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管理论文范文

2023-04-04

小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2007年初,教育部发布的2006年全国中小学生安全形势分析报告显示:在各类安全事故中,溺水占31.35%,交通事故占19.64%,斗殴占10.71%,校园伤害占14.29%,中毒占2.68%,学生踩踏事故占1.79%,自杀占5.36%,自然灾害占9.82%,其他意外事故占3.57%。从报告中看到这些数字,是不是觉得有些骇人听闻!当然,这些可能只是上报了的,对于那些未上报可能更多,但是如果校园加强了安全的管理,或者学生们有这方面的意识,或许这些惊人的数字能够不再那么惊人。

1 案例分析

可以说校园安全隐患无处不在。查阅了相关书籍后,现在就向大家介绍一些典型的因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案例。

1.1 自卑

某小学生因家庭原因而感到自卑,无助,渐渐不愿与同学说话,同学们不知道怎么与他交流,也不和他一起玩,他更感觉孤独无助,最后封闭了心扉。

1.2 厌学

孩子们自由散漫惯了,进入校园总会感到难受,也不懂学习的方法。如果学习成绩较差,而家长或老师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的话,孩子们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

1.3 心理焦虑

学生们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成功者,那些失败的学生由于心理不成熟,很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的情绪中,产生焦虑,造成心理上的困扰。

2 采取措施

小学生们处于心理脆弱的时期,一个小引子可能导致心理的危机出现,很多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案例也是屡见不鲜。即便如此,仍然有不少人抱有侥幸心理,实在是太不应该。不得不说,规范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行动刻不容缓。那么应该如何防范安全隐患、加强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呢?首先,应该从学校、家长、学生三方面入手。

2.1 从学校做起

2.1.1 增强学生和老师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积极组织防范暴力事件的演习,提高学生和老师对危险的应对能力。

2.1.2 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重视对老师的培育,老师对学生要多加鼓励,给予学生以支持,避免斥责学生,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学生的好老师、好朋友,让学生们敢于敞开心扉,说出心理和情绪问题。

2.2 家长和学校联合

2.2.1 家长支持学校采取的安全措施,对学校多些理解,支持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如果可以的话,自愿到学校当义工维护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

2.2.2 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安全,在给孩子私人空间的同时,了解孩子的近期情况。当发现问题时,与老师进行及时的交流,共同解决孩子的问题。

2.2.3 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健康的方式教育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给孩子普及心理安全知识,灌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危机意识,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2.3 学生要有意识

2.3.1 学生们要学会关爱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缺点的同时,学会发展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并且学会舒缓自己的负面情绪,不要让负面情绪影响到自己,以致威胁到心理健康。

2.3.2 学生们要积极参加集体,集会活动,积极结交朋友,与好友们多多交流,保持心情的舒畅。同时也要关注其他同学的心情,给他人以关爱,让人感到集体的温暖。

2.3.3 学生们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一定要向老师或家长求助,了解家长和老师是学生的后盾,不要将问题埋在心里,越积越多,这样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

3 防患未然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心理发展和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的孩子们单纯、易于被世界影响,心理极其脆弱,因此,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当学生们接受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他们的心理始终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成长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努力发展潜能,他一定会对这个社会有所贡献。因此,有必要针对中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从正面给他们以具体帮助和指导,使他们的心理始终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

4 结语

小学生不僅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校园的环境甚至能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校园的规范管理尤为重要。与此同时,这个时候小学生们处于性格和心理培养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越来越多,家长和学校都应该重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防患于未然。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淡水第七小学)

小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语文作为小学基础学科之一,具有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发育不成熟,自控能力较低,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加强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在提高小学生文化水平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本文对班级管理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展开探讨。

关键词:班级管理 小学语文 关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5.066

小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所以,小学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手段,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但道德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过程。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知识点的教授,对思想道德的教育仅停留在口头上,忽视了思想道德的重要性,导致学生虽然接受了思想道德的教育,但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新课改明确指出要将小学语文的教学同班级管理相融合,让良好的班风促进小学生在小学语文上的学习,通过小学语文的教学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二者相辅相成,目的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综合

素质。

一、班级管理和小學语文教学的关系

1.班级管理和小学语文的教学有相同的目的

教化是小学语文的重要作用之一,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时,可以为小学生传授人生哲理和德育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掌握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小学生知道哪些底线不能触碰,帮助小学生形成自律能力。

