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教学论文范文

2024-01-08

电大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职业学校要实现办学目标,提高办学水平,打造电大中职品牌,就必须牢固树立全面、协调、科学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随着“2+2大中专接轨制”在佛山电大初具规模的实践,确保中职成为我校“一体两翼”中强有力的力量,本文结合我校中职教育实际情况,深入探究并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德育、教学管理模式,结合创新思维,稳定中职办学规模,树立信心,促进发展。

关键词:大中专接轨;管理模式;品牌;人本

一、立足现状 整体认知

国家大力提倡和发展中职教育,我省响应国家政策的需要,结合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市级、县级电大中开设中职教育的学校在增多,学生人数规模逐年稳步提高,给中职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由于高校的扩招,中职生源质量下降,以及人们的荣辱观念、价值取向和择业观念的转变,给中职的德育和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也对学校的管理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

面对中职存在的新问题、难问题,学校需要开启探索电大中职办学和管理的新路子,更多地关注管理工作的前瞻性,充分发挥学校的教学和德育两只“手”的作用,教育为先,疏导为法,管理为治。一手抓教学管理,运用教学规章制度实施管理,调控师生的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最终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一手抓德育管理,谋求点、线、面三结合的德育管理模式,建立稳定的德育管理体系,从而优化育人环境。总之,学校的管理工作须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养成教育,更多地关注教学观念的转变,根据教与学的目的和要求,领引全校师生,充分利用校内外办学资源和条件,采取有效的教学和德育管理手段,整合办学资源,立足效率效益,提高管理水平,从而整体优化学校工作,实现学校的良性发展。

二、坚持常规 严抓落实

1.强化制度管理提升执行力度。职业学校制定管理措施,实施管理过程,首要一条就是强化制度管理,制度是管理的重要前提和法的依据,学校教育的良好效能要靠严格规范的管理才能体现。尤其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学校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和教学评估,照搬其他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条例,不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盲目实施,就会造成师生不理解不接受,消极对抗;如果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从教师到学生,从备课到考试,制度可谓不少,但缺乏常规性的检查、考核和评比,没有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估细则,则会严重挫伤了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我校中职处是一个依附学校管理但又独立负责中专事宜的机构,它既是学校一个处室,又同时是一个独立办学式的架构,事务繁多,复杂,但教师人数有限,需要处理的日常事务繁多;班主任的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大,问题多,时间或精力上都难以克服,教师身心劳累,出现职业倦怠种种疲态。

因此,如果学校工作没有达到制度化管理,就会造成工作执行力低下的严重后果,最后管理只成为挂在嘴上、贴在墙上的一纸空文。若管理制度完备、规章制度严谨、科学,让全体师生充分酝酿,发表意见,使之理解、认可和接受,那么各项管理工作亦能提升执行力度,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强化制度管理,学校的办学理念、目标、发展方向、文化等都能通过日常的培训和交流变成每个教职工心中的天平、价值观。在共同的价值观念下,教职工在本职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目标奋斗,学校亦能锻炼出一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我校中职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每位领导都高度重视制度管理、常规管理,认真总结,不断补充,不断完善,为求各项制度有机结合,严格配套实施,使学校各方面的管理更科学、更严谨、更规范。

2.设立组织架构构建德育体系。德育是学校教育管理永恒的主题。社会的发展和新的形势给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艰巨任务,学校德育也必须不断更新内容、方法和模式。我校中职德育管理模式是以树信心、学做人、重发展为指导思想,中职教师履行双肩挑职责,既是教师,又是行政管理人员,职务、岗位、人员三者结合,相互对应,层次组织,构成网络状,组织成员之间协调工作,起着授权、监督、协调作用,并共同完成预定目标,最后进行量化考评而形成相对固定的模式。其一,责权在人,分工明确,如正校长是中职工作的总负责人,下设三位主任分管业余、教学、德育工作,教学线下分设教学教务和各科组,德育线下分设级长、团会指导老师、班主任、家委会,形成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网络型服务团队,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全员德育”。其二,建立教学、学生管理等常规工作检查小组,狠抓落实教学检查、教学评估和学生管理工作考核,参与评比,整合资源,建立起具有校本特色、充满活力的监督、检查机构,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基础。其三,学生方面,以其操行为抓手,坚决推行《学生操行管理办法》,对学生实施德、智、体操行测评体系,进行定性和定量测评,将操行表现与学生评优、评先挂钩;另一方面,学校也对所有专职教师进行量化考评,通过学生给教师评分、级组考核教师、教师自评三结合方式,建立考核考评小组,并将测评结果与教师评优评先挂钩。其四,建立特色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特色的重要特征,是学校的生命所在,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是教师职业成长和学生学习成长的精神资源。校园文化的显性标志是学校、师生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态度与形式,隐性内涵是学校师生共同遵守的特别约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构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为辅助内容的德育工作规范体系,学校管理在校园文化的提炼形成过程中,积极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在润物细无声中进一步提高水平。

