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机电一体化论文范文

2023-09-16

专业机电一体化论文范文第1篇

2、机械工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分析

3、机械设计制造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研究

4、机电工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探析

5、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工程机械中的发展应用探讨

6、建筑工程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技术

7、浅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机电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关键要点

8、智能控制及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探讨

9、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10、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探究

11、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实践刍议

1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智能制造中的运用

13、谈啸斌:浅谈PLC在工业机电一体化生产系统中的运用

14、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

15、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发展与应用

16、机电一体化电工技术应用探究

17、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分析

18、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19、基于PLC控制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20、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管理研究

2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深度应用

2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

23、机电一体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4、浅析智能制造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25、探究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26、物联网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

27、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

28、关于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

29、传感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30、智能制造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3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梯中的应用

32、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

33、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解析

34、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35、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管理

36、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上的应用探讨

37、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与机电一体化的融合研究

38、建筑工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技术探讨

39、机电一体化关键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有效性

40、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4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42、机电一体化在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分析与研究

43、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分析

44、对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实践探讨

45、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建筑工程机械中的应用

46、解读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47、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研究

48、机电一体化在石油化工机械中的应用分析

49、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上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探析

专业机电一体化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明确了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的目的,由此提出了具体的设计内容和工作量要求。对课程设计的方法要点进行了提炼,这可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对于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中的知识结构和学习重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机械系统;电气控制

机电一体化技术不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二者的有机结合。目前,不少院校由于在教学中缺乏机电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过程,学生在学习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和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基础课程后.并不能很好地将机、电的知识融会贯通。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综合设计方面存在不少困难。为解决此问题,我们进行了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1、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设计的对象应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如微机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三坐标测量机、自动检测仪、全自动洗衣机、电子秤、自动售货机、家用智能装置等。设计内容由机械系统、控制系统和设计说明书三部分组成。

2、课程设计的一般过程与要点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内容非常广泛。不同的专业、方向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每个学校也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因此,课程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也会不同。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的不同阶段通常都是互相关联的,当某一阶段的设计发生变化时需要及时修改其他阶段。首先要认真研究设计任务书,明确要完成的设计内容和具体要求,备齐设计过程所必需的各种工具书和相关标准。

其次,要大量查阅文献资料、学习研究有关产品的图纸与样本。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学生要学会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快捷工具,指导教师也要充分使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有条件指导教师最好带领学生参观实物或模型,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总体方案直接影响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最终运行结果,是设计工作的基础。一般满足设计要求的总体方案往往有多个,这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确定一个最佳方案。

设计总体方案时要求学生必须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在继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的创新能力课程设计的选题一般应是已成型的机电产品。在长期的设计和生产实践中已积累了大量可供借鉴的资料和经验。作为学生,首先要学习和继承这些经验成果。这样不但可以加快设计进度,减少原则性错误,而且对设计质量也有可靠的保证;但同时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疑问要勤思考、多比较。对现有方案中存在缺陷的地方,应发挥个人创新能力予以改进和提高。如果在结构上有重大的改进设计.应该与指导教师和同学多讨论。

(2)抓住关键零部件的原理分析和设计。无论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改造,还是新产品设计都需要抓住关键零部件的分析和设计,这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重要方法。在设计时,必须清楚了解关键零部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3)要重视并正确使用标准遵守并采用标准是降低产品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评价设计质量的一项主要指标。熟悉并正确使用标准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的重要任务之一。

对于标准件的使用应尽量减少品种和规格,这样既降低成本,又方便使用和维修。非标准件的尺寸一般要求圆整为标准数或优先数,以方便制造和测量。对于常用的标准数和优先数,要求学生记忆并熟练使用:但要注意有些根据几何关系和安装要求确定的尺寸不能圆整,例如齿轮分度圆直径和齿轮中心距等。另外,设计中还应尽量减少零件材料的牌号和种类,能用同一牌号的材料应尽量统一。

(4)学习掌握工程设计的方法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在工程设计方面的能力。在机械系统设计时,零部件的尺寸不可能完全由理论计算确定,很多情况下经常没有公式可供参考。此時就要运用类比和初估的工程设计方法。

设计时应结合具体结构、加工和装配工艺,并综合经济性和使用条件全面考虑。最常见的如机体和箱体的壁厚、齿轮轮缘、带轮轮毂、螺栓直径等尺寸设计时都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类比确定,没有特殊要求时,一般不需进行计算。