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小学生通过班级大环境的影响产生团队意识,乐于在班级的学习和生活中帮助他人,在班级中形成凝聚力,促进整个班级向上发展。通过环境的熏陶,促进小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在潜移默化中改善自我,主动去帮助别人。因此,班级管理和小学语文的教学要融合起来。

2.协同合作,相辅相成

在小学生阶段,学生的认知普遍不足,注意力难以集中。所以,小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不能主动地学习,在课堂上自由散漫,甚至明目张胆地和其他同学说话,不仅降低了自己学习的质量,更对其他同学造成了影响。因此,要加强班级管理,让小学生明白课堂环境的严肃性,提高小学生的自律能力,让他们懂得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情,明确课上与课下之间的界限。

教师还要帮助小学生掌握规划时间的能力。目前,在我国的小学中,学科的分化并不十分清晰,所以语文教师承担了对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学生们要明白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遵守纪律,为什么要自律。为了让小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吸收思想道德的相关内容,教师还可以在相关人物事迹的讲解中,为学生分析相关的道德精神,树立榜样意识,引导学生们向榜样学习。实现班级管理和小学语文教学相辅相成,共同对学生道德文化产生积极影响。

3.坚持以人为本

班级管理与小学语文教学有很多相同之处,从本质上来讲,他们都坚持以人为本,小学语文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是要向小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同时要培养小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奠基。班级管理也十分重视以人为本的观念,让学生在班级中发展自己个性的同时,学会对自己进行约束,也让学生看见自己的不足,进而加以纠正,不断前进。

二、班级管理和小学语文教学相融合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班级管理要打破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不能只将学生框在教师画的圈里,还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小学生的自律性不足,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反应。所以,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这一发展规律,创新教学手段,寓教于乐,提高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与配合度,这样会大幅度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水平,打破传统刻板乏味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和班级管理

方式。

2.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教育就是多彩的画笔,教育决定了这张白纸上的画是什么样子。所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对小学生的人生是很重要的。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含有很多积极向上的故事,通过故事来讲述道理,有的赞颂了英雄舍己为人的精神,有的传递了人生哲理,还有的讲述了人的美德。所以,小学语文的教学对小学生道德文化的影响是很深的。但只靠口头叙述,而不进行实践,只是纸上谈兵。因此,应该将小学语文教学同班级管理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三、班级管理和小学语文教学相融合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可以通过教材内容,让学生明白,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要保持阳光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面对困难时,只有心态乐观,才能沉着冷静地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们,一个人再强大能力也终究有限,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真的强大,就像在班级中,每个人都是班级里不可缺少的一员,在遇到困难时,只有同学们齐心齐力,才能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这是为了帮助学生们树立集体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2.结合教材进行引导

教师不能只重视教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是根据现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编写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以教材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们明事理,辨是非,在养成基本思想道德观念的同时,学会如何将其进行应用和实践。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对课文的重点进行讲解,让学生抓住中心思想,形成思维逻辑体系。在学生了解教材知识后,教师可以通过加强班级管理的方式,检验学生在思想道德上的实践能力,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在遇到问题时,教师也可以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纠正。

3.合理分组,共同进步

守纪律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时,要采用恰当的手段,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和效率。

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合理开展良性竞争,将学生进行分组,在每次教学结束后,根据各组表现情况公布小组名次,激发排名较低小组的斗志,让他们可以主动发现身上的问题,进而不断改进。在班级中进行良性学习竞争,有利于激发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从而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个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由此,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在给予学生一定个性化发展空间的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小学语文教师承担起了培养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责任。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饱含人生哲理的课文,但教师仅仅进行口头讲述,无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生还处于“三观”逐渐形成的阶段,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班级是小学生所处时间最长的场所,所以班级氛围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将班级管理与小学语文教学相融合,充分发挥两者在培养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丁世波《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有效结合》,《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20期。

[2] 宋春霞《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有效融合探析》,《中国校外教育》2020年第10期。

[3] 吕记军《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的结合探究》,《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13期。

[4] 邢彦文《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有效结合》,《西部素质教育》2019年第14期。

[5] 朱秀娟《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有效融合》,《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第19期。

小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课堂管理模式产生了很大的改变,以人为本的小学课堂管理越来越受老师关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学课堂管理的现状,并着重阐述了健全课堂管理制度、提高老师教学与管理水平、改善学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这些策略对以人为本的小学课堂管理的意义。