我校中职点、线、面结合的德育管理模式在学校管理体系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建立了富有特色的全方位、立体德育模式,即学校教育、家校合作为主,社会实践、技能为辅的德育纵横体系,充分调动了各方面德育的积极性,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形成坚实屏障。

3.架接“接轨”桥梁实施教学改革。电大“2+2大中专接轨制”在佛山电大历经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初具规模,发展稳定,但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一直面临着磨合期和适应期的困难与考验。如何成功架街这座桥梁,是我校中职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在教学上,我校一直突出“知识够用、一技之长、无缝接轨”的主导思想,紧密围绕“先教做人,后教知识”的培养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作为教学管理的出发点,重视公共学科的基础教育,强化实践、技能教学,架构一座与大专无间隙接轨的桥梁。我校中职的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如教学授课计划、教学实施意见、学生评价教师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学生操行制度、教学评估制度、教师教学工作量考核制度等。在制定教学原则和实施教学管理中,开拓思路,避免僵化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模式,在充分调查和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潜能的基础上,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让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有发揮的空间。

此外,中职还积极参与了学校大中专接轨的教学研讨,进一步探索中职教学模式改革之路。大专和中职专业教师、班主任共同探讨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专阶段)、教学内容(大中专的侧重点)、教材配备、教学方式改革、教学经验分享、技能训练计划、课外活动方案、考证组织等内容。为了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管理上与大专逐步接轨,除了对中职教学时间安排做了较大调整外,还结合研讨结果,按照各专业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根据各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作用、目标的实际情况修订了中职各专业教学计划,使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更加科学、准确地反映中职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还从社会发展、就业形势、学生自身等实际出发,确定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體制和教学管理方式方法,把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加强学生的道德和法制教育作为教学管理的重点,把培养做人作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管理的始终,努力营造一个相互渗透、齐抓共管的育人体系和教学氛围。

三、开拓思路 探求发展

1.经营品牌效应,打造“精品”中职。品牌是学校的生命,是学校在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经营品牌,首先要进行品牌定位,品牌定位既要立足实际,更要有创新、有特色,以鲜明的个性和形象,以独特的办学特色取胜。一直以来,我校通过传统与新型媒体、家委会、家长会、招生工作等各种途径宣传、介绍学校的品牌特征与特色。在学制上,采用“大中专接轨制”的形式,中职毕业可以直升(免参加高考)大专学习,大专学习成绩经考核及格,获颁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大学专科毕业证书。自2006年来,每年都保持有80%~90%的中职应届毕业生直升到电大大学专科相同的专业继续深造。且在中职期间,农村户口和城市低保学生还能享受国家助学金或免学费资助政策。其次,品牌学校需要稳定的培养模式,在“2+2”和“2+2.5”接轨制的模式中,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设置富有校本特色的会计、电商、计算机等专业,统一专业要求,稳定教学质量,在师德管理上,构建师德管理体系,建设“双师型”、“技能型”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师队伍的道德水准。学校“硬件”、“软件”的成熟,对品牌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品牌一旦树立起来,就会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增加学校的信誉度和知名度,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

