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检测论文范文

2023-03-27

专业检测论文范文第1篇

专业检测论文范文第2篇

一、食品检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 当前的高职教育已经由原来的规模扩张转变为内涵建设,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但作为人才培养载体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却相对滞后, 存在以下问题: (1) 体现食品检测技术现代化水平的核心课程的建设相对滞后, 课程内容老化、脱节、沿用旧标准等现象较为普遍, 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能力要求不相适应; (2) 课题设置还没有完全摆脱学科体系的影响, 不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与实际检测流程还存在不一致, 不对接的现象; (3) 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不对接; (4) 教学过程与实际检测流程不对接, 课程教学的组织方式与教学方法还不能有效落实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 (5) 学校生源结构的改变, 使原有的培养方式与单招生源之间不适应。

因此探索适应多元生源的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而作为专业人才培养载体的核心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在当下就显得更加迫切

二、食品检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原则

课程开发过程中, 坚持校企合作, 努力发挥行业企业在课程开发中的中坚作用;坚持与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的对接, 将农产品食品检验员等岗位的职业标准融入核心课程建设中;坚持与产业的发展相对接, 使人才培养始终在技术上领先[3]。

(一) 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程

在核心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 到石家庄洛杉奇食品有限公司, 河北君乐宝乳液邮箱公司等区域知名的食品企业进行调研, 并以与河北浦安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共建的食品检测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依托, 进行项目研究与建设。同时邀请企业及行业的专家进行研讨, 分析并确定食品检测员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

(二) 对接职业资格标准开发课程

立足于食品检验员的岗位能力的培养, 结合职业资格标准的内容体系, 对核心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序化整合。按照农产品食品检验工的考核评价大纲的要求, 在各技能模块的学习中, 通过理论内容的引导, 典型案例的实操训练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相关岗位的知识, 培养其职业能力。

(三) 对接产业发展方向开发课程

随着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技术的发展, 食品检测技术的手段也日益多样, 检测项目更加深入, 检测方法更加高效, 检测结果更加准确。课程开发建设过程中, 课程组努力吸收食品检测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技术、新手段, 力求培养适应食品行业快速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食品检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 以岗位需求为基, 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

聘请知名食品企业及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及研发人员与学院专业教师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 对食品加工企业的质检及品控岗位开展专项调研, 并结合岗位需求进行分析, 确定了本专业学生未来的行业面向及就业岗位, 如表1所示。表1食品检测技术专业面向不同企业的就业岗位。

笔者结合行业实际和学生就业岗位, 提炼出适合教学的主要工作任务, 并对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整合, 将岗位背景知识、工作过程的相同或相近知识点、技能点进行归纳分类, 并从多种多样的检测项目中筛选出若干个应用频次最高, 应用面源最广的检测项目, 将其所需要的岗位技能进行分解, 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 并融进核心课程体系中。

(二) 以国家标准为纲, 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核心课程

充分依托校企共建食品检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设备及资源优势, 以应用频次最高, 应用面源最广的检测项目为载体, 依据实际的工作过程, 对其检测原理、标准依据、操作规范、检测限值及应用范围等内容进行系统整理。以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基础, 以国家标准为蓝本, 把食品卫生指标检测、化学分析检测、仪器分析检测等技能的培养融入核心课程建设中, 将传统的以原理为主的课程转化为直观的岗位技能课程, 课程内容编排上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认知规律, 同时强化学生分析检测能力的培养, 重点突出对学生一般成分分析、营养成分分析、功能成分分析、微量元素分析、卫生指标分析及危害因素分析 (如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 的培养, 以国家标准为依据, 并将真实的检测项目引入教学, 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的核心课程, 并形成较为完善的项目化教学体系。

(三) 以技术规范为要, 改革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实现课程建设目标, 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结合高职学生课堂学习氛围不浓、学习兴趣不高、逻辑思维不强、重视直观感受和喜欢动手实践的特点,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将信息化手段引入课堂, 借助云课堂、翻转课堂、精品在线开放课等信息平台, 将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碎片化处理, 按照项目精准推送给学生的移动终端, 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 并将抽象的内容进行可视化处理, 使之成为直观、便于理解的知识点或技能点。通过改变教学模式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 实现学生的体验式学习与互动式交流, 让课程教学更加高效, 以期通过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地教学方法。

