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技能竞赛论文范文

2024-01-25

实验技能竞赛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学科技能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和提高教育质量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我院测绘类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薄弱、实践教学及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以学科技能竞赛为契机作为提高测绘类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学院通过构建“金字塔型”学科技能竞赛体系这一平台,通过不同层次的学科技能竞赛,促进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学科技能竞赛的示范性和导向效应,激发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对测绘类学生的专业学习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训练,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出一条培养卓越型高级测绘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金字塔型”学科竞赛体系;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人才培养

引言

培養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1]。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人才需求及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着力提高学生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高校作为培养实践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其责任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以满足当前国家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需求。新形势下测绘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仍然要充分考虑该专业“应用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处理好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内实验、专业实习的关系。培养具有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解决复杂测绘工程问题的创新型高级测绘科技人才。

就我校测绘工程专业而言,培养满足创新型国家及高速铁路建设所需、具有实践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卓越型测绘专业人才。但目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 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未建立较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手段,学生仍存在着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观念;2. 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建立,一些特色、创新型的实践项目受制于仪器设备、场地等原因,与现场工程实际相脱节;3. 学生参与生产、科研项目的机会偏少。为切实提高我院测绘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针对以上测绘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院以学科技能竞赛为载体,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金字塔型”学科技能竞赛体系,将竞赛项目与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在实践教学改革、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和学风建设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学科技能竞赛是培养测绘专业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新途径

学科技能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载体[3],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和提高教育质量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4],具有常规教学不可及的特殊的创新教育功能。学科竞赛工作已经纳入了“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之中[5],学科竞赛成绩也成为品牌专业评估的重要指标[6]。由此可见,学科技能竞赛的作用与地位越来越重要。2009年8月1日在河南焦作举办了“南方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测绘技能比赛,通过比赛检验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效果,检阅了学生对测绘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和测绘仪器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2]。目前,在测绘科学与技术专业领域,正在开展的全国大学生测绘技能竞赛、测绘科技论文创新大赛、高校GIS应用大赛等全国性赛事[7],这些赛事从不同的角度检验了测绘工程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成效,加强了不同专业院校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拓宽了学校与测绘行业、研发企业、工程单位之间的合作领域。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调动大学生努力实践的积极性,提高测绘工程的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与现实意义[8]。

二、构建“金字塔型”的学科技能竞赛体系,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搭建舞台

学生是学科技能竞赛活动的主角,参赛成绩的获得靠他们去实现,要充分发挥学科竞赛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激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登上属于自己的舞台。全国性的各类测绘技能竞赛限制单位的参赛队数,每个单位基本上1个队参加(4-6名同学)。学校一般在校内进行初选,对极少数入围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经过大量的实训操作,再参加比赛,全国性的学科技能竞赛实际上已成为少数学生的表演舞台,大部分学生旁观都没有机会。

为使更多的学生受益,切实提高我院测绘工程专业人才质量,学院围绕“校级、院级竞赛促学风,强能力;国家级、省级竞赛争荣誉;多层次学科竞赛并举”的思路开展工作,构建“金字塔型”学科技能竞赛层次体系为平台(如图1),采用“测量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综合”相结合的竞赛模式,尽可能覆盖我院各专业及学校开设测量学、工程测量课程的测绘工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12个专业。学院构建的“金字塔型”学科技能竞赛体系[9](表1)主要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院级学科技能竞赛,处于“金字塔”型学科技能竞赛的底部,主要针对测绘工程、遥感及地信专业的测绘学科知识竞赛,该竞赛注重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专业技能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层次为校级比赛,处于“金字塔型”学科技能竞赛的次底部,主要有校级工程测量大赛、省级及国家级赛事的校园选拔赛,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第三层次为省级测绘技能竞赛,处于“金字塔”型学科技能竞赛的次顶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团队协作意识;第四层次为国家级赛事,处于“金字塔”型学科技能竞赛的顶部,主要有全国大学生测绘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测绘科技论文大赛,这些竞赛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及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及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金字塔型”学科竞赛体系是整体设计的一套适合于不同专业、年级的呈“金字塔”型的完整学科竞赛体系。在每一个竞赛层次上有竞赛名称、竞赛参与专业及培养目标,体系中既有量大面广的基础性竞赛,也有面向优秀学生和肯钻研学生的综合竞赛。此外,在设计竞赛形式和内容时也有一定的针对性和侧重点。因此,建立“金字塔型”学科竞赛体系,开展多层次的测绘技能竞赛,激发学生勇于实践的积极性,提高测绘仪器实践操作能力,对提升测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探索学科竞赛项目向实践教学内容的转化

