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论文范文

2023-04-06

网络语言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笔者以话语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对近十年来中国网络语言变迁轨迹进行了考察,对蕴蓄其中的民意表达意涵做了研讨。2000年以来,中国广大网民的网络话语行为汇集成网络流行语后能够形成强大的口碑效应,产生巨大的传播势能。发源并成熟于网络的表达样式通过人际与影视文化传播迅速向日常生活渗透,对大众生活用语与思维方式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话语集合效应来自网络话语行为的多个环节,如论坛发帖灌水、使用聊天工具进行的人际沟通、共同参与某个热门活动讨论等等……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话语;民意表达;特质

中国网络流行语的形成与传播是2000年以来的网络现象。2002年,网络上开始出现现在仍在流传的“偶”、“斑竹”、“灌水”、“弓虽”等流行用词。发展至今,经过时代的磨合与种种事件的催化,网络流行语已在形式与内容上渐臻成熟。“年度网络流行语”是在网络流行语基础上经数据统合而成的网络流行语排行。作为民众认可的、识别率高的网络热门用语,通过人际与影视文化传播迅速向日常生活渗透,对大众生活用语与思维方式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年度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民众主要的网络话语行为,显示了多层面的民众精神结构与意识表征。其中的民意表达意涵与倾向尤为值得关注。笔者主要选择排名前十的“年度网络流行语”作为样本加以分析。其中,2001~2008各年度研究样本来源于论坛和网站转载率高、网友普遍认可的流行语使用排行。2009年样本源于《2009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盘点》(艾瑞网行业新闻2009年12月14日;2010年年度研究样本来源于《新闻晨报》(2010年11月24日)。

话语分析法是本文具体采用的研究方法。“话语分析”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是从20世纪70年代起步,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哲学、人类学等众多学科的理论精髓”。[1]那么,何为话语?必须坦言,话语作为术语在话语分析中使用十分混乱。本文无意更无法穷尽话语的定义,在此仅对本文是在何种意义上使用该词加以说明。本文关注具体的话语过程及其社会意涵。因此,话语在本文中被限定为社会环境中人际交往所使用的言语行为或者个人发表言论的工具。它通常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存在于社会活动中。话语分析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多元化的价值层面。本文的话语分析方式更接近于诠释学的理解,即将研究关注投入在具体的话语过程及其社会意义的建构上。对于大历史进程中的语言实践或者整体意象以及纯语言学方面的工作仅作必要涉及。

一、时代语境下透视网络流行语现象

现今中国的城市生活已经全面迈进媒介融合的大时代。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的作用不再单一地、明显地有所标示;全媒体环绕下的社会与人群正迅速地被传媒的综合力量所深刻影响。在此种传媒语境下,探讨任何社会现象或问题都应将目光投射到复杂多变的整体生活的真实上去。明晰社会文化生活的实质与否,决定着研讨传播现象的有效性。网络语言现象既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与发展的,同时也是反映与集中展示的所在。本文将从传播学视角切入该社会现象,作出概括性的梳理。

(一)年度网络流行语的类型与结构

网络流行语通常是该年度众多网民广为使用并传播的语言。2000年以来,网络日渐成为中国一般民众意见集聚与传播的主要渠道。网络语言历经十年变迁,发展出特有的表达方式。其中,最基本的文字类型发展出网络自造字系列,如“囧”等火星文;图文表情类发展出形形色色的有情节的短片式表情;网络书写体式发展出特有文体类型,如咆哮体等。以内容出处而言,网络流行语“一种是源于新闻事件中当事人的原话,比如‘躲猫猫’、‘欺实马’、‘很黄很暴力’;一种是网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来的,例如‘被XX’、‘杯具’、‘楼歪歪’;还有一种是从热点事物的既有名称中衍化而来,如‘蜗居’、‘潜伏’、‘微博’等。[2]从词语结构上看,“网络热词大致又分两种:纯属戏谑逗乐的,偏向针砭讽喻的,前者如‘囧’等火星字,后者以‘欺实马’、‘被XX’为例。[2]网络流行语产生于网民口口相传而形成的“口碑效应”,无论是在论坛发帖灌水,还是使用聊天工具时进行人际沟通,亦或是大家共同参与某个热门活动,都能够产生一定的话语集合效应。很多情况下现实中的新闻事件也同样会成为互联网上使用频率高发的语汇,因此,网络流行语的来源渠道是开放且多元化的。

