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范文

2023-09-19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范文第1篇

1 课程设计的必要性

首先, 《汽车电工与电子学基础》作为一门基础课程, 以前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而忽略了“够用为度”的原则;其次, 以往的电工电子课程只针对机械类专业来进行教学, 对汽车专业的学生缺乏针对性和适用性;另外,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对汽车机电技术人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因此要为学生奠定必要的理论与技能基础, 本课程教学设计势在必行。

2 课程定位

《汽车电工与电子学基础》是对汽车维修岗位进行人才培养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以培养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目标, 以电工、电子学为主要内容, 使学生能够掌握汽车电器、汽车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所需的电工、电子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

3 课程教学设计

3.1 课程教学设计原则

根据专业核心课程和来自企业的职业岗位需要开发技能项目, 再根据项目需要确定理论知识, 突出对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以任务为驱动, 采用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理实一体教室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改革考核方式, 突出过程考核。改变过去注重理论知识考核和单一的期末考试的做法, 对每个学习单元进行过程考核, 提高考核的时效性。

3.2 整体教学设计

3.2.1 校企专家确定课程学习内容

《汽车电工与电子学基础》课程具体内容的确定应由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和企业专家, 在参照劳动部制定的汽车修理工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的基础上, 对岗位能力进行详细深入地研究之后来进行。

3.2.2 采用“任务导向, 项目驱动”的思

路, 以“适度够用”为原则, 开发技能项目和知识要素

采用典型汽车电路为载体, 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过程。确定的能力项目要与专业课的要求相一致。开发每个项目所需要的知识要素, 过程中打破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换之以强调能力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适度够用”为原则。

3.2.3 采用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课程选择实用汽车电子电路为制作内容, 通过制作实践激发求知欲, 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完成电路功能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最后再通过实践, 进一步验证相关概念或定律。

3.2.4 结合网络教学平台,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网络教学平台信息量大, 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结合汽车专业教学软件, 供学生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和消化电工电子学的基本理论, 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

3.3 教学单元设计

3.3.1 单元描述

在每个学习单元中, 学生按实训指导书连接电路并对电路提问:电路功能及其原理是什么?电路组成、特点如何?电路中的元件及特点如何等等。使学生明确完成上述任务应该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

3.3.2 信息收集

根据学习任务收集相关资料信息。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 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 然后再集中讲解。信息收集的方法主要有:教科书、实训指导书、互联网、参考书等。

3.3.3 计划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制定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所需设备、工具、电子元器件及相关信息资料;安全操作规定;学习进度等。

3.3.4 决策

对所作计划进行讨论, 确定最佳学习方案。

3.3.5 实施

以小组为单位在实训指导书及相关信息资源的引导下完成对电路的连接或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 遇到问题随时向教师求助。

3.3.6 检查

成员自检或互检学习成果, 根据存在的问题补充修改, 教师抽检进度和效果并提出建议, 以便在完成下一个任务时吸取经验和教训。

3.3.7 评估

教师通过电路测试结果、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学习效率、同学间的协作是否默契等并记录成绩。可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方式。

3.3.8 拓展

通过完成该任务提高学生对与此任务相关的电路的制作能力, 提高学生对含有相同元器件的电路的分析能力。小组内或组间可就此进行讨论。

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4.1 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4.1.1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法。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主动探索知识,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1.2 讨论式教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教师的引导, 充分发挥交流互动的作用, 开展研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产生内在学习动力, 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活动, 通过相互提问、随机选定发言等形式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维方向, 激发认知动力。

4.2 教学手段

4.2.1 多媒体教学

以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手段, 在理实一体教室通过投影仪和大屏幕, 显示教学相关信息资料, 使学生能够获得大量直观、生动、形象的信息。

4.2.2 实际操作

在理实一体教室通过10个典型汽车电路的制作 (如倒车警报信号电路、汽车有触点点火系电路等) , 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最后通过8个实验验证相关理论与概念, 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课程设计得到了学校领导及行业专家的高度评价,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 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今后的课程建设将紧紧围绕汽车专业的培养目标, 加强教材建设, 丰富教学方法, 更新教学案例, 在教学改革道路上有更新的思路和方法。