实践教学与学科技能竞赛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实践教学为学科竞赛提供知识训练的基础,同时学科技能竞赛又能促进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革。测绘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培养测绘学生仪器操作、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内实验教学、综合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形成,贯穿于本科四年教学的全过程中。针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问题,构建基于“竞赛项目”的实践教学模式(见表2),即竞赛项目内容任务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按学生完成的质量、时间来评定实习报告计算成绩。基于“竞赛项目”的实践教学模式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自我发展为主,形成良好的主动学习与团结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克服了传统实践教学中知识的单向传播,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践兴趣。

四、取得的效果

从2012年开始我院“金字塔型”学科竞赛体系的持续运转,学科竞赛的示范性与导向效应明显,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都得到了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活力

学院多渠道向学生宣传学科技能竞赛及奖励措施,极大地调动学生群体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参赛人数明显增多。通过相关竞赛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常规训练,学生能够以主人翁的态度投身到学科技能竞赛活动中去,使其自身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施展。2012年参与“工程测量大赛”的学生人数为56组(112人),2013年参与“工程测量大赛”的学生人数为65组(130人),上升到2014年94组(188人),涉及的专业由原来的测绘工程、土木工程專业扩大到全校所有开设测量学基础的专业。2014年3月举办的中海杯全国大学生测绘技能大赛校园选拔,原计划在测绘工程专业内进行比赛,有10组(40人)土木工程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的学生迫切想参与,通过与专业学生同台竞争,取得了2组(8人)三等奖的好成绩;8名同学获得“全国GIS应用技能竞赛”一等奖及三等奖;26名同学获得“则泰杯全国大学生测绘创新论文竞赛”二等奖及三等奖;4名同学获得全国大学生测绘技能竞赛三等奖,并取得测量员四级证书。学科技能竞赛的获奖证书在铁路院校招聘会上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极大地激发了低学级学生参与的渴望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抱负。

(二) 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显著提高

学院搭建的“金字塔型”学科技能竞赛增强了学习氛围, 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无论竞赛成绩如何, 参赛学生都感触良多,且在后续的实践课中表现出特有的专心和投入, 这也正是学科技能竞赛作用的延续与扩展。每年的集中实习阶段,学院相关领导、专业负责人组成的实习巡查小组,会对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和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3个年级,7个班级,近600人次参加测量学实习、GIS软件开发实践、遥感技术及应用实践、地图制图实践等13个教学实践课程进行了抽查。此外还抽查了我院老师所带土木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和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的26个班级,1500人次的测量学实习课程。通过课程设计答辩抽查、测绘技能检查、仪器操作抽检、专题地图制作演示等环节,对学生实践能力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总体来看,参与学院各个层次学科竞赛的同学理论知识扎实,仪器操作熟练,动手能力强,回答问题答案正确,思路较清晰,与未参与竞赛的同学存在较明显的差距。

(三)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在历届兰州交通大学进行的全国铁路人才招聘会上,经历过学科竞赛的毕业生及取得的各类奖项往往是用人单位青睐的对象。招聘单位反馈的信息是这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很快地适应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专业技能,快速成为用人单位的业务骨干。在本科教学评估对毕业生的回访中,在校期间参与学科竞赛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进取心和开拓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强,在企业中团队协作精神好,业绩能力突出。

五、结束语

针对我院测绘类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实践教学及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学院通过搭建“金字塔型”学科技能竞赛体系这一平台,以学科技能竞赛为契机作为提高测绘类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通过不同层次的学科技能竞赛,促进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学科技能竞赛的示范性和導向效应,激发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对测绘类学生的专业学习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训练,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铁路院校招聘会上,学科技能竞赛的获奖证书及面试表现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柏连阳,蒋建初,盛正发.基于学科竞赛的新建本科院校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0(8):65-67.

[2]宁津生,翟翊,宋伟东,等.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首届全国大学生测绘技能比赛经验总结[J].测绘通报,2009(10):1-4.

[3]王晓勇,俞松坤.以学科竞赛引领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59-60.

[4]张姿炎.大学生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途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4(3):61-65.

[5]李金昌,林家莲.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相结合,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4,28(11):1-3.

[6]蒋西明,邓明,徐云.构建学科竞赛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8,25(2):130-132.

[7]焦明连.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综合技能竞赛的实践与创新[J].测绘工程,2013,22(6):92-94.