【关键词】以人为本 小学课堂管理 自我管理

引言

随着人们对于小学生教育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以人为本”的小学课堂管理策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在传统的小学课堂管理中,学校与老师的权威性被过分的强调,老师通常仅仅根据教学任务的安排和计划来进行课堂的教学工作。这样的模式不仅阻碍了小学生教育教学的发展,对于老师的教学创新性也产生了抑制作用。因此,对于小學课堂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成了学校和老师工作的重点问题。在小学课堂管理中引进“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能够弥补这些传统课堂管理的漏洞。

一、小学课堂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改落实程度的加大,很多小学已经对传统的课堂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但是,传统的课堂管理模式依旧存在于大多数的小学课堂之中。现阶段,小学课堂管理仍存在着四大问题:第一,课堂互动较少。老师在进行课程的开展时,虽然一定程度上给了学生们参与课堂的机会与权利,但是,由于老师教育观念的落后,以及学生们看老师“眼色”回答问题的习惯,使这种参与依旧掌控在老师的手中,忽略了学生的创新与发展。第二,忽视身心健康发展。老师在课堂管理时,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堂纪律问题,为了防止教学工作被影响,压制着学生们活泼的天性,影响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第三,教学方式单一。老师在课堂上多使用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并不注重学生们主体性的发展。由于单一的教学方式,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沉闷。第四,对于多样的问题解决方式不够完善。小学生的课堂有着很多的问题存在,例如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小动作多、不服从老师管教等等[1]。这些问题都需要老师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技能型解决,而不是一味的使用高压的政策来处理。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小学课堂管理策略

(一)健全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制度

合理的制度是保障以人为本的小学课堂管理建立的基础和依据。要改进现有的小学课堂管理模式,不能仅靠老师的力量来进行,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都要付出一份力量。尤其是学校,作为老师们直接接触到的教育工作环境,对于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改革的作用就更加强大。学校可以通过展开教师职工会议进行商讨并建立健全起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制度,来促进老师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改革的力度。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奖惩制度、职称评定制度等等方式,来增加老师对于以人为本课堂管理改革的重视度,真正的落实课堂改革,提高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促进老师和学生更好的发展。

(二)提高老师教学及课堂管理水平

影响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模式改革的程度的还有老师的教学和课堂管理的水平。老师们仅仅意识到了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改革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自身的水平也直接影响着改革的发展。要增加老师的教学技能,要让老师的课堂“活”起来。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就是要制造出一种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增强,学生在课堂上“敢动”,得到更多的尊重,让师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好。使老师之于学生们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习道路上一起前行的陪伴者。例如,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了新颖的观点后,老师不能不予理睬,应该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对于值得深思的观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能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锻炼创新的思维,实现自我的更好发展[2]。

(三)改善学生的课堂教学环境

在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模式中,老师应该淡化自己的“权威性”,不应该让学生对自己的话“唯命是从”,而是应该更多的使用赞美和鼓励的语言,改善小学生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学校和老师应对小学生课堂教学环境的物理环境和制度环境都进行优化和改善。在进行物理环境的改善中,可以通过改变传统的排座方式来实现。例如,可以将传统的“教会式”排列方式进行调整,变成“小组式”的排列方式。也可以随着不同的课堂需要进行随时的调整。在优化制度环境时,可以通过规则教育让学生清楚的判断行为与事物的对错,为学生提供更加有序的学习环境。

(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想要将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贯彻到底,使小学生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就要在管理中,对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培养。首先,老师与小学生的交流不能仅仅保持在学业上的交流,在感情上也要与学生进行联系与沟通。让学生在课堂、老师面前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教育模式从传统的“教师权威”逐渐转向“民主管理”。其次,老师要逐渐淡化自己的课堂管理决策的权威,引导小学生逐渐参与决策,进行自我管理。最后,随着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断的发展,一些学生已经能够独立的进行自我管理的活动。老师可以适当放权,让这些学生进行班级的管理,促进班级内学生的更好发展。

总结:综上所述,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模式对于小学课堂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健全以人为本课堂管理制度、提高老师的教学及课堂管理水平、改善学生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显著提高了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使学生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西.以人为本的小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D].鲁东大学,2017.

[2]杨丽,鞠伟.浅谈中小学课堂管理中以人为本[J].新课程(上),2017(02):210.

