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培训范文

2023-09-16

电工培训范文第1篇

随着电气装置的广泛应用,电气安全已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如果电气设备设计和安装不恰当,使用不合理,维修不及时,尤其是电气工作人员,如果缺乏必要的电气安全知识,不仅会造成电能浪费,而且会发生电气事故,危及人身安全,给国家与人民带来重大损失。事实上,在电力、机械、化工、冶金、建筑等工矿事业中存在着大量电气不安全现象,电气事故已成为引起人身伤亡、爆炸、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电气安全主要包括人身安全与设备安全两个方面。人身安全是指在从事工作和电气设备操作使用过程中人员的安全;设备安全是指电气设备及有关其他设备、建筑的安全。电气事故往往不是由单一原因引起的,为了搞好电气安全工作,必须采取包括技术和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措施。随着科技进步,各国都在积极研究并不断推出先进的电气安全技术,完善和修订电气安全技术标准和规程,这对于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保护电气设备的安全都是十分重要的。 电气事故及其危害:电气事故( electric accident)是由电流、电磁场、雷电、静电和某些电路故障等直接或间接造成建筑设施、电气设备毁坏、人、动物伤亡,以及引起火灾和爆炸等后果的事件。

1.1当事故发生时,电流通过人体或动物体会引起病理、生理的效应,称为电击(electric shock);当人体触及带电体,或者带电体与人体之间闪击放电,或者电弧触及人体时,电流通过人体进入大地或其他导体,形成导电回路,这种情况,叫触电。触电时人体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电击电流流经人体内部,引起疼痛发麻,肌肉抽搐,严重的会引起强烈痉挛。心脏颤动或呼吸停止,甚至由于因人体心脏,呼吸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的致命伤害,造成死亡。绝大部分触电死亡事故是电击造成的。电伤是指触电时,人体与带电体接触不良部分发生的电弧灼伤,或者是人体与带电体接触部分的电烙印,或由于被电流熔化和蒸发的金属微粒等侵入人体皮肤引起的皮肤金属化。这些伤害会给人体留下伤痕,严重时也可能致人于死命。电伤通常是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造成的。电击和电伤也可能同时发生,这在高压触电事故中是常见的。

二、电气安全管理

1、人体在电磁场作用下吸收能量受到的伤害,称为电磁场伤害

2、固体、液体、气体介质及其组合介质在高电压作用下,介质强度丧失。破坏性放电时,电极间的电压迅速下降到零或接近于零,称为破坏性放电--介质击穿(disruptive discharge dielectric breakdown)。如与带电体的距离过小。当人体与带电体的距离过小时,虽然未与带电体相接触,但由于空气的绝缘强度小于电场强度,空气击穿,可能发生触电事故。因此,电气安全规程中,对不同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都规定了最小允许安全间距。由于绝缘电阻的不正常下降或绝缘损坏,同时可触及部分之间会出现接触电压,从而也会引起触电事故。人体触电的方式:触电事故是多种多样的,多数是由于人体直接接触带电体,或者是设备发生故障,或者是人体过于靠近带电体等引起的。 2.1直接接触(direct contact) 人或动物与带电部分的接触。

当人体在地面或其他接地导体上,而人体的某一部分触及三相导线的任何一相而引起的触电事故称为单相触电。单相触电对人体的危害与电压高低,与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等有关。人体发生单相触电的次数占总触电次95%以上,除了单相触电外,还有两相触电。它指人体两处同时接触不同相的带电体而引起的触电事故。

2.2间接接触(indirect contact)人或动物与故障情况下变为带电的外露导电部分的接触。人体接触发生故障的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电气设备的外壳是不带电的。但当线路故障或绝缘破损时,接触由此漏电或带电的设备外壳时,就会发生触电危险。触电情况和直接接触带电体一样。

跨步电压触电也是间接接触。由于外力(如雷电、大风)的破坏等原因,电气设备、避雷针的接地点,或者断落电线断头着地点附近,将有大量的扩散电流向大地流入,而使周围地面上分布着不同电位。当人的脚与脚之间同时踩在不同电位的地表面两点时,会引起跨步电压触电。