[8]翟翊,魏忠邦.高等学校大学生测绘技能竞赛的组织与实施[J].测绘通报,2013(1):97-100.

[9]肖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学科竞赛体系探索[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1,10(2):205-209.

实验技能竞赛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学生技能竞赛为高职院校提供了一个展示其人才培养质量的舞台。本文通过将技能竞赛活动运用于课程的教学过程以及构建学生竞赛体系,对提升软件技术专业学生技能竞赛成绩的途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软件技术

每年定期举办职业院校的学生技能大赛,是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现已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新局面。同时,职业院校的学生技能大赛也为高职院校提供了一个展示其教学改革成果、人才培养质量的平台,为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具有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高职院校参加技能大赛也成为推进学校影响力,促进学生就业的良好途径。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成绩成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根据笔者近年来指导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各种职业技能竞赛的经验,对提升软件技术专业学生技能竞賽成绩途径进行研究和探索。

1将技能竞赛活动运用于课程的教学过程

高职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往往存在学习兴趣不高、厌学等问题,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专业性、启发性的竞赛项目,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整体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为学生在技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打下夯实的基础。

1.1竞赛项目的设计

由于技能竞赛活动是在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施的,因此,在设计竞赛项目之前,首先要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所设计的竞赛项目可包含单一的教学内容,也可包含几项教学内容。同时,所设计的竞赛项目还需具备很强的操作性和趣味性。教师在开展竞赛之前,要确定竞赛的分组方式、比赛规则等,使竞赛项目不脱离教学目标。

1.2竞赛项目的实施

(1)分组

要组织技能竞赛,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组织技能竞赛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分组时4人一组较为合适。分组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由学生自由组合,另一种是教师指定小组的人员构成。如果教师对该班学生情况不了解,建议采用学生自由组合的分组方式,这样可调动学生相互合作的主动性,其缺点是各组成绩差距过大,很难调动差生的学习兴趣,容易让其放弃学习。如果教师对该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比较了解,建议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组成一个组,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平台。

(2)根据技能竞赛规则进行技能竞赛

课前,教师事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详细的竞赛规则,竞赛规则要公平公正,避免引发争论。竞赛进行过程中,教师要把握竞赛的时间,控制竞赛的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及时解答疑问,确保竞赛有序进行。

(3)作品展示、评价和总结

竞赛完成后,教师在每组中任选一名学生来完成作品展示环节。作品展示环节主要介绍该作品的功能,如何实现这些功能的以及完成该作品用到了哪些知识点等等。通过这一环节,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检测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生评价由教师评价和小组成员互评两部分组成,避免部分学生偷懒依赖其他同学完成竞赛。最后,教师还需将本次技能竞赛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确保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效果。

2构建学生竞赛体系

目前,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来说,学生技能竞赛都是阶段性工作。往往是当国家、省市级组织举办学生技能竞赛时,这些参赛的高职院校才临时将少数师生集中进行集训后再参加竞赛。显然,这样的做法很难在技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建立学生竞赛体系可实现学生技能大赛由阶段性工作向常态性工作转变,提高学生在技能竞赛中的成绩。

2.1学生技能竞赛管理办法

为了搞好学生技能竞赛活动,首先要从学院的制度层面上加以保障,做到有章可循,确保学院每年大规模举办一次全院学生技能竞赛的常态性工作机制。因此,我院将“学生技能竞赛管理办法”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达。“学生技能竞赛管理办法”中除了包含每年院级学生技能大赛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以外,还包括了学生技能竞赛活动的奖励制度。在学生技能竞赛中获得较好成绩的指导老师可获得奖励,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可获得奖学金并优先推荐就业,这样充分调动了指导老师和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的积极性。

2.2学生兴趣小组

大部分学院备战学生技能竞赛都是在技能竞赛开始的前一两个月才选拔学生进行集训然后参加比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很难取得好成绩。我院针对学生技能竞赛成立专门的学生兴趣小组,从而使赛前培训成为常态性工作,确保学生在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学生兴趣小组由技能水平较高且综合成绩优异的学生组成,专业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兴趣小组要有明确的活动目的,详细的活动计划,固定的活动时间和地点;其成员构成要有梯度,并建立逐级选拔、淘汰制度。每学期小组成员要适当增减,对有潜力的学生可吸收,对学习态度不好的成员可劝退。

2.3经费保障

为了保障学院学生技能竞赛制度的落实,我院设立了学生技能竞赛活动管理专项经费,并纳入学院经费支出预算。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技能竞赛活动的报名费、差旅费、材料费、奖励费以及学生兴趣小组指导教师的课时补贴。

3结束语

通过将技能竞赛活动运用于课程的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综合素质拓展的平台,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构建学生竞赛体系实现了学生技能大赛由阶段性工作向常态性工作转变,提高了学生在技能竞赛中的成绩,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院软件技术专业在参加全国各类学生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今后,我们会进一步探索提升学生技能竞赛成绩的途径,在总结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探索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结合的策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赛促教、赛教结合”,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彭换新,王文凯.高职机电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1(23):9-10.