(二)年度网络流行语的生成与演变

年度网络流行语大部分衍生于舆论话题热点、成型于如“猫扑大杂烩”、“天涯论坛”等大型综合讨论社区。部分网友先就身边之事或某帖子、某新闻迅速进行短暂的讨论,形成压倒多数的意见后,产生持久的效应,被其他人甚至媒体转引、传播,造成较大影响。其生成可简括为自发讨论——形成亮点说辞——迅速广为传播——最终定型(经媒体改造或简化)的系列过程。这一过程的发声并非线性移动,而是在各个环节的交织共进。比如在网友自发讨论时就有可能有媒体的参与,而媒体的参与同时也是在为该讨论造势,从而使形成于这一讨论的某些亮点说辞成为关注度极高的网络表达。这其中既有如“囧”这样以单个汉字的个体形象与人的情绪相关联性一炮而红的,也有从关注度较高的影视作品中摘录下来的经典名句,更存在某些无名网友独家创造的语录体。这些都反映了网络社群的集中意见或集体情绪,代表了时代性的“大众想法”与“共识”;作为社会语境下的一种心理暗示,其构架和内涵是较为复杂的。在话语构词方式与意见表达方面,近十年来的“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具有代表性,也反映出的网络受众的意识观念的转变。仅以2003~2010年排名前三的网络流行语内容加以分析,可见网络流行语的变迁。网友对网络语言的使用越来越倾向于“原创性”、“草根性”而非直接传播影视剧台词或摘录新闻媒体的报道用词。

2003~2010年排名前三的网络流行语(根据各年度流行语排行整理)

回顾网络流行语的演变历程,从最初网友利用拼音、外语进行简单的造字游戏,到逐渐与社会各方面热点问题相联系。网络覆盖了几乎所有的社会层面,不同社会身份的人开始不约而同地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对网上流行文化的制造与追捧潮流中去。

二、年度网络流行语的话语特质:显现民众力量

首先,应当指出,网络话语所显现的民众力量并非都是关切现实社会的矛盾与发展的,网络流行语也并不等同于传统社会语境中的公民意见表达。网络流行语的话语虚拟性、民众传播中的娱乐色彩始终都是网络话语本质的一部分。这种现象并不是因为当时的论坛里缺乏有力量的新话语的注入,也不是因为当时国内没有重大新闻事件。一般的娱乐调侃性话语能够压倒更具现实价值的热词的原因与当时的网民素养和传统媒体的参与度的关系更大,但也说明了一般网民对于流行语的选择仍然是以娱乐为主的。这也就可理解今天的“微博”信息超载。人们以为“微博”很给力、无数人开始“围观中国”时,还是有大多数人将兴趣与力量投注到“神马才给力”,这样的“造词运动”上去。而这种心态与造星、追星的心态难道有实质的区别吗?笔者以为,在早已“娱乐至死”的时代,这才是常情,这才是公认的社会情绪的表达。而这种倾向使得网络话语不可摆脱与现实生活的裂痕,这种与生俱来的“虚拟性”才是网络话语的本性。同时,也应看到,部分网络流行语并非只为喧哗取闹于互联社区,它们能够得到认同的原因来自于自身的舆论倾向性。在传统媒体上的“串烧”使用,让很多流行语触发爆炸式效应甚至左右某事件的进程,影响政府决策。网络流行语的“传唱”简单快速,迅速融入大众生活,影响大众的价值观和意见表达。网络流行语汇聚起的沉郁的民间力量显示了它的舆论意义。对新闻热点事件的持续关注、对国计民生重大议题的热切讨论都以流行语的方式获得越来越多的力量。这是民众意见表达的精华所在,是中国老百姓的心声。尽管它高度浓缩甚至语焉不详,但是“你懂的”,那种或“明曲折实直白”的说话方式、那种或戏虐调侃却焦虑怨怼的曲折表达与中国的多元文化都是契合的。“我爸是李刚”、“草泥马”、“算你狠”、“花你钱”的诙谐与反讽中显现的平民智慧;“囧囧有神”、“躲猫猫”、“楼歪歪”的百姓伤痕都让网络流行语映射出当下中国民众的所思所想、所愿所求。可以说,“网络话语涵盖了对现实中幽暗面的抨击,对政治、文化伦理失节的焦虑,对权利‘增肥’的吁求,又有对市场逻辑下公共空间中物欲泛滥、道德滑坡的忧心,对文明建构的期许等等”,它们是“普遍化的现实愤懑,或寂寞无味的文化表情;同时它与意识形态脱缰,以自由解构的精神瓦解着正统腔调的严肃性,挑战权力阶层的话语霸权。因而大众化、颠覆性,网络热词兼而得之。”[2]