2.重视人本精神,优化情感管理。实施人本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在日常工作开展中,对教师实行激励管理机制,这里的“激励”不仅强调统一性的“刚”性管理,还应是更高层次的“柔”性管理,即以教师的职业成长、生涯规划为本,尊重教师的价值,开发教师的潜能,激发教师主动性,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只有管理者以教师为本,教学才能以学生为本,人才培养才能以能力为本,学校才是师生生活成长的精神家园。具体说:第一,全员参与,人人都是管理者,发挥主人翁精神,使学校是管理者与教师的共同体,满足教师的参与需要,增强教师对决策的认同感,激发积极性、创造性;第二,建立教师考核评估机制,学校对教师工作目标和素质目标有明确的要求,对教师一个阶段的业绩、能力、水平有公平、公开、公正的考核评价制度。我校中职通过每学期初、学期末的培训,周二下午的教师队伍成长培训、教师三年人才计划、学期末量化考核等活动,期望创造一种和谐、友善、亲切、融洽的工作氛围,铸造一支积极奋进、紧密协作的教师团队;第三,情感管理,即学校领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并运用它来激发和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情感,产生有效的管理,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学校工作环境,让教职工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职工,使学校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有较好的相融性,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我校要实现办学目标,打造品牌中职,就要不断探究中职管理模式,关注教学、德育的发展与变化,提高领导班子和教职工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营造和谐、科学、民族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桂闯.中专学校教学管理弊端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2):50.

[2]李德胜.学校管理误区刍议[J]//邵璧华.现代教学与管理方略论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3]武英明.学校教学管理的基本思路、教学与管理[J].1996,(3).

[4]周立.论教学管理现代化、教学与管理[J].1997,(4):3.

[5]刘淑凤.中职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J].华夏星火,2004,(10).

电大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了解电大“西方行政学说”课程的学科思想,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西方行政学产生的文化与政治背景等,使学生理解不同的行政学说发展阶段,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文章对电大“西方行政学说”课程内容的学科思想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大;西方行政学说;课程内容;思想分析

“西方行政学说”课程是公共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而行政学的理论则是“西方行政学说”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公共行政发展迅速,我国的行政管理思想与理念出现了新的变化,西方一些行政思想在我国也得到了实践的机会。对电大“西方行政学说”课程内容的学科思想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门课程,提高学习成绩。

一、电大“西方行政学说”课程的特点

第一,课程内容较为详细。西方行政学自产生之日起至今,已经拥有百年历史。“西方行政学说”主要是针对西方行政学说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整理与分析,从中能够了解不同时期各行政学派的思想与代表人物等。

第二,注重理论性和实用性相结合。“西方行政学说”课程是一门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的学科。这门课程通过向学生介绍西方行政学说发展的历史背景,介绍行政学发展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与理论,让学生了解西方行政学的发展脉络和理论精髓。我国的行政管理学与西方的公共行政学一直以来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公共行政学在中国的起步较晚,虽然已经初步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与课程体系,但尚不够成熟。因此,如何创新、重新构建起属于我们自己的行政学理论体系是学生学习西方行政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第三,综合性强。西方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独立研究的范畴,但同时也是一门极具开放性的学科。由于行政管理工作涉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使得西方行政学成为了一个多学科渗透的研究领域。其涉及的学科主要有: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对这些学科的知识与研究成果的吸收和应用使西方行政学具有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性质,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二、电大“西方行政学说”课程内容的学科思想分析