四、小结

以岗位需求为基, 以国家标准为基, 以技术规范为要的核心课程体系, 注重学生技术技能的训练及职业素养的培养, 学生职业资格证的获取率达到100%, 技术技能明显提高。跟踪调查显示, 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 实际动手能力较强, 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意识。

【相关链接】

核心课程是一种课程设计。在此设计中, 儿童的学习有一个中心, 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美国学者布拉梅尔德称核心课程为轮形课程 (wheel curriculum) 。核心课程是1880年左右开始兴起的学科综合化趋势发展的结果。

摘要:食品检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中, 要坚持依靠校企合作, 坚持对接农产品食品检验员职业资格标准, 坚持对接产业发展方向。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和就业岗位, 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基, 以国家标准为基, 以技术规范为要的核心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食品检测技术,核心课程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农业部, 国务院扶贫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 .教发[2014]6号.

[2] 陈玉峰.高职化工装备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研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12) :62-64。

专业检测论文范文第3篇

(一) 产教融合的高职教育的重要性

产教融合主要是深入融合高职教育和产业相互扶持、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将高职院校教育变成一种学生自主创业、产业服务、科学创新的一种生产经营实体逐步和企业进行融合, 形成一种一体化的办学模式。

当前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有一种新常态, 在此条件下, 我国的社会经济需要在结构、速度、动力等方面进行转型, 而高职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定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 进一步对职业教育发展进行强化, 建立起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让高职教育的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化, 这就需要现代高职院校进一步对教育改革进行落实, 也就是说在产教融合方面已经逐步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流, 从具体分析院校自身的发展情况, 以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高校, 在高职教育数量方面逐步增加。在这种条件下。高职院校如果想要在当前的局面下稳定健康的发展, 就一定要将自身的教学模式转变, 从教育的本质入手对教育的水平进行强化, 让学生更好的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与现代市场的人力资源素质要求相吻合, 只有如此, 才能让院校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 促进院校的快速发展, 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当中, 产教结合提供了改革的发展途径和发展方向。

(二)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定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 我国汽车检测与维修的发展也是速度惊人, 而大量的汽车生产制造行业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不仅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人才数量有所要求, 而且对人才的专业素质也有很高的要求。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才能够确保我国汽车制造事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所以对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改革, 实施产教融合的改革策略是刻不容缓的。培养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技术应用人才进行已成为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基本要求和目标。现在汽车工程专业的检测、维修等各方面都需要一些专业技术型人才参与其中, 比如说生产过程中管理岗位、维修技术岗位、质量、检查控制等方面, 既需要有一定的理论素质, 又需要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才。

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教学存在问题

(一) 政策引导机制不完善

高等职业教育一定要与行业的发展政府的政策以及市场的变化紧密相连, 虽然当前国家推出了一定的指导意见和法律法规, 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展开进行保障, 然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由于学校企业行业属于不同的部门, 在对各方进行协调的过程中, 政府无法充分的将自身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来,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 无法保障制度化、法制化的建设, 和一些行业协会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 也没有对高职院校进行具体的指导, 没有将一些先进的设备以及行业标准融入到产教结合当中来, 对产教的深度融合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 校企合作驱动机制不强

当前因为办学体制的影响, 产教融合在校企合作模式在造成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 处于被动的状态, 校企合作没有在学校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方面找到平衡点, 在校企合作机制当中, 产教融合对企业的吸引力较小, 对校企融合的纵向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

(三) 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 由学校专门对理论学习进行负责和考核, 而顶岗实习和实践等工作主要由企业进行负责, 建立这种模式, 可以进一步保障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践的结合, 加强考核的质量。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 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 对学生进行培训, 也只是对某一岗位进行培训。在培训上岗过程中, 需要在一个岗位上进行长时间的实践活动, 不会进行轮岗实践, 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的时间积极性下降, 出现厌倦心理, 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减退, 造成其校企合作的质量无法达到要求。