[2]谭世海,杨洪,陈开平,熊隽.迪高职院校学生技能竞赛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225-228.

[3]刘文青,高少伟.工科类高职学生技能竞赛的实践与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10(4):33-35.

[4]谢朝刚,刘佳.技能竞赛活动在《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8(14):48-49.

[5]贺新,薛叙明,刘长春.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的培训研究——以化工总控工为例[J].化工时刊,2010(12):75-77.

[作者简介]马凌(1981-),女,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电子信息系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实践教学及软件开发;侯小毛(1975-),男,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电子信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学及教学管理。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11C0930)。

实验技能竞赛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职教成果的检验和选拔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职业院校通过开展会计职业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对接模式的改革措施,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良好学习风气和教学氛围。

关键词:会计 职业技能 竞赛 实践教学 对接模式

文献标识码:A

自2010年的职业技能大赛以来,笔者所在的广西银行学校的会计技能项目在省级、国家级的比赛中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所获得的荣誉和成绩是和我们施行的会计职业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对接模式分不开的。

一、理论依据:国家政策的扶持、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训目标

教育主管部门要求职业院校通过定期举办职业技能竞赛的形式,将职业教育多年探索出来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经验和做法加以深化和推广,努力营造出“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教育模式。

“大赛点亮人生,技能改变命运”,开展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要求和出发点。举办技能大赛,企业以赞助商和协办单位的身份参与进来,企业会将自己的用人需求与用人标准融入到竞赛考核形式当中。这就使得职业教育通过依托技能竞赛这一平台,对人才培养模式有了一个清晰的定位。

二、职业技能竞赛的作用及意义

1.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检验和展示职业院校的技能教学成果。技能竞赛是职业技能选手的竞技场,通过职业技能项目的大比拼,高效地检验和展示职业院校的各项技能教学成果,同时也能有效地考察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及办学效果。透过选手的技能展示,实质上是对职业院校从学到教各个方面的全过程的一次大检阅。

2.职业技能竞赛是选拔优质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通过职业技能竞赛这一重要平台,我们可以从中选拔出优质的技能人才,这既是职业院校优质的教学“成果”和“作品”,同时也是用人企业急需的未来一线技能人才,技能竞赛成为职业院校和企业进行沟通交流的最有效的桥梁。

3.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深化职业院校的教改力度。技能竞赛是技能选手综合素质的大检验,同时也是对指导教师团队教学功底、教学能力的考察,更是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方面的检查,从而促进职业院校深化教改力度,努力提升和优化教学质量。

三、会计职业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对接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1.会计技能项目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对接。

(1)依据竞赛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开设匹配的课程。首先以国赛的技能项目及考核标准为风向标,逐级设置校级及课堂教学环节的技能项目,并以此为依托,开设相配套的实践教学课程。如:点钞技能项目与点钞技术、点钞与收钞、真假币识别等课程对接;会计电算化技能项目与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中英文录入技术等课程对接。通过开展相匹配的实践教学活动,如: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举办班级竞赛活动,选拔出拔尖的技能人才作为校级技能大赛的后备参赛选手,为以后更高级别的技能大赛(省级赛和国赛)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

为了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近年来,我们学校将点钞、翻打传票、中英文录入等技能项目纳入每学期的技能考核科目,与考试、考查课程一并作为学生每学期末的必考科目,并以技能是否达到优良以上作为能否获得奖学金的评定标准。通过从入学起强抓技能,实践教学活动中每一教学任务完成时有班级竞赛,每学期举办校级技能大赛的方式,逐步在校内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良好教学氛围。

职业院校的教学活动紧紧围绕着职业技能竞赛的考核要求而开展,依据技能竞赛项目来划分教学内容和实践模块,形成竞赛项目与实践教学活动良好的对接与整合关系。竞赛项目与实践教学活动的对接与融合,有利于通过各种形式的竞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顺利地完成用人企业的“订单式”培养计划。从教改的层面上看,竞赛项目与教学活动的对接,使得课程设置、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了更为有力的执行依据,从而深化了职业院校的教改力度。竞赛促进教改,教改促进竞赛的进一步完善,相互间形成高效的良性互动局面。