作者简介:

杨春梅(1979年10月)女,籍贯:安徽阜阳颍上人,汉族,现职称:小教一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小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字:小学;班级管理;语文教学

在我国小学教育中,通常由语文老师担任班主任,而班主任需要负责班级管理,所以语文教师需要同时承担语文学科的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而班级管理和语文教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而且是学校的基本工作。通过探讨小学班级管理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有助于两者更好地融合到一起,让班级更富有生机活力,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小学班级管理与语文教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小学班级管理与语文教学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班级管理中有丰富的语文教学元素,而语文教学中也藏着班级管理的影子,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一)目标一致

班级管理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两者均遵从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各项工作。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生通过学习教材中的经典文章,从中进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自觉地学习优秀品质。而班级管理中较为注重学生的纪律性,需要学生具有足够的自律能力,所以教师可结合语文教材内容,通过课本中人物的言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从而学习文章中人物优秀品质并应用到班级管理中,通过两者的融合促使学生巩固语文知识,同时让班级管理开展得更加顺畅。

(二)两者相辅相成

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班级管理的小学课堂是一盘无序的散沙,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语文的教学效果也会下降。因此,班级管理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小学教育的整体教学成效,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语文知识素养的培养,假如仅停留在理论分析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为了让这些教育落实到位,需要把把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所以在实际小学中,教师要将语文元素融入小学生日常生活及习惯,让班级管理成为小学生的实践环节,两者融合有积极的意义。

二、小学班级管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在最新发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到了语文作为我国的母语教育课程,其实践和练习机会无处不在,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处的语言环节,更深入地接触语文材料,通过实践熟练语文使用的规律。班级管理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班级管理促进语文教学的德育发展

班级管理的过程也是语文的实践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语文学科的理解,进而提高重视程度。班级管理与语文的德育目标是相通的,开展班级管理过程也是培养个人素养与德育的过程,小学生能从中找到语文学科的人文之美。

(二)班级管理为语文教学提供资源素材

班级活动也是语文课程资源的组成内容。在班级管理及班级活动发生的事情可以成为学习写作单素材,也是教师开展教育的素材,学生通过对班级管理及活动的观察,然后应用到语文实践当中。班级活动有板报、班会、朗诵等,这些活动有丰富的内容和体验,可帮助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锻炼,将知识付诸于实践,进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了解。

(三)加深教师对学生的认识

通过班级管理教师能够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有所掌握,在班级的管理活动中,教师可以观察到学生参与活动的倾向,看到学生的长处与短板,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四)拉近语文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班级管理一般由班主任负责,小学班主任通常都是语文教师,语文课程与班级管理的多方接触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教师的信任和亲近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感染力,通过与学生之间深入的心灵沟通,让学生爱上语文课程的学习。

三、更好实现小学班级管理与语文教学的建议

(一)结合课堂组织活动推动班级管理

为了提高课堂的吸引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例如小组学习、竞赛学习等模式。语文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按照不同小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传授不同深度的内容,布置难度不一样的作业练习,匹配性地进行语文知识讲解,提高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能力,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结合课堂的活动组织形式,在高校管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的特性得以自由发挥。

(二)统一理论与实践,把育人的目标融入到学生的各个环节

德育素材是班级管理的重点资源,例如集体主义、诚信、诚实等主题,合理引导小学生的行为举止。班级管理出现的各类事件都能成为语文教学的素材,让写作充满生命力与实际意义。

(三)让小学语文教学的组织形式推进小学班级管理

在语文课堂基础上开展延伸的德育工作,例如阅读名人传记、经典名著等,通过点评日记、作文等方法,让学生假入到班级管理中,进而实现自我管理,例如设立班级管理意见簿,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与建议。

(四)利用小学语文学科和小學语文教师的特点,强化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教师属于文字工作者,通常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日常教学中会对学生日记、作文进行批阅,这是语文教师特有的学科优势,语文教师能够看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日常心理活动变化与心路历程。通过课后的交流沟通,能够获得学生认可与信任,从而更好地完成班级管理工作,达成树德育人的目标。

结语

语文作为我国小学教育的核心学科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是学生培养语言沟能力、思维能力的主战场,而班级管理是保证各科教学有序开展的前提,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解婷,张甜甜.用微激趣,以微提效一-浅谈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 2017(6):7-7.

[2]陈希梅,陈晓远,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有效融合[J].学周刊,2015,23:7.