三、绝缘、屏护和间距

安全电压的规定:安全电压是为了防止触电事故而采用的由特定电源供电的电压系列。当采用安全电压供电时,要求实行输出与输入电路的隔离,与其他电气系统的隔离。这个电压系列的上限值,在正常和故障情况下,任何两导体间任一导体与地之间均不得超过交流(50-500赫)有效值50伏。

3.1 我国安全电压标准规定的交流电安全电压等级:

1、42伏(空载上限小于等于50伏)可供有触电危险的场所使用的手持式电动工具等场合下使用;

2、36伏(空载上限小于等于43伏),可在矿井、多导电粉尘等场所使用的行灯等场合下使用;

3、24伏、12伏、6伏(空载上限分别小于或等于29伏、15伏、8伏)三档可供某些人体可能偶然触及的带电体的设备选用。在大型锅炉内工作、金属容器内工作或者在发生器内工作,为了确保人身安全一定要使用12伏或6伏低压行灯。

3.2 当电气设备采用24伏以上安全电压时,必须采取防止直接接触带电体的措施。其电路必须与大地绝缘。

3.3 安全电压是以人体允许电流与人体电阻的乘积为依据而确定的。 电工电子设备防电击保护的分类(GB/T12501-92)这一节叙述接至外电源的低压电工电子设备一旦基本绝缘失效按照防触电保护的方式所做的分类及定义。按标准的规定,适用于额定电压不超过交流有效值660V的家庭、办公室、工厂、学校、农场及类似场所使用的以及医用的电工电子设备。

四、接地接零

设备分类:分类的数字只表示设备防触电保护所采用的方式,并不反映设备的安全等级。按照这一分类,防触电保护是由周围环境,设备本身或供电系统提供。

设备的非触电保护方式在其他国家标准中规定,如由外壳提供防护的等级见GB 4208。0类设备仅靠基本绝缘作为防触电保护的设备,当设备有能触及的可导电部分时,该部分不与设施固定布线中的保护(接地)线相连接,一旦基本绝缘失效,则安全性完全取决于使用环境。

Ⅰ类设备:设备的防触电保护不仅靠基本绝缘,还包括一种附加的安全措施,即将能触及的可导电部分与设施固定布线中的保护(接地)线相连接。对于使用软电线或软电缆的设备,软电线或软电缆应具有一根保护(接地)芯线。经有关标准允许,设备的每个部件至少都是基本绝缘并装有接地端子,但电源软线不带接地导线,插头没有接地插脚,不能插入有接地插孔的电源插座。标准认为只要其保护线没有和固定布线中的保护(接地)线相连接,就看作0类设备,但在所有其他方面,设备的接地措施应完全遵守Ⅰ类设备的要求。

Ⅱ类设备:设备的防触电保护不仅靠基本绝缘还具备象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这样的附加安全措施。这种设备不采用保护接地的措施,也不依赖于安装条件。Ⅱ类设备可以具有保持保护接地回路连续性的器件,但其必须在设备内部,并按Ⅱ类的要求与能触及的可导电表面绝缘起来。有金属外壳的Ⅱ类设备必要时可以采取将等电位连接线与外壳连接。Ⅱ类设备可因工作(与保护目的不同)的原因,采取与大地连接的手段,但必须在技术上无损于安全水平。如某些Ⅱ类电子设备的信号端子,在主管技术部门认为需要安全阻抗,而且在技术上无损于安全水平时,Ⅱ类设备可以使用安全阻抗。Ⅲ类设备:设备的防触电保护依靠安全特低电压(SELV)供电,且设备内可能出现的电压不会高于安全特低电压。Ⅲ类设备不得具有保护接地手段。必要时,可因工作(与保护目的不同)的原因,采取与大地连接的手段,但必须在技术上无损于安全水平。有金属外壳的Ⅲ类设备必要时可以采取将等电位连接线与外壳连接的手段。