三、结语: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

截至2010年上半年,中国网民人数已突破4亿大关,而且手机网民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达到2.77亿人。[2]网络流行语借助网络媒体与手机等新媒体的传播速率更加迅猛,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亦愈加深广。从新近上映的电影《里约大冒险》的翻译中便可窥见这股潮流。该片的中文译制大量选用网络流行语,让中国观众瞬间找到贴近感;在整体语言风格方面,该片也处处充满网络痕迹,诙谐、调侃都不缺乏,如“不该派猴子去办鸟事”等,引发观众会心笑声与强烈共鸣。这些现象都反映了中国当下的社会存在,是当代中国人心理的真实映照。这些多元化思想、多民族语言、多阶层智慧的融合集聚成人民的集体记忆。现阶段,中国网民已经将目光更多地投诸自身,开始在网络世界里发挥个人的魅力和创造性。于是,未来的网络舆论潮流也必然不能为一两个社会事件所左右,而是集众人之智,创造出属于网民自己的世界。对之进行有利引导,让这个开放空间的话语讨论不受不必要的束缚而更加自由、让民众发声、让观点浮现,让这个社会的管理者听到并思考,这才是网络流行语的话语生命力所在。因此,网络话语要避免因过度娱乐与无聊导致无奈空洞的“集体失语”,网络语言、网络文化的传播不应该陷入被动的漩涡。

参考文献:

[1] 胡春阳.话语分析:传播研究的新路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 佘宗明.媒介视域下的网络热词和媒体话语变迁[OL].人民网, 2010-05-14.

网络语言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网络语言是青少年心理需求在网络交际中的反映,是社会思潮、网络特点和“青少年特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特点表现为:兼容性、不稳定性、简约性、形象性、非规范性等方面。对网络语言进行心理归因分析主要有自我意识、性意识、丰富的想象和从众心理等几个方面。规范网络语言的根本在于重视青少年心理需求研究,营造满足正当需求和引导不正当需求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网络语言 心理需求 归因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1月17日发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30岁以下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69%,因此,青少年是网络语言的创作主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民的增加,网络语言也日益丰富与复杂。其背后隐含的当代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既有人本主义、存在主义的合理成分,也有怀疑主义、虚无主义和现实主义的隐忧。本文通过网络语言的特点揭示其背后隐含的当代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旨在唤起社会、家庭和学校对青少年心理需求的关注和引导。

一、对网络语言的认识

(一)网络语言的界定

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的语言现象。一般认为,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网络语言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硬件、软件、界面、鼠标、宽带、浏览器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吧、网民、黑客、虚拟空间等;三是网民在网络交流(如网络聊天室、电子邮件、BBS、BLOG、ICQ、MSN等)中所使用的文字、符号、数字、图形等语言形式,是在现代汉语的基础上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产生的一种语言变异。如青蛙、美眉、==、OUT、886等。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本文只讨论狭义的网络语言,即网民们为了方便交流、加强沟通而创造的网络用语。

(二)网络语言的特点

1. 兼容性

多元文化交汇的社会环境和网络开放性的特点赋予网络语言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性质,它集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群体和个体的表达方式于一身,形成了“三明治+泡菜”式的语言风格,其兼容性主要体现在网络语言里出现了大量汉字、汉语拼音、英语、数字、符号、方言等混杂使用的情况。如“5555 ,7456 ,TMD ,半天都找不到一个MM聊聊,郁闷ing,: (”,短短一句话,竟出现了汉字、数字谐音、汉语拼音缩略、英语正在进行时、象形符号等多种表达方式。