小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我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中长大,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缺乏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或存在某些缺点、不良习惯等,长期生活在批评指责甚至歧视当中,因而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部分学生过分强调自我的感情,渴望表现自我价值,但又缺乏集体观念,在集体中往往表现为自私自利、我行我素,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自我意识充分发展的阶段,因此,教育工作者要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变被动教育为自觉接受教育、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自我教育能力是指学生自觉主动地把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在内心加以理解和体验,并通过实践转化为自己比较稳定的自觉行为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能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从中职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让学生在师长的教育引导下,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心理、人格特征正常、健康地发展,智慧潜能和才干才会在有计划、有步骤的挖掘下得以发挥,各方面的素质才能得到逐步提高,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自我教育的实施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实践中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收到了较好的实效。

一、充分相信和发挥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自我激励、自我评价的能力。

我校全面推行干部竞聘制,候选团委、学生会干部由各班推选产生。他们要认真准备竞选演讲稿,向政教处教务处领导公开述职,最后由学校任命,因而选拔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选拔出的学生干部素质也普遍较高。我们大胆放手让他们分工负责各项管理工作,并对五项常规(出勤、纪律、卫生、午间操、晚休)情况记录、张榜公布开展班级竞赛,且将各类材料及时上报政教处、教务处。我们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指导他们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考察他们工作的得失,并且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及时进行褒扬,表扬有物质奖励,更注重精神激励。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另一方面,也有效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做好教学工作。实践证明,他们逐渐形成了出色的组织管理能力。这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我激励、自我评价的能力。具体到各班,班主任同样通过竞聘在本班学生中产生班委会,由学生自我选择、竞选参加,班委会在班主任指导下、在校团委、学生会带动下开展相应的工作。这激发了同学们极大的热情,形成了相互激励、相互竞争的局面。

同样,激励教育也适用于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其实,“优等生”和“后进生”没有严格的界限,每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一些智慧和才能有待开发。在转化“后进生”方面,我们首先肯定他们的优点或进步,让他们真诚感受老师的关心。由他们自己反省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肯定他们的潜在智慧和能力,激励他们改正缺点弥补不足,用行动关心他们,对他们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及时进行表扬。其次,大胆重用他们,让他们负责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学生感到老师既尊重他们,又信任他们,明白了老师是在尽力塑造他们,他们就会加强对自我的约束,逐渐改掉一些不良习惯,形成一些好习惯。“自我教育”,使“后进生”找到了自信,体验到了被人认可、被人尊重的感觉,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于是积极主动改过,从而最终实现对“后进生”的转变。

二、开展主题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班级主题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现自己各种才能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的交流架起了桥梁,使他们能很好地相容、互助,激发了他们拼搏向上、积极进取的劲头。在自主活动中,他们的人格受到了尊重,参与意识、主人翁精神大大加强。活动本身有着很强的目的性,可以极大地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实现教育者所设定的教育目标。我们指导学生开展《自信心的重要性》、《青春畅想曲》、《我的未来不是梦》、《爱我学校爱我专业》、《讲文明树新风》等主题活动,通过“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学生受到了教育,提升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构建职校自我管理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指出:“必须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依法加强对学校工作的管理,严格校风校纪,使自律和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是活生生的、独具个性的,我们的教育和管理必须把制度和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身需要,才能激发学生自觉的行为。能力再强的教育工作者,如果只是单枪匹马,想把独具个性的学生管理好,是很困难的,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职业学校自我管理模式。任何教育和管理的成败,一个关键的因素是是否注重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这样做的好处是教师相对轻松,不需要事必躬亲;又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生活的能力和积极性,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这方面的工作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和实施。

我们已经制定了《南郑县职教中心学生管理制度》、《南郑县职教中心学生借书制度》、《南郑县职教中心学生胸卡佩戴方案》、《南郑县职教中心学生公寓卫生检查及奖励条例》、《南郑县职教中心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细则》、《南郑县职教中心学生会干部选拔、任用、奖励条例》、《南郑县职教中心学生奖罚条例》、《南郑县职教中心文明班级评比细则》、《南郑县职教中心学生德育量化考评细则》等规章制度。这使许多方面的工作有章可循,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为什么要这么做,引导学生自觉地严格执行这些规范,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动性。

四、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各类竞赛,在比赛中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责任感。

我校每年都要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十佳歌手选拔赛、“五四”文艺汇演、秋季田径运动会、元旦书画展、专业技能展示等大型竞赛活动,同时,广泛开展学生单项体育竞赛、百科知识竞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专业技能比武等各类比赛活动,并且,把各项竞赛活动制度化、规范化,让学生在各类竞赛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团结协作精神,强化校纪观念和规范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进一步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持续开展的“活动”,赋予了学生强大的、持久的、内在的自我发展动力与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达到了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预防、自我矫治的目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得到增强,自我教育达到了目的。

通过实践,我校常规管理逐渐显现出自己的特色,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学会怎样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和自我评价,让学生养成了自我教育的习惯,培养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学生在终生教育的历程中迈出了可喜可贺的一步,这对于推进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中小学管理论文下一篇:小学生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