摘要:《汽车电工与电子学基础》是针对汽车维修岗位群进行人才培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其教学设计是对汽车售后服务行业的职业资格研究分析后, 根据机电维修岗位能力要求, 参照汽车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完成的。课程教学设计是以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培养目标, 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并充分考虑职业成长规律构建课程的基本框架, 按照学习过程系统化的原则确立课程结构。在教学过程中, 采用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驱动方式组织课程内容, 以行动导向实施教学, 在理-实一体化教室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汽车电工与电子基础,教学设计,任务驱动,理实一体

参考文献

[1] (德) Wilfried Staudt.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组.汽车机电技术 (一) 学习领域1~4[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3.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范文第2篇

教师 成礼平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电子专业的发展,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全面育人,打好基础,熟练技能,使学生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高素质的创业型劳动者。培养能够胜任电子技术应用方面工作的技术人员。在总结电工电子专业特点和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专业《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电工、电子线路的基础知识。

2.具有操作和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 3.具有阅读电子整机线路和工艺文件的初步能力。 4.具有操作、使用与维护较复杂的电子设备的能力。 5.具有操作、使用与维护一般电工设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设置和要求

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修订与删减,根据需要现制定学习内容如下:

1.认识并会连接简单的实物电路,了解电路组成的基本要素,理解电路模型,会识读简单电路图;

2.理解电流、电压、电动势、电位、电能和电功率的概念及参考方向的含义,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掌握直流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测量,能正确选择和使用电工仪表,掌握测量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方法;

4.理解电阻器及其参数,能识别识别常用、新型电阻器,了解常用电阻传感器的外形及其应用;理解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了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及超导现象的存在;

5.掌握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了解使用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及用电桥对电阻 进行精密测量的方法;

6.了解电阻元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掌握欧姆定律;

7.掌握电阻串联、并联及混联的连接方式,会计算等效电阻、电压、电流和功率

8.了解支路、节点、回路和网孔的概念;能应用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列出两个网孔的电路方程

9.了解运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及叠加原理进行复杂直流电路的简化; 10.能熟练运用戴维南定理进行有源二端网络的简化及复杂电路的简化; 11.理解电容的概念,了解储能元件的概念;能识别常用电容器; 12.能根据要求,正确选择利用串联、并联方式获得合适的电容; 13.可通过仪器仪表观察电容器充放电规律,理解电容器充、放电电路的工作特点,会判断电容器的好坏。

2014.9.1

2013电子《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计划

教师 成礼平

2013电子班都是二年级的学生,班人数为47人,是技能班,所以学生基础不是太好,自制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课堂气氛还有待加强。当然也有好的方面,例如有部分学生勤学,认真思考,上课时能够跟着师的思维老在转,下课后,有什么不懂,还会搞清楚,其二是,有一部分的学生,你布置的作业,还能按时完成,第三是现在进行新的课改,有利于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所以,我有信心完成好他们的学业。 本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完成教材第六至第八章节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本概念,熟悉计算公式及应用条件,教会学生能正确解题。要求牢固掌握概念 能正确运用公式解题。

1.知道磁通、磁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和磁导率的概念,会判断载流长直导体与螺线管导体周围磁场的方向;

2.掌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公式,会用左手定则;

3.了解电感的概念,电感器的外形、参数,会判断其好坏,理解其储能特性; 4.理解感应电动势的概念,掌握电磁感应定律以及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公式; 5.理解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概念,会判断和测定互感线圈的同名端;了解自感和互感的应用;

6.了解正弦交流电的产生,理解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频率、初相位及相位差的概念;

7.掌握正弦交流电的解析式、波形图和相量图表示法。会用相量图分析计算由R、L、C组成的简单交流电路;

8.理解交流电路中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概念;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方法

1、 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课;

2、 认真批阅作业;

3、 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4、 采用课件进行教学

5、 加强教研工作。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范文第3篇

10机电班《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的工作已接近尾声。现对工作做一总结,总结成绩,思考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工作。

本学期受学校的安排,担任了10机电两个班《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工作,期间还进行了电工电子的实训任务。10机电班是秋季新入学新生,总体上讲,学生的文化底子较差,综合素质离一个合格高中学生还相差很远,对于学习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倾向性与意志力也较底。相反的方面倒是好动,喜欢有动手机会的实践性课程。而《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理论性要求高,其难度已涉嫌大学一年级课程。于是这样跨越式的教学显得难度较大。(例如学生们高中数学三角函数都没学过,高中物理也没有经历过,有些甚至不懂勾股定理等等),为此,采取的教学策略只能是尽量降低理论难度,以尽量通俗易懂、学生能够接受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并穿插适当、必要的数学、物理知识;力求使学生打下必要的专业理基础。教学以学生学会、够用为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基础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注重实践技能的养成。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范文第4篇

:铁磁材料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它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智能材料。本文主要介绍铁磁材料的原理,分类,及其应用;并对三类主要铁磁材料详细介绍,包括软磁材料,硬磁材料,矩磁材料。?

