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专业考察报告范文

2023-06-17

书法专业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艺术设计专业考察报告

时间:2012年10月22号—10月27号 地点:苏州—上海 内容:考察学习 姓名: 学号: 班级:

前言

经过这次可以说是对我的人生很有意义的一次美术考察,使我在很多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和提高。看着古人们的一件件的美而精致的艺术品让我是那么的沉醉与流连忘返,为什么古人能够创造的出至今连我们现代人都无法超过的境界呢?我有时在想,在某些方面我们是不是落后于古人了,还是什么?对于艺术这一词也有了点新看法。谈到艺术,我们毫不犹豫地可以说出一系列艺术作品,可以举出无数的艺术家。但是,当我们真正追问是什么使他们(它们)成为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艺术的内在本质究竟是什么时,我们又变得茫然起来。艺术是什么?对于此,前人已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回答,而且接着他们的思考,我们仍可以继续回答下去。在前人已经提出的所有解释中,任何一种解释都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任何一种解释也并不是有道理,我们即使将所有的解释加在一起也还无法说明什么是艺术。 关键词

考察/艺术/苏州/上海 摘要

终于踏上了考察之行的道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一周时间里我们先后参观考察了苏州、上海,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使我们感受颇多,收获很大,触动很深。

第一站:苏州。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是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的一句话说的就是苏州和杭州,终于可以在这次考察中明白其中的真正含义。

苏州是我们的第一站,苏州这个名字首先会让我想到古代的才女,美丽、典雅且高贵。苏州建城于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楚国叛将伍子胥建阖闾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春秋时期,这里是吴国的都城,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迹。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苏州城建城早,规模大,变迁小,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古城区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为国内外所罕见。

苏州园林甲天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两席(拙政园、留园)。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拙政园占地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是典型的民居,东部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中部为拙政园是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状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西部主题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

留园位于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徐泰时的东园。园中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园中聚太湖石十二峰,蔚为奇观。咸丰年间,苏州诸园颇多毁损,因此园独存,光绪初年为盛康所得,修葺拓建,易名留园。现全园占地50亩,大致分为中、东、西、北四个景区。其间以曲廊相连。迂回连绵,达700余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留园宜居宜游的山水布局,疏密有致。独具风采的石峰景观,成为江南园林的杰出典范。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写意山水的艺术思想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

完美是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苏州园林的亭台楼阁、山水泉石、花木禽鱼„„都会予人以最春节的享受,最高尚的乐趣,以而处处欣喜的发现“别有洞天”时时油然而生“仙境别红尘”之感。

苏州园林中的太湖石。太湖石是一种多孔而玲珑剔透的石灰岩,“乃太湖石骨,浪击波涤,年久孔穴自生”。秀水给人以灵气,而山石则给人一种勇气。太湖石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智者或可从中领悟哲理,仁者或可取其俏皮与幽默。

苏州园林中的漏窗。苏州园林内建筑上的部件,名目繁多,仪态万方。园壁上的漏窗就具有十分浓厚的文化色彩。漏窗构筑内容多为花卉、鸟兽、山水或几何图形,也有以传奇小说、戏曲及佛、道故事的某些场面为题材,如留园长廊的三十多种漏窗,都已名闻天下。

苏州园林中的吉祥图案。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吉祥物的运用亦很多见。如:岁寒三友、安居乐业、四季平安、欢天喜地、官居一品。

总之,在中国造园艺术史上,一方面讲求自然山水美,崇尚自然美,妙造自然,力求达到自然、山水、人的“天人合一”境界;另一方面在建筑布局上讲求师法自然,但必须要有动静、主从、正变之类变化,以达到创造已经的目的,通过多原另没个部分的空间安排与不止,达到虚实呼应的目的。

文化古城苏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称,在这优美环境里孕育出了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苏绣,其以针法精细、色彩雅致而著称,技巧特点可概括为“平、齐、细、密、匀、顺、和、光”八个字,作为我国的四大名绣之一早已名扬海内外。 第二站:上海。