五、变配电安全

设备主要特征及安全措施表14-1列出了设备按防触电保护分类的主要特征,指出了一旦基本绝缘失效所需要的安全措施。用电安全电气装置在安装、验收合格交付使用后的整个操作、使用、检查和维护过程是通常所说的用电过程。用电要掌握安全的基本原则;用电安全的基本要求以及电气装置的检查和维护安全要求,其目的是为人身和财产提供安全保障。

这一节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1000V及以下、直流1500V以下的各类电气装置在安装、验收合格交付使用后的整个操作、使用、检查和维护过程。

六、用电安全的基本原则

1、 直接接触防护应采用以下方法之一:

a. 防止电流经由身体的任何部位通过;

b. 限制可能流经人体的电流,使之小于电击电流。

2、间接接触防护应采用以下方法之一:

a. 防止故障电流经由身体的任何部位通过;

b. 限制可能流经人体的故障电流,使之小于电击电流;

c. 在故障情况下触及外露可导电部分时,可能引起流经人体的电流等于或大于电击电流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动断开电流。

电击防护的基本措施见附录A-电击防护的基本措施.

3、 正常工作时的热效应防护,应使所在场所不会发生因地热或电弧引起可燃物燃烧或使人遭受灼伤的危险。

4、用电安全的基本要求

5、电气装置在使用前,应认其已经国家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或认可。

6、电气装置在使用前,应确认其符合相应环境要求和使用等级要求。

7、电气装置在使用前,应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了解使用可能出现的危险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并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

8、用电单位或个人应掌握所使用的电气装置的额定容量、保护方式和要求、保护装置的整定值和保护元件的规格。不得擅自更改电气装置或延长电气线路。不得擅自增大电气装置的额定容量,不得任意改动保护装置的整定值和保护元件的规格。

9、任何电气装置都不应超负荷运行或带故障使用。

10、用电设备和电气线路的周围应留有足够的安全通道和工作空间。电气装置附近不应堆放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品。禁止在架空线上放置或悬挂物品。

11、使用的电气线路须具有足够的绝缘强度、机械强度和导电能力并应定期检查。禁止使用绝缘老化或失去绝缘性能的电气线路。

七、单相设备安全

1、软电缆或软线中的绿/黄双色线在任何情况下只能用作保护线。

2、移动使用的配电箱(板)应采用完整的、带保护线的多股铜芯橡皮护套软电缆或护套软线作电源线,同时应装设漏电保护器。插头与插座应按规定正确接线,插座的保护接地极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单独与保护线可靠连接。严禁在插头(座)内将保护接地极与工作中性线连接在一起。在儿童活动的场所,不应使用低位置插座,否则应采取防护措施。溶室、蒸汽房、游泳池等潮湿场所内不应使用可移动的插座。

八、专用安全装置

1、在使用移动式的I类设备时,应先确认其金属外壳或构架已可靠接地,使用带保护接地极的插座,同时宜装设漏电保护器,禁止使用无保护线插头插座。

2、正常使用时会产生飞溅火花、灼热飞屑或外壳表面温度较高的用电设备,应远离易燃物质或采取相应的密闭、隔离措施。

3、手提式和局部照明灯具应选用安全电压或双重绝缘结构。在使用螺口灯头时,灯头螺纹端应接至电源的工作中性线。

4、用电设备在暂停或停止使用、发生故障或遇突然停电时均应及时切断电源,必要时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5、当保护装置动作或熔断器的溶体熔断后,应先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并确认电气装置已恢复正常后才能重新接通电源、继续使用。更换熔体时不应任意改变熔断器的熔体规格或用其他导线代替。

6、当电气装置的绝缘或外壳损坏,可能导致人体触及带电部分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修复或更换。