铁磁性物质只要在很小的磁场作用下就能被磁化到饱和,不但磁化率>0,而且数值大到10-106数量级,其磁化强度M与磁场强度H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复杂函数关系。这种类型的磁性称为铁磁性铁磁性物质只有在居里温度以下才具有铁磁性;在居里温度以上,由于受到晶体热运动的干扰,原子磁矩的定向排列被破坏,使得铁磁性消失,这时物质转变为顺磁性

铁磁物质是一种性能特异,用途广泛的材料。铁、钴、镍及其众多合金以及含铁的氧化物(铁氧体)均属铁磁物质。其特征是在外磁场作用下能被强烈磁化,故磁导率很高。另一特征是磁滞,即磁化场作用停止后,铁磁质仍保留磁化状态,图2-1为铁磁物质的磁感应强度B与磁化场强度H之间的关系曲线

软磁材料(soft magnetic material)具有低矫顽力和高磁导率的磁性材料。软磁材料易于磁化,也易于退磁,广泛用于电工设备和电子设备中。应用最多的软磁材料是铁硅合金(硅钢片)以及各种软磁铁氧体等 。软磁材料按成分分类①纯铁和低碳钢如制造电磁铁芯、极靴、继电器和扬声器等的铁芯。

器磁导体、磁屏蔽罩等。:②铁硅系合金,制造电机、变压器、继电器、互感

浅谈铁磁材料应用

:铁磁材料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它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智能材料。本文主要介绍铁磁材料的原理,分类,及其应用;并对三类主要铁磁材料详细介绍,包括软磁材料,硬磁材料,矩磁材料。?

铁磁性物质只要在很小的磁场作用下就能被磁化到饱和,不但磁化率>0,而且数值大到10-106数量级,其磁化强度M与磁场强度H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复杂函数关系。这种类型的磁性称为铁磁性铁磁性物质只有在居里温度以下才具有铁磁性;在居里温度以上,由于受到晶体热运动的干扰,原子磁矩的定向排列被破坏,使得铁磁性消失,这时物质转变为顺磁性

铁磁物质是一种性能特异,用途广泛的材料。铁、钴、镍及其众多合金以及含铁的氧化物(铁氧体)均属铁磁物质。其特征是在外磁场作用下能被强烈磁化,故磁导率很高。另一特征是磁滞,即磁化场作用停止后,铁磁质仍保留磁化状态,图2-1为铁磁物质的磁感应强度B与磁化场强度H之间的关系曲线

软磁材料(soft magnetic material)具有低矫顽力和高磁导率的磁性材料。软磁材料易于磁化,也易于退磁,广泛用于电工设备和电子设备中。应用最多的软磁材料是铁硅合金(硅钢片)以及各种软磁铁氧体等 。软磁材料按成分分类①纯铁和低碳钢如制造电磁铁芯、极靴、继电器和扬声器等的铁芯。器磁导体、磁屏蔽罩等。:②铁硅系合金,制造电机、变压器、继电器、互感

③铁铝系合金,主要用于制造小型变压器、磁放大器、继电器等的铁芯和磁头、超声换能器等。④铁硅铝系合金,主要用于音频和视频磁头⑤镍铁系合金,可用作脉冲变压器材料、电感铁芯和功能磁性材料。⑥铁钴系合金适于制造极靴、电机转子和定子、小型变压器铁芯等。⑦软磁铁氧体,广泛用作电感元件和变压器元件(见铁氧体)。。⑧非晶态软磁合金,是一种正在开发利用的新型软磁材料。⑨超微晶软磁合金,现主要研究的是铁基超微晶合金

硬磁材料是指磁化后不易退磁而能长期保留磁性的一种铁氧体材料,也称为永磁材料或恒磁材料。硬磁铁氧体的晶体结构大致是六角晶系磁铅石型,其典型代表是钡铁氧体BaFe12O19。这种材料性能较好,成本较低,不仅可用作电讯器件如录音器、电话机及各种仪表的磁铁,而且已在医学、生物和印刷显示等方面也得到了应用。硬磁材料常用来制作各种永久磁铁、扬声器的磁钢和电子电路中的记忆元件等。在电学中硬磁材料的主要作用是产生磁力线,然后让运动的导线切割磁力线,从而产生电流。