第一,现代性与实证主义等思想一直贯穿于行政理论的发展过程中。行政学是在较早实行现代化的美国产生的,此种现代化与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理性思维密不可分。但当现代化发展到一定时期后,工业文明的一些弊端开始出现,如环境污染以及不平等待遇,这些问题影响了现代化的发展。此种环境为人文主义的兴起与后现代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现代性主要是随着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产生的,因此,技术理性与实证主义的思维影响了行政学的研究方法。行政学的研究方法,从总体上看主要有定性与定量两种。定性研究主要是在特定的情景下进行研究,关注了人的复杂性,还强调了研究程序与研究形式的灵活性等。定性研究资料更为丰富,也更加细致,具有一定的优势。定量研究主要采用了自然科学的研究形式,主张获得客观与公正的规律,具有普适性的特点。近年来,科技发展较为迅速,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定量研究成为了主要的研究形式。在行政学中,理性模式的研究形式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第二,一些主流的实证主义研究者对于已有的行政学研究成果进行了探讨,对于公共行政评论中一些与公共行政相关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发现相关作品的质量有时不尽如人意,研究主要是应用性而不是基础性的,没有足够的理论给予支撑。此外,一些学者还发现教育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博士学位论文主要考察了公共行政中研究知识的增长等。虽然论文的质量得到了提升,但是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如很多实践者的项目没有对公共行政的论题进行分析等,影响了研究效率。虽然实证主义者对于定性主义者的研究进行批评具有一定的道理,但逻辑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实证主义者是以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的,但实证主义哲学与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不同。因此,实证主义者并没有从人文主义的内在逻辑出发,对定性研究进行分析。因此,实证主义者对于定性主义的研究存在一定的逻辑问题。

第三,对于价值理性等来说,学者一般更加关注反思性的研究形式,且还对解释学的研究形式进行了分析与思考。一些学者认为,事实与价值是无法分割的,并对理性模型进行了分析。理性模式通常是以一定的理性观为主,理性模式一般是以并不完全的知识为基础,假如学者受制于理性框架,则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此种情况下,便产生了后现代主义。法默尔曾说,现代性反映出人类能够运用综合语言捕捉世界的能力,能够反映出乐观的态度,因此,拥有完整地了解世界的潜力。但此种信心,也是值得具体探讨的。法默尔运用后现代主义对以前的公共行政理论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从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从后现代主义理论出发,现代公共行政主要依赖于客观性的社会科学逻辑。后现代主义强调了人们应当重建公共行政理论,通过想象与解构来摆脱现代主义思想对于行政学产生的不利影响。

三、结束语

在“西方行政学说”课程中,学科思想非常重要,其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西方行政学产生的文化与政治背景等,使学生理解不同的行政学说发展阶段,从而理解行政学的发展过程。此外,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蓝志勇,陈国权.当代西方公共管理前沿理论述评[J].公共管理学报,2007(03).

[2]丁煌.西方行政学理论概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电大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开放教育 会计专业 现状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张倩(1969- ),女,河南开封人,开封市广播电视大学,讲师、会计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与财务教学。(河南 开封475000)

开放教育这一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以来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开放远程教育通常是指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突破时空限制,把优秀教育资源和先进教育机制与成人教育有机结合为一体的教育模式。开放教育的学生完全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学生,学习方式不完全是通过面对面的形式向老师学习,而是以自学为主,结合现代先进教育理念,利用现代网络课堂以及这门课程的视频或者网络课件进行学习——学生通过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直播课堂、IP及CAI课件、网络课程、VOB点播、E-mail、电话答疑、上网学习、自我考核等形式进行学习。开放教育能够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总之,开放教育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近年来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会极大地阻碍开放教育会计专业的发展。

一、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教学现状

1.教学未能与实践同步进行。学习会计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掌握这门技能并熟练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目前电大会计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先学习“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理论课程,学完以后在最后一学期才安排实践环节。由于把大量时间用于前面理论知识的学习,未及时进行会计实践,学生边学边忘,真正到了实践环节反而无从下手。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未能及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以巩固,学习效果往往大打折扣。

2.教学方法千篇一律,未能因材施教。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学生有其自身特点:一部分已参加工作,有一定的会计从业经验和知识,但会计知识的理论化、系统化和完整化程度不高;一部分虽已就业但并非从事会计工作,既缺乏会计理论知识又缺乏实际经验;一部分是高中毕业没有进入单位直接上开放教育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不同的工作经历、行业背景以及职位的差异决定了学生对会计教学的要求是多元的。但目前的会计教学更注重单一目标的通才教育,忽视了对学生个性需要的满足,加上主要通过网络资源来传输信息和知识,很难满足各种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3.某些会计教材内容过时。会计教材是电大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学生获取会计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来源,好的教材在内容上应该紧跟会计理论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紧跟国家会计准则、财经法规的变化。但是,目前财政部陆续颁布了许多新的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也有很多的修订,而电大的会计教材如《基础会计》《审计学原理》的部分章节还是依照旧版本,内容已经明显过时,如不及时修订,将会影响学生知识的更新与运用,也就不利于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