(2)依据大赛项目,以职业技能要求确定技能训练内容,合理组织针对性强的专业化教师团队,开展科学有序的训练指导活动。组建一支专业性强、分工及职责明确的教学指导团队是取胜的决定性因素。教学团队通过依托大赛的考核要求及精神,制定相对接的教学培养方案,突出相对应的教学赛点的重难点知识内容,在每个教学任务单元上课前就给学生布置好应掌握的技能任务,学生在教师采用的“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课堂中搭建一个学生参与的平台,引导并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评定,对班级课堂竞赛活动中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并优先选送参加学校的技能大赛。

通过校级比赛脱颖而出的技能人才将进行更为专业化更为系统化的针对式专项训练,以省级赛的技能要求确定技能训练内容,开展科学有序的训练指导活动,选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赛前指导团队,由优质的师资力量来承担强化式的训练,如:点钞、翻打传票技能由相对应的专业教师团队以省级赛的要求严格确定训练时间、形式和内容,模拟省级赛现场,定期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公示,实行末位淘汰制,强化选手的竞赛意识;对于会计电算化技能,要求由负责指导的专业教师团队落实责任,依据省级赛的考核知识点和内容大量出题组卷,定期进行模拟比赛,在宣布考核结果的同时及时进行总结、讲评,并在下一次的考核中进行强化及攻克,同时加深对竞赛内容、主旨、难度、评分标准等方面的把握力度,力求完全贴合大赛的技能要求。通过分阶段考核,层层严格筛选,最后挑选出优异的选手参加省级技能大赛。能在省级赛中脱颖而出的选手接着进入下一轮更为严峻的挑战——国赛。通过创建这样一个学生人人参与、层层选拔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不但学到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还增强了竞争意识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3)在时间、内容上建立与国家、省、校级职业技能竞赛的互通机制。一般而言,与学校专业设置相关的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均应以校级竞赛为基础依托,形成“校级竞赛——基础选拔;省级、国家级竞赛——优质选拔”的良好氛围,构建校级—省级—国家级完整的、相互衔接的竞赛机制。

在竞赛时间上,校内外竞赛要相互衔接,且竞赛项目要与所开设的教学内容相互衔接。依据高级别的竞赛,如国赛的时间安排,可以合理地规划好省级、校级及班级竞赛的时间,这便于通过各级别的竞赛形式逐级选拔优质的技能参赛选手。我们学校的做法是每学期的实践教学课程均有班级竞赛,秋季学期末11至12月举行校级竞赛,下一年度的3月份为省级比赛时间,6月份为国赛。在时间配比上,各级竞赛相互衔接,有相互缓冲及准备的时间及余地。

另外,竞赛要与教学内容相互衔接好,这样才不至于参赛选手技能知识出现“空档”现象。如在秋季学期必须开设有点钞、翻打传票技能相配套的课程,以及与会计电算化相对应的会计类基础性及专业性课程,否则在接下来的各类级别的竞赛中,参赛的学生就会出现未掌握相应的技能而慌忙上阵的局面。

2.建立健全竞赛激励机制,包括对学生和教师的奖励。首先从制度层面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工作热情,形成全校师生参与技能竞赛的风气。除了给予一定物质上的奖励之外,对获奖的学生实施“以赛代考”、“学分替换”改革,免修相关课程,同时与学生的评优评先评奖、优先推荐就业紧密结合,激励学生形成“以赛促学”的良好风气。对指导学生参赛获奖的教师优先考虑评优、晋级、职称评聘、选送培训等,在教师中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氛围。

四、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对接模式对教学环境及师资力量的要求

1.实训基地建设。依据大赛的精神要求建设相对接的实训基地,以竞赛为契机,加大投入,按照项目教学模式的要求建设实训场所,争取条件依靠实训基地办好技能竞赛。

2.师资队伍的建设。技能竞赛的开展势必对教师队伍的要求更为严格。作为指导教师需要具备双师型素质要求,还要求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及技能。技能竞赛是风向标,大赛出现的新技术、新知识正是行业、企业最大的需求点。因此,教师进行企业调研、带队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方式,掌握新知识技能,反馈于学生的技能训练与技能大赛当中。

参考文献:

1.蔡勤生.“赛教结合,寓学于赛,以赛促改”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26)

2.吴达.教学与技能竞赛对接模式创新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0(29)