硬磁性材料被磁化以后,还留有剩磁,剩磁的强弱和方向随磁化时磁性的强弱和方向而定。录音磁带是由带基、粘合剂和磁粉层组成。带基一般采用聚碳酸脂或氯乙烯等制成。磁粉是用剩磁强的r-Fe2O3或CrO2细粉。录音时,是把与声音变化相对应的电流,经过放大后,送到录音磁头的线圈内,使磁头铁芯的缝隙中产生集中的磁场。随着线圈电流的变化,磁场的方向和强度也作相应的变化。当磁带匀速地通过磁头缝隙时,磁场就穿过磁带并使它磁化。由于磁带离开磁头后留有相应的剩磁,其极性和强度与原来的声音相对应。磁带不断移动,声音也就不断地被记录在磁带上。

放音时,将已录音的磁带以录音时同样的速度紧贴着放音磁头缝隙进。磁头铁芯是用高导磁率铁氧体软磁材料制成的,它对磁通阻力很小。因此,磁带上所录的音频剩磁通,容易通过磁头铁芯而形成回路。磁带上的剩磁通在放音磁头线圈上感应出一个与剩磁通变化规律相同的感应电动势。再经过放音放大器放大后,送去推动扬声器,磁带上所录下的音频信号便还原成原来的声音。

具有矩形磁滞回线的铁氧体材料称为矩磁材料。它的特点是,当有较小的外磁场作用时,就能使之磁化,并达到饱和,去掉外磁场后,磁性仍然保持与饱和时一样。如镁锰铁氧体,锂锰铁氧体等就是这样。这种铁氧体材料主要用于各种电子计算机的存储器磁芯等方面。

铁磁材料在航空航天、电力电子、信息、生物和医学等现代技术和工程领域存在十分广泛的应用,比如已应用于机电设备、核反应堆结构,磁悬浮装置和强磁电器设备中。由于铁磁材料在磁场、应力场及力磁耦合场作用下具有复杂的响应,引起许多电磁固体力学问题,因此研究这类材料在耦合场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铁磁材料在力磁耦合场作用下的物理机制,对实际结构和产品的优化设计更是起到指导作用。尤其是现在出现了许多新型的铁磁功能材料,如稀土超磁致伸缩功能材料,磁致伸缩复合材料,铁磁相变材料等。这些铁磁功能材料具有许多优越的性能,它们同时具有感知和驱动的功能,即材料自身能感知环境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响应,在在工程技术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③铁铝系合金,主要用于制造小型变压器、磁放大器、继电器等的铁芯和磁头、超声换能器等。④铁硅铝系合金,主要用于音频和视频磁头⑤镍铁系合金,可用作脉冲变压器材料、电感铁芯和功能磁性材料。⑥铁钴系合金适于制造极靴、电机转子和定子、小型变压器铁芯等。⑦软磁铁氧体,广泛用作电感元件和变压器元件(见铁氧体)。。⑧非晶态软磁合金,是一种正在开发利用的新型软磁材料。⑨超微晶软磁合金,现主要研究的是铁基超微晶合金

硬磁材料是指磁化后不易退磁而能长期保留磁性的一种铁氧体材料,也称为永磁材料或恒磁材料。硬磁铁氧体的晶体结构大致是六角晶系磁铅石型,其典型代表是钡铁氧体BaFe12O19。这种材料性能较好,成本较低,不仅可用作电讯器件如录音器、电话机及各种仪表的磁铁,而且已在医学、生物和印刷显示等方面也得到了应用。硬磁材料常用来制作各种永久磁铁、扬声器的磁钢和电子电路中的记忆元件等。在电学中硬磁材料的主要作用是产生磁力线,然后让运动的导线切割磁力线,从而产生电流。

硬磁性材料被磁化以后,还留有剩磁,剩磁的强弱和方向随磁化时磁性的强弱和方向而定。录音磁带是由带基、粘合剂和磁粉层组成。带基一般采用聚碳酸脂或氯乙烯等制成。磁粉是用剩磁强的r-Fe2O3或CrO2细粉。录音时,是把与声音变化相对应的电流,经过放大后,送到录音磁头的线圈内,使磁头铁芯的缝隙中产生集中的磁场。随着线圈电流的变化,磁场的方向和强度也作相应的变化。当磁带匀速地通过磁头缝隙时,磁场就穿过磁带并使它磁化。由于磁带离开磁头后留有相应的剩磁,其极性和强度与原来的声音相对应。磁带不断移动,声音也就不断地被记录在磁带上。