3、机械系统中的重点知识结构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机械设计是基础。我们在课程设计中重点检查提高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结构:

(1)机械制图是一切基础机械系统设计要求设计者具有扎实的机械制图基本知识。良好的机械制图基础,不仅使设计者正确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而且也便于与他人讨论交流。要求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正确运用机械制图的各种表达方式,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复习教科书。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在机械结构设计和机械制图上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将欠缺的知识补上。

(2)牢固掌握机械设计有关知识具备良好的机械设计和机械零件知识是课程设计的基础。任何一台机电设备都是由各种各样的机械零部件组合而成的.其中标准零部件尤其重要;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及时复习标准零部件的计算、选择方法及其视图表达方式,其中齿轮、带与带轮、蜗杆蜗轮、滚动轴承等是重点要求同学熟练掌握。

(3)注意新型的传动与导向元件进给伺服机构对机械传动精度和工作平稳性都有较高要求.所以应尽量采用低摩擦的传动和导向元件,如滚珠丝杠螺母副、直线滚动导轨副等。进给传动机构中应尽量消除间隙,采用双片齿轮错齿消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另外,近年来同步带传动在机电设备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由于这些内容学生在前期课程中接触较少,所以在本次课程设计时要求具体应用。

(4)细致考虑零部件的工艺性问题图纸上绘制的零部件应充分考虑加工的工艺性和装配的工艺性。既要加工方便,又要装卸方便。主要尺寸参数应尽量完整,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尤其在应用CAD绘图标注尺寸时更应注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结构设计中各个零部件应能方便地安装和拆卸,要留有足够的装配空间;同时,轴、齿轮、轴承都应有合理的轴向和径向定位,而且要避免出现超静定现象。

4、控制系统设计中的有关问题

控制系统设计时学生要完成一个完整的MCS一5l单片机系统,在软硬件方面得到系统的培养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下述几个问题上要求学生要充分注意:

(1)及时复习前期课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将涉及到微机原理与接口、单片机原理、检测与传感器、控制工程基础等多门课程。设计中遇到问题时,应及时复习相关的课程。对于微机控制系统中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应该非常清楚。设计时如果发现自己在基本概念上存在问题,应下大力气立刻予以弥补,决不能草率了事。

(2)重视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在进行电气原理图设计时,学生会深切感受到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各种大规模数字集成芯片是计算机系统的基础,而每一个芯片则是由各种基本数字逻辑单元组成的。没有良好的数字电路知识,在设计时将无从下手。相比较而言.虽然模拟电路在设计时应用较少,但它却是数字电路的基础.而且在学习难度上要大于数字电路,所以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这次课程设计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具备良好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是顺利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基本保障。

(3)尽量选用模块化电路,目前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普遍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对常用器件和芯片建议学生记住其型号和功用,这在今后的工作中非常有用。对于参考图纸中出现的电阻、电容等器件,其参数的选择也很重要。要求同学经常考虑一下这个器件为什么取这个数值。下次再遇到类似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尹志强.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专业机电一体化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针对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双创”理念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办学现状,针对如何在“双创”理念下进行高职机电类人才培养改革问题,提出了“双创”理念下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策略,构建了“双创”理念下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关 键 词] 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创业

一、引言

经济学家康德拉基耶夫研究《计量经济学》的时候,发现了一个“计量经济学模型”,可预测整个经济发展周期,但是美国经济并没有按照预期走入“谷底”,反而创造了奇迹。经济学家彼得德鲁克研究发现,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得益于一大批企业家的出现,而大量企业家的出现究其原因始于美国在1960年推行的创业教育。

为了解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从2015年起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到2020年基本建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双创”背景下,“技术技能型人才”强调“以掌握精湛的技能技艺为目标,以勤学多练、熟能生巧、巧能出新为手段”,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和勇于挑战、敢于冒险的精神。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009年申报,2010年开始招生,目前有在校生1100余人,共培养毕业生2000余人。

(一)基于市场调研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目前,机电一体化专业基本上按“既懂电又熟悉机”来定位。但实际上机械与电子本身各自为两大学科,内容庞杂,涉及面广,实际培养结果却是“机不太懂,电也不太通”的尴尬局面。我远在教学实践中,又尝试定位学生选修方向,一是以机为主、电为辅;二是以电为主、机为辅。但结果发现机电类专业和机械制造类专业没多大差异,体现不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特色。因此,机电一体化专业应合理定位。