(四) 校企合作约束机制差

学校和企业合作的过程中, 通常以口头协议为主, 以合同或者协议的方式进行确认, 然而这种方式, 校企双方对学生的约束力不大,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因为学生的自由度较高, 选择面较大。在实践的时候, 若是学生的利益没有得到保障, 学生的积极性会严重下降, 与此同时, 学生在退出的过程中成本较低, 如果学生退出, 那么校企合作的媒介也就消失了, 所以企业微实训实践投入的人力物力无法得到回报, 导致校企合作出现较大的问题。

三、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专业产教融合教学改革的思路

转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思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要以科学严谨的专业教育理念为先导, 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改革创新。针对汽车生产制造企业对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的要求确定可实施的培养方法和目标, 树立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观、质量观以及人才观, 具体培养方法:培养过硬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以产教融合为基础, 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和设计, 与市场需求与科学发展相结合, 进一步突出汽车工程应用方面, 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进行优化整合, 通过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施对人才进行培养, 并且加强学科建设工作, 其次需要注意以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 积极进行课外课程设计, 与课内的训练相结合的模式, 以生产实践和毕业设计为载体, 构建一个立体化的教育实践体系, 让学生能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 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进行培养。

四、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专业产教融合教学改革措施

(一) 建立政府、行业统筹的政策引导机制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主要是为了高等职业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专业培养更为优秀的人才, 更好的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在国家政策文件精神的指导下, 行业协会、地方政府需要以实际情况相结合, 依照市场的不同、行业的不同以及区域的变化, 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对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引导, 加强校企合作的顺利展开。

(二) 构建“校企共赢”机制

虽然当前的校庆模式以企业和学院为主体, 既可以符合学院的社会需求, 又可以达到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目的, 在教学和企业实践的过程中, 形成了一种校企共赢的融合体制, 在构建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体系方面, 一定要重视与实际结合, 加强市场状态的分析, 校企双方一定要联合进行培养方案的制定, 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共同协商, 科学合理的设置相关的课程, 共同商讨如何进行实践, 学校和企业要全程参与教学活动, 每一学期的教学内容需要以教学实践以及市场变化进行转移, 呈现螺旋式增长的趋势, 只有如此, 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 设置教学课程的过程中, 要有企业与学院共同设置相应的教学管理委员会, 对人才培养模式方案进行商定, 依照相关的专业进行分析和商讨。学校和企业需要共同开发相应的在线课程, 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到相应的知识, 为企业实践打好基础。

(三) 加强生产与教学的对接

在对接院校教学和企业生产的过程中, 一定要重视教学的实效性, 这也是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重点关注的内容, 具有实际影响意义, 所以院校一定要重视相关教学设计, 比如说, 需要企业的指导老师和院校的专业教师共同进行课堂教学, 在教学的时候需要确保以企业指导教师为主, 加强实践活动, 并且以实际的企业项目为对象进行教学, 让学生更好的对企业的发展过程和工作方法进行了解, 在此条件下, 学生需要一支员工的身份进行实践活动, 对学生的岗位意识和职业素质培养进行强化, 进一步落实相关的教学内容, 加强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 进一步加强院校的快速发展。

(四) 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

其余高职院校进行合作的过程中, 不单单只是停留在校企合作的协议当中, 一定要在此条件下进一步对各种规章制度进行完善, 加强学生企业学校的利益权利, 并且通过相关的行业协会和政府进行监督执行, 在校企合作协议的条件下, 学院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模式, 确保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 并且加强监督工作, 有效的对教师和陈企业进行考评, 依照工作情况进行奖励和惩罚, 对相关机构和教师的责任进行强化, 其次, 企业一定要建立相应的考评制度, 积极考评学生的实践活动及考评结果和职位晋升, 要加强退出机制的建立, 对于中途退出的学生, 如果退出的理由不合理, 对校企合作产生影响, 一定要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

五、结束语

加强校际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 高校需要与企业进一步深化合作, 将知识转变为生产力, 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