4.部分网络课件急需更新。科学配置教学资源,合理地进行资源整合,确保会计学专业教学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前瞻性和创新性,是电大开放教育会计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如《中级财务会计》教材已进行了大范围修订,但网上视频网络课件还是和原来教材配套的资源。网络课件更新的滞后,使得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感到困难和吃力,在面授辅导时教师发现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在面授辅导的有限时间内又不能面面俱到,故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5.实践环节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会计教学实践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专业操作技巧,熟悉国家的财会政策和财会法规,具备较高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目前电大开放教育会计专业的大部分教师毕业后直接到电大工作,虽然理论功底扎实,但因其没有会计从业经历,因而动手能力不强,很多时候,只能从理论角度指导学生,而现实工作中的会计问题复杂多样,一旦出现理论课中未涉及的问题,教师往往会感到不好把握,更遑论解决问题了。

二、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1.大力推行课程实践环节。会计学是一门注重实务的学科,目前会计法规、会计实务变更迅猛,而会计教育往往滞后。为了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所学会计知识,有必要在第一学期“基础会计”课程的面授集中辅导时即加入会计手工模拟操作——从填制记账凭证到登记账簿和成本核算再到编制会计报表,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物相结合,边学边练,增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感性认识。到第二学期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时,通过网络课堂的学习和面授集中辅导后让学生深入工商企业的出纳岗位、会计岗位进行为期1~2个月的实习,直接接触会计实务,从而对企业会计核算全过程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此举不仅能有效避免教学与实践脱节,还可使受教育者能够较快较好地适应工作需要。

2.面授辅导环节宜因人施教。学生通过中央电大的会计网络课件学习后,教师在面授辅导时,应根据每个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进行个别化教学,采取个别辅导和答疑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身的教育。针对少部分未从事过会计工作的学生,应着重对其进行基础知识的补习;对已有会计从业经验的学生,要帮助其把理论知识完整化、系统化,向助理会计师、会计师的水平提升。

3.及时修订会计教材。根据新会计准则的陆续颁布与实施,随时调整会计专业教材,让省级市级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电大教师参与《基础会计》《审计学原理》《财务管理》等教材的编写工作。在编写教材时,要借鉴会计职称考试教材的内容,以反映本学科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发展变化。

4.更新会计专业网络资源。网络课件是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理论知识的重要辅助工具。与教材同步的课件,能使学生明晰教材中的重点,增强学习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要及时更新与教材相关的网络课件等网上教学资源,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不再因课件与教材的不同步而产生疑问。

5.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会计专业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有其共同点,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课程学习的规律性,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多种讨论式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然后结合这门课程的特点在教师的帮助下成立学习小组不断地讨论学习,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总结。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6.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会计专业融理论、技能为一体,专业性、应用性较强,加强学生会计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其一走上工作岗位便可独立开展工作是会计专业努力的方向。为此,电大系统会计专职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参加职称考试,争取成为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之后要到企业去做兼职或脱产会计,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此外,从企事业单位选聘一些会计实践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过硬的理财高手或具备会计师以上职称的中高级会计人才来校承担会计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也是有效加强学生会计操作技能的一个重要措施,并可同时安排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去听课、观摩,对他们进行现场培训。这样不仅能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还能促进教师间的交流。

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对会计人才需求量日益增长,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已与全球经济融为一体,无论是会计理论还是会计实务都要与国际接轨。因而,转变会计教育工作思路,进行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培养新型会计人才势在必行。电大开放教育会计专业目前是我国比较适合成人学习会计知识的一种教育方式,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各教学环节,提高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教学质量,努力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亚警.从基础会计教学谈开放教育试点[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

[2]吴强.试论远程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深化[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6).

[3]潘煜双.“财务会计”教学改革设想[J].嘉兴学院学报,2003(3).