这是很多人向往已久的城市,他的繁华被称为东方的威尼斯。地处中国长江入海口,是神州旅游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旅游大都市,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来旅游。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正向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的目标迈进。像西太平洋海岸的一颗明珠,上海已经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以及旅游胜地,大家都来上海旅游吧!最后还有一个很大的启发,那就是努力学习,城市的文化底蕴可以造就一个人。

来到上海的第一天,老师让我们自由活动。首先,我们先到了上海的城隍庙。上海的城隍庙可谓名扬天下,与豫园毗邻,又称老城隍庙,是上海道教正一派主要道观之一。位于方浜中路,东至安仁街,北通福佑路,西至旧校场路。明朝永乐年间(1403- 1424年),由知县张守约将金山神庙改建而成。历史上的城隍庙屡毁屡建,现在的城隍庙是1926年修建的。抗战时期,中国商人在租界内另建一座新城隍庙( 位于连云路金陵西路口,今已改建为多层住宅),于是城隍庙便被称为老城隍庙。1995年开始修缮,并接待信众和游客。正门为四柱三门,飞檐牌楼上塑有八仙,门旁有石狮一对。大殿翠瓦朱檐,峥嵘璀璨,香火极盛。

在上海的第二天一早,老师带我们来到上海人民广场。因为人民广场附近有上海博物馆、上海美术馆、上海大剧院、南京东路步行街等大家梦寐以求

的地方。

上海人民广场位于上海黄浦区,成形于上海开埠以后,原来称上海跑马厅,是当时上层社会举行赛马等活动的场所。广义上的人民广场主要是由一个开放式的广场、人民公园以及周边一些文化、旅游、商业建筑等组成。人民广场是上海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交通枢

纽、旅游中心,也是上海最为重要的地标之一。位于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广场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过去作为全市人民游行集会的场所,可容纳120多万人。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改造人民广场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人民广场综合改造工程,从1988年5月地铁站开工以来,经过六年多的建设,于国庆45周年前夕向上海人民展露新姿。改造后的人民广场已成为融文化、绿化、美化为一体跨世纪的上海政治文化中心。

上海博物馆新馆位于上海市的中心,人民广场的南侧,是上海社会文明、文化的象征和窗口,堪称“中华文化精华的宝库”。上海博物馆为国家级的大型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于1995年迁至今址,其建筑为上圆下方的造型,寓意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传统说法。同时也使得博物馆由远而望宛如一尊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博物馆总高29.5米,地下一层半,地面四层半,共分为开放区、库房区、学术区、科研区、管理区,设备区等6个区域,开设了12个专题陈列室。博物馆一楼为倒“T”主要展出了中国古代雕塑与古代青铜器。深墨绿色的青铜器具营造出浓郁的商周氛围,完整地反映了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发展的历史;二楼主要展出了中国古代陶瓷,用真实的文物讲述了古老中国的高超制陶技术与作品;三楼为正方形,集中展出了中国的书法、绘画艺术以及历代皇室玺印。传统古建筑风格和儒雅的书卷气息清晰地表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四楼为圆形,主要展出了历代钱币、古代玉器、明清家具以及我国少数民族的手工艺品。上海博物馆展品丰富,馆内设施先进。各专题陈列室均配备有先进的电脑讲解器,观众可以根据文物编号,使用按钮选择任何一件文物的讲解词,包括汉语和多种外国语种;陈列室里还备有电脑控制的放像机,向观众提供各种有关的文物图像和专业知识。一流的设施不仅增强了博物馆的硬件技术,同时也体现了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品位,方便每位游客体验上海,感受中国。

浦江夜游,是上海的一个重要的旅游节目,它不仅在于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代表着上海的象征和缩影,还在于浦江两岸,荟萃了上海城市景观的精华。浦江游览的线路是从外滩出发,先逆流而上,向南至南浦大桥,再调头向北,过杨浦大桥直至吴淞口,再从吴淞口返回至外滩。这是上海市区第一座跨越黄浦江的大桥,南浦大桥。全长8346米。江对岸,就是东方明珠电视塔,塔高468米,仅次于多伦多的加拿大国家电视塔和莫斯科电视塔,是亚洲第