摘要:这些年以来, 伴随当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 高职院校的建设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输送了大量的人才。然而当前由于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产业改革逐步开始深化, 在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模式方面也需要与经济的发展相结合, 加强产学融合, 已经在当前院校发展中成为一种趋势, 我们重点对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探究进行分析和研究, 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重要性,存在问题,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专业检测论文范文第4篇

在这种背景下, 高职院校也在争先开办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且办学规模在逐年扩大。随着学生人数的快速增长, 师资队伍建设就面临着新的挑战, 尤其是在工学结合模式大力实施的今天。

1工学结合模式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师资建设背景

目前, 工学结合模式已经深入到高职教育的改革中。而工学结合指的是学校通过学习与工作相互交替、融合的方法, 使学生将课堂理论学习与参加社会中的实际工作相结合。既增长知识又锻炼能力, 达到“做、学合一”、“学生、员工身份合一”、“岗位、课堂合一”, 将工与学融为一体, 使学生学习于职业岗位, 工作于学习环境。显然, 工学结合模式对专业教师要求就更高了, 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 又需要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师资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

2工学结合模式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师资现状分析

2.1专业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目前, 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汽车行业对人才需求量大, 专业技术人员在企业任职薪资较高, 极少汽车技术性人才选择投身于高职教育。

2.2师资专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 高职院校普遍采用专业动态调整的方式服务地方经济。这一方针下, 较多高职院校会将机制造、电气类的老师调入教师不足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师队伍中。这一做法虽然解决了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 但却无法达到工学结合模式下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师资的要求。

3工学结合模式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师资建设措施

以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引进高学历人才, 加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 从汽修企业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等方面进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师资建设。

3.1培养专业带头人

优选一名或多名骨干教师送到职业教育先进的国家、高校参加3个月以上的进修与考察, 让其了解国外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状况, 密切关注汽车检测与维修前沿技术, 跟踪汽修方向的发展动态。通过进修学习和考察更新其专业建设理念, 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的组织、领导和课程规划设计能力, 使其成为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 主持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建设工作。

3.2培养专任教师

1) 培养骨干教师。在现有教师中选拔具有高级职称或具有硕士学位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为骨干教师。将选拔的教师派到国内知名企业进行为期6个月的锻炼, 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以访问学者身份派到职教先进的国家进修半年, 拓宽教师视野, 更新其职业教育理念, 提高理论教学水平。通过顶岗锻炼和国外培训提升“双师”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 将他们培养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骨干教师, 与现有骨干教师共同负责核心课程建设。

针对校内现有的骨干教师, 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 具有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 但实践动手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通过派送到国内知名企业进行为期3个月的锻炼, 提高实践动手能力;针对来自企业的骨干教师, 因其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理论教学能力, 通过到职教先进的国家进行为期2周以上进修, 更新职业教育理念, 提高理论教学能力。通过学习和培训提升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

2) 培养“双师”素质教师。通过培训、顶岗实践等方式将非“双师”教师培养为“双师”素质教师, 大幅提高“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 一般要求达到90%以上。

选派具有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的中青年教师到国内知名企业进行3个月的顶岗锻炼, 参与至少2项工程项目, 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 将他们培养为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素质教师。而现有的“双师”素质教师的能力提升主要通过顶岗锻炼、技能培训和参与技术服务等手段来实现。“双师”素质教师需定期进修学习和参与“产学结合”活动, 每两年要有不少于1个月的汽车检测与维修岗位或技术应用研究的经历, 确保教师技能素质的持续提高。

3) 高学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从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引进或培养博士学历教师、硕士学历教师, 丰富团队的内涵, 提高团队的高学历人才比例, 调整学历结构。新引进的教师在上岗前到企业进行1个月的顶岗实习, 提高其实践能力;另外一方面, 送到西南大学进行培训, 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

3.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的指导, 提高学生的汽车职业技能, 从行业著名企业聘用兼职教师。如笔者所在专业从重庆长安集团、万家雅迪4S店等单位聘用12名兼职教师 (4名高级技术职称人员, 8名骨干技术人员) 来承担实践教学任务, 形成专兼结合的师资结构。