电大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大;学士学位;获取率

近年来,随着开放教育的深入发展与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手段与教学形式不断更新,目前电大开放教育已经实现了学分制,允许学生在所修专业的专业范围内自主选课,可以将学习年限延长至八年。在总结性评估之后,电大的开放教育从试点转入常规,保证可持续发展在电大系统引起广泛共识,北京市电大提出了把工作落实到实处,关注“四生”、提升“五率”,即:关注新生、提升课程注册率;关注老生,提升毕业率;关注专科生,提升专科毕业生续读本科率;关注本科生,提升“网考”课程通过率和学位获取率。随着本科学生对获取学士学位愿望的不断强化,学位获取率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学生对于学历之外更高追求,同时也是衡量电大教学质量的一个标准。

1电大朝阳分校本科学生学士学位获取现状

11近五年来总体趋势

电大朝阳分校自1999年承办开放教育至今历经14年,自2002年起本科各专业毕业学生数累计达到2200余人。已经开设的13个本科专业中有12个专业已有毕业生,自2004年中央电大与各高校合作授予学士学位至今,这12个专业获取学士学位的总人数超过400人。近五年来开放教育稳定发展、各专业人数相对稳定,申请学位人数相对保持稳定,统计数据显示,在2008年秋季到2013年春季的10个毕业季中,各季获取学士学位人数大致占到了该季本科毕业生人数的30%左右(见表1),我校学士学位获取率一直位列全市前列。

13各专业发展趋势差别大

将近五年各毕业季各专业学士学位获取率(见表3)绘成折线图(见下图)对比其发展趋势可见,一些规模相对稳定的成熟专业有其特有的发展趋势。如:会计学专业,呈现出近三个毕业季上升的趋势,并且稳定保持在30%左右;小学教育专业,随着招生的暂停,以后将不会有新的学位申请情况出现;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专业近几个毕业季出现了下滑趋势。

2影响我校本科学生学士学位获取率的因素

在日常受理学位申请相关事宜的工作中,经常可以与本科学生、班主任老师密切接触,能够听到来自学生本人在追求学士学位过程中的各种疑问与困惑。将这些学生反映的困难汇总,结合学位申请、审批、授予的全过程,可以大致归纳出以下几个影响学士学位获取率的主要因素:

21各专业学位合作院校对学位授予的要求差别很大

由于中央电大并没有单独授予学士学位的资格,自2004年起在各专业的建设中逐渐与相关合作高校签订协议,由各高校学术委员会对本科学生进行审核,为符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这就形成了十多个本科专业几乎都由不同的合作高校授予学位,在对学生硬件条件的要求上(见表4),达不到统一的标准。如我校已有学生获取学位的12个本科专业中,有 9个专业合作高校要求提交毕业论文由学术委员会再次进行审核;而其余3个专业只要论文由各省级电大认定达到标准即可。有8个专业只要求在学所有课程的平均成绩达标即可,而有4个专业除此之外,还对学位课程成绩有单独要求。在外语方面,有些专业则要求参加由高校专门举办的加试。

各合作高校对学位申请的条件达不到统一,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申请学士学位时有难有易,自然会对获取率有所影响。

22学生所从事行业对学位要求不同

在与学生日常的交谈中可以发现,学生从事行业的差别性和单位在职称、晋级方面对于学位的要求,使得学生自入学起,对学位追求与否就有了预期设想。如护理学专业,学生多数为医院一线护士,只对学历的提升有所要求,一般不要求获取学位,因此虽然该专业毕业生人数很多,但有意愿申请学位的人数极少。又如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半数以上为企事业单位的中坚力量,用人单位在晋级方面将学位的获取作为一个考核标准,因此这两个专业学位获取率保持稳定。再如社会工作、法学专业必须在本科毕业的同时获取学士学位,才能享受到国家相关学费支持,因此申请学位的学生数一直高居不下。

23各级省校与合作高校对学位论文的评判标准不统一

省校答辩小组在对各专业学生学位论文进行答辩审核时,经常由于评判标准过于宽松,使得一些本不符合学位申请条件的学生勉强通过答辩。而在后期学士学位的报送、审批过程中,经由合作高校学术委员会审核该论文不符合要求,使得学生本人失去了再次申请学士学位的资格,并且在精力与财力上遭受损失。因此,学校应该在论文初审、答辩阶段投入精力悉心指导并力争掌握评判标准与合作高校看齐。