一、世界第三高塔。黄浦公园,上海最早的公园,现在在公园内建有上

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位于黄浦公园旁边苏州河上的这座铁桥,叫外白渡桥,建于1907年,桥边这座大厦是上海大厦,建于1934年,原名百老汇大厦。杨浦大桥,继南浦大桥后,横跨于黄浦江上的又一座大桥,是世界第一的斜拉桥。两座大桥,象两条巨龙横跨于黄浦江上,中间是东方明珠电视塔,正好构成了一幅“二龙戏珠”的巨幅画卷。吴淞口,黄浦江与长江的汇合处,又紧临着长江的入海口,这里,是黄浦江、长江和东海三股水流交会的地方,如果正值涨潮,便可看到著名的“三夹水”奇观,这是因为长江水流到这里,正遇上黄浦江横水流的阻挡,东海水涨潮从80公里处的长江入海口涌到这里,便形成了三股水流的汇聚,黄浦江从市区带出的是青灰色的水,长江带来的是夹有泥沙的黄色水,而东海水则是绿颜色的,三股水颜色不同,泾渭分明,形成色彩鲜明的三夹水。

南京路是上海最热闹、最繁华的商业大街,被誉为“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东起外滩、西止延安西路,全长5.5公里,以西藏中路为界,可分为东西两段。南京路始建于1851年,原为一条田间小路,但在经过百年的发展之后,今日“十里洋场”的南京路早已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最繁华的商业大街。这条大街上,鳞次栉比云集着约600多家商店,有近百家历史悠久的老店、名店和特色商店,供应传统优质产品,也有新兴的时髦品牌,从数百元一件的名牌T恤、衬衫至数千元的时装大衣应有尽有。大型绸布商店有“老介福”,开设于1860年,久享盛誉,还有“协大祥”、“宝大祥”、“富丽”等都是历史悠久的名店。金店有著名的“老凤祥”;钟表店有“亨得利”;眼镜商店有“吴良材”;“国华”和“景德镇”两家瓷器商店经营各地名瓷上千种;中艺绣品商店以经营苏、湘、粤、蜀、瓯五大名绣为主。此外,南京路上还有“摩士达”、“真维斯”、“凯瑟琳”、“马狮龙”、“第一八佰伴”、名店广场等专营或兼营进口服装的商店。“开开公司”堪称“羊毛衫总汇”;“中华”、“华东”、“蓝棠”等名店,亦都是上海皮鞋行业的佼佼者。

上海游结束了,也结束了我们的考察之行。 结束语

书法专业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一 考察地点:南京、杭州、苏州、上海

二 考察目的:观察事物之间的关系与其灵动的一面,增强实战经验,提高专业

技能

三 考察计划:学习 领悟不一样的设计风格 设计手法 设计方式。体会 感受不

一样的民族建筑特色、园林规划、生态景观。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我们到达了第一个目的地“南京” 。南京,华东第二大城市,中国科教第三城,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政治、军事、科教、文化、工业和金融商业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南京的工艺品种类繁多,其中较为有名的有云锦、江宁金箔制品、天鹅绒、仿古牙雕、金陵折扇及木雕等。

南京的建筑来说主要是江南建筑的特色。南京也有过明故宫。民居主要是江南特色,南方气候的炎热潮湿特点对建筑的影响。

杭州建筑风格与南京建筑风格先比,不相上下,都属于水乡风格,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同样受到湿润的影响,但是还是会有细微的差别。

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小镇,比南京 杭州更加有江南气息。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成为东方文化的瑰宝,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杰出代表的周庄,成为吴地文化的摇篮,江南水乡的典范。

上海,国际大都市,西部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但是却明显缺少了江南水乡的气息。在艺术上却比其他三个更加成熟。受国外文化影响较深。作为新兴的旅游城市,有深厚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江南的传统与移民带入的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