2. 不稳定性

网上交流以青少年为主体,注意的不稳定性和丰富的无意想象使他们不断地创造新词,在网络上,每时都有新的网络语言诞生。但这些新出生的网络语言能否为其他的网民接受,能否生存和流传下来,就不得而知了。那些没有为其他网民接受的网络语言,只能在网上昙花一现,便寿终正寝。创造的随机性和非规范性导致网络语言极高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使得这一系统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

3. 简约性

人们利用网络交际时,总是希望在速度上能尽量接近口语交际。为了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减少对话的延迟脱节,许多网民便使用了简化的网络语言,体现在数字谐音、缩略语、字母的使用方面。比如用“9494”表示“就是就是”,“520”表示“我爱你”,用“886”表示“再见了”,不仅方便而且快捷。再如“E 我”,意思是“给我发电子邮件”。为了省时省力,网民见面不会采用这样的问法:“请问您现在在哪儿啊?”而代之以“那”,甚至连“?”都省略了,而“thank you”在网络上则成了“(三)Q”。在网上,语言的简短明快代替了冗长晦涩,用词简单成为造句的基本规则。

4. 形象性

网络语言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如“大虾”表示资深网虫或乐于助人者,因为长期坐在电脑前,腰弯如虾而得名;“菌男”、“霉女”、“青蛙”、“恐龙”是形容相貌丑陋的男女,这些词摹形状态有颇浓的讽刺意味;“很S”形容的是说话拐弯抹角,形象生动。另外,五花八门的象形符号也充分体现了网络语言的生动性, 如“: O”表示恍然大悟“, : D”表示大笑, “@> > - -> - ”表示一朵漂亮的玫瑰,“Zzzz ⋯⋯,”表示等待得睡着了。这些符号摹形状态、形神兼备,使网络语言呈现出形象直观的特点。

5.非规范性

自由随意是网络语言另一突出特点, 为了达到快速交流的目的,网络语言大量使用了缩略词语、缩写字母,或以数字、符号和图形替代,甚至用错字、别字表达意思。从汉语言的规范表达方式来看,这些汉字、英文、数字、符号、图形混在一起使用,还有类似方言、别字白字和病句的使用,使得网络语言变得非语法化。如“寒ing , 泥素芥末286 , 泥太out , 偶稀饭滴淫8素酱紫滴!”这段话翻译过来是“天啊, 你是这么老土, 你太外行了, 我喜欢的人不是这样子的!”,“大虾, 泥好油墨, 粉S , 偶倒”的意思是“大侠( 高手) , 你好幽默, (说话)很会拐弯抹角, 我笑倒了”。网络自由自在的氛围和青少年自由随意的心态造成了生造别字和语法杂糅的大行其道。但很多网民因其简单、时尚、诙谐和随意而纷纷认同,使该类语言在网络中得以推广流行。

二、网络语言的心理归因

笔者认为,输入障碍、开放性、虚拟性等网络特点是网络语言产生的直接原因,经济主义、实用主义、后现代解构主义等社会思潮是网络语言产生的社会原因,而青少年发展进程中固有的特质是网络语言产生的心理原因。只有当青少年群体用他们特定发展阶段固有的特质反思社会文化并面对网络传播特点的时候,网络语言才得以产生。

“青少年特质”这一概念是Copeland于1974年提出的,指的是青少年对发展压力的反应所导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特异性。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们正在完成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在这一过渡阶段他们会面对许多来自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需求,如何解决好由这些需求引发的心理压力是青少年在这一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海文赫斯特1951年提出了一个非常经典的青少年发展任务表,该表能够帮助我们了解青少年的需求和他们所面临的压力。这些发展任务包括:接受个体的生理和性别角色;建立起与异性和同性的新的同伴关系;从情感上独立于父母;获得经济独立的保证;选择职业并为其做准备;发展合格公民所需要的智力技能和概念;获得社会公认的责任行为模式;为婚姻和家庭生活做准备;建立与个体环境相和谐的价值观。根据青少年的发展任务反映出的心理需求,我们可以对网络语言的产生做如下心理归因:

1. 自我意识

从心理归因分析,笔者认为,自我意识是网络语言产生的根本原因。自我意识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随着身心成长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个体对自己和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的高涨时期,这一阶段他们的思想表现为强烈地卷入自我甚至自我中心。他们认为自己与众不同,他们有异常强烈的被人关注的需求,这种需求以至于使他们相信:别人的目光和思想总会集中在自己身上,因此他们长时间在镜子前留连,每一颗青春痘,每天的发型,每一件衣服,都如此重要。当网络的交流环境剥离了现实交往的这些物质外壳的时候,他们便在网络交流的唯一工具网络语言上进行个性化创造,以引起别人的注意,昭示自我的存在,满足自我意识高涨的需求。网络语言内容和形式上标新立异、直观形象、自由叛逆、委婉含蓄、幽默诙谐等特点无一不是青少年高涨的自我意识在网络交际中的表现。

2. 性意识

性意识的觉醒与发展和自我意识的高涨是影响青少年时期行为最重要的原因。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里比多”(性能量)是人行为的源动力。伴随着生理的成熟,青少年的性意识开始觉醒并迅速发展。他们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变得关注外表和穿着,热衷打扮,在虚拟的网络交际中,他们张扬个性、标新立异、推陈出新,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网络语言。从性心理的角度对青少年的这些行为进行归因,我们不难看出,他们是想通过自己与众不同的表现,达到引起异性注意的目的,而这个目的并不一定是青少年自己所清晰意识到的。

3. 丰富的想象

由于神经系统的调控功能尚不完善,青少年体验到的冲动和情感往往比其他年龄段丰富和强烈,对立的情绪反应可能会突然甚至几乎同时发生,情感变化很快,也很强烈。青少年时期丰富的想象正是源于这种丰富而强烈的情感体验,他们通过想象控制冲动,也给自己带来某种程度的满足。再加上青少年时间自我意识的高涨所特有的叛逆心理,使这一时期的想象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和创造性特点。网络语言的兼容性、形象性、创造的随机性以及内容的丰富性等特点是网络交际中青少年网民丰富想象的体现。

4. 从众心理

与青少年对父母、老师、传统和权威的反抗叛逆相反,他们对同辈群体却表现出极强的从众行为。青少年的从众行为除性格原因外多源于归属的需要。归属感是因为认知到自己和某一群体有共同点而在心理上把自己归入该群体,希望获得该群体的接纳、关注、鼓励和支持,成为其中的一员。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情感和经济独立的发展任务,使青少年的归属群体从家庭(父母)转向社会。因为和同辈群体面临着共同的发展任务,有着相同和几乎同等强度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青少年自然地选择同辈群体为自己的归属对象。为了和同辈群体保持一致不被排除在外,他们有时甚至不惜放弃自己坚持的信念,表现出极强的从众行为。这是网络语言能在青少年群体中迅速流行的原因。

网络语言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语言是青少年心理需求在网络交际中的反映,是社会思潮、网络特点和“青少年特质”共同作用的结果。仅仅看到网络语言的不良倾向及其对现代汉语的消极影响而武断地诟病指责其实是无视青少年心理需求的做法。在探讨网络语言的规范途径和方法的时候,我们应该在深入研究当代青少年心理需求的前提下,对其正当的心理需求,社会应尽可能提供一个能全方位满足其心理需求的现实环境;对青少年不正当的心理需求,社会要建立起一个健全的引导和帮教体系。笔者认为,这才是规范网络语言,消除网络语言不良影响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www.cnnic.net.cn),2008-02-15.

[2]赵均.网络语言概说[J].现代传播,2005,(02):96-98.

[3][美] Prout,H.T等主编,林丹华等译.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G].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网络语言论文范文第3篇

郭龙生,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广播电视语言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现为中国社会语言学会秘书长,北京市语言学会监事长。

《中国教师》:在当前网络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等现象的影响下,整个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于语言文字工作而言,面临着怎样的新形势?