24学校方面鼓励措施

众所周知申请学位要比只申请毕业付出更多的努力,学生不但要从入学伊始就对自己提出严格的要求,每门课程考核力求高分,还要参加诸如学位课程、学位外语等专业教学计划之外的考试,因此在学生追求学位的道路上,学校方面的不断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专业责任教师、授课教师和班主任在课堂内外的循序善诱,能够持续增强学生获取学位的决心。通过邀请已经获取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回校与在读生进行诚心的恳谈、近距离的交流,或学校在各类荣誉的评选时优先考虑这些学生,也会大大提升学生的信心并为之不懈努力。

纵观电大朝阳分校五年来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获取的状况,虽然整体位居全市前茅,但多数专业仍有可以进步的空间,这需要学校和学生双方面共同付出努力。随着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和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逐步强化,我们会为广大学生营造出一个开放、自主、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着力于激发师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力争使每一名毕业生真正成为为社会所需所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纪勇关注“四生”提升“五率”是实施质量工程的一个着力点[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8-11

[2]王玉娟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籍管理的探索[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3).

电大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对运用RFID技术实现电大开放教育学生学籍管理,给出具体的设想和实施方案建议。RFID技术的核心为射频识别,通过射频识别实现对学生的注册、选课、考试、学业成绩、考勤情况、信息查询以及安全跟踪等信息的统计,最终实现电大开放教育学生学籍管理科学化、高效化和人性化的目的。

关键词 RFID技术;学籍管理;电大开放教育

学生学籍管理是电大开放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学籍管理系统虽然能够提供学生的信息内容,但存在一定的缺点,如效率低、服务性差、管理难度大、工作量大。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软件开发的不断深入,非接触式自动识别的REID技术被广泛用于商业零售等管理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RFID自动识别技术已经获得持续发展,在管理行业中逐渐显现出其优势。

本文针对电大开放教育学籍管理的特点,提出采用RFID技术进行学籍管理的设想和架构设计,通过有效利用人力和设备等资源,达到科学化、高效化、人性化学籍管理目的。

1 电大开放教育学籍管理的流程

学籍是电大开放教育学生学习的资格证明,以档案的形式存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参加各项活动,包括学籍的变动以及在校的表现等,以档案的形势反映,是学生在学校以及社会实践活动表现的详细记载,也是社会相关部门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和了解学生行为准则的重要依据。学籍不仅能够反映学生的阶段性表现,而且能够给教学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电大开放教育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基本流程是学生经过考试或面试等过程经审核被录取,在完成入学注册后获得学籍,管理部门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录入并进行跟踪管理,直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取得毕业资格。学校对学生的学籍信息进行审核之后,上报有关部门进行电子注册,发放毕业证。学生学习结束,学习情况归档并保持于档案部门。

2 电大开放教育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事业的逐步推进,招生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学籍档案管理不断细化,内容、样式在不断增多,同时信息量也在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学籍档案管理手段已经不适应如今的发展形式,迫切需要新技术的进入。

编目繁琐,整理时间长 目前,电大开放教育学生学籍档案管理还没有完全采用现代化技术,绝大多数信息数据还要人工录入,工作效率低,差错率高。另外,在传统模式下,学生学籍档案在入馆之后还要进行消毒、分类、装订,然后人工进行档案和内容的书写和编目,最后封存到档案盒内。这种管理方式不但消耗了大量人力,延长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而且容易导致档案在封存之后长期堆放、无人整理。另外,因为档案的编目属于简单且重复的劳动,易导致工作人员产生厌烦情绪,整个流程烦琐、效率低。

堆放杂乱,查阅烦琐 虽然开放教育学生学籍档案都是分类存放的,但因为档案过多,并且整理学籍档案的工作简单又重复,容易出现纰漏,档案次序被打乱,加大了查找的难度。加上学籍档案的具体编目越来越多,因此,要对某一种类档案进行查找,难度可想而知,如果档案盒没有放到固定位置,或者被借去查阅,查找起来更像海底捞针。