考察,让我收获不少,也成长不少。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了解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从实际观察及老师的讲解中得到了更宝贵的经验。考察不仅拓展了我的专业视野,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更加重要的还是学会了用心领悟,学会了观察成功的作品。从侧面也学会的怎么样在社会上独立和生存。

仅仅几天,从每天不曾间断的观察感受中让我明白,艺术需要一种勤奋的精神,一种刻苦的态度,要多思多想,深入生活,不断从身边提取艺术元素,让我们的设计更加具有审美性和真实性,符合生活的设计才是真正的设计。

设计离不开生活,设计源于生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就德艺双馨的设计师。要努力使自己在生活中陶冶心灵,善于了解普通民众。培养丰富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和坚韧的毅力,将全身心实践体验及丰富炽热的想象和创造真正融入到具体的、生动的、个性的、人的内心世界,从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艺术观和美学观。创造出能反映时代,体现主旋律的力作和产生良好社会效果,激动人心的优秀精品。

书法专业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这一次艺术考察收获丰富,一方面加深了对古建筑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地理知识、风水学知识、规划知识、古代环保知识及各种其它人文知识,了解了中国先贤的智慧与能巧;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资料和图片,为艺术创作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收集了良好的素材。以下是结合本专业,对那些本人认为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作一些描述。

婺源是江西东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被旅游书籍冠以“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与浙江、安徽为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以明清古建筑为代表,而自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婺源不仅有江南层峦叠翠的山林,碧绿绸绢般的小河,还有蜿蜒的石板路连着一个个依山傍水的村落,更为突出的是这里的徽派建筑,其风格体现在“粉墙黛瓦”,即雪白的墙身,青黑色的瓦,屋顶是刻着各式图案的飞檐翘角,直指苍穹,在蓝天绿树映衬下分外瞩目。婺源古民居既具有浓郁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别具的独特格局。婺源的油菜花跟古朴的徽派建筑相结合,是其他油菜花开的地方不能比的。他们相互融合,构成了一副最美,最和谐的图画。行驶在婺源的林间小路上,仿佛就是在山水画中走。

赣中古建筑的每栋建筑都有明显突出徽派风格的风火山墙、高耸的垂脊和起翘,还有家具、木椅的设计风格,都是精雕细刻的经典之作。在婺源沱川古村落间行走,感觉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民居布局非常讲究与山、水、林木等自然环境的和谐结合,文化品位很高。背靠郁郁葱葱的山林,一股清澈的山溪曲曲弯弯绕过幢幢明清古宅,穿过小桥和村中心后流向村外,一道道翻水坝形成的小瀑布激起哗哗的水声。在村边遇到一帮正在写生的美术院校师生,他们迷恋于这儿古代人文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和谐融合:穿村而过的溪流、村边小山岭上的古道、苍翠的古樟和松林、茶园农田、一排排的青石古溪埠、明清古宅群错落有致,简直就是一个大型生态园林,尤其从山岗上望下去,几乎每个角度都能入画。

在学校,我们大都在室内画着静物。这次写生,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让我们走出了课堂,融入了自然,使我们的心灵放飞在山水,老屋,人间。我们懂得了光线与构图的关系,明白了建筑与文化的“血源”。在写生中,我们更深切地体味到:美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有感受到了那淳朴的乡村乡情,在考察中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的那份友谊,老师在我们画画和生活上的帮助,这一切将永远珍藏于心。

学校给了我们这次“江西婺源写生之旅”的机会,让我们来到这么优美的地方写生,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深化了我们对艺术深层次的了解,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了自然与人文之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契合,感叹艺术的殿堂原来如此美妙! 然而,看着眼前婺源的湖光秀色,真让人陶冶在这巧夺天工的自然风光之中!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感谢婺源的先辈们,建造出了这么神奇的一处“牛形村落”,惊艳之余,也情不自禁地惊叹前人的智慧与结晶,深思人类智慧的无限宽广和深邃!