7、禁止擅自设电网、电围栏或用电具捕鱼。

8、露天使用的用电设备、配电装置应采取防雨、防雪、防雾和防尘的措施。

9、禁止利用大地作工作中性线。

10、禁止将暖气管、煤气管、自来水管道作为保护线使用。

11、用电单位的自备发电装置应采取与供电电网隔离的措施,不得擅自并入电网。

12、当发生人身触电事故时,应立即断开电源,使触电人员与带电部分脱离,并立即进行急救。在切断电源之前禁止其他人员直接接触触电人员。

九、电气安全装置

1、电气安全技术的基本内容:电气安全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科学,既有电气安全工程技术的一面,又有组织管理的一面,彼此相辅相成,关系十分密切。我们仅从安全技术的角度出发,研究各种电气事故及其预防措施;同时也研究如何用电气作为手段,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劳动保护条件。电气事故不仅指触电事故,也包括电压(工频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和雷击)、有关电气火灾和爆炸等危及人身安全的电路故障。电气安全的技术措施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当前,基本的安全通用技术主要指绝缘防护、屏障防护、安全间距防护、接地接零保护、漏电保护、电气闭锁和自动控制等内容。为了防止直接电击或间接电击,常常采取绝缘防护、屏障防护和安全间距防护;为了防止意外触及带电的导体,常常采取保护接地、保护接零和对地等电位等措施。随着自动控制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在电气方面的广泛应用,为防止触电和其它电气事故提供了新的防护技术措施。这些措施,不论是什么行业,不论周围环境如何,不论是什么电气设备,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同时也必须满足采用这些技术措施的要求。

十、电气防火和防爆

电气设备和线路都是由导电部分和绝缘部分组成的。良好的绝缘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人不会接触到带电部分。绝缘水平应根据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电压等级来选择,并能适应周围的环境和运行条件。

绝缘指标和绝缘测定包括:

(1)电工材料和电器的绝缘电阻指标及测量 (2)电工材料和电器的耐压试验和泄漏电流的测量

屏障防护和安全间距防护:屏障防护和安全间距防护都是防止人触及或接近带电体时遭受电击危害所采取的安全措施。 电气设备和设施的接地与保护接零 十

一、雷电和静电

接地是指把电气设备的某一部分通过接地装置同大地紧密连接在一起。按不同用途,接地可分为正常接地和事故接地两类。事故接地是指带电体与大地与之间发生意外连接;正常接地又有工作接地和安全接地之分。工作接地是指利用大地作导线的接地和维持系统安全运行的接地;安全接地是指防触电的保护接地、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和屏蔽接地等。接地电阻是接地体流散电阻与接地装置电阻的总和。当电流通过接地体流入大地时,接地体处具有最高的电压,离开地体电压逐渐下降;离开接地体半径约20m处(简单接地休)电压降为零。由此而形成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十二、电磁场安全

保护接零就是把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电网的零线作电气连接,以避免人体出现触电。 附录A 电击防护的基本措施

A1 直接接触防护

直接接触防护应选用以下一种或几种措施:

a. 绝缘;

b. 屏护;

c. 安全距离;

d. 限制放电能量;

e. 24V及以下安全特低电压;

f. 用漏电保护器作补充保护。

A2 间接接触防护

间接接触防护应选用以下一种或几种措施:

a. 双重绝缘结构;

b. 安全特低电压;

c. 电气隔离;

d. 不接地的局部等电位连接;

e. 不导电场所;

f. 自动断开电源;

g. 电工用个体防护用品;

h. 保护接地(与其他防护措施配合使用)。

电工培训范文第2篇

电工的实验做完了,我感觉对电工这门课有了更深刻,更具体的了,而且也感受到了电子电工技术的魅力。与此同时,我也收获了很多,掌握了一些电子电工仪器的使用,同时也发现了自己还有做得不足的地方。

我们一共做了三次电工实验,这三次实验并不是连续进行的,而是分了好几个星期来做,它们分别是共集电极电路的测试,整流滤波集成稳压电路的测试和TTL集成门电路功能与参数的测试。三次实验总体感觉还是比较容易,因为每次实验前都会有老师耐心为我们讲解实验的具体操作,所有实验步骤都讲得很清楚,所以我们做起实验来难度不大,而且都能顺利地完成了。

