种情况下起到了很好的平衡作用。幽默是一种态度, 能让老师保持乐观、自信和机智。一个好的数学教师, 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 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我们把幽默风趣巧妙地运用于数学课堂时, 可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忘记了自身的疲惫, 也忘记了紧张的氛围, 让学生在欢笑中学好数学。

四、运用情感激励, 分享成功喜悦

我们在和学生接触中, 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捕捉到他们心灵的火花, 使他们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 激发其内在的积极性。学生天性好动, 好胜心强, 喜欢别人夸奖自己。根据这一特点, 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要多表扬, 多鼓励, 少责骂。另外在批改学生作业时, 不要只局限于优良中差的等级评价, 还要多用言语表扬学生、赏识学生, 给学生多一点的温情, 多一点关照, 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充满自信, 让他们在鼓励中进步, 在快乐中学好数学。

五、分组讨论, 共同进步

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 每组学生的数学成绩各有千秋, 这样成绩好的可以帮助成绩差的, 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这是老师们惯用的方法, 其实是抓住了学生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争强好胜的心理。每组的同学都不希望自己组比其它组逊色, 成绩差的学生也不想拖自己组的后腿, 这样分组学习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有动力。时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活动, 让学生主动上台演讲,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也摆脱了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好数学。

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快乐的课堂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愉快地去思考, 主动去学习, 而且还能让学生从自己生活中, 从社会生产实践中寻找数学问题, 并把数学的思想运用到生活中, 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所以, 当代教师应当以“快乐教学”的理念来进行教学, 让快乐成为一个新的教育里程, 让学生愉快的在数学的知识海洋里徜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构建下一篇:浅谈“互联网+”视域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