3.陈利,李绍中.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5)

(作者单位:广西银行学校会计教学部 广西南宁 530007)

(责编:若佳)

实验技能竞赛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创新 实验技能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因此,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实验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打下基础,又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提供物质的保证。对于新课程标准下物理实验的教学,笔者从两方面的来谈一下认识。

一、在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上应创新

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主要是指:实验方法的创新、实验设备的创新及实验手段的创新。

1 实验教学方法要创新,教师首要的是转变教育观念,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学习方式转移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上来。不能让实验成为只有传授知识的工具,更不能让学生成为教师表演的“道具”。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基础。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当把握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运用实验启示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作出猜想与假设,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收集相关信息得出结论,对实验进行评价,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在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都体现合作精神。在这里要做好以下几点:

(1)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协同实验。甚至学生表演实验,教师边讲授知识边演示实验,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得出的结论有可能与应得的结论不相吻合,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可反复实验直到实验成功,培养学生主动否定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能力。如“电磁感应现象”和“楞次定律”这两节课可改为边教边实验的课,既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规律。

(2)将部分学生实验中的测量、验证性实验改为设计性实验。学生用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科学探究。方案不必强求一致,更不要用多媒体画面来指挥学生统一一行动,要放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在这里教师不再为学生框定实验所用的器材,而是为学生准备了许多实验器材,由学生自己进行挑选来完成实验,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真正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思想。如:“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教师可以陈列一些实验器材: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开关和导线若干。让学生自由挑选器材、自行设计实验电路图来完成实验,实验完毕后,得出数据,分析误差。并在不同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还有电表改装的实验:让学生自由挑选不同型号的电位器,选用不同的电源电压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误差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怎样减小误差以及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3)在实验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氛围,使学生能结合实验进行想象,这样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前适当介绍器材,并示范,讲清原理等,消除学生进入实验室时的无从下手、不敢动手的畏难情绪,增加了动手的自信心。实验时也就自然、显得积极主动而有目的了。

(4)进行科学探究离不开思维,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为学生打好思维基础,构建思维结构、掌握思维方法、体现思维层次,倡导发散思维。例如:在做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分组实验之后,教师可提问,i、若实验时摆球用很长的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由于悬挂点过高,测量摆长时无法触及,则如何测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ii、若实验器材中给出的不是均匀小球,而是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你能测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吗?iii、若实验器材中给出的不是单摆而是双线摆,你如何测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iv、除了“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外,你能想出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其他方法吗?通过这样的提问,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单摆是一种简谐振动。并能根据回复力的公式推导出单摆的周期公式,学会用图像法处理数据。

2 实验设备的创新,这就要求所有的设计都来源于教学的需要,而所用的器材都是取自身边的物体。如:在光的双缝干涉的实验中,用原有的仪器做双缝干涉实验,现象不明显,教师可以利用激光的单色性和相干性,用玩具激光枪做光源,墙做屏幕,直接照射双缝,可以得到双缝干涉条纹。在课后,学生也可利用激光枪做光的直线传播、光在水中的折射、光在玻璃砖中的侧移,光的全反射等等。利用医用废旧的盐水瓶做匀速水流原理的演示器,可以演示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分析医用吊针的匀速滴注原因。利用空的洗手液瓶和小型气源,可演示喷雾器原理:等等上述这些,利用身边熟悉的物体演示物理教学抽象的内容,使学生容易理解,还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活跃。

3 实验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也要不断的创新,这就要求实验与现代教育手段有机地整合,实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增加信息容量,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在实验的复习阶段,针对各个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特点、器材组合、实验操作、现象观察、数据读取、分析处理、得出结论等各个阶段,可利用计算机使知识再现,并在重点、难点的地方加以突破,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

(2)用投影或摄像的方法,强化观察主体。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各种电表的表盘刻度等等学生很难观察清楚,可利用投影等方式,使观察主体在银幕上形成放大的像,使学生能方便地观察到各仪器的实验细节,增强了实验效果。

(3)用制作课件的方法,再现或模拟实验现象。将一些在课堂上实验现象不明显、学生很难观察或受气候影响等原因不便做的实验,制成课件,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对于波的质点的运动规律、波的双缝干涉的特征:在静电实验中的静电屏蔽、法拉第圆筒实验、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的因素有哪些的实验、原子物理中的α散射实验等等,都可以做成多媒体课件,突出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物理教学的内容。