首先我说一下在实验中我做得比较好的方面吧。在实验期间我都是全勤的,而且没有迟到早退,因为做实验前听老师讲解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在实验中我和我的组员遇到困难或不懂的操作时,我们能虚心请教同学和老师。还有每次做实验,我们都能严格按步骤操作,并且做好数据记录。在我们做好自己的实验后,我们也会帮助其他组,协助他们完成实验。

好的方面说完了,接下来该检讨一下做得不好的地方。个人觉得反省不足是更加重要的,只有改正缺点,下次实验才能做得更加顺利和完美。第一,我没有在做实验前一天先预习实验内容,导致在听老师讲解实验步骤的时候觉得十分吃力,许多要点都没有听懂,所以预习对于做实验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预习了就能够更容易理解老师讲课内容,做起实验来更加顺利。第二,就是对一些基本工具使用不熟悉,比如说那个示波器,电表等,不会调节也不会读数,对接线也不太清楚,所以日后要弄明白这些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电工实验。第三,就是没有整理实验报告,我们将测量的数据写在报告上,但并没有及时对数据进行整理,导致过了一段时间后,我们都不是很记得实验内容了,这样十分不好。

电工培训范文第3篇

2、 物业电工岗位用到的工具予以介绍和工作环境

3、 变配电系统功能及典型系统的功能,若有发电机则应讲解何时使用及注意事项

4、 辖区内的电气/电器线路及情况

5、 楼宇配电和社区线路

6、 室内外的配线施工情况

7、 辖区内外的电气照明和电器类型及安装、临时照明

8、 通信和视频线路,网络线路

9、 电梯的用电,楼宇监控,防火防盗装置用电

10、 中央空调、楼宇水泵用电保养

电工培训范文第4篇

1 因材施教, 学以致用

电工教材整体上都注重理论轻实践性的技术操作, 理论系统庞大, 偏深、繁、难。而职工培训所面对的大多是理论基础知识薄弱, 理解接受能力不高的学员, 同时他们学习的目的是回到工作岗位上从事专项的技术工作, 通常不搞设计, 工作也不需要高深的理论、计算能力。因此, 教学中若照本宣科, 势必造成学员对电工专业感到枯燥无味, 从而丧失学习兴趣。因此, 我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 学以致用”。在教学中注重结合实际, 变单纯的课堂教学为课堂教学与电化教学、实验教学、实操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从传授学员知识转向培训学员的实际操作技能, 提高学员适应岗位的综合素质。同时, 在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环节中, 培养学员主动获取和应用理论知识于实践中的能力, 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例如, 在可编程控制器原理的教学中我就将理论课和实践课结合起来进行。讲几个指令的编程方法就编排相应知识的编程练习并要求学员到实验室上机调试。如讲完定时器指令我就编排运用这一指令的几台电机顺序启动、Y-Δ降压启动等编程练习, 这些练习都是学员在现场作业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以前是用继电器控制, 现在经过学习了解了如何采用PLC控制, 为了能够到现场运用得好他们很愿意上机实践, 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 当然这种教学方法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培训结束后学员的评估成绩80%都能达到优秀。

2 根据培训需求, 综合教材内容

职工培训往往体现为时间短, 培训内容要求综合性很强。这样我们教师不可能只拿着一本教材从头到尾细致地讲解, 一方面时间不允许, 另一方面也无法达到培训方所要求的达到提高职工综合技能的效果。因此, 我们教学中一般都是根据培训方的要求综合几本教材的内容, 将其中与培训需求相关的部分, 特别是实践性强的部分组合起来制作成教学课件, 在培训中使用。例如翻车机维修电工的培训, 在培训前我们就根据培训需求将电工的相关知识, (包括《电工基础》中电流、电压、电路分析部分;《电器及电力拖动》中常有低压电器部分;翻车机电气控制图纸;翻车机电气故障的排除方法, PLC和变频器的相关知识) 通过教学课件有效地组合在一起, 这样上课时教学内容针对性很强, 没有多余的部分, 以便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培训方所要求的教学内容, 同时实现提高职工综合操作技能的培训效果。