为了确保聘用的兼职教师顺利开展实践教学工作, 学院与校企合作单位签订协议, 保证兼职教师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承担理论及实践教学任务。学院与兼职教师签订合同, 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学校负责对兼职教师进行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师职业规范培训30学时以上, 提高兼职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教学系部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 制定兼职教师管理和教学质量考核办法, 确保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

4总结

工学结合模式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师资队伍建设的成败直接决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发展前景, 这一工作需要政府、学校及行业一起努力, 共同完成这一长期的任务。

摘要:汽车行业飞速发展, 需要大量的高技能汽车维修人员。目前, 工学结合模式已经深入到高职教育的改革中, 这一模式下对专业教师的要求非常高。针对工学结合模式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师资专业结构不合理的情况, 笔者从培养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及兼职教师建设三个方面对专业师资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工学结合,汽车检测与维修,师资建设

参考文献

[1] 史超超.新时期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 2014, 29 (813) :80-81.

[2] 任程坤, 孙百呜, 刘艳华.高职院校高效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与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 7 (33) :48-49.

[3] 戴裕崴, 杨玉兰, 胡如祥.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2+1”模式的创建与实施[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07, 4:28.

[4] 叶智彪, 黄经元, 吴炳理.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与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8:50-52.

专业检测论文范文第5篇

现代学徒制既区别于传统学徒制的单向技能传授, 又继承了传统学徒制中师傅对徒弟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现代学徒制是采用“学校企业协同育人、学生学徒双重身份、教师师傅联合执教”的一种新型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的核心理念是“做中学, 学中做”, 让学生在理论教育中掌握实践技能, 在实践操作中夯实理论知识, 工学交替、训教一体的育人模式保障了学生“职业认知、岗位技能、职业素养”的规范提升, 实现了全新的校企合作培养路径, 有质量地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技能过硬的专门技能型人才。

二、现代学徒制在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的实践背景

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自1999年创办以来, 始终坚持着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秉承着“双课堂、双情景、校企联动、学做合一”的实践教学模式和“企业文化进教室”、“典型案例进教材”、“业务骨干进课堂”、“人才培养进企业”的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成果显著且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作为我校传统专业已多年以订单培养方式为全国各地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2017年我校成为“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之后, 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新型人才培养改革, 建立“工学交替、训教一体、知行合一”的新型人才育人模式, 与合作企业展开更具深度的产教融合、更加紧密的校企合作, 以企业岗位技能需求为导向实施职业教育, 真正实现“现代”的学徒制育人模式。

三、现代学徒制在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的实践探索

(一) 改革招生招工模式

实现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招生招工一体化模式, 学校与合作企业双方签订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协议, 校企共同研制、实施招生招工方案。企业提供岗位需求, 确定用工专业与人数。学校根据合作企业用工需求和岗位标准, 与企业共同编制招生招工工作方案, 学校与企业共同宣传共同现场招生招工, 校企联合完成招生招工工作, 深化了以“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对接, 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课程内容与技能要求对接, 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五对接为主的现代学徒制招生招工一体化改革与创新。校企联合完成招生招工工作后, 学校组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 学生、学校和企业签订三方协议, 明确学生/学徒双身份、岗上培育的内容及福利待遇等, 保障了学生在校入企的双重保障。