几天的考察时光一晃而过,美好的时光总是在逝去之后令人那么依恋,短暂的总是那么令人回味!通过考察使我们由一个对婺源一无所知的“外行”变成了一个熟练徽派建筑的“内行”。其中,我对徽派建筑最深的印象就是“凸”字形的“马头墙”。它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就是俗称“五岳朝天”了,总而言之,江西婺源的徽派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已经在我们脑海中深根了,我们也酷爱这块土地。

书法专业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这一次艺术考察收获丰富,一方面加深了对古建筑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地理知识、风水学知识、规划知识、古代环保知识及各种其它人文知识,了解了中国先贤的智慧与能巧;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资料和图片,为艺术创作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收集了良好的素材。以下是结合本专业,对那些本人认为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作一些描述。

婺源是江西东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被旅游书籍冠以“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与浙江、安徽为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以明清古建筑为代表,而自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婺源不仅有江南层峦叠翠的山林,碧绿绸绢般的小河,还有蜿蜒的石板路连着一个个依山傍水的村落,更为突出的是这里的徽派建筑,其风格体现在“粉墙黛瓦”,即雪白的墙身,青黑色的瓦,屋顶是刻着各式图案的飞檐翘角,直指苍穹,在蓝天绿树映衬下分外瞩目。婺源古民居既具有浓郁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别具的独特格局。婺源的油菜花跟古朴的徽派建筑相结合,是其他油菜花开的地方不能比的。他们相互融合,构成了一副最美,最和谐的图画。行驶在婺源的林间小路上,仿佛就是在山水画中走。

赣中古建筑的每栋建筑都有明显突出徽派风格的风火山墙、高耸的垂脊和起翘,还有家具、木椅的设计风格,都是精雕细刻的经典之作。在婺源沱川古村落间行走,感觉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民居布局非常讲究与山、水、林木等自然环境的和谐结合,文化品位很高。背靠郁郁葱葱的山林,一股清澈的山溪曲曲弯弯绕过幢幢明清古宅,穿过小桥和村中心后流向村外,一道道翻水坝形成的小瀑布激起哗哗的水声。在村边遇到一帮正在写生的美术院校师生,他们迷恋于这儿古代人文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和谐融合:穿村而过的溪流、村边小山岭上的古道、苍翠的古樟和松林、茶园农田、一排排的青石古溪埠、明清古宅群错落有致,简直就是一个大型生态园林,尤其从山岗上望下去,几乎每个角度都能入画。

在学校,我们大都在室内画着静物。这次写生,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让我们走出了课堂,融入了自然,使我们的心灵放飞在山水,老屋,人间。我们懂得了光线与构图的关系,明白了建筑与文化的“血源”。在写生中,我们更深切地体味到:美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有感受到了那淳朴的乡村乡情,在考察中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的那份友谊,老师在我们画画和生活上的帮助,这一切将永远珍藏于心。

学校给了我们这次“江西婺源写生之旅”的机会,让我们来到这么优美的地方写生,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深化了我们对艺术深层次的了解,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了自然与人文之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契合,感叹艺术的殿堂原来如此美妙! 然而,看着眼前婺源的湖光秀色,真让人陶冶在这巧夺天工的自然风光之中!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感谢婺源的先辈们,建造出了这么神奇的一处“牛形村落”,惊艳之余,也情不自禁地惊叹前人的智慧与结晶,深思人类智慧的无限宽广和深邃!

几天的考察时光一晃而过,美好的时光总是在逝去之后令人那么依恋,短暂的总是那么令人回味!通过考察使我们由一个对婺源一无所知的“外行”变成了一个熟练徽派建筑的“内行”。其中,我对徽派建筑最深的印象就是“凸”字形的“马头墙”。它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就是俗称“五岳朝天”了,总而言之,江西婺源的徽派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已经在我们脑海中深根了,我们也酷爱这块土地。

书法专业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摘要]文章本着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的理念,提出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教学创新的措施,如重视艺术课程,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创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层次;拓展课堂教学,创建新型教学方式;加强教学创新延伸,优化课程评估体系等。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艺术课程 教学创新