郭龙生:新中国成立以来,语言文字工作者经过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使我国语言文字应用达到目前的水平。据调查,目前全国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的人数比例可望达到75%以上,社会用字与汉语拼音应用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是进一步做好语言文字工作的现实基础,也是实现新世纪语言文字工作奋斗目标的起点与前提。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日益加快,愈加频繁的中外经贸往来促使中外语言文化交流逐步增加,大量多语言商贸人才走出国门,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贸易往来。此外,在当今社会发展的新阶段,语言文字工作也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概言之,机遇与挑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中的语言文字:高考“指挥棒”、社会用人与评价人才机制的标准都使当今广大青少年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之间产生了严重的不对称现象。这是多年来学者呼吁有关部门应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主要诱因。人们认识到问题,但如何解决问题,这是当前语言文字工作所面临的历史发展机遇与严峻的挑战。处理得好,会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否则,就会进一步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外国语言文字之间的距离,扩大二者之间的不协调,从而严重影响我国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高和国家语言文字应用实力的提升。

(2)政治上的语言文字:语言文字工作不是政治,但是关乎政治;不是大局,但是服务大局。虽然说语言文字具有更强的工具性,但其中也包含了丰富的文化积淀。语言文字是民族的标志,语言关系与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问题密切相关。有些国家、民族之间,往往会因为语言文字的问题而产生摩擦、冲突,甚至酿成流血事件,更为严重的则可能导致国家的分裂与灭亡。因此,在政治层面,应该认真对待语言关系问题,妥善处理好各种语言文字之间的关系,让语言文字工作的良好局面为政治的健康发展服务。

(3)技术里的语言文字:新媒体样态的出现、网络技术的飞速进步、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等的发展都需要语言文字工作成果为其提供语言文字的根本保障。从这个角度来看,语言文字既是工具,又是媒介,是借助网络技术和媒体介质的工具,也是为媒体使用者服务的媒介。语言文字能否为技术的发展提供保障,是阻碍技术的发展,还是为技术的进步插上一对翅膀,则成为语言文字工作面临的严峻现实。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中国教师》:我国当代青少年群体的语言使用情况呈现出怎样的特征和变化?

郭龙生:(1)规范是主流。从我国当代青少年群体的语言使用情况来看,无论是与以前相比,还是与当前其他人群的语言应用情况相比,规范都是主流,广大青少年能够正确、规范地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是主要的、值得肯定的方面。因为广大青少年正处于学校学习时期,正规教育使他们能够按照语言文字规范的要求,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并能清楚、准确地表情达意,交流思想,传递信息。

(2)求异有个性。虽然广大青少年语言文字的规范应用是主流,但也必须承认,在主流之外,还有一些问题,即青少年在语言文字应用中存在创新求异、张扬个性的表达方式与表达结果。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背后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原因,也受到青少年群体的生理与心理特点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受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思潮的影响,崇尚多元、张扬个性、突破规范、反对规范,已成为少部分人追求的一种时尚。再加上社会风气中某些不正当的价值取向,使按照规则办事的人遭到嘲笑,而不守规矩的人则成为风向标,甚至成为少部分人追求学习的榜样,成为一些人羡慕的对象。这些都使有些青少年的语言文字应用会有意无意地突破规范。

(3)分场合应用。尽管青少年语言文字应用中存在规范与变异的矛盾,但现实的情况是,这些都是分场合的。在需要规范应用的时候,他们能够正确、规范地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而在非正规场合,青少年的语言应用则活泼多样、个性和另类。根据国家推广通用语言文字的有关要求,广大青少年应该具备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并能够在该用的场合使用。在私下场合、非正规场合,青少年使用方言、网络语言等则是无可厚非的。

《中国教师》:有人说青少年汉语能力在退化,书写格式、行文语气、语法逻辑、词语储备、语言美感等诸方面问题多多。对于这一说法您怎么看?