(二)适应时代发展和要求的智力支持

教师队伍结构及管理策略是“双创”人才培养发展的桎梏。机电类教师主要来自各大院校,结构单一,没有企业经验,实践教学能力不够强;来自企业的能工巧匠少,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青年教师“师徒制”和理论教师实践教学“轮岗制”制度;教学实验设备不充足,实训条件落后,实践教学和生产实际严重脱节;没有与本土自主创业成功企业的师资互動,缺乏本土案例教学素材。

(三)校企合作机制的不断深化

目前,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仍然占主流,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和实验项目仍然没有完全基于项目式教学,知识缺少项目载体,不生动,不具体,没有时代性,导致“被动接受”依旧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这势必造成师生课堂互不理解的尴尬,进一步激化教与学的矛盾。

三、基于“双创”理念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策略

双创型人才培养主要是指以专业知识和双创技能为主,以实践教育为基本手段,把创新和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和团队意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途径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要基于培养目标,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途径。以知识+技能+创新创业精神教育为主线,通过创新创业基础(必修)、创新创业讲座、社团活动等,使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以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创新思维培养(必修课程),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入门培养;通过机械创新设计、机电产品创新应用等网络在线、专业选修课程创业大赛、技能大赛、科研项目等,使学生在二年级通过创新创业技能提升训练创新意识培养(选修课程、实践课程),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入行培养;通过创业孵化基地、企业创业实战训练营专利发明、创业基金等,使学生在三年级通过创新创业综合训练、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实践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入职培养。最后,通过三年的专业教育及创新创业训练引导,毕业生最终除了入企就业之外,还可自主创业。

(二)构建“学、做、创”的课程体系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在培养机电领域技能型人才,课程体系构建注重专业领域知识+职业技能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仅仅是引导和启发,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也就是通过创业意识引导学生入门,通过产品设计引导学生入行,通过创业孵化等引导学生入职。结合专业实际,开发基于机电产品设计、销售等的专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构建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

(三)加强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建设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如何建设多元化“双创型”教师队伍。首先通过建立内培外养制度,通过专业教师企业项目实践进修、顶岗锻炼等方式,安排教师进行企业实践,通过企业实践,带回企业典型案例,推动项目化教学进程,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新型教师成长;建立有效的青年教师“师徒制”和理论教师实践教学“轮岗制”,加快教师成长,促进教师在不同学科之间交流;链接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实现区域、校、企、行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加强与本土创业成功的企业交流,建立合作关系,定期组织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总之,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研究与发展,还处在探索和发展期。如何优化专业设置、完善实践平台、优化创新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机电一体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双创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我们积极探索社会资源整合、师资队伍构成以及基于“互联网+”背景进行不断的创业培训实践。

参考文献:

[1]祝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C].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三等奖摘要集[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1.

[2]张伟佳.创新文化引领“双创”教育新机制[J].中国高校科技,2016(11):79-81.

[3]张凯.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23):100-101.

[4]萧泽新,黄美发,陈宁,等.光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作实践[J].光学技术,2008,34(S1):317-318,320.

[5]王平,贺红岩,魏润仙.基于校企合作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成效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5(18):153-155.

[6]杨永春,陈建萍.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甘肃科技纵横,2012,41(5):122-124.

专业机电一体化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现如今,国家工业体制结构改革进程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不断深化,我国的大型机电制造企业也在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实现了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因此各大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不断扩大。而在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教育作为与国家工业产业发展密切的教育形式,其传统教学模式已逐渐受到更多的质疑,本文对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现状做了一定的分析,并尝试提出创新教学模式的几点建议,以期为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机电一体化;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研究

1 机电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

1.1 重基础理论,轻实践

部分高职院校过多地重视对专业教材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和灌输,片面地引导学生认为只要是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自然而然就有可能充分利用机电专业教材的知识为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观点使得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无法在真正的实践工作中充分利用所学知识,不能满足当前企业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需求,因此使得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水平不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不能够使其适应迅速变化的工作岗位,阻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

1.2 机电专业教师水平与专业能力的水平参差不齐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成果离不开专业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指导,优秀的职业教师能够将理论与实际进行结合并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兴趣,同时教师的教育态度,知识储备,教学理念等各个方面也会在不同层次对学生的习性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存在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态度不端正的问题,毕竟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师存在一定的水平差距,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熟练,教学经验不够丰富,教学态度不够端正,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上的成果欠佳。