(4)提供与实验相关的生活与社会背景材料。在实际上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播放录像。如:针对磁极问的相互作用可播放磁悬浮列车的录像;在原子核一章中核能的利用可播放核电站的有关录像等等;这些现代媒体的运用,能对物理实验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二、在新课程标准下应着重加强对学生物理实验技能的培养

1 加强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教师在做演示实验的时候,做到一边讲,一边做,并在黑板上画出实验草图,一边写下与实验有关的现象、结论,并分析原因。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演示实验,教师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应注意科学性。在教学中,对每一个演示实验,教师都要认真加以分析,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实验做一些必要的讲解,介绍实验所需的一些必备知识,强调学生观察的注意事项及实验操作方面的规范要求,并适当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思考。讲解既可以在实验前进行,也可以配合实验同时进行。实践表明,讲解的作用不仅限于弥补学生准备知识的不足,同时对学生认清物理现象的本质、达到演示实验的预期效果也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做分组实验时,应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在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操作,以利于学生对实验的理解。

2 加强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技能从心理学的角度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实验技能是属于动作技能;而心智技能是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但以抽象思维为其主要任务。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努力训练学生的动作技能,更要尽心尽力地加强学生心智技能的培养。所以教师在讲解实验时,首先要通过示范讲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操作技能的视觉形象;其次要让学生模仿,做出正确的动作;第三,培养学生从依靠视觉控制过渡到动觉控制;第四,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操作技能的优缺点,提高操作技能的准确性、协调性、稳定性和灵活性。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不但要加强物理实验教学,还要创新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改变传统实验教学那种对基础知识的传承和基本技能训练的过分强调,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贯穿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徐荣亮,物理实验设计与指导[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林杰,让物理实验课充满生命的活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12

实验技能竞赛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大学物理实验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上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设想,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创新的能力,以及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关健词:物理实验 教学改革 创新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课是面向全校理工科专业设置的学科基础课,是大学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实验课程为理工科大学生入门的实践性课程,是集动手、观察、分析、判断、演绎、归纳、推理、文字表达等一系列基础能力训练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同时,它也是后继专业实验课程的基础,更有利于学生科学实验素质的培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不仅能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科学实验的理论知识、方法、技能,还能训练学生科学实验的能力,对以后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良好工作作风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力。它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上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受到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对理工科专业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重要基础。

1 大学物理实验课教学现状及分析

分析目前大学物理实验课的现状,确实存在着一些普遍的现象。

比较普遍的方法是,实验指导教师提前完成实验步骤的制定和仪器设备的准备和简单的组装等,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实验的方法步骤。即在每次做实验之前,实验教师在黑板上写满了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并占用大量的时间讲实验原理、具体的实验测量的方法、获取实验数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随后,学生照实验步骤或着模仿教师进行操作,读取数据,填写讲义上设计的表格,实验结束。如此的实验过程收获甚微。

另外,大多数高校的实验课往往分组进行,每组学生同时做一个实验,实验仪器、实验的方法,甚至实验的结论都相同,这样往往导致部分学生依赖、抄袭的现象,特别是当两人合做时,容易造成部分学生不动手、不参与、不认真观察实验,不认真记录相关数据,更谈不上去分析思考和探究,更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利于学生突破思维定势的障碍,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方法的形成和智能的发展。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分析如下。

(1)大学物理实验的课时太少。

由于大学物理实验总课时少,每个实验的课时更少,以笔者学校为例,大学物理实验共16学时,8个实验,每个实验2节课(1.5h)很容易造成走形式、走过场,完全已完成实验为目的。

(2)实验的内容设置有待改善。

据统计,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内容一般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由于实验的课时减少,使得保留的实验多数为验证性实验,缺少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不利于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前部分院校大学物理理论课和实验课同一学期开课,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和实验仪器台套数有限,使得实验教学的先后秩序与理论课的顺序不一致,忽视了由易到难的原则,所有实验同时轮换,导至了有些学生先做实验、后学理论课,尤其是颠倒基础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次序,使得实验后对实验知识是片断凌乱的,缺乏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

(3)教师的教学态度有待改进。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师一般按照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步骤等进行,忽视了对学生预习环节的督查;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启发式教学,不能引导学生去思考,不能达到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教学生“授人以鱼”,而不是“授人以渔”;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4)大学物理实验成绩的评价方式有待改进。