3 开放的教法, 创新的学法

改革传统的教授课方法, 走出有特色的职教新思路、新方法。注重理论结合实践, 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作用, 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 课堂上多注意与学员交流, 一方面教师可以较全面地掌握学员的学习情况,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员对教师授课内容是否易于接受的反馈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以不断适应学员对学习的要求, 以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充分利用实物、录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要注意把课件做活, 要充分利用影像和动画让它动起来, 让学员有亲临现场的感觉, 这样就可以方便学员在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技能, 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工作中还要注意学员学法的培养, 主要表现在通过生动直观并结合实际的教学, 让学员感觉到学习是件轻松并非常有实效性的事情来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通过出一些思考题, 利用实验室的模拟设备设置一些简单的故障让学员自己想办法解决的方式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和通过自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让学员利用实验室模拟设备搞一些简单的技改项目来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

4 针对学员的不同情况对学员开展分层次教学

职工和学生不同, 他们的基础情况有很大差异,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开展电工培训时往往采用分层次教学。例如, 在给职工开展翻车机电气控制的培训时, 我就对学员的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 他们情况各异, 有的是职高或劳技电工专业毕业并有较长的现场工作经验, 只是对这几年发展的新技术不太熟悉;有的也是职高或劳技电工专业毕业但现场经验不足, 新技术也不熟悉;有的是部队转业没有学过电工专业知识, 现场经验更是没有, 新技术也不会。基于学员的这种差异性, 培训中我对他们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根据学员的不同层次, 将教学内容分为基本训练、专业训练和综合研究训练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强调基础性, 着重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 提供给学员丰富的基础知识, 培养学员良好的实操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第二层次以专业必修实操和现场故障处理课程为主, 主要进行专业性较强的实操练习和学习处理现场常见故障的方法和技能, 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层次为综合性、研究性实操练习, 主要学习PLC和变频器等新技术, 并通过实操练习掌握将这些新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方法, 并学会解决实际中和新技术有关的问题。根据学员的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 不同层次的学员培训内容不同, 最后要求达到的目标也有所差异, 这样可以保证每个人在不同层次上都有所收获。这样的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5 强化技能训练, 注重实操教学

职工参与培训主要是希望提高他们回到工作岗位上的操作技能水平。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实操教学。首先我们学校引进了专门用于实操训练的模拟操作系统, 包括翻车机模拟电控系统、取料机模拟电控系统、装船机模拟电控系统和门机模拟电控系统等。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设备, 根据培训需求制定好生产实习大纲、训练计划, 本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和减少重复的原则, 实行目标化管理, 一次实习一个目的、一种基本操作技术, 力求系统化, 同时向学员指定理论知识的阅读范围, 做到实践和理论的统一。另外, 在实操教学中我们还注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的教育, 以强化学员的安全意识, 提高他们的安全技术, 以期可以通过我们的教育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总之, 只有丰富教学手段, 坚持开放性教学, 坚持创造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以理论保质量、技能促水平, 才能为企业培养出一专多能, 理论知识扎实, 操作技能娴熟的高技能型技术工人。

摘要:在职工培训的电工教学中根据培训需求, 综合调整教材内容, 因材施教, 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针对学员的不同情况开展分层次教学, 同时强化技能训练, 注重实操教学, 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电工培训范文第5篇

满分:100分 及格:60分

姓名:时间:分数:

一、是非判断题(10题,每题1分)

1. 在单相回路上,装设了漏电保护开关后,电源侧可不需装设过流保护装置。( × )

2. 安装漏电保护器和不安装漏电保护器的用电设备不要共用一个接地装置。( √ )

3. 不接地电网不必采用保护接零。(√)

4. 36伏是安全电压值,所以人体长期接触也不会发生危险。(×)