郭龙生:我不认为大多数青少年的汉语能力是这个样子的,不能以偏概全地认为所有青少年的汉语能力都退化了。上述这些方面,也不是所有能力有所退步的青少年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有的是这个方面有所不足,有的是那个方面有所欠缺。总之,是有些青少年的汉语能力在有些方面出现了退化的现象。

分析这种退化的原因:一是各种媒体海量信息的“狂轰滥炸”。读图时代的到来,使青少年真正阅读文字、书写文字的时间大大减少,于是有些青少年这方面的能力必然会有所减退。二是学校、老师和家长没有严格要求广大青少年有意识地提高在这些方面汉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与水平。俗话说,没有笨学生,只有笨老师。老师如果教学方法得当,教学重点突出,社会对人才的评价与遴选机制没有缺陷,那么青少年在汉语能力方面肯定不会出现退化的现象。

《中国教师》:2012年12月4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了《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这标志着国家语言规划和语言规范水平将迈上一个新台阶。《纲要》对青少年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语言生活提出了哪些要求?

郭龙生: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语言文字事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特点,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必然与广大青少年具有直接的、密切的联系。总结起来,《纲要》对青少年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语言生活提出了如下要求:

(1)树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意识,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新时期的广大青少年在语言规范意识方面应进一步增强,在公共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化水平应进一步提高。

(2)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及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广大青少年都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国家通用语言应用水平。广大青少年在校学习期间,应按照要求努力学习,切实提高自身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受过初等教育者,应普遍具备普通话、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的应用能力;具有中等及以上教育程度者,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应达到相应要求,具有较好地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表达、沟通的能力。

(3)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到2015年,在城市,普通话基本普及,广大青少年责无旁贷;在农村,以学生和青壮年劳动力为重点实现基本普及,汉字应用在广大青少年中基本规范。

(4)提供语言应急服务和语言援助服务。国家建立语言应急服务和援助机制,提倡发展多语能力。在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根据需要,合理规划,为提升国民多种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创造条件。广大青少年应积极提升自身多语言应用能力,争做国家多语能力人才资源库的储备人才,作为社会应急和特定领域专业语言人才,为国家提供突发条件下的语言应急服务,为社会提供语言援助。

(5)开展国内外语言文化交流。在汉语国际教育与传播工作中,广大青少年作为各级志愿者,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传播与推广发挥重要作用。在海内外语言文字交流活动中,广大青少年不仅是重要的交流使者,更是语言文字广泛交流的受益者,他们将在深入而广泛的交流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6)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在广泛开展的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中,广大青少年不仅是中华经典的主要学习者,也是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者。为此,广大青少年必须认真学习中华文化经典,深刻领会其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

《中国教师》: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时期,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语言文化的发展变化反映出当代青少年群体怎样的文化心态与价值取向?

郭龙生:(1)遵纪守法。当代中学生和广大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在接受正规学校教育过程中,他们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行为规范,更学到了如何遵纪守法,做一个合格的守法公民。这里的遵纪守法,也包括他们的语言文字应用遵守相应的语言文字规范和法律规章。这是有目共睹的,是广大青少年语言文字应用健康发展的主流和大趋势。

(2)爱国乐学。当代中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断形成并逐步完善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并逐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要求广大青少年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更要明确自己人生奋斗的方向,明确自己是为什么和为了谁而学习的。因此,学生应端正态度,以学习为乐,乐于学习,明确学习的终极目的。

(3)与时俱进。广大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当代中学生的表现预示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前景。对于充满活力的青少年而言,发展、进步是他们成长的精髓;与时俱进则是他们成长的必然特征。只有青少年与时俱进了,才能保证国家的发展不会落伍。青少年是引领潮流的群体,是国家能否繁荣富强的风向标。

(4)勇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精神,要求当代中学生和广大青少年要勇于改革创新,敢为天下先,在规范发展的基础上,不断追求切合时代发展脉搏的,突破原有规范的,更快、更新、更高的发展。

《中国教师》:希特勒说:“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要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要消灭承载它的语言;要消灭这种语言,首先从他们的学校下手。”从民族文化传承和青少年价值观教育角度,对于当代青少年语言文化的发展,您有什么建议?