[作者简介]杨红英(1967- ),女,辽宁兴城人,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艺术教育、舞蹈教学。(辽宁 葫芦岛 125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2011年职业教育立项课题“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教学创新的思考与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ZJJX11ZY010)

学前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教育领域,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艺术教育课程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艺术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之间如何形成教学合力,共同探讨,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值得我们研究。

根据教育部“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到2015年学前教育实现普及和规范发展,让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的大教育目标,结合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及相关院校该专业艺术课程教育教学研究实际,本着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的理念,提出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教学创新的研究与实践,以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专业发展。

一、重视艺术课程,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艺术课程的开设,是学前教育专业必要的教育内容,也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重视艺术教育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培养幼教一线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具备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开展幼儿教育的职业技能和艺术教育能力的师资。艺术课程主要包括:乐理与视唱练耳、乐器演奏、声乐、舞蹈、绘画、手工制作等。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获得一定乐理知识,掌握钢琴、歌唱、舞蹈、体操、绘画、制作玩教具、童话剧表演等技能技巧,具有向幼儿进行弹、唱、跳、画、做、说、教、表演等综合艺术教育教学的能力,再加上学生又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专多能的多元化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规格,以满足幼教事业发展对人才的多方面需求,使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成为“应用型”“艺术型”“双师型”“现代型”特色类型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学前教育理论+专业技能+艺术特长”加强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缩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实行多证书制度,结合专业课的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专业技能考证(如钢琴弹凑、弹唱等级测试,舞蹈、声乐等级测试等)和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有利于毕业后开展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也利于提高教育区域的人才素质。这样,强化艺术课程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优化结构、突出优势,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学前教育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目标。

二、创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层次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课程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的“教”是以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主要手段,学生大多以被动接受作为主要学习方式。它的教学理念以教师的“教”为主体,它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没有把学生获取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作为教学的中心。虽然学校的艺术课程教学改革在稳步推进,但要真正实现教师把课堂教学变成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的差距还很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巩固和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被动接受、从属依赖的地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受到某种压抑。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实现从“教”向“学”转变,实现“知识授受”向“问题解决”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知识是载体,能力是目标,改变注重“知识传授”到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培养;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学生“学”为中心,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偏重艺术知识技能传授的逐段递进转向强调学生的艺术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执行者,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是教学创新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作为组织、引导教学过程的教师,首先,要具有教学创新观念,教师应具备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引导、探究和质疑的科学观,发展、变化的哲学观,平等、分享的民主观,关爱、激励和真诚的学生观以及灵活、宽容的教育观。只有这些观念扎根教师的心中,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学创新才能落到实处。其次,师资结构应该是多种学科背景的,尤其具有海外授学背景的。例如,我院青年教师赵蕊毕业于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研究生院音乐教育专业,在就读硕士学位期间又在韩国巨济大学的幼儿教育系进修学习,并且对该大学与我院的学前教育专业进行比较研究,同时对美国等其他国家的相关专业进行研究,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先进学前教育发展方向、研发课程体系及标准。这样可以做到实现学科交叉、文化交融,把单一学科教学方式进行多学科融合渗透,进行教学创新观念的异同辨识。能够拥有组建一个观念活泼、创新能力旺盛的教师团队,才能以教师为表率来影响学生。而具有不同学科(艺术课程的所有学科)学习背景的教师针对同一课题,可以从不同视角来分析、研究,取长补短,全面系统地进行专业教学。另外,聘请专职教师、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优秀骨干教师,给学生举办讲座,并且鼓励教师走出课堂参与到教育实践的第一线,去幼儿园考察、观摩,不断积累经验、开阔视野、更新知识,从而提升教学层次,真正做到“教、学、做”相结合。