2 机电工程学专业的实践性的教学创新策略

2.1 创新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的本专业学习动力和兴趣

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存在抵触心理也相对正常,所以老师应结合具体的学生特征来积极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不断强化学生的未来发展自信心,老师能够以各种成功的毕业生案例,向学生传达一种积极正向的就业规划,同时为其提供更加标准规范的简历以及相关企业的前沿动态,进而让学生对于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清晰明确的了解以及产生相应的向往,不断的树立其对机电专业的信心,提高学习动力。

第二,鼓舞了广大学生的良好思想政治学习态度自信心和工作士气。职业教育技术高等学校根据教育部决定,可在每年9月新生正式毕业入学的第一阶段,邀请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再次回到自己的职业学校,站在操场上并为每一名当年入学新生升旗发表主题演讲,现身说法,为其他的学弟、学妹们指明了自己学习的正确方向,鼓舞了入学新生的思想政治学习高度自信心和士气。

第三,要着重于培养对于知识学习的兴趣爱好。在开展具体的理论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重以相关实践手段来为其进行理论知识的有效呈现,因为机电专业更加侧重于实践,所以以一种更加新颖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接受,从而不断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为学生拓宽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使其能够对专业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的认知与了解。

2.2 积极建立校外的实训基地,完善校外实践教学过程

高職院校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也具备教学优势,因为其能够加大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可以实现与社会企业的有效连接,建立校企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够更加亲密的接触到机电行业,在其动手操作的同时不断进行学习,另外还具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指导,这也是传统高校所无法满足的教学条件,因此应加强对此优势的合理应用,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对行业有一个更加综合全面的了解,另外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对于相关设备匮乏的问题。

2.3 创新实习效果考核的模式,强化实训的效果

在进行机电工程专业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数量较多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考核模式,而是应该以更加多元化的考核手段来对其学习成果进行检验。让学生对于实践能力有更高的重视程度,能够真正发挥自身的学习优势,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不断完善优化新型考核体系,带动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工作中来。

第一,日常评估的组织和实施,以及对学生是否每天都能在同一培训基地中完成学习和任务的及时监控和性能测试。第二,定期对项目进行培训,直到项目通过该级别后培训基地才学习下一个培训项目。最后,对学生毕业资格的评估。确定学生每天完成项目实习后,他们将继续进行项目的完成资格评估。对于未通过项目评估的人员,请继续为下一个项目培训基础资格评估。

3 结束语

进行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的创新,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并且能够充分了解社会实践的具体情况,对本专业的工作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就业范围,培养更加优秀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旭刚.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一体化模式探讨[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7, 000(004):P.34-35.

[2] 宋兆沛.基于信息化技术的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 2019(12).

专业机电一体化论文范文第5篇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社会发展、国防建设和科技进步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装备部,也是科技人才需求大户。在我国建设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创新型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机械专业的人才需求将会更加突出。为此,上海交通大学在继续办好全日制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上,面向机械从业人员,由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开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专业网络教育,培养更多的从事机械行业的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

本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备机械电子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电子领域的设计、开发、应用、运行管理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电子技术、机电控制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接受运用机电一体化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训练,具有机械电子系统的开发、应用与管理的能力。

【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

<机械原理>主要研究机械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及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基本理论,包括各种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问题,常用机构的设计问题,机器动力学问题和机构的选型及机械运动系统设计的问题。

<机械设计>机械设计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培养学生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一般规律,具有设计一般简单机械的能力,具有应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

<机电控制技术>学习机电系统工程基础、可编程逻辑控制、计算机接口和电机调速等基本技术,掌握数字系统分析与设计和机械-电子-控制-软件耦合分析与设计等基本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机械工程应用软件>讲述工程软件和计算机图形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介绍机械工程各个软件的应用基础,引领学生入门,掌握机械工程相关应用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讲授非电量电测法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技术,常用的传感器、中间变换电路及记录仪器的工作原理及其静、动态特性的评价方法和测试信号的分析、处理,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选用测试系统及装置。

<数控加工技术>以数控加工工艺方案制订和编制加工程序为基础,主要教授数控加工过程中有关工艺分析、数值计算、基本编程功能指令和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加工程序编制方法,并向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工艺分析和FMS应用拓展。