郭龙生:希特勒为了达到其政治目的而说出了上述这番话,这从反面证明了学校和教育对于语言、文化、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的过程中,学校是基础,学校中培养的是民族与祖国的未来,学校中的教学活动不仅教授给学生们语言文字知识,教授给学生们文化、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学校的学习阶段更是广大学生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人生关键时期。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东西,将会直接影响并决定着这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走向。

从民族文化传承和青少年价值观教育角度来看,我认为,当代青少年语言文化的发展,应该着重从继承和发扬优良民族文化传统入手,结合社会其他方面的教育,尤其是社会道德教育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来进行。

社会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有各种各样的分支系统,语言文字的教育只是其中一个小的方面和一个支系统。语言文字作为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感情、认知世界的主要工具,其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承载了大量的文化积淀。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我们只需要选择中华民族优秀的、积极向上的、主流的文化传统予以教授便可以。

至于在青少年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方面,则必须跳出语言文字之外,在整个社会这个巨系统中来综合考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作为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上有很多值得人们反思并积极寻求对策的现象。为什么现在有些老人倒地之后无人敢上去搀扶?为什么有的人敢侵占他人房屋而拒绝腾退?为什么有的人官位不高但是动辄贪污成千上万元的人民币?这些社会现象的产生必然有其背后的社会原因。在小学生看到有老人倒地而上去帮助搀扶,结果却被老人及其家属诬陷是他撞的,因此而承担巨额经济赔偿甚至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之后,什么样的宣传教育与道德说教能够唤回孩子幼小心灵中的良知与对社会的责任,什么能够改变他对社会司法不公、道德沦丧、人与人之间不可信任的深刻印象。一个错误的司法判例,足以抵得过成千上万教师的苦口婆心、循循善诱的道德说教。因此,光从语言文字角度来讨论青少年价值观的教育,不能说没有用处,但是,更多的工作确实应该在语言文字之外,在能够决定社会对人的评价的支系统中。当一个社会中所有的人不以违背规则为耻,反而把自己不守规矩、违反规定的行为甚至因此而得到了某种好处的现象作为炫耀的资本、沾沾自喜时,这个社会离崩溃的边缘就不远了,起码它正在一步一步走向衰败,直至崩溃和瓦解。因此,正像语言规划工作必须与其他社会文化规划一起来进行一样,青少年价值观的教育,也不能在象牙塔里进行,而必须与社会生态中其他系统的完善一起进行,这样才能保证青少年价值观的教育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责任编辑:林静)

网络语言论文范文第4篇

2、“二语习得”理论在高校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3、新时代幼儿园语言教学实践探析

4、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第二语言学习的文献综述

5、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教学策略

6、巧用信息技术 优化语言教学 激发积极情感

7、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8、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9、对美推广汉语与中国文化的机遇与挑战

10、浅谈语言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

11、浅谈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如何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12、基于CBI教学理念的日语听说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13、世界部分国家外语教学模式与策略概述

14、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少数民族大学中的应用

15、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16、浅谈小学英语教学的生活化

17、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探索研究

18、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中游戏教学的运用

19、儿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20、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21、幼儿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探析

22、谈谈教学媒体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23、认知语言学理论在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4、语言教学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课题

25、信息技术与中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的融合探索

26、数字化资源在西班牙语教学中的运用

27、信息技术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运用例谈

28、《学前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对比分析与能力培养

29、幼儿教师语言教育素养现状研究

30、基于CBI教学理念的美国文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31、听说游戏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2、幼儿园双语教学的利弊分析

33、学前英语教师专业化素质探析及职前培养的策略探究

34、部分国家与地区学前双语教育的经验及问题

35、运用多媒体让幼儿园语言活动教学焕发活力

36、基于全球孔子学院的中华武术国际推广

37、特殊时期OBE理念在线教学实践思考

38、重视母语教学,夯实语文基础

39、基于幼师职业能力的幼儿园主题课程网络图设计

40、创建信息资源库辅助聋儿康复研究

41、以科研能力培养需求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42、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怎样培养幼儿语言能力

43、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发展现状及教学策略思考

44、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45、中职幼师专业语言课教学新探

46、游戏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效果与对策

47、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和游戏活动融合策略

48、戏剧化教学法在日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49、大学英语语言学习中心环境下的学习倦怠问题

网络语言论文范文第5篇

上一篇:对比语言学论文下一篇:汉语言文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