三、拓展课堂教学,创建新型教学方式

艺术课程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知识的教学,具有教学投入较高、培养周期较长、短期内很难见效的特点,而且艺术课程教学具有实践性强、个人参与度高等特点。因此,艺术课程教学要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突出艺术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明确艺术课程教学的培养方向,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市场需要和学校(幼儿园)发展需要,努力将艺术课程教学的技能型教育转换成创新型教育。课堂教学创新要做到:教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艺术专业综合能力;教学过程是主动积极、生动活泼;教学方法是启发内因转化;教学环境是和谐愉悦共振。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民主开放、师生平等、讨论互动的过程,这种师生合作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学习品质。艺术课程教学要注重突破权威、彰显个性,努力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创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的课堂中学习,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注重人人参与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例如,画(画)、讲(故事)、编(儿歌)、制(做手工)的课堂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给艺术课程教学带来了全新的风貌,尤其是在学习舞蹈、编排舞蹈,声乐训练、演唱音乐会,欣赏建筑、雕塑作品时,计算机可以取代教师教学的许多工作,改善了以前教学资料短缺,只能靠教师讲解的教学方式,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富活力和吸引力。因此,教师必须要牢固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环境。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及网络技术,增强学生参与教师教学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增加艺术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和针对性,提高艺术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我院的钢琴、声乐、舞蹈课堂教学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优化现代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多姿多彩的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享受学习、创造学习,这将是艺术课程教学创新发展的必然。例如,在声乐和钢琴的教学中,对中外钢琴曲、中外经典声乐曲目的学习时,把中外民族风情影像、图片展示给学生,学生对音乐语言的认识和把握能力就可以得到提高。在民族音乐的欣赏与聆听中,能让学生对民族音乐艺术理解的情感产生共鸣。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可使教材以形象、生动、直观的画面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和理解,便于掌握和记忆。这样不仅减少了教师教学示范的次数和强度,又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水平。例如,在舞蹈教学中,利用MIDI等现代音乐技术进行舞蹈课堂教学组合的伴奏,创新舞蹈音乐伴奏教学。选取不同风格的音乐参与到舞蹈基本功训练课的音乐伴奏中,使枯燥的基本功训练课在音乐的渲染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肢体语言的感受和理解,促进教与学的互动与交流。

四、加强教学创新延伸,优化课程评估体系

为适应社会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智力才能发展,我们增加了10门专业选修课程,供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选择,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促进个性发展和特长的形成。课外训练是学生技能学习和掌握的基本途径,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组织兴趣活动小组(合唱队、舞蹈队、摄影、绘画、书法等)、社团组织等各种第二课堂活动小组和社会实践活动小组,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锻炼学习,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各种级别的展演活动。在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活动能力、检验专业技能技巧。其中,寒、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制度化,组织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同时,锻炼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能力素质。

教学评估是对“教师教、学生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测与评价,我们不仅做到课堂教学创新的延伸而且还在教学评估上作了优化和调整。改变以往单一的、重结果的课程评估体系,重视对艺术课程学习所展现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将考试评价单一性变成多元化、立体化,由单一考试测验比赛选拔等的评价方式转向着眼于提高每个学生的艺术能力,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与程度差异的评价方式,艺术课程的教学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例如,舞台展演,我院每年都要举办校园艺术节及各种庆典活动的演出,在舞台上学生们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与专业技能,而且通过表演展示,同学之间还能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互相鼓励,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考评检测方式。

总之,课程是教育的载体,是其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课程水平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水平。通过以上对艺术课程创新的教学与实践,体现了教师教学的灵活化、多元化、智能化、现代化,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世诚.培养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4).

[2]隋立国.把课堂还给学生[J].当代教育科学,2008(14).

[3]李菁.“以问题探究为中心的汇报交流教学”的选择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5).

[4]王建.推进艺术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几点建议[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0(1).

[5]张静.更新观念,提高多媒体教学的质量[J].网络科技时代,2007(8).

[6]郑健.中职学校艺术教学创新[J].湖南农机,2010(7).

[7]李睿,朱珺.数字多媒体技术对舞蹈教学的促进作用[J].艺术教育,2011(8).

上一篇:美术学院考察报告下一篇:教学考察报告