据统计,目前的实验评价方式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凭实验报告定成绩。要求学生每次实验都要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格式相对固定,实验报告依次写出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實验数据及实验数据的处理、误差分析及对实验的建议、体会等。这种固定的格式,不易体现学生实验的个性,同时,由于格式相似,很容易造成抄袭现象,难于反映出学生的实验态度、付出的劳动,很难看到有创新性、有水平的实验报告。第二,凭实验报告和实验的理论考试、操作考试定成绩。这种评价方式看似比较全面,但是,由于实验仪器组数、不同实验的特点不同,评价方式很难实施。

2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2.1 制定确实可行的大学物理实验的培养目标

大学物理实验是面向理工科专业设置的学科基础课,是大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入大学后首次受到的系统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入门课程,是所有理工科专业的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重要基础。

其培养目标应该包括:第一个层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即:(1)培养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实验相关资料,自己设计基本实验,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2)学生能够独立地阅读教材和仪器使用说明书,正确、熟练地使用常用仪器;(3)能够运用所学的大学物理理论知识,对基本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和预测;(4)能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正确处理实验数据,恰当地表述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的结论,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爱护公共财产的优良品德。第二个层次,在前面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主动研究、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敢于设想、大胆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

2.2 修改大学物理实验的实验内容和时间

大学物理实验的实验内容有待改善,教学内容应该涵盖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和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等所有内容,不同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能力的侧重面不同,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更有利于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增加大学物理实验的课时和实验实施的时间,由于大学物理实验总课时少,每个实验的时间更少,使得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分析、探究实验,常常造成流于形式、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建议:验证性实验2h,综合、设计性实验至少3h,创新性实验至少4h(甚至更多)。

恰当地安排大学物理实验的实验时间,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实验开出时间在理论课之后,更有利于学生实验的理解、分析和探究,尤其是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这样更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建议:前一学期开理论课,后一学期开实验课。

2.3 改進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方法

这里引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的话:如果一个人掌握了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由此可见,掌握基础、学会思考使学生有更好发展的前提,对此,我们要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基础实验训练是科学探究的准备,综合设计、创新性实验则是科学探究的模拟。所有我们采用分层次教学,把大学物理实验分为基本理论实验层次和分析探究实验层次。

(1)基本理论实验层次。

基本理论实验层次即为验证性实验层次,在完成基本理论教学的前提下,提供给学生多种预习通道,可以通过实验讲义、网络、虚拟实验或实验录像,把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注意事项展示给大家,提供感性的认识,在自学的基础上设计自己的实验,注重实验的过程和细节,圆满完成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目标的第一层次。

(2)分析探究实验层次。

众所周知,科学探究的七大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因此,我们在完成大学物理理论教学和基本理论实验模块的基础上完成分析探究实验模块。

探究的题目分为教师拟定和学生自拟两部分,决定权交给学生,教师只是确定实验的个数,但要确保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要保证充分的学时,学时也可以分段实施,要注重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的过程和态度,不要过度追求结果的准确性,善于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发现问题。爱因斯坦早就断言:创造并非逻辑推理的结果。对待创新性实验,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教师在此阶段主要起综合、设计、创新性课题的审查、引导学生如何开展科学研究、科学探索,使学生初步具备独立思考和工作的能力。达到大学物理实验培养目标的第二层次的要求。

(3)在每个模块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

科学方法有许多,渗透方法教育会使学生受益无穷。例如,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实验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即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变量进行分析,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人为控制,只使其中的某一变量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最终得出所研究的问题的结论;模拟法是用一种容易实现、方便测量的物理状态或过程模拟另一种不易实现、不便测量的物理状态或过程,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之中,例如,我们常用电流场来模拟静电场、温度场、流体场等,我们的“静电场的模拟与描绘”就是应用的这种方法;假设法是创新实验的前提,它需要先分析现象提出问题,大胆猜测,提出假说,假设的正确与否可用实验来检验。当然,具体的问题要具体分析,适当的渗透方法教学是每位教师努力的方向,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2.4 改进大学物理实验的评价方式

改变传统的实验评定方法,第一,减少些写实验报告的次数。第二,提高实验报告的质量,不要套用格式,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的收获,即实验的相关资料、心得体会,既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过程。第三,采用科技小论文的形式,以及对本实验过程的方法或者改进意见加工整理,撰写小论文,可以慢慢提高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水平。

总之,大学物理实验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最终目的,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进一步学习科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邓晓冉,杨帅.浅谈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J].大学物理实验,2009,22(1):111-113.

[2] 李宏荣,王小力,田蓬勃,等.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3(8):19-21.

[3] 朱湘萍,熊文元,包本刚.用科研项目推进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大学物理实验,2011,24(3):110-113.

上一篇:虚拟实验设计论文下一篇:操作技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