专业机电一体化论文范文第6篇

专科院校培养宗旨

课程开设

发展现状

一、智能化

二、模块化

三、绿色化

四、网络化

五、微型化

六、系统化

发展历程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专业介绍

1、机械技术

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3、系统技术

4、自动控制技术

5、传感检测技术

6、伺服传动技术

课程设置专业代码

具体科目

就业前景综述

前景

展开专科院校 培养宗旨

本专业旨在培养从事机电设备的使用、维护、维修、设备的管理与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人才。[1]

课程开设

主要开设《电机及其应用》、《工厂电气控制设备及其应用》、《单片机控制技术应用》、《传感器技术应用》、《电力电子与电机调速技术应用》等核心课程。电工电子技能训练、工厂电气控制实训、PLC应用技能实训、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实训等实践环节。考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及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AUTO CAD高级绘图师”证书。一般中职学校对于此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有:电工基础,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数控加工基础,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及其应用,电子装接,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等等

该专业学生可在电工实验实训室、电子技术实验实训室、供配电技术实训室、工业检测技术实训室、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训室、单片机技术实训室和电力自动化与继电保护实训室进行一体化教学。学院拥有实训实习车间,学生可以进行电工综合实训。该专业学生在三个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毕业实习和顶岗实习。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应用领域广泛,就业岗位群大,学生毕业后可在相应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机电设备的运行、维修、安装、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设计、改造以及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工作。

发展现状

一、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诚然,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又必要的。

二、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这样,可利用标

准单元迅速开发出新产品,同时也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这需要制定各项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由于利益冲突,近期很难制定国际或国内这方面的标准,但可以通过组建一些大企业逐渐形成。显然,从电气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无论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规模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

三、绿色化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

四、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是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利用家庭网络(home net)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computerintegrated appliance system,CIAS),使人们在家里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五、微型化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 、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

六、系统化

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外,还有RS48

5、DCS人格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事实上,许多机电一体化产品都是受动物的启发研制出来的。

⑴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机械、电子、液(气)压一体化技术基本理论,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维护、调试和维修,掌握应用机电一体化设备加工的工艺设计和加工工艺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中级工程技术人才。

⑵主干课程

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加工机床、数控加工工艺、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检测技术、数控技术、数控编程、电气控制技术、机电传动控制、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器控制及PLC、计算机绘图(cad)、工程力学等。

⑶主要内容

⒈就业岗位群: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应用领域广泛。毕业生主要可从事数控设备的维护、调试、操作、制造、安装和营销等技术与管理工作,就业岗位群大。主要可适应的岗位与就业方向为:

1)从事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工作;

2)从事数控设备(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和其它数控设备)的编程、操作工作;

3)从事数控设备的技术改造、技术革新、电气维修、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工作。

⒉ 专业核心能力:

a、掌握典型数控设备的维护能力;

b、掌握典型数控设备的操作的能力。

⒊ 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有: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制造工艺与工装、数控原理与系统、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模块、数控机床机械结构、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模块、CAD/CAM应用技术、Solidworks以及电力拖动,电动机原理结构

⑷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⒈知识要求

⑴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和必要的科技文化知识;

⑵ 掌握必需的数学和英语基础知识;

⑶ 掌握机械制造知识;

⑷ 掌握必需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

⑸ 掌握微机与应用知识;

⑹ 掌握数控原理、数控机床和数控加工编程知识;

⑺ 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的知识。

编辑本段发展历程第一阶段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

第二阶段

20世纪70~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这个时期的特点是:①mechatronics一词首先在日本被普遍接受,大约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②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③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以很大的关注和支持。

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这些研究,将促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中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为“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

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

专业介绍

1、机械技术

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械技术的着眼点在于如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适应,利用其它高、新技术来更新概念,实现结构上、材料上、性能上的变更,满足减小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提高刚度及改善性能的要求。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制造过程中,经典的机械理论与工艺应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技术,同时采用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等,形成新一代的机械制造技术。

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其中信息交换、存取、运算、判断与决策、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均属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3、系统技术

系统技术即以整体的概念组织应用各种相关技术,从全局角度和系统目标出发,将总体分解成相互关联的若干功能单元,接口技术是系统技术中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实现系统各部分有机连接的保证。