5. 低压带电工作时,人体不得同时接触两根线头。( √ )

6. 如有人处在高压导线意外落地的危险区域内时,脱离危险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大步疾走出危险区域。(×)

7. 对于电气设备拉开接触器、空气开关等设备断电即可认为设备停电。(×)

8. 检修电容器时,将电容器停电后就可进行工作。( × )

9. 重复接地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降低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

10. 平行的两条电线,不允许在两瓷珠的内侧绑线。( √ )

二、选择题(10题,每题2分)

1.熔断器在照明线路上是作为

A过载B短路 C过载及短路

2.三相四线制系统供电的光管电路,其零线应采用铜芯线,截面应按相线选择。 A额定电流的50%B截面额定电流50%C截面额定电流的100%

3.触电者在无呼吸无心跳情况下,并同时出现A等三种症状时可判断为真死,并终止抢救。

A瞳孔扩大,关节僵硬,出现尸斑 B瞳孔扩大,牙关紧闭,手脚僵冷 C嘴唇发黑,手足僵冷,出现尸斑

4.发生人身触电时,当通过人体的交流电流达到A毫安时会有生命危险。

A30 B50 C100

5.漏电保护器的动作时间不超过秒称为快速型。

A0.1B0.2 C2

6.在带电设备附近工作,带电设备只允许在工作者的。

A左、右两侧 B前面一侧 C后面一侧

7.防止触电事故的措施很多,其中有重要意义的是。

A做好设备维修保养 B严格执行操作规程C贯彻安全用电教育

8.低压绝缘鞋是防止触电的

A主要技术措施 B基本安全用具 C辅助安全用具

9.按我国标准,安全电压是指由

A特定电源 B市电交流电源 C直流电源

10.我国安全电压额定值等级是

A42伏,36伏,24伏,12伏,6伏

B50伏,42伏,36伏,24伏,12伏

C48伏,36伏,24伏,12伏,6伏

三、填空题 (8题,每空2分)

1.低压带电工作断开导线时,应先断开,后断开,搭接导线时,顺序相反。

2.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材是

3.在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上工作,必须执行下列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验电 、 装设临时接地线 、 悬挂标示牌 和 装设遮栏 。

4.安全牌分为

5.装设临时接地线时,先接 接地端 ,后接 导线端 。

6.电气设备或线路安装了漏电保护器后还必须采用其它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地 、 保护接零 、 绝缘保护 等。

7.当发现有人触电时,首先应使触电者取正确的救护方法进行急救。

8.当发生触电事故时,触电者无心跳而需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法抢救时,每分钟挤压次数应为 60 次;触电者无呼吸而需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抢救时,每分钟吹气次数为12次。

四、实例分析题(1题,30分)

1.试对以下事故实例进行原因分析,以及事故教训及防范措施。

事故过程:

某年8月23日10时,某厂食堂里蒸气弥漫,电工甲在汽雾中独自一人站在人字扶梯上,带电抢修照明线路(因食堂用电需要,不能切断电源,只能带电工作)。当甲用双手连接带电的相线时,头发正触及屋架角铁上,甲顿时全身颤抖。甲身体失去平衡,从两米多高的扶梯上坠落,造成左腿股骨骨折。

答:

原因分析:

1. 食堂汽雾弥漫,使甲头发受潮,当甲在连接带电的相线时,头发触及角铁,构成电

流回路,使之触电。

2. 甲独自一人在潮湿的环境下登高作业,无人监护,违反带电工作制度。

事故教训及防范措施:

1. 电工带电检修或登高作业,必须配备两人,其中一人作业,一人负责安全监护。带

电工作人员必须由经过训练、考试合格的人员担任;监护人员必须由有经验的电工人员担任。

2. 在潮湿环境下带电作业,需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措施,戴好安全帽和绝缘手套,站在

绝缘垫上,使用合格的绝缘手柄工具。对作业中人体可能触及的带电体,须用绝缘物隔离。

上一篇:网上课堂下一篇:电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