放音时,将已录音的磁带以录音时同样的速度紧贴着放音磁头缝隙进。磁头铁芯是用高导磁率铁氧体软磁材料制成的,它对磁通阻力很小。因此,磁带上所录的音频剩磁通,容易通过磁头铁芯而形成回路。磁带上的剩磁通在放音磁头线圈上感应出一个与剩磁通变化规律相同的感应电动势。再经过放音放大器放大后,送去推动扬声器,磁带上所录下的音频信号便还原成原来的声音。

具有矩形磁滞回线的铁氧体材料称为矩磁材料。它的特点是,当有较小的外磁场作用时,就能使之磁化,并达到饱和,去掉外磁场后,磁性仍然保持与饱和时一样。如镁锰铁氧体,锂锰铁氧体等就是这样。这种铁氧体材料主要用于各种电子计算机的存储器磁芯等方面。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范文第5篇

教师 成礼平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电子专业的发展,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全面育人,打好基础,熟练技能,使学生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高素质的创业型劳动者。培养能够胜任电子技术应用方面工作的技术人员。在总结电工电子专业特点和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专业《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电工、电子线路的基础知识。

2.具有操作和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 3.具有阅读电子整机线路和工艺文件的初步能力。 4.具有操作、使用与维护较复杂的电子设备的能力。 5.具有操作、使用与维护一般电工设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设置和要求

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修订与删减,根据需要现制定学习内容如下:

1.认识并会连接简单的实物电路,了解电路组成的基本要素,理解电路模型,会识读简单电路图;

2.理解电流、电压、电动势、电位、电能和电功率的概念及参考方向的含义,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掌握直流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测量,能正确选择和使用电工仪表,掌握测量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方法;

4.理解电阻器及其参数,能识别识别常用、新型电阻器,了解常用电阻传感器的外形及其应用;理解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了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及超导现象的存在;

5.掌握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了解使用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及用电桥对电阻 进行精密测量的方法;

6.了解电阻元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掌握欧姆定律;

7.掌握电阻串联、并联及混联的连接方式,会计算等效电阻、电压、电流和功率

8.了解支路、节点、回路和网孔的概念;能应用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列出两个网孔的电路方程

9.了解运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及叠加原理进行复杂直流电路的简化; 10.能熟练运用戴维南定理进行有源二端网络的简化及复杂电路的简化; 11.理解电容的概念,了解储能元件的概念;能识别常用电容器; 12.能根据要求,正确选择利用串联、并联方式获得合适的电容; 13.可通过仪器仪表观察电容器充放电规律,理解电容器充、放电电路的工作特点,会判断电容器的好坏。

2014.9.1

2013电子《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计划

教师 成礼平

2013电子班都是二年级的学生,班人数为47人,是技能班,所以学生基础不是太好,自制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课堂气氛还有待加强。当然也有好的方面,例如有部分学生勤学,认真思考,上课时能够跟着师的思维老在转,下课后,有什么不懂,还会搞清楚,其二是,有一部分的学生,你布置的作业,还能按时完成,第三是现在进行新的课改,有利于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所以,我有信心完成好他们的学业。 本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完成教材第六至第八章节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本概念,熟悉计算公式及应用条件,教会学生能正确解题。要求牢固掌握概念 能正确运用公式解题。

1.知道磁通、磁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和磁导率的概念,会判断载流长直导体与螺线管导体周围磁场的方向;

2.掌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公式,会用左手定则;

3.了解电感的概念,电感器的外形、参数,会判断其好坏,理解其储能特性; 4.理解感应电动势的概念,掌握电磁感应定律以及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公式; 5.理解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概念,会判断和测定互感线圈的同名端;了解自感和互感的应用;

6.了解正弦交流电的产生,理解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频率、初相位及相位差的概念;

7.掌握正弦交流电的解析式、波形图和相量图表示法。会用相量图分析计算由R、L、C组成的简单交流电路;

8.理解交流电路中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概念;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方法

1、 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课;

2、 认真批阅作业;

3、 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4、 采用课件进行教学

5、 加强教研工作。

上一篇:电工电子技术下一篇:财务预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