(二)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依据企业的岗位标准, 校企共同制订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人才培养方案》, 规范了人才培养标准, 创新现代学徒制“12345”人才培养模式, 即“一目标、二联合、三融合、四共建、五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目标”即以现代学徒制培养能工巧匠为目标;“二联合”即采用“联合招生, 联合培养”的校企共育模式;“三融合”即实施“试用技工-技工-技师”的学徒岗位技能三段递进与学校理论教学相融合;“四共建”即校企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和评价体系的建设;“五对接”即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对接, 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课程内容与技能要求对接, 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加大了人才培养改革力度, 围绕“12345”人才培养路径, 根据学生岗上学习、技能形成和企业实践的职业成长规律进行了“校企融通、三段递进”式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学生第一学期在校完成文化课程, 初步学习汽车职业理论课程, 了解汽车方面知识, 企业带教师傅走进课堂, 讲授企业文化课程, 让学生在企业实践之前熟悉企业文化、企业发展及岗位标准。第二三四每学期采用“3+2” (在校学习三个月, 到企业实践两个月) 交替模式进行学习, 学校联合企业实施学生每学期在校完成企业岗位对应所需的专业课程后进入企业岗上学习。学生第二学期首次进入企业识岗学习, 企业为学徒定岗为试用技工, 由企业带教师傅培养学生试用技工技能;第三、四学期进入企业跟岗学习, 通过考核岗位晋升为技工, 培育学生技工技能;第五六学期学生进行顶岗学习, 企业师傅教授学生高级技能, 通过技能考核岗位可晋升到技师。学生在校期间就完成了企业员工需要两年完成的“试用技工-技工-技师”的岗位三级晋升, 毕业后学徒班的学生完成考核可以直接晋升为企业技术主管、服务顾问及店面经理等发展岗位, 大大超越了其他刚走出校门的学生;企业将员工两年不稳定期提前到学校, 即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信赖与坚持又节约了企业对员工前期的培养支出;学校通过学徒制校企深度合作, 即培养了师资又为企业培养了高技能优秀毕业生, 社会声誉得到提升, 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真正实现了“校、企、生”三方共赢。

(三) 改革教育考核标准

学校引入企业岗位技能标准作为专业课程实训考核标准, 使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对标企业岗位标准, 规范人才培养过程, 为学生岗上学习无缝衔接打下基础, 以理论教学实施任务驱动、技术技能教学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基础, 校企共同修订了学徒制教学标准及人才培养方案;并制定了与人才培养方案相应的工学交替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技能考核标准等及配套的实施方案;现代学徒制的考核评价不同于在校生, 为此校企共同制订了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标准, 建立了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定期检查、沟通、反馈等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及质量监控机制;学校深入企业调研, 校企共同研讨、座谈, 制定了现代学徒制师傅标准, 师傅选拔方案, 师傅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相关制度。校企共建了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和基于典型工作的专业课程体系, 开发编制了学徒需要的专业教材, 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培养企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

(四) 改革教师教学模式

现代学徒制采用双导师制, 校企共建校企共用的混编师资队伍。校企共同建立健全了双导师的选拔、培训、考核、激励制度, 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学校选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作为学生/学徒的在校指导教师, 并与学生结成对子, 指导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企业遴选职业道德素养高、经验丰富的高技能人才作为学徒班的师傅, 每位师傅带3-5名学徒, 负责学徒在企业期间相关技术技能的指导、培养以及阶段性的考核评价等。同时企业师傅进入学校课堂进行实践教学, 弥补了学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短板。学校教师下企业实践, 提升了教师实践教学技能, 同时也积极为企业提供更加系统的理论培训以及科学技术服务。学生/学徒在校企混编双导师的交替培养下, 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同步提高, 培养效果显著提升。

四、结束语

现代学徒制给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创新带来了一个很好的试验样品, 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对于推进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校企互利共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水平搭建了更加稳固的平台, 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校企之间精诚合作, 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 为毕业生就业, 社会需求搭建平台, 为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创造机会, 增强办学活力, 为学生营造更加良好的学习、实践、就业、创业环境, 更好地为行业、企业、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

摘要:我国推行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有别于传统师傅带徒弟的单向技艺传授和纯技术技能传承, 也突破了高职院校传统学科化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课堂限制。现代学徒制采用的是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 学生和学徒双身份培育, 强调学生/学徒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新型培养模式。本文首先阐述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背景, 进而分析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具体探究过程, 为汽检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 吴研.现代学徒制在我校国际商务专业中的应用初探[J].都市家教月刊, 2016 (12) :160-161.

[2] 周平.高职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初探[J].发现, 2017 (8) :77.

[3] 蔡春江, 余江霞, 陈千诰.现代学徒制研究与实践文献综述[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29 (4) :8-10.

[4] 林禄苑.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以广东工商职业学院为例[J].河北职业教育, 2017 (3) :103-105.

上一篇:在线检测论文下一篇:检验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