保存难、统计难 传统的档案存放方式很难保证档案的安全性,纸质的档案极容易损害或被窃取,想要进行数量的统计以及信息的采集,难度就更大。因此,开放教育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的改革和新技术的应用及老系统的升级改造,就刻不容缓。

3 RFID学籍管理系统架构设想

RFID基本结构的思路与原理 RFID射频识别系统主要构成包括三个部分:读写器、微波天线、电子标签。REID技术通过天线进行无线电波的传输,学生携带识别卡,识别卡内置微带天线,读写器发出微波查询信号,卡中的微带天线在接收到信号之后,将部分微波能量转换成电能,供读写器自身工作,另外一部分则将信息反射回去,传输到控制中心。这样学校管理系统就能够对学生信息进行处理和管理。

功能模块及管理系统的设想

1)REID电子标签。这种数据的载体要求工作稳定,能够适应各种环境,芯片安装在学生随身携带的识别卡中,将学生的姓名、班级等各种详细情况记载在能够进行反复读写的模块内。这样学生不需要去后台进行资料查询,在终端上就能够了解自己的详细信息,其中包括考勤记录、考试成绩、操行记录和校园卡账户等。RFID读卡器的ID号具有唯一性,学生随着携带的RFID卡ID号与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关联,管理系统在校门口、宿舍门口、考场等安置一套RFID读卡器并进行编码,这样读卡器就能够通过控制器连接到中央管理系统,收集到学生的信息。

2)控制管理中心。这里记载着学生的详细情况,包括出勤情况、奖惩情况、学业成绩等,为学生提供人性化管理,也简化了管理部门烦琐的手续。

①能够提供安全服务。学生随身携带的识别卡能够反映出学生出进校门、考场的时间,识别卡上的微波会将数据传递给学籍管理中心,方便管理人员了解学生行踪,比如学生缺勤、缺考或未按时注册、选课等,在学校设定范围或阈值之外,系统将会自动发出报警信号,方便学校了解学生状况,及时告知管理人员或督促学生及时处理有关事项。

②可查询终端状态。管理中心能够对学校的摄影设备进行及时监控,开启、关闭等控制,并及时对其维护管理。

③能够查询学业情况。RFID控制中心系统记录着学生的学业信息,并能够系统分析学生成绩。系统通过全班的总体情况,对学生某些能力的欠缺或优长做出判断,给教师或学生提供参考数据。另一方面,能够对学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到学生的优点,给教师教学提供相关参考数据,使教师能够因材施教,取得教与学的双丰收。

④能够查询奖惩情况。学生从入学之日起,已经建立学籍档案,在档案中记录了学生的详细情况,其中包括奖惩情况,如果学生的奖惩情况达到一定的阈值,系统以及中心的管理部门将会提醒教师关注该生的情况。

⑤能够查询考勤情况。学籍管理系统能够接收学生注册、缴费、选课、考试等信息,并进行相应记录。在管理中心有相对应的数据库,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管理,当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如面授学习、上网自学)超出某个阈值时,系统就会自动发出提示音,提醒教师、班主任、管理人员关注某个学生的特殊情况,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

⑥可查询消费情况。对于不同于开放教育的高校全日制在校生,控制中心可将学生校园卡联机,管理学生的校园生活,若学生的消费情况出现异常,教师能够了解情况,及时处理,甚至中心系统可以跟银行联机,关注贫困生,让贫困生关注到学校对他们的关爱。

RFID技术运用到开放教育学籍管理系统中,不仅能简化管理部门的工作,提高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简便、快捷地收集了学生的信息,有利于科学高效地管理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晓光,王晓华.射频识别(RFID)技术原理与应用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2]曹文元,赖有仁.重视中职生学籍管理提高学校办学水平[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2):46-48.

[3]高小新,魏康林.RFID技术与档案管理信息化[J].兰台世界,2007(2X):25-26.

[4]郑富娥,尚德基.基于RFID的档案管理系统设计[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10):161.

上一篇:气象信息论文下一篇:控制系统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