4、自动控制技术

其范围很广,在控制理论指导下,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后的系统仿真,现场调试,控制技术包括如高精度定位控制、速度控制、自适应控制、自诊断校正、补偿、再现、检索等。

5、传感检测技术

传感检测技术是系统的感受器官,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其功能越强,系统的自动化程序就越高。现代工程要求传感器能快速、精确地获取信息并能经受严酷环境的考验,它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达到高水平的保证。

6、伺服传动技术

包括电动、气动、液压等各种类型的传动装置,伺服系统是实现电信号到机械动作的转换装置与部件、对系统的动态性能、控制质量和功能有决定性的影响。

编辑本段课程设置自考本科段课程设置

专业代码

机电一体化自考专业课程及学分 专业代码:B080307

具体科目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01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02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03 02199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3

04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二) 3

05 00015 英语

(二) 14

06 00420 物理(工) 5

07 02238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 8

08 02240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4

09 0220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4

10 02241 工业用微型计算机 4

11 02243 计算机软件基础

(一) 4

12 02194 工程经济 4

13 02200 现代设计方法

514 02245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5

S1 00421 物理(工)(实践) 1

S2 02239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实践) 1

S3 02203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践) 1

S4 02242 工业用微型计算机(实践) 1

S5 02242 计算机软件基础

(一)(实践) 1

S6 02201 现代设计方法(实践) 1

S7 02246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实践) 1

S8 02247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设计) 4

S9 10345 机电一体化工程毕业论文

合计 80 不计学分

15 02159 工程力学

(一) 5 非直接报考加考课程

16 02185 机械设计基础 5

17 02232 电工技术基础 3

S10 02233 电工技术基础(实践) 1

机电一体化2013年4月自考科目

48 机电一体化工程 2194 工程经济 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二) 2243 计算机软件基础

(一) 420 物理(工)

2199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2240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220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2241 工业用计算机

[2]

机电一体化自考专业报考条件

凡国家承认的专科及专科以上毕业生均可以报考本专业,并根据具体情况作如下分类:

1、 机械工程、动力工程、电气工程类各专业专科及专科以上毕业生、从事机械电气工程具有中专毕业证书且有技术员任职职称的在职职工均可直接报考;

2、 其他工科类专业专科及专科以上毕业生报考,须加考工程力学

(一)、机械设计基础(含实践)、电工技术基础(含实践)等三门课程。[3]

编辑本段就业前景综述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目前实操性人才缺乏,各企业高薪聘请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在深圳地区例如:富士康、三星、华为、等一线企业拥有大量高薪职位就业前景十分广阔.以下由工控行业网为您进行的机电一体专业就业前景的方向分析。[4]

前景

机电一体专业就业方向:机电一体化专业

1、从事机电一体化液体灌装生产线及商品包装自动化机械运行、维护、管理、技术改造等工作的机电一体化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可在大型啤酒、饮料、食品及商品包装生产企业从事现代化自动机与生产线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也可在相关的自动机与生产线的生产厂家或设计部门、营销单位从事技术工作.

2、机电一体化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方向)

从事机电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并熟练使用和维修数控加工设备的机电一体化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可在模具设计也制造、机械加工、塑料、五金、电子产品、计算机生产等企业从事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设计编程,数控机床的调试、维护及加工操作,从事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也可

以从事国内外数控设备的营销工作.

3、机电一体化专业(模具CAD/CAM方向)

从事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控加工技术对模具进行设计和制造等工作的机电一体化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可在模具、机械、五金、塑料、家电等生产企业从事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经营、管理工作.

4、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CAD技术方向)

在机电一体化产品、设备的设计、制造、维修、管理、技术改造与服务过程中专门从事用电脑绘图设计、信息处理和资料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可在机械设计、制造与装备行业、模具制造业,轻工、家用电器、电子制造业从事设计、制造、技术改造、产品营销、设备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有关研究报告显示机电一体化“一词最早是日本提出的,在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名古屋大学最早设置了机电一体化专业.如今已改称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在高职高专则仍延用机电一体化专业名称.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含电力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属高新技术,也是当前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它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推动了当前制造技术的迅速更新换代,是产品向高、精、快迅速迈进,使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由于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加上传统企业面临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国内急需大量先进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因此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很好,而且待遇也高.毕业生主要在各行政、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机械、电气工程、常用电器的维修、安装与调试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上一篇:化工大学毕业论文范文下一篇:大学英语课堂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